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媳妇要离婚协议书 媳妇要离婚协议书怎么办(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09:25:28 页码:14
媳妇要离婚协议书 媳妇要离婚协议书怎么办(七篇)
2023-01-17 09:25:28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最新媳妇要离婚协议书(推荐)一

事实上十几年来,我将婆媳关系处理得极为融洽。从没有与公公、婆婆高声说过话,过没有跟他们红过脸。他们逢人便说:“我家的媳妇知书达理,是个好媳妇,我们知足了”。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他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他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

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处,最大的秘诀是她们二人之间的沟通非常到位,她们经常彼此向对方敞开心扉地聊天。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

心情舒畅。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工资收入,从不铺张浪费。添置家居用品,培养子女上学以及其它生活琐事,独自承担,从不让丈夫操心。

为了让丈夫全心全意地工作,我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重担。上班时间忙完教学,回到家里忙家务,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丈夫和孩子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网生活环境。给公公婆婆也减轻了家务劳累。

随着时代的变化,古代的“三从四德”变得无影无踪了,甚至有“要想家庭和,除非媳妇做婆婆”的说法流传。而我认为:“两想家庭和,媳妇一定要孝敬公婆”。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家后,我用行动实践我的诺言,用真诚和关爱去换起老人的信任。2006年,婆婆生病,在她生病的时候,我细心照料,做饭送汤,给婆婆擦洗,方便大小便,忙里忙外的,由于婆婆身体高大累我腰酸背疼的,也不叫一声苦,有时甚至忘了自己还饥肠辘辘的,心里装的只是婆婆的病疼。是媳妇应尽的义务,是女性的一种美德,邻里乡亲羡慕说:“有这样贤惠的媳妇,是前生烧高香了”。平时,老师们也称赞:有女人的品味和修养,有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内涵,有女儿的孝心和媳妇的贤良,不愧是新时代的有知识的女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里没有一点小矛盾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之间多一分谅解,多一分关怀、多一分宽容,家庭会更加和睦、幸福、社会会更加和、美好,敬老爱幼睦里邻。

做个好媳妇,为妻子的角色增添了魅力,为母亲的角色增添道德,为女人的角色增添内涵。

最新媳妇要离婚协议书(推荐)二

说到婆媳关系大家都认为这是很微妙的,是一对天敌,异常在农村,在同一个屋檐下,或多或少都有些茅盾,有的甚至象仇人,整天吵吵闹闹。但在新里港村有这样一位好媳妇,她和婆婆关系十分好,融洽相处了近四十年,她就是今年66岁的严美珍。

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多年如一日服侍患有严重高血压、并伴随有偏瘫的婆婆,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庄,她就是上虞市道墟镇新里港村的好媳妇严美珍同志。

严美珍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1967年与新里港村村民章福友结为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农民,纯朴热情,婆媳关系融洽。婚后尽管家境不富裕,可是家庭关系很和睦。公公去世后,她精心照料年迈的婆婆,多年来如一日体贴入微,从无半句怨言,在当地传为佳话,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

婆婆早年驼背生活基本不能自理,06年开始更是卧睡在床上。多少年来如一日,她精心照顾和伺候婆婆,给婆婆做饭、梳理头发、洗衣、洗澡、倒便盆等等。在家里,她总是一口一声“妈”,亲热地叫着老人。早年条件不好,老人与自我分开过,每每刮风下雨,严美珍心里就放不下老人,风再大,雨再强,老人的吃饭时间不能误,不能让老人饿着,自我顶着风冒着雨把老人安顿好后才回家吃饭。老人心境不好发点小脾气的时候,严美珍就把委屈往自我肚子里面咽,暗暗劝告自我,自我也会有老的一天。

当家里的条件改善了,有了空置的房间,严美珍为了方便照料婆婆,把婆婆接到了家里。婆婆缝人就夸自我的媳妇好,说自我是新里港村最幸福的老人。确实如此,亲戚邻居都说这样的好媳妇在哪也找不到,村里的其他老人都向严美珍的婆婆投来羡慕的目光,说老人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因为婆婆患有高血压,在饮食上就异常挑剔,有很多禁忌。严美珍从来不嫌麻烦,专门做既有营养又适合高血压患者的饭菜,婆婆的口味在家里排在第一位,这甚至引起了孩子们的不满,可是经过严美珍的教导,孩子们都懂事的理解了专门为奶奶定制的饭菜。婆婆心境不好就陪婆婆聊聊天,疏导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基本卧床不起,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严美珍自我也有头疼病,还要带小孙子,但她硬是撑了下来。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严美珍的婆婆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带小孙子上学,严美珍每一天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床前,服侍婆婆吃好早饭后再送小孙子上学,晚上接好小孙子伺候老人睡下后还要收拾家务到半夜才能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走进老人的房间,屋子被收拾的干干净净,老人身上穿得整整齐齐。夏天,严美珍不顾自我的头疼病,每一天给老人洗澡,洗衣服;冬天给老人床上铺得厚厚实实的,睡觉前给老人被窝里放上热水捂。她从不怕老人脏,不闲老人烦,耐心细致地照料着老人。有一次老人不细心把便盆扣翻在地上,严美珍没有半点怨言把它收拾干净,反过来还安慰老人,心疼婆婆,老人有时候粪便不畅,她强忍着脏臭帮老人用手扣,经常反胃连饭都吃不下。她用博大的胸怀包容婆婆的失误,用心照料婆婆,让婆婆安享晚年。

孝在传射中放射光芒。在严美珍的悉心照料下,她的婆婆谢阿芬活得有滋有味,虽然已经101岁的高龄,卧在床上,但仍然精神矍铄,容光焕发。左邻右舍都说如果没有严美珍的孝敬之心,谢阿芬活不到今日,这个家也就不像个家。要尽孝心并不难,难的是数年如一日的孝敬。严美珍的儿女在她的感染下,也十分的孝顺,尊长爱幼,他们都说要以妈妈为榜样,让自我的家庭生活越来越和睦。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

孝在坚持中凸显厚重。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严美珍用近四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的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最新媳妇要离婚协议书(推荐)三

亲爱的老婆:

你好!

本人谨以赤诚之心,在此立此宣言:

遵循1条宗旨:结婚之后,工资奖金全交,剩菜剩饭全包,家务杂活全干,一切以太太的话为最高宗旨。

遵循2条原则:第一条,媳妇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媳妇错了,请参照第一条。

在思想上,坚持拥护媳妇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的走媳妇指定的路线,家里媳妇是第一位,我是第四位。

在举止上,爱护媳妇,保证媳妇开心时要陪她开心,不开心时要哄她开心;做文明丈夫,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打了左手送右手”。

在生活上,陪媳妇逛街时不喊累,而且要主动用平时省下来的零用钱付帐。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早上按时起床,晚上按时睡觉。锻炼身体,天天向上。节假日认真组织学习厨艺及推拿技术。虚心接受媳妇监督,尤其不能跟陌生女人搭话,当然,问路的老太太和五岁以下的小朋友除外。

保证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最新媳妇要离婚协议书(推荐)四

她,一个传统的农村妇女,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在丈夫去世后20xx年如一日的照顾着93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公婆。在村民眼里,她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在公婆心中,她是个值得信赖的好儿女;在孩子眼里,她是善良的母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在亲朋好友之中,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肃然起敬。她的的确确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她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家住陕西省镇巴县黎坝镇春生社区街上小组村民席。

中国有古语,百善孝为先。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基本要素。

席有一位双93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公婆,得了老年痴呆症,不管平时自已家活有多忙,席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解闷,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她都会尽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当老人有些头痛感冒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到老人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她就时常嘱咐老人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有时农活实在忙得抽不开身,她就会提前为母亲准备好一天的生活用品,委托亲戚、邻居帮忙带管那么几个小时,每周她都会帮公婆洗一次澡,陪她玩,搀扶着她在街边散散步、说说话,如同对待幼儿一样地哄着、照顾着。为了使老人的生活更丰富一点,前几年她还带老人到县城的黑虎梁、革命烈士纪念塔等地游玩。“父母把我们养大,现在他们老了,孝敬他们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只是做了我的本份。”席说。

这一本份,让看在眼里的外人都直夸她实在是孝顺。老人眼睛看不到,自理能力差,时间长了身上难免有气味,可席不嫌弃,还时常陪着公婆一起入眠;老人头发长了,她就请来理发师为老人理发;天气冷了,她及时为老人加衣添被;天气热了,傍晚她就背公婆去广场乘凉。看到老人乐了,她心里比蜜还甜。

如果说席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是理所当然,那么她对周边的老人也一视同仁,这不能不说是她对孝文化的又一种诠释和理解。

在席xx周围,有的老人儿女常年在外务工无人照看,有的年迈多病,行动不便,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公婆一样,经常去走动、去看望。有的老人身体不好需要住院时,席就主动帮忙办理住院手续,并垫付医疗费。逢年过节又送去补品看望老人。左邻右舍、社区里的老人,在她眼里,个个都是亲人,也如父母。

在幸福院,社区每周都组织老人们开展活动,只要一有活动,她就做服务,扶老人上台阶、为老人端茶递水……。每年重阳节,党委、政府,社区都要组织老人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有的老人拄拐杖,有的老人因生病腰间挂着尿袋,她就就跑前跑后,给老人们提供方便。

扶人上车、为老人代购生活用品、送老人回家、帮老人解决家庭纠纷……席关爱老人的行动简单而实在。“其实孝顺不用惊天动地,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或一个举手之劳的行为,就能让老人们倍感欣慰和满足,关键是我们要能换位思考,多想想老人们最需要什么。”席说得简单而真诚。席真情实意,打动了所有跟她接触过的老人,但凡知道她的人,一提起她就会竖起大拇指说:“她是个大好人。”

“现在社会上有种不良风气,很多人不敢去做好事,如果有一天你也刚好碰到一位老人在你面前摔倒了,你敢不敢去扶?”面对群众的问话,席回答得肯定而干脆。“敢”。“那要是她因此冤枉你呢?”席笑得有点腼腆,“那我也心甘愿过,我相信社会上还是有公平正义、还是好人多。”

20xx年席被镇巴县老龄办评为“孝亲敬老之星”。席就是这样,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记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从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炽热的思想、无私的行动、去感召、去触动周围的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做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诗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最新媳妇要离婚协议书(推荐)五

前东社区居委会,人们经常议论着一位普通妇女。几十年如一日敬公婆的好媳妇。她就是前东社区建材小区的申菊英,她的事迹在平罗县前东社区被大家交口称赞。

51岁的申菊英尊纪守法,热爱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十六屇三中全会以来应对高科技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新时代,她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修养,健康的身体素质。在事业上她兢兢业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胆创新,在优生优育工作中她带头计划生育“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她教子有方,身体力行做榜样,她的儿子姚亮以大学毕业,为祖国贡献力量。

申菊英在妯娌中是位勤劳能干和蔼可亲的好大嫂,在父母眼中,她是位通情达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在邻居眼中她是位心底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她的家庭和睦幸福,先后被评为区级十星级礼貌户和全县五好家庭。

申菊英与同在农具厂工作的姚会元认识相爱后结为夫妻。申菊英的公爹、婆婆之后生活在农村,依靠种田维持生活。xx年,她研究到两位老人年龄大了,想把二老接到县城与他们一齐生活,可是老公爹心里顾虑重重,他是姚会元继父,认为自我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生活在一齐能行吗就算是与亲生儿子一齐生活,时间长了也难免有个磕磕碰碰的,他担心将来大家会闹得不欢而散。申菊英看出老人的顾虑连说带劝地把两位老人接到家中,一住就是二十年。

二十多年来,申菊英与两位老人朝夕相处,连脸都没有红过一次,更没有让老人受过一回气。婆婆身体有病,又爱干净,洗洗涮涮的事情干不了,几呼都是申菊英来做。当时儿子年纪小,丈夫工作忙,两个妹妹都不在父母身边,照顾婆婆的重担落在了申菊英的肩上。婆婆身体有病,心里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顺眼,总爱唠叨。申菊英也无微不至的照料她,一边心平气和地安微她,讲故事逗老人开心。

有时婆婆大小便失禁,屡尿弄到被褥上,她二话不说赶紧给婆婆擦洗干净身子,换洗被褥拆洗干净,她从没说过一句怨言。有一年冬天,老公爹突患急性阑尾炎做了手术,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老人想解小便却无法动身,尿憋的不行,身边仅有申菊英照顾他,又不好意思说出口,一脸的痛苦状。细心的申菊英立刻瑞起尿盆给老公公接小便,老人感动的热泪直流。两位老人逢人就夸,“儿媳妇比亲生女儿还亲、还可靠。我们能活到80多岁与她细心照料分不开”。

xx年,申菊英下岗了,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开办了一家煤气灶具经销部。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申菊英事业有成,还创办了自我的事业,家里富裕了,但她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她听说社区居民的下水道年久失修,经常堵塞,尤其一到雨季,雨水积在巷道里漫灌到部分居民家中,给社区居民带来不便,社区居委会想为居民解决问题,苦于无处筹集资金时,申菊英主动站出来,带头捐款,并帮忙社区干部挨家挨户的地筹集资金,找人修好下水道,彻底解决居民的难题。

建材小区居民区的巷道没有硬化,一遇雨雪天,巷道泥泞不堪,申菊英带头捐款,并参与了巷道硬化。由于申菊英乐于助人,左右邻居煤气灶具出了毛病,只要招呼一声,她很快上门维修,从不收一分钱,她的淳朴、善良、宽宏大度、慷慨大方、一向有口皆碑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新媳妇要离婚协议书(推荐)六

赵淑珍,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她是一个上孝敬公公婆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媳妇,多年以来,她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她就是秦岭乡董集寨村赵淑珍同志。

赵淑珍,1975年出生在秦岭乡麻山头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赵淑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1994年嫁入秦岭乡董集寨村,与现任村支部书记的有志青年董晓明结为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农民。纯朴热情。婆婆性格开朗随和,婆媳关系融洽。婚后尽管家境贫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也就其乐融融。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近年来婆婆因病卧床不起,不仅家里花费了大笔的医药费,而且婆婆从此由一个健康人变成生活难以自理的残废。婆婆是个急性子,一时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常耍性子,发脾气。赵淑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婆婆想不开,寻短见。于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她说“瘫子也要过日子,何况你能行走,我会服侍你。”在儿媳的鼓励劝导下,婆婆慢慢摆脱了阴影,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规。

赵淑珍作为长嫂,她是恨铁不成钢,对婆婆赡养服侍他们夫妇一概扛起,从不奢求弟弟负担,赵淑珍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着家庭成员的不足,用孝心敬奉长辈,用爱心呵护晚辈,把一个清贫残缺的家勉强经营得和和美美。

自婆婆患病后,赵淑珍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婆婆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赵淑珍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参加集体劳动,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务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清洗一次;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十年来,赵淑珍虽然离娘家很近,但她缺很少回娘家,到天水市办事,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里不踏实。有次内侄婚庆,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带到了娘家。改革开放后,两个儿女相继成家,家境日渐宽裕,赵淑珍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微型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

这些年,丈夫董晓明由于家庭劳动力少,又要忙农活,又要为村上的发展谋出路,谋计划。丈夫董晓明有时情绪不好语言冲撞了老娘,赵淑珍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赵淑珍同志用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纯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在王爱的精心照料下,赵淑珍有两个儿子,在她的感染下,他们都十分尊重孝敬奶奶。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她孝敬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她的事迹在周边村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最新媳妇要离婚协议书(推荐)七

“巧媳妇工程”是为了抢抓产业转移,特别是订单转移的大好机遇,迅速扩大河南服装产能规模,挖掘剩余劳动力资源,解决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由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发起,市县政府支持配合,采取“有限集中,适度分散,两头在园区,缝制进农家,能人挑头,骨干组阁,跟单督导,规范运营”的模式,在全省广大农村和新型社区建立星罗棋布的“卫星工厂”和“流水线班组、工段”,把农村处于严重“三无”(无奈留守农村,无聊闲赋在家,无助忍受贫穷)状态的“巧媳妇”们组织起来,经过严格认真的工业化培训,将他们从第一产业解放出来,变成产业工人的一项人力资源整合的民生工程。

“巧媳妇”工程推进三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将省服装协会“巧媳妇”工程情况报告如下。

一、“巧媳妇”工程推出缘由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服装行业的共同努力,以郑州女裤为主要代表的我省服装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产量连续8年高速增长,产能规模不断刷新,在全国的位次稳步前进,由20xx年的第11位上升为目前的第6位。涌现出了“梦舒雅”、“娅丽达”、“逸阳”、“戈洛瑞丝”、“纽伦”、“依仙圣姿”等一批知名品牌。河南服装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凸出。

随着改革的深入,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服装业在沿海发达地区优势逐步丧失,劳动力资源叫紧,产能持续下降,大量服装加工订单向中西部特别是服装生产基础较好的我省转移。面对海量订单,生产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便显现出来。如何抢抓机遇,顺势发展成了服装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6300万农村人口,其中闲赋在家的青壮年妇女约600万人,多为留守妇女,“三无”、“四最”是这个人群的显著特点。即“无奈留守农村,无聊闲赋在家,无助忍受贫穷”。她们“思想最稳定、责任心最强、最渴望工作、最需要花钱”。对于服装加工来说,留守妇女是最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抓住订单转移的大好机遇,尽快扩大全省服装产能规模,帮助政府解决好“三农”问题,省服装协会把目光投向了广大的农村。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全省各地,重点调查了40多个乡镇,300多个村庄,对留守妇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确定了在全省农村普遍推行“巧媳妇”工程,广泛建立星罗棋布的卫星工厂和流水线工段,把农村妇女从第一产业解放出来,形成产业大军,使她们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农村的富裕稳定。

二、“巧媳妇”工程推进情况

“巧媳妇”工程的推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结合厂家布点。总结第一阶段经验,协会选择技术、管理好,生产任务满的服装生产企业,由企业选派人员专门负责发展“巧媳妇”服装加工点。

第二阶段:直接建点。“巧媳妇”推进之初,首先选择具有服装加工基础的村组建立加工点,进行人员培训,由协会直接下单,并派人跟单督导。

第三阶段:建立“巧媳妇”示训孵化基地。为了“巧媳妇”服装加工点有序发展,协会结合信阳平桥区政府,在平桥区建立了功能齐全的“巧媳妇”示训孵化基地,实行整厂、整点孵化,从示训孵化基地整建制搬出就是一个成熟的服装加工厂,这种形式深受欢迎。正如她们总结的那样“一台缝纫机,两只灵巧手,三月学成熟,四季不发愁”。

20xx年初,针对“巧媳妇”工程,协会在人员、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开展了“万里行、走乡村”活动,选派人员直接对接到乡村,帮助指导她们。协会负责提供技术、提供订单,直接建成乡村的“巧媳妇”加工厂,如:襄县超颖服装厂,嵩县闫沟村天妍服装厂、栾川七里坪社区加工厂、栾川下元村、淅川锦瑞服饰、温县徐堡亢村、宜阳城关乡、宝丰县先锋服装厂、方城县方城职业技能学校服装班下属农村加工点、叶县衣加衣服装厂。

为了更好地推进,20xx年底,服装协会对全省60个“巧媳妇”服装加工厂进行了表彰,对工程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巧媳妇”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郑州、洛阳、新乡、焦作、鹤壁、安阳、周口、商丘等30多个市、县共建立“巧媳妇”示范企业65家,“巧媳妇”加工厂300多个,其中与协会紧密联系的加工厂152个,解决就业3万多人,创造产值45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巧媳妇”工程是一项浩大的农村富民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仅靠协会来推动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一些地方政府认识上不去,对“巧媳妇”工程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缺少大力发展的氛围。

二是缺乏启动资金。“巧媳妇”加工厂均分布在广大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购买设备和人员培训的资金相对困难。

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农村有场地,有人员,有意愿却不知道“巧媳妇”工程,因此很难惠及他们。

四、意见和建议

“巧媳妇”工程不仅深受广大农村妇女欢迎,同时也为我省承接发达地区服装产业转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把“巧媳妇”工程引向深入,实现河南服装大省向强省转移的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省政府将“巧媳妇”工程列入产业扶贫开发或承接项目转移的工作中,要求各级政府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二是建议加大资金支持扶持力度,希望政府拿出专门资金,对设备购置和人员培训予以支持。

三是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动用政府宣传手段,在全省大力宣传“巧媳妇“工程,让这一惠民工程落户更广大的农村。

五、“巧媳妇“工程的前景

目前,全省服装行业各类大小经营体16.7万个,从业人员480多万人,年产值2300多亿元。“农村巧媳妇,社会大财富。每年全省如果建500家以上的“巧媳妇“服装加工厂,让经过培训的“巧媳妇”进厂工作,实现订单与工人对接,优势互补,使“巧媳妇”变为服装产业大军,按每人年产值15万元,全省100万从业人员,那么仅“巧媳妇“工程即可为全省gdp增加1500亿元。若从业人员个人收入每年增加2万元左右,则全省农民收入将增加200亿元左右。“巧媳妇”工程具有广阔的前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