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9:48:47 页码:7
2023年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模板12篇)
2023-11-22 09:48:47    小编:ZTFB

方案的制定必须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制定方案时,我们要保持灵活性和创新性,以应对可能的变化和未来的挑战。希望这些方案范例能够给您带来灵感和启发。

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篇一

(一)强有力的推动督导部门。成立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门办公室,督导关注进程,确立定期总结分析会议,逐步建成思路清晰、执行力强,接地气的实现方案。

(二)狠抓工作落实。相关部门要正确处理好本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统筹兼顾、有机衔接,确保本项工作与其他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三)强化协同配合。落实总行领导、部室、支行三级管理体系,合力推进本项营销工作。对支行提出的诸如礼品设计、订购,活动开展,总行给予大力支持。

(四)及时进行总结。相关支行要深入查找本项工作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向总行专项办公室反馈,包括但不限于好经验、好做法、发现的主要问题与情况、下步工作计划及建议等。总行将定期编发简报予以推广普及,以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五)强化督查考核。总行活动办公室依托管理平台和业务数据,按月对相关支行本项营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检查和通报。对于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及信贷部门总结经验供全行借鉴。

2021年5月7日。

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篇二

为进一步规范我镇村级医务人员服务内容,转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强化农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各项医改工作在农村的落实,增强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功能,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的指导意见》(封卫字2017、126号)精神,根据省、市、县卫生工作会议有关要求,决定在全镇开展村医签约服务工作。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以坚强健康管理为目标,已签约復约为抓手,在全镇开展村医签约服务工作。逐步建立起签约家庭与村医及服务团队之间相对稳定、持续发展、以优质高效的契约式服务关系,促进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不断提升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二、签约服务

签约居民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村及医务人员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的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与居民签约服务协议的内容,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对65岁以上老年人,一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铺助检查健康指导等,铺助检查包括尿常规、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查。

36、月龄时进行听力筛查。

孕产妇、产前检查5次(孕早期1次、孕中期2次、孕晚期1次),产后访视2次。建立健康档案孕产妇健康评估、一般体格检查、妇科检查、产科检查、b超等,针对性健康指导及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指导。

重症精神病,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位居家治疗的重症精神病人提供4次免费上门随访服务,每年进行1次免费健康检查,依据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相应健康指导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高血压,建立健康档案对辖区内35级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筛查服务,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服务,进行随访评估依照血压控制满意与否提出干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步治疗干预建议,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控烟酒、饮食控制等健康指导。

基本医疗服务

为签约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要建立工作台账,做好登记门诊日志和处方,接受县乡等领导审核。村级医生每年对签约居民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量体制订个性化健康方案。如遇疑难急重症还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及医院治疗的患者,村级医务人员积极要为签约居民提供服务。鼓励村级医务人员开展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以主动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其它个性化服务。需要收费的项目应根据国家有关收费政策和标准执行。

三、签约要求

各村医务人员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及人际沟通能力,各村医务人员可以个人还团队的形式与居民进行签约,乡村医生团队可以有同一个村卫生室或多个村卫生室的村及医务人员组成,对辖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工作。

村及医务人员是签约第一责任人,要对以户为单位进行签约服务,签约协议原则上一年一签、一签一年,期满后居民不提出解约的视为自动续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村级医务人员签约。各村医务人员在进行签约过程中必须携带听诊器、血压计、血糖仪、体重器等必要的基本检查设备入户签约,同时更新家庭档案。

四、时间安排

宣传启动阶段(7月31日----8月10日)

各村统一粘贴宣传口号,利用宣传栏和村中广播进行宣传。

推动实施阶段(8月11日------12月10日)

各村医务人员入户签约服务的同时要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重点人群进行随访,未建立健康档案的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对已建立的健康档案进行完善与更新。各村医务人员要做好签约登记工作,把每天签约的户数人数等内容详细登记到《签约工作登记表》,签约工作结束后进行汇总上报。通过此次签约,要促进各村医务人员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签约率要覆盖95%以上居民家庭。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篇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金融系统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根本遵循。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有关要求,现就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市场运作和政策支持相结合,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完善农村金融资源回流机制,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二)工作目标。

金融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加大。2020年以前,乡村振兴的重点就是脱贫攻坚。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要优先满足精准扶贫信贷需求。新增金融资源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度贫困地区贷款增速力争每年高于所在省(区、市)贷款平均增速,力争每年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再贷款占所在省(区、市)的比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高于上年,农户贷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持较快增速。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服务“三农”水平持续提升。农业保险险种持续增加,覆盖面有效提升。

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基本实现乡镇金融机构网点全覆盖,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得到有效普及。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持续改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应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机制显著改善。

涉农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支农能力明显提升。涉农金融机构差别化定价能力不断增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推进,涉农贷款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确保涉农不良贷款水平稳定在可控范围,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性明显改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中长期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到2050年,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政策体系、产品体系全面建立,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合理有序,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

(三)基本原则。

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和定价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运用低成本资金、增加增信措施等引导涉农贷款成本下行,推动金融机构建立收益覆盖成本的市场化服务模式,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定价能力。

以机构改革为动力。持续深化全国政策性、商业性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增强中长期信贷投放能力和差别化服务水平。规范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促进服务当地、支持城乡融合发展,增加农村金融资源有效供给。

以政策扶持为引导。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差异化监管,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机制,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农业保险作用,弥补农业收益低风险高、信息不对称的短板,促进金融资源回流农村。

以防控风险为底线。金融机构要坚持信贷投放和风险防控两手抓,探索与服务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资本补充渠道、合理回报机制和风险资本管理模式,提高法人治理水平,关注贷款质量,完善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增强涉农业务风险防控能力,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

(四)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国家开发银行要按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定位,充分利用服务国家战略、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优势,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培育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农业发展银行要坚持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提高政治站位,在粮食安全、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薄弱环节发挥主力和骨干作用。

(五)加大商业银行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中国农业银行要强化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改革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体制机制,确保县域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行平均水平,积极实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工程,着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信贷渗透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发挥好网点网络优势、资金优势和丰富的小额贷款专营经验,坚持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以小额贷款、零售金融服务为抓手,突出做好乡村振兴领域中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中小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小微普惠领域的金融服务,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运行机制,加大对县域地区的信贷投放,逐步提高县域存贷比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和业务优势,突出重点支持领域,围绕提升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推动城乡资金融通等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打造综合化特色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

(六)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要坚持服务县域、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保持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积极探索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路径,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明确并强化农村信用社的独立法人地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障股东权利,提高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的独立性和规范化水平,淡化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在人事、财务、业务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突出专业化服务功能。村镇银行要强化支农支小战略定力,向乡镇延伸服务触角。县域法人金融机构资金投放使用应以涉农业务为主,不得片面追求高收益。要把防控涉农贷款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积极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有益补充作用,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

(七)不断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力度,用好用足扶贫小额信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康复扶贫贷款等优惠政策,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创业、就业、就学等合理贷款需求。推动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融合发展,按照穿透式原则,建立金融支持与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挂钩机制。

(八)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做好国家粮食安全金融服务。以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科技与资本有效对接,持续增加对现代种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投入。结合粮食收储制度及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做好政策性粮食收储工作,探索支持多元市场主体进行市场化粮食收购的有效模式。

(九)聚焦产业兴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满足农田水利、农业科技研发、高端农机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业、智慧农业产品技术研发推广、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及烘干等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发展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联合体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掘地区特色资源,支持探索农业与旅游、养老、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和农村康养等产业发展。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村融合、产城融合发展。

(十)重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其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针对不同主体的特点,建立分层分类的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生产性托管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经营,探索完善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管理模式,增强金融资源承载力。鼓励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依托核心企业提高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十一)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配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部署,加快推动确权登记颁证、价值评估、交易流转、处置变现等配套机制建设,积极稳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进展稳妥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份等依法合规予以抵押,促进农村土地资产和金融资源的有机衔接。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进展,加大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集体资产清晰、现金流稳定的集体经济组织的金融支持力度。

(十二)积极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推动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动产质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信贷业务,依法合规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积极稳妥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创新抵押贷款模式。鼓励企业和农户通过融资租赁业务,解决农业大型机械、生产设备、加工设备购置更新资金不足问题。

(十三)创新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各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单独制定涉农信贷年度目标任务,并在经济资本配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费用安排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完善涉农业务部门和县域支行的差异化考核机制,落实涉农信贷业务的薪酬激励和尽职免责。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推动分支机构尤其是县域存贷比偏低的分支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合理确定贷款的额度、利率和期限,鼓励开展与农业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业务。

(十四)推动新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广。规范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涉农信贷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水平。加强涉农信贷数据的积累和共享,通过客户信息整合和筛选,创新农村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模式,在有效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发放信用贷款的比重。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农村电商的专属贷款产品和小额支付结算功能,打通农村电商资金链条。

(十五)完善“三农”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完善绿色信贷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创新“三农”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支持污染防治、清洁能源、节水、生态保护、绿色农业等绿色领域,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绿色债券后续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十六)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等上市和挂牌融资,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加强再融资监管,规范涉农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避免资金“脱实向虚”。鼓励中介机构适当降低针对涉农企业上市和再融资的中介费用。在门槛不降低的前提下,继续对国家级贫困地区的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新三板挂牌、公司债发行、并购重组开辟绿色通道。健全风险投资引导机制,积极引导风险资金投早投小,加大对初创期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起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基金,推动农业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

(十七)创新债券市场融资工具和产品。鼓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支持地方政府根据乡村振兴项目资金需求,试点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鼓励商业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加大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宣传力度,支持对优质涉农企业开辟注册发行绿色通道,在满足信息披露要求的前提下简化注册发行流程。

(十八)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功能。加快推动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发上市,创新推出大宗畜产品、经济作物等期货交易,丰富农产品期货品种。积极运用期货价格信息引导农业经营者优化种植结构,完善农产品期货交易、交割规则。创新农产品期权品种,改进白糖、豆粕期权规则,加快推进并择机推出玉米、棉花等期权合约,丰富农业风险管理手段。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探索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权)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形成金融支农综合体系。

(十九)持续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科学确定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结合财力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拓宽财政补贴险种,合理确定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的保费水平。探索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政策试点。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组建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扩大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引导保险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基层服务网点,下沉服务重心,实现西藏自治区保险机构地市级全覆盖,其他省份保险机构县级全覆盖。

(二十)在可持续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水平。大力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普及应用,鼓励和支持各类支付服务主体到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积极引导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全面向乡村延伸,推广符合农村农业农民需要的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产品。推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规范可持续发展,鼓励支持助农取款服务与信息进村入户、农村电商、城乡社会保障等合作共建,提升服务点网络价值。推动支付结算服务从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农村生态有效延伸,不断优化银行账户服务,加强风险防范,持续开展宣传,促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十一)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各方参与、服务社会的整体思路,全面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功能。强化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稳步推进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企业等经济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多渠道整合社会信用信息,完善信用评价与共享机制,促进农村地区信息、信用、信贷联动。

(二十二)强化农村地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深入开展“金惠工程”、“金融知识普及月”等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实现农村地区金融宣传教育全覆盖。加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宣传力度,增强农村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的能力。规范金融机构业务行为,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畅通消费者投诉的处理渠道,构建农村地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十三)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根据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合理确定再贷款的期限、额度和发放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再贷款台账管理和效果评估,确保支农再贷款资金全部用于发放涉农贷款,再贷款优惠利率政策有效传导至涉农经济实体。

(二十四)更好发挥财政支持撬动作用。更好地发挥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政策的激励作用,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投放当地。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向市县延伸,扩大在保贷款余额和在保项目数量。充分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落实金融机构向农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措施支持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引导更多支付结算主体、人员、机具等资源投向农村贫困地区。

(二十五)完善差异化监管体系。适当放宽“三农”专项金融债券的发行条件,取消“最近两年涉农贷款年度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或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的要求。适度提高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涉农贷款不良率高出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含)以内的,可不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

(二十六)推动完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配合乡村振兴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研究推动农村金融立法工作,强化农村金融法律保障。结合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推动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有法可依。

(二十七)强化党对农村金融工作的领导。全面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切实加强党对农村金融工作的领导。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由总行(总部)一把手直接抓乡村振兴,各级分支机构一把手切实承担起政策落实的第一责任,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十八)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加强乡村振兴领域贷款监测,在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定标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统计,及时动态跟踪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进展。建立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制度,从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方面对金融机构进行评估,定期通报评估结果,并作为实施货币政策、金融市场业务准入、开展宏观审慎评估、差别化监管、财政支持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十九)抓好推进落实和经验宣传。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会同银行保险监管、证券监管、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根据本意见细化辖区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部门分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举措落地见效。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加大农村金融改革力度,依照程序建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开展先行先试,加强典型经验宣传推广,确保政策惠及乡村振兴重点领域。

为深入落实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近日农业银行印发《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好2021年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县域业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打造县域领军银行目标任务,细化任务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全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落实落细。

根据《方案》,农业银行将突出服务引领,倾斜配置县域信贷计划,强化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考评,实现县域贷款投放“两高于”“两提升”“一稳定”目标;积极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金融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行动,确保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构建服务乡村振兴产品品牌体系,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拳头产品、精品产品,促进全行“三农”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多元。完善涉农行业信贷政策体系,建立差异化审查审批快办机制。

聚焦打造县域金融服务领军银行目标。

全力拓展县域核心市场。

农业银行将通过开展县域业务“提份额、增贡献、强基础”专项营销、“深耕乡村市场”零售业务营销、“进园区、进景区、进有贷户”营销、农民工群体营销等活动,提升县域市场服务能力;根据不同客群特点,构建推广源头获客、链式获客、“一产业一项目一方案”获客、场景金融获客等服务模式;按照百行标杆、千点示范的思路,打造县域领军银行标杆支行示范网点。

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

农业银行将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基础上,研发全行统一的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县域掌银工程特色发展,研发推出掌银惠农专版;加快县域线上贷款扩面上量,推广“农户信息建档+全线上化运作”“惠农e贷”模式;开展县域场景营销竞赛,拓展县域场景金融;创新基于物联网全流程智能化的“三农”金融产品,在分行试点推出“物联e贷”、畜牧活体抵押贷款。

围绕渠道融合。

强化县域网点布局优化和线上渠道支撑。

农业银行将制定网点布局规划,加快全行网点向城乡结合部、县域乡镇地区迁建;加强线上线下渠道协同,提升惠农通服务点服务功能,开展掌银示范村建设,推动县域网点由业务操作中心向营销中心转变。

完善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三农金融事业部支持保障作用。

农业银行已在总分支行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深化“三农”县域业务“放管服”改革,为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县域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该行坚持党建统领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县域业务工作,在总行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各一级分行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小组,鼓励引导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和乡村振兴融合互促。

为践行国家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理念,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建立城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行服务社区居民、农村农民、小微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自身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银行提升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暨金融服务网格化实施方案。

为提升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下简称本活动)是一项长期战略性工作,为保证此次活动的全面开展,总行特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总行董事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成员由各部(室)、各支行负责人组成。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业务拓展部,办公室主任由部门负责人兼任,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策划、协调、检查和考评。各支行要成立本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支行活动的组织开展、统筹协调及考核管理。

第一阶段:2021年5月1日-2021年5月31日。

总行专项领导小组牵头,以各支行区域的物理网点为基础,虚拟网格为依托,全面开展此项工作,支行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支行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自身网格范围,内部划定二级网格,每个网格落实到人。同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培训员工营销技能。

第二阶段:2021年6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总结精准营销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找到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攻坚克难,推动提升网格化精准营销工作措施再完善、任务再落实、业绩再提升。

一是转变经营理念,引导各网点人员树立主动营销意识,精耕细作当地金融市场,打造本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打造本行金融服务品牌,构建基础金融不出社社区(村)、综合金融不出街道的服务体系,全行实现信用贷款、农户贷款、小微贷款分别达到亿元;个人授信覆盖率达%,授信户数达户(2019-2022年)。

三是采集完善客户信息,通过引导各网点建设金融服务网格,持续开展客户走访与回访,登记完善客户信息,不断积累本行的数据资产,及时掌握客户的金融需求,切实解决金融产品与客户需求之间的不对称问题。

四是实现业绩可持续增长。通过对采集信息的持续追踪,充分满足客户的各方面金融需求,带动本行业务的全面发展,以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五是量化目标。整合客户资源,对细分的实体网格和虚拟网格进行网格调研、信息建档和产品营销,实现本行发展战略目标落地和存款、贷款、金燕e贷、电子银行等渠道产品等关键性经营指标提升。

按网格化营销理念,立户建档,筹备区虚拟网格、城乡结合部整村授信,专业批发市场和生产经营商户行业授信,区域内通过消费品协会、餐饮协会、装修协会等合作为客户授信,以三条主线推进网格化营销服务,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总结沉淀,归纳细化,进一步做实做精做细,不留盲区。

(一)外环区域。

老城、增福支行,城乡给合部,该区域以农户为主,住户较为集中,采取整村授信形式进行集中授信。此部分客户以增加授信户数和市场占有率为重点,额度控制在5-20万元以内,产品对接以金燕e贷为载体,具体工作方法可参照成熟农商行整村授信方案进行。

支行需要依托周边社区,以辖内城乡居民为服务对象,对沿街商户、小区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切实提升区域内客户与我行业务的合作度和粘合度。同时,结合在周边市场、商场,将初步对网格营销和整村授信方面进行逐步推进,通过广泛宣传,建档立案,重点对社区有影响力,典型的创业商户开展授信,以点带面,逐步全社区覆盖计划在5月底前做一个行业手心,6月中旬做社区或整存授信。

(二)中环区域。

解放路、营业部,距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区域,以专业批发市场和生产经营商户为主要群体的区域。对该区域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加工厂、批发商和商品代理商进行授信服务。此区域内客户以集中宣讲,重点授信为方式进行授信。一是与专业市场对接,如家具市场、水果市场等,力争通过集中宣讲的形式,让入驻商户了解我们的产品,然后再对有资金需求的商户进行重点授信和用信,授信以金燕e贷为载体,“商易贷”,金额最高20万元。二是对于部分职工收入较高的公司可对其员工进行集中宣讲授信,为职工提供消费贷产品。授信以金燕e贷为载体,可取名为“精英贷”,金额最高20万元。三是对于区域内的小微企业进行授信,授信以“税信通”为载体。根据近两年纳税额度进行测算授信。此区域客户群体的有效用信户数会较高,预计可增加授信客户1300户以上。

(三)市区支行。

西关、和尚桥、建设路支行。

1.紧围绕“深耕社区、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开展精准营销,打造特色化精品服务网点。举办各类引客手段,进行存款精准营销;培养员工营销主动性,按区域、按行业、按商圈等多层面展开外拓服务,开展针对性的扫街式营销;以支行为基点,展开定点辐射式联动营销;电话营销、老客户带动新客户等一系列营销方式作为补充渠道;与各类平台,包括各类专业市场、工业园区、行业协会、商会以及政府发展基金等开展合作,推动小微企业批量营销,提高批量授信水平,为各类组织成员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与辖内商超合作,为其推荐的下游经销商提供金融服务;与代理记账公司合作,为其推荐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利用异业客户,外出集中宣讲。推进对各类批发市场、建材城及周边沿街商户等商圈客户进行资料进行收集及预授信,进行结算账户开立、结算渠道等综合营销。与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寻找合作方式,营销社区居民客户。

(四)农区支行,持续推进整村授信工作。

各支行的试点网格化营销探索,逐步确立我行提升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网格化金融服务思路,探索切实可行的符行我行实际的网格化营销实施细则。

(一)设计产品组合。

金融网格化实行客户综合化营销,存贷联动营销,争取做客户的主办银行。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特点,通过以下产品进行一揽子营销。社区网格:通过许昌都通卡、社保卡等业务切入,主推金燕e贷和存款类、手机银行产品,主打存款类产品和家庭消费贷款;商区网格:通过金燕e付作为切入点,主推贷款产品和电子银行产品;园区企业网格:通过贷款产品作为切入点,顺势推荐工资代发、高管理财、员工消费贷款产品。公共服务机构网格:以金燕e贷作为切入点,主推存款、手机银行等产品。

(二)打造特色服务。

为全方位场景化服务客户,搭建本行和客户之间的互动机制,根据各支行组织活动需求,制作相关业务产品、金融知识宣讲课件,培训内训师,为社区居民和机关企业职工向广大客户介绍金融知识、防诈骗、珍惜信用、安全用卡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深入社区,提高我行知名度。

为社区居民,开展一系列增值服务,包括上门走访、健康体检、上门开卡、便民服务、关注亲子教育,提高我行惠民度。

(二)加强宣传造势。

1、设计宣传用语,在本行网点所在的主要交通要道、社区和村组张贴或悬挂宣传标语、宣传牌,银行网点电子显示屏上要滚动播放宣传标语。

2、丰富宣传方式,总行以及各支行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对本行金融服务整村授信战略进行宣传,提高本行品牌知名度以及市场的认可度。宣传形式包括不限于:1、大平台宣传,比如当地电视台、电台、报纸宣传;2、发挥网点优势,利用网点的led屏、电视机、海报进行宣传;3、户外媒体宣传,比如汽车车身广告、墙体广告、路牌广告、三轮车车贴、员工汽车贴等;4、充分利用线上宣传渠道,比如短信、微信平台、微信群、朋友圈等。

(一)强有力的推动督导部门。成立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门办公室,督导关注进程,确立定期总结分析会议,逐步建成思路清晰、执行力强,接地气的实现方案。

(二)狠抓工作落实。相关部门要正确处理好本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统筹兼顾、有机衔接,确保本项工作与其他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三)强化协同配合。落实总行领导、部室、支行三级管理体系,合力推进本项营销工作。对支行提出的诸如礼品设计、订购,活动开展,总行给予大力支持。

(四)及时进行总结。相关支行要深入查找本项工作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向总行专项办公室反馈,包括但不限于好经验、好做法、发现的主要问题与情况、下步工作计划及建议等。总行将定期编发简报予以推广普及,以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五)强化督查考核。总行活动办公室依托管理平台和业务数据,按月对相关支行本项营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检查和通报。对于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及信贷部门总结经验供全行借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全面落实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在我县有序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按照“政府主导、人行主抓、金融机构主办、多方参与、稳步推进、支农惠农”的思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以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促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全县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通过全面试点推广,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工作,形成多合力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工作机制,多方式的风险分担、补偿和处置机制以及多层面的政策激励协调配合机制。试点期内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涉农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且涉农贷款余额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平均利率逐年下降。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机制逐步成型。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加大,助农取款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应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得到持续推进。2020年-2022年,努力实现金融支农资源持续集聚、信贷投放持续增加、金融服务持续改善、金融环境持续优化,形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xx模式”。

(一)打造四个区特色品牌。

革命老区—围绕传承“红色”铁军精神,实行“项目化”融资模式服务。为加快新型小城镇、茶场、特色田园乡村、家庭农场集聚区等项目建设提供特色信贷支持。

2.全域文化旅游特色区—围绕坚持“绿色”持续发展,实行“商标品牌+经营权”融资模式服务。依托“xx龙虾”“xx龙虾香米”“鲍贡蟹”“xx水库鱼”“雨山茶叶”“xx西瓜”等知名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推广“农业+文旅+度假”新型乡村产业经营业态,对示范乡村引进的新型产业实行优惠的金融政策。

3.西南岗等重点扶贫片区—围绕脱贫“青色”良性固守,实行“安居+乐业”融资模式服务。聚焦xx西南岗片区和xx革命老区整体开发,加快关键性工程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实事等项目的全面实施,尽早发挥效益,为当地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提供支持。

4.宁淮特别合作区—围绕打造“金色”融合链接,实行“智能支撑”融资服务模式。加强xx镇与宁淮产业园的融合发展,探索“智慧+应用”、“服务+共享”等协同发展模式,聚焦产业链,提供智能融合服务。

(二)推动五大建设。

1.以产业集聚推动“助推器”建设。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新型业态发展,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信贷模式,围绕虾稻共生基地标准化建设,统筹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导发展龙虾米加工企业,建立产业引导基金、编制产业项目目录,落实到具体银行对接帮办、重点支持。

2.以金融创新推动“新引擎”建设。围绕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创新银行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和金融产品,创新以农民住房条件改善为主的“安居贷”、以农村家庭为主的“一家贷”、以大数据信息共享并讲信守信为主的“信易贷”“快易贷”、以引进农村高端人才为主的“人才贷”、以农地经营为主的“农地贷”、以女企业家和创业女性为主的“巾帼荣誉贷”等,创新适应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发展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探索推动厂房、大型农机具、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水域滩涂养殖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信贷业务,推广“政银保”合作融资模式,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积极稳妥推广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继续完善确权颁证、价值评估、流转处置、风险补偿等配套制度建设。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进展,稳妥开展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进展,加大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集体资产清晰、现金流稳定的集体经济组织的金融支持力度。

3.以正向赋能推动“信用户”建设。加大农民金融素养提升。加大信用宣传引导与培植。持续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依托江苏省农村经济主体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全面采集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稳步推进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企业等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与共享机制,推进信用信息在信贷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综合应用。开展“百村千企万家”信用创建活动,建立信贷信用激励与约束办法,防范农村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4.以精准扶贫推动“造血池”建设。为打牢扶贫基础,防止出现新贫、返贫,对脱贫农民加大创业就业支持,加大农村消费信贷,加大投资理财服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引导信贷资金向西南岗、xx等重点片区叠加倾斜,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治理、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和村居生活环境改善,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5.以普惠供给推动“便民点”建设。围绕“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普及应用,鼓励各类支付服务主体到农村地区开展业务。探索将支持助农取款服务、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与信息进村入户、农村电商、城乡社会保障等合作共建,不断拓展和提升服务站(点)的网络价值。强化现金服务示范区建设,指导涉农金融银行金融机构切实加大自助机具配置和维护,规范服务内容和形式,构建共享信息平台,统一服务标准,努力夯实农村地区银行金融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现金服务的工作基础。

(三)建立六大机制。

1.建立金融服务“三农”贷款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实施产业基金引导和贷款担保倾斜,推行农村贷款保证保险。建立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设立涉农信贷再担保资金,不断完善信贷风险补偿办法,创新试点虾稻共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保险等。

2.建立平台服务机制。开发建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完善农户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农村金融司法快速通道,探索建立县域不良资产统一处置平台,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机构体系等。

3.建立信用环境建设机制。创新传导渠道,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实行重点支持,以优惠的贷款利率投放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进一步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创新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方式方法。

4.建立差异化监管机制。上下联动,联合市银保监、市县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结合乡村实际,施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5.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建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将涉农贷款、精准扶贫贷款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等情况,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现金服务示范区建设、金融机构网点数、金融知识宣传等金融服务情况,资产质量、农业保险、农村信用创建、金融改革、金融产品创新等金融生态指标纳入监测评估体系。

6.建立结果运用机制。每季度跟踪反馈一次、每半年检查通报一次、每年考核评比和表彰总结一次。考核结果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宏观审慎评估、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央行综合评价、差别化监管、政府激励、财政支持等重要参考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金融的副县长任组长,人行xx县支行、县政府办(金融办)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信用中心、各镇(街道)的分管负责人以及各银行机构和部分保险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在人行xx县支行,明确各单位联络员,建立工作职责、宣传引导、动态监测、考核激励、检查监督等相关工作制度。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镇(街道)、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采取符合农业生产和生活特点的宣传方式和载体,普及相关政策和金融知识,宣传试点推广工作意义、重要性及目标要求,提高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三)坚持试点原则。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坚持以“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核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银行机构的整体联动,放大经济薄弱地区试点效应。

(四)明确工作责任。各镇(街道)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承担主体责任。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全县试点工作要求,出台相应的信贷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在绩效评价、资源配置、信贷授权等方面做好配套制度安排,并向人行xx县支行报备。同时,加大贷款利率、期限、额度、担保、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多种方式创新融资产品,切实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

(五)开展跟踪考核。县政府办(金融办)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点推广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纳入到全年金融考核中。人行xx县支行牵头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对试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指导和跟踪评估,按季进行动态监测和督查,并开展年度综合考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引领带动金融资源倾斜乡村振兴,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升行动。现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聚焦乡村振兴的融资和服务需求,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支持政策、产品体系、发展模式,宣传推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做法,发挥串点连线成面的整体示范效应,带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地区,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持续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培育出一批各具特色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和发展模式,形成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整体效应,促进金融机构下沉、金融资源下放、金融服务下移,努力成为全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典范、标杆。力争到2022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农村金融资源回流机制基本形成,金融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应保尽保,金融服务提质拓面”,并实现以下目标。

金融涉农贷款持续增加。保持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首贷、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实现“量增、价降、面扩”。农业龙头企业直接融资规模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有效提升。

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改善。乡镇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不断加大,助农取款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金融、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应用。

金融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农业农村抵质押物不断拓宽,金融机构涉农信贷管理机制改善优化,新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得到应用推广。

金融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地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更加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实施“金融服务产业兴旺”工程。

1、精准服务农业特色产业。立足漳州资源禀赋,创新“农特产品贷”,推广发展“助果贷”“花卉贷”“快农贷”等“一业一品”,精准支持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水产、畜牧、花卉苗木、林竹、中药材、乡村旅游、乡村物流业等11个漳州乡村特色产业。优化外汇管理服务,推广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支持我市农产品加工出口。

2、加大对现代农业支持力度。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村融合、产城融合发展,开展农业产业融合金融服务试点工作,探索金融支持产业融合新模式。积极满足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加工业、智慧农业产品技术推广、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及烘干等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推广商标权质押贷款,支持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和中高端农产品连锁经营体系建设。

3、强化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服务。建立分层分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支持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全面推广供应链融资业务,发挥核心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等经营模式发展。

4、支持漳台农业融合发展。加大对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漳浦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和南靖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的支持力度,在信贷产品、担保方式、还款方式等方面开展创新,打造金融支持闽台农业合作的示范田。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促进台农企业投融资便利。推广“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颁证工作,便利台企台农在漳创业发展。

(二)实施“金融助推生态宜居”工程。

1、主动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综合运用信贷、债券、ppp等融资工具,增加中长期资金投入,推动农村“五好”公路、农田水利、数字宽带等基建领域提档升级。推广“乡村宜居贷”等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同时积极为全市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提供融资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助力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加快发展绿色金融,逐年提高绿色信贷占比,支持健康养殖、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做好文化旅游业银团贷款、项目融资等传统信贷服务,推广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未来门票收益权质押、“助旅贷”等文旅信贷模式,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完善台商投资区绿色金融发展示范区、华安县绿色金融发展示范县建设,发展排污权、林权等抵押贷款,推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

3、畅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普惠金融百千万2.0工程”,加快县域、乡镇银行网点布局,推广“一村一金融”、“党建+金融助理”、“垄上行”金融服务队、“背包银行”等模式,填补金融服务空缺。鼓励保险机构利用现有银行业乡村渠道,依法合规提供保险服务,降低网点铺设成本,提升保险机构在乡镇和行政村的服务覆盖面。强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将服务点打造成集金融知识培训点、贷款零售服务宣传点、金融需求信息登记点、小额便捷支付点、小面额人民币物流配送点、农村“云闪付”支付平台六项功能为一体的“五点一平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平和县先行试点上线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电子导航地图,提升服务覆盖面。推进金融科技应用,推动“刷脸付”试点工作、移动支付互联互通。加快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下沉县域农村,推广东山县“云闪付+水产微商”模式,打造融资结算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助推“农产品进城”。搭建现金服务“互联网+”平台,在漳州台商投资区、长泰县创建现金服务示范区。在长泰县岩溪镇、平和县坂仔镇试点建立国库普惠金融示范乡镇,实现国库服务民生、服务基层全覆盖。

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篇四

为进一步规范我镇村级医务人员服务内容,转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强化农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各项医改工作在农村的落实,增强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功能,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的指导意见》(封卫字2017、126号)精神,根据省、市、县卫生工作会议有关要求,决定在全镇开展村医签约服务工作。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以坚强健康管理为目标,已签约復约为抓手,在全镇开展村医签约服务工作。逐步建立起签约家庭与村医及服务团队之间相对稳定、持续发展、以优质高效的契约式服务关系,促进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不断提升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二、签约服务

签约居民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村及医务人员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的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与居民签约服务协议的内容,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对65岁以上老年人,一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铺助检查健康指导等,铺助检查包括尿常规、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查。

36、月龄时进行听力筛查。

孕产妇、产前检查5次(孕早期1次、孕中期2次、孕晚期1次),产后访视2次。建立健康档案孕产妇健康评估、一般体格检查、妇科检查、产科检查、b超等,针对性健康指导及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指导。

重症精神病,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位居家治疗的重症精神病人提供4次免费上门随访服务,每年进行1次免费健康检查,依据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相应健康指导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高血压,建立健康档案对辖区内35级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筛查服务,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服务,进行随访评估依照血压控制满意与否提出干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步治疗干预建议,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控烟酒、饮食控制等健康指导。

基本医疗服务

为签约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要建立工作台账,做好登记门诊日志和处方,接受县乡等领导审核。村级医生每年对签约居民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量体制订个性化健康方案。如遇疑难急重症还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及医院治疗的患者,村级医务人员积极要为签约居民提供服务。鼓励村级医务人员开展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以主动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其它个性化服务。需要收费的项目应根据国家有关收费政策和标准执行。

三、签约要求

各村医务人员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及人际沟通能力,各村医务人员可以个人还团队的形式与居民进行签约,乡村医生团队可以有同一个村卫生室或多个村卫生室的村及医务人员组成,对辖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工作。

村及医务人员是签约第一责任人,要对以户为单位进行签约服务,签约协议原则上一年一签、一签一年,期满后居民不提出解约的视为自动续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村级医务人员签约。各村医务人员在进行签约过程中必须携带听诊器、血压计、血糖仪、体重器等必要的基本检查设备入户签约,同时更新家庭档案。

四、时间安排

宣传启动阶段(7月31日----8月10日)

各村统一粘贴宣传口号,利用宣传栏和村中广播进行宣传。

推动实施阶段(8月11日------12月10日)

各村医务人员入户签约服务的同时要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重点人群进行随访,未建立健康档案的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对已建立的健康档案进行完善与更新。各村医务人员要做好签约登记工作,把每天签约的户数人数等内容详细登记到《签约工作登记表》,签约工作结束后进行汇总上报。通过此次签约,要促进各村医务人员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签约率要覆盖95%以上居民家庭。

《麻沙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篇五

发展普惠金融事关普通百姓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也关系到金融对于脱贫、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普惠金融高度重视,***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5〕74号)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县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强县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有效发挥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引领作用,印发了《关于在全县推广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共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总体要求”。该部分涵盖了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两个方面,其中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分工协作”的原则,突出“普惠、扶贫、县域”三大主题,牢固树立“建设好金融服务好社会”和“普及金融惠及民生”理念,推动解决“扶贫、致富、县域发展”的问题。

(二)第二部分“工作安排”。一是推广“一平台四体系”建设经验,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包括搭建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广“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普惠通app”,实现“金融服务人人全覆盖”,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从基础设施建设、县场培育等多角度入手,全面推进基础性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广覆盖,多渠道满足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建立普惠授信体系,稳步实施“信贷+信用”普惠授信,不断优化授信、启信、用信、还信四个环节,逐步构建广覆盖、多样化的普惠授信产品体系,有效扩大普惠授信覆盖面,切实实现“普”和“惠”,切实促进普惠授信在全县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化信用信息体系,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开展“三信”评定,积极推动信用系统应用,根据农户信用等级给予不同的优惠,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愿。建立激励、惩戒机制,切实提高群众社会信用意识;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设立企业还贷应急周转金。

二是聚焦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加快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深化县域普惠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探索建立后备企业资源库,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县,加强农业保险金融服务创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保险。扎实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向贫困群体普及相关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识,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落实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通金融活水流向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名录库内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规模显著提升,融资成本明显降低,成为促进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中坚力量。做好普惠金融与发展农村产业的融合。推进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探索“金融扶贫对接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对接商业金融”、“金融对接产业发展”、“金融对接乡村振兴”四个对接路径和模式,实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1到n”的面覆盖。

(三)第三部分“工作要求”。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配套支持政策、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宣传引导。创新举措,主动作为,把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推动驻马店县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强化货币政策引导作用。增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加强沟通协作,强化责任担当。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公众主动适应配合普惠金融确山做法的复制推广,营造积极正向的社会氛围。

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篇六

在湄江,大自然给予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山水财富,如何将这青山绿水转化为金山银山,成为摆在当地居民面前的一道难题。

“婆婆做得一手好菜,我自己手艺也不差,出去打工不如开个餐饮店。”风景美如画的黄罗湾村位于湄江风景区核心地段,在家照顾孩子的唐满娥把自家老宅改成了一个小餐饮店,用以维持生计。

随着旅游发展,村里各式特色餐饮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唐满娥心里急了:“小店再不扩建装修,客源会一天比一天少。去贷款又没有抵押物,批不下来。”

这不仅是限制唐满娥家增收的“瓶颈”,也是困扰黄罗湾村众多乡亲们的难题。农村地区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数据缺乏、抵押担保措施不够,一直是制约涉农金融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痛点难点问题,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探索“党建+诚信金融”新方式,构建诚信、商业可持续的乡村信用生态圈。通过整村授信,农户们无需抵押、无需担保,仅凭信用就能贷款。

“借助邮储银行给我的15万元创业贷,我家的餐饮民宿翻修了,扩大规模后,预订的客人也越来越多。”唐满娥告诉记者,家里靠民宿餐饮一年营业额可达50万元。

在湖南各地,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的“党建共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行动遍地开花,成效斐然。截至8月末,该行在全省已建立信用村万个,建立信用户档案万户,线上信用户累计授信亿元,在信用村累计投放贷款超900亿元。

高耸的峭壁下,吴利凡正提着食桶给鲈鱼投食,一勺饲料甩出去,引得鱼池里的鲈鱼纷纷甩尾蹦跳,溅起层层水花。

身为土生土长的湄江人,前些年吴利凡带着在外学到的新理念和技术回乡创业,并在今年尝试修建全镇第一个高位鱼池,将高山水库的水引流至山谷鱼池,模拟水库环境养殖鲈鱼。新的技术,新的产业,让人眼前一亮,由于缺少抵押物,修建鱼池出现了资金短缺问题,吴利凡只能“望鱼兴叹”。

“我们认识很多年,资金困难时,他第一个上门。”吴利凡口中的“他”,是邮储银行涟源支行“三农”客户经理阙亚琼。结合吴利凡的实际情况,阙亚琼很快帮他申请到了78万元的“湘农云担贷”,解决了鱼池修建难题。

眼看鲈鱼即将上市,曾经送来“湘农云担贷”的邮储银行又送来了“邮。

让吴利凡更开心的,是他的生态养殖技术获得了农户们的认可:“一个鱼池可产1万斤鱼,一年可养殖两批。鱼池全部投产,年产值预计达200万元左右,许多村民都说要跟着我一起干。”发展乡村旅游、种植金秋梨的湄江农户们,又多了生态养鱼这样一条增收“新路子”。

一直以来,围绕县域及乡村特色产业以及精细农业、加工等领域,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将点多面广、人亲地熟的线下优势与线上科技创新有机融合,按照“把客户做小、把服务做精、把总量做大”的原则,不断降低涉农金融门槛,为更多的新型农业主体提供更接地气、更暖需求的金融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截至8月末,该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近395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规模亿元,较年初净增亿元。

广袤的三湘大地上,正在上演新时代的山乡巨变,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也正不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着金融力量。

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篇七

本方案争创对象为全区所有乡村,69个行政村。

“美好乡村”根据创建成效、示范引领等各类效应,将村庄创建目标分为五个等级。

(一)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精品示范村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总创建村总数的30%,采用末位淘汰制。创建村超额完成《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本村具有“可学性、可看性、可复制、综合性”等示范引领区域地位,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引领示范项目、模范做法、独到模式等创建工作内容。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二)美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达到《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产业发展初见雏形,乡风文明得到彰显,乡村治理有效可行,乡村建设美度适宜。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三)美好乡村整洁村:创建村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村庄产业有一定发展思路。

(四)美好乡村清洁村:创建村在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村庄干净整洁;二是基本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有序。

(五)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成功的村庄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效应,将“美好成果”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美好经济”,达到增强广大村民获得感为民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为景美,形成村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和,可以申请申报创建“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

申报“美好乡村”创建的行政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村庄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创建策划、环境提升专项设计。

(二)村级组织廉洁务实,村级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高。

(三)美丽乡村经营工作思路明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潜力大,经营有基础,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先进。

20**年度拟评选27个“美好乡村”,其中经营示范村3个,精品示范村4个,精品村5个,整洁村5个,清洁村10个。

参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宣传动员(20**年2月—20**年4月)。通过公示栏、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积极申报。区振兴办根据当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下达指令性申报村庄目录,各镇(街道)向区振兴办报送指令性申报及自愿性申报村相关资料,区振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村进行初审,初步确定创建对象。

(二)创建推进(20**年5月1日—20**年12月31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对象,各镇(街道)对照创建目标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20**年1月1日—20**年1月31日)。区级相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形成考核验收结果,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

(四)资金拨付(按进度)。分阶段拨付创建奖励资金(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年度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袁敏为领导小组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德市旌委办〔20**〕24号)相关责任部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振兴办,负责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各镇、街道成立相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创建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创建工作要坚持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参与进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三)全力推进工作。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美好乡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我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篇八

(一)大楼公用走道、大厅及卫生间每天保持洁净,并定期进行外墙保洁。

(二)给排水、供电、电梯、空调等各类设备,保证24小时正常运行。若发生故障,接报后15分钟内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小修小补,当场解决,中修以上,以最短时间处理完毕。

(三)办公家具的维修随叫随到。

(四)会议室的卫生、灯光、音响、桌椅、饮水、花草等服务保障良好。主要会场在使用时,提前30分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五)遇偷盗、火灾、或其他意外事故,接报后5分钟内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做出正确处置。

(一)了解掌握各部门服务全面情况,协调督办有关事宜。

(二)负责大楼劳动用工管理。

(三)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保密制度,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秉公办事,敢于同各种不良倾向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二)维护进院车辆停放秩序,全天候对大楼公共部位实行监控,不准闲杂人员进入办公区域。

(三)服从命令,在突发事件面前见义勇为,临危不惧。

(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集体上访等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依法劝阻和坚决制止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

(五)负责总监控室的日常事务。

(六)承担升降国旗的任务。

(七)文明执勤、礼貌执勤。

(一)维修电工。

1、严格遵守电气安全作业规程,服从工作安排和技术指导,遵守劳动纪律。

2、负责大楼内各类用电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和修理工作,夜间维修值班电工实行特殊巡视检查制。

3、定期检查用电设施和公共部位的照明灯,保持全方位的照明完好率。

4、严格按照“安全、规范”的要求修理驿动电具,严禁乱接临时电源,保证安全用电,定期进行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

(二)管道维修工。

1、自觉尊守“设备维修和操作人员工作规范通则”中的各项要求。

2、负责大楼内给排水的泵、管道等各类设备以及本工种相关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和修理工作。

3、定期做好给排水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保证给水系统连续供水和保持正常的水量、水压,排水系统畅通,认真做好日常巡视工作,通过巡视检查及时消除各种用水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

(一)保洁人员在不妨碍领导办公的前提下做好保洁工作。

(二)整理打扫办公室卫生时,不得随意翻动或阅看办公室的文件资料及其他物品。

(三)卫生洁具应确保没有污渍,没有异味,并做好消毒工作。

(四)大院的走道、楼梯等公共部位不留纸屑、烟蒂等,桶内垃圾封闭清理。

(五)保洁人员在工作中如发现设备破损,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以便及时维修。

(六)遵守工作时间,空闲时间应在指定的办公室待命,不得乱串岗。

(七)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突击性工作。

(八)工作时应做到主动、热情、遵守职业道德。

总体要求:准备工作细致周到,各项服务到位,场地整洁美观,扩音、灯光等设备完好,满足会场之需要。

(一)主管人员需认真领会会务要求,认真筹划,明确会务规格,分工负责,全程监督。

(二)会标、会卡内容及名单根据办方要求精心制作,并提前半天摆放到位。

(三)合理布置花木、细致调试音响。

(四)认真搞好会场卫生,茶具、毛巾严格消毒程序。

(五)会议期间保障音响正常工作及茶水供应,合理调节室内温度。

(六)会后应及时清扫场地,检查并保养设备,主管人员应及时收集改进和提高会务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提高会务保障工作。

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篇九

为贯彻落实xx省教育厅川教函[2016]x号文和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省教育厅x食药监发[2017]x号文的相关精神,配合德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德阳市教育局的监管要求,切实抓好食堂食品安全,有效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后勤服务中心决定于2017年3月在中心各班组开展安全月活动,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检查、大整治”工作、安全卫生考核评比和食品安全知识答题活动。现将安全月活动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通过大力宣讲、全面排查、全面整治,全面做好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水电安全、人身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和设备操作使用安全等项工作,确保食品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构建和谐校园。

为切实抓好“安全月”活动,特成立“安全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王培荣、李泳明。

成员:吉庆樑、叶林喜、各食堂员管理员。

1、3月1—3日,宣传部署、安全教育阶段。本次安全月活动宣传标语定为“保障食品安全,共建和谐校园”、“食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中心组织全体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进行笔试考核。

2、3月4—23日,检查整改阶段。后勤服务中心联合后勤管理处、院学生会生活部对各食堂进行检查评分和排名,检查内容包括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安全、食品安全等。各食堂着重开展“工作场所卫生”专项整治活动。主要包括场地、烟罩、灶具、炊具、工具、用具、刀具、餐具、机具、物架、物柜、冷柜、货台、工作台、地面、墙体、隔板、顶棚、门窗、灯具、风扇、蒸柜、消毒柜等卫生。具体的卫生要求是:规范、归位、干净、整齐、美观、标志清楚、责任到人。

3、3月24—25日,总结上报阶段。请各食堂于3月24日之前对活动开展的情况形成书面总结,上交后勤服务中心,以便总结上报到省教育厅。

4、归纳巩固,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检查评比,推进各食堂在安全、卫生、服务等方面上台阶,为学院发展尽职尽责。督促各食堂对员工加大培训、管理力度,达到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好务的目的。

后勤服务中心对“工作场所安全卫生”评为优秀的员工给予10元/人奖励,计入每月的工资中,对于考核评比不合格且上次安全月活动获得奖励的员工,取消奖励,直到下次检查或考评。对于排名靠后或排查不力、整改不到位的食堂和个人,对管理员和当事人进行问责追责,责令整改,进行处罚直至停业整改。

特此通知,请遵照执行!

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篇十

按照医院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后勤服务质量的要求,结合后勤服务中心实际,制定后勤服务持续改进方案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后勤服务持续改进,从抓制度、强素质、树新风、求实效入手,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坚定的服务理念,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努力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三月小变样、半年大变样。把服务医疗、服务患者作为职工的自觉行动,积极挖潜节能,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为医院发展建设提供扎实的后勤服务保障。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对后勤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职工“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爱院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力求多样化,避免空洞说教,要增强其针对性、时效性,同时着力进行经常性的后勤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职工正确认识后勤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抛弃“后勤工作没出息”的错误思想,做到爱岗敬业。

2、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于临床一线。

为确保服务提升取得实效,必须在服务内容、方式、层次上下功夫,一切从实际出发,措施切实可行。彻底改变消极等待、推诿、拖拉、散漫的工作作风。完善巡查制度,主动深入科室,认真听取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也要说明理由,尽早解决。从细微处着手。同时,坚持“三下、三通、两满意”,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及病人的需要。

3、从严治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修订切实可行的后勤各项制度,完善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各个岗位都有章可循。其次,要使制度具体化,围绕后勤任务目标,确立全方位的制度落实目标,使其具有实际的针对性,做到制度目标对应任务目标。再次,必须“严”字当头,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提高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4、严格考核,完善后勤监督机制。

需要建立完善考核管理办法,摒弃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怪现象。真正发挥考核监督机制的作用,还必须加大检查、考核、监督力度,尽量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做到量化到岗、考核到人。监督考核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

积极展开后勤自查,查找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与各部门各科室反馈的工作情况相结合。针对当前后勤服务中心工作中突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一站式运维中心。

整改措施:

1、执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执行考勤纪律,每日8:15分前必须完成当日交接班,填写交接班记录,严格按照后勤服务中心工作纪律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2、接到科室有效报修电话时需在5分钟内完成派工,不得拖延,接听电话时应仔细询问,言辞恰当,对需要维修的地点、内容详细记录,不得因派工信息不完善导致维修任务拖延或无法及时完成维修工作。

3、工作人员需对维修平台软件功能熟练掌握,每日需对各科室能源消耗进行查看,发现能源数据异常,立即派工进行维修。能够掌握能耗数据导出等常用功能设施等基本功能,每周打印科室能源消耗数据。

4、运维中心人员需取得电工高、低压上岗证,未取得上岗证或上岗证脱审超过一年的,进行转岗。

5、制定巡检计划,在日间双岗期间,需下查各楼层后勤设备设施等安全隐患,签字确认,和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做好沟通衔接,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派工维修。

6、对每日16:00以前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汇总统计,确认信息完整准确,对未完成的各项维修工作写明原因。

7、以上工作科室将严格按照后勤服务中心工作纪律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设备维修组。

整改措施:

1、严格执行考勤纪律,每日8:00必须到岗,严格按照后勤服务中心工作纪律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2、设备日常维修按照片区管理分7个片区,分别由宋杰、杨涛、蔡勇智、贠涛、付洋、谭东苹、谭强(王斌)负责,每两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一年对所负责设备进行轮转,师建兴、何晨负责维修间血压计维修等日常维修工作,葛辉、王超负责全院病床等机械维修工作。

3、5万以上设备需利用装备管理系统制定巡检计划,每日8:30-9:30各片区工程师必须下科室巡检,巡检有记录,要有临床科室签字确认,按照计划认真完成每周的巡检任务。

4、制定医疗设备技术验收管理制度及流程,按照设备种类、价值制定设备验收报告,生成设备条码。新安装设备必须由设备经销商或厂家提供技术说明及维护规范建立设备管理档案,设备所属片区工程师进行技术验收,完成验收报告。无技术验收报告、未粘贴设备条码,设备购置款不予支付。

5、制定培训计划,设备维修全院参与,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时间不超过15分钟,多所负责业务的技术维修、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分享交流,全年不少于12次。

配电室。

整改措施:

1、执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执行考勤纪律,每日早班8:15分前,晚班20:15分前必须完成当日交接班,填写交接班记录。

2、制定配电设施巡检计划,除配电室日常巡检工作外,按照计划每日下科室巡检供配电设备设施,发现故障隐患及时报修,每周完成对全院供配电设施的巡检,要有巡检记录,有签字。

3、制定培训计划,值班电工应熟练掌握医院高低压配电电缆走向、终端用电负荷等,应具备查阅电气图纸能力。

水电班。

1、严格执行考勤纪律,每日8:00必须到岗,严格按照后勤服务中心工作纪律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2、院内科室维修必须随叫随修,修理结果及时记录,配件缺损应及时报购。

3、加强日常巡查,每月定期对院内水泵站、病区发电机、病区用电设施、公共场所用电设施如路灯、大楼亮化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巡查记录。

4、维修后对维修结果都要求服务对象在报修单上签字确认,保证服务及时到位,解决维修服务难的问题。

锅炉班。

1、执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执行考勤纪律,每日早班8:15前,晚班19:15前必须完成当日交接班,填写交接班记录,详细记录班次内设施运行情况。

2、锅炉房司炉工须取得锅炉操作上岗证,熟练掌握锅炉安全操作规程,未取得上岗证或上岗证脱审超过一年的,进行转岗。

3、除了锅炉房内设备设施进行日常巡检工作外,每日必须对用气部门蒸汽供气管道进行巡查,确保供汽管道无泄漏。

4、锅炉日常运行中,发现故障及时报修,锅炉不得带病运行。

5、每日对用气部门进行用气状况进行询问,确认供气压力是否正常。

6、严格执行锅炉节能管理制度,发现浪费能源资源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并上报。

中央空调维修组。

1、空调运行期间执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执行考勤纪律,每日早班8:15前,晚班19:15前必须完成当日交接班,填写交接班记录,详细记录班次内设施运行情况。

2、制定空调设施巡检计划,除空调机房巡检工作外,按照计划每日下科室巡检空调设备设施,对病房温度进行监测,发现故障隐患及时维修,每月完成对全院空调设施的巡检工作,要有巡检记录,有签字。

3、中央空调运行期间,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机组不得带病运行。

4、机组运行要有运行记录,值班人员结合抄表进行巡检,对新设备和修理过的设备要酌情增加检查次数,巡检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要及时汇报,并做好有关记录。

5、制定年度、月度保养计划,并按照保养内容完成保养工作。

6、空调运行期间,设备完好率要保证95%以上。

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篇十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引领带动金融资源倾斜乡村振兴,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升行动。现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聚焦乡村振兴的融资和服务需求,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支持政策、产品体系、发展模式,宣传推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做法,发挥串点连线成面的整体示范效应,带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地区,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持续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培育出一批各具特色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和发展模式,形成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整体效应,促进金融机构下沉、金融资源下放、金融服务下移,努力成为全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典范、标杆。力争到2022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农村金融资源回流机制基本形成,金融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应保尽保,金融服务提质拓面”,并实现以下目标。

金融涉农贷款持续增加。保持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首贷、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实现“量增、价降、面扩”。农业龙头企业直接融资规模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有效提升。

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改善。乡镇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不断加大,助农取款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金融、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应用。

金融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农业农村抵质押物不断拓宽,金融机构涉农信贷管理机制改善优化,新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得到应用推广。

金融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地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更加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实施“金融服务产业兴旺”工程。

1、精准服务农业特色产业。立足漳州资源禀赋,创新“农特产品贷”,推广发展“助果贷”“花卉贷”“快农贷”等“一业一品”,精准支持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水产、畜牧、花卉苗木、林竹、中药材、乡村旅游、乡村物流业等11个漳州乡村特色产业。优化外汇管理服务,推广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支持我市农产品加工出口。

2、加大对现代农业支持力度。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村融合、产城融合发展,开展农业产业融合金融服务试点工作,探索金融支持产业融合新模式。积极满足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加工业、智慧农业产品技术推广、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及烘干等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推广商标权质押贷款,支持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和中高端农产品连锁经营体系建设。

3、强化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服务。建立分层分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支持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全面推广供应链融资业务,发挥核心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等经营模式发展。

4、支持漳台农业融合发展。加大对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漳浦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和南靖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的支持力度,在信贷产品、担保方式、还款方式等方面开展创新,打造金融支持闽台农业合作的示范田。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促进台农企业投融资便利。推广“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颁证工作,便利台企台农在漳创业发展。

(二)实施“金融助推生态宜居”工程。

1、主动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综合运用信贷、债券、ppp等融资工具,增加中长期资金投入,推动农村“五好”公路、农田水利、数字宽带等基建领域提档升级。推广“乡村宜居贷”等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同时积极为全市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提供融资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助力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加快发展绿色金融,逐年提高绿色信贷占比,支持健康养殖、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做好文化旅游业银团贷款、项目融资等传统信贷服务,推广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未来门票收益权质押、“助旅贷”等文旅信贷模式,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完善台商投资区绿色金融发展示范区、华安县绿色金融发展示范县建设,发展排污权、林权等抵押贷款,推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

3、畅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普惠金融百千万2.0工程”,加快县域、乡镇银行网点布局,推广“一村一金融”、“党建+金融助理”、“垄上行”金融服务队、“背包银行”等模式,填补金融服务空缺。鼓励保险机构利用现有银行业乡村渠道,依法合规提供保险服务,降低网点铺设成本,提升保险机构在乡镇和行政村的服务覆盖面。强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将服务点打造成集金融知识培训点、贷款零售服务宣传点、金融需求信息登记点、小额便捷支付点、小面额人民币物流配送点、农村“云闪付”支付平台六项功能为一体的“五点一平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平和县先行试点上线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电子导航地图,提升服务覆盖面。推进金融科技应用,推动“刷脸付”试点工作、移动支付互联互通。加快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下沉县域农村,推广东山县“云闪付+水产微商”模式,打造融资结算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助推“农产品进城”。搭建现金服务“互联网+”平台,在漳州台商投资区、长泰县创建现金服务示范区。在长泰县岩溪镇、平和县坂仔镇试点建立国库普惠金融示范乡镇,实现国库服务民生、服务基层全覆盖。

(三)实施“金融促进乡风文明”工程。

1、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探索统一信用评价标准与信息共享机制,先行开展东山县“信用船”评定工作。推广整村授信,给予“信用户”授信额度、利率优惠、信用贷款比重等方面优惠政策,着力提升涉农贷款信用类占比。实行动态管理以及信用警示退出机制,营造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氛围。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成果与文明家庭创建、道德模范评选评价活动等有机衔接,推广“乡风文明贷”“党员先锋贷”,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2、加强农民金融知识教育。充分运用助农取款点、普惠金融学校、金融服务站等宣传阵地,助力金融知识宣传下沉农村。结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引导驻村金融助理、金融服务队、巡回宣讲队等进村入户,开展“农村金融讲堂”等形式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运用金融工具的意识和能力。线上线下融合开展“百镇千村万户”金融知识进农村活动,实现全市行政村金融宣传全覆盖。

(四)实施“金融助力治理有效”工程。

1、跟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配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部署,借鉴漳浦“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加快完善农村资产评估、产权流转抵押登记、争议仲裁等配套制度。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选择若干产权权属清晰、基层治理有力、融资需求旺盛的行政村(镇),探索试点建立涵盖经营性资产股权、资源型资产等农村各类产权的收储、流转、拍卖、仲裁等机制,推广做大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贷款、村财(村财出资成立“乡村振兴基金”)委托贷款、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促进农村资产和金融资源的有机衔接,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2、加大打击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漳州市反诈骗中心“双轮驱动”和“122”金融工作组机制优势,建立涉诈、涉赌账户“黑名单”处置机制,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农村地区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提升反洗钱工作有效性,强化账户资金监测、识别能力,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打击农村地区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涉众型违法犯罪。关注弱势群体过度借贷、多头借贷和信用卡透支风险。配合政府部门加大打击金融逃废债力度,切实维护农村金融秩序稳定,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五)实施“金融支持生活富裕”工程。

1、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推动诏安、云霄、平和3个原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扶贫再贷款限额使用率高于上年。持续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贷”、生源地助学贷支持“夹心层”、不稳定脱贫、低收入群体就业就学,助力稳定脱贫。加强扶贫信贷风险防控,对确已逾期不能收回的贷款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追偿,启动风险补偿机制予以核销抵补,妥善应对还款高峰期风险。

2、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简化办贷流程,推广“巧妇贷”“能人贷”等农民创业专属信贷产品。大力发展免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以及互联网线上贷款产品“快农贷”“极速贷”等,支持农村创业青年、大学生农创客、农业科技人员、小微企业等创业发展。

3、推动农村消费升级。积极拓展“个人小额综合消费贷”、信用卡大额分期等消费信贷,满足农民在农房改造、装修、汽车、大件家电以及教育、文化、健康、旅游、娱乐等消费需求,促进农村消费升级,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一)加大货币信贷政策支持。

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再贷款+”支农信贷产品,加强再贷款台账管理和效果评保,确保用足用好再贷款资金,优惠利率政策有效传导到涉农实体经济。组织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题融资对接活动,为银农融资牵线搭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行各类债券融资工具和向境外市场筹措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鼓励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实践,因地制宜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机制、路径、模式,重点争取在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新模式,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推动新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得到应用推广,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涉农信贷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水平;创新农村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模式,着力提升信用贷款比重;完善“三农”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发针对农村电商的专属贷款产品和小额支付结算功能,打通农村电商产供销资金链条等领域取得突破,激发金融支持潜能。

(三)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坚持示范引领、循序渐进,总结宣传一批“金融服务产业兴旺”“金融助力生态宜居”“金融促进乡村文明”“金融助推治理有效”“金融支持生活富裕”的典型经验做法,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样版。完善示范模式,相互学习借鉴,每个县(市)要打造一批可看可学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典型,发挥好“现场教学”作用,在全市形成串点连线成面的整体效果。对各金融机构基层网点涌现出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进行通报表扬,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网络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讲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漳州故事,共同营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四)完善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推进市、县两级政策性涉农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涉农融资担保县域全覆盖。加大财政奖补贴息力度,引导银行、保险、融资担保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降低涉农融资风险。积极开发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气象指数保险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等保险险种。

(一)加强党的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把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各级金融机构党委(党组)书记亲自抓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推广“党建+金融”等做法,不断探索基层党建与金融服务的结合点,有效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

(二)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漳州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升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升工作,由市人民银行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地方金融监管局、银保监分局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民银行。各县(市)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推进当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升工作。各级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落细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三)健全管理机制。

各金融机构要完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单独制定涉农信贷年度目标任务,完善涉农业务部门和县域支行的差别化考核机制,落实涉农信贷业务的薪酬激励和尽职免责工作。要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适度提高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对于涉农贷款不良率高出自身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3个百分点(含)以内的,不作为金融机构内部考核评价扣分因素。农业发展银行漳州市分行要坚持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漳州(市)分行要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运行机制。农村信用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立足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坚定主业主责。

(四)开展考核评估。

建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将涉农贷款、精准扶贫贷款、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金融产品创新情况以及农村地区网点、农村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农村信用评选、金融知识宣传、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情况纳入监测体系,定期监测通报指标变化情况。建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制度,从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方面对金融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政府激励、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宏观审慎评估、差别化监管、财政支持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为深入落实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近日农业银行印发《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好2021年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县域业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打造县域领军银行目标任务,细化任务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全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落实落细。

根据《方案》,农业银行将突出服务引领,倾斜配置县域信贷计划,强化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考评,实现县域贷款投放“两高于”“两提升”“一稳定”目标;积极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金融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行动,确保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构建服务乡村振兴产品品牌体系,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拳头产品、精品产品,促进全行“三农”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多元。完善涉农行业信贷政策体系,建立差异化审查审批快办机制。

聚焦打造县域金融服务领军银行目标。

全力拓展县域核心市场。

农业银行将通过开展县域业务“提份额、增贡献、强基础”专项营销、“深耕乡村市场”零售业务营销、“进园区、进景区、进有贷户”营销、农民工群体营销等活动,提升县域市场服务能力;根据不同客群特点,构建推广源头获客、链式获客、“一产业一项目一方案”获客、场景金融获客等服务模式;按照百行标杆、千点示范的思路,打造县域领军银行标杆支行示范网点。

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

农业银行将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基础上,研发全行统一的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县域掌银工程特色发展,研发推出掌银惠农专版;加快县域线上贷款扩面上量,推广“农户信息建档+全线上化运作”“惠农e贷”模式;开展县域场景营销竞赛,拓展县域场景金融;创新基于物联网全流程智能化的“三农”金融产品,在分行试点推出“物联e贷”、畜牧活体抵押贷款。

围绕渠道融合。

强化县域网点布局优化和线上渠道支撑。

农业银行将制定网点布局规划,加快全行网点向城乡结合部、县域乡镇地区迁建;加强线上线下渠道协同,提升惠农通服务点服务功能,开展掌银示范村建设,推动县域网点由业务操作中心向营销中心转变。

完善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三农金融事业部支持保障作用。

农业银行已在总分支行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深化“三农”县域业务“放管服”改革,为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县域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该行坚持党建统领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县域业务工作,在总行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各一级分行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小组,鼓励引导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和乡村振兴融合互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全面落实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在我县有序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按照“政府主导、人行主抓、金融机构主办、多方参与、稳步推进、支农惠农”的思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以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促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全县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通过全面试点推广,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工作,形成多合力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工作机制,多方式的风险分担、补偿和处置机制以及多层面的政策激励协调配合机制。试点期内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涉农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且涉农贷款余额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平均利率逐年下降。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机制逐步成型。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加大,助农取款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应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得到持续推进。2020年-2022年,努力实现金融支农资源持续集聚、信贷投放持续增加、金融服务持续改善、金融环境持续优化,形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xx模式”。

(一)打造四个区特色品牌。

革命老区—围绕传承“红色”铁军精神,实行“项目化”融资模式服务。为加快新型小城镇、茶场、特色田园乡村、家庭农场集聚区等项目建设提供特色信贷支持。

2.全域文化旅游特色区—围绕坚持“绿色”持续发展,实行“商标品牌+经营权”融资模式服务。依托“xx龙虾”“xx龙虾香米”“鲍贡蟹”“xx水库鱼”“雨山茶叶”“xx西瓜”等知名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推广“农业+文旅+度假”新型乡村产业经营业态,对示范乡村引进的新型产业实行优惠的金融政策。

3.西南岗等重点扶贫片区—围绕脱贫“青色”良性固守,实行“安居+乐业”融资模式服务。聚焦xx西南岗片区和xx革命老区整体开发,加快关键性工程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实事等项目的全面实施,尽早发挥效益,为当地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提供支持。

4.宁淮特别合作区—围绕打造“金色”融合链接,实行“智能支撑”融资服务模式。加强xx镇与宁淮产业园的融合发展,探索“智慧+应用”、“服务+共享”等协同发展模式,聚焦产业链,提供智能融合服务。

(二)推动五大建设。

1.以产业集聚推动“助推器”建设。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新型业态发展,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信贷模式,围绕虾稻共生基地标准化建设,统筹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导发展龙虾米加工企业,建立产业引导基金、编制产业项目目录,落实到具体银行对接帮办、重点支持。

2.以金融创新推动“新引擎”建设。围绕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创新银行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和金融产品,创新以农民住房条件改善为主的“安居贷”、以农村家庭为主的“一家贷”、以大数据信息共享并讲信守信为主的“信易贷”“快易贷”、以引进农村高端人才为主的“人才贷”、以农地经营为主的“农地贷”、以女企业家和创业女性为主的“巾帼荣誉贷”等,创新适应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发展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探索推动厂房、大型农机具、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水域滩涂养殖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信贷业务,推广“政银保”合作融资模式,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积极稳妥推广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继续完善确权颁证、价值评估、流转处置、风险补偿等配套制度建设。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进展,稳妥开展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进展,加大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集体资产清晰、现金流稳定的集体经济组织的金融支持力度。

3.以正向赋能推动“信用户”建设。加大农民金融素养提升。加大信用宣传引导与培植。持续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依托江苏省农村经济主体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全面采集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稳步推进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企业等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与共享机制,推进信用信息在信贷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综合应用。开展“百村千企万家”信用创建活动,建立信贷信用激励与约束办法,防范农村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4.以精准扶贫推动“造血池”建设。为打牢扶贫基础,防止出现新贫、返贫,对脱贫农民加大创业就业支持,加大农村消费信贷,加大投资理财服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引导信贷资金向西南岗、xx等重点片区叠加倾斜,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治理、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和村居生活环境改善,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5.以普惠供给推动“便民点”建设。围绕“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普及应用,鼓励各类支付服务主体到农村地区开展业务。探索将支持助农取款服务、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与信息进村入户、农村电商、城乡社会保障等合作共建,不断拓展和提升服务站(点)的网络价值。强化现金服务示范区建设,指导涉农金融银行金融机构切实加大自助机具配置和维护,规范服务内容和形式,构建共享信息平台,统一服务标准,努力夯实农村地区银行金融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现金服务的工作基础。

(三)建立六大机制。

1.建立金融服务“三农”贷款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实施产业基金引导和贷款担保倾斜,推行农村贷款保证保险。建立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设立涉农信贷再担保资金,不断完善信贷风险补偿办法,创新试点虾稻共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保险等。

2.建立平台服务机制。开发建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完善农户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农村金融司法快速通道,探索建立县域不良资产统一处置平台,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机构体系等。

3.建立信用环境建设机制。创新传导渠道,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实行重点支持,以优惠的贷款利率投放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进一步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创新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方式方法。

4.建立差异化监管机制。上下联动,联合市银保监、市县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结合乡村实际,施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5.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建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将涉农贷款、精准扶贫贷款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等情况,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现金服务示范区建设、金融机构网点数、金融知识宣传等金融服务情况,资产质量、农业保险、农村信用创建、金融改革、金融产品创新等金融生态指标纳入监测评估体系。

6.建立结果运用机制。每季度跟踪反馈一次、每半年检查通报一次、每年考核评比和表彰总结一次。考核结果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宏观审慎评估、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央行综合评价、差别化监管、政府激励、财政支持等重要参考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金融的副县长任组长,人行xx县支行、县政府办(金融办)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信用中心、各镇(街道)的分管负责人以及各银行机构和部分保险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在人行xx县支行,明确各单位联络员,建立工作职责、宣传引导、动态监测、考核激励、检查监督等相关工作制度。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镇(街道)、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采取符合农业生产和生活特点的宣传方式和载体,普及相关政策和金融知识,宣传试点推广工作意义、重要性及目标要求,提高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三)坚持试点原则。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坚持以“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核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银行机构的整体联动,放大经济薄弱地区试点效应。

(四)明确工作责任。各镇(街道)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承担主体责任。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全县试点工作要求,出台相应的信贷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在绩效评价、资源配置、信贷授权等方面做好配套制度安排,并向人行xx县支行报备。同时,加大贷款利率、期限、额度、担保、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多种方式创新融资产品,切实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

(五)开展跟踪考核。县政府办(金融办)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点推广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纳入到全年金融考核中。人行xx县支行牵头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对试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指导和跟踪评估,按季进行动态监测和督查,并开展年度综合考评。

乡村精细化服务方案范文通用篇十二

为持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按照《中共贵州省发改革办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信用工程评定及管理办法的通知》(贵改办发〔20**〕25号)精神,在总结我县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农村金融信用县”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我县农村信用和融资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结合惠水实际,出台本实施方案。

围绕全面推进惠水县信用工程建设工作,夯实评定“农村金融信用县”基础,建立惠水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产品服务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绿色信贷体系,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入常态化,农村金融服务明显改善,信贷投入显著增加,达到“农村金融信用县”评定标准,到20**年完成申报评定“农村金融信用县”。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农民信用意识明显提高,全县信用体系建设步入常态化,金融服务明显改善,信贷投入显著增加。

(一)实施步骤。

按照《中共贵州省发改革办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信用工程评定及管理办法的通知》(贵改办发〔20**〕25号)精神,惠水县“农村金融信用县”创建及提档升级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1.宣传动员阶段。

组织召开全县“农村金融信用县”创建工作推进会议,各镇(街道)、各信用社网点按要求在9月15日前召开本镇(街道)信用工程推会,具体落实工作职责,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横幅、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面广泛深入宣传“农村金融信用县”创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组织实施阶段。

按照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的工作目标,信用组、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标准开展创建工作。

20**年:一是城区创建信用社区1个、信用单位3个;二是乡镇新创建信用镇(街道)2个和升级达标3个以上;三是全面推广使用本地线上交易结算工具,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四是全面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台账。

20**年:一是城区创建信用社区2个、信用单位6个;二是乡镇新创建信用镇(街道)1个和升级达标2个以上;三是持续对外出务工人员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外出务工人员信贷资金支持持续增长,增幅不低于10%。

3.信用乡镇巩固、验收阶段。

(1)信用乡镇创建巩固、验收内容。

一是加大信用乡镇(街道)创建指标监测维护力度。已获得省联社批复但未完成升级达标工作的信用乡镇(摆金镇、雅水镇、断杉镇、濛江街道),本年内完成辖内信用组、信用村、信用镇的升级达标工作。二是新创建的信用乡镇(王佑镇)和已升级达标成功的信用乡镇(芦山镇、羡塘镇)要加强后续维护管理工作,防止相关指标反弹。三是20**年计划创建信用镇的网点(岗度镇、好花镇)验收前完成辖内信用组、信用村的升级达标工作。四是20**年计划创建信用镇的(明田街道、涟江街道),按照“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原则”,抓紧开展信用村组的创建或升级达标工作。

(2)信用乡镇创建巩固、验收程序。

报县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各镇(街道)、各信用社网点结合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召开信用工程创建(升级达标)调度会认真分析、总结、提炼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整改补充完善。由惠水农村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负责完善信用乡镇、信用单位创建(升级达标)的相关申报资料并及时向县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申报评定的进度认真做好信用乡镇评定的迎检验收工作实现信用镇不低于7个信用街道不低于2个的目标。

4.“农村金融信用县”申请评定阶段。

20**年12月前,达到创建普惠金融信用县的基本要求,由县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照《贵州省农村信用工程(农村金融信用县)评定(年审)标准》开展自评工作,达到“农村金融信用县”评定内容标准。20**年12月底前由县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向州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提交《贵州省农村信用工程(农村金融信用县)评定及验收表》及报告等相关资料,全力做好迎接州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初验收、省联社验收等相关工作。

(二)主要工作内容。

1.实施普惠金融。

(1)深化网格化金融服务。各成员单位按照统筹规划、各司其职,统一部署的原则,不断完善辖内农户、中小微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信用工程建档评级工作。结合区域实际,合理划分金融服务网格,服务区域无死角,管理主体责任明确。由各镇(街道)、村支两委、支行(分理处)组成网格金融服务团队,科学配备网格管理人员,完善考核机制。将网格金融服务与社会管理、基层党建有机结合,增强金融服务综合能力。加大惠水户籍在外投资创业人员、务工人员的信息采集,积极引导惠水籍在外经商创业人员回乡创办企业。

(2)普及金融知识。以金融夜校为依托,开展金融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园、进村寨等活动,持续培育诚信意识、契约精神、风险意识,使诚信成为市场主体的主观愿望和自觉行为。

(3)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持续升级打造“信合村村通”样板;社保、医保pos机具村村全覆盖,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效、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支付结算功能,增强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4)推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商平台服务功能,加快推广“黔农云”“黔农e贷”、手机银行普及,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5)加强重点民生领域的普惠金融服务。以客户经理担任村金融指导员或网格金融助理为载体,开展党政金融传递金融互派互挂,传递金融政策、指导产业发展,扶持创业就业等,为乡村振兴提供零距离、贴身式服务。

(6)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金融服务流程优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客户体验不断提高,支农支小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金融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

(7)丰富基层网格化管理。将普惠金融服务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体系中,以客户经理担任村金融指导员或网格金融助理为载体,开展政银互派互挂,宣传金融政策、指导产业发展、扶持创业就业等,为乡村振兴提供零距离、贴身式金融服务。

(8)创建信用楼栋、商圈、社区、单位。丰富信用工程建设主体,针对楼栋、商圈、社区、单位等制定创建标准,规范创建流程,有力推进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单位职工等评级授信工作,有效满足广大客户资金需求,提高信贷资金供给,落实利率优惠政策,做到信用工程广覆盖。

(9)做好涉农补贴社保卡的开卡、激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启动大会会议精神,夯实二代、三代社保卡相关业务发展基础,确保今后200余项惠民惠农补贴、养老金、就业补贴等代发资金正常入账。

2.服务实体经济。

(1)提升三农、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农商行充分发挥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农林牧渔业”信贷需求得到优先保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增强,农业产业链融资需求有效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农户、个体工商户、干部职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贷款稳定增长。

(2)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重点支持发展农户小额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种养业贷款、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农村产业融合贷款、农村“三变”贷款、两权抵押等绿色金融产品,基本形成特色鲜明、针对性强、实用性广的普惠金融服务产品体系。

(3)助力乡村振兴。农商银行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发放乡村振兴贷款,宜居乡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农业发展等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力争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继续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支持其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确保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应贷尽贷”,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

(4)发挥地方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根据财政部及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涉农资合资源配置方式,引导涉农资金向支农金融贡献度大的佥融机构归集,支持农商行扩大资金来源,增强支持“三农”的资金实力。

(5)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产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涉农金融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六保一投”融资模式落地,支持“村社合一”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产业发展,加大对三农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

3.打造信用环境。

(1)建立共建共创机制,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坚持“地方党政主导、农商行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创建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目标责任明确,措施办法具体,考核奖惩机制健全,相关部门各尽其责、履职到位,共同打造“诚信惠水”。

(2)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完善联合奖惩信息的应用及反馈机制。不良贷款化解措施有力,逃废银行债务、破坏金融信用环境、扰乱金融秩序等行为依法打击,金融涉诉案件快审、快结,案件执行结案率显著提高。执行案件信息查询制度规范建立,强制执行案件信息及时公开,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正向激励机制,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3)加强干部职工贷款管理,树立单位诚信典范。健全全县干部职工诚信档案,规范贷款管理,不良贷款有效控制。

(4)加大信用工程宣传,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书刊杂志、数字媒体等多层次开展信用户、信用组、信用村、信用镇(街道、单位)创建的宣传,营造积极良好的创建氛围。

(5)加大打击逃废银行债务力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对单位、企业、个人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对屡次催收仍故意不偿还的,通过司法程序进行清收。依法清收行政事业单位到逾期贷款和国家公职人员到逾期借款。加大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案件的打击力度和胜诉案件的执行力度,维护正常的社会信用秩序。依法向社会披露和发布严重失信者“黑名单”,形成对失信者的社会性惩戒,让失信者受限、寸步难行。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县农村金融信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相应成立创建活动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落实。各部门、各镇办要高度重视创建金融信用县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配合农商行做好信用工程创建(升级达标)工作,助推乡村振兴。

2.完善保障机制。一是完善推进机制。各级领导小组要适时调度,加强调研指导,交流推广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农村信用工程质量体系约束机制。按照“权责对等、务实高效”原则,对已评定的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信用企业,按完成情况比例在发展项目、专项资金、扶持资金、贴息资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3.强化宣传引导。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扎实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弘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契约精神,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