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师分配留校申请书范本 教师自愿留校申请书怎么写(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6 15:21:32 页码:13
教师分配留校申请书范本 教师自愿留校申请书怎么写(2篇)
2023-01-16 15:21:32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写教师分配留校申请书范本一

有这样一首小诗:

当你把爱洒向绿地,

一个个"小精灵"扑向你,

一颗颗童心恋着你,

最好听的歌儿献给你。

当你把爱洒向绿地,

一片片风光扑进人们眼里,

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

祖国的明天变得更加美丽,

还有你也变得更加美丽!

是啊!就像爱碧水蓝天的澄澈,就像爱阳光雨露的晃动,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生命,我的梦想--幼儿教育!只因为孩子水晶般的童心,珍珠般的童稚,还有那钻石般的童真。然而,回想,这一年多走过的路,我发现自己在用无限热情,无限希望,无限爱追逐理想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更收获了很多、很多......

记得刚来幼儿园工作时,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你会在孩子的吵闹中度过每一天,最后,你会在吵闹重复的某一天厌倦这份工作。"一个初出茅庐的丫头,就这样带着这份困惑与迷惘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的确,幼儿园教师不仅要负责"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负责他们的"吃、喝、拉、撒",保教任务相当的繁重!如果,不是坚持的态度和一颗炙热的爱心是不行的:有多少次、不厌其烦的教导指正,循循善诱;有所少次,忍着阵阵上涌的恶心,将呕吐在身上、大小便在身上的孩子换洗干净;还有多少次,伴着星星灯亲人来接......

可是,当孩子喊我一声"老师好"时,当我擦窗户,汗流浃背,孩子说:"老师辛苦了!"

当我不小心磕手时,孩子说:"我给你吹吹!"那原来的辛苦已经不足为道了!记得有次,一个并非节日的早晨,我们班的周朋禾小朋友入园时拿着几支鲜花,一进门说:"苗老师,送给你的。"我很惊奇呀!"朋禾,今天不是什么节日啊,干嘛要送老师鲜花呀?""老师,你身体不舒服,还要带我们做游戏,我听妈妈说,送鲜花能让人高兴,高兴了身体就会好了!"看着孩子那双真诚的眼睛,我还能说什么呢?只好任泪水夺眶而出。那支鲜花尽管早已凋谢,但在我心中始终艳丽如初。

当然这样的关心,这样的爱护,不仅如此!当所有人把幼儿教师的爱,全部放入孩子身上的时候,我却想到了还有一直与我并肩作战的同事们、朋友们,我们同住一个屋檐下,既是同事也是朋友,虽然没有共同血缘的联络,却用真情与真爱,走到一起为这份工作努力着!当我生病的时候,有一句句暖人的话语问候我。当我难过时,有人拍拍肩膀安慰我。当我疲惫时,是同事把被子搭在我身上温暖我、激励我......这样的关心,有更多、更多!

有人说,幼儿园老师很辛苦,可是这份辛苦让我在青春的年华收获了许多不一样的美丽!这份美丽当中有温暖、有感动、有鼓励,那全部源于孩子们与同事对我的爱,对于青春年华的丫头来说,这份爱就是我最完美的收获。

我将把这份弥足珍贵的收获,予以保存。更把它当成对我未来工作的一种鞭策。我不奢求作出惊人的伟业,更不奢求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我只愿奉献一片爱心,倾吐一片真情,与爱我的你们共同携手托起一轮轮太阳,挖出一颗颗明珠,铸造更为灿烂的明天!

如何写教师分配留校申请书范本二

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教学是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1)通过学生比赛列式计算解决情景问题后,观察、比较、分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2)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思维能力。

1、总体上我的教学思路是由具体——抽象——具体。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察,老师都予以肯定和表扬,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2、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教师要深入了解各层次学生思维实际,提供充分的信息,为各层次学生参与探索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不会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师若不了解学生实际,一下子把学习目标定得很高,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观望,失去信心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以往教学该课时都是以计算引入,有复习旧知,也有比一比谁的计算能力强开场。我想是不是可以抛开计算,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课堂,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植树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这样所设的起点较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同样不能没有猜想,否则,主体性探究 活动便缺少了内在的动力,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成了失去目标的无意义操作。学生看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从直观上产生了关于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于是,接下来的举例就成了验证猜想的必需,无论猜想的结论是“是”还是“非”,学生的思维一直是活跃着的,对学生都是有意义的。这个过程是教会学生 学习与掌握探索方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品格的过程。

4、师生平等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新课程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 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教 师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猜想——倾听——举例——验证,在 欣赏学生的“闪光”处给学生“点拨”。教师没有过多的讲授,也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去 刻意的创设教学情境,只是做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工作,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表达。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解决新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5、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探究这一系列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点的活动中,学生涌现出的各种说法,说明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巨大的。所以我在这里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说,谈谈各自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尽可能少说,为的就是要还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能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虽然本节课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还不够,因此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学生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另外还有部分学困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等,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尤其是优秀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