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养殖池塘水质论文范文汇总(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7:40:20 页码:7
最新养殖池塘水质论文范文汇总(模板8篇)
2023-11-20 07:40:20    小编:ZTFB

总结是提高自己的必经之路,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优化自己的行动策略。写总结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模板化的语言和套话,更多地展示个人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是一些经过整理的总结样例,供您欣赏和学习。

养殖池塘水质论文范文汇总篇一

2.1.1把握施肥的时间青虾虾苗到幼虾这一阶段及晚秋时期,属于青虾施肥的关键时期,即在每年8-9月的高温时期,要保持池塘中水质环境的清凉,有充足的氧气,具体的施肥材料是复合型肥料,施肥量要依据池塘大小和养殖数量而定。

2.1.2合理注水通常在养殖的前后阶段不需要加入太多水,在养殖的中间时期可以适当多加入水,并保证加入水的清洁新鲜,这样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营养盐及微量元素,给青虾提供更多的食料,也可以有效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降低池塘水体的老化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入水时,要保证水质良好,不能由外界带入有害物质。

2.1.3调节水体ph值水体在长时间的养殖过程中,自身的ph值会有所失衡,如果不及时进行调节,会对青虾的生长带来严重危害,在每个月度向池塘中泼撒2次生石灰,保证池中酸碱度平衡,一般约在7.5。

2.2优化放样模式,保证养殖密度的合理。

2.2.1实行自行式繁殖生长模式首先,从青虾的繁殖过程来看,其繁殖速度很快,养殖户大都是以放样抱卵虾为主,实行的是自行式的繁殖生长模式,这种模式的实用性很高,但很容易导致青虾养殖出现“世代同堂”的现象,青虾的生长密度很大,导致最后的产量效益降低。因此,就要改变这种养殖模式,以放样虾苗为主,采取养殖两茬虾技术,注重精养而不是粗养。

2.2.2观察养殖密度,提高上市规格如果青虾的养殖密度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养殖养料的浪费,最终的青虾产品质量下降、产量降低,影响到最后的经济效益。但是,密度过小会导致水体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在改进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青虾的养殖密度。

2.3选择最佳的饲料,科学化养殖。

青虾属于杂食性动物,两茬虾在整个年度中只有2个摄食量高峰期,也就是每年度的4-5月和8-10月,中间的6-7月份是青虾的繁殖旺盛期,不会有太多的进食,养殖人员要把握青虾的这一特点,准确合理地进行饲养,减少饲料的浪费。

2.3.1饲料的正确选择随着青虾池塘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养殖饲料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饲料对青虾的适合度也不相同。根据青虾自身生长特点,其对于螺蛳、鱼粉等动物饲料易于接受,而且对于植物饲料类的豆饼、米糠等也不拒绝,但是在具体的喂养上,要尽可能以颗粒状为主,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保持水质的作用,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3.2科学化养殖青虾在进食时间上,更喜欢在夜间围绕池塘觅食。因此,养殖人员可以把握这一特点,合理调整喂养时间,每日至少喂养2次,侧重于夜晚的喂养,并增加喂养量。

3小结。

青虾在现代餐饮业中是很受欢迎的饮食种类,对于其的池塘养殖,需要养殖人员根据其生长习性特点,合理布置池塘的规模和进水量,并采用专业化的养殖技术手段,确保青虾养殖的高质高量,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养殖池塘水质论文范文汇总篇二

在数据库平台的选择过程中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如考虑到稳定性,可以使用当前性能最为稳定的oracle10g数据库。如考虑性价比,可以使用性价比较高的sqlserver数据库。操作系统同样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性能稳定的有unix,性价比较高的有linux,与sqlserver数据库搭配较好的有windowsserver系列操作系统。

3.2转储数据方案设计。

对系统要转储的数据表是否转储、保留天数、转储方式(全量、增量),转储后是否删除原始数据等这些参数进行配置。考虑到学生放假问题,则系统规定原始表至少要保存6个月的数据。转储时间可分为自动设置和手动设置两种。

3.3系统安全体系设计。

系统架构采用三级平台结构,涉及到的网络结构类型有多种,如校园网、vlan虚拟局域网、rs-485总线网等。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从数据存储、数据通讯、系统密钥、网络访问、应用系统等多方面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3.4第三方接入方案。

一卡通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信息管理。因此,必须为第三方应用软件提供标准、统一的接口。第三方应用软件与一卡通系统对接后,可以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工作的协同进行以及信息的同步处理。对接时可以采用基于tcp/ip网络来传输数据。应用软件可以使用应用服务层、web-service层提供的多种接口实现,如数据库视图映射、协议通讯包、web-service应用、传统dll接口、卡操作接口等。

3.5系统运行结构设计。

系统运行特点是采用电子钱包的方式,在运行过程中支持的`运行模式有两种:脱机模式、联机模式。这种系统运行结构设计方式灵活,可以为移动式收费提供技术支持。设计有终端设备的权限集中控制管理功能,从而保证终端设备在接入时具有相应的合法性。具体实现是通过数据通讯网关,7*24小时不间断地对联机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6一卡通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

为了使一卡通系统数据库在突然发生故障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恢复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相关数据容错处理方案。具体实现法可采用诸如中心数据库双机热备、异地数据库nas备份、二级缓存机制等措施。

4结束语。

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应用项目,能够实现全校范围内信息的互联互通,多种信息的共享。该系统不仅具有消费功能,还具有完备的信息管理功能。它的投入使用必将为提高学校数字化生活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养殖池塘水质论文范文汇总篇三

斜带石斑鱼,又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养殖适宜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宜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较少.进行池塘养殖斜带石斑鱼试验,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野杂鱼进行养殖比较,总结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及试验结果如下.

作者:刘庆营作者单位:沾化县海洋与渔业局,山东,沾化,256800刊名:水产养殖英文刊名:journalofaquaculture年,卷(期):30(11)分类号:s9关键词:

养殖池塘水质论文范文汇总篇四

随着我国现代餐饮业的不断发展,青虾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饮食品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其自身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高。而对于青虾养殖技术的研究是确保青虾养殖良好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了先进的养殖技术,才能确保青虾生长环境的适宜性,避免因为技术因素所引起的一系列生长问题,从而促进养殖专业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1青虾养殖的池塘条件。

青虾是一种底栖动物,其基本上是围绕池塘底部和池塘塘壁来活动的。青虾一般生活在淡水水域中,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大,不适合生长于低氧环境。据此,对其养殖的具体条件做如下总结。

1.1池塘方面。

在设置池塘时,要考虑到水源供应的充足,池塘中的水质是清洁无污染的,有流动性的,符合渔业用水的基本标准,并根据所养殖的青虾规模选择合理的溶解氧,保证水中的氧气和ph值是达标的。同时,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池塘的水深和坡度也要满足养殖标准,在池塘的外围还要配备增氧机,进水口处设置网布袋,避免其他鱼类的掺入。

1.2消毒施肥。

如果养殖的池塘属于老塘,就要在清塘时加入水分,这样可以减少其敌害黄鳝和泥鳅等的存在,在全池内泼洒生石灰以起到消毒作用,消灭掉病原体和敌害生物。在消毒后把发酵好的`有机肥等微生物制剂添加到池塘中,以便于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

1.3水草和隐蔽物。

池塘内的生长环境布置完成后,加入适量的水草和遮蔽物,水草可以选用轮叶黑藻,并掺入些许聚草,水草之间的行距和间距也要合理布置,水深处种植聚草,水浅处种植枯草。而且养殖池塘中,水草多时对青虾的生长和繁殖十分有利,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铺设部分网片,实现养殖的立体化,提高水体的综合利用率。

养殖池塘水质论文范文汇总篇五

摘要: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斑点叉尾t是在引种方面比较成功的一种大型淡水鱼类。从越南鲶鱼被美国列为倾销产品后,我国的斑点叉尾t养殖业得到飞速发展,不仅开拓了国际市场,而且国内的养殖技术也日益成熟起来。

关键词:斑点叉尾t;池塘养殖。

斑点叉尾t又称沟鲶,属鲶形目pt科鱼类,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美国中部流域和加拿大南部的部分地区,喜在清澈、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或咸淡水水域生活。斑点叉尾t因适应性广、食性杂、生长快、肉质上乘、抗病力强等特点,曾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加工的优质淡水养殖品种。我国于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该鱼,经过多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现已在国内大部份地区进行养殖了。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头小,吻稍尖,口亚端位,头部上下颌具有4对灰色触须,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型较长,前部宽于后部,体表粘液丰富,光滑无鳞,侧线完全,皮肤上侧线孔明显。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失。具有脂鳍1个,尾鳍分叉较深,鳍均为深灰色。

1.2生活习性。

斑点叉尾t属于广温性淡水鱼,生长温度为5~36.5℃,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溶氧4.5mg/l以上,ph值为6.5~8.9。斑点叉尾t属于底栖鱼类,主要栖息于河流或湖泊等富有砂砾、石块的底层,喜在阴暗处集群摄食,有昼伏夜出的摄食特点。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等为主。以后逐渐偏食于个大的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及有机碎屑。斑点叉尾t是典型的雄鱼筑巢鱼类之一,一般雄鱼在与雌鱼交尾后会赶走雌鱼,一直守护受精卵发育至孵出鱼苗。所要求的产卵温度21~29℃,最适温度26℃,若水温超过30℃,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鱼苗成活不理想。据统计,在长江流域斑点叉尾t的繁殖季节为6~7月。

2养殖技术。

池底平坦,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水体中的溶氧量4.5mgmm3以上,ph值6.8~8.9,适宜透明度35~40m左右。池塘为长方形,面积为3~5亩,池深1.8~2.0m,水深1.2~1.5m,池塘底部淤泥厚度应小于15cm。提前整平池底,清除池塘内的'杂草及杂物等,用生石灰200公斤带水进行消毒,暴晒一周。

2.2鱼种的选择和放养。

根据斑点叉尾t的形态特征选择优质、健康、体形、体色、体重大小合适的个体。放养前,要用2.5%~3%食盐水浸洗5min左右或20ppm高锰酸钾浸洗5~10min,池塘主养斑点叉尾t有多种放养方式:第一种,轮放轮捕每次捕起达上市规格的个体后,再补放一些小鱼种,保持一定的池塘密度;第二种,年初一次放足鱼种,养到年中将达上市规格个体鱼捕起,捕大留小,逐步分疏,多次起获,适当增加放养密度;第三种,年初一次放足,养到年底一次捕获。

2.3投喂技术。

2.4常见鱼病和防治措施。

2.4.1小瓜虫病。由寄生性原生动物小瓜虫引起,是斑点叉尾t的主要疾病之一;肉眼可见其皮肤、鳍条有白色点状囊泡,鱼体消瘦、活动迟钝,常漂浮水面。防治方法:用0.002~0.0025%l雀石绿溶液浸洗病鱼10~20min,隔天再洗一次;用2ppm硝酸亚汞溶液浸洗病鱼1~2h,疗效甚佳,但不宜全池泼洒。2.4.2水霉病。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鱼病,是斑点叉尾t的常见疾病之一;肉眼可见絮状菌丝,水中更为明显,患病鱼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死亡,多因运输或捕捞等操作中损伤引发。防治方法:改善运输方法,待鱼种运到后用3%食盐水浸泡鱼体15~30min,预防效果明显。2.4.3预防措施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若要鱼健康,病得提前防。通常放苗时先用2.5%~3%的食盐溶液浸泡10~15min。养殖期间,每月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或每15d用0.3~0.35ppm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预防鱼病发生。若发现鱼病,要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另外,食用鱼上市前必须保证20d以上休药期。

3日常管理。

定期使用水质测定仪测定池水有关指标,关注水质变化;定时开机增氧;定期换水,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4~1/3。定期用生石灰20千克/亩消毒、调整水质一次。早、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生长、病害等各种动态,进行对症治疗,并做好记录。

参考文献:。

[1]吴晓慧,介子林.斑点叉尾t人工池塘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03).。

[2]胡红良.斑点叉尾t种质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水产[j].,(08).。

养殖池塘水质论文范文汇总篇六

1.1试验设计。

1.1.1传统缢蛏池塘蓄水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由进水渠、养蛏池和排水渠组成。由于直接在养蛏池内施用肥料进行培养缢蛏的生物饵料或直接向养蛏池补充豆浆等人工饵料,因而不设专用池塘用于其饵料培养。受到人工施肥等因素限制,需留用较大比例的中央沟、蛏畦间沟,蛏埕面积实际占到养蛏池面积的1/4。

1.1.2独立供饵式缢蛏蓄水养殖系统设计系统由进水渠、生物饵料培养池、养蛏池和排水渠组成,主要可分为生物饵料培养和缢蛏养殖两个功能区。由于不受人工施肥的限制,中央沟和蛏畦间沟的宽度较传统养蛏池小,所建蛏埕的面积达到养蛏池面积的1/3。生物饵料培养池设计水位高于养蛏池。养蛏池与生物饵料培养池按面积1∶2和按数量1∶2配比。生物饵料培养池引入经过筛绢过滤的海水,经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当生物饵料达到较大培养浓度和位于指数生长期时,不安装滤网,直接交替向养蛏池不间断供应饵料,经缢蛏摄食后外排。设计播种密度为传统播种密度除以该系统中养蛏池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比例。

1.2养殖试验。

1.2.1池塘整修,选择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溪尾围垦区的1口平均池深1.0m、面积6.0ha的海水池塘(#1池塘),通过分割改造成3口面积各为2.0ha的池塘开展试验。其中2口作为缢蛏生物饵培养池,1口作为养蛏池。池塘底质为泥质,进水以纳潮为主,每月进水时间大于20d;水源附近无生活和工业污染,水温8~32℃,盐度12.6~20.3,ph7.6~8.5,溶氧5mg/l以上。养蛏池通过整埕、耙埕、平畦等工序建好蛏埕。养蛏池畦宽4~5m、长10~20m,畦高于原滩面0.7m左右,各畦间沟宽4~6m、深0.6m。蛏埕面积占养蛏池面积的35%。纳水淹没蛏埕10cm,再用30g/m2的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消毒7d。

1.2.2生物饵料培养蛏苗播种前5~7d,生物饵料培养池用80目筛绢滤网进水60~80cm培养生物饵料。第1次按碳酸氢铵30g/m3、过磷酸钙15g/m3施肥,以后根据池水水温、藻类生长繁殖及向养蛏池供饵情况,按首次施肥量的1∶4~1∶2比例追肥,一般每3~4d追肥1次。

1.2.3蛏苗播种播种的蛏苗平均规格4000粒/kg。养蛏池排干池水后,播种蛏苗45.0kg,计180×104粒。按养蛏池和生物饵料培养池的总面积计算,平均播种密度为30×104粒/ha。播种时间为202月10日。

1.2.4日常管理蛏苗播种后3d,生物饵料培养池向养蛏池排放池水20~40cm以供给饵料。养蛏池排放池水后,即从生物饵料培养池补充饵料。养蛏池根据缢蛏摄食情况每2~4d排放池水1次,每次排水10~30cm。刚放养期间,养蛏池水位控制在20~30cm,随着水温上升,水位控制在30~40cm。每月测定缢蛏体质量。养殖前2个月每次取100粒测定总质量,计算个体质量,以后每次取20粒逐个进行体质量测定。1.2.5试验对照选择试验组周边2口传统缢蛏蓄水养殖的池塘为对照,池塘编号为#2、#3,分记为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比较两种养殖模式在缢蛏养殖生长速度、池塘单产与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对照组的播苗时间、投放苗种来源和规格、日常施追肥与管理,与试验组相同。

2结果。

2.1养殖单产。

试验组(#1池塘)缢蛏收获时间为年6月10—6月27日。对照组1(#2池塘)缢蛏收获时间为2013年6月13—6月25日,对照组2(#3池塘)为2013年7月15—7月28日。试验组共收获缢蛏19360.8kg,按养蛏池面积计算,平均单产为9680.4kg/ha,分别是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412.11%和402.60%;按养蛏池和生物饵料培养池总面积计算,平均单产为3226.8kg/ha,分别比对照组1和对照组2提高37.37%和34.20%(表1)。

2.2缢蛏生长情况。

经过5个月左右的养殖,至2013年6月20日,试验组缢蛏平均规格达到16.13±1.49g/粒,比对照组1、2分别提高3.93g/粒和4.50g/粒,生长速度分别快32.3%和38.7%,规格较对照组整齐;养殖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养殖前期的2个月生长速度差异不大,之后两者的差距明显增大。在同等商品规格条件下,试验组比对照组至少缩短了1个多月的养殖时间。《渔业现代化》第41卷第6期192.3养殖经济效益试验组单位产值9.36万元/ha,分别是对照组1的5.64万元/ha的166.0%和对照组2的6.25万元/ha的149.7%;经济效益为5.48万元/ha,分别是对照组1的2.03万元/ha的270.26%和对照组2的2.42万元/ha的226.73%;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单位成本差异不大。

3讨论。

缢蛏属滤食性底栖贝类,食物以浮游性弱而易于下沉的硅藻和底栖硅藻为主,兼食有机碎屑。传统的缢蛏池塘蓄水养殖,在养蛏池内直接施肥,容易产生诸如应激反应、生长停滞、藻类繁殖过快、池水过肥、底质恶化等问题。传统缢蛏池塘蓄水养殖由于生长速度较慢,一般养殖周期为7~8。近几年,高温期池塘蓄水养蛏大规模死亡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有池塘底质老化有机物积累、施肥盲目与控制不当、养殖密度过大与饵料不足等。

3.2其他几种常见缢蛏池塘养殖模式的特点。

传统的.缢蛏养殖模式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为提高养殖质量和养殖效益,开展了缢蛏与其他生物混养、轮养等基于缢蛏养殖的池塘综合养殖生产性试验,取得一定的效果。缢蛏混养等模式,相对传统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池塘综合养殖密度、养殖产量。但在养殖过程中缢蛏的饵料直接或间接来自投饵,给生态与环境的稳定性带来风险。而且,两种或多种生物混养在同一水体之中,养殖生物在生存空间和溶氧上会产生直接竞争,以及自身产生代谢废物会造成的相互危害,因此必须进行科学操作。

独立供饵式养殖模式,虽然试验组养蛏池播种密度是对照组的3倍,但其生长速度方面分别比两个对照组快32.3%和38.7%,蛏体肥满度好,增长效果十分明显,这与其充足的饵料和良好的水质条件有着直接关系。在本试验设计中,试验组生物饵料的面积是养蛏池的2倍,水深约为养蛏池的2倍,虽然试验组相对对照组综合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提高(约2倍多),但养殖单产只相对对照组提高了35%左右。从试验组缢蛏的生长情况看,其饵料供应充足性尚有空间,为充分挖掘其生产潜力,可考虑适当提高播种密度,或可适当减少生物饵料培养池的配比面积,以提高养殖单产水平。

养殖池塘水质论文范文汇总篇七

校园一卡通系统不但具有身份认证、消费管理等功能,而且还应该与学校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起来,使用共同的数据中心平台和数据库,实现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的互通。为此,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应该包含相关的身份认证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综合门户系统、第三方系统接口等内容。系统架构采用三级平台结构:数据中心作为一级平台;银行、财务等各管理中心作为二级平台;各应用系统为三级平台。其中,一级平台是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的核心;二级平台实现银行系统、校内卡务管理中心、各终端机的互连互通,完成用户的各种银行业务和信息管理功能;三级平台完成与校园卡相关的各种应用功能。

养殖池塘水质论文范文汇总篇八

安全性是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最重要原则。该原则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手段,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体内容包括ic卡、读卡终端、应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以及数据的网络传输、存储、管理等运行机制。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密切注意科技的发展,不断采用新的安全标准对系统进行评估,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需求。开放性是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在设计上应规划出多种不同的标准及非标准的接口,以供如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第三方应用系统接入,接口规范可以根据学校的需要提供一种或多种,如应用程序动态接口、web-service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