手机阅读

2023年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范文(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1:59:00 页码:11
2023年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范文(汇总17篇)
2023-11-21 01:59:00    小编:ZTFB

在报告中,我们还可以引用相关文献和研究,以增强报告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在写报告时,应该注意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和适当的图表、图像等辅助材料。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写报告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报告写作能力。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按照市政协全年工作安排,文史委于11月中下旬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先后赴×、×、×、×等县市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统领全市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持续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农民文明素质与文明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精神风貌呈现出崭新气象,助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

五是“五提倡五反对”(提倡婚事新办,反对高额彩礼;

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

提倡崇尚科学,反对xj迷信;

提倡健康娱乐,反对涉黄赌毒;

提倡邻里友善,反对拉帮结派)移风易俗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厚养薄葬、婚事新办、勤俭节约的思想逐步成为主流,广大农村的社会风气有了新改变。

随着我市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有力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农村社会风气有了极大改观,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有了很大提升。其中一些乡村的亮点做法和成果经验,对我市今后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及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各村开展工作的主要特色和内容,可将典型案例整理归纳为“党建引领”“典型示范”“改善人居”“遏制陋习”等四种模式。

1.党建引领类。以党建引领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模式,是广大乡村采取的最广泛、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具有全局性、主动性、协调性等特点。

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村民大会等形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强国app等各类宣传平台推送弘扬时代新风的。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党的十九大以来,**县积极探索创新“党建+金融”制度,通过以党建引领发展,以金融助力党建的“协作共赢”模式,走出了组织“牵线”、金融“搭台”、党群“唱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金融“活水”更加精准地注入到乡村振兴领域。

一、背景起因。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此后,中央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一2022年)》等文件,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地处四川盆地南缘,长江、赤水河交汇处的**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一直以来都面临着急需金融活水、金融服务供给薄弱,农民“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等问题,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党建+金融”制度,加大了金融支农力度,充实了经济发展血液,使金融“活水”精准注入到乡村振兴领域,切实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牵线”,打造党建引领体系。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建强金融服务阵地。针对金融服务乡村主动性不高、信息不对称、农村群众获得感低等现实问题,推进**农商银行、建行**支行业务党支部与产业联合党委(或村党支部)深度合作,成立产业联合党委金融服务党支部。按照党支部阵地建设相关规范,共建服务阵地,确保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与金融资源高效精准对接,实现“1+1>2”的效果。二是鲜明政策导向,把准重点投资方向。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和“9+3”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建立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出台《关于深化产业党建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县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引导金融资本精准流向。财政设立2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建立财政、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财政在“三农”领域的重点投资方向、奖补政策,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三是突出制度导向,完善工作保障体系。建立**农商银行党支部与产业联合党委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成效、发掘问题、共商举措。与建行**支行签订《“第一书记振兴贷”合作备忘录》《“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等,强化工作协作。

(二)金融“搭台”,拓展金融发力渠道。一是“书记坐班”优化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渠道建设,在共建村、产业联合党委设信贷工作室,利用村、产业联合党委信息公示栏对农商银行、建行**支行的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农户评级授信结果等服务信息进行公示。金融第一书记定期在信贷服务室开展现场办公,接受群众关于金融问题的咨询答疑,加强贷款政策和信用知识宣传,培养农户诚信意识,为金融贷款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打牢基础。二是“点位代办”简化业务流程。优化金融业务服务,依托每个行政村的金融联络员,大力完善线下服务设施,设置助农金融服务代理点196个。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实行利率优惠、共同防范风险等措施,让产业农户、种植大户、合作社、村集体公司等足不出村就可办理账户查询、转账、支取涉农补贴、小额存取款、贷款等基础金融业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掌上金融”打破时空限制。优化金融产品服务,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等新型移动金融产品,产业群众通过手机便可实现线上贷款、还款等服务,全面弥补线下服务短板,让群众享受到24小时全时段无障碍金融服务。

(三)党群“唱戏”,推进金融普惠乡村。一是金融支部助振兴。通过产业联合党委金融服务党支部搭台,发挥**农商银行的纽带作用,推进银行、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产业群众四方联动模式,面向专业合作社、产业群众、村集体公司推出“产业先锋贷”。目前,已向荔江镇柿子田村集体公司等发放“产业先锋贷”8000余万元。二是第一书记助振兴。以共建党支部第一书记和金融联络员为桥梁,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乡村聚集。瞄准**县荔枝、真龙柚、花椒等特色产业精准发力,推出“第一书记振兴贷”,构建“第一书记+农户+建设银行”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模式。通过第一书记牵线联络,建行**支行放贷,产业党员和群众可实现“零距离”贷款。目前,发放“第一书记振兴贷”300余万元。三是产业大户助振兴。以“月月进党校”为载体,金融服务党支部与村“两委”联办金融学校,邀请产业大户为产业群众分享贷款助力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成效,同时定期举办金融知识、农业生产知识讲座,将金融服务延伸于金融之外,以扶智助振兴。

三、取得成效。

通过创新“党建+金融”制度,有效盘活了农村金融资源、推动了产业发展、增强了内生动力、强化了基层党建、提升了金融服务质效,切实加快**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一是建强了服务阵地,引入了金融活水。根据行政村发展定位,按照“不转组织关系”“不领报酬”两不原则,向全县196个村全覆盖选派“金融联络员”,向67个重点村派驻“金融第一书记”。同时2021年以来,通过组织牵线,**农商行与建行**支行累计发放特色产业发展小额信用贷款602笔、9000余万元,助力荔枝、真龙柚、金钗石斛等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二是激发了内生动力,引领了文明风尚。充分调动了农村创业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能人、本地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自我创业致富的同时激发了群众积极性。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金融知识、农业生产知识讲座50余次,同时通过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群众向善向好,整个农村社会信用意识全面增强、信用文化日益浓厚。

三是提高了服务意识,增强了服务能力。“党建+金融”为基层组织提供了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有效抓手,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同时各级干部通过走村入户交流、主动为农民创业经商贷款牵线搭桥等,在密切联系群众中不断提高了服务意识,增强了服务能力,树立了党的良好形象。

四、几点启示。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领域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前,**县所探索创新的“党建+金融”制度,便是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找到金融活水的有效途径。

一是“思想认识”催生“党建+金融”应运而生。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工作要义,探索思考以党建引领发展,以金融助力党建模式,创新“党建+金融”制度,不断增强做好“党建+金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实现参与主体多方共赢、地方发展活力迸发、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综合效应。

二是“党建联盟”凝聚“党建+金融”强大合力。找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与切入点,成立产业联合党委金融服务党支部,建立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产业联合党委金融服务党支部搭台,推进银行、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产业群众四方联动模式,同时瞄准特色产业精准发力,构建“第一书记+农户+建设银行”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模式。以“月月进党校”为载体,金融服务党支部与村“两委”联办金融学校,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教育。

三是“能力提升”激发“党建+金融”作用发挥。积极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充分发挥“书记坐班”“点位代办”“掌上金融”等实际效用,不断提升“党建+金融”服务能力,大力完善线下服务设施,优化金融产品服务,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等新型移动金融产品,同时设置助农金融服务代理点,简化贷款手续、实行利率优惠、共同防范风险等措施,助力乡村振兴。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三

正文:

1、调研背景:

自行车是我国普及最广的代步交通工具,其拥有量为世界各国之最。作为同城短区间非。

机动载人设备,自行车廉价、便捷、健身、环保、节能的特点尤为突出,是当今乃至今后更长时间人们生活中不可获缺和替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同时基于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城市公共交通中自行车的租赁也逐渐被各个城市的掌控者所重视,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规划理论,提出"总量控制,分类分块,平衡规模,灵活调整"的总体布局思路。将租赁点划分为公交点、公建点、居住点、游憩点和校园点5类,探讨居住点与其他租赁点位的空间和数量关系,指出居住点规模应大致与公交点、公建点和校园点的规模相当。

2、调研概况:。

在我们发放的100份问卷中,回收到80份,其中市民有70人,游客10人,问卷有效率是80%,市民与游客的比例是大约7:1,男女比例是1.175:1。所以武汉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受惠群体以市民为主,游客为辅。男性的数量略多于女性。

我们也对问卷者的年龄进行了比较分析,市民中20—40岁的人群最多,占总数的67%,是最主要的群体。

者11人,退休员工4人,其他15人。

通过使用者的年龄结构和职业结构的统计,可以发现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对上班人员,学生和游客带来了便利。武汉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小汽车的使用者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堵,每天上下班高峰期给上班族和学生带来了诸多不便,应该鼓励大家积极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地铁线将在武汉通车,到时交通问题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公共自行车系统正是在于解决“最后1km”问题。骑自行车既能节能减排,又锻炼身体,可以给城市带来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一周使用5次以上的有30人,2-5次的有24人,1-2次的19人,半个月使用1-2次的7人。

3530252015105。

周5次以上。

问卷还对自行车的使用用途做了调研,很大一部分人用途是为了上下班和出游方便,也有一部分是用于购物和体育锻炼。

3、调研结论:

武汉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按公共服务定位进行构划,在国内尚无先例,与国外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有所不同。对此,整个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将依托公交,按照“政府引导、公司运作、政策保障、社会参与”的原则构建。这一工程极大的便利了市民的出行,绝大多数受访者都对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符合武汉市致力于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的.终极目标。该系统不仅改善了城市的道路交通和公交系统,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改善了武汉市的环境。拉近了武汉与国际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也增加了游客的亲身体验与经历,加强了游客对武汉的认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公共自行车还有提升空间,有些受访者提议几个网点需配置维修与服务人员各一名,这样有助于提高公共自行车保养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也有些认为可以配置自助式维修。

我们小组也通过上网找寻的一些优化建议:

1、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商业化,这将很好得消化项目前期的投入,也能更好地为市民及游客提供多元化服务。政府和市场双管齐下。

2、公共自行车的车体广告和服务点广告经营,探索多元化的经营和投资。

3、推广公共自行车站点进入大学,很多大学生感觉借自行车还要出校门不是很方便。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四

近年来,我区立足东部沿海、中部平原、西部山区地域特征、产业特色,按照“建点、连线、扩面、成片”的思路,以党建为纲、产业为链、阵地为基,打造“蓝色海洋、绿色林果、红色文旅”党建示范带,让党建与富民兴村有机融合、互促共进,充分释放党建引领“富民效应”。

一、具体做法。

一是同盟领航凝聚发展向心力。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相合”原则,整合现有产业中心村,联结打造3条党建示范带,同步成立产业发展“红旗同盟”,吸纳涉农部门、产业协会作为成员单位,通过政策协调、服务配套、人才扶持,进一步凝聚发展力量。以镇党委为桥梁纽带,每季度安排1名镇党委书记担任“轮值书记”,以书记联席会议形式统筹示范带内联建共建。

二是抱团互动释放产业辐射力。探索建立发展同盟主导、成员单位协力、产业协会带动、致富能手引领“辐射式”工作机制,着眼打通示范带发展堵点,区镇层面强化配套扶持,优化“产销研”一体化服务。采取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开展产业帮扶、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将农户融入产业链,实现增收致富。

三是阵地支撑增强富民牵引力。立足基础扎实、特色鲜明、作用明显,打造富民兴村示范点、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拓展设置党性体验、创客空间、农产品展览、培训教育等功能模块,便于跨界联片集中交流学习。投入资金对示范带沿线相关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施升级,提升富民、便民服务效能。依托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巡回讲课、现场指导、“专家热线”“富民讲坛”等活动,为群众创业增收开拓视野、答疑释惑。

二、主要成效。

一是强化了组织共建能力。整合234个基层党组织、20家农业龙头企业、18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海洋产业、特色林果、红色文旅3个产业发展同盟。实行季度“轮值书记”制度,坚持每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先后举办展销会、海鲜节等活动20余次。

二是提升了产业发展动力。发挥示范带产业组团优势,推行富民兴村“10法10例”,让不同村学有标杆、干有方向。培育出黑林镇大树村“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海头镇海前村“渔网”链上“互联网”、厉庄镇谢湖村“种好樱桃树、创美好生活”等一批全市有影响、全区叫得响的特色产业品牌,累计带动14700余户农民“家门口”就业。

三是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出台“强基固本富民兴村”10条措施、配套20条扶持政策,累计为12个村集体项目发放1000万元。高标准打造3个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带动100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楼下便民、楼上富民”功能,打造“富民兴村”主阵地。

三、经验启示。

一是富民兴村要突出党建引领。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要始终把党的力量挺在第一线、扎根最前沿,持续抓基层,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推动基层党建和富民兴村深度融合、互动并进。要积极组建“产业联盟”“红旗同盟”“联合党委”等组织机构,按照“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通、产业联兴”的原则,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构建区域一体化党建新格局。

二是富民兴村要突出产业带动。富民兴村,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兴村的“关键一招”,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坚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做到“一村一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以产业兴旺带动富民兴村。

三是富民兴村要突出整体推动。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推动提高村集体收入,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先进村示范引领作用,以组织联建带动规划联同、产业联动、资源联享,推动实现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对于部分村集体经济增收后劲不足、村地理位置较差、资源较短缺等问题,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推动人往村里走、钱往村里投、劲往村里使,实现盆景向风景的完美转变。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五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跨境电商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

1、从狭义上看,跨境电商实际上基本等同于跨境零售。跨境零售指的是分属于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借助计算机网络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采用快件、小包等行邮的方式通过跨境物流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交易过程。跨境电商在国际上流行的说法叫cross-bordere-commerce,其实指的都是跨境零售,通常跨境电商从海关来说等同于在网上进行小包的买卖,基本上针对消费者。从严格意义上说,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跨境零售消费者中也会含有一部分碎片化小额买卖的b类商家用户,但现实中这类小b商家和c类个人消费者很难区分,也很难界定小b商家和c类个人消费者之间的严格界限,所以,从总体来讲,这部分针对小b的销售也归属于跨境零售部分。

2、从广义上看,跨境电商基本等同于外贸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将传统进出口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从更广意义上看,跨境电商指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是传统国际贸易商务流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它涉及许多方面的活动,包括货物的电子贸易、在线数据传递、电子资金划拨、电子货运单证等内容。从这个意义上看,在国际贸易环节中只要涉及到电子商务应用都可以纳入这个统计范畴内。

(二)跨境电商发展情况。

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3.1万亿元,增长率为31.3%,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1.9%。从交易模式看,目前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达到93.9%,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据绝对优势。

(三)对经济发展以及外贸转型的意义。

跨境电商作为基于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正在重塑中小企业国际贸易链条。其打破了在传统外贸模式下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分销商甚至零售商的垄断,使得企业可以直接面对个体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是直接的消费者,有效减少了贸易中间环节和商品流转成本,节省的中间环节成本为企业营利能力的提升及消费者获得更大实惠提供了可能。

(四)跨境电商人才现状。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企业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时更多倾向于选择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

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前不仅财经类和综合类的院校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农、林等其他院校也大都设立了国际贸易专业。一些院校的英语专业中也开设了国际贸易及国际商务方向。现在全国高校中的国际贸易专业点约有700多个。

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培养:自中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批准学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以来,据统计,到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339所本科学校和800多所专科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从上述数据看出,很多学校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很多,学生也很多。很多学校也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也很多。但是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交叉性学科,既有国际贸易的特点,也有电子商务的特点。

现在设立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每年在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也相当可观。学校每年向企业输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但是,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较强。单一的专业可能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业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

我们决定通过调研,来验证在跨境电子商务行业,是否存在这样的人才缺口。

我们希望这个研究可以回答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现有企业跨境电商人才的来源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未来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和期望、应具备的能力情况。

-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教育和培训的认识、期待的培训内容。

具体上述三个方面设置的问卷内容。

(一)现有人才的情况和问题。

第一,存在不存在跨境电商人才缺口?

(二)对未来人才的期望、需求。

第一,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类型的需求?

第二,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岗位需求?

第三,跨境电商企业不同岗位对学生学历的需求?

第四,企业需要是哪个层次的人才?

第五,业希望聘用的人才具备何种知识和能力?

(三)关于教育培训。

第一,大学本科能否满足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

第二,企业信任相信的培训组织方?

第三,现有的培训内容?以及企业期望的培训内容?

第五,如何如果存在问题,问题存在哪里?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到底在哪里?

(一)问卷由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组成。

1、问卷的。

控制变量变量包括:

2、问卷自变量包括以下问题:

(1)企业目前选择跨境电商人才倾向于哪些专业?

(2)企业希望聘用的理想跨境电商人才是?

(3)企业在哪些岗位需要跨境电商的人才?

(4)企业技术岗位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最低的学历要求是?

(5)企业管理岗位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最低的学历要求是?

(6)企业业务岗位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最低的学历要求是?

(7)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企业当前更需要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是?

(8)企业认为跨境电商的应届毕业生不足之处表现为哪些?

(9)企业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注重哪些方面?

(10).企业最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

(12)企业人员目前是否参加过目前跨境电商方面的培训?

(13)跨境电商方面的培训是组织方是?

(14)跨境电商培训的内容是什么?

(15)如果没有参加过跨境电商方面的培训,是否愿意参加培训?

(16)如果可以参加跨境电商培训,想学什么内容?

(17)如果可以参加跨境电商培训,期望是谁组织的?

(18)企业认为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存在缺口吗?

(19)如果存在,企业认为目前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表现为哪些现象?

(二)问卷如何设计的:

根据第二部分提出的问题,我们在问卷中分别设计了至少一个问题,对涉及跨境电商人才的方方面面分别进行提问。

问卷提问的方式采用封闭式提问(单选、多选)与开放式提问,由于开放式式提问会得到各种不同的答案,不利于资料统计分析,因此在本调查问卷采用较少。

(三)问卷收集。

问卷利用网络收集,

(四)样本构成。

共收集390多个样本,经过筛选最终剩余304个有效样本。

(五)统计方法。

统计问卷时,我们首先将各个问卷的问题答案进行。

1、现有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最多的倾向还是还是倾向国际贸易专业。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虽然跨境电子商务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但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是国际贸易,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出现了新特征。所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定义认为是一个商务问题(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最多的倾向还是国际贸易)。

2、企业更多希望跨境电商人才来源于聘用复合性学科人才。

3、跨境电商企业更多缺业务岗位的人才。

4、企业认为专科和本科人才就可以了,最缺本科人才。

5、毕业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宽。

6、多数没有参与过培训,绝大多数愿意接受培训。但是倾向于平台、企业自己或商业机构,不太相信政府和大学的培训。

其实就说明了大学了是脱离实际的,对现在变化很快的技术,市场,大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因为所调查的这些企业人士把大学和政府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训,对它的信任度放在了最后。

企业期望培训的内容排第一的是互联网营销,其次是电子商务技术类,第三是管理类电子商务人才。

7、企业普遍认为,跨境电商人才存在严重缺口.

绝大多数人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85.9%),因为招到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82.4%)。大学的培训却不能被信任,证明大学的教育存在问题。

绝大多数人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85.9%),因为招到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82.4%)。大学的培训却不能被信任,证明大学的教育存在问题。

调查显示,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相对较多。小企业更倾向于招聘专科人才,也希望这些人才具有复合型的知识和技能。中型企业对专业学科人才需求有一定的倾向。

9、不同所有制属性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很多的国内私营企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并不高,不像国营企业,调查显示,国营企业对学历要求相对比较高。企业更需要的是,能够从事业务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私营企业对学历的要求为最低(专科),而国企对学历较高(本科、硕士)。针对现有跨境电商人才的情况,外资企业普遍认为,现有毕业生的视野不够宽。

10、企业海外业务的拓展程度对人才需求倾向不同。

中型企业:对专业学科人才需求大些。

企业海外业务比例越大,表明企业海外业务拓展程度越高,这些企业越感觉现有毕业生视野不够宽,知识陈旧。企业海外业务越多,对各种综合性人才,特别是有外语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就比较强烈。

11、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对大学教育的期望。

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多。

调查显示,82%的企业希望大学增设实践性比较强的课。实际上,调查结果也显示,企业实际并不缺纯技术性的人才,企业也不缺高级的管理人才,大量的缺少却是真正能够具备综合能力从事业务的人才。当然,企业也希望大学能在培养综合能力人才方面进行改进。

调研背景。

通过对300多家企业的调研,剔除不合格样本后统计发现:

1、跨境电商人才缺口。

虽然其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最多的倾向是国际贸易(70.1%),国际贸易每年也有大量的毕业生。但还是有85.9%的企业认为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存在缺口。这描绘了一个十分矛盾的.局面:一方面每年毕业季我们的大学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送“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在我们的调查中,17.6%的企业干脆就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剩下82.4%的企业虽然招到了人,但是这些“人才”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2、跨境电商领域毕业生。

3、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

企业需要更多的跨境电商人才,高校仅仅就增加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数量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我们需要分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到底在哪里。研究发现:企业最需要有一定技巧和实战训练的中级人才(68.4%),远高于具备丰富经验、作为业界翘楚的高级人才(17.8%)和会基础操作和入门知识的低级人才(13.8%)。

我们继续调查了有关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方方面面。企业(65.1%)急需要复合型人才,企业也急需要能够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才。很多国内私营企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并不高,相比之下,国营企业对学历的要求较高。企业更需要的是能够从事业务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企业希望大学增设实践性比较强的课。

4、由跨境电商培训看大学教育。

调查中还有一个问题是请企业选择跨境电商培训的组织方,只有9.0%的企业选择了政府,7.5%的企业选择了大学,选择商业培训机构的企业(39.8%)都明显多于两者,这说明了一个尴尬的现状:企业不太相信政府和大学的培训。更多地,企业选择企业自己(60.2%)和跨境电商平台(54.9%)作为培训的组织方。

这结果对于大学教育就是当头一棒。我们现在的大学是脱离实际的,对于现在变化很快的技术、市场,大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再按照老思路去培养大学生,只会造成更大的人才缺口,而更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因为所调查的这些企业人士把大学和政府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训,对他的信任度都放在了最后。

5、其他发现。

企业海外业务越多,对各种综合性人才,特别是有外语能力和平台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就比较强烈。海外业务占比10%以下时,看重外语能力的企业占比36.4%,看重平台知识的企业占比25.5%;海外业务占比60%以上时,看重外语能力的企业占比62.5,看重平台知识的企业占比42.0%。企业不缺纯技术性的人才,企业也不缺高级的管理人才,大量的缺少的是真正能够具备综合能力从事业务的人才。

针对目前的人才状况,企业参加培训的意愿是十分强烈的。43.8%的企业已经参加过培训,余下未参加过培训的企业89.5%都表示愿意参加培训。能满足企业要求的培训大有市场。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六

依托“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项目”和“017年度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共建设了75个乡(镇)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其中乡镇站点17个,村级服务站58个(贫困村站点38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村(社区)覆盖率达62.5%,建档立卡贫困村辐射率达100%。截止目前已组织开展电子商务普及培训93场,累计3657人次;开展六期电子商务增值培训,累计培训2397人次,总计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达6054人次。近期,正值红、青脆李成熟时节,由我局发起并组织的“脆李出山”活动,运用线上线下齐发力,助推九寨鲜果外销。整合电商企业资源,以鑫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汇农公司牵头与等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进行对接,促进农特产品销售。截至目前,脆李销售达13万余斤,实现经济收入110余万元。2019年9月3日积极组织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参加州第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并取得农村电子商务优秀奖等奖项。

一是部分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营情况差。部分乡村因产业基础薄弱导致产品资源稀缺,有文化的年轻人大多出去务工,剩下的留守人员多为没有文化的老年人及儿童,导致电商人才严重匮乏等原因导致部分电商站点运行情况较差,电商运营销售业绩差,站点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农产品网销难。我县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不批量、不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我县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路径比较艰辛,农产品销售模式还是以线下销售为主要渠道。

一是加强农村电商站点建设。积极引导和培训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充分发挥辖区内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物流收发等作用;定期举办站点负责人管理培训会,及时掌握站点运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电商站点考核制度,对乡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考核,对未发挥功效的站点进行动态调整。二是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为人才回乡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农村电商提供工商登记等便利政策,解决农村人才创业需求,积极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外出打工者和大学生返乡参与农村电商创业。

距离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不足半月,市场普遍预期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将进一步明确农村电商未来的发展路径。

2013年-2015年,农村电商均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提出“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政策建议,同时,农村电商也被认为是扶贫的重要手段,如11月9日国务院即发文指出,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从地方对“十三五”规划的定调来看,包括四川、云南、新疆等多个西部省份均表示将把发展农村电商写进未来五年规划。

因此市场预计发展农村电商有望连续四年写入文件,而且对其扶持的力度和过去相比或有较大突破。

但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实地调查中,农村电商要在扶贫任务最重的西部地区发挥作用仍有诸多瓶颈亟待突破,物流、农业生产等多个环节将成为西部地区发展农村电商的阻碍。

“西部农村电商像一块大蛋糕,但至今尚未找到最合适的切法。”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说。

并非一台电脑就能完成的转型。

王璨原以为只要拥有一台可以接入互联网电脑,便可轻易完成由传统的线下水果批发商到农村电商的转型。这是因为他所在的成都市蒲江县拥有8.5万亩的猕猴桃种植规模,即使在线下销售也常常供不应求。

但在经过三年的网上经营后,王璨发现从农产品最初的生产环节一直到最末端的配送环节,互联网渠道下所要求的“标准化”模式,倒逼着传统农业进行推倒一切的改革。

“就生产环节而言,很多农户在小成本经营的理念下,对于农产品的安全性管理并不高,导致农药残留、激素残留等不安全因素大量存在,而‘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及其比例较低。”王璨说,“如果是传统的线下水果批发,这些问题并不被重视,但在互联网销售的模式下,缺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往往无法获得平台商的认可”。

进一步讲,目前天猫[微博]、淘宝要求食品经营方提供《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而京东则要求销售商提供食品流通许可证、商标注册证、所申请品牌的质检报告、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及所申请品牌的授权等。

以猕猴桃为例,在京东销售需要提供每一批次的农药残留标准检验报告,“每一批次的意思是,每一个对我供货的农户,无论其种植面积大小,都需要获得这个检验报告”,王璨说,“但在传统线下销售的思维模式下,农户都无自主送检的概念”。

蒲江县的另一个农村电商李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传统销售渠道区分农产品价格的几个关键指标:形状、大小、口感等主要靠经验判断,而在互联网销售渠道,“标准化”筛选和分级制度却相对缺乏,导致农产品以次充好销售的情况时有发生。

而在距离王璨3000公里外的新疆库尔勒市尉犁县,农村电商黄昌辉则用“劣币驱逐良币”来形容上述问题。

“我们花了很多心思来建立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强调的是销售绿色和优质的新疆水果,但很多消费者仍把低价作为购物的首选因素,当消费者在买到低劣产品时会说是新疆的产品质量不好,而不会说这是新疆某某厂家的商品不好”,黄昌辉称,“最终受影响的是整个新疆的水果形象。”

电商平台上的销售“叫好不赚钱”?

而如果说“标准化”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而物流环节的问题则是制约着农村电商盈利与否的关键。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个蒲江县猕猴桃电商称,网上促销装的5斤猕猴桃为例,其价格约40元,其中猕猴桃的生产成本为6元一斤,包装成本为两元,在不考虑人工费用和电商平台分成的情况下,物流和利润总空间为8元——而这个价格基本将被物流费用完全消耗。

“同时还需要向消费者承诺物流过程中出现损坏包退换”,王璨,“但同时又无法向物流公司追责,最终的损失都是自己承担,因此尽管我们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爆,但大部分都不赚钱,真正的盈利点依然来自线下的批发”。

而另一家拥有大型冷冻仓库的蒲江猕猴桃销售商称,其销售策略是,网销猕猴桃小果走量,而大果则用于线下售卖赚取利润。

对于远在南疆的`黄昌辉而言,物流环节的问题更令他担忧。“比如现在很多新疆的水果都做不到自然熟后采摘,可能七、八成熟就摘下来,因为自然熟最大的瓶颈是物流,等到果子成熟时候再通过物流运输,在途中坏掉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黄昌辉说,“不仅是时间上无法把控,从新疆寄给内地稍微大一点的包裹,多少有破损,给客户造成了很大的体验感失落,有时候物流的费用甚至高于邮寄商品本身的价值”。

成都市农委市场处副处长余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国内农产品在物流输运环节产生的损耗,是国外的一倍以上,这是因为现代物流体系最初服务于工业产品,但对于农产品而言却并不适用。

“物流配送几乎成为阻碍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大瓶颈”,余荇说,“农产品的对时间和温度的要求很高,但冷链物流或者空运物流的价格昂贵,农产品的销售利润往往不及物流费用”。

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农村电商。

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全国范围内农产品销售排名前二十名的城市中,西部只有三个城市上榜,昆明排名北上广杭之后列第5位,成都排名第12位,乌鲁木齐则是第18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西部农村电商发展的滞后。

以成都为例,成都市商务委农村市场处处长张熙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市农村电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包括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物流费用高。第二是“千网一面”,农产品电商平台尚需提升。目前,成都各类农产品电商企业趋同投资、重复建设非常普遍,同质化非常严重,导致竞争无序,亏损经营,建站与关站并存的现象。第三是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建设滞后。目前成都农产品的生产者大部分是单个农户,他们之中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10%,许多农产品的安全性不高,农药残留、激素残留等不安全因素还大量存在。

而郭晓鸣认为,上述问题几乎成为西部农村电商发展道路上的共性。

他建议,首先在未来应该更多地对农业生产领域的转型升级给予支持,使之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有所对接,如关注产业基地的发展,保障供给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第二是要解决现在的物流体系的两个缺失环节,第一是村级节点上,要给予政策激励,第二是进入社区的环节要给予激励,整个产业链才能给打通,不能只是给电子平台激励。第三,支持发展农产品的物流体系,要对农产品的物流体系给予激励,包括储藏和冷链给予支持。

“同时当务之急是要有整个多层次的建立农产品的数据系统,要提供信息完善的信息服务,实现电商有序的发展。”郭晓鸣说。

不过对于新疆而言,除面对上述问题外,个性因素更加突出。

如与成都相比较,新疆电商的数量和发展水平更处于起步阶段,一系列规则更加有待制定。一个可以比较的数据是,2014年在阿里巴巴[微博]零售平台上,从新疆发出的包裹大约为900万件,而发往新疆的包裹却超过6000万件。显示了新疆网销和网购的巨大差距。

黄昌辉说,尽管在南疆发展电商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但首要的问题出在人才,“在县一级,很少看到年轻人,本地年轻人读书毕业后都不会回来工作,而内地人更不愿意来南疆”。

语言体系亦是一个瓶颈。“电子商务主要以汉语交流,维语年轻人中使用双语的还很多,但如何教会目前农村劳务主力的中年人使用汉语还是一个难点,因此我们也做了双语培训,并用维语帮助他们建立网站”,黄昌辉说。

此外在南疆不少的县级层面,尽管有非常多的涉农企业,但普遍存在“小规模,无品牌,无标准,无qs认证”的问题,无法满足互联网销售的要求。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市以“党建强、发展强”为导向,建立产业链党建联盟,把战斗堡垒建在“链”上,把服务保障抓在“链”上,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党企融合、互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助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动因。

**市拥有非公企业3400多家,这些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改革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但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很多上下游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组织覆盖难、政策落实难、产业联动难等问题,亟需加以解决。一是组织覆盖难。产业链上很多非公企业成长性强、经营范围跨区域、用工方式多样、员工流动性较强,这些给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带来不少难题。二是政策落实难。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许多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是相关政策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企业中去,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对政策知晓率低,企业难以全面了解政策情况,不能快速准确找到适合自己的政策。三是产业联动难。当前,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金融风险压力比较大。一家关键企业的生产要素不齐,往往会导致整个产业链“断链”的情况,每个企业的情况又各自不同,难以短时做到信息匹配到位、供需调节到位,这成了同一产业链上企业共同发展的难题。产业链建设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解决这些难题,**在加强非公企业党建过程中,紧紧瞄准“产业链”搭建党建联盟,以党建联盟推动“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推进产业培育壮大、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全力推动产业链企业融通创新、促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真正把党建力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也让党旗在产业链上高高飘扬。

二、主要做法。

1、强化党建引领,全链条建立联企机制。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按照“行业相近、便于管理、便于活动、便于服务”的原则,以企业集中片区为主体,全面摸排党组织、党员情况,依托区域内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链党组织,推行“一链条一联盟”模式,统筹推动区域内、产业链条上党建联建。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强化联盟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紧扣全市“231”产业集群培育,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两高”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三新”新兴产业和医药产业特色产业链为重点,构建以县市区委两新工委、省级以上园区综合党委2个部门组织领导,产业链党建联盟牵头实施,x家产业链企业党组织内部联动,n家县市区直部门单位党组织联建共建的“2+1+x+n”组织体系。三是规范运行机制。制定产业链党建联盟运行规则,明确议事协商、季度轮值、联动服务3项机制。联盟实行联盟成员单位“轮值书记”制,每季度轮值一次,首任负责人原则上由发起单位党组织书记担任。成立产业链党建联盟服务指导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县(市、区)委两新工委,负责联盟日常工作的协调和推动。将党建联盟工作开展情况和作用发挥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县市区委两新工委的重要内容,注重联盟成员企业的意见反馈,全面压实县市区委两新工委的工作责任,更好发挥好中枢纽带作用。

2、加强要素保障,全链条增强助企力量。一是加强园区党建工作。依托省级以上园区设立党工委组织部,配齐工作力量,每个园区不少于10名工作人员抓党建干工作。制定加强园区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实行单独考核,作为县市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产业链链主企业所在的园区组织部,建立“三个一”指导机制,明确由园区党工委书记、组织部部长作为领导干部联系人。对每个链上企业明确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确定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二是选派“红帆”党建指导员。按照管理党组织、党员数量的一定比例,向联盟企业成员单位选派“红帆”党建工作指导员,由1名县级或科级干部任团长,2-3名党员干部任成员,开展“组团式”指导,重点做好发展党员、规范组织生活等工作,对工作有特色的、实绩突出的以党务干部姓名命名“红帆”党建工作室。三是开展助企攀登活动。围绕制造强市建设目标,创新性开展助企攀登活动,对402家攀登企业,组建28个市级、188个县级助企攀登小组,向攀登企业脱产派驻机关干部,全面了解企业、融入企业,指导企业加强党建,帮助企业协调内外关系,为企业积极争取政策,掌握企业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发展需求、人才诉求等。同时,市级成立了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针对企业和驻企干提报的问题诉求,设立人才、政策支持、金融、基金、土地、生态环境、能源7个要素保障组,并依托产业链设立工作专班,牵头抓总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和助企攀登活动。

3、聚焦“五共”服务,全链条兑现惠企政策。一是实行组织共建。全面推行“党建+”模式,统一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集中开展“微党课”、专题讲座、红色观影等活动,定期举办学习沙龙、技能比武等,以党建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曲阜市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市非公企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联盟提供集坚定理想信念、规范组织生活、建设过硬支部、服务党员职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平台和党建活动主阵地。二是推动事务共商。强化产业链党建联盟领导指导和统筹协调功能,聚焦发展难题,搭建“企业家下午茶”等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同频共振、抱团作战,共同应对危机、协同转型升级。泗水县打造“企业家下午茶”品牌,每月不定期组织1-2次“下午茶”活动,每次根据前期收集的企业需求选择不同的部门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政策法规宣讲,针对产业布局、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政策宣讲,编印《泗水县健康食品产业链党建联盟惠企服务手册》,得到企业家们的一致好评,促成链上企业之间的商业合作10余次,为企业间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三是强化资源共享。加强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推动链条上党组织信息、项目、人才等资源有效整合、多方共享。微山县聚焦行业发展趋势与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合作成立微山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提供符合产业规划的最新科技成果、举办产学研专场对接会和人才培养交流等服务,嫁接政策、技术、项目等资源,勾连创新链上下游各方,搭建科创成果产业化桥梁。四是实现发展共促。推动党建联盟企业常态化沟通,分享交流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企业经营、团队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成果,积极开展市场联拓、物流共享等活动,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邹城市围绕打造高端化工产业链党建联盟,21家化工企业达成共建协议,建立联盟理事长“轮值”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企业间实现了互联互通。逐步形成了以“煤焦化—燃料化工—焦化产品深加工—合成材料”为体系的高端化工产业链条,并建设成为了省内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兖州区“红色农机”党建联盟成员企业山东金大丰机械有限公司,委托五征山拖公司帮助解决500台套喷涂,既避免了订单违约,也为五征山拖公司增加了上百万收益。五是开展品牌共创。坚持“一链条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指导产业链党建联盟每年确定1-2个党建示范项目,在不同类型、不同条线的产业领域培树“立得住、叫得响、可推广”的党建工作先进典型。汶上县抽调产业集群专班业务骨干和“红帆党建指导员”,组成“红领专家服务队”,下沉企业开展“党建惠企”“三学三促”、党建示范点创建等,发挥新风光、中银电化等行业龙头党组织的示范作用,实施“党建强、发展强”双强带动行动,增强服务企业效能。

4、强化集成保障,全链条破解涉企难题。一是坚持按需施策,及时优化“政策包”。由县级组织部门牵头,指导各党建联盟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征求企业在融资、土地等方面的需求,优化升级惠企政策,提高政策“含金量”。鱼台县建立“三张清单”机制,由联盟成员企业定期发布“需求清单”,可向其他联盟成员企业提供的“资源清单”,各联建单位定期优化并发布“政策清单”,有力推动了政策供给、资源整合。二是搭建交流平台,畅通对接“直通车”。定期举办联盟企业合作交流会,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为联盟企业和产业链发展出谋划策,推动政策兑现环节最少、材料最简、时间最短。金乡县开通“红链直通车”热线,出台“党建惠企·金乡暖心”专项服务政策119条,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形成了红链引领、互促共赢发展优势。三是推行政策上门,推动服务“精准化”。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全面整合各方服务力量,开展“政策上门”服务,“一对一”“面对面”解读答疑,对产业链企业开展“保姆式”服务。**高新区围绕企业面临的难点,注重住宅、教育等配套设施建设,探索企业员工的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精准对接各项惠企政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协同发展。

三、工作成效。

产业链党建联盟的建立,实现了力量向优势产业集中、政策向优势产业集聚、要素向优势产业集合,打通了一批阻碍企业发展的堵点卡点,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1、通过产业链党建联盟,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融合进一步加强。聚焦“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已建立鱼台县盐化工、金乡县煤基新材料、曲阜新一代信息技术、兖州红色农机、高新区高端装备等28个产业链党建联盟,涵盖312家上下游企业,选派770名干部脱产联系服务企业,助力企业攀登,实现党建联盟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去年以来,党建联盟累计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484次,发展党员522名,入党积极分子1146名,在助企业、强链条、聚集群上实现了新突破。

2、通过产业链党建联盟,两新组织党建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建强则发展强,通过产业链党建联盟牵头抓总、协调各方、有效引领,**市非公企业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非公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逐步彰显。目前,涌现出华勤集团“一引领两遵循三融入”、太阳纸业“三向培养”、天意集团“红领天意”等一批党建品牌,以点带面,整体带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3、通过产业链党建联盟,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通过建立产业链党建联盟,开展助企攀登活动,“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已经成为全市干部群众和广大企业家的强烈共识,推动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理顺深化,企业的干劲激情被充分点燃,竞相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有效引领产业经济企稳向好,良好的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截至2021年底,全市各产业链党建联盟先后开展用工招聘300余场、融资洽谈会18场、产学研对接活动80余次,收集联盟企业问题诉求1162项,解决963项,为联盟企业新发放贷款51.37亿元,帮助联盟企业引进各类人才、用工8037人,解决项目用地3276亩。

四、探讨启示 。

1、建立产业链党建联盟,促进产业链兴旺发达是根本。产业链党建作为推进非公企业党建的有效载体,要按照“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兴产业”的思路,依托产业链牵头部门、属地主管部门、产业链龙头企业党组织等成立不同类型的产业链党建联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起“2+1+x+n”的组织体系,实现产业链党建的有形与有效覆盖,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产业链党建抓得好不好,要由企业发展成效来检验。一定要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向发力,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产业链党建联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实现党建“火红”、企业“红火”。

2、发挥产业链党建联盟作用,健全的政策支撑是前提。产业链党建有没有生命力,发展能不能持续,前提是有没有健全的政策支撑。要充分发挥党建联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围绕产业链上各家企业的共性需求、个性需求,搭建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共赢和沟通对话机制,从政策需求侧、政策供给侧“双向发力”,优化各方助企力量,整合各方助企资源,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链聚焦,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创新链多链融合、协同发力,为党建联盟发挥实质作用提供坚强后盾和有力支撑。

3、实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多方的合作共赢是支撑。产业链就是发展链,实践发现,要通过产业链党建联盟把党的组织链建设与产业价值链建设结合起来,把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串联起来,着力破解企业沟通壁垒、建强党组织堡垒。要充分发挥产业链党建联盟的促发展功能,通过开展“组织共建、事务共商、资源共享、发展共促、品牌共创”活动,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市场信息反馈、生产经营沟通、产品链合作,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有效解决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两张皮”问题,为企业汇聚发展正能量、注入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发展。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八

自**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区文广旅体局非常重视该工作,区分管领导韩伟雄同志亲自指挥,局长谭海清同志亲自带队,分管领导分组进行督促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调党建引领,明确工作方向。区分管领导、局领导、南山镇领导多次在**村委会、**镇**村委会召开会议,组织党员学习培训会、研究部署工作会等,让全体党员干部明白自己职责所在,更好地带领广大群众进行落实工作。

(二)厘清职责所在,不折不扣执行。局和村委会党员,分组进行巡查与引导,并x次组织党员下乡进行清扫垃圾等活动。如今,无论是**村,还是**村委会八条自然村的村民均养成自觉集中扔垃圾的习惯。村内危房进行拆迁与整治,主街道等废弃物得到清理或者摆放整齐,鸡鸭鹅等禽类在固定位置进行圈养,路面非常洁净。

(三)摒弃不良风气,改善村民行为。通过强势整治、教育等手段,村民集中打牌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年轻人出外务工或者辛勤劳作,不再到士多店集中活动。

(一)送戏下乡活动,丰富业余生活。202x年x月、x月,**区文广旅体局邀请演艺公司分别送戏下乡到**村、李村,精彩的表演,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二)购置健身器械,开展固本运动。**区文广旅体局充分利用自身职能,购置一批健身体育器材,在李村等安装,深受村民普遍欢迎。

(三)开展绿化行动,践行环保信念。**区文广旅体局为**村委会的李村、苏村种植了一批批绿化风景树,并邀请专人为**村委会八条自然村规划设计绿化连片等,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高度重视,专题部署。x月**日晚,我省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级应急响应后,**区文广旅体局第一时间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出部署,并在x月x日再次发文《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通知》,要求局属各部门要充分认清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排查登记**村委会x条自然村、排查**x户、排查****人,**村委会x条自然村,排查**x户,排查****人,做到了不漏一户一人,确保了**村、**村的疫情控制。

(二)立体发声,提高防疫意识,强化防疫措施。针对扶贫村内经营住宿的宾馆,要求坚决做到进入人员一律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并进行登记;定时对场所进行消毒;顾客没有口罩的,宾馆应分发口罩后方可进入宾馆,宾馆内堂食一律取消,对宾馆缺乏口罩的问题,积极协调,并要求发现疫情相关问题及时汇报。强化责任担当,以精细精准的措施、真抓实干的作风,抓防疫、保安全、促发展。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九

1、春节前慰问贫困户**、**、**、**等;走访贫困户宣传政策及防火安全宣传。

2、新冠肺炎病情爆发,该在还没有休完春节假期的情况下,接到上级指示,积极响应,第一时间随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赶回了xx村。一回村就投入到全村逐户排查外来人员和对外来人员进行监测的工作中,参加村级防控点对进出村屯人员车辆进行登记和体温测试。。

3、汇总因疫情原因外出务工人员补贴材料的收集和上报;收集xx村贫困户产业奖补材料的申报工作;汇总完成上半年xx村贫困学生雨露计划的申报工作;配合帮扶联系人、工作队员,信息员完成xx村贫困户“明白人”数据的收集,同时开展xx村脱贫攻坚争当明白人集中交流会;完成xx村十一有一低于材料的整改工作。

4、针对xx村卫生情况,配合工作队,村干,组织xx村临时工作岗位,分组定期进行xx整村清洁活动,使得xx村卫生情况大有改观。

5、按县里要求,与工作队员配合完成xx村所有帮扶联系手册的批改工作。

6、配合包村乡干、村干、工作队员,完成xx村今年危房改造户21户的改造工作。

7、配合包村乡干、村干、工作队员,入户动员危房改造户、异安户旧户折旧复垦工作。

8、在xx村积极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同时认真收集xx村各类不会讲普通话的人员情况。

9、与村干配合,到乌衣屯与红岩村协调xx村水源问题。

10、配合**边检站到xx村培训茶叶加工技能,动员贫困户参加扶贫培训。

1、完成今年xx村第一书记扶贫经费10万元项目的实施。xx村第一书记扶贫经费项目一个做了全村危险路段安全防护栏,一个做了良信屯塌方路段步道的维修。两个项目都能按质按量的完成。

2、配合**边检站支援xx村建设茶叶加工石项目的实施。积极与村干乡干配合,做好场地选址的农户工作,敲定选址位置,等待下一步的设计实施开展。

3、配合后盾单位,组织后盾单位职工对xx村进行消费扶贫,完成xx村田螺收购5000余斤,促进xx村村民的收入增加。

4、完成后盾单位支援xx村建设资金13万元与乡政府的签约,下一步将监督项目的建设。

1、联系后盾单位春节前到xx村开展游园活动,丰富xx村群众日常生活。

2、联系后盾单位x市一职校赴xx小学颁发“一职校”奖学金。

这半年来,在和乡干村村干其他工作队员的共同努力下,xx村的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也有不足,今后,我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xx村早白实现全村脱贫摘帽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胡陈乡农业比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至关重要。为此,特围绕胡陈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专题调研。

(一)资金问题成乡村振兴“拦路虎”

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庞大资金,而胡陈乡财政薄弱,难以长期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出于物流等因素的考虑,好项目、大企业一般优先落户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和交通枢纽地带,胡陈乡由于先天的地理劣势,在招商引资上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二)创新不足制约乡村振兴推进。

目前,胡陈乡由于创新不足,发展模式僵化,导致原有优势不显、发展后劲不足,最终拖慢乡村振兴进度。以旅游工作为例,胡陈旅游具有“点多、面广、环境好”的特点,并且拥有农事节庆、休闲农业、户外运动等三大资源要素,优势突出。但是,由于创新不足,胡陈绿水青山等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随着周边乡镇对乡村旅游的日渐重视,胡陈旅游的优势日益减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今年胡陈桃花节外来游客人数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游客前往其他乡镇街道参加模式更新的樱花节、油菜花节。

(三)群众观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传统“小农思维”影响,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抱地养老”、“抱房养老”的程度,农村一些闲置土地、房产难以通过集中流转、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终导致花卉经济、民宿经济、观光经济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遭遇土地瓶颈。另一方面,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业主因现代经营理念欠缺,产品服务比较单一,难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用餐入住,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综合价值相对有限。

(一)加强资金管理,强化招商引资。

一方面,加强乡村振兴资金监管,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审核,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全乡道路交通建设网络,完善全域绿道功能,实现盛宁线力洋至胡陈段建成通车,争取沿海高速互通连接线立项动工,推进乡客运场站规划建设,扭转地理劣势,强化招商引资竞争力。

(二)拓宽工作思路,增强发展后劲。

一方面,积极组织乡工作人员、村干部、党员、妇女代表等人员前往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乡镇进行考察学习,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把握胡陈乡现有优势,通过改革试点等方式,“老瓶装新酒”,积极探索胡陈乡村振兴新模式。

(三)改善群众观念,推进全民共建。

一方面,通过村民说事、聊天长廊等平台进行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观念,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鼓励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另一方面,借助光点小聚等活动,加强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者之间的交流,并安排相应的经营技能培训,提高经营者经营水准,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十一

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题,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赋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xx市总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人。xx高新区前身为xx园区,成立于2004年xx月,规划面积xx平方公里,2005年被xx省政府批准为“xx省重点园区”。2020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

xx企业x家,以xx、xx等xx产品为主,xx供应链元部件配套及产业支撑的格局。

在科技创新方面,xx高新区以升级国家级高新区为抓手,在全省首推“科技陪伴式”服务,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xx家,占全市xx%,科技中小型企业xx家,占全市xx%。已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xx个,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xx个,高校技术转移中心xx个。2020年高新区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双创大赛等均获得历史最好成绩。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xx区作为xx市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之一,积极推进xx高端化、xx精细化、xx智能化,大力发展xx、xx、xx等新兴产业,探索培育以xx和xx结合的xx一体化产业,建设一流的xx产业基地。面对日新月异的国内外形势,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1.生态保护日益凸显、产业链深度不够。近年来,我国把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环境资源约束明显趋紧。xx区以xx开采为基础的重型工业结构,决定了主要工业产品属于基础性上游产品,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缺乏多样性、竞争力。必须要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推进产业由上游向中下游延伸、由粗放式生产制造向精细化绿色智造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2.创新资源相对匮乏。适应经济发展的技术市场、科技体制还不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改善,在创新基地、创新实验室、创新孵化器等创新平台的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现行鼓励研发投入的税收政策补助规模不大,限制条件较多,对企业科技创新激励作用不足。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强度不够,创新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不多,科技成果转化不足。

3.人才支撑亟需强化。人才引进机制不够灵活,对管理和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吸引力不足,高层次的创新人才、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等三支队伍需要大量的人才补充。必须要着力解决如何引进人、留住人、培育人、用好人的环境和机制问题。

4.财政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投融资体系不完善。xx省市财政科技投入占比与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值,研发投入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和支持创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单一,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有待加速培育。

三、建议意见。

xx产业作为xx省“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要以延链、补链、建链、强链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

(一)完善科创体系,培育科技创新力量。

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和要素,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营造创新创业生态。

1.强化科技孵化体系建设。

深化与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合作,积极构建“苗圃(创业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创建一批xx省级以上双创基地、众创空间。

2.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群体。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和奖励机制,增加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与目标,建立完善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数据库,对符合条件的入库企业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实行重点扶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突出问题,支持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推进重点企业创新升级。鼓励推进龙头企业的研发机构建设,综合运用政策引导、财政补助等措施,支持龙头企业积极组建并申报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

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库、“小巨人”企业动态培育库,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着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小而强”“小而优”的“隐形冠军”企业。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市。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计划,遴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创新小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重点,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

(二)加强科技资源统筹整合,推进科技平台建设。

整合现有公共科技资源,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公共科技资源社会共享,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1.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在新。

材料。

xxxx等产业领域,建设一批公共技术研发第三方测试检验认证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共享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等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公共技术支撑需求的全覆盖便捷化低成本共享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形成技术外溢效应。以xx为例,要重点推进xx技术服务平台xx技术与产业化推广平台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支持xx基地建设,在国内外协助xx基地链接更多高科技资源,将xx基地打造成xx领域国际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重点推进xxxxxx三个中试项目,打造高价值利用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形成产业技术标准。

2.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型创新创业服务模式,加快打造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式,内容涵盖信息共享、人才引进、技术转移、投融资、政策发布、资源链接、培训辅导、科技中介等服务功能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实现资源、数据、服务和科技管理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为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提供全面完善、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鼓励大企业开放企业创新创业资源,提供财务、市场、融资、技术、管理等服务,促进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加快政企服务平台、企业云平台、“双创”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协同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三)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提升创新要素支撑。

充分发挥科技部门职能,支持培育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引领产业发展。

1.集聚创新人才。

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引进人才。

制度。

简化人才引进手续为人才进入开辟绿色通道。加强与其他省市高等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鼓励。

企业。

与高校合作共建“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定向培养储备人才,提升人才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积极性。以xx为例,要围绕xx产业发展,努力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紧缺型实用人才等。以xx大学、xx大学等为支撑,鼓励引进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在xx、xx、xx等领域进行创业。采用“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联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批高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聚焦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支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新”产业)发展、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短板弱项,设立重大专项资金,引导扶持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转型升级与发展壮大,支持构建龙头企业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离岸(异地)孵化器和科技创新综合体建设,营造更优良的创新生态。

3.完善科技金融服务。

加强与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衔接,探索设立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设立企业上市专项资金,支持优质“双创”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融资,对高新区企业在科创板成功挂牌交易的给予奖励。要继续开展“科技陪伴式”服务,探索形成了更有利于科技部门监管、科技中介机构培育、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三方受益模式。

(四)发挥支援资源优势,探索跨区域创新协作。

用活用好支援优势,合理嫁接资源配置,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发展成果转化机构聚集、科技创新人才聚集。

1.强化与支援省市的对接合作。

充分借助支援的契机,积极推进xx区对接xx园区、xx高新区、xx高新区等国内优秀园区,开展科技交流活动。通过xx、xx科技成果对接会,以技术转移中心为支撑,促进川沪先进适用技术的转移转化。推进“智慧支援”,鼓励xx科技骨干、企业家等前往川沪科研院所进修,支持双方科研人才交流互动。

2.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交流。

人员、技术专家、企业家、金融专家等作为园区经济发展顾问,邀请其定期参与园区重大项目、规划的研讨和决策。加大对xx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支持力度,全力推进xx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xx分园的建设。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十二

农村电子商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方面和领域。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供销合作社系统也因长期扎根农村的先天优势,不仅在挖掘优质农产品,帮助农民解决“卖东西难”的问题上大有可为。在电商落地、网购进村、物流入户这些帮助农民解决“买东西难”的方面更是占尽先机。

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供销合作社践行为农服务宗旨、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的重要阵地,还是顺应商业模式及消费模式深刻变革、实现传统经营网络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方式的现代流通发展迅猛,对供销社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为顺应“互联网+供销社”的发展趋势,钦州市供销社系统审时度势,积极发展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浦北县电子商务工作起步较晚,人才短缺,任务繁重,压力大,各级供销合作社从实际出发,始终把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项目支持,争取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整合各种资源,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1、建设镇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目前,全系统已建成30多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其中,浦北县寨威站、白石水站、龙门站于2016年建成运营,寨威服务站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展厅250平方米,龙门服务站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展厅200平方米,白石水站展厅100平方米,物流仓库1000平方米,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与总社供销e家庭平台链接开通供销e家浦北平台推出了30多种优质地方特色农产品,实现了销售100多万元。

钦南区供销社基础差,底子薄,为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寻找合作者,拟与广西联同众创公司合作建设钦南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该公司与中通物流公司合作,在钦南区各镇设置中通物流网点,开展了电商物流投递;而供销社则协助组织各镇的特色农副土特产品,由电商收集及时通过中通物流发往全国各地。钦北区的大寺供销社建成的“综合服务站”内开设了与圆通快递物流和电子商务体验区,初步组建了“电子商务”服务站。

钦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对投资新建大宗商品电子化交易、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网络交易、移动购物等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年交易额首次突破500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企业,按其实际投资额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钦州市供销社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6年,灵山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获得中央“新网工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面积1200平方米运营中心的建设。

1、扶持力度不大。对电商企业扶持力度不大,企业建设初期赢利能力差形成推进缓慢,项目后期跟进资金缺口大。2、是专业人才短缺。可以说人才决定电商成败,懂电商的人有,懂农村的人也有,既懂农村又懂电商的人稀缺,能熟练掌握电商的人员也很难在短时间里培养到位。3、是物流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全市物流仍处于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简单的发展阶段,物流企业规模过小,服务能力不足,物流技术水平不高,投入不足,解决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和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力度需要加大。

1、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降低企业风险,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企业;2、强化农民合作社电商人才培训。加大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力度,将电子商务培训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体系和就业创业培训体系。每年供销社牵头组织我市农民合作社相关人员参加电子商务及实战培训;3、完善农村商贸物流体系。提升农村物流水平,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的支撑,公路运输是广大农村地区最基本的运输方式。要加快农村客货场站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努力提高农村客运网络的通达深度和覆盖密度。完善物流配套设施,完善农村配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商贸冷链物流。4、实施农特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支持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并整合现有农产品品牌,用商标来启动名牌创立,引导农民规范使用农产品商标,加大对农产品商标的保护力度,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了农特产品的知名度、附加值和竞争力。收集汇编各县(市、区)名特优农产品目录,开展名特优农产品文化创意设计,通过“互联网+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网销平台,鼓励开展网上促销推广。5、加强与知名电商的合作。供销合作社与知名电子商务企业之间有竞争,但也有合作的空间,阿里的淘宝和京东的“一号店”特色馆,有一些是依托供销社来给它开办的,甚至是运营的。供销合作社在抓好自身电子商务平台组建的同时,要鼓励支持区县乡镇村供销社与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只要是为农服务,对农民有利,能够为农民提供实惠,就要大力合作。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十三

按照市政协全年工作安排,文史委于11月中下旬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先后赴*、*、*、*等县市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统领全市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持续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农民文明素质与文明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精神风貌呈现出崭新气象,助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

五是“五提倡五反对”(提倡婚事新办,反对高额彩礼;

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

提倡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迷信;

提倡健康娱乐,反对涉黄赌毒;

提倡邻里友善,反对拉帮结派)移风易俗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厚养薄葬、婚事新办、勤俭节约的思想逐步成为主流,广大农村的社会风气有了新改变。

二、典型案例分析。

随着我市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有力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农村社会风气有了极大改观,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有了很大提升。其中一些乡村的亮点做法和成果经验,对我市今后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及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各村开展工作的主要特色和内容,可将典型案例整理归纳为“党建引领”“典型示范”“改善人居”“遏制陋习”等四种模式。

1.党建引领类。以党建引领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模式,是广大乡村采取的最广泛、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具有全局性、主动性、协调性等特点。

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村民大会等形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强国app等各类宣传平台推送弘扬时代新风的。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十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湖南省文物局根据党***、国务院、省委和省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立足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主动依托传统村落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文化遗产资源,积极争取***和省级专项补助资金,不断加大保护修缮力度,创新性地实施了“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文化建设、新型产业开发、文化旅游发展四结合”战略,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一、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据统计,目前,我省共有第一至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57个(第五批还未公布),其中拥有省级及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国传统村落约55个(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28个,其他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传统村落27个)。除张谷英村、楚东村、黄沙坪村等3个村外,其余传统村落基本坐落在大湘西和湘南地区。这些地区都位于武陵山片区区域、罗霄山片区区域、雪峰山区域,尤其是2017年省委提出的十个深度贫困县全部位于这几个区域内,因此,在保护发展我省传统村落实施过程中,都应积极对接国家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建设、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

二、推动传统村落繁荣发展,促进民生保障和改善。

通过文物保护项目经费的投入和文物保护建筑的逐步修缮,村落环境及交通设施的改善,使传统村落逐渐繁荣发展,2013年以来,省文物局以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保护为依托,争取***财政投入2.82亿元外,省本级投入保护资金约6000余万元,共修缮保护传统村落20余个,重点加强传统民居、整体风貌、文物古迹等保护,优先支持传统村落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整体推进,对古道、古桥、古井、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保留整体风貌,古庙宇、古塔、古祠堂等进行保护和维修,突出民居风貌特色,确保建筑风格与村落风貌相协调。为上千户的村民维修了房屋,改善了生活居住环境,优化了村庄收入结构,扶持指导传统村落特色种养业、文化旅游业,促进了村民收入增长,目前经过保护修缮后的传统村落,发展文化旅游的传统村落超过60%。比如江永县兰溪瑶寨,通过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发生重大变化,旅游人数爆炸式增长。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化。

通过对传统村落文物建筑的修缮,居住环境的治理,充分展示农耕文明的魅力和风采,深入挖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提炼以张谷英村“孝友传家”、楼田村“廉洁文化”等,为传承的湖湘优秀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同时,充分尊重传统村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和文化内涵,保持原有文化生态和文化风貌,在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村落,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展演活动。

四、协助创新传统村落社会治理,形成文化遗产安全治理新格局。

在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中,要通过文化遗产研究、修缮,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来主动影响乡村的社会治理及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在一些传统村落管理中逐步推行在村级领导班子中明确文物管理责任人,如张谷英村、舒家塘村等,文物部门取得的工作成效和文化遗产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正在潜移默化当地村民,催化出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保护文物逐渐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动。同时,鼓励在传统村落资源承载力、村民接受度、经济承受度等允许范围内,适度有序开发由村民自主参与的民宿、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培育乡村新业态,让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乡村集体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扶持特色手工艺,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切实集体及村民个人收入,从而让村民更加积极自觉地保护文化遗产,形成文化遗产安全齐抓共管新局面。

湖南省文物局。

2019年8月8日。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十五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统揽“三农”工作的系统工程,涉及“三农”的方方面面,都很重要、都很迫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下发后,县委、县政府积极作为,迅速研究制定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十大工程的意见》,配套制定了一系列推进落实措施,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已开始显现。

通过平时走访、相关会议了解到,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和投入成为关键要素,成为基层干部和群众最为关注关心的重点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头由谁来带、事由谁来干、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本着为县委、县政府有效破解这些问题提供决策参考的目的,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到迎丰镇、池河镇、后柳镇、饶峰镇,通过座谈走访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部分乡贤能人、镇村干部的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题及原因。

以下这些问题一定是当今整个农业农村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县也不例外。

(一)思想认识不清晰。调研中发现,一些部门、镇村干部面对众多且相互交叉的工作任务感到迷茫,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与新农村建设等内在联系认识不清,认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不知从哪里抓起,由此工作思路不清,行动观望,尤其对推进乡村振兴脑子里无思路、工作上无。

计划。

行动上无措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系统思维和统筹安排。究其原因还是对党的十九大中央〔2018〕一号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领会不够。

(二)人才缺乏较严重。调研中普遍反映,人才缺失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大制约因素。而当今农村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会管理、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较少,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大部分村(居)的“两委班子”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严重不足,不少的村就连一个像样的支书或村主任都难选出,勉强选出的也只是个“菩萨”,缺乏管理能力和发展思路,能够承接信息化、现代化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尽管全县不断开展各类人才培训,但稍有点头脑和能力的大多数外流,扎根本村的屈指可数。目前,农村技术支持上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技推广队伍多年没有新人补充,面临断层困境。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有限。乡村人才提升评价机制不尽合理,农业农村少有的各类专业人才工作在基层一线,“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而评定职称要考核论文发表数量和英语能力测试,影响了基层人才职称晋升和扎根基层的积极性。受政策限制,公职人员回乡兼职任职、带资带头、技术承包难。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传统农业效益低、成本高、风险大,由此导致乡村吸引力不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减弱。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入镇或外出务工,乡村人才外流不可避免。有的村庄只剩老人、孩子和妇女,成为“空壳村、老龄村”。与此同时,人才培育、引进、引回等方面缺乏系统配套政策支持,乡村大学生不愿回乡,城里干部、各类专技人才不愿到乡村工作,整个乡村人才呈单向性外流,少有向内进入者。因此,目前乡村人才队伍很难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近年来,党和政府虽然加大了向乡村输入人才的力度,让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倡导和激励年轻人到乡村接受锻炼等,虽切实可行,但因时间过短、流动性大,加之非本地本土人才,留不住心、扎不下根,致使乡村人才仍处于少且不稳定、有但低效的状况。农村人才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且各自为阵,缺乏有效整合,难以实现系统性、实用性、复合型的培训。

(三)投入保障很有限。乡村要振兴,投入要保证。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政府投资很有限,涉农资金投入各自为阵、支离破碎且稳定增长机制尚不健全,支农投入不足。金融支持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创业大户普遍反映门槛多,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没有渠道,缺乏后续流动资金,大部分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规定单户原则不能超过2万元,时间不超过2年,期限偏短,满足不了农户发展产业项目的需求。农民自身实力不强。工商资本下乡因农业产业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还要承担用地难、用工难、流转难的制约,缺乏吸引力,积极性不高,担心顾虑多不想进、不愿进、不敢进。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尚未形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不够深入,激活工商资本下乡的投资环境、激励政策不够优化和完善,农村缺少建立林、地承包经营权评估及抵押贷款机制和平台,农村资源转化为资本虽有试点,但基本上没有推开。

二、对策与建议。

(一)强力实施人才振兴,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一是管理型人才,即肩负乡村治理职能的管理型人才。

二是专业型人才,即从事教育、卫生、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

首先,要留住人才。虽说农村当前人才奇缺,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乡村也还多少有一些如乡贤能人、返乡工人、退伍军人、毕业学生等,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留下来,利用好当地这些乡贤能人参与协助村务管理、社会治理及产业发展等工作。

其二,要引进人才。引进人才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引进,

二是引回。先说引进。因为地理条件、工作环境、待遇差异等原因,想要引进高端人才进入乡村,短期内难以实现,只能通过优化营商和政策环境,通过引进工商资本业主进入乡村时,乡村所需的第三类即经营型人才是完全可以引进的。再说引回。现在乡村之所以缺人才,是因为大量的人才外出和流出去了。这些外出和流出的大都是乡村振兴所需的上述三种类型的人才,各有特长。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影响,“外面的世界也不精彩”,已有个别人才开始回流,这是好现象、好机遇。建议县上研究制定相关鼓励激励政策,积极引导他们怀抱理想,带着经验、智慧、资金、信息、市场、技术回乡创业。

其三,要培育人才。乡村人才培育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培育本土、“草根人才”,因为他们才是永不走的人才,这样才能确保人才队伍的长期性、稳定性、实用性。

一要通过实践锻炼育才。对留住、引进、引回的人才采取因人而宜,具有乡村管理潜力的人,通过逐步培养锻炼进入村级干部班子,使其成为乡村发展领路人;具有开发经营能力和实力的人,帮其选定发展项目,制定扶持政策,促其发展壮大,使其成为乡村发展带头人。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锻炼;建立城镇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才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变农村人力资源单向外流为双向流动。

二要通过专业培训育才。依托县委党校、成教中心、远程教育站点、职教中心等教育平台,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

计划。

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群体,采取统一计划、分类培训的办法,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系统培训。县域教育培训机构要。

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乡村发展需要灵活设置培训内容、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为乡村振兴培养实用型人才,壮大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专业人才队伍。

其四,要用好人才。近年来,我县政策性退休和退居二线的本乡本土干部职工中年富力强、身体健壮、还有干事创业激情和能力的同志不少,他们的“乡情”和“乡愁”尚存,有不少人都还有回报家乡的愿望,除了用好用活留住的、引进的和培育的人才外,充分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对乡村振兴将会产生很大作用,因为他们回乡回村,可以兼职任职从事乡村管理治理、可以带资带头从事开发经营、可以技术承包指导村域发展。继续大力实施我县。

创新。

探索且已取得显著成效的“能人兴村”战略,不断壮大现有能人队伍、发挥能人引领作用。

其五,要激励人才。制定详尽的鼓励激励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具体政策措施,发挥县、镇机关干部懂政策、会管理的优势,鼓励公职人员回乡到村兼职、任职、志愿服务、带资带头和技术承包等,提升村(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允许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到农村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合理报酬、职称晋升向基层一线专技人员倾斜,优先保障他们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让他们在乡村发挥特长、创新创业、大显身手。

(二)建立投入保障机制,破解投入瓶颈制约。

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要加大真金x的投入”。那么“真金x”从何处来?按照“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投融资格局,建议从以下四个渠道破解瓶颈。

第一,政府投资。

一是财政预算。公共财政坚持每年预算一定量的资金,主要用于乡村公共文化、公用设施、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配套建设和具有较强引领示范作用产业的奖补。

二是归并整合。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解决“三农”资金因各管一摊、撒胡椒面而形成“九龙治水”问题,集中资金办大事。

三是发行债券。国家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项目融资及收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用于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建议县上抓住机遇,探索突破。

第二,政策筹资。首先要做足土地利用文章。

一是通过改田造地、占补平衡,利用增减挂钩指标跨县域调剂增加收益;

二是超前规划好建设用地指标,放手用活农村宅基地政策,减轻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成本。其次要做足农村改革文章。盘活农村具体资产,大力推进农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以解决资源闲置和“手捧金碗无饭吃”问题。

第三,金融贷资。国家层面已明确了相关金融机构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中的职能职责,并将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县级层面要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明确相关金融机构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中的目标任务,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具体考核评估办法,确保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中做到真服务、硬支持。

第四,社会入资。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和金融资金撬动引领和“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目的是要有效地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一要积极引导本地民间资本参与。中央已明确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已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因此,要积极引导当地农民舍得投入、放心投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闲散资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休闲旅游,使其就地就近增收致富。

二要积极引导异地工商资本进入。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工商资本下乡,乡村有需求,资本有动力,不失为“引鸡生蛋”的好路径。对此,要真正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深入研究解决工商资本因机制梗阻、农民保守而进不去,因担心政策调整、农民不讲道理而不敢进、因市场不旺不活不稳定担心失败而不愿进等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极具吸引力的鼓励激励政策,打通梗阻环节,鼓励异地工商资本进入乡村采取租赁入股合资、独资开发经营等形式,利用土地、民房、农场、田园等资源发展农业产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十六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特色资源和产品的资源聚集情况。

我县物产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多年来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逐步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

一是实现生态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主要包括以龙滩珍珠李、油桃、百香果、大果山楂等“三特”水果产业化种植,种植面积达41万亩,覆盖全县9个乡镇86个行政村6900多户,以油桐、油茶等本地特色经济作物和金花茶、铁皮石斛、灵芝等名贵中药等的种植已达到规模化水平。

二是实现以六画山鸡、库区渔业为主的畜禽水产养殖业产业化发展。全县六画山鸡饲养量达130万羽,共建成投饲网箱520个,生态网箱35400多个,围栏养殖49处,同时规模化养殖的还有本地黑山羊、南丹瑶鸡、本地土鸡、乌鸡等。

三是实现农特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化发展。我县逐步形成特色品牌,如山茶油、珍珠李、灵芝、香菇、黑木耳、竹笋、竹荪、金花茶、铁皮石斛、大果山楂等,已成为我县特色产品的品牌和名片。

(二)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物流快递服务业是支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一是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主要是加快光纤宽带网、移动通信网和广电有线网络建设,逐步形成了有线无线相结合、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体系,目前我县60%的行政村已通宽带网络,90%的村屯已有无线手机信号,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二是乡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按规划实施,至20xx年底全县村级道路硬化将全面完成。

三是快递物流业不断发展。我县已有申通、圆通、顺丰、中通、韵达等近15家成熟运营的专业快递物流企业,同时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邮政快递等业务发展,物流配送能力已基本遍及城乡。

(三)全县电子商务业发展现状。

我县的电子商务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状态。

一是我县已出现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目前,我县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有6家,其中:赶街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钲航农超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和锦华商贸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项目建设,金华商贸有限公司、金桂元食品有限公司和无公害水果专业合作社等3家传统企业正在筹备电子商务发展工作。

二是我县部分农特产品已开展电子商务交易业务。我县的珍珠李、油桃、百香果、灵芝、核桃、板栗等6个产品已有电子商务交易。

三是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以我县的珍珠李产品为例,据初步统计,今年7―8月份,通过物流快递发出的珍珠李销量达到600万斤以上,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电商交易额初有成效。

(一)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调研工作。

一是深入我县商贸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展调研,对全县的.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和资源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二是组成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学习考察组,于7月中旬到我市电子商务示范县――xx县进行电子商务工作的学习、考察。

三是认真学习研究武功县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对照我县情况进行借鉴和转化,研究提出我县推进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实施意见等。

(二)强化电子商务的宣传工作。

一是深入商贸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宣传,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具体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优势,许多传统商贸企业了解后都对发展电子商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是组织我县商贸企业参加市商务局组织的电商培训和2015xx电子商务创业大赛。

三是团县委向全县的广大有志青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宣传活动,增强了青年人的电子商务创业热情。

(三)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成功举办了2015年全县电子商务培训班。这次培训班,是在自治区商务厅的指导下,联系自治区资深电商专家到我县授课,团县委、商务局等7个部门组织了全县7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工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及有志青年等共230多人参加了培训班,使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城乡。

(四)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自治区知名电商企业到我县开展对接合作活动。这次活动,共吸引了全县70多家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工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138人参会,共有30多家业主与xx淘宝特色中国xx馆等5家自治区知名电商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扎实做好我县发展电子商务各项筹备工作。一是做好我县电子商务的规划工作。二是做好我县电子商务项目计划,做好xx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等的申报工作。

(一)农民和农村企业家应用电子商务的意识还相对薄弱,部分农民和农村企业家没有真正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薄弱。一是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近1/3的行政村未通宽带。二是部分农村道路等级差,交通便利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的开发加工比较滞后。产业链还未形成,从事农村电子商务人员的经营理念,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一)成立领导机构,完善指导协调机制,自上而下形成共识,以全县推进电子商务的重点工作为抓手,形成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全县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提出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制定有力的工作措施,推动全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制定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的配套激励扶持政策,营造宽松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在财政资金、土地、税收、手续办理、融资等方面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扶持。

(四)强化电子商务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区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进驻我县,通过示范效应,推动我县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遍地开花,集群发展。

(五)致力电子商务特色产品的开发和加工,引招加工企业和特色产品品牌汇集我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打造我县特色产品品牌。

(七)强化协会的引领作用,组建xx县特色产品生产经营者协会和电子商务经营者协会,着重培育行业经营的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开放、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氛围。

(八)加大电子商务的培训,在举办全县范围的电子商务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组建小分队式的电子商务培训,深入商贸企业,农村基层开展电子商务宣传和培训,提高群众的电子商务认识,使电子商务的知识普及城乡。

(九)搭建区内知名的县级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搭建区内知名的第三方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重点围绕“三特”水果、特色农产品、水产品、名特优水果、农业观光旅游和农机、农资、家电、日用消费品等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规范发展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特色农产品销售和消费品下乡的电子商务专业化平台,逐步形成高品质、多层次、宽领域的电商交易平台服务体系。

(十)培育专业化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和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积极开展网上销售业务,支持传统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转型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乡镇商贸中心、农家店、邮政所、农民活动中心等资源,建立乡级及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健全农村特色产品销售网络体系和消费网络服务体系。

(十一)加强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建设xx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汇集仓储、物流配送、冷链系统、产品展示、电商产品检测检验,电商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等功能于一体,为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供电商软件开发、网店建设、仓储管理、营销推广、售后服务和代运营服务等电子商务专业化服务。

(十二)强化农村电子商务产品的质量检测,成立xx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农特电子商务产品进行权威质量认证,加强农村地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完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规范电子商务经营行为。

助力自行车调研报告篇十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为服务好这个“中心”,去年以来,xx市直机关选派了xx名第一书记到xx县xx个村驻村帮扶、助推乡村振兴。针对“第一书记”如何更好地服务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深入部分市直机关、乡镇、重点村、班子软弱涣散村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说,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发力,从驻村“第一书记”的角度,他们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产业发展的“引路人”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道路,而驻村帮扶,引领村级产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做乡村振兴的“引路人”是机关驻村“第一书记”的基本职责。

(二)“村两委”的“参谋长”

乡村振兴,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村“两委”领导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机关驻村“第一书记”不占“村两委”班子职位,不参与换届选举和人事关系,“第一书记”作为“村两委”关系的协商者和村级决策的“参谋长”参与乡村振兴和农村治理,为农村和谐稳定注入了新鲜血液,大力提升了村级治理水平。

在乡村振兴中,“第一书记”与村支书合理分工,发挥了各自优势。“第一书记”是从机关选派的优秀干部,有文化知识、有政策水平、有资源优势,村支书大多是本村成长起来的,人熟、地熟、情况熟。“第一书记”与村“两委”做好沟通、协调和督促,努力建言献策、引导发展方向、把好廉洁关口。xx单位驻村“第一书记”成为村“两委”成员矛盾的“调解员”,解决了“村两委”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问题,避免了“村两委”互相推政、村委会揽政、村党支部揽权等情况。xx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多次组织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举办法制培训班,调解土地纠纷,为村“两委”出谋划策等。

(三)基层党建的“组织员”

习近平总书记将组织振兴列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起主体作用。“第一书记”所在村大都存在着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教育管理松散,干群关系紧张等状况,而“第一书记”拥有在机关工作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资源优势,有良好的党性和较高的政治觉悟。他们依靠上级党委对“软弱涣散村”进行了重点整顿和帮扶,持续抓好落后村党组织转化升级,既坚持正面教育、突出思想整顿,又进行必要的组织整顿。

xx市直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全程参与每月的村级主题党日,有的亲自主持,有的讲党课,还有的“第一书记”带领党员和群众代表到xx革命传统教育基地、xx抗日战争纪念馆和xx纪念馆等接受红色教育。机关“第一书记”驻村后,12个“软弱涣散村”全部顺利选举出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推动了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理论政策的“宣传员”

xx市直第一书记选派办公室制定了管理制度,编写了《xx市惠民政策汇编》,确保了“第一书记”真正吃住在村,使他们在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信访维稳、美丽乡村、移风易俗、环境保护等方面成为了理论政策的“宣传员”,人民民意的倾听者和传递者。

各位“第一书记”借助每月的村级主题党日、座谈走访等时机当好国家政策的翻译官,大力宣讲党的新理论新政策。通过走访,逐户发放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宣传页xx多份,使宏观政策利于理解,便于落实。有的“第一书记”通过乡村宣传栏、文化墙、宣传标语、大喇叭、手机短信等传统方式,把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解读到位,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宣传到位。有的“第一书记”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向村民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有的“第一书记”通过农村网络远程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现代传播工具,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通过不断宣传,层层展开,辐射村民,确保了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工作全覆盖、零遗漏、效果好。

(五)困难群体的“守护者”

党的十九大明确乡村振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主线。“第一书记”驻村必须牢记服务宗旨,必须始终坚持“既来之,则安之”的良好心态,始终带着温度、带着感情开展群众工作。

入村后,“第一书记”首先要进行走访调查,其中残疾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体是走访重点。积极帮扶困难群体,使“第一书记”第一时间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得到群众的真正认同、真心拥护。他们成为村民们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人,也是第一个赶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人。xx单位和xx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开车送残疾人到xx医院评残,xx单位和xx单位机关驻村“第一书记”组织义工联盟进村定期帮扶,xx单位驻村“第一书记”为xx户及时申请危房改造等。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对自身定位不准,思想认识上有偏差。

有的存在镀金思想,将驻村工作作为手段,只关注风光体面的任务,不愿意踏踏实实做好群众工作。

面对复杂的农村环境,部分机关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发展村级产业思路还不够清晰,个别第一书记对农村工作还不熟悉,没有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有的第一书记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存在被动应付思想,各“第一书记”工作不平衡不充分,工作成效差距较大。

有的则期望过高,超出了“第一书记”的自身能力和水平。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驻村后,“第一书记”依托自身专业优势、依靠项目支持、依据最新政策,发动更多资源聚焦乡村振兴,用智慧拓展了农村发展模式,用辛勤夯实了基层基础,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xx市直机关驻村“第一书记”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和总结梳理,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书记”工作与广大基层群众联系更加紧密,如果政治素质不高、党性修养不强,到基层高高在上,身在基层不懂基层,势必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要教育引导机关下派“第一书记”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基层群众的“贴心人”,做党的政策“宣传员”,做维护社会稳定的“消防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同时,采取定期组织“第一书记”赴红色教育基地、观看党性教育宣传片等形式,开展“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党性教育,时刻警醒每一名“第一书记”牢记宗旨、不辱使命。

每一名“第一书记”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努力把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真挚情怀,转化为提高干事水平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进乡村发展的过硬本领。当前,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民生部门,掌握大量的支农惠农政策,但基层群众却对这些政策要么停留在“听说过,不知道怎么办?”,要么就根本不知道,致使上级一系列政策与基层群众失之交臂。所以,“第一书记”学深学透支农惠农政策,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当好政策“宣传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就显得至关重要。一名高素质的“第一书记”不仅仅能够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理论视野,而且还能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治理,提高治理水平,增加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来自各机关单位的“第一书记”与原单位脱钩,吃住在村,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既不利于加强管理,更不利于促进工作。建立“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并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成为“第一书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抱团取暖,形成合力。他们建立定期例会制度,每名“第一书记”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支部内共同研究、共同讨论,既交流了工作,又积累了经验,达到了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合力攻坚上,发挥党支部组织优势,并加强与上级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力促各项工作在基层都能见到实效。同时,各“第一书记”派驻单位都能给予“第一书记”党支部一定后勤保障,确保临时支部正常运转。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机关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抓班子强队伍,完成乡村振兴既定任务,留下了“不走的工作队”,但我们更要对这些村加强跟踪管理。调研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个别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有的班子虽然稳定团结,但思想保守,有的班子还存在“拄着拐棍过日子”“吃老本”的倾向,“第一书记”这个“拐棍”没了,眼前“一抹黑”了,所以继续加大跟踪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深入农村的广阔天地,机关驻村“第一书记”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机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核心任务得到延伸拓展。相信,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一批一批奔向农村的机关“第一书记”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将展现机关党员干部更亮丽的风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