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诈骗款返还申请书 诈骗款返还申请书模板(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03:27:13 页码:13
诈骗款返还申请书 诈骗款返还申请书模板(四篇)
2023-01-17 03:27:13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诈骗款返还申请书(推荐)一

2、建立健全打击、防范和控制电信诈骗犯罪的长效工作机制。

3、严厉打击诈骗犯罪,维护社会诚信体系。

4、号码陌生勿轻接,虚拟电话设陷阱。

5、飞来大奖莫惊喜,让您掏钱洞无底。

6、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构建平安和谐社区。

7、不存贪婪心,诈骗难得逞。

8、提高防骗意识,增强防范能力,构筑电信诈骗“防火墙”。

9、骗人之心不可有,防骗之心不可无。

10、网上汇款需警惕,电话核实莫大意。

11、执法办案有规范,怎会汇款到个人。

12、扫除诈骗犯罪,创建和谐家园。

13、万般骗术皆为财,遇到疑虑找人问,紧急情况请打“110”。

14、普及防骗知识,提高防骗意识。

15、不明电话及时挂,可疑短信不要回。

16、苍蝇专叮有缝蛋,骗子偏爱贪财人。

17、大吉大荔:莫信天上掉馅饼,财富双手来创造。

18、网络购物便利多,支付流程要仔细。

19、铸就防骗长城,擦亮识骗慧眼。

20、投资理财和股票,多是骗子设的套。

21、不信陌生短信,拒接陌生来电,让骗子无从下手。

22、一不贪二不占,诈骗再诡玩不转。

23、遇到恐吓要淡定,说你违法莫慌张,一旦难分真与假,赶紧拨打警方110。

24、短信说你卡消费,不予理睬最有效。

25、拒绝陌生来电,避免上当受骗。

26、积极提供犯罪线索,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27、全力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经济利益和正常经济秩序。

28、天上不会掉馅饼,涉钱信息勿轻信。

29、天上不会掉馅饼,退税中奖是骗局。

30、心不贪、利不占,诈骗再诡也玩完。

推荐诈骗款返还申请书(推荐)二

为贯彻落实中央、浙江省和《xx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为进一步筑牢教育系统防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的“心防意识”和“反诈拒骗能力”,达到“本人不受骗、家人不受骗、更多身边人也不受骗”的反诈目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打防治并举、以防为主、以打为要、以治为基”理念,坚决遏制教育系统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维护师生的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二、工作目标

到20xx年x月底,全体师生反诈意识进一步提升,全区教育系统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到20xx年x月,师生被诈骗态势得到有效遏制,被骗案件数和受骗金额逐步下降、大幅减少;到20xx年底,教育系统反诈工作成为常态,建立较为健全的宣传教育和考核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各校要充分认识电信诈骗的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政治敏锐性。以对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反诈工作作为当前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责任人职责,精心组织,严密防范,继续推进“无诈校园”建设。各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教育本单位人员及家属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参与电信诈骗的犯罪活动,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二) 进一步完善宣防矩阵。各校要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做到宣防教育全覆盖、无死角,传达到每一名教职工、学生。要将反诈宣传教育作为“开学安全第一课”和教师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以集中授课宣传、主题班会、网上知识学习、校园文化节等方式,确保学生、教职工反诈宣传教育覆盖率达100%,努力减少涉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每学期开展反诈宣传活动不少于2次。同时,要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案例,通过拉横幅、贴海报、电子屏滚动播放等形式,开展警示宣传,激发大家了解诈骗过程的好奇心理,由“被动接受反诈宣传”向“主动学习反诈知识”转变。

(三) 进一步开展宣防工作。各校着重落实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定期组织反诈主题班会。各校各班每月组织一次反诈主题班会,以诈骗典型案例警示班级学生。二是设置一批反诈平安知识提示牌。结合校园内宣传地实际分布,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黑板报等设置一批反诈提示牌,营造校内反诈宣传氛围。三是举办一系列反诈原创作品大赛。以绘画、诗歌、歌唱、微视频、舞台剧等活动方式,向全校师生开展反诈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四是组建“反诈”志愿宣传队。组织师生参与反诈志愿宣传,向身边同学及家长宣传普及反诈相关知识。五是组织全体老师、职工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微信公众号关注“xx”小程序(xx用户),并要求所有学生回家告知家长下载使用。六是加强师生法治宣传教育,严谨在校学生出租出售出借“两卡”、虚拟账号及参与刷单、洗钱、引流等行为,按照规定对违法违规师生从严处理,每学期开展相关宣传活动不少于2次。七是开展学生家长反诈宣传工作,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校讯通等平台向学生家长通报被骗典型案例,普及防诈知识,每学期不少于2次,在20xx年6月底前完成学生家长防骗告知书签订工作。八是及时做好信息报道。请各校要收集好反诈宣传图文影像资料,信息报道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在安全微信群里推送。

四、保障措施

各校要建立以校园长为组长的宣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宣防工作;要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式,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细化任务目标,抓好工作落实。区教育局对未按规定履职而发生教职工或学生被诈骗事件的学校(幼儿园),一律依纪依规开展调查处理,根据被骗情况做好挂牌(被骗金额在xx万元以上)、约谈(x万元—xx万元)、通报(所有被骗案例)等处置,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将反诈宣传成果作为等级平安校园评估、学校发展性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

推荐诈骗款返还申请书(推荐)三

1、网络是把双刃剑,安全使用是关键。

2、电话恐吓要淡定,说你违法莫慌张;一旦难分真与假,赶紧拨打110。

3、莫贪便宜吃大亏,意外之财多防备

4、秋名山上人烟稀,常有骗子较高低,

5、电话中奖莫惊喜,骗子已经盯上你。

6、网购骗局花样多,网上交易要小心;

7、倡导安全文明风尚,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8、社会环境要净化,防范诈骗靠大家。

9、来电信息需详辨,陌生号码莫急回,正规客服需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贪图小利悔不及,从来致富靠勤劳

10、取款转帐多留意,小心坏人设陷阱。

11、提防非法假网银,登录网址牢记心。

12、防骗与发展同步,平安于湖州共舞。

13、莫信天上掉馅饼,莫想不劳获钱财。

14、有人借你钱,电话沟通先。

15、半夜来电需详辨,莫生号码不要回。

16、建立长效防制机制,铲除诈骗土壤。

17、亲朋之间多提醒,退税中奖是骗局。

18、兼职工作需留心,偏远处所勿单行。

19、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贪图所谓“好处”钱打水漂。

20、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坚决遏制诈骗反弹势头。

21、严厉打击电信诈×犯罪,保障公民财产安全。

22、视频可造假,认真核对不轻信。

23、网络购物要小心,低价商品多陷阱。

24、不明电话及时挂,可疑短信不要回;陌生来电勿轻信,有事请拨110

25、家中隐私勿泄露,涉及钱财需小心。

26、提防网银假网站,登录网址仔细看。

27、贪小便宜吃大亏,贪吃馅饼掉陷阱

28、家人有难急用钱,这种信息要警惕;突发状况多虚拟,骗您钱财是目的

29、只要不贪财,损失不会来。

30、设卡金融网点,安全警示无死角。

31、个人信息最重要,密码账号勿泄漏。

32、骗局一环扣一环,心生贪念就上当;

33、幸福生活双手造,馅饼不会天上掉。

34、真假亲友乱人心,莫学唐僧须辨真。

35、卡号密码要保密,身份信息勿泄露。

36、严厉打击,建设和谐江大。

37、涉钱信息勿轻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38、短信链接莫点击,木马病毒藏中间;一旦登陆填信息,卡内现金被转空。

39、珍惜集体财物,关爱公共设施。

40、要让钱财不受损,头脑始终要清醒。

推荐诈骗款返还申请书(推荐)四

林炎、胡明浪诈骗案

(一)基本案情

20xx年10月18日至21日,被告人林炎、胡明浪和杨东昊(另案处理)经事先共谋,由杨东昊提供伪基站并事先编辑好诈骗短信,指使被告人林炎、胡明浪在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闽侯县上街镇等地使用伪基站,屏蔽干扰以该伪基站为中心一定范围内的通讯运营商信号,搜取屏蔽范围内用户手机卡信息,冒充“95533、10086、95588”等相关客服号码向手机用户发送虚假短信30801条,企图骗取手机用户的信任,点击短信中的钓鱼网站、填写相关银行账户信息,以达到骗取手机用户钱款的目的。

(二)裁判结果

本案由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一审,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认为,被告人林炎、胡明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利用电信技术手段发送虚假短信,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林炎、胡明浪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被告人林炎、胡明浪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坦白,可以从轻处罚。据此,依法以诈骗罪分别对被告人林炎、胡明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三)典型意义

近两年来,利用伪基站实施电信诈骗的手段翻新、案件频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加大对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明确规定:对电信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的,或者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即可以诈骗罪(未遂)追究刑事责任。本案被告人林炎、胡明浪通过伪基站,向不特定多数人发送冒充银行或移动运营商客服电话的虚假短信三万余条,诱骗手机用户点击短信中的钓鱼网站、填写相关银行账户信息以达到骗取手机用户钱款的目的。虽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被告人的犯罪目的未能最终得逞,但其犯罪行为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公民个人若未及时察觉,其财产便会处于一种极不安全的状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