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经营风险控制研究范文(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3:45:45 页码:11
经营风险控制研究范文(汇总10篇)
2023-11-20 13:45:45    小编:ZTFB

时间总是不经意间流逝,总结让我们记住成长的足迹。总结要有所得和启示,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和收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

经营风险控制研究篇一

因特网的出现给银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越现存国界的机遇,国际银行业的面貌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越来越多的国际银行开始关注和瞄准电子银行业务,并试图涉险进入和占领电子商务的新领域。受网络技术变革、金融监管自由化和不确定的法律、规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电子银行业务给银行风险控制方面带来了挑战。

国际电子银行业务游戏规则的权威制定机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电子银行小组(ebg)于10月发布了《银行监管人面临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白皮书。本文试图以此为参照物,探讨、分析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及其控制问题,以期对我国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有所启发。

一、风险分析。

ebg将电子银行的基本风险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子银行发展带来的新风险,另一类是电子银行本身具有的传统性银行风险。

1、战略和经营风险。

战略和经营风险是指经营决策错误、决策执行不当或对行业变化束手无策,对银行的收益或资本形成现实和长远的影响。战略风险是银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时面临的最重大的风险之一。战略风险在属性上更加普遍和宽泛。银行董事会和执行管理层所采取的'战略决策都会对其他风险种类产生影响。如果银行战略的规划和执行出现无效或不当,飞速的技术变革,激烈的同业竞争和该战略的性质都会暴露出银行的巨大风险。类似的,如果管理层采取一种过于谨慎的技术跟踪战略也将使银行在一个饱和的市场或迅速巩固的市场中没有丝毫的立足之地。

2、运作风险。

运作风险是一种系统技术风险。由于电子银行对技术的高度依赖性,使运作风险成为最重大的风险之一。运作风险来源于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技术框架的合理性。如果电子银行系统不能将多种业务系统进行适当的整合,那么银行将由于交易处理发生的错误而暴露出重大的运作风险问题。二是系统安全性。开放的电子递送渠道使银行暴露在新的安全风险之下,形成了新的安全风险问题。三是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银行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程序,数据在传递和接受过程中就可能发生遗失或转换变形,造成数据不完整。四是系统的有效性。如果银行没有制定一个有效的运行持续性和事故应急计划,系统的超负荷运行和损耗就可能影响银行准确、可靠、一贯地提供适当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引起潜在的重大声誉风险。五是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如果银行不具备充分到位的内部控制措施,并且这些控制措施不能得到独立审计的话,那么银行就不能有效防范来自内外部的欺诈行为。六是业务外包。很多银行机构过于依赖少数几个外包商,这种对少数外包商的集中依赖性可能会产生系统性影响。其次,很多技术外包商缺乏银行环境中所要求的控制知识。再次,业务外包也可以引起与风险敞口相关的附加隐私权保护问题。

3、声誉风险。

[1][2][3][4]。

经营风险控制研究篇二

摘要:网络的出现给银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银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关注电子银行业务,并试图将其开展成电子商务中的一片新领域,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电子银行业务给银行风险和控制方面带来了困扰。下面文章将从电子银行存在的风险和控制策略进行分析。

经营风险控制研究篇三

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施工工序的控制、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对施工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等,简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对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是否科学合理,有无工程质量方面的潜在危害都是保证施工安全有效进行的前提。因此,施工单位在前期准备时要请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对原始基准点、基准线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并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确保工程可以安全进行。各工序的施工质量都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2.3工程材料的精密选择。

采购材料时,施工人员要依据质量标准签订合同,为保证材料的.安全性,在必要时应先进行抽样检验。监理人员对工程材料的质量证明进行审核,并对进场的实物采用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检。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到场后,监理工程师应首先监督施工单位对到场的材料和产品,按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尚需进一步进行试验的材料,必须在具备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的试验室进行。与此同时,施工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工作态度等因素影响了工程材料的选择。施工人员经审查认可后,才能上岗录用,一旦审查不合格,就不能允许上岗采购工程材料。

三、结语。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成败。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更是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对整个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经营风险控制研究篇四

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对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南宁糖业和年报为例,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进而识别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作者:田梅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610068刊名:今日财富(下旬刊)英文刊名:fortunetoday年,卷(期):“”(12)分类号:x820.4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识别南宁糖业

经营风险控制研究篇五

风险及安全控制是桥梁工程施工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整个施工中会出现诸多变化,比如:预期风险可通过针对性措施或处理预案来控制,但施工是一个动态性、即时性过程,往往会出现新的、不可测风险。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必须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来识别、追踪及处理风险。现对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的应对方法和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2.1风险应对方法。

为更好的规范和强化桥梁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所制定和实施的施工风险应对方法与预警方案均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部门出台的制度。其中,对于桥梁主体结构的安全性、物理性能及风险管理人员的抗压力均应达到相应标准[3]。当前,在桥梁工程的施工风险应对中,主要有这几种方法:

(1)规避,也就是在施工技术和条件允许范围内容,基于效益-成本比在可接受前提下,通过对工程设计变更来消除风险潜在因素或将风险载体予以改变,如此确保桥梁工程施工的安全。

(2)转移,即通过分包、保险及担保等多种方式,把工程施工风险的部分责任进行合理分割,再转移。该方法能够把桥梁施工风险合理分散,进而彻底有效的解决因风险集中引起的监管不到位或风险难以掌握等问题。

(3)缓解,即在实际施工中,通过制定系统、科学的施工风险应对方案及对策,把施工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减至最低,以达到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4)利用,就是对施工中存在的能够接受的风险,基于施工单位在风险可担负范围内通过价值利用方式予以处理。该方法需要施工单位能对施工风险的可利用性及价值有个准确、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上述应对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其中,对于规避风险方法,可最大限度的消除潜在的风险,确保施工安全,但是也要看到随之工程造价也会提高,同时也会因对风险的规避采取针对性措施而可能失去技术创新契机;对于转移风险的应对方法,可较大程度上节省施工成本,但可能失去应对风险的针对性,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受限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对于缓解风险的方法,仅仅是辅助方法,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施工风险;对于利用风险的方法,这是最高层次的一个处理措施,但需要施工单位对施工阶段风险的价值性进行科学分析和正确认识,如此才有助于制定切实可行、效益最大的措施。

2.2施工风险的处理。

在评估施工风险基础上,不仅要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同时为确保施工安全,强化风险控制,还需进行有效的风险处理。具体而言,就在有效评价桥梁工程施工风险前提下,基于评估结论,对施工中存在风险隐患的工程进行预警及处理,这是桥梁风险动态管理的重要内容。此项管理主要是针对风险较高的施工,主要是前期风险确认、制定及落实风险应对对策、风险应对对策落实效果及风投效益的考核等。此外,要特别做好每个施工阶段的信息咨询及风险评估、监控工作,进而实现动态化监控和管理施工风险。此项风险管理工作在强化施工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桥梁工程施工阶段风险动态管理和控制流程。

3结语。

为更好的实现当前桥梁工程安全生产,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基于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监管标准、制度建立针对性的控制体系,进而为桥梁工程,特别是大跨度、复杂型桥梁的施工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提供科学、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经营风险控制研究篇六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步迈入新经济常态,经济发展的形式也从鼓励需求逐渐向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方向转变。对于我国建筑设计行业与设计市场而言,必须从原有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中蜕变出来,改变过去那种仅仅是单纯地依靠价格竞争、数量竞争来赢得市场竞争力的经营模式,逐渐向依赖质量的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中努力提升建筑设计院的自身体系质量与效率?如何提高自身资源的利用效率?如何提升价值创造力?如何提升管理工作效能?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建筑设计院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如:有的建筑设计单位设立了异地分院,这为建筑设计院主动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不论是什么样的改革与转型,在其变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识别、控制、防范,必然会危及到建筑设计院的整体发展利益、危害到建筑设计院的长远发展规划。

二、建筑设计院存在的财务风险隐患及原因分析。

在所有运营的企事业单位中,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是可控的、可以降低的。对于建筑设计院而言,是一个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的单位,大部分建筑设计院都比较重视建筑设计工作,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就很容易造成建筑设计院出现财务风险,并对其正常运行带来影响。

(一)建筑设计院财务风险分析。

建筑设计院的业务范围涉及面较为广泛,主要业务涉及到: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或农村的建筑设计、市政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随着建筑设计院业务范围的逐渐拓宽,建筑设计行业的资金链逐渐扩大,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要想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就必须准确了解建筑设计院财务风险的基本内容。首先我们先分析建筑设计院的行业特征。如前所述,由于建筑设计院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工作的复杂程度逐渐增加,因此,建筑设计院具有工作计划性强、经营业务复杂性强的基本特征。正是基于这些基本行业特征导致建筑设计院的财务管理风险性逐渐增强。如:设计方案的反复性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项目价值大增加了相应的投入成本。建筑设计院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建筑设计院的财务风险也不同于其他行业。如:建筑设计院的资金回笼风险加大。建筑设计院的工作范畴属于各项工程的前奏,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影响因素的制约,建筑设计院随时都会面临风险。如果建筑设计院的设计方案不能顺利通过就会增加再设计的资金投入;如果设计的方案并不合格而白白失去了竞争的资格,这就很容易导致建筑设计院在前期的投入资金无法回笼。再如:建筑设计院所涉及到的单位较多,在项目竣工后对于收益分配的处理也是一项难题。人们很多时候对于建筑设计院和建筑施工单位的理解、偏重程度不同,二者也不存在竞争优势,因此,在分配收益时经常会将利益的天平偏向于施工单位,这种分配方式大大打击了建筑设计院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建筑设计院本身也是一种冲击。

(二)建筑设计院发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建筑设计院的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首先,引发建筑设计院财务风险发生的外部因素。由于建筑设计院的外部环境经常变化,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如: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客户要求的不确定性等。关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建设的不完善阶段,很多政策规定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对于建筑设计院而言是无法预料的、也是无法改变的。再如:由于国家新出台的某项政策而导致建筑设计院出现财务风险;由于客户资金不能及时支付,而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时设计成本的增加,从而引发财务风险。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市场还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很容易在行业内部出现信息不准确的问题,最终导致建筑设计院的决策出现了偏差而引发财务风险的可能。其次,引发建筑设计院财务风险发生的内部因素。关于建筑设计院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建筑设计院内部的管理体制缺乏完善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项目管理存在复杂性、在人员管理上存在成本增加等问题。如:目前我国很多建筑设计院的内部管理还不到位、内部控制还不完善,特别是财务监控力度还不够,各部门在资金管理、投放使用、资金分配等方面还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内部控制机制。如:有的建筑设计院在并不完全了解客户信用度的情况下盲目承接业务,导致设计院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及时回收,不仅增加了单位的坏账损失,更影响了设计院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

三、加强建筑设计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观念,树立牢固的财务风险。

防范意识这就要求建筑设计院的管理层和领导者、财务人员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清晰地认识到新经济常态下对建筑设计院的冲击与挑战,树立牢固的、谨慎的、更具实效性和科学性的财务风险导向和防范意识。同时,还必须加强对职能的管理与监控,建筑设计院可以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责任制,上至单位的领导、下至单位内部的普通员工,一定要树立风险防范思想,并构建一套完善的、严谨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作为单位的领导必须对单位的整体财务风险负总责,并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提升决策的实效性,构建完善的。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有效方式,能够及时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建筑设计院而言,完全可以借鉴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方式,对设计院的财务报表等资料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设计院可能遇到的损失进行提前判断。另外,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还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这样就实现了对财务风险的动态化管理。

(三)与时俱进,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正是鉴于建筑设计院的经营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建筑设计院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流程,实现对项目的前期预测和准确判断,并对项目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尽量在经营中做到面面俱到。如:对建筑图纸进行科学模拟,预先对设计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隐患进行推测,对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及时优化设计流程,将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总之,建筑设计院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因此,建筑设计院为了保障其自身的财产安全性、保证产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资本结构进行统筹调节,稳步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建筑设计院的高效、可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贺敦祥,张方,肖晓华.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分析[j].管理观察,(19).

[2]张建平,刘婷,刘素娟.勘察设计院分院设置的财务风险及其管控途径[j].企业科技与发展,(24).

[3]曹茂柱.浅析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科技经济导刊,(12).

经营风险控制研究篇七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在全球经济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也迅速得到增长。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我国经济发展逐渐从高速增长向着中高速增长的方向发展。同时,作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国建筑行业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建筑设计院由于其特殊性在实际经营中遇到了各种潜在的财务风险。因此,加强对建筑设计院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已经成为建筑设计院亟待解决和必须正视的主要问题。文章将就建筑设计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努力探寻有效防范建筑设计院财务风险的措施。

经营风险控制研究篇八

论文摘要:作为规避风险和投机套利的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为金融机构、非金融性公司、企业和投资者进行保值、风险管理、资产组合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同时,它以小博大的特性及在市场博弈中所表现出的较强的获利能力使其成为部分投资者投机获利的最佳选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国家对衍生金融工具限制的逐步放开,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发展,其将成为企业理财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不同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避险功能的分析,论述了企业选择和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策略。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特征。

(一)金融期货的风险特征。金融期货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金融现货的交易方式,两相比较,前者具有独特的保证金制度、结算制度和数量限额制度。其中,交易保证金是金融期货投资者获取收益或承担损失的杠杆。从交易结果上来看,交易保证金既不限制收益,又不限制风险,合同持有者最终究竟是受益还是受损,关键取决于其对市场价格走势的判断是否正确。当然,有时即使判断正确,也有可能在短期的逆势中因支付不起保证金而被迫平仓受损。

由于金融期货主要是在场内交易的,各交易所完善的保证金制度、结算制度和数量限额制度,使得金融期货交易的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相对较小。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履行合同而形成的风险,若金融期货交易在交易所内进行,则每一个交易者最终都将和清算所进行结算,这样,清算所实际上承担全部可能违约的责任,在此情况下,即使有一部分交易者违约,对其他的交易者也不会产生影响。至于流动风险,在正常的交易过程中也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因为交易所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确保交易对象的流动性。

(二)金融期权的风险特征。期权是一种不对称的合同,所谓不对称是针对期权所特有的风险和收益机制而言的。正因为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所以期权的风险要分买卖双方来进行识别。在期权交易中,合同买方所承担的风险是有上限的(最大损失为期权费),而其获利的可能是无限;与买方相反,合同卖方所承担的风险是无限的,而其获利的却是有上限的(最大收益为期权费)。因此,从表面上看,期权交易对合同买方是有利的,因为合同购买者可以根据现货市场的价格来决定是否履行合同,从而既可得到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好处,又可避免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最大的代价只是付出一笔期权费。但是,在实际交易中,买卖双方获取收益的概率也是极不对称的,通常卖方获利的概率要大于买方,期权交易的首要风险是市场风险,而且在市场风险方面,合同卖方承担的风险要大于合同买方。不过,期权市场中的四种期权工具可以进一步降低交易者的市场风险,这四种期权工具是买入看涨期权、卖出看涨期权、买入看跌期权、卖出看跌期权,它们提供给那些刚做卖出或买入的一方,在发现价格波动不利于自己时做出反向对冲来弥补损失。一般来说,在行情看涨时,采取买入看涨期权或卖出看跌期权的做法,而在行情看跌时,则采取卖出看涨期权或买入看跌期权的做法。此外,就市场风险而言,合同买者支付的期权费的大小也是衡量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金融互换的风险特征。互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系列支付款项的金融交易。互换主要包括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蕴涵着远期合同交易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互换只是将远期合同的限定范围放大而已。然而,互换又具有其本身特有的功能,它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回避因利率、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通过利率和货币互换来降低筹资成本;冲破当事人之间因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差异以及各国外汇管制法规所造成的壁垒以开拓更为广阔的筹资途径。这些背景对于互换的风险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金融期货和期权不同,互换在业务发生时就对交易双方都有利,即合同双方都可以通过互换来降低筹资成本、转移价格风险、调整资产和负债的货币结构等。但这并非意味着互换没有风险。互换不仅伴随着风险而产生,而且这类交易在风险上还具有独特之处,互换涉及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兑换风险、差额风险和替代风险等,其中兑换风险、差额风险和替代风险则是互换交易所特有的风险。(1)市场风险在互换中主要是指由于利率、汇率变化而给互换交易者造成的损失。互换包括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市场风险方面是有区别的,就利率互换而言,由于互换的只是根据名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支付,而本金并不参加互换,所以市场风险不是很大,远比金融期货和期权要小。而在货币互换中,由于本金要交换,因此交换的资金比利率互换交换的资金量要大得多,所以市场风险也就更大,当某一方换出的货币在将来汇率下跌时就有承担因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损失,所以,交易的关键在于交易者对未来汇率走势的判断上。(2)在信用风险方面,由于互换交易主要是在场外进行的,所以此类风险较大。就利率互换而言,当交易的一方违约时,交易的另一方将承担信用风险,这种风险的程度将视现行市场利率的水平而定。就货币互换而言,当交易的一方违约时,交易的另一方将承受比利率互换更大的信用风险,这种风险的程度视现行市场汇率水平而定。(3)在流动风险方面,由于早期的互换合同是无法转让的,所以此类风险也较大,但是,近年来,随着互换业务的迅速发展,很多商业银行也参与到互换交易中来,并在交易中扮演了类似期货交易所和期权交易所的角色,从而使得互换合同的流动性有所增强。而且国际互换交易协会和英国银行家协会共同推出了标准化的互换合同,使得互换合同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从而大大降低了互换的流动风险。

(四)金融远期合约的风险特征。远期合约在风险与收益的设计上类似于金融互换。它是在合约签订时就确定未来交易的日期、价格,这就意味着既避免了未来价格不利于自己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也失去了有利于自己变动而带来的利益。因此,远期合约的价格风险较小。但由于远期合约是由交易双方直接商定的,是一对一的预约交易,不仅流动性极差,而且还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企业内部控制策略。

(一)建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内部管理体系。

作为交易主体的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管理,是整个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基础,因为只有有效地限制了微观上的风险,才有可能有效地防止宏观上震荡。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首先要建立起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自上而下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系统。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系统包括高层和基层两个层次。(1)董事会及高层管理人员。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高级管理层,他们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高级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就是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级管理层。(2)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工作日益重要,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是必要的。衍生金融产品投资的风险,是传统的风险管理办法所无法承担的。衍生投资的巨额亏损失败血案已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置这样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独立性,即它被授权在监督、控制企业风险中能不受干扰地依制度办事。风险管理部门应与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具体操作部门完全分开,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所从事的所有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同时,企业应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稳定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专业人才。(3)其他部门。交易部,是指企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操作的前线部门,也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交易部的风险管理责任有:遵守企业风险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定本部门投资策略及风险管理的各项办法,及时传递交易的有关信息,按时制作并传递部门投资及风险分析报告,配合其他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结算部,与交易部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门,人员不能重合,结算工作一般由会计部门处理,结算部门应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运作。财务部,根据企业财务状况的总体分析,从部门的角度提出对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意见,并在税收、会计处理上做出适应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特性的相应安排。稽核部,对业务部门如财务部、结算部、交易部、风险管理部的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核查,对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业务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核查,提出有关结论和改进意见,是企业内部稽核制度的执行部门。法律部,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意见。信息部,保证业务操作中信息资源传递的畅通、准确、及时。

2.确立合理的风险管理过程。(1)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度量。应该以整个企业为基础把所有的交易业务和交易业务的风险尽可能地全面地进行度量。企业应保证管理层在综合的基础上对企业风险暴露状况做出估计。风险度量及风险度量的处理过程应十分明确,能正确地反映投资企业所面临的多种类型的风险,投资企业中所有层次的有关人员都应懂得风险度量的标准,而且这种度量标准应能为限制和监督各种承担风险的业务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框架。一个积极参与衍生金融工具和其他交易工具活动的投资企业应至少每天监督一次信用风险、交易头寸和市场变化情况。(2)风险限额。由整个投资企业的总风险限额和具体业务活动风险承担指导方针组成的健全的系统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统应对投资企业承受的风险设置界限,还应确保那些超出某一预定水平的头寸将及时受到管理层的注意。这一限额体系应与投资企业总的风险管理工作相一致,并与资金实力相一致。企业在进行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时,对不同投资组合所面临的各项风险不仅要制定总风险额,还要制定分项投资的风险限额,这些限额应与投资企业的总体风险度量方法相一致,并尽可能完全与企业范围内其他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同类风险综合起来。企业所能承受总风险的底线受该企业经济实力、高层管理者的风险偏好、衍生金融产品品种等因素的影响。如果风险限额被超过了,应告知高层并必须得到被授权的管理人员的许可。这些超额头寸对企业的总体风险承担情况的影响应立即加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风险限额有以下几种:第一,名义头寸、合约头寸或总头寸限额。名义头寸、合约头寸或总头寸限额是最基本、最简单的风险限额方法。它们提供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活动量的信息,但不反映价格敏感性和波幅,对于即时的市场风险暴露情况也提供很少的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参与者不能把这些限额作为所使用的唯一的限额工具。第二,止损限额。这种限额是用于避免在某一头寸达到特定水平时的可能损失的限制性指标。在具体操作中,当这些限额到达时,须采取行动或者将其变现或对其进行套期。第三,缺口或到期阶段限额。这种限额是通过控制在一定时期到期或重新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或金额来控制损失的限制性指标。这种限制对利率风险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比较有用。与名义限额和止损限额类似,缺口限额作为其他限额的补充时较为有效,但单独使用时则不够理想,因为它不能合理地代表特定头寸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市场风险。第四,var限额。所谓var限额就是风险价值限额,这种限额能有效地反映特定的衍生金融工具组合可能给予企业带来的市场风险。在设定这种限额时,管理人员先计算头寸的当期市价,然后用统计模型来估计这种金融衍生工具给定的市场因素变化时可能造成的损失。(3)资讯系统。一个准确、信息量大而及时性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审慎运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相应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是决定风险管理处理过程中整体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应监视风险,并将风险度量情况报告给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会,在交易商的日常运作中,至少每日应将风险暴露情况以及损益情况报告给监督这些业务的管理人员。具体的讲,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提供即时准确和有意义的资料给各阶层的管理及有关人员;保持资料的完整和可靠;提供早期警告讯号。高级管理人员须每天在适当时间审阅和了解机构的交易损益额、未平仓净额、未平仓总额。(4)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各部门在职能上有分工,做到既互相监督又互相补充、支持,使机构风险管理工作稳健地进行;内部审计指机构的稽核部门对其他部门及有关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二)强化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内部控制策略。

1.市场风险的内部控制。市场风险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种主要风险,其内部控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是计算风险敞口头寸,即市场价值。敞口头寸的大小决定需对该头寸可能遭受的潜在损失进行评估的次数。对于交易商(dealers)来说,每天至少应评估一次;对于套期保值者(hedgers)来说,一个月或一季度评估一次即可;第二步是确定交易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根据交易者的资信,计算其总敞口额度。确定下来后,若交易者超出额度交易,则可对超额部分采取对冲措施或要求其重组敞口头寸;第三步是严格交易程序。交易所应制订高效的信息系统,将稽核人员与交易人员独立开来进行审计。对衍生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模型进行定期检查,保证新开发的衍生工具品种只有在完全并入管理系统后才能运用;第四步是进行“压力测试”。模拟在市场崩溃或流动性极差引发价格剧烈震荡的情况下,交易者的承受能力。测试在极端情况下,敞口头寸所发生的变化,对冲还能否实现以及寻求防范或弥补的措施。同时,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风险的管理除了和其他资产的风险管理一样,对市场价格(如汇率、利率、证券行情等)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外,还应注重对产品的特性加以了解,开发出合适的管理软件由专家实施管理。

2.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信用风险存在于一切交易中,场外衍生产品交易最为严重。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有:(1)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对单一信用风险敞口设定信用额度,以控制信用风险的集中度,这是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事前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设定信用限额时,应仔细分项以下信用额度的影响因素:一是外界评级(如标准普尔、穆迪公司)的评级结果;二是交易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额度越小;三是金融衍生工具价格的变动。价格变动越大信用风险也就越高。如在利率互换中,如互换期间利率上升,则支付固定利息的一方将受益。但由于对方支付浮动利息的成本增加,相应所承担的信用风险也会增大;四是第三者保证和抵押品可减少信用风险。一般抵押品(现金除外)价值作一定的折扣后确定交易额,折扣比例视抵押品不同而有差异。(2)运用信用金融衍生工具。信用金融衍生工具是参与方允许将信用风险进行剥离和转移的契约或协议,其实质是将信用风险与标的金融资产的其他风险分离,并转移给其他机构或个人。对于单个现金流的信用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信用期权来转移风险,对于来自多个现金流的信用风险,则可以利用互换产品来转移风险,信用远期和期货可以用来对冲信用风险。(3)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使用净额轧差协议来减少信用风险。净额轧差协议就是当交易双方有两个或多个交易时,这些交易的盈亏可以相互抵消的协议。根据美联储的估计,该协议会使金融衍生工具信用风险减少40%—60%。

3.流动性风险的内部控制。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产组合流动性风险,二是资金短缺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的有效措施是实行多元化投资。在多元化投资组合中,每种投资都要有一定的额度限制,保证部分投资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以应付不时之需。如可将部分资金投到货币市场上,一旦期货或期权市场出现不利变动,需补充资金时,可立即将货币市场工具变现。对于资金流量也要实行多元化管理,避免各种货币、产品在某一时期集中支付。同时也可实行内部使用资金收费的方法以促使各方关心资金的使用成本。

4.法律风险的内部控制。在法律风险的管理中,企业应加强对法律风险的评估工作,认真分析金融衍生工具合约的合法性,严格审查内部授权文件,分析有关国家法律性制度在金融衍生工具合约方面的相关规定、分析由于这些规定给交易造成的影响、分析有关国家的破产法律、分析金融衍生交易担保文件的效力问题、关注有关国家法律变更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音.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会计对策[j].市场周刊,2005,(10).

[2]李霞.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分析[j].经济师,2005,(8).

[3]张爱侠.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研究[j].特区经济,2006,(1).

经营风险控制研究篇九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探讨分析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于外贸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关键词外贸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引言。

外贸企业指的是那些专门从事进出_动的企业。在国家规定的地方进行注册后,这些外贸企业具有经营进出口产品、服务的合法权利。外贸企业的业务重点在于通过市场调研将国外的产品引进到国内来进行销售,然后赚取差价;或者将国内的产品销售到国外去赚取差价。外贸企业的风险主要受到运营期间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政治因素,只有充分地了解外贸企业的风险才能做好企业的风险防控。内部控制是对企业内部的所有运营活动进行监督管控,以便于企业可以正常地完成所有的运营活动,做好了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外贸企业主要风险管理因素。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无论是在运营还是在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总会存在各种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企业产生重大的损失,只有合理合法地规避这些风险,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外贸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主要是指外贸企业经营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经营风险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企业的经营风险一般包括战略风险、经营环节的风险、信用风险、结算风险等等。财务风险指外贸企业由于负债融资而形成的风险,或称资不抵债风险。外贸企业潜在的风险会给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从什么角度来看,外贸企业都应该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的防范工作,加强对于企业内外风险因素的探索,及时地规避企业风险,使得企业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三、基于有效内部控制的外贸企业风险管理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外q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经营活动的完成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涉及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最好的风险管理模式是外贸企业根据实际风险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大小对其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排序依次解决各个风险。在对待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时候,外贸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提高对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及时找出企业运营当中的风险核心因素,按照风险的危险等级进行依次处理。内部环境作为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企业有必要对其不断地进行优化,主要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内部职权分配以及管理理念等方面。

(二)加强风险评估管理。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外贸企业存在的风险日益凸显,这使得企业时刻都处于危险当中,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在战略风险方面,外贸企业的治理层和管理层都应该加强对其的关注,可以采用swot分析法和porter五力分析法等方法分析诊断外贸企业发展战略当中潜在的风险。在经营风险方面,外贸企业应该采取定性、定量的指标对其所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行诊断评估,通过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避免风险造成巨大损失。在财务风险方面,外贸企业应该清楚地界定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规避企业财务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风险;指标的选取以企业发展的实际所需为标准,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是企业对其风险进行识别判断之后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对其风险进行有效规避,然后使风险在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的一项工程。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应对风险的核心机制,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的风险管理成效。为了健全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该:第一,对于外贸企业的重大投资活动,企业应该采取治理层、管理层共同参与决策的方式,进行科学民主的决策;对于日常的运营活动,由企业的管理层自行决策。第二,对于外贸企业所有的运营活动,企业应该采取职权分离的原则,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腐败问题。

(四)加强信息沟通交流。

良好信息的沟通交流对于外贸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来说是必要的基础,所以在完善外贸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时应该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交流。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和治理层,两者应该充分地沟通联系。为了有效地识别、评估企业的风险,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规范的信息使用机制,使得企业内部人员根据自己的职权使用对应的信息,这样更方便信息的统一管理。另外,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有利于企业有效识别运营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风险,了解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这有利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当中,管理层和治理层以及内部各个员工都要充分地意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做好相关信息的披露公开。

(五)健全内部监督。

企业的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不变的过程,而是要跟着企业的发展不断调整,这就要求企业对自身的运营状况进行实时的监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当中的核心环节,外贸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它的重视,设立单独的监督管理机构、配置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经营风险控制研究篇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稳步推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随之转变,宏观环境变得尤为复杂,财务风险已然成为威胁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财务风险不仅给企业带来危害,也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造成极大的危害。

摘要:本文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财务风险建议。

1.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复杂。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受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影响,其中财务管理活动日益受到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虽然外因只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却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外部环境,企业的筹资渠道和投资项目都依赖于企业外部市场,外部宏观环境因素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宏观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伴随着危机和机遇。

企业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外部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有效的把握和预测,外部环境因素成为制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性因素。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内部控制不规范,有章不循,有法不遵,不能有效的面对突发的情况,造成财务风险的现象层出不穷。

2.财务决策科学性不足。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主观意识决策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又一具体问题。

在当今电子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财务管理在公司的发展中占据着战略性的指导地位。

要想有效防范决策失误必须使决策者的专业化水平和科学性得到有效提高。

当一个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断层,没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做支撑,在作出决策时就有可能经常犯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

例如,企业在生产经营时,为了扩大再生产,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不透彻,利用经验决策,大批竞购原材料,有可能在原料市场价格下跌的时候,企业盲目生产,而本身的库存又大幅存在,导致生产决策出现失误,投资失败。

企业决策的失误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困难,无法取得预期的财务收益。

3.财会人员风险意识薄弱由于财务风险无处不在,所以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只要有生产经营活动,就相应伴随着财务风险。

在现实工作中,我国有些财会人员认为只要做好手中的账,管理好手中的资金和银行的对账单无误就行,风险就不会发生,这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容易滋生财务问题,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把握和认识不透彻。

这种表现形式成为风险控制的常见问题屡见不鲜。

(1)合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其内、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内部财务风险往往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自身各种无法预知的风险因素影响导致现实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的财务状况不一致产生的差异。

对于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首先,公司的治理层可以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不相容的岗位应分开,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险的发生。

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降低由此带来的经营风险,进而使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化。

其次,企业可以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尽可能调动公司所有人的积极性,加强内部的团队建设,形成极大的向心力,使所有人员的的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趋同。

(2)完善法人治理机构。

企业的法人代表作为一个公司经营活动的负责人,应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公司的所有者拥有所有权,董事会必须对股东大会负责,权力必须相互制衡。

但二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就相应的导致利益的分歧。

一方追求的股东权益最大化与另一方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相碰撞,就会产生意见的不一致性。

因此,应认真处理好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关系,维护好所有者的根本利益。

为建立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企业必须设立股东大会,公司涉及的重大问题,应该经过股东大会讨论并获得大多数的表决通过,充分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其次董事会的成员应该多元化,这样能够集思广益,对于公司的重大问题中高层人员应该列席会议,而且大股东享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加强对公司的控制,集权到所有者,最后完善监督机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有效地监督,权力应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有效运转。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提高风险意识的方法如下,一是加强对风险意识的宣传工作,时刻怀有一颗“居安思危”的心,防微杜渐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二是加强对理论的学习,经常参加有关财会知识的培训,提升个人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三是重视内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适应日趋变化的客观环境,减少因外部因素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4)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机制。

建立长期的财务预警机制,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其中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指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偿债能力指标可以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倘若流动比率过高,说明流动资产的比重过大或者流动负债的比重太小,这时因为缺少充足的资金会导致再投资的机遇减少。

长期偿债能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一般行业标准在40%~60%之间较佳,当向银行的借款的成本小于可获得利润时,此时借的资金更多,能够产生的息税前利润也就更大,但导致发生的财务风险也相应加大。

资产获利能力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指标分析可以客观的评估企业财务状况。

(1)风险分散。

是指通过企业间强强联合,通过对外投资的多元化加强合作的方式来分散财务风险。

当企业的投资项目较大时,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此时如果把手中的资金分散出去,与其他企业联营,就可以有效地把风险分散出去,预防因单独出资经营不善而倒闭带来的财务风险。

所谓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整个外部宏观市场的需求量无法预测且多变性,企业在避免关联方交易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采取多样的方式经营来将风险分散出去,也就是人们常说产品多样化经营。

产品多样化经营下,一个产品单独销售所带来的风险会被另外的同族产品所带来的收益进行稀释。

这样就会降低预期的财务风险,做到管理和控制的全方位。

如在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建筑公司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混装混凝土时就可以将风险分散给材料供应商。

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不同的投资品种按其收益与风险相结合的原则,分配不同的资金比例,做到将投资风险分散到最小化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资产投资时,应将资产放在不同的投资项目上,可在股票、债券、货币、基金中选择合理的投资比例,这样可以有效地把风险分散。

(2)风险回避。

是指企业在对一个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时,根据合理的方法算出其风险系数,如果风险系数太高而且极有可能发生,无法采取其他可行的方法使风险降低时,此时需要选择风险系数较小的方案或是选择不执行该方案,回避风险,避免因此而带来的风险损失,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企业应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一般而言,如果用股权投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高于债权债权投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那么应该想尽办法采取债权性投资,这样有利于企业获得预期的财务收益,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3)风险转移。

是指企业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将自身的财务风险有效的转嫁给第三者。

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和特征,风险转移的手段也有很多种。

例如,企业为公司员工购买的五险,当公司员工达到领取五险的条件时,就将公司面临的风险损失转移给了保险公司。

当对外投资时,通过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合理控制投资比例,进一步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企业,使风险降低到最小化。

(4)风险降低。

是指当企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导致的财务风险时,运用科学的技术处理来使财务风险降低的一种方法。

在对外投资中,有进行股票投资的且比较大的企业,当资本市场出现波动时,应慎重考虑进一步降低投资比重来降低投资风险。

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应该坚持自主创新,重视品牌建设,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

另外,企业应加大对风险建设机制的投资力度。

例如完善风险调控机制,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得到有效控制。

企业也可提取相应的应急资金,预防不时之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化。

参考文献:

[2]戴镭.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