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音乐论文范文50例如何写(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3:10:37 页码:7
最新音乐论文范文50例如何写(精选8篇)
2023-11-21 13:10:37    小编:ZTFB

总结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能够让我们不断进步。在总结中,我们可以使用例如归纳、分类、分析等方法,来展现我们的思考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音乐论文范文50例如何写篇一

如何激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要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使小学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一、改变教育理念。

音乐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展开。尤其是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音乐普及教育。

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这大目标的前提下,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师必须开展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美育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鼓舞人去为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斗。

教师可根据小学学生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人格等越趋成熟的特点,结合本学科优势,教育学生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素质的目的,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在我的音乐欣赏课上,如何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情感的敏锐的洞察力,是非常有趣的的过程。记得有一次我在没有出示课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说说听了《野蜂飞舞》后的感受。学生有的说听到了洪水暴发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骏马在奔腾……其中有一个学生还描述得很生动:“音乐时而低沉有力仿佛一头凶猛的'老虎,音乐中时而跳跃的感觉又如同一只可爱灵动的小鹿,音乐中飞快的速度仿佛是老虎和小鹿互相追逐的场景,音乐大气恢宏的感觉又带人进入了宽阔的原野。”我被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我不禁问他:“为什么你会想到这个场景呢?”学生回答我说:“前几天我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看过老虎追赶小鹿的场景,今天听音乐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地就想到了。”是呀,不管是“老虎追逐小鹿”还是“骏马奔腾”或者是“洪水暴发”,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聆听音乐时思维想象的成果,教师怎能轻易否定呢?更何况音乐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没有标题的提示前任何感受是成立的。我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与赞赏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性也得到了肯定。

那么为什么会没有学生联想到野蜂飞舞的情景呢?于是我问学生:“你们看见过一大群蜜蜂飞舞的场景吗?”学生说没有。怪不得,没有生活体验,哪来的意境?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作曲家最初创作此曲的本意,于是我在课后寻找了一短有关于野蜂的视频。通过观看,让他们了解到野蜂喜欢群聚的生活、它们抖动翅膀时发出的声音,还有他们攻击敌人时的凶猛场景。有了这个的铺垫,再去欣赏《野蜂飞舞》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听着音乐时而抖动翅膀、时而感觉危险、时而手里划着野蜂飞舞的路线。

任何精彩的一瞬间不是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从思与思的交流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独特诠释,就是尊重我们的音乐,这正是音乐欣赏课的独特魅力所在。大度,应容纳各种不同的声音;异声,可能造就异彩。

三、研究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知识功能潜藏于头脑内,看不见,摸不着,当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是否听到、听懂、或感受理解的程度深浅,教师都可以在设计时通过外部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内在的功能,如要求学生概述作品,学生就必须回忆和陈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作品,能够概述作品的学生必定已激活了他原有的音乐、文学、文化、语言组织、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并且把注意指向作品的要点,进行欣赏时三度创作的反馈。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作出学生概述所需要的认识功能,而且需要监控获取的大意,以使问题切中要害。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学生也会信赖教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感情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教师要创立适合小学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

音乐活动的过程原本就是三度创作的过程,一度创作是谱面静态的,二度创作是动态的表演,三度创作是欣赏者,课内的说、唱、奏、等活动都是在创作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挖掘教材中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内在因素,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及语汇,给学生一个时间和环境的空间。另外,教师要具有广泛的兴趣,还要有渊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轻松、灵活、自如。让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一次用打击乐器练习时,让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在学生自由练习打击乐器时,我一改以往走来走去巡视的方法,自己在学生旁边坐下来带头练习。我练习得很认真,一开始有学生来张望我,特别是那几个调皮的学生,他们可能觉得老师练习很新奇。看我练习得那么认真,他们没有开小差,看了一会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认真练习起来。我把这种方法引用到了音乐欣赏课上,我坐下来安静地聆听着音乐,随着音乐的起伏,有时闭上眼睛,有时随着律动轻轻地摆动身体,有时会跟着音乐的旋律用手指轻轻敲击节奏。结果下面的孩子也和我一样非常认真,他们学着我的样子在认真欣赏音乐。

总之,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又会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师只有在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目标,研究教学方法,并以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作指导的前提下设计的课堂教学才符合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才能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有效。

音乐论文范文50例如何写篇二

音乐剧,现代音乐舞台戏剧表演艺术的一朵奇葩。其知识结构多样化,对其他艺术门类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其以强烈的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性为外表特征,而内集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于一体;从而实现在娱乐性的审美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完成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如能将音乐剧鉴赏课纳入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对完成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2006年3月8日,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明确该方案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并阐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及保障。

该方案及实行可谓是中国艺术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对中国的艺术教育还是人文素质教育都势必产生极大的推动力。但细观课程设置中规定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影视鉴赏》以外,均为传统而古老的艺术门类,极富现代气息的音乐剧鉴赏未能入选,不能不说略有遗憾。虽然音乐剧鉴赏在国内尚未成为成熟而完整的学科,但国内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及大量可看的剧目足以完成这个课程的教学。而音乐剧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对其他艺术门类高度的综合性以及使这一特性得以尽情发挥的强大娱乐功能,不仅吻合《方案》阐明的公共艺术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而且堪当大学艺术教育的重任。

和热情,“高度综合”地培养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当我们将音乐剧视为一个整体时,“它的构成元素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艺术品种:从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到幽默艺术、滑稽表演、服装设计和声光艺术,甚至还涉及到了电影、杂技、魔术等等。”[1]为了进一步剖析音乐剧,笔者采用西方音乐剧为例,设计了下列简略的图表,以较清晰地展现音乐剧的知识结构:

从上表可看出,音乐剧的知识结构是由多门相关学科知识及多种艺术门类共同建构的。而“从艺术构成学的角度看,音乐剧正是在整体上综合了话剧、歌剧、舞剧这三种综合性舞台戏剧样式的表现优势而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综合艺术的,因此可以说,它是综合的综合,是继一度综合后的第二度综合,是对综合艺术的再综合。”[2]这成为我们视音乐剧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理论依据。

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和艺术因素的音乐剧,涵盖的知识、信息的广度和密度是其他艺术无可比拟的。如此众多的艺术品种在不同程度上被融汇于一剧,使音乐剧发散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当我们翻开西方音乐剧100多年发展的历史画卷,不得不为其壮观图景而惊叹。如“世界四大名剧”,一上演就是十多年、二十多年,各剧的票房收入均达几十亿美元;如音乐剧产业在英国已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柱,并占据该国音乐产品出口的最大份额。音乐剧所创造的奇迹使大学生在领略音乐剧艺术的神奇、陶醉于音乐剧魅力之外,对音乐剧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音乐剧为什么具有这般的魔力,而成为推动他们认识事物、探索事物的内在动力,使大学生热切地关注到音乐剧所包容的相关知识系统,使他们充满热情地自发了解欣赏各类艺术品种,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高度综合”地培养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提出面向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这四项基本要求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顺应国际教育形势的进步,国家教委曾多次提出,要把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作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即实行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进行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促进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

音乐剧艺术具有强烈的娱乐功能为大众共识。而音乐剧内集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娱乐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将音乐剧纳入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可以在音乐剧的五光声色、动感愉悦中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这是因为“音乐剧作为20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早期肤浅、庸俗的‘文化快餐’窠臼中跳脱出来,承载着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在最本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寓教于乐。”[3]“寓教于乐”的教育观念古已有之,延至当代,更加强调教育手段的丰富多样、教育环境的轻松活泼,采用“玩”的形式、创造“乐”的情境来缩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对受教育者的培育。音乐剧将戏剧、诗歌、音乐、舞蹈、舞美造型等诸多艺术凝结成一个整体。在这个炫人耳目、色彩斑斓的整体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多种艺术手段叙说故事的独特性,而且,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快速转换的场景、变幻莫测的舞台装置等等能够满足大学生求新、多变的审美口味。学生在视听上获得多重享受的同时,音乐剧较深的教育潜力随之展现,即触动他们去思考不同题材下的社会内容以及要揭示的哲理、主题。

在那些最受欢迎的音乐剧作品中,诸多有关“人”的主题,如人的命运、人的价值、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尊严和普遍的人类道德准则等一系列这个时代最为关注的重大命题,在音乐剧中得到了最生动、最感人、最彻底的艺术表现。纵览音乐剧的成功剧目,在嬉笑怒骂的戏剧表演、载歌载舞的舞台声色背后,是对“人”有着深层教育意义的人文精神的生动呈现。

如“反战”是西方音乐剧创作题材之一。《西贡小姐》是一部在越战结束多年后推出的反战剧,它将反思目光定在了全人类的立场上,而不是仅限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无情地批判和抨击了战争在善良人类的身心上造成的严酷伤害,以及对战后几代人酿就的悲剧命运。在“和平和发展”已成为两大主题的当今世界,《西贡小姐》所表现的深刻主题和博大的人文精神,已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同和强烈共鸣。

“爱”是音乐剧中永恒的主题。只要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情感,在西方音乐剧的各类剧目中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等最淳朴、最美好的情感在诸多经典剧目,如《音乐之声》《南太平洋》《旋转木马》《国王与我》等中获得了最佳的诠释。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是多部优秀音乐剧的感情基调。例如《俄克拉荷马》,热情、真诚地歌颂了俄克拉荷马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综上所述,通过观赏蕴含人文教育意义的音乐剧佳作,使大学生在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与审美过程之中获得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及高度综合的审美能力,帮助大学生们实现主动地关切人的命运、尊严和价值,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肯定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用剧中爱、善、美等教育主题的价值内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给他们对道德生活的向往;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教会他们用爱的眼光看待世界,教会他们以爱美的心,完善对自由、对幸福、对人生的理解。这完全吻合《方案》所阐述的公共艺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也正是笔者提倡“将音乐剧鉴赏纳入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的最主要目的。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3号。

[2]《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13号令。

[3]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音乐论文范文50例如何写篇三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新社会的人才要求也提出了高的要求,教育部门也随之创新了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培育人才的教师来说,这是一次挑战,如何创新适合新时代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教学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音乐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审美观念的认识和形成,因此,音乐教师应抓住机遇,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创建适合学生接受和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

现在高校领导越来越重视和认同公共音乐教育,是因为公共音乐教育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共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基础化的一大基础学科,是发展大众化音乐的必须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1]开设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并不是要让大家都成为一个音乐人,而是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一定的艺术情操,能够有美的音符去感受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开设这个课程,还是对课程节奏的一个调节,对学生状态的一个调节,在数理化学习疲惫的状态下,适当地进行音乐教育,是对心灵的放松,也是响应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从更高层面来讲,是完善人格的必然要求。

一、音乐教育的内涵和作用。

1蹦诤:顾名思义,音乐是一种艺术,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内在思想感情,是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它由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节奏和旋律,又分为两大部分:声乐和器乐。音乐教师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为音乐教育,它包括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音色、音程、和声、调式和曲式等,以及歌曲、器乐曲的演唱、演奏技能以及乐曲的欣赏分析的教学过程。[2]应约教育具备的特点是它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不仅仅是开展音乐文化素质教育为目的,而是将人类跨越式的音乐文化精髓,通过各种不同的音乐学习形式的传授,以及良好的音乐环境的熏陶作用,使受教育者具备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艺术审美能力。

2弊饔茫捍尤说娜面发展来看,音乐教育对人有着独特的功能。首先,音乐教育优点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也是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音乐的作用。音乐是一种艺术,它是崇高而深刻的,它具有强烈的感人魅力,通过独特的声音表达思想、此种意境容易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激活人们内在的心理需求,实现结合作者、表演者及欣赏者的情感共鸣,音乐中所体现的思想观点、道德精神等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们接受逐渐转化为人格精神的其中一部分。

其次,大学生的智力素质和文化素质在音乐教育的帮助下逐渐增加和提高。音乐教育需要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学科。学科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再次,音乐教育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品格,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音符的流动,产生不同形式的内容、不同形式的乐曲,给人在不同的情感下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主要的目标是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提高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格和素质。

二、现时期高等教育公共音乐教育现状。

在很多高校,对于公共音乐教育的问题并没有引起校领导的重视,也没用引起学生的重视,不是作为必修课程开设的,仅仅是一门选修课程,而更为严重的是即使是选修课程,到课率也是非常低的。学校并没有相应地机制去保证这么课程的实施,也没有单独的经费去落实这门课程。没有设立相应地管理机构与监督机构。使得这门课程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下发展的了。尽管,很多音乐选修课是根据音乐学院的专业教授和老师所代教的。导致大多数同学心甘情愿上课,从课堂上学习到一些音乐基础知识,但并不是有教授就行的,主要还是学生并没有相应地基础,对这门课程没有理论作为支撑,缺乏对音乐的理解,从而使这门课程的效率很低;其次就是学生很少参与有关音乐的活动,大学生普遍对高雅的音乐不感兴趣。[3]所以,高校并没有重视公共音乐教育的长期发展,这样一来,就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很多大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够高涨基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情况不如乐观,很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音乐知识十分不够了解,所以在大学学习期间,教师需要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但是很多大学生面对社会的激烈的竞争压力,只重视了专业的学习,学习音乐不感兴趣,没有了动力和积极性。现在值得一个研究的问题就是大学生不懂得去欣赏音乐。

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对音乐知识相对缺乏,绝大多数学生对五线谱这些基础知识不懂,不知道一些古典音乐、没有听过《命运》等一些舞曲;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一些大学生对音乐的品味不高,喜欢没有价值内涵的垃圾音乐,而忽视了对高雅音乐的欣赏,甚至无法区分什么是高雅的音乐什么是低俗的音乐,不是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荀子这样说过:“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不乱。”对于荀子的这段话明显的指出了没有正确的引导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现在所涉及的问题是既然开设了这门课程,既然面对的是没有音乐理论基础的学生,那么久应该考虑怎么样去弥补他们的缺陷,怎么样使他们理解音乐,使他们能够适应这门课程的客观要求,使提高课堂效率。大学音乐教育离不开音乐的性质和方法,内容和形式,音乐的构成要素,题材和风格以历史、世界音乐知识等内容都是息息相关。这就从基本层面上要求高校音乐教师要有较深厚的功底,对音乐知识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但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师缺乏,而且整体音乐素质也很低。另外,缺乏统一的教材。目前,许多高校都是模仿专业学生的教材,没有适合的学生教材和方法,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严重歪曲。

三、加强高校音乐教育的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否则难以适应这门课程的发展。

在当今物欲横飞的世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操,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对大学费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定的音乐系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利益观都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对于这一改革,核心在于经费支持,并成立相应地机构,将这一课程的发展纳入到有规划、有方针的轨道中来,并对大学生自身基础进行一系列改革。

1备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大学培养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注重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而是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自我辨知的技能,又具有很好的审美情操,为今后音乐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舞台。对于音乐的鉴赏,不仅是音乐本身,更应该注重对音乐家的背景进行讲解,了解他们那个环境,他们的心情,他们的心理特征,他们的价值追求,掌握他们演绎的基本手法,还能够透过音乐联想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地理、民族学、人类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将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各个领域的了解,促进发展大学生的智力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而陶冶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素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在音乐实践中,能够将音乐背后的时代背景、人物情怀在表演中表现出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方面是通过平时的教育,注重课程的设置,通过向学生传授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不应该单纯地注重理论或者实践的考核,应该把两者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或者对二者进行综合来考核,迫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4](p57)。

2蓖晟聘咝9共音乐教育制度和法规。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制度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整体之一,也是完善机构建设的有力保证。学校要像发展体育事业那样发展音乐,要有学校音乐培养委员会,要有校领导亲自挂帅,要每年举行音乐鉴赏财政计划中,必须要有专项资金保证这一事业的发展。要制定相关机构,要在机构上、人事上落实到位,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要纳入到学校发展计划中来。对学生还可以制定学年学分,此制度在于为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奠定基础,从而约束学生行为。必须课和选修课相结合,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不断的提高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诱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达到提高学生音乐全面知识和综合素质的目的。重视公共音乐教学课程的规划,必须尊重学科发展规律,不得违背科学规律而行事。首先,教材的选择,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材,应该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老师的实际,结合学校的实际。其次,对于老师的配备,应该采取科学的原则,老师与学生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应该由哪些老师指导这门课程,多必须有科学的一句。最后,对于这课程的考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难度多大等等,都必须有理有据,否则只会打击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选课可逐渐向上的原则,先选基础类,后选鉴赏类,也可选音乐艺术实践类,如开设《合唱基础》《声乐基础》等课程,相互结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奔忧垦生的音乐艺术实践锻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歌曲,参与配乐朗诵、舞台设计等,发掘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校园合唱团、乐队、舞蹈队等,参与各种演出和演唱比赛;还可以组织文艺演出小分队参加每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从而为广大学生提供和创造展示自身音乐艺术素养和才能的机会。总之,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巩固和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4庇呕音乐教学过程。

现代音乐教育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否则会显得单一化、枯燥化。比如如何利用多媒体,如何利用网络等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是逼迫学生学,是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喜欢上这门课程。二是怎样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学习确实学到有用的东西,并最终能够成为自己的知识并加以运用。[5]因此,新的教学方法不是单纯传授教学方式,也不是简单地运用新技术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公共音乐课不仅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更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探究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方法去鉴赏其他的音乐作品才是最成功的。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使学生感受到多媒体带来的乐趣,让课堂更加生动,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并茂的、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营造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相结合感性认识,让学生能够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把音乐课堂上升成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平台,有力的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5庇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音乐的知识经验中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多样丰富的校园文化又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广泛兴趣,陶冶学生的自身的良好思想情操。所以,各高校科技结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学生更多的参与各种健康的文艺活动,将高雅文化带进校园,为音乐环境教育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笔者认为,可以在学校举办一些校园歌手大赛、音乐会、音乐论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浓厚的校园音乐气氛。[6](p124-125)。

四、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讲,它所处的领域也很重要,对于学生审美倾向的培养,对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发现自然美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学改革对学生的自身发展祈祷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随着人们对精神追求的不断发展,就需要音乐去弥补,需要音乐这门学科去完善教育发展的不足之处。作为高校工作者,特别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有义务去宣传音乐教育开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在高校开设音乐公共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易炎.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开发[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3]黄碧源.高等音乐教育之我见[j].广州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10,(3).

[4]郭丽娜.论音乐审美与素质教育[j].华章,2010,(21).

[5]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罗钧桓.“论音乐鉴赏教学与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j].法制与经济(下旬),,(2).

音乐论文范文50例如何写篇四

现阶段,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放弃了对兴趣的培养。虽然现阶段各中小学都相继开设了有关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课程,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尤其是中学期间学生的合唱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具体论述。

一、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中学音乐教学的效果之所以不显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不重视音乐这门课程,还有一些学生对音乐提不起兴趣,导致本来应该生气勃勃的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尤其是在合唱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正趋于成熟,并且正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刻,这时候的中学生最需要一些事情去激发他们的潜能,一旦潜能被激发出来了,那么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合唱最重要的就是“合”,要让学生的声音合为一处,就要求学生心里要有团结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需要教师或者学校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团体比赛或者一些游戏等活动,以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感,让学生彼此熟悉起来。另外,在音乐教学上,我们可以采用分组合唱的方式,先进行小范围合唱兴趣的培养,当小组中的学生充分具备了合唱兴趣以及合唱能力的时候,再将课堂上的每个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的合唱团体,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中学开设音乐教学的一大目标。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合唱中的积极性。当学生对音乐表现出了热爱情感的时候,这时学生的合唱就应该是器宇轩昂的.。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怎样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情感呢?这就需要学校多增设音乐课程,教授给学生一些音乐方面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在音乐知识的陶冶中,了解音乐文化和音乐的发展史。另外,教师也应该学会解读歌曲中作者的情感,通过向学生传达作者的内心所思所感,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以及对音乐作品背后故事的了解,都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一种同情热爱之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三、加强教师引导。

教师是中学生接触音乐的敲门砖以及主导人物,教师在教学中需发挥领导与指导的能力,要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让他们从心底喜欢上合唱这个艺术形式,并在合唱中起到带头的榜样作用,让学生能够多加效仿教师的一举一动,最后也同教师一样喜欢上合唱。另外,教师也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及时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及时地更正错误,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的喜欢安静,有的好动。这就需要教师要对学生的特殊性进行考察。对于喜欢安静的学生就让他们多听一些合唱名曲,培养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心底对合唱产生兴趣。对于那些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多进行一些激昂曲目的练习,以发挥他们心中的潜能,学会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发挥出合唱的力量。

四、注重学生音乐艺术性审美的培养。

美的感觉是社会真正追求的。只有教会学生学会音乐艺术的审美,才能引起学生对于音乐产生共鸣。音乐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相应的影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产生联想、想象,进而引起听者共鸣的艺术形式。在合唱能力的培养中,要教会学生通过看音乐、欣赏音乐作品,大脑能够随音乐而动。这样对于音乐艺术美的欣赏才能够留到学生心底,并在今后的合唱练习中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审美,让学生能够爱上各种形式的音乐,并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学校多组织合唱比赛活动。

要想培养中学生的合唱能力,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唱中来,通过积极的参与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合唱能力。但是在现有的音乐教学中,学校最缺乏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合唱活动,这会严重制约中学生对合唱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越来越不爱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因此,需要学校大力开展一些大型的合唱比赛,让中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到合唱带给自己的乐趣,并且还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合唱团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爱上合唱。另外,学校不仅要积极开展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合唱中去,还要鼓励那些热爱合唱的学生自己组团参加校外的一些大型比赛,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总而言之,要想提高中学生的合唱能力,就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积极提高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是提高合唱能力的最终途径,无论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艺术审美还是鼓励学生参加比赛,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真正喜欢上了合唱这种音乐形式,才能够提高其自身的合唱能力,才能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丁洁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华兵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2]蒋邦飞.中学开展流行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和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

[4]王毅.论中学音乐课中的多声部合唱教学[d].鲁东大学,.

音乐论文范文50例如何写篇五

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对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做正确的引导,以及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从而解决音乐欣赏课学生不感兴趣的难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多听是关键,但不能麻木的听,要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的、各种风格的音乐;在平时要重视音乐基本知识的积累;听懂音乐的语言,正确理解把握好这些表现要素、表现手段,这些符合音乐的表观语言。在教师对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做正确的引导的问题上,本文介绍了多媒体式、座谈式、创作式、表演式这四种效果不错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在把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注重音乐作品中的“情”,挖掘音乐作品中蕴涵的哲理这三个音乐欣赏教学的着重点上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今的中学音乐课中音乐欣赏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经过实践大部分音乐教师都发现学生很喜欢音乐,但是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却不是很大。很多学生常说:我很喜欢音乐,但就是听不懂。那么怎样使学生听得懂音乐呢?怎样上好中学的音乐欣赏课?我想这就涉及到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音乐这两大问题。

音乐是最富于想象的艺术,较之于文学和绘画,它既无法运用大量的文字进行生动的描述,也无法用丰富的构图、色彩等进行直观的再现。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只能凭借旋律、节奏、和声、调式等组织结构形式展现现实世界的各种运动。人们在倾听这些旋律、节奏、和声等所共同组成的音乐作品时,不仅能领会理解一定的艺术形象,而且还能产生种种丰富的联想和各自迥异的感受。音乐欣赏教学,正是基于音乐艺术的这一审美特征,而致力于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以音响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欣赏音乐一般可分为知觉欣赏、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层次。所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同样一首歌曲,由于人们的音乐素质、生活的经历、社会环境知识层次的不同所产生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主行诱导,使学生在听觉上产生兴趣,不会茫然,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要努力引导学生,在对音乐的节奏、速度、调性、和声等因素的感知的基础上,获得于音乐作品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换言之,音乐欣赏教学发展的是人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的时人的联想、想象、创造能力等。

在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上,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多听,是学生获得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欣赏音乐也是这个道理,听的多了,慢慢地就会听懂。也许有人会疑问,我听得也不少了,可为什么还听不懂呢?其实,听懂音乐也是有一个过程的。现在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听音乐,但如果问他们,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有什么主题,听了有什么感受时,绝大部分同学都回答不出来。多听,不光是数量上的,还要从类型和风格这方面去考虑。有的人听的音乐也不少,可若是从类型和风格这方面来说,就太狭窄了。这里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学生欣赏音乐的范围,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的、各种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不但让学生听中国的,传统名曲,如《二泉映月》《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等名曲,还让他们听外国的及现代的传统曲目,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及贝多芬的《命运》。何占豪、陈刚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名作。科普兰说过:“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固有的品质,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智力练习而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去听。”慢慢地,学生喜欢听了,并且逐渐能听得懂了。所以,多听、多欣赏,是让学生获得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二、让学生多掌握音乐欣赏地基本知识。

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使欣赏者了解音乐的外部音响形式,了解和体验音乐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欣赏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

有的学生在教师讲一些有关于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时,经常不认真听讲,认为这些知识不重要,而且认为这些枯燥乏味。有些学生甚至认为,知识会妨碍乐趣,最好不要了解任何技巧方面的事情,要是他们熟悉了音乐的“规则”,其实一个人如果只从感官的观点去听音乐,学生充其量只能接触到其中声音的材料。作曲家根据规则有计划地处理声音材料,才能将他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假如聆听者不懂这些规则,他便永远不会了解。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听不懂的音乐的原因,这并不奇怪,不是他的耳朵或听觉神经不能接受及传递音响信息,而是缺乏理解音乐、辨别音乐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说明了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基本的知识和了解过程,要求不学习而知,那时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在日常的音乐欣赏课当中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听懂音乐,应该具有欣赏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和逐步具有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且要求越多越好,越深越好。

三、学生懂得音乐浯言。

音乐欣赏要了解音乐的语言,就犹如能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光知道感受,情感的抒发和渲泄。但你说不出道道来,理不出头绪来那也只是孤芳自赏。因此我让学生懂得些音们要教会学生一些音乐的表现语言,音乐语言如何表达呢?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期、音色,还有式结构和声、织体等都是他们的表现要素和表现手段,音乐之所以会让我们为之一听惊,正是因为有这些要素和表现手段在其中充当主要角色。所以我在教学中除了对旋律,速度、节奏、和声等方面重点介绍体会和感悟外,对于音色了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很多学生对音色辨别不出来,中外不分,西洋乐与民族乐混为一谈,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一些重要作品中出现的一些乐器逐一作出比较和分析,让同学们既能够听到乐器,还能说上名称,各自乐器的声音仿佛描写什么都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如:小号,我喜欢用国歌来打比喻,那嘹亮,高亢具有号召力的声音。

长号:常体观在悲哀的音乐中(如哀乐声中的长号,声音低沉)。长笛:清新、明朗、幽雅的声音,如{梁祝)的引子和结尾那种鸟语花香的感觉,通过这样反复的对比和示范性的表演,学生们很容易接受这种乐器的声音,一听就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在我看来,一部作品,如果你不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听不出这是什么声音,那种音乐的联想就不会很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美就很难正确把握。

只有正确理解把握好这些表现要素、表现手段,这些符合音乐的表观语言,才能更好、更深刻地欣赏作品。

一个人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音乐欣赏也是这样,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有计划、合理地安排欣赏内容,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小型到大型,随着曲目的积累,学生欣赏水平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的四种模式。

(1)多媒体式:音乐虽然是听觉艺术,然而在音乐欣赏中如果能结合视觉功能,发挥通感作用,创造音乐情绪,则能激起学生很大的兴趣。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力比使用听觉媒体其注意力要高,如果两者结合,效果肯定不错,在歌剧、舞剧等欣赏教学中尤为见效。

(2)座谈式: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作曲家创作每部作品都希望听者能够通过他的音乐产生同感,然而每个人的感受能力不同,所以每部作品给予每个学生的感觉会有差异,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会有出入。如果教师直接介绍、分析曲式,强迫学生找到原著的感觉,学生不容易接受。座谈式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这种现象。首先,座谈式可把学生的座位改为围坐式,改变了往日的听众位置,心里压力减轻,易畅所欲言。

(3)表演式:音乐欣赏如果能现场表演,感受则会更直观。例如:类似《春江花月夜》这样的民乐古曲,教师可现场演奏根据此曲改编的钢琴曲,让学生体会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现手段和风格。另外,像中外民歌欣赏、戏曲欣赏等有机会都可利用有特长的学生来现场表演来完成。(4)创作式:中学音乐欣赏中的创作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些理念的记忆,强化理解。

综上所述,其实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并不是很难,关键是我们有没有从实质上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能尽量做到以上几点,我想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这能难题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音乐论文范文50例如何写篇六

一、历史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言。

课堂语言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载体。教材的语言是书面语言,教师讲课是口头语言,二者不尽一致。历史教师不是语言大师,不必过分追求语言的遣词造句,口头语可以随便一些,允许适当重复;声调要有节奏,仰扬顿挫;吐字要清晰,明白流畅;尽可能通俗化,深入浅出等等。

第一,要求严谨,做到遣词造句既合乎语法又合乎历史逻辑。

第二,要求确切,做到既能突出时代又无妄加虚饰。

第三,要有文采,做到情真意切而文采俱备。

第四,要求形象,做到描述有血有肉、讲解有声有色。

总之,言语的生动形象是改变历史课枯燥乏味的主要手段。

历史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基本功的重要内容,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语言科学得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讲课要精要,使学生充分参与。

教师可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现在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特别强烈,而学生越是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动越积极,对历史现象和问题就越关注,兴趣就越高。因此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在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关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可引导学生思考:“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即“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有进步性,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又有侵略性,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能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多种模式、多种教学途径上课,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印象。

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只停留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情节上,到了接触那些内容枯燥的课,就出现厌倦情绪:这么多的年代,这么多的人物,这么多的措施……太难记了。而历史课不可能每节课都有趣,有些内容本身就限制了课堂气氛的激发,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模式和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兴趣。

1.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对于直观的东西印象往往比较深刻,所以我尽量多地利用多媒体,把许多的历史情景、现象、线索等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的生动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印象。

四、历史教学中引入语文教法。

“文史不分家”这句话不就是说明语文和历史是相互辉映、很难分清的吗?文学作品很多都是反映历史事实的,而历史又为文学提供了可写的素材,二者是相互辉映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适当引用语文教法。如历史教学中可让学生像学语文文章那样归纳大意要点,找出关键词语,这样来记历史知识比死记硬背好得多。也可运用语文中的听写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既能督促学生学习历史又加强了学生的听力。老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在语文中学到的跟历史有关的成语,让他们查其含义,继而引出这个成语的来历,既巩固了历史知识又丰富了语文知识,相信学生都会感兴趣。

五、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可以信赖。

搞好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一贯持有的师道尊严,蹲下身来与学生讲话,做到尊重学生,与学生交友交心,让学生喜欢你,他才会对该学科感兴趣,上课才会积极配合,教学效果自然会好些,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吧。所以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受欢迎的形象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你教学工作的开展。

总之,我认为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也就抓住了学习过程的主要矛盾,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学生兴趣心理的发展,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

音乐论文范文50例如何写篇七

1,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学中举足轻重,可以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

2,音乐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功不可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总爱把音乐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强调音乐的道德力量,重视其道德教育的作用。世界上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着人对生活采取正确的看法和态度。音乐欣赏课上,学生会欣赏到许多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素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会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入心灵,使它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好的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不同的音乐可以给学生以不同的感染和熏陶。当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美,理解了音乐美时,也就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了审美情趣。

3,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课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即便是音乐课作为学生比较欢迎的课程,欣赏课,学生似乎却不太买单。面对这一现象,我深入的研究下问题的所在及解决方案。问题很明显在于,学生大多听不懂音乐,就更不能理解音乐。所以,面对冗长的古典音乐,传统的民间器乐曲,学生更是不知所以然,又何来兴趣,更谈不上美的享受。音乐欣赏课,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乏味、无聊,甚至催眠曲。那么如何能改变学生的这一状态,不仅能让学生听懂,更要让他们能深入其中,积极参与,能够感受音乐,真正做到欣赏音乐呢?这便是作为老师,需要要研究的问题。

那么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下,我在上音乐欣赏课的一些体会。就以《卡门序曲》这一课为例。因为这是八年级的课程,首先我需要研究下八年级的学生,并且针对这一年龄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来设计这一课。

八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逐渐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也比较多,在学习上能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这段时间应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为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歌剧,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演出形式,所以,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一段歌剧《卡门》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歌剧。在这一课的结尾,我也是通过一段管弦乐演奏的《卡门序曲》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的组成。

2、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比如,在研究《卡门序曲》a段时,对于这一组的节奏,我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打节奏,学生经过参与比较,会了解到,运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音乐情绪。所以,学生们就会知道,只有很强的力度和急促的速度,才能营造出斗牛场那种热烈欢腾的气氛。

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在教授学生《卡门序曲》时,我先让学生分别聆听、比较三个乐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如果他们就是作曲家,会为这三个乐段安排怎样的出场顺序。由于之前已经对三个乐段有所了解,学生还是乐于参与这一环节。随后在第一次完整聆听全曲时,由于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所以,听起来也格外认真。在聆听的同时,《卡门序曲》的回旋曲式结构也随之呈现了。

回旋曲式是《卡门序曲》成功的表现形式,在学生已经熟悉三个主题的基础上,掌握乐曲的结构就非常简单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辨别可以让他们把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激发欣赏兴趣。

二、交响乐的类型。

让学生从陌生到认知再到主动欣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对于不同的音乐也要进行不同的对待。就拿交响乐来说,不同的交响乐也要进行不同的认知过程。

1、交响乐中有一类叫“音画”的,以描写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为主要内容,比较通俗易懂。如俄国的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教师介绍音乐所描写的景物,使学生产生概念性的联想。

2、交响乐中有一类叫“舞曲”,它的民族风格极浓,乐曲比较短小,感情比较单纯,旋律也比较清楚,大多描写风俗性的节日欢乐活动,有载歌载舞的特点。也有从舞剧中剪取片断成为单独的器乐曲。如约翰·斯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师可以采用选取几段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对比出其中舞曲的风格特征。

3、在交响乐曲中,有一类有故事情节的,一般均有标题或每乐章有小标题。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卡门组曲》根据同名歌剧的音乐剪辑;我国何占豪、陈刚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这些乐曲,并不象戏剧、文学、诗歌、曲艺、电影、电视那样,从视觉上、语言上为欣赏者提供具体的人物形象或情节,而是发挥音乐的功能,以抒发人物的细致内心感情为主要手段,让学生从心灵上去感受。如果学生事先了解它所描写的内容,在听乐曲时,随着音响,脑海中就会有所想象,就会进入乐曲所规定的特定意境,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4、在交响乐中,有一类无故事情节的,也不描写景色,但它通过音乐手段,反映了人们非常细腻的、丰富的、变化多端的感情起伏。此类音乐无标题(有标题也不过几个字),反映的是某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希望。如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乐,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乐等等。像这种交响曲,学生理解会困难一些。所以,老师就要在欣赏这种交响乐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比如,学生必须要对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环境、经历、遭遇、身世等等有所了解,同时还要了解他写作此曲时的动机、以及乐曲的基本内容。

音乐欣赏除了要了解不同乐曲的类型,还要着重把握乐曲中的音乐形象。无论是传统的交响乐还是近现代的交响乐,绝大多数都有一个或多个主要的音乐形象。主要的音乐形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多次出现在乐曲中。主要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带有特征,有的是在旋律上,有的是在节奏上,有的是和声的序列或和弦的展开,有的还会通过某种特性的乐器表现出来。在交响乐中,引子以后一般就要出现这个音乐形象,它或原样地重复或改头换面地重复,当经历一个较大的演变过程后,往往要进入原样重复的阶段,在最后的结尾部分,这个形象还会多次进行“闪现”。在欣赏此类交响乐时,教师可以先把其中的音乐形象单独列出,在学生完全了解之后再在全曲中辨认这些形象,把握它的情绪特征,对整首音乐的理解也就十分容易了。

一、深钻教材是教学的根本。

音乐欣赏课是通过音乐作品感染学生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熟悉教材,理解教材,钻研教材,通过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对音乐作品创作手法的分析、对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音乐情绪、音乐内涵的理解来挖掘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音乐是一门技术性与知识性很强的艺术,不仅要对音乐有所了解,还要了解文学、美术、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深入的理解音乐。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熟悉音乐,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获得感受。具体到某一首作品,可以做以下案头工作:

1.反复聆听音乐,记录音乐的主题旋律并能用钢琴演奏;

2.分辨音乐作品中各种音乐要素的特点;(音色、旋律、速度、力度是怎样的,以及各音乐要素的变化及对比)。

3.分辨音乐主题是如何发展的;

4.分辨音乐的结构;(也就是曲式结构)。

5.了解作者的简况;

6.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一些趣闻轶事;

7.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内涵,如诗歌、绘画、文学、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等;

8.在反复聆听中引起自己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和想象)。

9.产生设计欣赏教学的思路。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也不错:

1.导入:引入教学的阶段。导入要自然,要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不可过多地用非音乐的形式代替音乐。(比如图片、文字、故事等)。

2.带着问题听音乐:每一次听音乐都要有目的地聆听,带着问题听音乐,如音乐的情绪、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构成等。

3.感受音乐:提倡完整的欣赏音乐,如果篇幅较长可以分段欣赏。

4.探索音乐:这是教学的中心部分,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内部结构,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不能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

(1)分段欣赏(感受情绪、记忆主题、分析音乐要素、联想与想象)。

(2)完整欣赏(分辨音乐结构、加深记忆主题)。

5.复听音乐:这是巩固、加深记忆的阶段。

6.感悟音乐:感悟音乐是深入感受音乐的阶段,可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升华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7.表现音乐:用外化的手段表现对音乐的感悟、感受。

三、再就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思维方式要更新。

1.教师本人先要对音乐作品作比较透彻的了解。

2.抓住“音乐形象”这条主线。

3.相信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

音乐论文范文50例如何写篇八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强身健体,也能够使学生修身养性,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性的锻炼和发展。学校大力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加快学生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让正在发育的青少年长身体,锻炼发达结实的肌肉,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而且也能使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通过体育消除疲劳,发泄消极情绪,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格,增强毅力。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给学生提供谈心,化解学习压力等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让学生在繁杂枯燥的文化学习中静静体会体育运动的美好,进一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认识到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魅力。另外,通过给学生加强不怕挫折,勇于挑战的心理健康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人格魅力。

二、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心理健康体育认识较少。

现阶段,学校开展体育教育还面临诸多的问题,首先就是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体育的认识比较模糊,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现在手机网游以及动漫等其他诱惑太多,学生更青睐于这些比较安静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低,使高校体育更加不受学生的欢迎,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的出勤率较低,学生的体质较差,体育成绩较低。

(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领导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深入考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有许多学校没有给学生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提供完善的体育设施,并且学习体育的课时安排的比较少,使学校的体育教育长期处于无序化状态,使青少年学生接受正规的体育教育机会较少,让学生难以体会高校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三)缺少专业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

我国大部分学校在计划开展高校心理健康体育课程所存在的一大难题是缺少专业优秀的体育教师,有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不懂或是不重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教学,不能传授给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体育课上的不够规范,学生的兴致较低,体育学习效果较差。正是由于这些缺乏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体育教师难以承担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严重的阻碍。

(四)心理健康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当前,有许多体育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已经比较陈旧落后了,一般采取比较枯燥的言传身教法,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时都比较吃力,容易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畏难情绪,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另外,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体育教材较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其中的教学内容较为刻板生硬,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和地域差异而不断更新完善其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

三、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完善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高校体育教师要想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带头和主导作用,端正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保持稳定的教学情绪,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关心和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和遇到的困难,要耐心细致的给学生讲解体育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因为学生错误的动作而使用不当的言语进行指责,对于学生在体育方面取得的成绩要积极鼓励,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和信心,也使教师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学生更能配合教师的体育教学工作。

(二)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

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后,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要求和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通过采取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法等不同教学方式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育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优秀完成所学的技术动作,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更加开朗和自信,形成良性的心理定势,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三)更新教材理论内容,增加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为了顺应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学任务和要求,就要不断研究体育教材新课标,并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挖掘并更新体育教材中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使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要增加体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运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规则能力,使学生也能勇于挑战自己,增强意志,而且让学生共同完成体育项目中,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获得更多友谊,让学生心里感受到更多满足和开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虽然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认识较少,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学校领导也不够重视、缺少专业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以及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落后等等问题。但是学校在进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进一步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并更新教材理论内容,增加体育实践活动等措施,这样有目标,有组织的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使高校心理健康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郁成刚,刘光.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04):119+39.

[3]蒋合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才智,2012,(30):20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