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红楼梦论文引言范文(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5:44:17 页码:8
红楼梦论文引言范文(大全8篇)
2023-11-21 05:44:17    小编:ZTFB

有时候,我们需要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收获。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反映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的表现和收获。通过参考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领域总结的特点和要求。

红楼梦论文引言篇一

提起《红楼梦》,谈到王熙凤,人们一方面惊叹于她的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她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又感慨于她的结局。她是文学作品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

王熙凤的判词是这样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

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在贾府算是一个“巾帼英雄”了,她想尽各种办法,使用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者至少维持着大家的局面,同时也积攒些家私。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换来了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死后甚至连女儿也保不住。

凤姐“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得”,“心性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这些熟悉凤姐为人的各色人等对凤姐的评价,活脱脱展现出了一个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十分精明的人物,却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岂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那句话了吗?凤姐比一般人更多地体验了痛苦的折磨,且不说她在背后遭骂挨咒,劳心竭力,绞尽脑汁,就是死时的凄凉和死后的寂寞也会使她备尝苦楚。倒是李纨并不轰轰烈烈,并不劳心竭力,却落得干净自在,人缘好,以及中年时儿子的功成名就。

的确,王熙凤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厚道待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深藏于密。甚至连自己的丈夫也数落她,背叛她,她实在是活得好累好苦,而这一切的根源,却在于她的爱耍小聪明。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则是假聪明。

培根先生认为,不论这两国人是否真的如此,但这两种情况是值得深思的。他指出:“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冷眼看看这种人怎样机关算尽,办出一件件蠢事,简直是令人好笑的。例如有的人似乎特别善于保密,但保密的原因其实只是他们的货色不在阴暗处就拿不出手。这种假聪明的人为了骗取有才干的虚名,简直比破落子弟设法维持一个阔面子的诡计还多。凡这种人,在任何事情上都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为没有比这种假聪明更误大事了。”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却又无比深奥。一个不知道“激流勇退”的人实在是一个傻瓜,一个机关算尽的人最终会算到自己头上。俗语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绝妙写照。

文档为doc格式。

红楼梦论文引言篇二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此中味。”

--题记。

手指在一本本书的书脊上快速滑动,眼随心动、心随眼动,略过一本本书,终于顿住,书脊上三个大字:红楼梦。

曹雪芹是乾隆年间人,名曹霑。他的祖父由于在康熙的九子夺嫡中,错投八爷党,被登基后的雍正以“乱臣贼子”之罪抄家,自那时起,锦衣玉食的小少爷曹霑便不再是鲜衣怒马,而是小心翼翼地生活。他写的《红楼梦》,可谓耗尽一生的心血,于乾隆时期已名扬天下。

曹雪芹写书时,家道已没落,生活十分窘困。再加上政治上的原因,造成这本书的经历坎坷,书中众人的经历也坎坷。林黛玉年少丧母,入住贾府,与贾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那似蹙非蹙柳叶眉、盈盈水光含愁眼,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弱西子胜三分的美丽与愁怨是多少人心中的美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瞧不尽镜里花容瘦......”宝哥哥的这首《红豆词》定是唱给林妹妹听的吧,也许偌大的人世间,只有他们才算得上是旧相识,只有他们的相遇,才算得上久别重逢,只有他们,是前世今生不曾散去的一帘幽梦。可是好景不长,薛宝钗的圆滑为她在贾府赢得不少称赞。“金玉良缘”是两人心中的间隙,“木石姻缘”是宝黛二人心中的执念,但因种种事,间隙越来越大,两人已无法再像原先那样了,一个空对潇湘馆竹林中的月光叹气,一个望着怡红院翩然掉落的花瓣发呆。琉璃世界中,白雪红梅旁,一群富家公子小姐烤鹿肉的喜悦场景已散,徒留宴席过后,人去楼空的凄凉。宝玉娶亲,娶的是宝姐姐,却非林妹妹,可怜其痴傻不知,还喜悦地牵着“林妹妹”的手,欢天喜地。此时,黛玉的生命已为时不多了,她仍执着地把她写的词稿烧掉,把宝玉赠的帕子烧掉,仿佛最后一点执念也随着火光烟消云散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沁芳闸的水,春流到夏,夏流到秋,可那个曾经阻止宝玉向水里扔花瓣的人,却再也不见了。妙玉通过断了的琴弦推测出黛玉后来的悲剧,可叹宝黛二人还是未能逃脱宿命,她终究还是含恨而终。

黛玉本为天上的绛珠仙子,却化为宝玉一生中的一笔浓墨。缘起因她,缘灭也因她,她死后,他夜夜等着她给他托梦,直至有一次,他进入了荒凉的大观园,几支竹子依旧矗立在那里,他怔怔的站着,心里始终割舍不下林妹妹。最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世间安得双全法,他负了她,便用余生赎罪,终是,不负如来不负卿。

《红楼梦》共写了七百多个人物,拥有众多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它的思想内涵是深邃的。曹雪芹对宝黛爱情深刻动人的描写、他们至死不渝的追求和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既有现实主义,又有理想主义,这正是曹雪芹对未来世纪的奉献!

红楼梦论文引言篇三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程乙本),作家出版社,.

[2]周昌汝《红楼小讲》,北京出版社,.

[3]周昌汝《红楼十二层》,书海出版社,.

[4]俞平伯《红楼梦辨》,人民文学出版社,.

[5]梁归智《红楼梦探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寇秀兰《微观红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张爱玲《红楼梦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红楼梦论文引言篇四

刘姥姥虽然出场只有三次,但却是贯穿《红楼梦》发展始末的人,她三入贾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为王熙凤和巧姐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那我们便来简单的说一说刘姥姥进贾府的故事。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是带着孙子板儿一同前来。

此时,年过古稀的刘姥姥因没有钱财度日,她想到了祖上和王夫人之父的交情,于是前往贾府“认亲戚”。刘姥姥拜托了周瑞家,得以平儿的引荐,才见到了王熙凤。虽然刘姥姥没有见到王夫人,但她收获了王熙凤给她的二十两银子。这为刘姥姥打通贾府上下关系,作了的铺垫。

刘姥姥二进进贾府是带着回礼前来,刘姥姥感念王熙凤给她的二十两纹银,等到家中的瓜果蔬菜熟透后,她拿着果蔬前来拜见王熙凤。随后,刘姥姥偶遇了贾母,贾母见刘姥姥和自己一般大,便对刘姥姥很照顾。在贾母的示意下,刘姥姥和众人一同进入了大观园。席间,刘姥姥用机智幽默的`语言给众人带来了无数欢乐,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位朴实憨厚的妇人。

刘姥姥三进贾府是为了解救王熙凤之女巧姐。刘姥姥很感恩多年来贾府上下对自己的恩惠,当贾府落败后,刘姥姥第一个挺身而出将巧姐救于水火之中。

不难看出,刘姥姥进贾府,如同一条鲜明的故事线索,引出了后来的故事情节。

《红楼梦》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底层小市民代表人物刘姥姥。整部小说中,刘姥姥作为一个外来者,她的出场兼具着多重作用。而刘姥姥进大观园则为贾府落败起了铺垫作用。那么,我们就来讲述一下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二三事吧!刘姥姥在大观园中,成为了贾府上下的开心果。

因曹雪芹对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场景描述的非常生动,便衍生了很多歇后语。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又或者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开眼界等。

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满载果蔬而来。随后,刘姥姥碰见了正在散步的贾母,因为俩人年纪相当,很快便熟络了起来。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幕便是“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了。在贾母盛情邀请下,刘姥姥亲自体验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她和众多大观园中的姑娘一起吃饭、猜灯谜、说俗语,将贾母、王熙凤等人逗得哈哈大笑。其中,最有名的一句便是“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这句话不仅逗笑了贾府人,也逗乐了读者。

对刘姥姥来说,这次进大观园仿佛置身于一个新奇世界一般,她看哪里都觉得异常新鲜,刘姥姥眼神中流露出的惊艳和诧异,都生动地刻画出刘姥姥是位没有见过世面的乡野村妇,进而和贾府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此时,作者借刘姥姥的观感,展示了贾府富丽堂皇的盛景,也体现了贾府生活的奢侈。

刘姥姥的作用。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位最有血有肉的人物,她的出现对红楼人物命运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就来浅析一下刘姥姥的作用。首先,刘姥姥的作用为结构作用。刘姥姥身为旁观者,她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与衰。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讲述了荣国府众人的关系,为接来下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繁荣盛景。作者借刘姥姥之口,讲述了贾府众人生活的奢靡。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落魄与衰败。此时,刘姥姥化身为一名义气使者,她将巧姐救于水火之中。

其次,刘姥姥的作用为凸显贾府人物关系。刘姥姥为了进荣国府,她找到了周瑞家的,随后认识了平儿,在平儿的引进之下,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认识了贾母、王夫人、林黛玉、宝玉等人。不难发现,刘姥姥几乎将贾府大小人物都进行了串联,更加刻画了各自的性格特征。比如,刘姥姥在栊翠庵喝茶时,衬托出妙玉为人心高气傲的性格特征。虽然妙玉是佛家弟子,但是她依然不具备众生平等的观念。

第三,刘姥姥还具有象征意义的作用。刘姥姥出现在《红楼梦》中,代表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刘姥姥和大观园众人说笑时,用“大火烧了毛毛虫”体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认知,也也暗喻了腐朽体制终将衰败。

红楼梦论文引言篇五

人有一癖,只好成痴。所谓“人不可以无癖”,袁宏道说得更彻底:“真有所癖,将沈缅酣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钱奴宧贾之事。”《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到了石呆子护扇的事,正好印证了这句话。

故事是通过平儿叙述的:“……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石呆子舍命护扇,最终“不知是死是活”。

很明显,石呆子这个名字是杜撰的。至于寓意,我妄测了两点:其一,根据《红楼梦》取名多用谐音这一特点去推论,石呆子可能谐“实呆子”之音,说这个爱扇之人已经到了为扇子痴傻成呆的地步。有扇人在,无扇人亡,真乃呆子也!其二,“石”字在红楼梦中有着非常特别的意味,《红楼梦》另一个名字就叫《石头记》,是一块通灵的石头自叙下世为人的一番经历。所以有人说曹雪芹不会毫无由来地去写石呆子,石呆子就是隐喻宝玉。

红楼梦论文引言篇六

大家可还记得林黛玉?对,正是那个花下葬花的林黛玉,曹雪芹笔下的与花有缘的林黛玉。

小时候也看过林黛玉的越剧影片。那里面的人物除了贾宝玉、林黛玉,也都想不起来了。只是记得花树下,音丽而思深的吴侬软调划过长空,仿佛枝上的一滴露,颤颤落下。

黛玉手持花锄,在树下忙碌,边葬花,边悲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突然,一声“林妹妹“叫来,竟是贾宝玉。千般柔情尽在他这一句“林妹妹”。

乍看去,黛玉多愁善感,待人遇事略显刻薄。仔细瞧,才微微想到黛玉的无奈,内心压抑而无处诉说。可她可爱的地方你瞧见了么?不只是浓郁诗情,绝色佳颜,也是那一点天真慧黠,善雅虐。这才是她内心深处最真的,远不是人们所夸大的如此多愁。

而黛玉的俏虐正如宝钗所说:“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一概是世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用”春秋“的法子,将世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人说黛玉的美式一种艺术,“呜呼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但她的人却如此的立体鲜活。她的人不只是晓风染白莲,她比大观园里任何一个女子都要美。内心犹如牡丹,姹紫嫣红开遍。可“此花有殊色,只为一人开。”

她丰富的内心,只有宝玉懂得,而宝玉的内心,她也懂得,所以他们相知相爱。

本应是一段姻缘,却因为黛玉的傲而娇,不肯说出口,错过了一生。我又想到红拂女,她只将心事表与李靖,便做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何苦藏得那么累呢?黛玉最后终是含冤而逝,犹如花儿刚开便枯萎,令人惋惜。

从黛玉身上,我总结出:人生短暂,不要忸怩而不肯放言,时间飞逝,转眼青丝成白雪,我们应该活得大胆,活出自己的人生。

恍惚中,我仿佛听到黛玉又在低唱:“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唤一声“林妹妹”,她罢唱,回眸对他盈盈一笑,只见日月失色。

黛玉是一个貌美如花,心如花静,身如花柔,命如花短,与花有着不解之缘的女子,愿她来世活出精彩。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红楼梦论文引言篇七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世界各行业的革命,更是为教育带来了全新活力。互联网提供了具有高度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渗透音乐文化,拓展学生学习音乐的思路,从而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多元化。

“构建一种体验式的音乐课堂”就是从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的优势出发,让学生在一种别致的音乐课堂中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的文化。虽然互联网不是音乐课堂的主阵地,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互联网开创音乐课堂的新境界。

一、知识冲浪――用互联网获得最“广”的体验。

弦乐器在小学四年级《甜甜江南》这一单元有所体现。教师一般采用江南的丝竹音乐《紫竹调》,让学生对我国的一些弦乐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民族乐器的特点、著名的演奏家、名曲等。一节课40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按照我们传统的上课方式,要首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诸多要素,以及他们的对比,接着还要强调乐曲所表现出的气氛以及情绪,并且要对音乐本身进行标题、背景、情节方面的知识性解答。这些所有的内容在一节课中全部上完的话,学生对于大容量的枯燥信息难以接受。

换个角度,我们可以发现,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互联网搜索能力,并能够独自进行操作。不妨借助互联网,让学生自主学习,去掌握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交流分享他们的所得,去建构自己的民族音乐和弦乐器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对这些原本枯燥的内容乐此不疲。

我们不妨这样设计:课堂在互联网教室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序幕,教师进行示范查找了相关知识,之后便是引导学生去搜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寻找路径,去进行搜索、查阅,去交流比对,分辨得出相关知识。

短短的一节课在学生们的手指尖以及热烈的知识交流中很快过去。教师没有像以往一样给学生整整一堂课的知识,而是放开手给学生去探索,去建构自己的民族音乐体系。

教师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兴奋感与新鲜感,将这些转化成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更多的人文知识,从而对音乐课堂有一个更广的体验。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互联网中更多的是感受到了音乐人文知识的丰富和多样,并且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手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链接课内、课外的`音乐学习架起技术的桥梁,为今后的自主探究音乐学习奠定了技术可能。

二、情境感染――用互联网创设最“美”的体验。

低年级音乐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难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并且在课堂中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从而影响课堂的正常教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利用互联网给学生创设一个个奇思妙想的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下体验音乐学习带给学生们各种不同的情感。

《动物说话》是一年级的一首歌曲,歌曲中形象地描绘了各种小动物发出的声音。学生们在学唱音乐的过程中,要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如果教师单纯地通过琴声来引领学生唱这首歌曲,会对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局限性,无法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获得声音与动作的交融。

网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制作一个专题网站,利用cakewalksonar制作本歌曲的midi音乐,然后放入大量动物的图片,配上相关动物的声音以及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动作,并且给这些图片、声音以及动作都加入交互,学生们在点击相应的链接时都会被要求点击与之相对应的内容。

在实际课堂中操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学生们进行培训,并且适当地进行引导。在教授完歌曲之后,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对各种各样的声音进行视听。有的学生还能对动物的动作进行模仿,有的学生能配上课堂所学唱的课本旋律,加上了其他动物的叫声,并能够对新歌曲进行演唱,这些都极大地加强了课堂内容的深度。

在互联网的音乐课堂中,低年级学生对于创设的情境获得了更好、更美的体验。学生们对于新的情境总是充满了好奇,并且对新情境中出现的各种影像声音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有了这样的动力,低年级的音乐课堂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不再像以往一样总是要教师不停地维持纪律。

当然,对于低年级的互联网式教学,我们需要提前关注的是学生的技术。因为课程设置问题,学生们需要到三年级才进行信息技术的专项学习,不能及时地掌握有关互联网方面的知识,我们需要长期对他们进行培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的魅力势不可挡,学生绝对会以十二分的好奇心主动投入学习,这种状态会让低年级的音乐课堂始终生机勃勃。

三、尝试创作――用互联网感受最“帅”的体验。

学生不单单有学习唱歌的渴望,还会有自己创作歌曲的需求。创作出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能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现在很多软件都能为学生们的这些愿望打造一个基础的音乐创作平台。其中,《作曲大师》等是非常不错的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比较容易上手的软件encore。由于学生在此之前从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先利用本软件对制作的过程进行非常详尽的演示,由易入难,让学生知道音乐创作的过程。

通过介绍,学生一般都会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到创作中来,并通过耳麦,实时聆听到自己创作的歌曲。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节拍、音色以及速度力量等,通过这些改变,他们可以自行改编或创作出一首首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及时沟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对他人的作品客观地进行形象的评价。通过这样的创作,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各样的节奏,乐器的音色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不再需要像在传统课堂中机械化地让学生听音辨别了。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再也不怕创作,更可以体会到创作的乐趣,感受到创作是一件“很帅、很酷,但我也可以的事”。进而爱音乐,自然而然学习音乐就更加轻松,对于音乐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四、合作创新――用互联网探寻最“真”的体验。

教育家约翰逊指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与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生生之间的交流是现在学校课堂不可或缺的因素,充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课堂的压力,能给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比如,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软件,让学生尝试“伴奏与演唱”的合作;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软件弹奏乐器,最后尝试电子合成;我们可以利用歌唱软件,组织学生进行对唱录制;等等。线上线下的合作,不仅可以在课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

值得一提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成功,合适的评价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互联网中的一些创作系统,可以实现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语言,可以用星级,可以送鲜花,等等。这多种感性、迅速的激励性评价,可以使课堂在沟通与交流的氛围中升华。我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评议,评选出“最美乐曲”“××班好歌曲”等。学生在这样一种平等、融洽、民主的环境中,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让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互联网是现代音乐课堂的另一个阵地,我们可以利用开放的互联网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对于音乐的美妙体验,让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充满了一种探知的渴望。开放式的环境,开放式的体验,需要更全面的教师的引导,教师在互联网课堂中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最大地发挥互联网在音乐课堂的作用,也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红楼梦论文引言篇八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的事: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伤害你的事,你是宽容他,还是从此分手,或待机报复?有句话叫“以牙还牙”,分手或报复似乎更符合人的本能心理。但这样做了,怨会越结越深,仇会越积越多,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你在切肤之痛后,采取别人难以想像的态度,宽容对方,表现出别人难以达到的襟怀,你的形象瞬时就会高大起来,你的宽宏大量、光明磊落使你的精神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你的人格折射出高尚的光彩。宽容,作为一种美德受到了人们的推崇,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一般人总认为,做了错事得到报应才算公平。但英国诗人济慈说:“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个人都有缺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每个人都有弱点与缺陷,都可能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肇事者要竭力避免伤害他人,但作为当事人要以博大胸怀宽容对方,避免怨恨消极情绪的产生,消除人为的紧张,愈合身心的创伤。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恶交到宽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杰斐逊在就任前夕,到白宫去想告诉亚当斯说,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友谊。但据说杰斐逊还来不及开口,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是你把我赶走的!”从此两人没有交谈达数年之久,直到后来杰斐逊的几个邻居去探访亚当斯,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事,但接着冲口说出:“我一直都喜欢杰斐逊,现在仍然喜欢他。”邻居把这话传给了杰斐逊,杰斐逊便请了一个彼此皆熟悉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他的深重友情。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两人从此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信往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宽容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