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圆梦计划资助申请书如何写 圆梦行动申请书(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6 16:45:03 页码:7
圆梦计划资助申请书如何写 圆梦行动申请书(二篇)
2023-01-16 16:45:03    小编:ZTFB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圆梦计划资助申请书如何写一

为了自己的梦想,学习雏鹰飞向天空的坚强。

春天,伴随着满心的欢喜,妈妈带我去爬山,在山顶上,我看到了一只雏鹰在挣扎着学习飞翔,只有不停地飞,才不会跌入山下,而我随着妈 妈的解释这种现象,我明白了:只有不停地努力才能实现梦想。于是我为了自己的梦想从春天起程,学习雏鹰的坚强,勇往直前。

为了自己的梦想,学会执著。

夏天,伴随着满心的,漫长的假期开始了,当我开始做作业,就想迫不及待地把它做完,去当一个在假期的送报的工作。那份工作很辛苦,虽然只送10份报纸,但有时候还会投错,但我仍会执著地去面对这些,更正错误。于是我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惜辛苦,而坚强的忍受酷热,学会执著。

为了自己的梦想,学会忍受寂寞去痛苦。

秋天,伴随着满心的惆怅,考试成绩下来了,我因为马虎而被扣掉好几分,真是很心痛,这就像落叶,带走满满的希望,但我又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充满希望,考出了更好的成绩。

为了自己的梦想,学习克服严寒,体贴入微温暖自己。

冬天,伴随着和天气一样的心,进入了这一年的终程,我向妈妈汇报我这充实的一年,我满心,用微笑答复自己,融化冬日的冰霜。

为了圆梦,一年又一年踏上人生的旅程。我想会有那一天,我可以到达梦想的彼岸。

有关圆梦计划资助申请书如何写二

寻访——不能忘却的记忆

寻访1:纪念碑的悲愤诉说

11月,社会实践季,四年级队员首先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帧帧照片、一个个实物,队员们真切地感受了那段惨痛的历史。邵诗雅是大队部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员,她将自己在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通过广播告诉了全校同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的队员纷纷向辅导员提出,想去纪念馆参观,悼念死难同胞。我校的红领巾小记者团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请副馆长段月萍奶奶讲述了当年那段惨痛的历史: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规模屠杀,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多万。段奶奶告诉队员们,日本战犯太田寿男的供词中清楚地记述:日军在进行凶残的大屠杀的同时,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采用纵火焚尸、抛尸长江等办法,迫不及待地对横陈城郊的遇难者尸体毁尸灭迹,被处理的尸体总数达15万多具,将这两个数字相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5万。

段奶奶带着队员们来到墓地广场,指着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说:“这些碑雕上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是全南京市各处集体屠杀地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的缩影。在公祭日那天,这些南京大屠杀丛葬地,都将举行各界群众悼念活动。”心直口快的宋彦文队员当即表示:“12月13日,我要去丛葬地参加悼念活动。”

这句话得到了其余队员们的响应,大家回到家就开始查找丛葬地的相关史料信息,却发现丛葬地散落在南京各地,有的只有一个模糊的方位,怎样才能找到这些丛葬地呢?五(1)中队的队员们向全校的队员们发出倡议:大手拉小手,迈出脚步,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自11月24日起,全校22个中队组成了二十余支红领巾小记者寻访团,走遍南京市的大街小巷,寻找散落在全市各地的大屠杀丛葬地遗址。

寻访2:丛葬地的血泪记录

五(4)中队的队员跟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卫星爷爷,一起寻访五台山丛葬地。王爷爷在纪念碑前详细介绍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告诉队员们,在南京现有死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中,五台山纪念碑在碑文上记录了精确到个位的遇难者人数,254名死难者大多是当年居住在南京城闹市区的平民。此处纪念碑碑头的“纪念碑”三个红色大字,由大屠杀幸存者王如贵书写。这也是我市现有死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中,唯一一处由大屠杀幸存者题写的碑名。

寻访3 :周奶奶的失声痛哭

五(3)中队的队员潘家宇带着小记者来到他的太太——周湘平老人家里,原来周奶奶是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奶奶告诉队员们,在日本鬼子来之前,他们一家9口住在花神庙,1937年那时她才9岁。日本鬼子还没进城时,很多人听到消息就出城逃难了,但是周奶奶的爷爷奶奶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一家人就留了下来。12月13日,鬼子进城了,到处都是炮声、子弹声,吓得他们全家不敢出门。夜里,街上稍微安静些,父亲、叔叔、哥哥就出门看看情况,没想到被日本鬼子抓了。周奶奶一家吓得举足无措,只是不停地向日本鬼子磕头求饶,父亲百般比划请求他们放过年幼的孩子,日本人才同意放过年幼的哥哥和神智不太正常的叔叔。可是父亲没有回来,母亲和哥哥第二天去寻找父亲,只见尸横遍野,可是连找了三天也没有找到父亲的尸体,而父亲也就再没能回来。说到这里,周奶奶的眼眶里早已噙着泪水。没过几天,鬼子又来搜查,躲在草堆里的姐姐被日本兵发现了,二话不说就被拖走侵害了……这时的周奶奶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哭起来。

这样的寻访故事还有很多,队员们用寻访日记记录下了了解的点点滴滴。队员章亚琪写道:日军南京大屠杀对老百姓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没有大屠杀,周湘平奶奶一家的生活该多美好!我要把他的事说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来关注。队员殷梦萱写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团结、强大,才会不受欺辱。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把国家变得更强大……

三、绘图——毋忘国耻

回到学校后,队员们的心情无法平静。他们决定要亲手绘制一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遇难处(丛葬地)地图》,让自己的心头永远留着寻访中的收获与体会,也让更多的同学和市民百姓了解那不能忘却的历史事实,记住那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教训。

他们说干就干,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画了一稿又一稿。他们先画出南京的地图,然后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起点,在相应地点方位,一一绘制了南京19处丛葬地(遇难处)的纪念碑图案,绘制了前往各纪念碑的乘车路线。地图的背后抄录了各个纪念碑上的碑文,还展示了队员们寻访的图片及心得。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我校少先队员绘制的《红领巾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遇难处(丛葬地)地图》刊登在《南京日报》上、相关活动和地图被_网“南京发布”正式发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活动还被《中国少年报》发表。

四、公祭——立志圆梦中华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我们的队员来到东郊丛葬地。警报声中我们的队员握紧拳头,高声宣誓:

毋忘国耻,铭记历史,

发愤图强,圆梦中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