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精选应对突发事件培训方案范文汇总(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7:44:26 页码:7
精选应对突发事件培训方案范文汇总(实用8篇)
2023-11-20 17:44:26    小编:ZTFB

通过制定合理的方案,可以更加有序地进行工作,并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错误。制定方案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创造力,以获得更多的想法和选择。方案的制定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优化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

应对突发事件培训方案范文汇总篇一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三章监测与预警。

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协助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因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诉讼、行政复议、仲裁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的,适用有关时效中止和程序中止的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本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

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

有关单位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单位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的专门训练。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措施,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

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

国家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信畅通。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

国家发展保险事业,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并鼓励单位和公民参加保险。

国家鼓励、扶持具备相应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培养应急管理专门人才,鼓励、扶持教学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研究开发用于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

第三章监测与预警。

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

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认为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发布突发事件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事态的发展,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四十八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第四十九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十)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三)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请求其他地方人民政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或者技术支援,要求生产、供应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企业组织生产、保证供给,要求提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运输经营单位,优先运送处置突发事件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应急救援人员和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其他单位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停止执行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组织受影响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和协调公安、交通、铁路、民航、邮电、建设等有关部门恢复社会治安秩序,尽快修复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

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开展恢复重建工作需要上一级人民政府支持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请求。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受影响地区遭受的损失和实际情况,提供资金、物资支持和技术指导,组织其他地区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力支援。

国务院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妥善解决因处置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查明突发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原因,总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报告。

六章法律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三)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

(四)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

(五)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

(六)未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等善后工作的;

(七)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的;

(八)不及时归还征用的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或者对被征用财产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给予补偿的。

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一)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二)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决定处罚的,从其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或者社会秩序构成重大威胁,采取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制、减轻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进入紧急状态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国务院依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

紧急状态期间采取的非常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另行规定。

本法自。

2007。

11。

1

日起施行。

应对突发事件培训方案范文汇总篇二

组长: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责任分工。

组长负责定时召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上级相关文件与会议精神,部署、检查落实安全事宜。

副组长负责对紧急预案的落实情况,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保证完成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如发生安全事故,参与调查处理等工作。

领导小组各成员具体负责安全事故发生时的报告、监控与协调,保证领导小组紧急指令的畅通和顺利落实检查等工作。

三、发生外来暴力侵害事件处理方法。

保卫人员、值日老师要加强值班,严格外来人员出入登记手续,一但发现有衅寻滋事人员要及时劝阻,防止冲入学校,如不听劝阻冲进学校或借找人到校内滋事者,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或值班领导汇报,同时拉响警报,召集应急小分队,学校领导或值班领导迅速安排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妥善处理。如外来人以暴力伤害学生或教职工时,保卫人员、应急小分队、值日教师或现场教职工应立即制止,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拔打110或属地派出所电话报警,并向学校领导汇报。

四、预防外来暴力侵害事件的措施。

1、学校要加强对保卫、应急小分队,值日及全体教师安全职责教育,严格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做好外来人员登记,防止外来暴力侵害事件发生。

2、值班领导要坚守岗位,及时巡查保卫、值日教师在岗情况,并主动协助处理有关事宜,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3、各班主任要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和治安管理常识教育,定期聘请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常识讲座,以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治安防范能力,避免外来暴力侵害。4、教务处要加强对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避免偏差生与外校或社会闲杂人员发生纠纷,招至来校滋事,发现外来人员有异常行为应及时进行了解处理,并向学校领导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暴力侵害事件发生。五、应急措施1、一旦获悉学校发生外来暴力侵害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人员立即到现场,应急小分队紧急出动,其他教师应及时做好校园内、教室内学生的保护工作,并及时向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2、根据事故类型,开展应急工作,现场及时听取、了解情况,研究抢救方案,采取得力措施,全力开展抢救工作。

3、在全力抢救学生的同时,协调公安等部门及时控制现场,把事故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避免事态扩大。

六、善后处置。

1.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工作,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学校已采取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事态发生变化等,事故调查组听取有关方面事故报告,对事故做出结论,对责任事故做出处理。在第一时间向上级应急工作领导组汇报。

2.善后处理组:发生事故后,积极主动做好家长的解释、抚慰工作,协助学校做好家长及事件的处理工作,消除分歧,妥善解决问题。善后处理组协助保险部门为投保学生做好补偿赔付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应对突发事件培训方案范文汇总篇三

一。指导思想。

二。组织机构。

为有序实施各类突发事件处置,成立指挥机构分工如下:

总指挥:xx(社区主任)。

副总指挥:xx(房管所长)。

副总指挥:xx(社区副主任)。

副总指挥:xx(社区党支部委员)。

成员:xx,xx,xx。

三。健全制度。

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指挥部每月进行一次专题研究;每半年进行一次小结年终进行评议。

1。火灾突发事件处理。发现险情要在第一时间报火警119,同时指挥和副指挥迅速将情况报告街道办,并立即组织人员保护现场查明情况,采取措施,展开抢救。

2。定期检查食堂尤其是卫生状况进行彻底检查,以防止食物中毒。

3。对办公室档案图书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是防盗防火。

4。对办公区域的电源。液化气罐。电热器。电炉。电热毯进行彻底检查以防后患。

五。加强领导。

社区办和房管所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领导同志带班值班制度,关键岗位。部位要设专人负责,昼夜值班,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要经常总结经验,定检查,使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应对突发事件培训方案范文汇总篇四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基层党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党委、政府以及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部门的安排部署,完成相关任务;配合处理突发事件的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要成立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应急队伍。应急管理工作机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支部委员、党小组为成员;应急队伍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干部、共青团员、复员退伍军人、民兵等参加。应急队伍要配备广播、对讲机、急救包等必要的应急处置装备,做好党旗(党员先锋队)、党徽、袖标(党员先锋)等党员标识物品的储备。

2、加强应急知识培训。乡上不定期就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处突维稳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召开培训会,各支部应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农民夜校、党员远程教育站点等载体,加强经常性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应急处置能力,增强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农民夜校每年举办应急知识专题教学不少于x个班次。

3、加强问题隐患排查。各基层党组织要对本地自然灾害隐患、安全生产隐患、社会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建立问题隐患台账(自然灾害隐患台账、安全生产隐患台账、社会矛盾纠纷台账)。对问题隐患能够自己解决的,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排除解决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自身难以排除解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报告。特别是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点,要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组织巡查队,**小时不间断进行巡查监测,发现情况第一时间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每个基层党组织要确定x-x名党员干部为信息报告员,信息报告员要保持**小时通讯畅通,对可能引发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必须在x小时内报上级党组织,不得迟报、瞒报、漏报。

4、制定应急工作预案。基层党组织要立足本地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制定应急工作预案,对事件发生后的组织指挥体系、人员职责分工、应急队伍、应急措施、应急保障、信息报送等方面工作进行逐一明确,打牢应急响应处置工作基础。

5、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基层党组织要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熟悉应急指挥的决策、协调和处置程序,提高党员群众应急实战能力,检验并改进应急工作预案。基层党组织的应急演练,一般x年内不少于x次;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社会安全事件易发多发、处突维稳形势严峻地区的基层党组织,要常态化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1、应急启动。

乡党委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后,党员应急队伍或志愿者服务队等应急救援队伍应迅速进入待命状态,做好相关行动准备。各基层党组织要快速反应、迅速行动,组织应急力量投入一线,并启动应急值班制度。

2、发出倡议。

各基层党组织要在第一时间发出动员,动员党员向党组织报道,主动待命和接受任务;要号召所在区域单位和群众,积极配合上级党组织和相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

3、确保信息畅通。

各基层党组织要在第一时间收集、上报有关情况,报告内容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态势、采取的措施和基层党组织受影响情况等;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必须在半小时内上报,并指定专人担任信息联络员,保持**小时通讯畅通;乡应对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了解、掌握、上报第一手情况,并及时将上级工作要求和指示精神传达到基层党组织和相关部门。

4、亮明党组织和党员身份。

活动阵地或办公场所遭受毁坏的,基层党组织要迅速落实临时办公场所,并挂旗升旗明示。参加应急处置的党员突击队或志愿者服务队,应根据事件的性质,及时在显要位置悬挂党旗,组织党员佩戴党徽或党员标志。

各基层党组织要始终确保党组织机构健全,原有组织体系在突发事件中遭到严重破坏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建临时党组织,并确定临时党组织负责人;有条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组或救助队、受灾群众安置点要及时成立临时党支部。

6、加强宣传和激励。

各基层党组织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应挖掘宣传报道应急抢险中的先进典型,做好信息上报工作。对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要及时表彰、宣传,积极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要在处置突发事件一线,发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强教育和引导,并及时吸纳为中共党员。要根据事件发展状态,适时通报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情况等信息。

7、加强心理关怀。

各基层党组织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党员、干部、群众身心健康状况,科学合理调度,加强疏导沟通,帮助他们恢复体力和精力,及时有效排解心理压力。

8、提供必要的救助支持。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掌握党员家庭受损情况,开展党内救助。乡党委将根据实际,有重点、有步骤的向基层党组织划拨经费,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援助和支持。

乡基层党组织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同志和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同志任组长,副书记**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部门(单位)负责人、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承担日常应急管理的各项职责任务和宣传教育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后勤保障组、治安巡逻组、卫生防疫组和群众工作组等五个工作小组。

2、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办公室主任由乡党委分管党务的副书记**同志兼任,办公室成员由组织委员**、党政办**、**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相关文件、材料的起草、审核和印发;负责传达领导小组下达的应急指令,安排、协调应急队伍的人员调配、任务分工等事项;负责应急队伍负责人的培训,安排应急演练等事项;负责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和相关物资、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负责相关信息的汇总、上报和宣传工作。

3、后勤保障组及职责。

后勤保障组组长由分管财政所的乡长**同志兼任,成员由财政所**组成。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各项储备物资、应急物资、应急资金的管理、维护、分配等工作,负责做好交通保障。

4、治安巡逻组及职责。

治安巡逻组组长由乡党委分管安全的副乡长**同志兼任,成员由安监所**等相关人员组成。治安巡逻组主要负责突击抢险、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人员疏散;负责维持突发事件发生地的正常秩序;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共安全监控和安全隐患的预警、排查、处置等工作;负责对重点区域和人员实施监控。

5、卫生防疫组及职责。

卫生防疫组组长由乡分管卫生的副乡长**同志兼任,成员由乡卫生院**等人共同组成。卫生防疫组主要负责对突发事件发生地、受灾群众聚集区及相关区域的卫生防疫工作,防止衍生灾害发生;负责伤病员、特殊人群的应急处置及相关工作;负责监测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防疫状况,进行预警和紧急处置。

6、群众工作组及职责。

群众工作组组长由分管信访维稳工作的副乡长黎**同志兼任,成员由**相关人员组成。群众工作组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地人员的疏散、安置、转移、心理抚慰等工作;负责做好受损人员、财产的登记、清理等工作;负责做好受灾人员的应急物资、应急资金发放等工作;负责做好受灾人员的帮扶、救济工作和善后处置等工作。

1、恢复正常秩序。

各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配合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组织党员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要向受损严重的党员、群众提供各种帮扶。对各级捐赠、划拨的资金、物资等要认真清查、严格管理,将使用、分配等情况,及时予以公开,接受党员、党组织和全社会的监督。

2、及时总结反思。

应急响应状态结束后,基层党组织要及时回顾总结应急行动期间的工作情况,把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好方法和经验转化为制度并予以推广坚持;对在应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可以进行更深的挖掘宣传。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对于应当亮明身份而不主动亮明身份的党员,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批评教育或给予组织处理;对于不服从组织指挥的党员,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有关组织纪律规定,做出党纪处分的建议。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生效,由乡党政办负责解释。

应对突发事件培训方案范文汇总篇五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应对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疏散演习工作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确保学校在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能安全、快速、有序地撒离到安全的地方避难,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生命伤害和财产损失。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预警方案。通过演练,加强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的能力。

火灾等意外就像潜伏在生活角落中伺机而发的恶魔,时时窥视着阳光下如花的生命。为增强师生们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们抵御灾害事故的能力,让师生们对消防知识的理解从理性到感性,切实掌握消防的技能,学校决定进行一次消防应急疏散学习。

(一)让师生进一步掌握消防基本常识。

(二)让师生熟悉疏散逃生的路线、方法。在最短时间内安全到达集合地。

(三)检验学校在事件突发时反应是否快速,应急措施是否合理、恰当,安全保卫工作是否到位。

(一)应急疏散领导小组

组长:刘雄山(校长)

副组长:陈裕九(副校长)张成枝(副主任)

成员:陈彩兰(德育处主任)黎洁丽(教导处主任)

陈建明(总务处主任)苏惠强(校务处主任)

杨志昌(信息处主任)程玉珍(语文科组长)

陈润琼(英语科组长)李江华(综合科组长)

曾耀权(中年级级组长)张秀兰(低年级级组长)

曾毅(级部辅导员)杨秀玲(级部辅导员)

李惠兰(级部辅导员)

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外理工作。根椐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二)在应急疏散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下设六个具体工作小组,其成员职责如下:

1、现场指挥组

组长:刘雄山(校长)

组员:陈彩兰(德育处主任)

基本职责:负责指挥协调;掌握情况,及时报告;执行传达应急领导小组命令,组织有关人员按照预案程序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置,并配备必要通讯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2、紧急疏散组

组长:陈裕九(副校长)

副组长:张成枝(副教导主任)李江华(综合科组长)

组员:曾耀权(级长)张秀兰(级长)曾毅(级部辅导员)

杨秀玲(级部辅导员)李惠兰(级部辅导员)。

基本职责:在现场指挥组的指挥下,按照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快速地疏散师生,疏散完毕后有秩序地撤离,到达安全场地后,进行人数清点后汇报给现场指挥组组长。

3、侦察救人组

组长:陈建明(总务处主任)

组员:王维健、彭扬勇、张志威、陈启华、郭美仪(级部老师)。

基本职责: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和人数,引导被困人员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营救被困人员,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

4、伤员救护组

组长:苏惠强(校务处主任)

组员:梁合崧(学校卫生员)

基本职责: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直接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5、外围控制组

组长:黎洁丽(教导处主任)

组员:程玉珍(语文科组长)、全体后勤人员。

基本职责: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赶到现场,设置警戒线,划定警戒区,维护现场秩序,疏散现场人员及重要物资等,在消防部门人员到来之前,对事件进行先期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化;负责维护学校大门、出入口秩序。

6、通信联络组

组长:杨志昌(信息处主任)

级员:陈润琼(英语科组长)

基本职责:根据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援;提供各种处置突发事件的通讯设备,负责通信装备的日常保护。

:学校于演练当天8:10分敲响紧急钟声(代表发生突发事件),演习正式开始。

1.撤离路线:(详见疏散路线图)

一楼:一年级直接从课室撤离到操场,一(2)、一(3)班从中门撤离,一(1)、一(4)班分别从左右两边(靠课室边,不要靠楼梯口)撤离。

二楼:二(1)、二(2)、美术室的师生从东边楼梯走外线路(靠墙)撤离;二(3)、二(4)班的师生从西边楼梯走外线路(靠墙)撤离。

三楼:三(1)、三(2)、三(3)、三(4)班、音乐室的师生从东边楼梯走中间线路撤离;四(1)、四(2)、四(3)、四(4)班、电脑室的师生从西边楼梯走中间线路撤离。

四楼:五(1)、五(2)、五(3)、五(4)班的师生从东边楼梯走内线路(靠扶手)撤离;六(1)、六(2)、六(3)、六(4)班的师生从西边楼梯走内线路(靠扶手)撤离。

2.应对办法:

(1)保安人员必须以最快速度敲钟示警。

(2)一楼(一年级)的上课老师立即指挥学生从课室的前后门按撤离路线快速撤离到学校操场。

(3)二楼(二年级、美术室)的上课老师立即指挥学生从课室的前后门撤离到走廊,从走廊到楼梯口下楼梯时不分班级将学生控制成一路队伍,然后按撤离线路(走外线)快速撤离到学校操场。

(4)三楼(三、四年级、音乐室、电脑室)的上课老师立即指挥学生从课室的前后门撤离到走廊,从走廊到楼梯口下楼梯时不分班级将学生控制成一路队伍,然后按撤离线路(走中线)快速撤离到学校操场。

(5)四楼(五、六年级)的上课老师立即指挥学生从课室的前后门撤离到走廊,从走廊到楼梯口下楼梯时不分班级将学生控制成一路队伍,然后按撤离线路(走内线)快速撤离到学校操场。

(6)在各班级上课的教师,在对本班学生发出紧急疏散指令后,立即到靠近课室的楼梯指挥学生下楼梯,维持秩序。

3.人员安排:

一楼:一(1)、一(4)班教师到各自教室边(楼梯口)的水泥柱前,面向楼梯站好,指挥学生分流并防止学生撞柱。

二楼:二(1)、二(2)、二(3)班、美术室的教师到东边楼梯,二(4)班的教师到西边楼梯。

三楼:三(2)、三(3)、三(4)班、音乐室的教师到东边楼梯,三(1)班的教师到三年级(音乐室)教室检查学生是否全部撤出。四(2)、四(3)、四(4)班的教师到西边楼梯,四(1)班的教师到四年级各班检查学生是否全部撤出。

四楼:五(2)、五(3)、五(4)班的教师到东边楼梯,五(1)班教师到五年级各课室检查学生是否全部撤出。六(2)、六(3)、六(4)班的教师到西边楼梯,六(1)班的教师到六年级各课室检查学生是否全部撤出。

办公室:各教师得知突发事件后立即到各楼梯、课室协助指挥学生撤离教学大楼,保证学生、快速、有序地撤离。(低级部办公室的教师一定要安排3人到西边楼梯指挥)

后勤保卫:各后勤保卫人员第一时间到达足球场指挥、组织学生集中排队,确保秩序。

4.其他情况:

(1)不在教学楼上课的班级应第一时间组织师生到足球场集结。

(2)非正课时间出现紧急情况,各班主任第一时间(班主任不在由课任顶上,课任又不在由级长或其他教师顶上)到本班教室组织学生疏散,其他教师到班级相应的楼梯组织指导学生疏散。

(3)撤离现场后,各班主任、落班老师迅速组织本班学生集中,清点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学生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

(4)对于受伤的学生,应第一时间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长,有关人员要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

(5)安全集结地域

各班学生指定的集结地:学校操场

各班按照平时升旗队形排列站好。

学生撤出教学楼后,应根据预先设定路线迅速向操场中心位置集结。各班在集结中,班长和体育委员带领本班同学在本班升国旗时站的地方一起集中。班主任到达安全集结地后,应立即清查本班人数和了解人员是否有损伤并迅速上报年级领导并逐级上报总指挥校长,采取相应措施照顾学生。

(一)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二)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三)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线,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四)损失最小化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确保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五)基本装备原则。学校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应急广播、手提喇叭、消防器材等必要基本装备保障。

(六)协调配合原则。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工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分工,互相协调、通力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置。

(七)责任追究原则。依据处置突发事件预案中职能任务分工,划清权限职责;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因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各教职工必须通力合作,居安思危,以保护学生人身和生命安全为上,把安全演练及突发情况紧急疏散工作做好。

应对突发事件培训方案范文汇总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x街道舆情突发事件应对机制预案范文

为在新形势下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应对舆情突发事件,特别是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根据x纪文[20xx]x和x办文[20xx]x号文件精神,结合x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县、办事处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政府网站》,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完善街道办事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组织机构

成立宣传舆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组织、纪检、宣传口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中心、所站、社区负责人任成员,宣传舆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指导及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接入处置。

4、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5、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应对机制

三办四中心一站以及四个社区居委会要确定一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业务的干部担任舆情监测信息员,对涉及本中心和本社区的工作舆情实行24小时监控和引导,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干部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四个社区居委会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宣传舆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宣传舆论及舆情监控工作和突发舆情事件的处置工作。x月x日前,各单位、社区按照要求将舆情监测信息员和宣传舆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上报办事处宣传舆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各单位、社区舆情监测信息员发现有关办事处、本单位、本辖区负面的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主管领导提出处置意见,并在1小时内向宣传舆论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各单位、社区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宣传舆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汇总上报的事件进行初步分析,向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对网络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网络抢时间,并注重周密谋划,妥善处置,避免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经查证属实,并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街道正常工作的,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加大在街道政府网站、政务公开网站上公开居民关心的热难点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工作开展情况,完善街道新闻发布制度,形成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如发生舆情突发事件,宣传舆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拟定新闻发布内容的初稿,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统一的口径,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布,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威声音,营造有利舆论。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论是舆情已初步形成,还是网络舆论已成热点,都主动澄清事实真相,争取网民理解支持。办事处于x月底前开通微博和微信,拓展信息发布渠道。

抢占网络“沙发”,主导舆论发展,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在网上及时跟帖、发帖甚至“灌水”,运用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引导网上热点,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必要时邀请相关领导、新闻记者撰写评论文章,进行专家解答,以权威的、专业的信息赢取网民的信任。宣传舆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保管工作。

四、严格责任和追究

各单位、社区要建立相应舆情应对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领导,明确责任人员,完善登记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对在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力、责任心不强,网络监控出现遗漏时段和监控盲区,延误应对时机的,追究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对因机制不畅、重视不够,应对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玩忽职守、不听指挥,导致舆论引导不力、突发事件处置不及时,造成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追究领导者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违反工作纪律,蓄意封锁或隐瞒不报舆情突发事件,造成事态失控,产生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应对突发事件培训方案范文汇总篇七

  突发事件,是指那些事前难以预测、带有异常性质、严重危及社会秩序,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的灾害性事件。它是一种作用范围广泛,且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事件。

  商业银行柜面的突发事件,是指在商业银行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事前难以预测,危及银行信誉、资产安全,甚至危及银行客户和员工生命安全的各种事件的总和,如挤兑、抢劫、诈骗、火灾及客户投诉、吵闹等。

  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是指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偏离性、高度不确定性及危害的不确定性。必然性是指突发事件是各种内外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突发事件的具体特征有:信息不完全,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后果的严重性、广泛性、连锁性和持久性。

  银行柜台突发事件的种类,包括:挤兑、业务系统故障、抢劫、火灾、营业网点遭到围攻、扰乱营业网点秩序、营业网点客流量激增、客户突发疾病、客户遭受意外人身伤害、客户遗失物品、媒体报道、客户被锁在自助银行内、自助设备被改装等。

  突发事件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包括:财产、资金、凭证等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影响范围等。

  当柜台发生挤兑事件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1.营业人员发现挤兑迹象,应立即向网点负责人报告。网点负责人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并迅速到达现场;同时,要向上级服务管理和安全保卫部门报告。

  2.网点负责人应及时调整柜员台席,增加取款台席数量,以应对突发需求。

  3.营业网点应做好现金请领工作,及时申请调配足够的现金,保证正常兑付。

  4.柜员应了解挤兑原因,全力做好解释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5.营业网点应维护好现场秩序,防止挤伤、踩踏等危及客户人身安全的事件发生。

  6.如发现现场有可疑人员造谣煽动,网点负责人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当发生业务系统故障,造成本网点全部或部分业务不能办理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1.及时联系技术维护部门,了解故障原因及恢复正常营业的时间,并通知上级服务管理部门。

  2.根据上级确定的统一对外口径,向客户耐心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以取得客户的谅解。

  3.对急需取款的异地客户,应根据业务制度规定,办理急付款业务。

  4.告知客户恢复正常营业的确定时间,如时间不能确定,应留下客户联系电话,以便恢复营业后及时通知客户。

  5.如本县(市)内仍有部分营业网点或atm可以正常办理业务时,要引导客户到正常营业的网点或atm办理业务。

  6.恢复营业后,营业网点应及时通知上级服务管理部门,并通知留下联系电话的客户。

  柜员发现歹徒持枪或持刀抢劫时,要保持镇静,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择机启动身边的110联网报警按钮,并迅速收拢现金,锁好柜台保险柜,拨乱密码,藏好钥匙;要在防尾随门内或有安全门的卫生间内隐蔽,并利用手机拨打110二次报警。

  歹徒持枪或持刀并劫持人质抢劫时,保护人质安全与保护资金安全同样重要。现场所有人员在未接到明确指示时不要轻举妄动,更不要激怒歹徒,要注意与歹徒的对话方式,尽量消除歹徒的紧张心理,尽量拖延、阻缓歹徒行凶,为安全解救人质争取时间。

  总之,营业期间遇到抢劫事件时,应区别情况,沉着应对。如果危害员工生命安全的,应贯彻“先藏身,后报警,再反击”的原则,首先应选择有利位置迅速隐蔽,立即报警,力争外援,沉着机智,记住歹徒的体貌特征及交通工具,并保护好现场。

  当营业网点发生火灾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1.发生火情时,营业人员应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2.火势较大,无法控制时,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安排人员引导消防车抵达火灾现场。

  3.迅速切断营业网点电源,关闭煤气。

  4.疏散客户,并转移现金、凭证、账簿到安全的地方。

  5.紧急调配人员,加强防卫,做好金库、柜台等重点场所的防盗、防抢工作。

  诈骗案件的处置,员工应具备一定的文检知识,并能在实践中有效运用。

  比如,假票据的识别,要掌握“四看”技能:

  1.看形状、看格式。发货票等印制现成的票据,其样式和格式都是有标准的,真票据具有从装订成册的多联票中撕下的明显特点,而有的假票从外形看完整无损。

  2.看字迹、看字体。这里所说的字迹,专指复写纸套写的痕迹。正常发票、收据等是多联以复写纸套写的,发票、收据背面应透出以复写纸套写的痕迹,否则就值得怀疑;另外复写纸套写的字迹颜色的深浅,也有助于识别假票。一般来说,在空白发票上自行以复写纸套写的字迹大多颜色较深,往往给人以不自然的感觉。

  3.看编号、看日期。看编号和日期的自然顺序号是否相符。假的发票中有一部分是用空白发票填写的,也有的是后补开的或者预先开的,因此往往两者不吻合。同时看日期,了解发案单位的经济活动、人事变动等情况,也有助于识别假票。另外,根据发票或收据的编号,可以查到其存根或记账联,以便于进一步核对。

  4.看公章、看签名。看公章是否是事先盖好的,一般空白发票大多是先盖好公章的。看签名,不但要注意字体,也要注意其位置,以便于比较;看经济业务内容是否符合实际。

  发现诈骗,首先用暗语联系,迅速报告,拖延时间,稳住犯罪分子,人赃俱获,制服犯罪分子。如犯罪分子未遂逃跑的,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和交通工具,寻求支援,力争抓获犯罪分子。

  当营业网点内发现有客户突发疾病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1.营业人员发现客户身体不适时,应为客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视情况拨打120或其它急救电话。

  2.客户突发重大疾病时,应立即拨打120或其它急救电话,并维持好现场秩序。

  3.应设法了解客户家属或单位的联系方式,并及时通知。

  4.营业网点按规定保存监控录像资料备查。

  当营业网点内有客户遭受意外人身伤害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1.发现情况后,查看客户伤情,对其进行安抚宽慰。

  2.客户伤势较严重的,立即拨打120或其它急救电话;客户受伤较轻的,协助客户到医院治疗。

  3.应主动了解客户家属或单位的联系方式,并及时通知。

  4.由于网点原因对客户造成伤害,客户要求索赔的,应积极与客户协商解决,防止不良影响扩大。

  5.营业网点按规定保存监控录像资料备查。

  而当客户反映在营业网点内遗失物品或营业网点发现客户遗留物品时,应分别采取相关措施:

  若客户向营业网点反映遗失物品,网点柜员:

  1.应首先帮助客户回忆业务办理过程,协助客户在柜台、填单台等可能遗失物品的地方查找。

  2.确认客户物品遗失后,应对客户表示同情。若客户要求营业网点赔偿遗失物品或要求查询录像资料时,应婉言拒绝,并注意表达方式,避免发生冲突,同时建议客户报案。

  3.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尽最大可能挽回客户的损失。

  4.按规定保存监控录像资料备查。

  营业网点拾到客户遗留物品,应主动当面归还。无法当面归还的,由双人在监控范围内清点客户物品,并做好记录。通过查看当日监控录像确认失主身份,并设法联系客户前来认领。对于存单、存折、银行卡等物品,应联系开户营业网点查找失主。在失主认领前妥善保管物品,并按规定保存监控录像资料备查。失主前来认领时,要认真核对、确认身份无误,在失主签字登记后归还物品。

应对突发事件培训方案范文汇总篇八

为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统筹协调,凝聚合力做好公司疫情防控和应急准备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级响应措施的通告》、《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关于做好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和市政府、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切实把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以对职工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和扩散。

(二)在管控工作上通力协作。此次疫情管控工作,各业务组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的工作安排,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谁负责”的总要求,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确保公司经营稳定有序。

(三)在防控能力上全面加强。各业务组要严格按照甲类传染病防控管理要求,完善疫情爆发的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要进一步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及时、准确、规范上报信息,确保反应迅速、务实高效。要按照“非必须,不举办”原则,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公司原则上不得召开大型会议,必须召开会议时要做好卫生消毒管理工作。

(四)在政策宣传上持续发力。各业务组要通过微信等媒体积极普及相关医学知识,广泛宣传“酒钢集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倡议书”,向职工发布防控定点医疗机构及联系电话,做好健康教育和舆情监控工作,坚持正面发声,密切关注舆情动态,严禁擅自发布疫情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一)工作职责。

2.负责公司疫情信息的上报,政府部门、上级机关疫情防控文件的传达;

3.负责疫情人员的排查和上报;

4.负责公司防疫物资的采购、管理、发放;

5.负责疫情发生时应急预案的实施。

(一)宿舍防疫规定。

1.员工每天早上起床前必须进行体温检测,体温超过37.3度,留宿舍进行观察。

2.宿舍每天早上进行通风,保证宿舍卫生清洁。

3.疫情期间禁止宿舍人员互相串门,禁止聚集性娱乐活动。

4.有事外出必须戴口罩,外出归来洗手消毒。

5.宿舍每天进行消毒,上下楼不要用手直接触按电梯按钮。

6.住宿期间严格执行小区、街道疫情防控管理规定,接受小区、街道防疫管理和指挥。

(二)疫期车辆管理规定。

1.疫情期间公司车辆专人驾驶。

2.疫情期间,车辆除上下班外,其它工作使用必须进行登记。

3.公司内部人员乘坐尽量分排乘坐并戴口罩。所有车辆不得乘坐公司以外人员。

4.疫情期间公司职工探亲返回由专车接送,接送完毕进行车辆消毒。

5.车辆责任人每天进行车辆消毒。

(三)办公室防疫规定。

1.工作期间每天进行两次体温测量,测量结果每天进行登记;

2.工作期间必须戴口罩,工作交流保持1米以上距离。

3.工作期间外出必须经理批准并进行登记,回公司后进行自身消毒、洗手。

4.外来业务人员进入公司必须进行登记,并进行体温检测。

5.使用空调,每周进行过滤系统清洁,空调使用温度不得高于26度,并同时开启排气扇通风。

5.每天下班前进行办公室消毒,消毒时注意自身和他人安全。

6.废弃口罩不得随意丢弃,应按要求放置在专业容器中。

7.所有人员疫情期间遵守市场防疫管理规定,服从市场管理人员指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