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景点网上登记申请书汇总 景区登记表(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08:48:54 页码:13
景点网上登记申请书汇总 景区登记表(3篇)
2023-01-17 08:48:54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景点网上登记申请书汇总一

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今天带你们游览黄果树瀑布的导游,叫我小田就可以了,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风景点是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瀑布之一。1982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黄果树瀑布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果树瀑布距省城贵阳市137公里,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县和关岭县接壤处的打邦河支流的白水河上。从贵阳乘车到黄果树,约需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今天起的也比较早,请大家在车上稍作休息,养精蓄锐,待会儿一睹黄果树瀑布的风采。

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已经到了,下车后请不要走散,我立即去买票,把票发给大家。

进景区后请大家跟着我走。首先我们参观到的是黄果树盆景园。盆景园是黄果树瀑布景区里新近开发的,又一处景观。它离黄果树宾馆仅500米,占地40亩,园内展示盆景3000多盆,姿态各异,争奇斗艳。黄果树瀑布景区地处贵州西部低洼地带,海拔较低,终年无霜,极适宜亚热带植物生长。这里随处可见仙人掌、黄桷兰、白玉兰等多肉植物及其它喜温灌木乔木。除此之外,在南方植物园里常见的栾树、米兰等,也已在此安家。一年四季枝繁叶茂、花团繁簇。

请大家跟着我继续向前走,前面就是闻名遐迩的黄果树大瀑布了。

黄果树瀑布高68米,加上瀑上瀑6米,总高74米,宽81米,夏秋洪水暴涨,瀑布如黄河倒倾,峭壁震颤,谷底轰雷,十里开外,也能听到它的咆哮;由于水流的强大冲击力,溅起的水雾可弥漫数百米以上,使坐落在瀑布左侧崖顶上的寨子和街市常常被溅起的水雾所笼罩。游人谓之“银雨洒金街”。冬春水小,瀑布便分成三五绺从岸顶上挂下来,远远望去,那洁白的水帘飘然而下,扬扬洒洒,如绸缎飘舞,如仙袂飘举,如淑女浣纱。数百年来,黄果树瀑布的雄姿一直为许多文人学者所惊叹。清代贵州著名书法家、“颐和园”三字的题额者严寅亮在“望水亭”题写的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需梭织天生成”,更是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

现在,我们来到了瀑布跌落处---犀牛潭。此潭乃因传说有神犀潜藏水底而得名。有没有神犀,谁也没有见过,但潭水的神秘幽深,至今依然,任何人驻足潭边,都会浮想联篇。若是晴天的上午10时或下午4时左右,由于阳光的折射,你还可以透过瀑布冲击时溅起的雨雾,看到从深潭中升起的七色彩虹,使你顿生雄姿盖世,艳丽昭天之感。

这个瀑布为什么起名叫黄果树瀑布,而不叫其它别的什么瀑布呢?据民间传说,是因为瀑布边上有棵高大的黄桷树,按当地的口音,“桷”jué与“果”读音相同,所以人们就习惯称之为黄果树,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很久以前瀑布附近的农民都喜欢种黄果,瀑布边上就有一大片黄果园,因此就把这个瀑布称之为黄果树瀑布了。与世界上其它著名的大瀑布相比,黄果树大瀑布虽然没有非洲维多利亚大瀑布、北美洲尼亚加拉大瀑布、委内瑞拉安赫尔大瀑布那般宽阔、高深和雄伟,但是,黄果树大瀑布自有它奇特之处,它是世界上处在喀斯特地区最在瀑布,也是最壮观的瀑布。这个大瀑布就像是一块奇异的磁石,在它的地面、地下、水上、水中还吸附着一连串丰姿绰约的景致。其中最神奇的一处,就是隐藏在大瀑布半腰的崖廊洞穴,由于洞外藤萝攀附,水挂珠帘,故曰“水帘洞”。这是世界上其它大瀑布所没有的奇特景观。

女士们、先生们,“水帘洞”已经到了,这个水帘洞全长134米,它由6个洞窗、3个股洞泉和6个通道所组成。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水帘洞一场戏,就是这里拍摄。

这是第一洞窗,它的位置最低,离犀牛潭水面仅40米,但洞窗则最宽大,有十几米宽,位置在第一、二个瀑布中间,大水时两个瀑布就连成水帘,将洞窗全部封住;水小时则次第拉开,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闵像可以随意开合的窗帘。

这是第二洞窗,它离第一洞窗仅4米左右。这是一个静谧的世界,号称水晶宫。它是水帘洞的心脏部分,长11米,高9米,宽3米。路旁有一股泉水,清澈明净,水长年保持在一个水位。洞顶悬挂着许多钟乳石,在麦秆状钟乳石上还有名贵的卷曲石。洞壁上还悬着数不清的石幔、石帘。

这是第三洞窗,它向外突出,很像阳台。这个洞窗有1米高,3米长,外面围有护栏,游人站在护栏后面可以伸手摸到瀑布,所以人们把这里称之为“摸瀑台”。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要游览的景观是犀牛潭峡谷景观。你们看,从犀牛腰往下,是一道一道相连的跌水,依次是犀牛潭、三道滩、马蹄滩、油鱼井等等。在这一连串滩潭中,为首的自然是犀牛潭,它深17.7米,经常为溅珠覆盖,雾珠淹没。只要有阳光,瀑布溅珠上经常挂着七彩缤纷的彩虹,随人移动,变幻莫测。

黄果树瀑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黄果树瀑布地处喀斯特地区,是由水流的侵蚀作用造成的。当溯源侵蚀裂点到达上游时,河水沿着喀斯特裂隙冲刷、溶蚀、冲蚀、磨蚀,管道逐渐扩大,形成落不洞及地下河;当地表河注入落水洞后水量的比例逐渐增大,就形成了喀斯特地区特有的袭夺,在明流注入落水洞处,就形成落水洞式瀑布。随着水流冲蚀及策略崩塌作用不断加剧,暗河洞穴越来越大,于是沿地表干谷发育了成串分布的竖井及天窗,它们不断扩大,归并,垮塌,就造成了现今雄伟壮观的黄果树大瀑布和瀑布下游深切险峻的峡谷。

我希望诸位举起你们的照相机,把黄果树瀑布拍下来,留在你们的记忆中,宣传给更多的人,因为,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

今天的游程算是结束了,想休息的朋友可以坐我们的旅游巴士返回宾馆,另外就黄果树瀑布六公里处有石头寨,这里不仅是石头的世界,也是著名的蜡染之乡。您可在这里搭乘旅游专线车或当地“摩的”前往。但此处少数民族居住较多,一定要注意安全!!

景点网上登记申请书汇总二

三将军墓 在普陀山半山腰的博望坪。1944年11月, 在抗击日本侵略军 的桂林防卫战中,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防山军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第131师师长阚维雍壮烈牺牲。1946年, 国民党政府建“三将军墓”以示纪念, 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均有题字。1982年重修, 墓地呈葫芦形, 宽16米, 长20米, 占地320平方米。

忆昔亭 在普陀山博望坪八百壮土墓旁, 1946年建。以纪念抗日阵亡将士, 抚今忆昔, 吸取血的教训, 亦名纪忠亭。高7.5米, 宽5.3米, 长4.2米, 面积22.26平方米, 为砖柱、单檐、尖顶、青瓦、方形的仿古亭, 中有石桌凳供凭吊憩息。

普陀精舍 在普陀山半山腰、第2道山门“超尘净境”后的山坡上。原为普陀寺旧址, 1959年拆除全部旧建筑, 重新修建, 更名“普陀精舍”。精舍为红柱、粉墙、硬脊、翘檐、坡顶、绿瓦的2层楼阁式建筑。1层长17.3米, 深12米, 2层长度略小, 总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正屋开敝, 楼上四面开窗, 上有观景厅。普陀岩崖壁前的天然石屏, “超尘净境”山门、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莱等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 形成封而不闭的多变格局, 登楼观赏, 城市风光、山林奇趣, 各呈勃勃生机。

普陀石林 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精舍前, 高9米, 面积约150平方米, 呈不等边多边形。相传, 唐代地方官员在这里选石进贡朝廷, 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喜爱, 视为“瑞石”, 镌刻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于其上, 钱藏宫中。李靖出任桂州总管时, 唐太宗嘱咐他考查“瑞石”产地, 得悉产于普陀山, 敕命建庆林观, 并御书“庆林观”赐额。普陀石林, 林峰嶙峋, 突兀峥嵘, 最为奇美, 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小逢莱 园林建筑。在普陀山半山腰, 普陀精舍前, 普陀石林左侧, 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为亭阁式长廊, 红柱、坡顶、青瓦, 长16米, 宽6米, 顶高6.5米, 建筑面积96平方米。廊西有矮围墙, 可凭栏眺望城东佳景。山墙上有“小蓬莱”匾额, 亭柱分悬著名教育家马君武联句: “城中佳境, 常绕梦魂, 叹半世飘零, 遂与名山成久别; 岭表旧都, 屡经离乱, 望故乡英俊, 共筹长策致升平。”

博望亭 在普陀山天玑峰半山坳上, 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8柱、单檐、翘角、绿瓦、长方形仿古亭, 宽约4米, 长10余米, 面积40平方米左右。亭建于山脊, 与米, 深180米, 面积20__平方米。宋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曾布, 性喜访奇, 元丰二年(1079)发现并开发, 辟为景点。宋刘谊《曾公岩记》详载其事。曾公岩是个迷人的山体地势配合, 宜于近观远眺山前山后景物, 俯仰顾盼, 处处入画。

栖霞亭 在普陀山四仙岩口。始建于宋, 名“簪带”, 刘克庄《簪带亭》有“上列青林杪, 凭栏尽桂州”之句·清代重建 后易名“倚岚”, 后改“碧虚亭”, 毁于抗日战火。抗战胜利后在原址建“栖霞亭”。1979年再新建, 沿用“栖霞”之名。亭有月门, 又称“步月亭”。亭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方亭、面积25平方米。底层作售票处, 上层为观景亭。游人上下, 若穿云步月, 与碧虚阁对应。渲染了“天上人间”的意境。

玄武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 与白鹤洞相连。洞口向西北, 高5~6米, 宽2~15米, 深21米, 面积230平方米。洞呈喇叭形, 前大后小。洞中有全真观, 为元代所建, 明改名真武阁, 后因避讳又改为玄武阁, 洞亦更名玄武洞。玄武客早废, 抗战胜利后重盖, 1989年拆除原格, 重新修建。一偏一正, 分别为45、100平方米的仿古混凝土结构, 飞角、单檐, 高6.5米。偏客南向, 正阁西向, 均有“玄武阁”匾额。从偏阁登10数级石阶, 达正阁, 为8柱大厅, 前可凭栏眺望普陀山麓秀色, 后通白鹤洞,经四仙岩, 达名闻遐迩的七星岩。透过阁楼南窗, 可以看见明代浮雕《龟蛇合一》。

玄武,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水神, 后为道教所信奉, 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四神, 其形象为龟或龟蛇相缠。这座浮雕, 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天然色泽, 雕成青灰色的龟、淡红色的蛇的玄武形象。龟, 水母类, 披甲, 有防御水火刀兵之意, 表达了人民群众追求安定吉祥的愿望。

白鹤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间, 与四仙岩、玄武洞相连。洞高3~4米, 宽6~7米, 深23米, 面积150平方米, 呈圆管形。洞壁石纹如白鹤飞翔, 洞中一石柱, 如鹤腿, 故有白鹤洞之称。白鹤洞是从普陀岩、玄武洞进入七星岩的必由之路, 地势较高而曲折, 且洞内幽暗, 通过时自卑而高、由明转暗, 再出敝亮的四仙岩, 给人以变幻无穷的神秘感。

景点网上登记申请书汇总三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沈阳市新城子区马刚乡马泉村农家乐观光风景区旅游。这里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有神奇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马泉村三面环山,山势险要。村东部有长白山余脉中风景秀丽的石人山,它是沈阳最高山峰,海拔444.3米,高耸东部,构成该村的天然屏障。南端山岭起伏,峰峦叠障,优雅别致的森林浴场就坐落在这崇山峻岭之中。北部丘陵连绵不断,松林密布,像一条绿色彩带飘洒人间。西边平坦的小路,是游客进出马泉村的必经之路。

马泉村历史悠久,传说神奇。相传明末清初,老罕王努尔哈赤率骑兵争霸天下,战败后退居此地安营扎寨,时值五月,天旱少雨,人饥马渴,有一匹马在山坡底下用蹄子刨出泉水,人畜得救,数日后,老罕五重整旗鼓,追击明军。临行前,封这个泉为饮马果,泉水流成的小河为饮马溪,后来人们将饮字省略就成为现在的马泉沟。

神奇的传说引人入胜,独特的自然景观更使人陶醉,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治。流连忘返。

当你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迎面高耸的石人山峰向你招手致意,路南正在建设中的“农家乐园”别具一格,使你真正体验到农民兄弟实实在在的生活。在其前边的开阔地是一马平川、平整如镜的驯马场。

相传这是努尔哈赤驯马的马场,经过开发,这里平畴绿野,绿草如茵,人躺在草地上,犹如来到了绿色的沙滩,恬静舒畅。顺着驯马场向东是一片葱葱郁郁的茂密森林,便是又一处十分壮观的风景——林海松涛。林内松涛怕人,古树参天,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是你休闲的好去处,上千只吊床仿佛把你带回摇篮时的还想。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妙趣横生。

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东北走约20分钟,是马泉沟村的至高点东大台,站在东大台俯瞰千亩优质果品基地——梨园山庄尽收眼底,“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是对梨园山庄的真实写照。巍巍青山,峰峦叠翠,绿色果园环抱着秀丽的村庄,勾画出人们巧夺天工的精彩画卷。每逢春季,梨花赛雪,杏花芬芳;夏季山青水秀,绿柳成行,杨花柳絮,鸟语花香,好一派迷人的风光;秋季时节,千亩果园,果实飘香,令人神往;冬季来临,塑风吹服雪压青松,玉树琼枝,气质高洁,诱发出马泉村人战天斗地,刚直不阿的豪情壮志。

村北有一处涌泉,因其是蒲河的发源地,故有“萍河之源”的美誉。泉水冬暖夏凉,四季流淌、水质清纯、甘甜爽口,水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常饮山泉水不仅祛病健身,还可养颜益寿,故而又叫“长寿泉”。目前已被开发利用。

泉水汇成小溪顺着地势缓缓流淌,流向大地,流过村庄,流向山梁。星罗棋布的水面,点缀着这里的平畴沃土,构成了这里特有的一道风景——珍珠湖。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揉动着青山秀丽的倒影,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为你垂钓提供了幽美的环境,增添无穷的乐趣。

沟口路北小山的半山腰中,俯卧着一块有二、三十平方米的白色大石头,犹如虎头状,因此这儿的人把它称为白虎头,有句顺口溜这样说:“要来马泉沟,必看白虎头,不登白虎头,难喝八仙酒。”站在虎头山上向市远眺,可见沈抚公路上的来往车辆,向北眺望,可看到沈哈高速公路的壮观景色。

马泉沟村现有101户,383口人,党的富民政策使他们走上了小康之路,秀水绕门蓝作带,远山当产翠为屏。在两个文明建设中马泉沟村村民发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依托资源,依托优势,开山辟源,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建成了现在林茂粮丰、山川秀美的新山村。

辽阳核伙沟省级森林公园旅游景点导游词

(山门处)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游览有着“十里画廊”美誉的省级森林公园——核伙沟。

核伙沟风景区距辽阳54公里,位于辽阳县寒岭镇,与甜水乡、本溪市交界。

关于核伙沟的来历,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没有人烟,后来从中原来了两个年轻的货郎,看到这里山青水秀,是块风水宝地,便在此埋锅垒屋,娶妻生子,劳作繁衍,得名二货郎沟。又因二人合伙落户耕作,又名合伙沟,时间久了就依其谐音叫成了核伙沟。1987年辽阳日报社的几名记者最早发现了这块宝地,回去后以《天然铸成醉人奇观》为题,报道了核伙沟的自然风光。从此,每年都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及游人前来写生作画、吟诗题赞、观光游览、沐浴大自然的风情野趣,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核伙沟地处长白山系千山山脉,震旦系的典型地质构造使群峰经千百年的剥蚀、冲刷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自然奇观,以怪石、瀑布、山泉、古松而著称。风景区内资源丰富、树木繁茂、红花绿草满山遍野,植被覆盖率达95%;风景区内泉眼众多,溪水常年不断,并形成了几个壮观的瀑布。核伙沟四季美不胜收,都以独特的景观而著称。春季来既可看到满山的映山红,又可采摘山野菜;夏季去响龙沟大峡谷,头顶是藤缠古树遮天蔽日,谷底溪水潺潺动人心弦,天女木兰冰清玉洁,野玫瑰花开异常香甜;秋季来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季则白雪皑皑、冰瀑奇景异常壮观。核伙沟在20xx年四月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景区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分为蓝湖、迎客崖、石门、天桥、椅子山、圣水寺、南天门、大峡谷、水洞、老宅等十大景区。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进入山门前,在南面有一个谷口有三角形平台的山谷,那里奇花异草众多,蝴蝶成群,因此,叫蝴蝶谷。

(引导游客进入山门到迎客崖前)

游客朋友,这里边是迎客崖景区。大家看前面这一高崖好像是主人在门口等待远方朋友的到来,因此取名迎客崖。大家再看南面这一石壁,长几百米,高数十米,岩壁陡峭,异常壮观,在石壁的上部有一高约4米的细长孤石,形状酷似菩萨,因此这一孤石就叫观音石,石壁也就叫观音壁。

(沿柏油路引导游客去石门景区:在小桥处)

大家看,河谷中有一个高约2米、长约10米的棕色盘石,沉稳如盘,状似卧牛,取名石牛;在石牛旁崖壁上有两株相邻的古松,二松并立断崖,颇具神韵,取名二龙松。

(引导游客到石门景区卧狮峰下)

大家抬头看东南方这一山峰酷似两只狮子卧在山岗上,故名双狮峰;在双狮峰西不远处,即为石门沟。沟内有石门峡谷,全长约1.5公里,两岸崖壁凌空,沟深谷窄、峭不可攀,峡谷内有石塔、孔雀崖、天柱岩、石门、天门、孔子松等景观,并有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由于路线安排原因,今天我们不能进入峡谷游览。

(引领游客到天桥景区)

大家看前面这一石壁,从山脚伸向河谷,高耸、伟立,崖壁如墙,从南面看像是伸向对岸的一座高桥,所以取名天桥。向北看在偏背上两座相对应的岩峰上各有一古松,两松相依形如姊妹,所以人们都亲切地称之为姊妹松。大家再向西看,可以看到三个山峰,其中最高的就是仙人台,那里是整个核伙沟景区的中心部位,也是看日出日落的最佳处。在仙人台南坡中部有一块巨石,形状好似仙人下棋的棋盘,所以叫棋盘坨,在棋盘坨的下部可看到一株古松,冠大如盖、古朴苍劲,长枝向下伸展,取名迎客松。

现在,我们所在的天桥景区内还有几处可供游人餐饮、住宿的旅店,因而画家、美术院校的学生来核伙沟写生时大多住在这里,所以人们也称之为画家村。

从天桥处沿山沟向南依次是椅子山景区、圣水寺景区和南天门景区。椅子山风景区内因一个山峰上有一块可坐人的石椅,所以取名椅子山,景区内有月亮门、天缝等景观,如果大家6月份来,在那里就能看到盛开的天女木兰花,(天女木兰又名山牡丹,是“冰川”时代留下的珍稀树种,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上才能生长,是当今世界上的名贵花卉,6月中旬开花,花期达1个月,呈白色花瓣,呈白色,素洁淡雅。)在圣水寺景区内有一眼泉井,俗称大泉眼,又名神泉,终年不冻不减,四季流淌不止。在南天门景区有石人、狐仙洞、棒棰砬子、南天门等景观,其中棒棰砬子为核伙沟景区内最高峰,海拔703.6米,这一带山峰耸立、崖壁陡峭,非常壮观。棒棰砬子西部一个山口,由于地势高,且深窄,又位于核伙沟景区的正南,远看恰似一座天门,取名南天门,南天门景区也因此而得名。由于线路安排问题,今天我们不能游览以上景区了。

(向北穿过村庄向西,引导游客到老宅景区)

老宅景区内因有几座山乡茅屋而得名,这几座茅屋有一种古朴、原始的意境,老宅景区还有一处景观为菩萨观海,从这里向南望,山峦叠嶂、雾似烟海、峰谷隐隐、有一种亦幻亦奇的意境,所以取名菩萨观海。

(向西引导游客去大峡谷景区,途中介绍水洞景区)

翻过西边的山梁,可到水洞景区。在那里有水洞、旱洞、罗汉头等景观。水洞洞口地处半山崖,离地面约3米高,洞口很大,深不可测,据说暗通本溪水洞,在洞口不远处有两口水井,所以叫水洞;旱洞洞口同样在半山崖,但因洞口有悬崖,因此很难攀登,在洞口东部高崖上有一孤石,根部细,上如头,下如颈,且面部五官齐全,形似人头,所以叫罗汉头。

(引导游客到响龙湾瀑布处)

大家看,这是核伙沟整个景区中最大的瀑布,高约十米,水少时瀑宽1米,水量大时瀑宽达四、五米,飞瀑直下,响声轰鸣,冬季到这里来,就可以观赏到异常壮观的冰瀑奇景。站在观瀑台上抬头向右侧看,这一高耸的断崖,尉为壮观。沿着峡谷在这个瀑布的上部还有一处瀑布,谷窄幽暗,三面由石崖围成葫芦状,所以叫葫芦峡瀑布。

(引导游客沿峡谷向下)

响龙沟大峡谷是整个核伙沟景区的中心景区,峡谷全长约4公里,整个峡谷,峰峦叠嶂、巨石排空、飞瀑惊谷、溪水轰鸣,又曲折蜿蜒、状如游龙,所以叫响龙谷。因两岸峭壁山石秀丽,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巨大盆景,画家们赞美为“十里画廊”。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二道天门,再向下是头道天门,这两处峡谷收拢,两岸崖壁高耸,恰似两扇门,所以取名二道天门、头道天门。

(夹扁石处)

大家向西看,有两处石崖断裂形成的天然石缝,石缝口距地面两米,即为大夹扁石,石缝高约八米,人可以侧行而过,在此南面石壁上的石缝为小夹扁石,缝高约6米,石缝较窄。人侧身亦无法通过,但缝壁平滑完整、润泽如玉。

(继续引领游客向下)

在峡谷东岸又看到一个孤出的石崖,高约十米,酷似一尊沉思状的佛,所以取名石佛。在它的南面一孤出的石崖,高也是十多米,状似古塔,所以取名孤塔。

(引导游客到天牛沟大峡谷谷口)

从这里向西也是一道峡谷,叫天牛沟大峡谷,此谷略短于响龙沟大峡谷,但崖高谷深、地势陡峭,更加惊险,谷深处有天牛沟瀑布,瀑高十多米,非常壮观。(因时间关系,今天不能带领大家去游览了)在这谷口南岸,石壁连绵,陡峭如城,但在此处突然中断,并形成断壁,这就是断城景观。

(继续引导游客沿响龙谷峡谷向下至峡谷口)

大家看前面的高崖,崖壁横空,形似城墙,所以叫石城,在它的南部有一巨石孤立山坡,上面还有植物,由于无法说明其出处,所以叫飞来石。再向前可以看见山门了,这时再看迎客崖,则酷似一峰骆驼,头、颈、峰相齐,体态相应,形神兼备,所以迎客崖也叫骆驼崖。

(山门处)

各位游客,难忘的核伙沟之旅就要结束了,在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神奇美景的同时,也使我们放松身心,溶入自然,体会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带给您美的享受,愿核伙沟的神奇山水伴您走入梦乡,欢迎各位朋友再来核伙沟,再叙山水浓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