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金属井盖采购申请书 购买井盖的申请(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10:05:19 页码:12
金属井盖采购申请书 购买井盖的申请(5篇)
2023-01-17 10:05:19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金属井盖采购申请书(精)一

编号:________字第________号

品名规格计量

单位全年合同分 月 数 量

款1.精矿中含有价金属之计价。精矿水份、交货地点均按部颁标准(yb113-82pb)、(yb114-82zn)与株冶原料进厂质量标准执行。精矿中含as≤0.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矿主成份40%_____≥38%按300元/吨金属计价,锌精矿含ag计价、s不计价;铅精矿含au、ag按国家规定档次价的50%计价。精矿主成份小于35%者只付运费,不付货款。

2.精矿中含杂质最高不得超过如下界限:≤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精矿粒度不符或含杂质超过界限时,卸车前发现未造成生产损失者,作退货处理,并据实核收转运、场地等有关费用。造成生产损失者不予计价。

3.精矿中含杂质超过部颁标准,而小于(2)款界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划内原料,供方凭出厂质量证明书及铁路运单向需方托收85%之基价,货到验收后需方将结算尾款汇给供方。计划外原料,货到验收后,凭需方检验单和供方发票结算。

5.精矿中不得有外来夹杂物,凡掺杂使假的参照国务院89-61号文件规定,不予计价结算;成团结块者,所增加的费用由供方负责,每车另收损失费300元,错发矿种未造成生产损失者,按实发矿种价值的3%核收损失费;造成生产损失者,不予计价结算。

6.供需双方遇停电停产检修均可停发停进,但须在月前电告对方,若遇不可抵抗之灾害亦可紧急停发停进,但须即时电告对方。

7.精矿必须敞开散装,整车进株冶专用线,按月合同数均衡发运。强行包装发运进厂者按30元/吨矿量核收解包转运费并终止执行合同。零担进运进厂的按200元/吨矿量核收费用。

8.双方必须信守合同条款,在执行过程中未经双方同意,不得单方修改或废止。

9.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合同一式十份,双方各执五份,自签订之日起至当年_______月_______日止有效。

需 方

单位名称:(章)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理人:

电 话:

电报挂号:

开户银行:

帐 号:

邮政编码:

供 方

单位名称:(章)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理人:

电 话:

电报挂号:

开户银行:

帐 号:

邮政编码:

鉴(公)证意见:

经办人:

鉴(公)证机关(章)

年 月 日

(注:除国家另有规定

外,鉴(公)证

实行自愿的原则)

有效日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至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金属井盖采购申请书(精)二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的顺序认识都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本地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铝、锌.铁.铜的化学性质,认识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记住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培养观察.归纳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乐于探究物质的奥秘.

教材处理:首我提出一个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新买的铝壶用了一阵子表面会变黑?”引入新课。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本人采取了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

让学生们懂得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处理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最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辨别戒指的真假”实验方案并实施,回应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学法指导:

1.我个人认为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置换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来感受的。我为此补充一些本地种植有关的联系实际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通过实验,并在置换反应概念和其他一些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的。

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这是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4.为了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应用,我根据经常使用硫酸铜溶液的实际,设计了“用铝桶装硫酸铜溶液这一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旁。

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分别为一、复习-激趣、二、创境-设疑、三、操作-体验、四、讨论-深化、

具体过程如下:

(一)复习-激趣首先,我用幻灯片展示几幅色彩明快的金属材料照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新课。一方面复习上节课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另一方面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总叹息找不到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认为思想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我如此设计的理由是:我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与渴望,“地铁、飞机、飞船”的照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境-设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穿金戴银”在农村也成为一种时尚。在我们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件金银手饰,他们最担心买到假的金银手饰。为此,本节课我采用“辨别戒指的真假?”这一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让学生带着探究的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操作-体验虽然学生已做过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但这些实验,是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的,由于观察的侧重点不同,学生对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可能注意不够。因此本节课我安排学生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把它作为本课的第一个分组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一、镁条、铝箔、铁丝、铜丝分别与氧气反应。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从反应条件、实验现象等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为什么镁条在空气中就能点燃,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铝箔要加热后,放入氧气瓶中才出现强光;铁丝光加热放入氧气瓶中无法燃烧,还必须要绑上一根火柴助燃,才有火星四溅的现象;铜丝加热后,只是变黑,绑上火柴也无法烧。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是mgal fecu。

同时,也让学生再次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得出可以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然后出示两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接下来,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和方法继续完成以下的三个探究实验。在这些探究实验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选用金属片大小要相近,溶液浓度要统一,反应时间也应该一致。

探究实验二、 a: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

探究实验三、b: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

(四)讨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要组织好小组间的讨论。引导学生注意分析上述五种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练习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出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znfecu。

1、大多数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可根据金属是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接下来让学生观察上述四个化学反应的特点,得出上述反应的共同点:1、反应物和产物都只有两种2、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产物也是单质和化合物;引出置换反应的概念与特点和表达式。接着让学生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四。1、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2、铁钉浸入al2(so4)3溶液; 3、铁钉浸入cuso4溶液中,4、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5、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要求学生分析为什么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但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却没有什么现象?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有红色物质析出,浸入硫酸铝溶液中就没有红色的东西出现了。分析以上反应的共同点,形成小组意见。结论: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1、可根据金属能不能把另一种金属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五) 小结-反思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体验和讨论-深化的基础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对以上四组探究实验进行小结。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归纳。

板书如下:1、置换反应特点: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字母表示法:a + bc → b + ac2、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能与o2反应;

(2)大多数金属能与稀hcl或稀h2so4反应;

(3)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3、判断常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2)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能否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4、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必要在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除了教科书和相配套的练习册上的习题外,我又补充了两个案例。a案例、“酸菜鲜鱼汤”是藤桥“召君饭店”的“招牌菜”,店主反映盛汤的铝锅很不耐用,铝锅没用多久,锅底就漏洞了。请你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b案例、同学们家里大多种有芒果树,每年芒果树修枝后,都要喷洒浓度为0.2%的硫酸铜溶液。去年椰林村的王大力用铁桶配好农药后,第二天才喷药,结果发现害虫没杀死,铁桶壁上有红色的东西沾在上面。为什么按要求配好的农药杀不死害虫?铁桶壁上的红色物质是什么?这两个案例就发生在身边,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生活中有化学”。

(六)、实践-应用

本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鉴别金戒指、银戒指的真假,一方面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回应解答课前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学生设计实验的盲目性,可事先指出市场上的骗子一般用铜、锌合金假冒金戒指;用金属铝假冒银戒指,主要是两者的外形色彩相似。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要及时倾听各小组的方案,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设计,要特别注意当地一些民间的错误传说,例如,当地有用戒指在石灰墙上划线,根据线的深浅来判定戒指的真假,或用鸡蛋白包裹戒指,看鸡蛋白是否变黑来判定戒指的真假。这些方案都应该让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

金属井盖采购申请书(精)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能用金属和酸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金属和酸反应,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和酸反应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稀盐酸、稀硫酸、镁片、锌片、铁片、铜片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4分钟

不法商贩用铜锌合金冒充黄金欺骗消费者,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去拆穿他们的骗局吗? 学生回答用测密度(两者的密度不同)、硬度、测熔点(熔点不同)。等等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些方法都是一些物理方法,在现场不容易实现,我们可以用一些化学方法来鉴别黄金的真伪。学完本课,你就会用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

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金属参加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来。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书写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2hg+o22hgo

3fe+2o2fe3o4

2mg+o22mgo

zn+h2so4 = znso4+h2↑

mg +2hcl== mgcl2+ h2↑

fe+cuso4==cu+feso4

通过情景,复习纯金属和合金的物理性质,然后再复习曾经学过的金属的化学性质,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新课教学25分钟

引导学生描述曾经学过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比较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学生描述汞、铁、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汞在空气中加热 非常慢,12天后生成粉红色固体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黑色固体
镁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并得出镁比铁活泼,铁比汞活泼。

利用学过的知识,将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总结规律,知识得到提升。
提出问题,所有的金属都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吗?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回答:黄金饰品不变色,说明金不和氧气反应。

(古代用金银做为货币,说明金银一般不和氧气发生反应。)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说明?

为什么暖气片上要刷银粉?银粉是银吗?

学生回答:即使在很高的温度下,金也不和氧气发生反应。

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所以暖气片上涂的银粉成分是铝, 并不是银。

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组织学生讨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 得出结论:大多数的金属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但是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铝在常温下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金在高温下也不和氧气发生反应。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我们学过锌和稀硫酸反应,镁和盐酸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可以和稀硫酸反应吗?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镁、锌、铁、铜和稀盐酸 、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实验结束后,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镁、锌、铁、铜、这四种金属中哪种金属更活泼?根据什么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呢? 学生根据现象回答:镁、锌、铁都可以和盐酸、稀硫酸反应,但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铜不和盐酸、稀硫酸反应,所以这四种金属的镁最活泼,其次是锌、铁,铜。

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
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1)取样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成黑色的是假黄金,不变色的是真金。

(2)把样品置于稀盐酸或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则该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课堂小结1分钟 (1)大部分金属可以和氧气反应,金在高温下也不和氧气反应。

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活泼金属可以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酸反应及反应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金属井盖采购申请书(精)四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补做了镁条、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为使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探究紧凑、有效,特意把置换反应的概念放在最后讨论,并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通过练习一块儿巩固,以求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金属活动性顺序。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1课时

[问题情景]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答]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小结]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展示被空气中的o2氧化了的镁条和铝片,并把其与砂纸打磨后的镁条与铝片相比较]

[问]是谁给纯净的镁条和铝片穿上了“外衣”呢?

[生]是空气!

[师]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过渡]如果我们把镁条、铝片、铜片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演示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

现象: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师]请大家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

[学生板书]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教师板书]3fe+2o2fe3o4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生]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别物质(如黄铜与黄金的鉴别)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

如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就是由于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答案]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补充]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活动与探究]

[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内容]

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请学生根据以上实验,填写下表]

[投影]

金属现象反应的化

稀盐酸稀硫酸稀盐酸稀硫酸

镁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

锌zn+2hcl====zncl2+h2↑zn+h2so4====znso2+h2↑

铁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可由学生口述]

[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甲:镁、锌、铁可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2,铜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乙:与酸反应时,能生成h2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

丙:镁、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锌,然后是铁。

[注:教师此时可引导学生一起欣赏课本图8—13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丁: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评价]大家回答得都很好。

[过渡]那么,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

[投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反应出来。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投影]

[活动与探究]

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活动]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实验内容,填写下表:

[投影]

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蓝色变浅,铝丝上附着一层红色固体2al+3cuso4====al2(so4)3+3cu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上附有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u+2agno3====cu(no3)2+2ag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注:表中内容由学生填写]

[问]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答]实验1说明铝的活动性弱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

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铝。

综合以上结论,可知铜、铝、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

[讲解]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板书]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过渡]下面,是我们本节课探究时所发生的—些化学反应。

[投影]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cu+2agno3====cu(no3)2+2ag

[师]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些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板书]三、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投影]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投影练习]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与稀盐酸(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4)铝与硝酸银溶液

[答案](1)(3)不反应;(2)(4)反应,且均为置换反应;方程式略。

思考题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思考题2:学完本课题后,你能否想出另外的办法来鉴别黄铜与黄金?

思考题答案:1.因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要与铁反应:cuso4+fe====feso4+cu,从而腐蚀铁制容器;2.可用稀盐酸来鉴别黄铜与黄金。因黄铜中含有锌,遇盐酸会有气体生成,而黄金则不与盐酸反应。

[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根据金属与酸或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同时,我们也认识了一种新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布置作业]习题3、4、6、8

设计、观察与思考

铁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却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生锈。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稀硫酸(或醋酸(亦可用食醋代替))、食盐水、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溜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试设计实验比较铁钉在不同环境中的锈蚀速度,以供我们在后面课题的学习中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3fe+2o2fc3o4

活动性:mg、al>fe、cuau

二、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三、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考题回顾

1.(xxxx年江苏盐城中考题)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溶液的质量增加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④d.①②③④

2.(xxxx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题)下列有关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净的铁是黑色的固体b.不能用铁壶长期存放食醋

c.铁的活动性比锌强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

3.(20xx年江西省中考题)下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溶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较软2.70g/cm3660.4℃良好良好良好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

(2)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填“强”或“弱”);

(3)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验证方法现象结论

答案:1.d2.b3.(1)做炊具、导线、电缆、装饰品、用于包装等(2)强(3)猜想:比铁活动性强验证方法:把该金属丝伸入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现象:溶液的浅绿色变浅,且该金属丝的表面有黑色附着物(置换出来的铁粉粒子)结论:该金属的活动性比较强。若无以上现象,说明猜想不成立

备课资料

1.怎样判断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取决于金属和酸的性质,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

金属:要比酸中氢活泼,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氢元素;不如氢活动的金属不能置换酸中氢。

酸:必须是没有强氧化性的酸,即酸根没有强氧化性的酸。常见的有:盐酸,稀硫酸,醋酸等。如:

fe+h2so4(稀)====feso4+h2↑

2al+6hcl====2alcl3+3h2↑

2na+2ch3cooh→2ch3coona+h2↑

铜、银等不如氢活泼的金属,不能置换稀硫酸或盐酸中的氢。

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都有强氧化性,跟锌、铜等可以发生反应,但不能置换出氢,而是生成盐,硫或氮的氧化物和水。

如:

zn+2h2so4(浓)znso4+so2↑+2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zn+4hno3(浓)====zn(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铝有哪些重要用途?

物质的用途决定于它的性质。由于铝有许多优良性能,因此铝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及日常生活上着极为广泛的用途。

铝的密度小,仅为2.70克/厘米3,虽然它的硬度和强度都比较低,纯铝不适合于机件的制造。世界各国生产的铝,约有60%以上都用于制造合金,在铝中加入硅、铜、镁、锌、锰等元素制成各种铝合金,就具有质轻、强度和硬度较大、耐磨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制造工业等。此外,像导弹、宇宙火箭、人造卫星等的制造上也大量用到铝及铝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构成。每枚导弹的用铝量约占总重量的10%~15%。一艘一万五千吨的大型客船,用铝量约为两千吨。据报道,国外已铺设有铝质的火车轨道,其耗电量约为普通铁轨的一半。

铝有优良的导电性,它的导电能力仅次于银和铜,居第三位。它的导电率虽只有铜的2/3,

但它的密度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同量的电,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它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绝缘性,所以铝可以代替部分铜做导线和电缆,铝在电器制造工业、电线电缆工业和无线电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铝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三倍。在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炊具等等。铝锅、铝壶等已是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

铝的延展性能较好,仅次于金和银,铝在100~150℃时可制成薄于0.01毫米的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胶卷等。还可以将铝制成铝丝、铝条,轧制成各种铝制品。

铝粉具有银白色光泽,(一般金属在粉末状态时的颜色常呈黑色)俗称银粉,常用来跟某些油料混合制成银白色防锈油漆,涂在铁制品(如暖气片等)上可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外表美观。

铝的表面因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受到腐蚀,铝常被用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冷冻装置、石油精炼装置、液态天然气的输送管道等等。

铝在氧气中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光,铝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和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含硝酸钡68%、铝粉28%和虫胶4%)。

通常把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叫铝热剂。铝热剂可用来焊接钢轨等,这种焊接不用电源,而且焊接速度快、设备简易,适合在野外作业。在工业上也可用铝热剂的焊接法焊接大截面的钢材部件。用某些氧化物如v2o5、cr2o3、mno2等代替氧化铁也可做铝热剂,当铝粉和某些难熔金属氧化物反应时,反应产生足够的热量,使被还原的金属呈熔融状态并跟形成的熔渣分离开来,从而获得较纯的金属。工业上常用这种铝热剂来冶炼难熔金属,如钒、铬、锰等。铝还在炼钢时,用作脱氧剂。另外,铝粉和石墨、二氧化钛(或其他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混合均匀后,涂在金属上,经高温煅烧而制成高温的金属陶瓷,它在火箭及导弹技术上有重要应用。

铝板对光的反射性能很好,反刘紫外线的能力比银还强(铝愈纯,其反射能力愈好),常用来制造高质量的反射镜,如太阳灶反射镜等。

铝具有吸音性能,音响效果也较好,所以广播室、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的天花板等常用铝来制作。

金属井盖采购申请书(精)五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1.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1.3、重点、难点

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

难点: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以及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 边讲边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2.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总结归纳。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如可以在钠、铝和氧气反应学习完了以后,及时总结这些物质和氧气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还原性,从反应的难易程度总结还原性的强弱,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学法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多做比较,如学生在学习铝和氧气反应的时候可以去比较,两个实验做法不同但是现象一样,又如钠在不同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不比较难以深刻认识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区别。

那么,这种教法和学法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习,但是不具体。我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的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 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提供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 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让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 课堂小结。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渔”的过程。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指正和批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