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方山停保申请书(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6 18:51:52 页码:13
方山停保申请书(4篇)
2023-01-16 18:51:52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方山停保申请书(精)一

【九连城简介】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经过的是九连城镇,在我给您介绍它之前我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九连城畔草芊绵,鸭绿津头生暮烟。对岸鸟鸣分异域,隔江人语戴同天。皇仁本自无私覆,海国从来奉朔虔。分付边人慎封守,莫教樵牧扰东田。”这是明朝嘉靖年间,辽东巡抚王之诰巡查边地来到虎山长城。他触景生情,书写七律诗一首:这首诗气势平稳,抒写了虎山一带辽东边地和平宁静的气氛。诗里面所提到的九连城就是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九连城始建于金代,元朝时是婆娑府巡检司治所。明朝始称九联城,后改称九连城,并增建镇江城。九连城位于美丽江城丹东市东北二十五里的鸭绿江畔,因为当地有相连的九座古代城址,所以从明代开始,就叫它为“九连城”了。九连城的历史很久,与它隔叆河相望中江岛上叆河上尖村汉“西安平县”故城,不到五里,这里很早就被开发起来了。到了金代,九连城有了行政建置,成为婆娑府路的治所;元代,是婆娑府路巡检司的驻地;明代,于此地增筑镇江城,并将长奠堡游击移来这里,是辽东东南部边境上的军事要地,也是明、清两代中国与朝鲜通商的要道,同时,还是两国使节往来的必经之地。

九连城古城址,在九连城村北与村西,大小九城相连,东面有叆河与鸭绿江,后面有镇东山,形势十分险要。清代光绪年间,陈本植曾对古城址进行过调查,描绘九连城的情状:“细辨围壕界址,其势乃长短方圆相环,共计营围有九,与贡道旁之土城三面分峙”。现在城址尚存四处、了望台五处。一座在九连城村西,城址近方形,有东西两门,南墙长二百二十五米,夯土墙存高约四米。在城内出土辽、金、元时期的各类瓷片、琉璃珠、残碎砖瓦和大石臼与宋“崇宁重宝”钱等,说明此城是经历了辽、金、元三个时期的古城址。

自元代以来,九连城和朝鲜进行通商贸易往来,成为“互市”之所。清代贸易在中江岛上进行。岛上的马市台,也称“中江台”,即今马市台村。当时贸易是在每年春二月和秋八月十五以后,双方都到马市台进行物资交流。清代博明在《凤城琐录》中记载了贸易情况:每年“春秋仲月望后,朝鲜役以牛货济,陈于江干,驻防兵于台役夫以布七千五百十四段,易牛二百、盐二百九十九包、海菜万五千八百斤、海参二千二百斤、大小纸十万八千张、绵麻布四百九十九段、铁犁二百具。以京畿、平壤、黄海三道商各一人承办,义州知州率员役领之”。清末,又将“互市”地点迁往九连城。明朝时期,日本倭寇屡次侵犯朝鲜,也不断侵扰中国,明政府给以坚决回击,同时为了援助朝鲜抗击倭寇,明朝将士多次渡过鸭绿江,协助高丽,击退倭寇的侵犯。1894年10月26日,日军入侵中国九连城和安东。这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侵入中国领土的第一次战役。10月20日,日军攻陷朝鲜义州。24日,渡鸭绿江。25日,进犯九连城东北之虎山。清军前路总兵马金叙率部与敌鏖战,无援而败;26日后路总兵聂士成继起抗击,亦败。26日,日军入侵中朝交通要道九连城,陷安东等城,进逼辽阳。当时,主将宋庆总统70余营清军驻防东北,但诸将不服节制,散漫无纪,战斗力差,又未作周密布置,故遭失利。关于九连城的历史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前面就是我们的目的地虎山景区。

【概 况】

各位游客,这里是鸭绿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虎山景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北12.5公里,地处中朝界河鸭绿江畔。景区内的虎山长城,是我国著名的明代万里长城的最东端,它横跨祖国的千山万水,西与甘肃的嘉峪关长城相连。

大家知道,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设施,它那悠久的历史,艰巨的工程,雄伟的气势,不但在我国历代古建筑中少有,在世界上也属罕见。万里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除了长城,虎山景区还有睡观音、中朝边境一步跨、古栈道、铁索桥、老虎洞等景点和即将开发的高句丽千年古井、辽代千年古庙等古建筑遗址。虎山景区现有两条游览路线,一条是虎山长城城上游览线,一条是绕山千米栈道游览线。

【睡观音】

各位游客,在进入景区之前我们遥望虎山,那掩映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敌楼已依稀可见。从这里纵览虎山,整个山形很像一个仰卧的观音,从西向东依次是长发、头部、胸部、衣裙,栩栩如生。当地人都叫她睡观音,提起睡观音还有一段的传说。相传, 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寿诞。每年这个时候王母娘娘都要举行蟠桃盛会,来宴请给她祝寿的众仙,观世音菩萨每年也都给王母祝寿。这一年观音菩萨骑着犼(“犼”因同“吼”,观音菩萨的坐骑,形似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食龙脑,极其凶猛。)去给王母娘娘祝寿。观音祝寿归来的途中经过叆河见此处丰泽水美,于是便在叆河里洗去一路风尘,她的坐骑犼也随着观音在水中嬉戏。观音沐浴之后顿生疲倦便在河边睡着了,犼也伏在观音脚下沉沉睡去。不知过了多久,观音算到如来到了普陀山便突然惊醒,急忙唤醒脚下的犼骑犼而去。观音为了下次能再来到这美丽的地方便在刚才睡觉的地方留下化身变山为记。所以,很多后人都认为此山与普陀山山形相似,甚至有人认为比普陀山更像观音睡相。所不同的是在观音脚下多了一只相马一样的兽,故此后人就将此山叫马耳山。(虎山旧称)。

虎山是突起于鸭绿江与爱河交汇处的一座孤山,在明代称马耳山,清代称虎耳山,到了近代才称为虎山。虎山整个山体形如蹲虎,而两座形状相似、海拔相近的主峰恰似虎头上的双耳,所以又称“虎耳双峰”,曾列为安东八景之一。虎山因山势陡峭阻断东西交通,南控鸭绿江水路,所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长城的建筑规模是秦皇、汉武之后,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其防御工程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历史上,明代在长城沿线设有九个军镇,也称九边。每个军镇设总兵,指挥本镇所辖长城沿线的兵马。正如《明史》记载的那样:“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九边中的第一个军镇就是辽东镇。辽东镇管辖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长城沿线的防御,而虎山长城的位置正处于辽东镇管辖的这段长城的东端。

明辽东镇境内的长城也称“辽东边墙”,是为防御北方蒙古残元势力兀良哈部和女真人各部侵扰,保护东北边地的安全而修筑的。虎山长城的主要作用,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是由当时的辽东副总兵韩斌督建的。虎山长城的军事设施,主要包括长城墙体、墙台、敌台、马面、烽火台、护城河、拦马墙等,这些设施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却长时间湮没无闻,它的具体定位,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建国后,各级文物工作者一直在寻找这个“东起鸭绿”的长城东端起点。20世纪80年代初,丹东市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虎山南北有连绵不断的长城墙体和墙基,初步提出“万里长城绵延丹东”的论点。为进一步确认明长城东端起点的具体位置,给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组建了由辽宁省和丹东市文物考古专家组成的省、市联合长城考察组开展工作。考察组考察了几十处有关地点,行程20xx多公里,终于澄清了种种错误说法,确定了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准确地理位置。同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丹东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文物专家组成考古发掘队,对虎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确认了虎山长城的走向及相关建筑的形象、结构、用料等特征,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同年12月,丹东市政府召开了“明长城东端起点论证会”。应邀到会的国家、省著名文物、考古、古建筑专家们经实地考察,认真讨论,一致认为:“现有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乡鸭绿江畔的虎山地段,即东经124°30′,北纬40°13′。”并指出,“为了保护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这一重要遗迹,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精神、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开发丹东地区的风景名胜资源、扩大丹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根据对万里长城‘全面保护、重点维修’的原则,重点修复这一段长城是完全必要的。”1991年10月,已故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朱希元先生亲率设计人员自北京来虎山遗址草拟修复设计方案。1992年2月,丹东市政府再次邀请国家、省考古、古建筑、风景园林专家,召开“明长城东端起点修复设计论证会”,通过了“虎山长城修复设计方案”。随后,这一方案经辽宁省文化厅转呈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实施。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虎山长城,就是依据1992年通过的“虎山长城修复设计方案”在明长城遗址上修复起来的。本着文物“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后的长城走势和各个敌楼、墙台、烽火台的位置都是与文物考古发现的原址相吻合的。基本上真实再现了历史上虎山长城的雄姿。虎山长城现已修复1200延长米,包括过街城楼、敌楼、战台、马面12座及烽火台一座。城墙高8米、底宽5米,城墙上马道宽4米,垛口宽0.5米。

明朝是继秦汉之后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也是最后一个修筑长城的朝代。从秦长城到明长城,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长城的防御体系和修筑长城的材料都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明辽东长城的修筑形式主要有夯土墙、劈山墙、山险墙、石墙、砖墙、砖石墙、木栅墙、边壕等多种。修复后的虎山长城以砖石结构为主。长城墙体马道以下部分为自然石块砌筑,垛口墙及马道以青砖为主。虎山北麓按照考古发现恢复了山险墙。其中以砌石为主的长城墙体是虎山长城的显著特点,重新恢复的山险墙是体现虎山长城雄伟险峻特征的重要地段之一。

各位游客,由于虎山长城地处中朝边境,所以和游览别处的长城不同,登临虎山长城,我们不仅要领略长城文化,还可以饱览异国风光。“不到长城非好汉”!各位游客,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虎山长城之旅吧!

【广 场】(附罗哲文题石)

各位游客,这里是景区广场。从这里翘首虎山长城,它仿佛一条巨龙,时隐时现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上。虎山长城地处辽东边陲,四时景色分明。秋天,黄叶纷飞,衬托着边关的辽远;而每当冬天来临,大地一片洁白,长城突兀起伏于虎山之巅,让人不由得想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诗句,真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大家请看,这块巨大的岩石上刻有一首诗:“清清绿江水,巍巍虎山头。长城从此始,万里壮神州。”这是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先生于1990年题写的。

【过街城楼】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过街城楼。它位于虎山的北坡,是虎山长城的标志性建筑。楼高23.6米,共五层,其中主体三层,箭楼二层。主体高9.6米,主体上女墙高0.8米,底层进深20.5米,用仿古青砖砌筑而成。箭楼部分为仿木结构,高14米,开间14米,进深11米,每层顶部都是青瓦挑檐。整个楼体以红色为主,给人以雄浑的历史韵味。过街楼是长城区域内一般城楼的统称因跨路而建故此称作过街楼。

【9号空心敌楼】(附马道·垛口墙·女墙)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沿着过街城楼右侧的长城入口登上长城。

登上长城,我们就开始了历史之旅,文化之旅。现在我们顺着青砖铺就的马道,从北向南游览。

中国的长城把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烟墩联成一体,成为古代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观。但即使是同一个朝代的城墙,也是因地制宜进行修建,在建筑结构和形式上各具特点,而且各个朝代的长城防御设施的名称也有所差异。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虎山长城马道以上城墙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这是城墙顶部宽阔的马道,马道的宽度是4米。靠马道东面的墙也叫垛口墙,垛口的宽度0.5米。大家注意,垛口的边缘为什么都是45°角的“v”型呢?原来这样既缩小了垛口的宽度,又增大了视野范围和射击范围。大家看,每一个垛口中间的青砖上都有直径约6~8公分的圆孔,它平时用来插战旗,战时用来固定火炮。火炮是明代的一种远射程火器,与铳相似,可以远距离杀伤敌人。垛口的下部有一个小洞,叫做射眼,是用来射击敌人的。从以上的设计中不难看出,虎山长城在结构上是十分科学的。

靠马道西面的墙也叫女墙,女墙高约1米,墙上有通风孔。每隔3米有深约10公分的凹槽,也叫排水沟,还设有挡水墙,外面有一个长长的石槽伸出墙外,叫吐水嘴,以防积水渗漏进墙体。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9号空心敌楼。敌楼是骑墙的墩台,高出城墙之上,有两层的,也有三层的。守城兵卒可住在里面,并可储存武器、弹药等。这种空心敌楼发明于明隆庆年间,此前的敌台都是实心的台子,既不能掩蔽兵卒,又不能贮存军火、兵器。明隆庆三年,即1569年,戚继光镇守蓟州,任地方总兵时,发现了这一问题。经过考察研究,戚继光提出修建一种新型敌楼,对长城沿线的敌台进行改造,提高了防御能力。这种新型敌楼,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空心敌楼,这种形式的敌楼应该是隆庆年间从蓟镇传过来的。

9号空心敌楼高5.6米,分上下两层,底层开间8.7米,进深约10米,东西两面墙上共有五个拱形窗口。窗口宽0.5米?熏高0.6米?熏内部镶嵌有木制窗框。敌楼南北两侧的拱券旁也各有一个窗口,通过这些窗口可以观察到长城四周的敌情。在敌楼底层的中间,是通往敌楼上层的楼梯。为节省底层空间,所以楼梯修得较陡。大家通过时要扶好,注意安全。

现在我们来到了9号敌楼的顶层。顶层长10米,宽8.6米。地面四周设有凹槽,这些凹槽是用于排水的孔道。顶层的四面围墙都砌有垛口,可以了望、防御敌人的进攻。这里视野开阔,守城兵卒站得高看得远,可以在敌人距离城墙很远时就发现他们。

【8号铺房敌楼】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继续沿着马道游览。大家请看,长城两侧的槐树和栗子树,已把长城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事实上,古代战时的长城,两侧是没有树木的,这是军事上的需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树木,属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植的果树。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8号铺房敌楼。这座敌楼共两层。底层内部开间净尺寸为7.7米,进深为10米。底层空间开阔,四面均有窗口,其中东西两侧各有四个窗口,南北拱门两侧各一个窗口。沿着南面的青砖台阶可以上到顶层。台阶很陡,上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安全。

大家看,敌楼顶层上筑有一座铺房,铺房开间为7.5米,进深约4米,戍守长城的兵卒巡逻时可以在这里临时遮风避雨。

【马 面】

各位游客,这是长城外墙向外挑出的一部分,挑出部分长8.5米,宽5米,正面有四个垛口,侧面各有两个垛口,形成一个突出于墙外的台子。在长城城墙上,这种单面突出墙外的台子,叫做马面。马面在作战时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当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守城兵卒可以从侧面射击,使登城敌人受到城上和左、右三方面攻击。马面平时也是守城兵卒巡逻放哨的地方。这种防御工事为什么叫“马面”?一是因为挑出的这部分城墙狭长,从侧面看好像突出的马脸;二是因为符合仿生学原理,即马的眼睛长在脸的两侧,视野范围较大。

【7号空心敌楼】

各位游客,这是一座内外两侧各有四个窗口的空心敌楼。它分为上下两层,其形式和功能与我们前面看到的9号空心敌楼相近。

长城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象征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要认识中国历史,不了解长城是难以想象的。长城,作为古代工程的奇迹,其伟大不仅在于它浩繁的工程、严密而科学的防御体系,还在于它本身的建筑艺术。虎山长城当年应该和其他地段的长城一样,在墙顶与垛口的交接之处往往砌成菱角花牙形的边饰;在射孔、通风孔处做成壶门雕饰;在敌楼拱券上留下明代雕刻家们的砖雕艺术等等。但是,限于严谨的有权威性的资料尚未整理出来,因此还没有完全复原虎山长城的建筑艺术。游客朋友们如果有好的主意,欢迎你在这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

【6号墙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6号墙台。

6号墙台南北两面设有供人马出入的拱形券门?熏它的台面与城墙顶部高低差不多,只是在城墙两侧凸出一部分于墙外,外侧砌有垛口。这种突出城墙墙外的墙台,在作战功能上和马面相似,起到很重要的防御作用。假如没有突出的墙台,在敌人逼近城下登城的时候,城上守兵就不便瞄准,也不便射击。有了突出的墙台,若遇敌人登城,就可从侧面射击,使登城者受到城上和左、右两侧的射击。这种墙台是平时守城士卒巡逻放哨的地方。

【5号铺房敌楼】

在登上5号铺房敌楼之前,大家看一下长城马道上的障墙建筑。这段墙体陡峭,是虎山长城的险隘。障墙与外墙呈垂直状态,是用青砖修造的,墙高1.2米,宽1.7米,这样的墙共5道,并沿山势一道高过一道。这是防止敌人攻入长城后、进而攻上山顶敌台、占领制高点的重要防御措施。掩蔽在墙内的狙击手可以近距离射击攻上城来的敌人。

现在我们登上的是5号铺房敌楼。现在大家可以停下来,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过街城楼和前面走过的敌楼都已掩映在崇山峻岭之中了。这时候,我们深深地吸一口气,会顿觉心胸坦荡。

古往今来,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气势、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长城诗词、边塞诗词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更有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样气壮山河的豪迈诗篇。

当然,长城也给予了画家、摄影家、音乐家无穷的灵感。还有我们的国歌,那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应该说,博大精深的长城文化,已经深深地凝聚了我们的民族精神。雄关存旧迹,形胜壮山河。长城,作为历史的丰碑,将永远屹立在一个伟大民族的心灵深处!

【4号墙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4号墙台。这是一个长宽均8米的平台,墙上有垛口和射孔、通风孔等。这里曾是守城兵卒与攻入长城的敌军厮杀的战场,如今作为游人观光的平台,我们不但可以在这里凭吊历史,更可以在这里放眼长城内外。大家回头看看,我们一路攀登而来,山脚下的广场、过街城楼、散落的人家以及远处的丹集(丹东——集安)公路,都可以尽收眼底了。大家往左侧看,那就是鸭绿江上有名的“一步跨”。是中朝水路边界最窄的水道。一会儿到了那里,我再向大家做详细介绍。

【山险墙】

各位游客,再往前走就是虎山长城建筑中特有的山险墙结构。

虎山长城山险墙利用陡峭的山岩,在临敌的一面修凿成陡壁代替城墙,再将顶部凿削平坦。考古调查发现,山险墙有的在岩石顶部修有脚登窝;有的打出圆孔,可插上木桩或系上绳子,供守城军士上下行走。修复后的山险墙用砖石在外侧垒砌垛口墙,在内侧垒砌女墙。

从远处看,长城好像从这里断开了,其实作为长城的一种特殊结构,山险墙也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长城总是依山就势而建,有些地方山势陡峭、易守难攻,所以这些地段借用山势,根本就不用再修筑高大的墙体。

【山顶敌楼】(附界碑·于赤岛·虎山码头·烽火台)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山顶敌楼。这里是虎山长城的制高点,海拔146.3米。山顶敌楼是一座空心敌楼。大家在这里可以多停留一会儿,一来可以稍事休息,二来可以尽情饱览虎山长城全景和鸭绿江两岸风光。

大家知道,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从这里溯鸭绿江上行16公里,在那里树立着中朝两国的界碑——中国一号碑。

南面江心的孤岛叫于赤岛,隶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的义州郡,面积5平方公里,3000多人口。鸭绿江是世界上惟一一条不以主航道为界的界河。它发源于长白山脉白头山南坡,流经中国的吉林、辽宁两省和朝鲜的两江道、慈江道、平安北道,在中国的东港市和朝鲜的龙岩浦附近注入黄海。干流全长795公里,其中流经丹东地区203公里。

各位游客,南面远处那个停泊游船的地方,是鸭绿江与爱河的交汇处,即爱河的入江口。那里是虎山浴场和虎山码头。从丹东市区的边境经济合作区乘游船逆水而上到达虎山码头需要两个小时,游人也可以从水路游览鸭绿江,一览两岸风光。

大家往西看,那是虎山西部低矮山峰,山峰顶上有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也称墩台、烟墩、狼烟台等,其形式是一个独立的高台子,是利用烽火、烟气以传送军情的建筑。台子上面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如遇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火,用以传送虎山长城的紧急军情。再往西去,在爱河的对岸有丹东最早的县城——汉代西安平县遗址,还有金、元故城九连城、明代镇江城古城址。

各位游客,站在虎山之巅,环顾四周,整个虎山景区已一览无余。静静的鸭绿江在我们的脚下,这是一条历史之江、文化之江、友谊之江。

请大家继续参观。

【2号墙台】(附栈道口)

各位游客。从山顶敌楼南去,是虎山长城最陡峭的一段。这里不便斜铺砖块,于是就砌成梯道,以便上下。有的地方的台阶几乎是垂直的,我们根本看不到前面的下一级台阶。请大家扶好走稳,注意安全。

大家看,这部分外墙没有垛口,而是同内墙一样,呈阶梯状向下延伸。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2号墙台。请大家注意,墙台左侧的这个出口是栈道口,一会我们将从邦山台返回,从这里进入栈道。对了,年龄大或身体欠佳的游客如果不想走栈道,可以撑船摆渡,轻松地到达“一步跨”。

【邦山台】(附长城历史博物馆、护城河遗址、韩斌塑像、子母岩)

现在我们来到了邦山台,邦山台是文物工作者在虎山发掘的第一座敌台遗址,编号为1号台。这是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第一座敌台。据史书记载,明代辽东镇所辖长城东端的第一座敌台称邦山台。文物考古专家经过考证,认定1号台址就是明代的邦山台。因此,修复后的1号台定名为邦山台。邦山台长26米,宽20米,高10米。修复后的邦山台,台顶架有两门火炮,四周插满彩旗,颇有战时威风。

据史书记载,邦山台并不是很大的敌台,当时可能驻兵7~8名。据辽宁省文物考古专家们推断,邦山台的大小应为方圆10米左右,不应建得过大。但是,为什么把台子建大了呢?原因是有一位著名的旅游专家曾发出这样的忠告:邦山台的位置是整个虎山景区游客的集散地,如果这个敌台规模过小,很容易出现意外事故。由于更多考虑了旅游安全因素,丹东市在重新修复时最终采取了后者的意见。

各位游客,现在请随我进入邦山台内,这里是长城历史博物馆,陈列室分为上、下两层。展览引用历史叙述语言,综合博物馆陈列艺术手段,简练生动地再现了长城的产生、发展的历史。用图片、绘画、雕塑、灯光、音响等艺术手段,绘成了一幅史诗般的长城画卷。

关于馆内的具体陈列,将由馆内解说员为大家详细介绍。

走出博物馆,我们就来到了护城河遗址。护城河是一条人工挖成的河道,它东引鸭绿江水,向西流入爱河,是用来护卫虎山长城的第一道防线。

在虎山山脚下有一尊雕像,其展现出的是一位挥臂指挥的大将军。他就是当年镇守辽东的副总兵韩斌,虎山长城就是他督建的。

各位游客,虎山的海拔虽然很低,但这里也有大自然的杰作。大家往左看,那就是子母岩,多像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

【千米栈道】(附老虎洞·虎口·悬梯·铁索桥·水帘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沿着墙台旁边的入口进入了千米栈道。栈道是从前用木柱、木板等修筑在悬崖绝壁上的通道。大家看,这就是老虎洞,这里有没有老虎住过,我们无从考证,但这个浑然天成的洞穴倒是让人毛骨悚然。再往前走是虎口。

现在我们进入了“虎口”,这话听起来吓人,但大家的确要注意安全。这段险路有20多米长,我们的头上是探出来的巨大而嶙峋的岩石,脚下几乎没有路,请大家扶好踩稳,侧身低头,以免擦伤。

大家注意,走出“虎口”,前面是一段下坡路,仍然险峻,请大家扶好慢行。刚才我们走过的虎口是虎山上形成的天然形成的夹扁石,因此处的位置正好位于虎头的中下部所以被称作虎口。各位游客,大家都知道虎是百兽之王,能在虎口内外走一趟的人都是是大富大贵、长命百岁的人。所以当地人有 “虎口走一走,富贵长寿到永久”的说法。

各位游客,前面这座悬梯几乎是垂直的,大家攀登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要走得太近。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索桥,它由五根粗大的钢索组成,有30多米长。大家看,山上有一凉亭,可供三五个游人休息。从这里俯瞰脚下的鸭绿江支流,对岸就是朝鲜国土,异国的田野和民居已近在眼前。

前面又是一段下山路,请大家扶好,注意安全。

顺着栈道往左一拐就是水帘洞了。走到这个巨大的山崖下面,顿有一种阴冷的感觉,你看头顶的石壁上湿漉漉的,正往下滴水呢,而瀑布自山顶泻下,把我们“关”在山崖下面,置身其中,是不是也有几分神话的色彩呢?走出水帘洞,顺悬梯而下,我们就来到了贴近江汊子水面的这一段栈桥,从这里回头再看水帘洞,就可以看到它的全貌了。

接下来,我们还要攀登一座悬梯,请大家侧身、扶好。

现在我们已经下山了。沿着这条甬道往前走,就是一步跨了。

各位游客,我在这里提醒大家,我们右侧的这条江汊子,虽然只有十米八米宽,但仍然是不以中心线为界的中朝界河。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正行走在国境线的边缘。大家看,这有一块警示牌,请大家了解一下警示内容,自觉遵守边境边防的有关规定。

【一步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一步跨”,这是中朝水路边界距离最近的地方,只需一步便可跨出国门。因此,人们形象地称这里是“一步跨”。

“一步跨”的形成,是因为于赤岛在这里将鸭绿江分成两条支流,而作为国界的这一条支流较为细小,最窄处只有一步之遥。大家看,那里特意修了几个石墩,是为了便于游客观光体验。大家可以站到水中的石礅上,找找跨出国门的感觉,但可千万不能跨过去哟。

游客朋友们,虽然我们不能以境外为背景拍照,但我们可以以岸上这块“一步跨”巨石景观为景拍照留念,让你永远留住“国门一游”的美好感受。

各位游客,此时你再看虎山,便会发现眼前的山体宛如一幅展开的长卷,而旁边那一柱细高的巨石连同长在上面的树木像一枝大笔,仿佛要在这“长卷”上赋诗作画。

【虎踞龙盘主题雕塑】

游客朋友们,在离开景区之前我们再来看一下虎山景区的主题雕塑“虎踞龙盘”这座雕塑是20xx年9月完成的。它主体高度是8.8米材质为红色花岗岩,底座高度是1.5米材质为红色花岗岩。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雕塑的底座部分。底座正面镶嵌着黑色的大理石,在大理石上写着“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这十个穹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我们前面介绍过的罗哲文先生所题写的。罗哲文先生将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长城的研究与恢复的工作当中,特别是近十几年罗老更是对虎山长城的修复的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正因为此,我们才能有幸重睹虎山长城这一“巨龙之首”的雄姿。接下来我们再来看雕塑的主体部分,主体底部是汹涌的波涛它象征着鸭绿江和叆河。水的上面是山,在山的一侧是一只虎头这座山便是虎山。在山的右侧站着一个留着长发的东方巨人他代表着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东方巨人右手托起一条巨龙,龙头在巨人掌中龙尾幻化为长城坐落于虎山之上。巨人左手扶着初升的太阳寓意为这里是世界的东方是太阳最早生起的地方。整个雕塑所塑造出的水、山、人、龙、日等造型浑然一体,突出了虎山长城是万里长城最东端起点这一重要地位,同时也显示出只有伟大的中华民族才能修建出这样伟大的建筑工程。

请大家在此拍照留念。

各位游客,愉快的虎山长城之旅即将结束,相信这次富有韵味的长城游、边境游已经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欢迎你再次光临虎山景区!

方山停保申请书(精)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华清池参观,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这里的山、这里的水,以及曾经发生在这里并流传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第一部分:骊山得名,峰火戏诸侯,关中八景之一)

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的故址,西距西安 30 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大家请看前方山峦,这就是著名的骊山。由于从远处看,尤如一匹青苍色的骏马,因此得名“骊山”。“骊”在下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影子中,好像披上了艳丽的红装。“入暮晴霞红一片,疑是烽火自西来”,令人误以为当年烽火还在燃烧,故有“骊山晚照”之称,也成为关中八景之一。

大家请看骊山山峰最这一处,这就是坐落在骊山西秀岭上的峰火台。大家都知道,峰火台是古代发信号调兵遣将的一种报警设置,就在公元前 779 年,也就是周朝末期,褒国为取悦周幽王,进献美女褒姒,褒姒进宫后幽王便不理朝政,集众爱于褒姒一身,不但废了皇后,而且立了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可是褒姒却终日闷闷不乐,为博得美人一笑,幽王说“谁能使王妃一笑,赏金千两。”于是奸臣出计,点燃骊山的峰火,各路诸侯见到狼烟四起,赶来救驾,此时褒姒见惊恐万分的各路诸侯,却嫣然一笑,幽王惊喜若狂。公元前 771 年,当真正的战事来临时,幽王再次点骊山燃峰火时,各诸侯却以为仍是在为取悦,无人救驾,西周就此灭亡。这也就是我们曾听说过的“周幽王峰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值千金”的典故。

(第二部分:九龙湖,飞霜殿)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一边一向前走一欣赏。我们面前的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叫做九龙湖,它属于华清池的西区。大家一定会问这里为什么以“九龙”为名呢?其实这个湖分成上下两个区域,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堤壁间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我们再来看这尊雕塑,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正是在这里演绎了一段人间最浪漫的爱情故事。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当年在华清池建造了怎样的宫殿。这个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宫殿中。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凤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示了皇家建筑的气派。

(第三部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汤,温泉水源。)

说起杨贵妃,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她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 17 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 735 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5 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令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公元 745 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里就这样写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那时杨贵妃才 38 岁。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 742 年至 756 年的 14 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 43 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刚才我们提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年秋冬来到华清池,是为了享受温泉沐浴的。那么,我们现在就去看看一千多年前的皇家浴池吧。

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宫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这里保存着 5 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海棠汤”又名“芙蓉汤”,俗称“贵妃池”,因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杨贵妃丰腴的形体。整个汤池呈现了唐代的协调的美学观念。不仅如此,汤池的供水系统也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径为 10cm 的进水口,进水口上装莲花喷头,寓意为海棠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与温泉总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出。

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也称“御汤九龙殿”。宫殿面积达 400 多平方米,有内殿外殿之分,御汤可储水 100 近立方米。俨然一座庞大的室内游泳池,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莲花汤造型独特,呈写实的莲花状,这自然与宗教观念相融合,将沐浴看作是与自然的沟通,最终实现“天人合一”,这也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最高境界。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对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

星辰汤,是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文化遗存,专供唐太宗所用。原名“御汤”,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信奉“天人合一”说的唐玄宗便将酷像北斗七星的“御汤”更名为“星辰”汤。很显然,这些用意就是想企求苍天斗保佑李氏王朝,永固帝位。

尚食汤,形制小,工艺简单,并无奇特造型,相对于前面的御用汤池,显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据推断,尚食汤在华清宫可解释为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待宫员的沐浴场所。

还有一个汤池是太子汤,顾名思义,是东宫的皇太子沐浴的地方。

其实,在华清池沐浴温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 3000 平方米,可供 400 余人同时沐浴。温泉水每小时流量 110 余吨,水温达 43 度。其水质优良,颇具医疗功效,极适宜沐浴。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一旦完浴后可谓“冬走十里不凉,夏走十里不热”。

(第四部分:环园——西安事变,五间亭,兵谏亭)

华清池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西安事变的旧址——环园。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及中国共产党促成的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大家看到的这一字排开的 5 间房屋,就是蒋介石当年住的五间厅。著名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小小的五间厅中。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五间房子,当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 1934 年修葺后,这里又成国.民党高官游览休想的场所; 1936 年 10 月、 12 月蒋介石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他在这里策划高级军事会议,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门月 12 日凌晨 6 时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今天,在五间厅内,各门办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我们仍然能看到当年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痕迹。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座高 4 米,宽 2.5 米的石亭,建于 1946 年 3 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当时名曰“民族复兴亭”、“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 1986 年 12 月在纪念“西安事变” 50 周年前夕,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好了,今天我们华清池景区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方山停保申请书(精)三

泸州方山,蜀中名山。汉朝时候有汉皋(汉之水边高地)的殊荣;唐朝时候,方山又有了“小终南山”的别称;清朝时候,方山又多了“峨半堂”“小峨眉”的美誉;更因其矗立长江之畔,终年四季云烟雨雾缭绕,于是在民间得了“云峰”之雅号。

方山海拔649米,不算高,但有浅丘低山的铺垫陪衬,便有了拔地而起的高耸之势。方山不算大,但有了九十九峰列队成阵的簇拥,更具了端方突兀的巍然。

从山下仰望,方山面面都成方形,象一个拜天的祭台。步入山中,漫山一千五百多亩古林木郁郁苍苍、碧翠葱茏,云气终日出没;上万株古桢楠,撑起方山的风骨;几十亩青青翠竹,摇动着方山的神韵;遍及山顶常青的松柏是方山不老的年轮。

听泉池里滴滴山泉,慧知池里涓涓细流,是方山跳动的脉搏。环绕方山不分昼夜奔向长江的虎溪河,是方山绵远的生命。方山山形独特,汇势聚气;方山林茂水丰,气象庄严。

佛因山兴,山因佛名。自古以来,名山藏古刹,方山也不例外。据传,汉光武帝在方山建过兰祠,唐明皇在方山敕建了老云峰寺,宋朝增建了新云峰寺,清朝时候虎溪桥改建为迎龙桥,山门外增添了石刻大牌坊。

蜀汉名臣秦宓在方山薄刀岭上题词,盛赞其险;建文帝选山建行宫,曾在方山雪霁峰上数山,数出九十九峰的来历……

巍巍方山的悠悠岁月中,有帝王将相的遗迹,有墨客骚人的诗词,更有“方山四十八座寺,深锁淡烟乔木中”佛、道两教的兴盛与共容。

国运兴,方山兴。一座方形的山、与众不同的山,令人倾慕和向往的山,在新世纪里正以崭新的姿态吸引着八方的香客与游人。

方山是驰名川南的风水宝地,更是香火鼎盛的佛教名山。其山八面,下瞰两江,九十九峰排列,四面望之呈方形,故得名方山。放上风光秀丽,古木参天。神仙韩湘子曾在此修道,佳话尚存;明建文皇帝来此巡游,脚印还在。

方山上云峰寺由老云峰、中云峰、新云峰和宝峰寺四部分组成,发丝临济正宗,是蜀南黔北最大的佛教丛林。其中黑脸观音盛名最旺,香火最盛。

方山旅游区,国家3a级景区,蜀中名山。位于江阳区方山镇、况场镇、丹林乡交界处,距泸州市城区16公里,是川南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因景区林木葱茏、奇峰挺秀、自古就有小峨嵋之美誉。据记载,每至观音盛会,摩肩接踵,香客游人最多时一天可达三、四万人。寺内藏以一镇山宝珠,烛火辉照时,珠内即现二十四尊“金堂佛像”,其微雕技艺,令人叹绝,吸引万千游人,一睹风采。

景区东西长约4.7公里,南北平均宽约1.6公里。景区规划面积为7.53平方公里。现有林地面积318公倾,植被主属川南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树种有桢楠、梓树、柏木、檫树、松类、杉类、竹类;经济林有桃树、杏树、荔枝、桂圆、樱桃、梨、甜橘等。主景区森林覆盖率71.7%。林木枝繁叶茂,郁郁森林,长势良好。方山老云峰寺、新云峰寺建于唐、宋朝,中云峰寺解放前修建。近年来新建成索道、旱地雪橇、天池山庄等旅游景点。

方山停保申请书(精)四

九连城简介→概况→睡观音景观→广场(附罗哲文题石)→过街城楼→9号空心敌楼(附马道·垛口墙·女墙)→8号铺房敌楼→马面→7号空心敌楼→6号墙台→5号铺房敌楼→4号墙台→山险墙→山顶敌楼(附界碑·于赤岛·虎山码头·烽火台)→2号墙台、附栈道口)→邦山台(附长城历史博物馆·护城河遗址·子母岩)→千米栈道(附老虎洞·虎口·悬梯·铁索桥·水帘洞)→一步跨→虎踞龙盘主题雕塑

【九连城简介】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经过的是九连城镇,在我给您介绍它之前我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九连城畔草芊绵,鸭绿津头生暮烟。对岸鸟鸣分异域,隔江人语戴同天。皇仁本自无私覆,海国从来奉朔虔。分付边人慎封守,莫教樵牧扰东田。”这是明朝嘉靖年间,辽东巡抚王之诰巡查边地来到虎山长城。他触景生情,书写七律诗一首:这首诗气势平稳,抒写了虎山一带辽东边地和平宁静的气氛。诗里面所提到的九连城就是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九连城始建于金代,元朝时是婆娑府巡检司治所。明朝始称九联城,后改称九连城,并增建镇江城。九连城位于美丽江城丹东市东北二十五里的鸭绿江畔,因为当地有相连的九座古代城址,所以从明代开始,就叫它为“九连城”了。九连城的历史很久,与它隔叆河相望中江岛上叆河上尖村汉“西安平县”故城,不到五里,这里很早就被开发起来了。到了金代,九连城有了行政建置,成为婆娑府路的治所;元代,是婆娑府路巡检司的驻地;明代,于此地增筑镇江城,并将长奠堡游击移来这里,是辽东东南部边境上的军事要地,也是明、清两代中国与朝鲜通商的要道,同时,还是两国使节往来的必经之地。

九连城古城址,在九连城村北与村西,大小九城相连,东面有叆河与鸭绿江,后面有镇东山,形势十分险要。清代光绪年间,陈本植曾对古城址进行过调查,描绘九连城的情状:“细辨围壕界址,其势乃长短方圆相环,共计营围有九,与贡道旁之土城三面分峙”。现在城址尚存四处、了望台五处。一座在九连城村西,城址近方形,有东西两门,南墙长二百二十五米,夯土墙存高约四米。在城内出土辽、金、元时期的各类瓷片、琉璃珠、残碎砖瓦和大石臼与宋“崇宁重宝”钱等,说明此城是经历了辽、金、元三个时期的古城址。

自元代以来,九连城和朝鲜进行通商贸易往来,成为“互市”之所。清代贸易在中江岛上进行。岛上的马市台,也称“中江台”,即今马市台村。当时贸易是在每年春二月和秋八月十五以后,双方都到马市台进行物资交流。清代博明在《凤城琐录》中记载了贸易情况:每年“春秋仲月望后,朝鲜役以牛货济,陈于江干,驻防兵于台役夫以布七千五百十四段,易牛二百、盐二百九十九包、海菜万五千八百斤、海参二千二百斤、大小纸十万八千张、绵麻布四百九十九段、铁犁二百具。以京畿、平壤、黄海三道商各一人承办,义州知州率员役领之”。清末,又将“互市”地点迁往九连城。明朝时期,日本倭寇屡次侵犯朝鲜,也不断侵扰中国,明政府给以坚决回击,同时为了援助朝鲜抗击倭寇,明朝将士多次渡过鸭绿江,协助高丽,击退倭寇的侵犯。1894年10月26日,日军入侵中国九连城和安东。这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侵入中国领土的第一次战役。10月20日,日军攻陷朝鲜义州。24日,渡鸭绿江。25日,进犯九连城东北之虎山。清军前路总兵马金叙率部与敌鏖战,无援而败;26日后路总兵聂士成继起抗击,亦败。26日,日军入侵中朝交通要道九连城,陷安东等城,进逼辽阳。当时,主将宋庆总统70余营清军驻防东北,但诸将不服节制,散漫无纪,战斗力差,又未作周密布置,故遭失利。关于九连城的历史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前面就是我们的目的地虎山景区。

【概 况】

各位游客,这里是鸭绿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虎山景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北12.5公里,地处中朝界河鸭绿江畔。景区内的虎山长城,是我国著名的明代万里长城的最东端,它横跨祖国的千山万水,西与甘肃的嘉峪关长城相连。

大家知道,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设施,它那悠久的历史,艰巨的工程,雄伟的气势,不但在我国历代古建筑中少有,在世界上也属罕见。万里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除了长城,虎山景区还有睡观音、中朝边境一步跨、古栈道、铁索桥、老虎洞等景点和即将开发的高句丽千年古井、辽代千年古庙等古建筑遗址。虎山景区现有两条游览路线,一条是虎山长城城上游览线,一条是绕山千米栈道游览线。

【睡观音】

各位游客,在进入景区之前我们遥望虎山,那掩映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敌楼已依稀可见。从这里纵览虎山,整个山形很像一个仰卧的观音,从西向东依次是长发、头部、胸部、衣裙,栩栩如生。当地人都叫她睡观音,提起睡观音还有一段的传说。相传, 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寿诞。每年这个时候王母娘娘都要举行蟠桃盛会,来宴请给她祝寿的众仙,观世音菩萨每年也都给王母祝寿。这一年观音菩萨骑着犼(“犼”因同“吼”,观音菩萨的坐骑,形似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食龙脑,极其凶猛。)去给王母娘娘祝寿。观音祝寿归来的途中经过叆河见此处丰泽水美,于是便在叆河里洗去一路风尘,她的坐骑犼也随着观音在水中嬉戏。观音沐浴之后顿生疲倦便在河边睡着了,犼也伏在观音脚下沉沉睡去。不知过了多久,观音算到如来到了普陀山便突然惊醒,急忙唤醒脚下的犼骑犼而去。观音为了下次能再来到这美丽的地方便在刚才睡觉的地方留下化身变山为记。所以,很多后人都认为此山与普陀山山形相似,甚至有人认为比普陀山更像观音睡相。所不同的是在观音脚下多了一只相马一样的兽,故此后人就将此山叫马耳山。(虎山旧称)。

虎山是突起于鸭绿江与爱河交汇处的一座孤山,在明代称马耳山,清代称虎耳山,到了近代才称为虎山。虎山整个山体形如蹲虎,而两座形状相似、海拔相近的主峰恰似虎头上的双耳,所以又称“虎耳双峰”,曾列为安东八景之一。虎山因山势陡峭阻断东西交通,南控鸭绿江水路,所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长城的建筑规模是秦皇、汉武之后,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其防御工程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历史上,明代在长城沿线设有九个军镇,也称九边。每个军镇设总兵,指挥本镇所辖长城沿线的兵马。正如《明史》记载的那样:“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九边中的第一个军镇就是辽东镇。辽东镇管辖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长城沿线的防御,而虎山长城的位置正处于辽东镇管辖的这段长城的东端。

明辽东镇境内的长城也称“辽东边墙”,是为防御北方蒙古残元势力兀良哈部和女真人各部侵扰,保护东北边地的安全而修筑的。虎山长城的主要作用,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是由当时的辽东副总兵韩斌督建的。虎山长城的军事设施,主要包括长城墙体、墙台、敌台、马面、烽火台、护城河、拦马墙等,这些设施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却长时间湮没无闻,它的具体定位,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建国后,各级文物工作者一直在寻找这个“东起鸭绿”的长城东端起点。20世纪80年代初,丹东市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虎山南北有连绵不断的长城墙体和墙基,初步提出“万里长城绵延丹东”的论点。为进一步确认明长城东端起点的具体位置,给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组建了由辽宁省和丹东市文物考古专家组成的省、市联合长城考察组开展工作。考察组考察了几十处有关地点,行程20__多公里,终于澄清了种.种错误说法,确定了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准确地理位置。同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丹东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文物专家组成考古发掘队,对虎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确认了虎山长城的走向及相关建筑的形象、结构、用料等特征,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同年12月,丹东市政府召开了“明长城东端起点论证会”。应邀到会的国家、省著名文物、考古、古建筑专家们经实地考察,认真讨论,一致认为:“现有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乡鸭绿江畔的虎山地段,即东经124°30′,北纬40°13′。”并指出,“为了保护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这一重要遗迹,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精神、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开发丹东地区的风景名胜资源、扩大丹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根据对万里长城‘全面保护、重点维修’的原则,重点修复这一段长城是完全必要的。”1991年10月,已故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朱希元先生亲率设计人员自北京来虎山遗址草拟修复设计方案。1992年2月,丹东市政府再次邀请国家、省考古、古建筑、风景园林专家,召开“明长城东端起点修复设计论证会”,通过了“虎山长城修复设计方案”。随后,这一方案经辽宁省文化厅转呈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实施。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虎山长城,就是依据1992年通过的“虎山长城修复设计方案”在明长城遗址上修复起来的。本着文物“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后的长城走势和各个敌楼、墙台、烽火台的位置都是与文物考古发现的原址相吻合的。基本上真实再现了历史上虎山长城的雄姿。虎山长城现已修复1200延长米,包括过街城楼、敌楼、战台、马面12座及烽火台一座。城墙高8米、底宽5米,城墙上马道宽4米,垛口宽0.5米。

明朝是继秦汉之后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也是最后一个修筑长城的朝代。从秦长城到明长城,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长城的防御体系和修筑长城的材料都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明辽东长城的修筑形式主要有夯土墙、劈山墙、山险墙、石墙、砖墙、砖石墙、木栅墙、边壕等多种。修复后的虎山长城以砖石结构为主。长城墙体马道以下部分为自然石块砌筑,垛口墙及马道以青砖为主。虎山北麓按照考古发现恢复了山险墙。其中以砌石为主的长城墙体是虎山长城的显著特点,重新恢复的山险墙是体现虎山长城雄伟险峻特征的重要地段之一。

各位游客,由于虎山长城地处中朝边境,所以和游览别处的长城不同,登临虎山长城,我们不仅要领略长城文化,还可以饱览异国风光。“不到长城非好汉”!各位游客,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虎山长城之旅吧!

【广 场】(附罗哲文题石)

各位游客,这里是景区广场。从这里翘首虎山长城,它仿佛一条巨龙,时隐时现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上。虎山长城地处辽东边陲,四时景色分明。秋天,黄叶纷飞,衬托着边关的辽远;而每当冬天来临,大地一片洁白,长城突兀起伏于虎山之巅,让人不由得想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诗句,真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大家请看,这块巨大的岩石上刻有一首诗:“清清绿江水,巍巍虎山头。长城从此始,万里壮神州。”这是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先生于1990年题写的。

【过街城楼】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过街城楼。它位于虎山的北坡,是虎山长城的标志性建筑。楼高23.6米,共五层,其中主体三层,箭楼二层。主体高9.6米,主体上女墙高0.8米,底层进深20.5米,用仿古青砖砌筑而成。箭楼部分为仿木结构,高14米,开间14米,进深11米,每层顶部都是青瓦挑檐。整个楼体以红色为主,给人以雄浑的历史韵味。过街楼是长城区域内一般城楼的统称因跨路而建故此称作过街楼。

【9号空心敌楼】(附马道·垛口墙·女墙)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沿着过街城楼右侧的长城入口登上长城。

登上长城,我们就开始了历史之旅,文化之旅。现在我们顺着青砖铺就的马道,从北向南游览。

中国的长城把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烟墩联成一体,成为古代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观。但即使是同一个朝代的城墙,也是因地制宜进行修建,在建筑结构和形式上各具特点,而且各个朝代的长城防御设施的名称也有所差异。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虎山长城马道以上城墙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这是城墙顶部宽阔的马道,马道的宽度是4米。靠马道东面的墙也叫垛口墙,垛口的宽度0.5米。大家注意,垛口的边缘为什么都是45°角的“v”型呢?原来这样既缩小了垛口的宽度,又增大了视野范围和射击范围。大家看,每一个垛口中间的青砖上都有直径约6~8公分的圆孔,它平时用来插战旗,战时用来固定火炮。火炮是明代的一种远射程火器,与铳相似,可以远距离杀伤敌人。垛口的下部有一个小洞,叫做射眼,是用来射击敌人的。从以上的设计中不难看出,虎山长城在结构上是十分科学的。

靠马道西面的墙也叫女墙,女墙高约1米,墙上有通风孔。每隔3米有深约10公分的凹槽,也叫排水沟,还设有挡水墙,外面有一个长长的石槽伸出墙外,叫吐水嘴,以防积水渗漏进墙体。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9号空心敌楼。敌楼是骑墙的墩台,高出城墙之上,有两层的,也有三层的。守城兵卒可住在里面,并可储存武器、弹药等。这种空心敌楼发明于明隆庆年间,此前的敌台都是实心的台子,既不能掩蔽兵卒,又不能贮存军火、兵器。明隆庆三年,即1569年,戚继光镇守蓟州,任地方总兵时,发现了这一问题。经过考察研究,戚继光提出修建一种新型敌楼,对长城沿线的敌台进行改造,提高了防御能力。这种新型敌楼,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空心敌楼,这种形式的敌楼应该是隆庆年间从蓟镇传过来的。

9号空心敌楼高5.6米,分上下两层,底层开间8.7米,进深约10米,东西两面墙上共有五个拱形窗口。窗口宽0.5米?熏高0.6米?熏内部镶嵌有木制窗框。敌楼南北两侧的拱券旁也各有一个窗口,通过这些窗口可以观察到长城四周的敌情。在敌楼底层的中间,是通往敌楼上层的楼梯。为节省底层空间,所以楼梯修得较陡。大家通过时要扶好,注意安全。

现在我们来到了9号敌楼的顶层。顶层长10米,宽8.6米。地面四周设有凹槽,这些凹槽是用于排水的孔道。顶层的四面围墙都砌有垛口,可以了望、防御敌人的进攻。这里视野开阔,守城兵卒站得高看得远,可以在敌人距离城墙很远时就发现他们。

【8号铺房敌楼】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继续沿着马道游览。大家请看,长城两侧的槐树和栗子树,已把长城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事实上,古代战时的长城,两侧是没有树木的,这是军事上的需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树木,属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植的果树。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8号铺房敌楼。这座敌楼共两层。底层内部开间净尺寸为7.7米,进深为10米。底层空间开阔,四面均有窗口,其中东西两侧各有四个窗口,南北拱门两侧各一个窗口。沿着南面的青砖台阶可以上到顶层。台阶很陡,上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安全。

大家看,敌楼顶层上筑有一座铺房,铺房开间为7.5米,进深约4米,戍守长城的兵卒巡逻时可以在这里临时遮风避雨。

【马 面】

各位游客,这是长城外墙向外挑出的一部分,挑出部分长8.5米,宽5米,正面有四个垛口,侧面各有两个垛口,形成一个突出于墙外的台子。在长城城墙上,这种单面突出墙外的台子,叫做马面。马面在作战时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当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守城兵卒可以从侧面射击,使登城敌人受到城上和左、右三方面攻击。马面平时也是守城兵卒巡逻放哨的地方。这种防御工事为什么叫“马面”?一是因为挑出的这部分城墙狭长,从侧面看好像突出的马脸;二是因为符合仿生学原理,即马的眼睛长在脸的两侧,视野范围较大。

【7号空心敌楼】

各位游客,这是一座内外两侧各有四个窗口的空心敌楼。它分为上下两层,其形式和功能与我们前面看到的9号空心敌楼相近。

长城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象征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要认识中国历史,不了解长城是难以想象的。长城,作为古代工程的奇迹,其伟大不仅在于它浩繁的工程、严密而科学的防御体系,还在于它本身的建筑艺术。虎山长城当年应该和其他地段的长城一样,在墙顶与垛口的交接之处往往砌成菱角花牙形的边饰;在射孔、通风孔处做成壶门雕饰;在敌楼拱券上留下明代雕刻家们的砖雕艺术等等。但是,限于严谨的有权威性的资料尚未整理出来,因此还没有完全复原虎山长城的建筑艺术。游客朋友们如果有好的主意,欢迎你在这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

【6号墙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6号墙台。

6号墙台南北两面设有供人马出入的拱形券门?熏它的台面与城墙顶部高低差不多,只是在城墙两侧凸出一部分于墙外,外侧砌有垛口。这种突出城墙墙外的墙台,在作战功能上和马面相似,起到很重要的防御作用。假如没有突出的墙台,在敌人逼近城下登城的时候,城上守兵就不便瞄准,也不便射击。有了突出的墙台,若遇敌人登城,就可从侧面射击,使登城者受到城上和左、右两侧的射击。这种墙台是平时守城士卒巡逻放哨的地方。

【5号铺房敌楼】

在登上5号铺房敌楼之前,大家看一下长城马道上的障墙建筑。这段墙体陡峭,是虎山长城的险隘。障墙与外墙呈垂直状态,是用青砖修造的,墙高1.2米,宽1.7米,这样的墙共5道,并沿山势一道高过一道。这是防止敌人攻入长城后、进而攻上山顶敌台、占领制高点的重要防御措施。掩蔽在墙内的狙击手可以近距离射击攻上城来的敌人。

现在我们登上的是5号铺房敌楼。现在大家可以停下来,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过街城楼和前面走过的敌楼都已掩映在崇山峻岭之中了。这时候,我们深深地吸一口气,会顿觉心胸坦荡。

古往今来,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气势、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长城诗词、边塞诗词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更有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样气壮山河的豪迈诗篇。

当然,长城也给予了画家、摄影家、音乐家无穷的灵感。还有我们的国歌,那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应该说,博大精深的长城文化,已经深深地凝聚了我们的民族精神。雄关存旧迹,形胜壮山河。长城,作为历史的丰碑,将永远屹立在一个伟大民族的心灵深处!

【4号墙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4号墙台。这是一个长宽均8米的平台,墙上有垛口和射孔、通风孔等。这里曾是守城兵卒与攻入长城的敌军厮杀的战场,如今作为游人观光的平台,我们不但可以在这里凭吊历史,更可以在这里放眼长城内外。大家回头看看,我们一路攀登而来,山脚下的广场、过街城楼、散落的人家以及远处的丹集(丹东——集安)公路,都可以尽收眼底了。大家往左侧看,那就是鸭绿江上有名的“一步跨”。是中朝水路边界最窄的水道。一会儿到了那里,我再向大家做详细介绍。

【山险墙】

各位游客,再往前走就是虎山长城建筑中特有的山险墙结构。

虎山长城山险墙利用陡峭的山岩,在临敌的一面修凿成陡壁代替城墙,再将顶部凿削平坦。考古调查发现,山险墙有的在岩石顶部修有脚登窝;有的打出圆孔,可插上木桩或系上绳子,供守城军士上下行走。修复后的山险墙用砖石在外侧垒砌垛口墙,在内侧垒砌女墙。

从远处看,长城好像从这里断开了,其实作为长城的一种特殊结构,山险墙也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长城总是依山就势而建,有些地方山势陡峭、易守难攻,所以这些地段借用山势,根本就不用再修筑高大的墙体。

【山顶敌楼】(附界碑·于赤岛·虎山码头·烽火台)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山顶敌楼。这里是虎山长城的制高点,海拔146.3米。山顶敌楼是一座空心敌楼。大家在这里可以多停留一会儿,一来可以稍事休息,二来可以尽情饱览虎山长城全景和鸭绿江两岸风光。

大家知道,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从这里溯鸭绿江上行16公里,在那里树立着中朝两国的界碑——中国一号碑。

南面江心的孤岛叫于赤岛,隶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的义州郡,面积5平方公里,3000多人口。鸭绿江是世界上惟一一条不以主航道为界的界河。它发源于长白山脉白头山南坡,流经中国的吉林、辽宁两省和朝鲜的两江道、慈江道、平安北道,在中国的东港市和朝鲜的龙岩浦附近注入黄海。干流全长795公里,其中流经丹东地区203公里。

各位游客,南面远处那个停泊游船的地方,是鸭绿江与爱河的交汇处,即爱河的入江口。那里是虎山浴场和虎山码头。从丹东市区的边境经济合作区乘游船逆水而上到达虎山码头需要两个小时,游人也可以从水路游览鸭绿江,一览两岸风光。

大家往西看,那是虎山西部低矮山峰,山峰顶上有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也称墩台、烟墩、狼烟台等,其形式是一个独立的高台子,是利用烽火、烟气以传送军情的建筑。台子上面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如遇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火,用以传送虎山长城的紧急军情。再往西去,在爱河的对岸有丹东最早的县城——汉代西安平县遗址,还有金、元故城九连城、明代镇江城古城址。

各位游客,站在虎山之巅,环顾四周,整个虎山景区已一览无余。静静的鸭绿江在我们的脚下,这是一条历史之江、文化之江、友谊之江。

请大家继续参观。

【2号墙台】(附栈道口)

各位游客。从山顶敌楼南去,是虎山长城最陡峭的一段。这里不便斜铺砖块,于是就砌成梯道,以便上下。有的地方的台阶几乎是垂直的,我们根本看不到前面的下一级台阶。请大家扶好走稳,注意安全。

大家看,这部分外墙没有垛口,而是同内墙一样,呈阶梯状向下延伸。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2号墙台。请大家注意,墙台左侧的这个出口是栈道口,一会我们将从邦山台返回,从这里进入栈道。对了,年龄大或身体欠佳的游客如果不想走栈道,可以撑船摆渡,轻松地到达“一步跨”。

【邦山台】(附长城历史博物馆、护城河遗址、韩斌塑像、子母岩)

现在我们来到了邦山台,邦山台是文物工作者在虎山发掘的第一座敌台遗址,编号为1号台。这是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第一座敌台。据史书记载,明代辽东镇所辖长城东端的第一座敌台称邦山台。文物考古专家经过考证,认定1号台址就是明代的邦山台。因此,修复后的1号台定名为邦山台。邦山台长26米,宽20米,高10米。修复后的邦山台,台顶架有两门火炮,四周插满彩旗,颇有战时威风。

据史书记载,邦山台并不是很大的敌台,当时可能驻兵7~8名。据辽宁省文物考古专家们推断,邦山台的大小应为方圆10米左右,不应建得过大。但是,为什么把台子建大了呢?原因是有一位著名的旅游专家曾发出这样的忠告:邦山台的位置是整个虎山景区游客的集散地,如果这个敌台规模过小,很容易出现意外事故。由于更多考虑了旅游安全因素,丹东市在重新修复时最终采取了后者的意见。

各位游客,现在请随我进入邦山台内,这里是长城历史博物馆,陈列室分为上、下两层。展览引用历史叙述语言,综合博物馆陈列艺术手段,简练生动地再现了长城的产生、发展的历史。用图片、绘画、雕塑、灯光、音响等艺术手段,绘成了一幅史诗般的长城画卷。

关于馆内的具体陈列,将由馆内解说员为大家详细介绍。

走出博物馆,我们就来到了护城河遗址。护城河是一条人工挖成的河道,它东引鸭绿江水,向西流入爱河,是用来护卫虎山长城的第一道防线。

在虎山山脚下有一尊雕像,其展现出的是一位挥臂指挥的大将军。他就是当年镇守辽东的副总兵韩斌,虎山长城就是他督建的。

各位游客,虎山的海拔虽然很低,但这里也有大自然的杰作。大家往左看,那就是子母岩,多像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

【千米栈道】(附老虎洞·虎口·悬梯·铁索桥·水帘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沿着墙台旁边的入口进入了千米栈道。栈道是从前用木柱、木板等修筑在悬崖绝壁上的通道。大家看,这就是老虎洞,这里有没有老虎住过,我们无从考证,但这个浑然天成的洞穴倒是让人毛骨悚然。再往前走是虎口。

现在我们进入了“虎口”,这话听起来吓人,但大家的确要注意安全。这段险路有20多米长,我们的头上是探出来的巨大而嶙峋的岩石,脚下几乎没有路,请大家扶好踩稳,侧身低头,以免擦伤。

大家注意,走出“虎口”,前面是一段下坡路,仍然险峻,请大家扶好慢行。刚才我们走过的虎口是虎山上形成的天然形成的夹扁石,因此处的位置正好位于虎头的中下部所以被称作虎口。各位游客,大家都知道虎是百兽之王,能在虎口内外走一趟的人都是是大富大贵、长命百岁的人。所以当地人有 “虎口走一走,富贵长寿到永久”的说法。

各位游客,前面这座悬梯几乎是垂直的,大家攀登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要走得太近。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索桥,它由五根粗大的钢索组成,有30多米长。大家看,山上有一凉亭,可供三五个游人休息。从这里俯瞰脚下的鸭绿江支流,对岸就是朝鲜国土,异国的田野和民居已近在眼前。

前面又是一段下山路,请大家扶好,注意安全。

顺着栈道往左一拐就是水帘洞了。走到这个巨大的山崖下面,顿有一种阴冷的感觉,你看头顶的石壁上湿漉漉的,正往下滴水呢,而瀑布自山顶泻下,把我们“关”在山崖下面,置身其中,是不是也有几分神话的色彩呢?走出水帘洞,顺悬梯而下,我们就来到了贴近江汊子水面的这一段栈桥,从这里回头再看水帘洞,就可以看到它的全貌了。

接下来,我们还要攀登一座悬梯,请大家侧身、扶好。

现在我们已经下山了。沿着这条甬道往前走,就是一步跨了。

各位游客,我在这里提醒大家,我们右侧的这条江汊子,虽然只有十米八米宽,但仍然是不以中心线为界的中朝界河。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正行走在国境线的边缘。大家看,这有一块警示牌,请大家了解一下警示内容,自觉遵守边境边防的有关规定。

【一步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一步跨”,这是中朝水路边界距离最近的地方,只需一步便可跨出国门。因此,人们形象地称这里是“一步跨”。

“一步跨”的形成,是因为于赤岛在这里将鸭绿江分成两条支流,而作为国界的这一条支流较为细小,最窄处只有一步之遥。大家看,那里特意修了几个石墩,是为了便于游客观光体验。大家可以站到水中的石礅上,找找跨出国门的感觉,但可千万不能跨过去哟。

游客朋友们,虽然我们不能以境外为背景拍照,但我们可以以岸上这块“一步跨”巨石景观为景拍照留念,让你永远留住“国门一游”的美好感受。

各位游客,此时你再看虎山,便会发现眼前的山体宛如一幅展开的长卷,而旁边那一柱细高的巨石连同长在上面的树木像一枝大笔,仿佛要在这“长卷”上赋诗作画。

【虎踞龙盘主题雕塑】

游客朋友们,在离开景区之前我们再来看一下虎山景区的主题雕塑“虎踞龙盘”这座雕塑是20__年9月完成的。它主体高度是8.8米材质为红色花岗岩,底座高度是1.5米材质为红色花岗岩。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雕塑的底座部分。底座正面镶嵌着黑色的大理石,在大理石上写着“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这十个穹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我们前面介绍过的罗哲文先生所题写的。罗哲文先生将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长城的研究与恢复的工作当中,特别是近十几年罗老更是对虎山长城的修复的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正因为此,我们才能有幸重睹虎山长城这一“巨龙之首”的雄姿。接下来我们再来看雕塑的主体部分,主体底部是汹涌的波涛它象征着鸭绿江和叆河。水的上面是山,在山的一侧是一只虎头这座山便是虎山。在山的右侧站着一个留着长发的东方巨人他代表着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东方巨人右手托起一条巨龙,龙头在巨人掌中龙尾幻化为长城坐落于虎山之上。巨人左手扶着初升的太阳寓意为这里是世界的东方是太阳最早生起的地方。整个雕塑所塑造出的水、山、人、龙、日等造型浑然一体,突出了虎山长城是万里长城最东端起点这一重要地位,同时也显示出只有伟大的中华民族才能修建出这样伟大的建筑工程。

请大家在此拍照留念。

各位游客,愉快的虎山长城之旅即将结束,相信这次富有韵味的长城游、边境游已经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欢迎你再次光临虎山景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