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范文(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4:25:57 页码:14
2023年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范文(精选13篇)
2023-11-21 04:25:57    小编:ZTFB

总结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哲学如何引导我们认识自己,理解世界,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见识?推荐一些总结技巧和写作要点,供大家借鉴。

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篇一

展有所助益。

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丹徒区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多数企业不重视技术创新或无力技术创新,产品科技、创意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一些企业的经营方式相对落后,企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创新性,产品销售多以自行销售模式为主,不能有效地推广产品。

市场程度低,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加之小农经济意识束缚,导致企业不愿意把重点放在品牌培育和内容原创上,习惯于“贴牌生产”,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产品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经营机构多,集约化程度不高。尽管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但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配置过于分散,规模经济的影响力甚小。

市场秩序乱,不能进行有效管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体经营户占经营总数的80%以上,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文化活动场所从事违法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扰乱经营秩序,扼杀原创精神。

二、问题成因分析。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当前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政府对文化经营单位仍然管得过多、过死,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足,文化产业经营者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此外,文化产业的7大门类:电影、广播影视、报刊、出版、音像、娱乐和广告,分别由广电、文化、工商等不同部门进行监管,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方式,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现象,对整个产业缺少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措施。

文化产业投资渠道相对单一。调查结果显示,62%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80%以上的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融资方式极为单一。文化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加之目前银行贷款条件愈加严格,无法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致使文化产业的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整体水平提升不快。

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文化消费只占居民消费的很少一部分,文化消费增长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不成正比。受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一系列大额消费支出影响,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持谨慎态度。

充分发挥工商职能,积极开展文化企业对口帮扶。一方面,实行企业联络员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建言献计,为企业做好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如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实行定期走访、跟踪服务,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形成对内对外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外来引资文化项目,实行提前介入,上门服务,扶持引资企业与本地文化项目尽快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文化企业提升广告策划宣传能力,鼓励开发新的广告发布形式,支持互联网、楼宇视频等新兴广告媒介健康有序发展,降低广告投放成本,使其成为广告业新的增长点。

积极培育文化商标,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商标宣传力度,向企业宣讲商标知识,提供商标注册咨询服务,宣传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帮助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同时,鼓励文化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商标的原创性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品牌。二是推动民族民俗文化、文化活动、文化创意等注册成商标,提高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文化类商标保护力度,对涉及文化企业的商标侵权案件,建立维权“绿色通道”,组织力量查处。对涉及商标争议纠纷,积极协调、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

争力。

部门、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实现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公共化。

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一是将文化产业列为保护重点,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督和检查,并加大与文化、广电、新闻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法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文化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二是开展整治净化行动,对网络、娱乐、出版、印刷等文化市场开展集中清理整顿,从重从快打击各种侵权盗版、淫秽色情、发布虚假广告及“黑网吧”经营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强行业自律,依托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行业协会等倡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娱乐性、丰富知识性和审美教育性,引导文化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文化市场规范。四是充分发挥工商监管职能,主动参与部门合作,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探索建立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文化产业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篇二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指生产和提供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为主要内容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主的产业,包含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传媒、歌舞演艺、手工艺品、风俗娱乐,节庆会展等行业。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有利于发挥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优势,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技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融资指特定产业中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资金持有者筹集资金,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指生产和提供民族文化元素为主要内容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为满足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筹资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是产业的血液”,融资是一切产业活动的基础。产业融资一般用于新产品研发、生产规模扩大,企业兼并等需要,有利于整体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创建和生产都需要大量资本,然而在实际中却面临严重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一种约束。

(一)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自筹以及少量的银行信贷,且信贷规模很低。据统计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信贷总额不到民族地区信贷总额的0.4%。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从各级政府文化专项扶持资金中获得的资金总额和比例也远小于主流文化产业。目前资本市场上真正从事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上市公司几乎没有,只有两家“西藏旅游”与“丽江旅游”两家旅游公司,融资额度也很低。至于债券融资、文化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外资投资、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融资方式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活动踪迹难觅。

(二)少数民族文化企业融资差异性较大。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中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从企业性质角度,国有企业、区域垄断企业、事业单位等具有“公有”性质的企业融资渠道更多,融资额度大;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隘,获得融资数额很小。从企业规模分析,在我国无论是政府扶持资金,还是银行、资本市场、风险基金等金融机构,都更偏好支持大型企业。少数民族文化企业90%以上都是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获得融资机构青睐。

(三)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成本普遍较高。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80%的融资来源于信贷,据估计贷款利率比基准利率普遍高10到20%左右,企业还要承担除利息外的.融资交易费用,如资本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审计费、抵押评估费、担保金等,核算下来目前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成本年化利率高达13%至15%,其中利息费用占总融资成本的60%至70%,融资交易费用占30%至40%。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平均的融资成本要高于目前平均利润率,因此很难依靠长期融资来推动产业发展。

(一)产业高风险特性导致融资能力较弱。

少数民族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过程具有高风险特性,经营收益很不稳定。文化产品研发过程是人的思维创作过程,主观性较强,生产过程很难统一控制,产品质量波动相对较大。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属于非生存必需的小众文化产品,其需求受市场口味、经济形式、政府政策、推广渠道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销量很不稳定。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投入成本较高,而消费成本与复制成本较低,很可能因为盗版、仿制等问题导预期产业投资的预期收益大幅降低。除了经营风险较大外,少数民族文化企业轻资产较多,以民族元素为内容资产价值很难评估,而可抵押的有形资产较少,担保能力相对较差,这都使产业吸引外部资金能力不足。

(二)薄弱的产业基础造成融资途径狭窄。

少数民族文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治理程度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效益差,自筹资金能力很弱。从产业整体发展程度分析,产业盈利模式还不成熟,企业大都分散经营,缺少龙头企业,产业流程较短,产品附加值低,类型雷同,产业内部大量企业无序竞争,没有知名品牌,产业间缺乏联系,依存度很低,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对民族地区经济辐射性推动不足。弱小的企业实力、较低的产业化水平,导致少数民族文化企业很难利用现有的融资渠道。

(三)落后的金融发展水平阻碍产业融资效果。

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体系发育迟缓,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种类、数量较少,区域分布不均。在民族地区,产业融资高度依赖政策性融资、大型国有股份银行、农村合作性质银行、信用社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社会直接融资的比重很低,资本市场几乎不发挥作用,股权与债权融资效率低下;产业基金、信托、保险、融资租赁、互联网等金融组织稀缺;融资中介与服务组织严重不足。此外,现有金融机构发展也很滞后,金融人员素质较低、设备技术不足。落后的金融环境直接阻碍了产业融资效果。

(四)融资政策难以支持与保障产业融资。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对于文化产业融资重要性认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少数民族文化企业融资政策制定与执行体系很不完善。首先,基层具体融资扶持政策稀少,缺乏差异化的融资扶持措施,中央精神难以落实;其次,现有的融资政策在扶持对象,条件、覆盖范围、扶持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其合理性有待改进。再次,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政策执行效果差,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政策宣传力度小,资金分配与使用机制混乱,资金投入效率低等各种问题。

(一)增强产业对融资的吸引力。

政府合理规划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既要打造区域内的核心企业和特色企业,又要因地制宜培养大量“小、精、尖”文化企业,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重点支持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产业,构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和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具有本区域民族特色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二)创新产业融资渠道与方式。

借鉴东部发达地区新型信贷产品,引入或者创新适合少数民族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信贷产品,因地制宜的采用知识产权质押、预期收入质押、融资租赁贷款、小企业集合贷款、产业链集合贷款等多种贷款模式来支持不同的类型、行业的文化企业。加大资本市场对少数民族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创业板、新三板、企业债券融资。引入资产证券化、风险投资、众筹、产业基金等新型融资方式。

(三)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根据民族地区文化资源、金融资源以及企业发展情况,出台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支持政策。政策重点是落实中央文化支持精神,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降低非公资本进入门槛,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要以政府为主导打造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融资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内融资政策咨询、扶持资金申请、企业信息与融资需求信息共享,文化产权交易等多种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克岭.微观视角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2]贾银忠.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3]张岩.对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融资难的思考——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例[j].西部金融,2011,06.

[4]袁家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投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06.

[5]中国人民银行哈密地区中心支行课题组,王月玲.西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亟需引导和扶持——以新疆哈密地区为例[j].西部金融,2010,08.

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篇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今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工商部门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之一,应当迎时而上,积极思考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近期组织力量对镇江市丹徒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开展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丹徒区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多数企业不重视技术创新或无力技术创新,产品科技、创意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一些企业的`经营方式相对落后,企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创新性,产品销售多以自行销售模式为主,不能有效地推广产品。

市场程度低,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加之小农经济意识束缚,导致企业不愿意把重点放在品牌培育和内容原创上,习惯于“贴牌生产”,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产品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经营机构多,集约化程度不高。尽管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但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配置过于分散,规模经济的影响力甚小。

市场秩序乱,不能进行有效管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体经营户占经营总数的80%以上,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文化活动场所从事违法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扰乱经营秩序,扼杀原创精神。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当前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政府对文化经营单位仍然管得过多、过死,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足,文化产业经营者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此外,文化产业的7大门类:电影、广播影视、报刊、出版、音像、娱乐和广告,分别由广电、文化、工商等不同部门进行监管,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方式,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现象,对整个产业缺少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措施。

文化产业投资渠道相对单一。调查结果显示,62%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80%以上的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融资方式极为单一。文化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加之目前银行贷款条件愈加严格,无法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致使文化产业的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整体水平提升不快。

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文化消费只占居民消费的很少一部分,文化消费增长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不成正比。受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一系列大额消费支出影响,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持谨慎态度。

充分发挥工商职能,积极开展文化企业对口帮扶。一方面,实行企业联络员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建言献计,为企业做好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如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实行定期走访、跟踪服务,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形成对内对外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外来引资文化项目,实行提前介入,上门服务,扶持引资企业与本地文化项目尽快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文化企业提升广告策划宣传能力,鼓励开发新的广告发布形式,支持互联网、楼宇视频等新兴广告媒介健康有序发展,降低广告投放成本,使其成为广告业新的增长点。

积极培育文化商标,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是加大商标宣传力度,向企业宣讲商标知识,提供商标注册咨询服务,宣传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帮助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同时,鼓励文化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商标的原创性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品牌。

二是推动民族民俗文化、文化活动、文化创意等注册成商标,提高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大文化类商标保护力度,对涉及文化企业的商标侵权案件,建立维权“绿色通道”,组织力量查处。对涉及商标争议纠纷,积极协调、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激发新兴行业发展活力。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特别是动漫制作、文化创意、网络文化等新兴领域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联合政府等相关部门,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带动行业发展。引导企业坚持文化产品研究与开发相结合,使文化产业的市场价值和巨大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促进各特色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走集聚化、集团化道路,形成产业发展链条,增强企业竞争力。

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联合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争取地方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积极提供助企融资和行政指导服务,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股权出资登记职能,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建言政府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引导和吸收非文化部门、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实现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公共化。

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一是将文化产业列为保护重点,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督和检查,并加大与文化、广电、新闻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法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文化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

二是开展整治净化行动,对网络、娱乐、出版、印刷等文化市场开展集中清理整顿,从重从快打击各种侵权盗版、淫秽色情、发布虚假广告及“黑网吧”经营等违法行为。

三是加强行业自律,依托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行业协会等倡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娱乐性、丰富知识性和审美教育性,引导文化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文化市场规范。

四是充分发挥工商监管职能,主动参与部门合作,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探索建立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文化产业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篇四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我市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围绕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这一课题,我们深入盐湖、永济等有关县(市、区)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0年,我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具有法人资格)从业人员36676人,实现增加值32.15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264万人)的1.39%、占城镇从业人员(30.84万人)的11.89%。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89%,比2004年增长1.5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2.75%)高1.1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12%)0.77个百分点。

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行业构成看,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各行业从业人员24447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93%;实现增加值23.55亿元,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73.25%。2010年,由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构成的“核心层”从业人员7592人,实现增加值6.56亿元,分别占文化及相关产业的20.7%和20.4%。由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构成的“外围层”从业人员16855人,实现增加值16.99亿元,分别占文化及相关产业的45.9%和52.85%。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层”从业人员12229人,实现增加值8.6亿元。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从业人员之比为20.7:45.96:33.34,实现增加值之比为20.4:52.85:26.75。

(二)文化市场情况。

2010年,我市文化市场共有文化及相关专业从业人员1860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0.6%;实现增加值1.28亿元,占gdp的0.15%。文化市场的从业人员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5.07%,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3.98%。

2010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12.0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1570.2万人次,分别增长16.2%和24.1%;外汇收入由2005年的713.3万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2768.4万美元,增长288.1%;国内旅游收入由2005年27.6亿元提高到101.2亿元,增长266.7%。2010年旅游总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0%,是2005年的3.7倍。

2010年,我市关帝庙和鹳雀楼共计接待人数120万人次,门票收入1304万元,分别占全省十大景区的10.2%和2.6%。

二、主要特点。

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2.15亿元,比上年净增6.85亿元,比2005年增长2.8倍,年平均增长22.5%,远远超过同期第三产业(12.2%)和地区生产总值(11.3%)的平均增长速度,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我市文化产业门类众多,其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等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长最快。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就业人员在五年间增加1.13万人,年均增长4.1%,高于城镇就业人员(2.0%)的增长速度。2010年“文化服务”就业人员的规模已占到城镇就业的7.93%,对吸纳就业的作用不可低估。

(二)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旅游优势进一步凸显。

我市拥有绛州娱乐艺术中心、宇达青铜文化产业园区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宇达青铜、稷山翟店彩印包装、山西本命年文化创意、新绛澄泥砚4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盐湖、稷山翟店、空港3个印刷包装产业园区已全面运行,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蒲剧《山村母亲》、《祝你幸福》社会反响良好。电影《李家大院》、纪录片《河东》成功首映。“关公信俗”成功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欢乐中国行―魅力运城》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有效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截止2011年,全市文化企业已发展到1872家。万荣笑话博览园、西厢文化产业园等已初具规模。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关帝庙、鹳雀楼等重要景点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关公文化”列入全省旅游开发项目。“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人数由2005年的656.5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582.2万人次,增长141.0%;外汇收入由2005年的713.3万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2768.4万美元,增长288.1%;国内旅游收入由2005年27.6亿元提高到101.2亿元,增长266.7%。2011年,全市新增4a景区2家,累计达到9家;接待游客1945万人次,增长22.9%;运城机场通航城市达到17个,旅客年吞吐量达到75.7万人次。

(三)文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外围层”比重不断上升。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2010年,由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化文化服务构成的“外围层”实现增加值16.99亿元,占52.85%,比2005年上升6.8个百分点;由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面服务、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构成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6.56亿元,占20.4%,比2005年下降0.8个百分点。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增加值之比为20.4:52.85:26.75,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从文化产业内部产值结构来看,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占到了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9.72%,以往“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得到改善,以文化休闲娱乐、网络文化服务为代表的“外围层”异军突起,成为支撑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篇五

我区召开“双万双服”企业座谈会。周利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听取渤海人寿、席勒、中辰番茄、博瑞特等企业的发展运营情况汇报,对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沟通,现场为企业排忧解难。会议就进一步做好企业帮扶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将“双万双服”活动做为推动工作的抓手,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联合推进工作,形成工作合力,有效解决问题。二是要履职尽责,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各部门要尽快梳理企业提出的问题,逐个分析、找准症结、精准帮扶,促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三是要密切沟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建立企业困难及时沟通的长效机制,确保圆满完成“双万双服”活动各项工作任务。

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篇六

近年来,我县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为主体,休闲娱乐业、广告传媒业、旅游购物业等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确立了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开发建设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xx旅游景区等一批国内知名旅游景点,推出了中国木拱廊桥、历史文化名村等一批具有屏南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培育了##旅游集团公司等一批旅游文化企业,20xx年游客量达322。7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76亿元。但是,对照有关文件和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我县文化产业除旅游业外,其他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几乎为零。只有部分就业人员少、产值低、零星分布的文化产业,如电影院、网吧、电子游戏机厅、台球馆、歌舞厅、印刷复印中心、装潢广告店、图书零售与出租店、音舞书画艺术培训中心、休闲健身馆、旅行社、根艺公司等总共不上百家,从业人员约4000余人,产值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

今年上半年,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改革发展年”的部署要求,积极工作,努力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新进展。

1、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初,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工作。4月份县领导带领文化、旅游、规划、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到泉州等地考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情况。邀请华侨大学博士来考察调研旅游文化产业,并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委托##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对我县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总体策划和规划。目前已完成概念策划,规划正在编制中。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县城东环路,规划总面积3500亩,总投资约8亿元人民币,由县城投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园区主要突出旅游六要素和本土文化功能特色,以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品位;现已有19余位客商提出进园建设意向,首批项目计划年底动工建设。

2、着力培育工业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生态旅游强县是我县发展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必须紧紧围绕旅游这个重点来发展。为此,去年以来,我们一方面联系中央电视台走进@@,拍摄专题纪录片,并在央视7套播出,使##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另一方面,我们重点指导@@有限公司着手开展文化博览园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文化博览园已初具规模,现已成为我省首家酒博览园,并被授予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博览园占地面积120亩,园区内设农耕体验馆、老酒坊、酒诗阁、原酒库、生产灌装车间、品牌文化长廊、酿造基地图片展、产品展示馆等十个馆区,充分展示了酒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发扬光酒文化提供了良好平台,对于进一步提高人们@酒的认知度、美誉度,实现##酒发展的规模化、品牌化与国际化。

3、全力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品牌提升。积极配合省市文化部门,全力开展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通过3个月紧张细致的工作,顺利完成预备名单申报文本,并接受专家组实地考察,本月上旬又组织人员专程前往北京汇报工作,有望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上半年,经过认真调研,我县理清了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思路,并策划推出一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同时还推出了12个文化产业开发项目,现已编入20xx年屏南县招商服务指南,并在今年9.16举办的文化旅游节期间进行推介。为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一是产业发展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共识,仍习惯以对待文化事业的眼光来看待文化产业,没有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文化产业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作推进力度不强。没有用经济的办法、产业的方式来办文化,没有从根本上确立文化产业的地位,发展思路不够清晰明确,从而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兴办和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规模偏小。从总量看,20xx年,我县文化产业总值3131万元,比上年增长20.3%。与上年相比,虽然发展较快,增幅不小,但从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看,20xx年我县文化产业仅占gdp比重的1.06%。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县文化产业门类不全,有的产业具备一定优势,但是发展不平衡。广告印刷、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媒体传播等产业有所发展,但工艺美术品制造、文化出版、影视制作等相对滞后。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构成中,作为文化产业主导的核心层和外围层比例偏低,特别是核心层的比例严重偏低。20xx年,我县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占比大大低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人才力量明显不足。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但是长期以来,我县人才资源短缺,熟悉市场经济与文化经营方面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很少。20xx年末,我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约有56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三分之一,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则更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真正懂管理、善经营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更是稀缺。

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篇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20xx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20xx年10月党的xx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xx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4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对福建发展十大重点文化产业作出了部署;20xx年12月和今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和宁德市委相继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我县也于今年3月成立了文化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动屏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屏南文化发展繁荣的思路对策。

近年来,我县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为主体,休闲娱乐业、广告传媒业、旅游购物业等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确立了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开发建设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旅游景区等一批国内知名旅游景点,推出了中国木拱廊桥、历史文化名村等一批具有屏南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培育了##旅游集团公司等一批旅游文化企业,20xx年游客量达322.7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76亿元。但是,对照有关文件和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我县文化产业除旅游业外,其他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几乎为零。只有部分就业人员少、产值低、零星分布的文化产业,如电影院、网吧、电子游戏机厅、台球馆、歌舞厅、印刷复印中心、装潢广告店、图书零售与出租店、音舞书画艺术培训中心、休闲健身馆、旅行社、根艺公司等总共不上百家,从业人员约4000余人,产值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

今年上半年,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改革发展年”的部署要求,积极工作,努力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新进展。

1、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初,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工作。4月份县领导带领文化、旅游、规划、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到泉州等地考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情况。邀请华侨大学博士来考察调研旅游文化产业,并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委托##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对我县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总体策划和规划。目前已完成概念策划,规划正在编制中。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县城东环路,规划总面积3500亩,总投资约8亿元人民币,由县城投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园区主要突出旅游六要素和本土文化功能特色,以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品位;现已有19余位客商提出进园建设意向,首批项目计划年底动工建设。

2、着力培育工业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生态旅游强县是我县发展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必须紧紧围绕旅游这个重点来发展。为此,去年以来,我们一方面联系中央电视台走进@@,拍摄专题纪录片,并在央视7套播出,使##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另一方面,我们重点指导@@有限公司着手开展文化博览园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文化博览园已初具规模,现已成为我省首家酒博览园,并被授予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博览园占地面积120亩,园区内设农耕体验馆、老酒坊、酒诗阁、原酒库、生产灌装车间、品牌文化长廊、酿造基地图片展、产品展示馆等十个馆区,充分展示了酒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发扬光酒文化提供了良好平台,对于进一步提高人们@酒的认知度、美誉度,实现##酒发展的规模化、品牌化与国际化。

3、全力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品牌提升。积极配合省市文化部门,全力开展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通过3个月紧张细致的工作,顺利完成预备名单申报文本,并接受专家组实地考察,本月上旬又组织人员专程前往北京汇报工作,有望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上半年,经过认真调研,我县理清了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思路,并策划推出一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同时还推出了12个文化产业开发项目,现已编入20xx年屏南县招商服务指南,并在今年9.16举办的文化旅游节期间进行推介。为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一是产业发展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共识,仍习惯以对待文化事业的眼光来看待文化产业,没有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文化产业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作推进力度不强。没有用经济的办法、产业的方式来办文化,没有从根本上确立文化产业的地位,发展思路不够清晰明确,从而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兴办和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规模偏小。从总量看,20xx年,我县文化产业总值3131万元,比上年增长20.3%。与上年相比,虽然发展较快,增幅不小,但从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看,20xx年我县文化产业仅占gdp比重的1.06%。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县文化产业门类不全,有的产业具备一定优势,但是发展不平衡。广告印刷、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媒体传播等产业有所发展,但工艺美术品制造、文化出版、影视制作等相对滞后。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构成中,作为文化产业主导的核心层和外围层比例偏低,特别是核心层的比例严重偏低。20xx年,我县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占比大大低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人才力量明显不足。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但是长期以来,我县人才资源短缺,熟悉市场经济与文化经营方面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很少。20xx年末,我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约有56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三分之一,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则更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真正懂管理、善经营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更是稀缺。

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篇八

(一)办园经费不足。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在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学前教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地方财政本身已经十分困难,为了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政府已经不堪重负,在这样的基础上,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就更是难以保障了。另外,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经济回报率低,社会外界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资也很少,因此,绝大多数农村幼儿园靠低廉收费或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申请部分经费而艰难运转。这样的状况直接导致农村幼儿园办园不规范、规模过小、生活及教学条件落后、难以留住优秀的幼儿教师等问题的产生,而更为深远的则是无法带给孩子们合格的学前教育,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数量少,规模小。

通过了解,大部分农村孩子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农村没有足够的幼儿园,甚至于没有一所独立的幼儿园,完全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要。另外,收费合理的标准化公办幼儿园数量少之又少,其中大多集中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对于生活在较为偏远地区的孩子是顾及不了的。因此,为了解决大部分入园难孩子的需求,一批未经过任何审批、注册,且无基本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应运而生,这些幼儿园所带来的隐患是不堪设想的。除此以外,农村幼儿园规模过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要么是十几个小孩“作坊式”的幼儿园,要么是几十个孩子拥挤在一两间小房子里,吃饭、睡觉、玩耍都在这个房间,这些规模过小的幼儿园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三)幼儿园办园条件落后。

农村幼儿园的条件落后是较为突出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保障孩子基本安全的设施。幼儿园校车事故近几年频频发生,幼儿跌伤、中毒、失踪的事件也屡见不鲜;二是饮食不卫生、不健康。大部分农村幼儿园的食堂十分简陋,一口大铁锅,七零八落的碗筷,没有合理的饮食搭配,食物单调没有滋味;三是基本生活条件不好。十几个孩子拥挤的睡在几米长的通铺上,孩子们使用的桌椅板凳看上去也年久失修;四是教学设施简陋。农村幼儿园提供给孩子们的图书、玩具、运动器材都十分有限,不足以满足孩子们成长的需要。

(四)幼儿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大部分的农村幼儿教师都不在正式教师的编制内,即使在编的农村幼儿教师也没有规范的职称评定制度,甚至根本就没有职称评定的机会,导致这些幼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职业安全感,没有恰当的社会定位,也没有制度保障的现实,从心理上动摇了幼儿教师队伍。另外,工资待遇差更是造成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工作没有保障,工资待遇低以及工作强度大等因素使得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吸引不了合格教师,也使得现有优秀教师资源大量流失。除此以外,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仍以中专及高中学历为主,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师范院校的培育,也没有参加过相关的`职前培训,导致了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正确,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热情也不够。

(一)扩大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

扩大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支持、引进外资、争取捐助三个方面。首先,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如果单纯依赖地方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大引导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才有可能较为全面地解决资金严重不足的现状。其次,努力引进外来资金。要着力吸引更多的外地、外企资金到农村学前教育中来,政府要为外资投入学前教育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其投入农村学前教育。再次,争取捐助资金。借助相关媒体的帮助,加大社会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熟悉程度,引导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共同帮助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另外,地方政府可以主动联系一些慈善基金、慈善组织等,争取他们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帮助。

(二)规范幼儿园数量及规模。

首先,政府应该规范幼儿园的数量,每个村寨至少都应该有一所合格的幼儿园,幼儿园的数量与适龄儿童数量的比例要适当,让当地孩子有条件可以进入到幼儿园学习。其次,对开办幼儿园有严格的评估制度,不合格的幼儿园坚决不予开放,还应该对现有幼儿园进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最后,对于幼儿园的规模也应该有所规范,国务院法制办近期公布《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修订稿明确指出幼儿园规模应当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一般不超过360人,幼儿园可以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以混合编班。

(三)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

在幼儿园办园条件上,先要考虑以孩子的安全为前提,不能够存在有一丝一毫的安全隐患,水、电、物等配备必须合格。在近期公布《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中增了“幼儿园的安全管理”的章节,其中规定幼儿园不得设置在污染区和危险区,不得使用危房。幼儿园的装修装饰材料、玩具材料等,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幼儿园配备或者租赁的校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地方的其他相关规定。幼儿园教职工必须掌握基本急救常识和防范、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紧急情况下,优先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该章程对保障孩子的安全提供了可溯依据。另外,孩子的卫生、饮食以及基本的生活条件都要予以改善,满足孩子成长的基本需要。最后,还要以孩子的成长为前提条件,配置适量的幼儿健身游戏器材,丰富孩子的图书资源,使得孩子德智体身心健康成长。

(四)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培养合格教师。

稳定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当务之急。首先,要把好入门关,落实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实行岗位考核,优化幼儿教师队伍,应切实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落实职称评定制度、提高其工资待遇,建立幼儿教师的保障机制,使得幼儿教师劳有所得,解除其生活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从教积极性。其次,政府要鼓励师范院校大力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巩固他们的专业知识,树立他们为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做贡献的观念。还要继续培养大中专层次的幼师,对其专业化的培养要加大力度。最后,要对现有的农村幼儿教师加大培训力度,例如,鼓励教师参加幼师专业学历教育、邀请专家作讲座、开展园内或是园际的交流培训等。

三、结语。

要达到这个目标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村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农村学前教育要想在短期内解决资金不足、条件较差、师资素质不高等问题的难度是巨大的。那么,基于现实因素的影响,可以将有能力做到的尽量先做好,包括一个村庄至少要有一所规范的幼儿园,由政府牵头对现有的农村幼儿园进行整治,教师们可以利用一些农村特有的自然条件开展教学或是游戏,农村幼儿教师还可以走出去看看,扩大自身视野,寻找自身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自我。总而言之,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的任务任重道远,但它的成与败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对我国儿童的成长带来意义非凡的影响。

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篇九

近日,茂名滨海新区在博贺镇召开企业发展座谈会。滨海新区领导赵广辉、陈尧、朱铭、高莉以及市经信局、市商务局、新区经济发展局、新区规划建设、新区交通环保局、电城镇、博贺镇等部门相关人员与辖区12家企业代表面对面座谈,了解辖区企业经营状况,倾听企业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会上,市经信局、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解读了惠企政策。随后,嘉宝海蜇、龙海海蜇、亿顺食品等12家企业分别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存在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市、区、镇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现场解答了企业提出的问题,表示将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滨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尧与企业负责人一起分析了今年的经济形势,指出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压力和机遇。他强调,各地各部门要优化服务、优化环境,特别要不断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的沟通联络机制,认真解决企业需求,促进企业取得良性发展。

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广辉表示,企业发展座谈会是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在与企业对话的过程中,能解很多企业的问题。他指出,要抓住当前新区发展的难得机遇,用好用活省市等上级部门给予的优惠政策,务实解决问题。要办好工业园,为企业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各地各部门要克服工作懈怠的思想,按照职能分工,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协调,改变作风,提高服务水平,通过领导挂钩企业等机制,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快的效率解决企业所提出的问题。要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希望各企业能够同心协力,相互扶持,与新区共同发展、互惠共赢。

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篇十

发展“一村一品”支柱产业,是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平台,是促进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用心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关会议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科学规划建设,特制订“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计划。

一、峪口村基本状况。

我村位于岭前镇镇南1公里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辖4个村民小组,312户,1105人。耕地面积2600亩,其中苹果种植1800亩,人均亩,苹果平均每亩收入5100元,当地苹果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利用水资源充足,加快发展养殖业,目前各类养殖户200户,猪羊存栏1800多头、养鸡3500只,规模养殖户5个,利用丰富有机肥源,建成沼气池300口,初步构成“果、畜、沼”良好生态园生产模式。现有果业专业合作社1个,果农协会1个,从事果业技术推广的持证农民技术员25名,果品销售经纪人26人,年销果品2000吨以上。广大果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很高,果园管理技术规范,村两委会一班人用心探索,思路明确,为“一村一品”苹果产业发展带给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村依托苹果优生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苹果产业作为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优势产业来抓;以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强化果园管理,狠抓结构调整,建全服务体系,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产业”为指导,按照“增优生、稳适生、减次生”的原则,坚持“超多发展早熟,适度发展中、晚熟,增加晚熟”的思路,努力加快苹果产业的开发步伐,使我村果业区域布局得到了优化,品种结构得到了调整,初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50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5500元,仅果业一项收入5000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90%。

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但苹果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扶持力度不够,投入严重不足;

(二)组织化程度差,市场不规范;

(三)品种结构单一;

(四)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层次低。

三、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

1、改善配套建设,加快产业发展。

发挥两委会和果农协会作用,以发展“一村一品”为契机,进村入户做工作,透过算帐、比较,果农现场说教等办法,让果农打消思想顾虑,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改良新品种。以品种结构调整为抓手,准备从2011年起,分批对全村老果园进行示范改造,改良品种,提高授粉率。三年内发展早熟品种示范园150亩,中熟品种粉红女士100亩;改良树种450亩,新增种植面积110亩。

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篇十一

国家税务总局与全国工商联31日在京签署合作协议,并共同召开“深化税收改革,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高层会晤、不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加强情况沟通、建立信息交流制度等五条措施,将听取民营企业对税收工作的意见建议机制化、常态化,共同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创造了我国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去年民营经济税收增长5.5%,增速快于全国税收增长0.7个百分点,总体发展势头喜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税收增长的重要力量。

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篇十二

简报一:

8月13日上午,我市在市委1号会议室召开旅游产业发展专家恳谈会,邀请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市政协主席朱传峰、副市长梁廷振等出席会议。

魏小安对我市的旅游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给予了充分肯定,详细梳理了我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源,指出了当前我市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差异性发展旅游业、精细提升竞争力、组合形成发展力、生活获得享受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规划、包装、营销、创新创意等提出了极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朱传峰指出,专家的建议使我们受益匪浅,深受启发,进一步增强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深入研讨分析专家的指导意见,统筹规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旅游产品,挖掘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永城旅游品牌,实现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担起责任,树立超前理念,调整发展思路,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培植力度,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同时,希望专家能够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进一步强化永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项目布局,助推永城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会上,梁廷振介绍了永城市基本市情。

会前,魏小安到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日月湖景区、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进行了实地考察。

简报二:

12月30日,代县在县委视频会议室召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头人、乡镇党委书记代表和宣传、文化、旅游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韩建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香花,政府副县长刘爱珍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近年来,代县县委、县政府创新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实施以雁门关为龙头的文化旅游大开发战略,统筹推进以代州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北线雁门关、南线赵杲观、西线白人岩、东线杨忠武祠的“一心四线”五大文化旅游景区的综合开发,全力打造“名关、名城、名将”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和弘扬代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雁门文化,不断增强了雁门文化的软实力。然而,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如总量小、骨干企业少、活力不够的问题。召开这次座谈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集思广议,群策群力,共同探讨破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难题的思路和办法。

座谈会由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远明主持。会上,县文化局局长黄凤翔汇报了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和今后的思路与打算。当前,代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有缺陷,政府投入不足,宣传不到位。今后的思路和打算是:一、提高认识,营造创意创新环境;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三、注重文化建设与人居环境相协调;四、实施“文化互动”工程,搞好文化与科技、旅游、特色农业和体育等方面的`融合;五实施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六、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七、扩大文化消费市场需求;八、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县旅游服务中心主任范福元汇报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今后的打算。当前,代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旅游行政管理职能薄弱,景区多头管理制约发展,资源开发不均衡,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品牌宣传不到位。今后的思路和打算是:一、争取列入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改革创新县级旅游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二、组建县旅游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县旅游改革发展;三、加大财政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凸显“全省重点旅游县”的财政扶持政策;四、深化“互联网+旅游”融合发展,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五、全力以赴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延伸和丰富旅游线路格局和资源类型;六、依托丰富的乡村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动发展乡村旅游建设。

座谈会上,全体与会同志踊跃发言,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有的建议县委、县政府应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推动发展,在打造精品上下功夫,通过举办全国性体育赛事,引起轰动效应,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促销作用。有的建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实行开放,县委、县政府应出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引进民间资本,按照市场规律操作运行。有的建议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新建一个集培训、加工、销售、展示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有的建议文化旅游产业要突出特色主题,要主打雁门文化、杨家将文化和红色文化三张品牌,并注重产后服务。有的建议通过打造《昭君出塞》、《杨家将巡边》、《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等文化旅游演艺精品,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的建议举办全国性“雁门关摄影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摄影节”,让代县的文化旅游产业走向全国。有的建议培育骨干文化旅游产业企业,广泛聚集有技能的专业人才,靠人才打造精品形成产业产生利润。有的建议整合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城市中介组织的交流合作,使代县旅游产业尽快融入周边旅游大市场,全力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优势产业。有的建议要尽快解决文化旅游产品集中展示的地方,让游客走进代县有看头、有听头,走时能带走富有代县特色的文化旅游纪念品。有的建议将代县的刺绣、剪纸、面塑、雕塑、农民画、推光漆器和风景名胜制作成邮票和纪念币,从而扩大代县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杨香花指出,当前,面对经济结构单一,一铁独大,铁矿产业受到经济下行严重冲击,经济断崖式下滑的局面,代县只有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才能振兴代县经济。县里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制定好“十三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汇聚全社会力量,融入重点工程项目,全力推进,确保见到实效。

刘爱珍指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要在制定出台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统一管理,协调推进。

韩建保在座谈会上向全体与会同志传达了县委书记田永清在省城太原召开“大美雁门·魅力代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并提出六点意见:一是要提高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认识;二是文化艺术要与经营理念相结合;三是旅游产品要注入代县特色的文化符号;四是文化旅游产业要加互联网;五是文化旅游要紧密结合;六是要把文化与各种社会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韩建保认为座谈会开得很成功,大家踊跃发言,热情很高,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要原汁原味整理成座谈会纪要,分送县四大班子领导阅览,作为研究制定代县“十三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的决策依据。

县文化产业发展简报篇十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2009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4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对福建发展十大重点文化产业作出了部署;2011年12月和今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和宁德市委相继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我县也于今年3月成立了文化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动屏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屏南文化发展繁荣的思路对策。

近年来,我县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为主体,休闲娱乐业、广告传媒业、旅游购物业等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确立了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开发建设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旅游景区等一批国内知名旅游景点,推出了中国木拱廊桥、历史文化名村等一批具有屏南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培育了##旅游集团公司等一批旅游文化企业,2013年游客量达322.7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76亿元。但是,对照有关文件和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我县文化产业除旅游业外,其他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几乎为零。只有部分就业人员少、产值低、零星分布的文化产业,如网吧、电子游戏机厅、台球馆、歌舞厅、印刷复印中心、装潢广告店、图书零售与出租店、音舞书画艺术培训中心、休闲健身馆、旅行社、根艺公司等总共不上百家,从业人员约4000余人,产值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

今年上半年,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改革发展年”的部署要求,积极工作,努力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新进展。

1、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年初,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工作。4月份县领导带领文化、旅游、规划、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到泉州等地考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情况。邀请华侨大学博士来考察调研旅游文化产业,并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委托xx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对我县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总体策划和规划。目前已完成概念策划,规划正在编制中。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县城东环路,规划总面积3500亩,总投资约8亿元人民币,由县城投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园区主要突出旅游六要素和本土文化功能特色,以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品位。现已有19余位客商提出进园建设意向,首批项目计划年底动工建设。

2、着力培育工业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建设生态旅游强县是我县发展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必须紧紧围绕旅游这个重点来发展。为此,去年以来,我们一方面联系中央电视台走进xx,拍摄专题纪录片,并在央视7套播出,使xx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另一方面,我们重点指导xx有限公司着手开展文化博览园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文化博览园已初具规模,现已成为我省首家酒博览园,并被授予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博览园占地面积120亩,园区内设农耕体验馆、老酒坊、酒诗阁、原酒库、生产灌装车间、品牌文化长廊、酿造基地图片展、产品展示馆等十个馆区,充分展示了酒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发扬光酒文化提供了良好平台,对于进一步提高人们x酒的认知度、美誉度,实现xx酒发展的规模化、品牌化与国际化。

3、全力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品牌提升。

积极配合省市文化部门,全力开展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通过3个月紧张细致的工作,顺利完成预备名单申报文本,并接受专家组实地考察,本月上旬又组织人员专程前往北京汇报工作,有望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上半年,经过认真调研,我县理清了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思路,并策划推出一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同时还推出了12个文化产业开发项目,现已编入2014年屏南县招商服务指南,并在今年9.16举办的文化旅游节期间进行推介。为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