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中山市政府报告范文简短(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7:08:08 页码:10
最新中山市政府报告范文简短(大全8篇)
2023-11-19 17:08:08    小编:ZTFB

报告的准确性和逻辑性是其核心要素,它需要我们清晰地整理和呈现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报告的结构要合理,可以包括引言、主体内容和总结等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山市政府报告范文简短篇一

同志们:

上午好!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乡经济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乡经济工作,部署安排全乡经济工作,动员全乡上下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客观总结全乡度工作。

20全乡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发展、稳定、服务这三条主线,全体乡、村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圆满完成和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分配的各项任务。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经济保持平稳发展。2014年全乡社会生产总值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总收入完成26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8%,其中地税入库110万,完成总任务的110%,国税入库65万,完成总任务的108%,非税收入12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0%。在全县绩效文明考核中,我乡获得三等奖。

2、村级班子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我乡于2014年3月12日全面完成各村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在7月3日完成全乡各村委的换届选举工作。通过换届选优配强了村级班子,夯实了基层组织建设。

3、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推进。2014年全乡油菜收割面积15000亩,被县评为油菜之乡。2014年冬季,完成油菜油菜种植面积15000亩,办好渡头、伏溪千亩连片示范点。完成油茶林新造3403亩,超额完成县定任务,完成任务的340%。建成余家村200亩双季稻示范基地。2014年,我乡获得冬季农业生产一等奖,森林资源保护二等奖,环保工作先进单位,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

4、综治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我乡在2014年4月开展了大走访、平安村和星级平安户的评选活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民意调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困难20余件。在全市民意调查中,排名第70名,实现无进京、赴省、到市上访,无到县群体上访。获得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5、民生民利持续改善。一是圆满完成了低保重新评定试点工作,2014年4月-6月,全县农村低保对象重新识别工作在我乡试点,在县、乡、村三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摸底调查、走访、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共识别出低保户1390人,我乡享受低保对象减少232人,降幅为14.3%。较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对低保工作的不满情绪,群众反响良好;二是完成扶贫对象的重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新识别出扶贫开发户712户,2589人;三是抓好敬老院建设,成立专门工作组,狠抓工程质量,工程已完工,敬老院将于4月中旬进火入住;四是完成九兴集团招工任务21人,完成县定任务的130%。通过一系列政策的落实,我乡社会保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五是落实好社保一卡通发放工作,我乡按照宣传发动、入户发放、信息核对等步骤,扎实落实到位。

6、计划基础进一步夯实。2014年,我乡通过夯实基础工作,加强业务培训,落实责任分解与责任追究等措施,计划生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违法生育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在平时加强基础计生业务工作的同时,认真组织开展春季和冬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全年,全乡共出生359人,其中男198人,女161人,综合治理到位率为100%,期内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100%,计划生育“三结合”按章进行,施行计划生育手术287例,其中女扎20例,上环229例,人工流引产20例,取环65例。特别是今年乡里成立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组,一是严格按照征收标准征收到位,做到统一标准;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全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征收氛围;三是全面征收到位,做到应收尽收,不留死角。由于措施得力,共征收社会抚养费120万元,完成任务的110.3%。

7、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顺利完成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县关于小煤矿关闭退出文件精神,我乡按照“一矿一套班子,一矿一套方案”原则,对全乡8个煤矿进行了关闭,后续矛盾正在有序调处中,大部分煤矿矛盾调处及时,很少发生因矛盾处理未到位而引发的上访事件;二是打非治违工作取得新突破,我乡着重于节假日、夜间组织人员进行打击治理,共出车51台次,人员306人次,联合县国土执法队共抓获并处置了以吴乐强等为首的三个非法开采煤矸石人员,同时乡财政拨出5万元用于对新联村非法开采点消危处理工作。我乡获得了20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8、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一是完成乐善4.2公里村道建设,解决乐善1500余群众的出行问题。二是投资150万,搞好乡街区街道下水道、路灯建设。重点抓好村级城乡同治工作,搞好乡村道路的治超、道路维护和县乡干道村的卫生创建工作。三是完成马头危桥改建工作。我乡获得了2014年度文明创建先进单位。

9、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落实,达到了团结干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全乡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职能,真正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排除干扰,减少应酬,深入村社、深入群众。到农户、企业、学校、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知民情、解民意,每个领导保证足够时间在村,坚持为群众化解实际问题,办实事好事,始终做到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力戒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

成绩令人鼓舞,奋斗尤为艰辛。一年来,广大干部群众承受比过去更大的压力,付出了比过去更多的辛劳,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向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全面做好全乡20经济工作。

20,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乡党委政府将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现全乡2015年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搞好农业农村工作壮大特色农业规模。

1、抓好油茶新造、补植、低改工作,搞好三边三年植树造林。2015年计划完成1500亩油茶新造任务,补植面积5260亩;完成长乐马头村至花江村公路两旁6.9公里绿化任务。目前这两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2、抓好油菜生产工作。全乡计划2015年油菜播种面积1.5万亩,同时搞好南花、新华、新石示范片和渡头、伏溪示范点建设,着力发展观光旅游业,鼓励支持建设一两家特色农家乐。

3、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1)广泛宣传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种粮带来的实惠,从而激发种粮的积极性。(2)抓好余家村双季稻示范点建设,集中育秧20亩以上,播种面积在200亩以上。

4、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争取邵武水库渠系配套建设。抓好石燕水库的渠道清淤工作,落实好汛期防汛值班制度,坚持主要领导带班,强化水库管理员职责,各村成立防汛抢险队伍,搞好救灾抢险演练,乡、村制定好应急预案。

二、抓好城乡同治工作改善长乐人居环境。

1、搞好集镇下水道工程扫尾,垃圾中转站设备尽快投入使用,破解垃圾处理的难题,树立长乐新形象。

2、开展集中整治行动,落实门前三包管理。聘请专门的保洁员打扫集镇卫生。深入集中开展集镇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城乡卫生环境。

3、搞好集镇规划修编工作,推进长乐城镇化建设,启动长乐新区建设,从严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启动乡村建房用地规划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抓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

1、抓好渡头集中供水万人千吨工程建设,解决全乡二分之一人口饮水问题。现工程已动工,力争在8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年底前投入使用。解决万余名群众饮水难、饮水安全的问题。

2、完成乡政府至长乐村、渡头至伏溪村公路硬化工程。着实抓好工程质量,方便群众出行。

3、完成长塘水库、石边水库、高笋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4、完成邵武水库部分渠道加固工程建设,解决邵武水库灌区,有水不能灌溉的问题。

5、编制长乐乡十三五项目规划。做好“十三五”项目规划编制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求各村认真调研,要根据自己辖区情况,抓好项目编制和申报工作。

四、抓好社会保障工作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1、四月份完成乡敬老院入住工作,加强敬老院的管理,确保入院老人安心生活。

2、完成两保保费收缴工作,争取农保参保率达85%以上,医保参保率达95%以上;。

3、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继续开展“雨露计划”工作,实施精准扶贫,完成“十二五”规划扶贫村建设,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扶贫村建设。搞好金融产业扶贫建设,为贫困群众广开致富路。

4、着力帮助老百姓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扎实落实九兴集团招工任务。

5、搞好卫生院医疗服务工作,加强医疗队伍建设,组织义务医疗队。下乡免费开展体检,解决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

6、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对各学校校长的考核,召开教育工作大会,表彰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

五、抓好底线工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1、安全生产工作。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事前问责”等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明确“属地管理、行业监管、企业主体责任”的责任追究原则。同时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工作,抓好抓好非煤矿山、水陆交通、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消防、校车园车、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整治,确保全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部门监管责任,村干部属地管理责任,各村支部书记为安全监管员,是第一责任人。

2、计划生育工作。在夯实基础工作、加强业务培训、落实责任分解与责任追究的基础上,强调计生工作以村为主:(1)加大计生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少生、优生意识。(2)加强“三位一体”等计生阵地建设,夯实计生基础。(3)扎实开展工作,确保上级下达的“四术”、社会抚养费征收等任务顺利完成。(4)搞好计生服务工作。落实好计生奖扶政策,解决老百姓后顾之忧。

3、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继续加大对聚众赌博、吸毒、地下六合彩、推牌九等危害社会治安行为的打击力度,搞好群防群治工作,遏制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出现,确保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对派出所、司法所的工作目标考核,树立良好的民警形象。

4、信访稳定工作。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对老信访户、特殊信访人群的监控力度,及时了解信访户的思想动态,解决信访人的合理诉求,落实信访接待制度,确保2015年度我乡无进京、赴省、到市上访事件出现,减少到县上访人群。

5、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完善村务公开机制,强化村级财务管理。进一步强化厉行节约工作力度,实行村级零接待制度,乡机关和各部门严禁在外开餐,规范小车管理,严禁公车私用,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全面建设节约型机关。

六、抓好干部作风建设树立干部新形象。

1、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着力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需求。

2、加大对全乡干部的学习和培训力度,以提高干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3、出台《长乐乡村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干部的执政、执法行为。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每项工作都与干部签订工作责任状,并细化考核管理办法。

4、继续健全乡机关干部工作目标按月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干部工作活力。

5、深入开展干部服务百姓、企业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同志们,新的目标已经明确,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乡人民,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埋头苦干的意志、勤俭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长乐而努力奋斗!

中山市政府报告范文简短篇二

各位代表: 。

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  。

今年工作的总体安排  。

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切实提高经济质量。  。

二、加快城乡统筹步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四、全力改善群众生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

中山市政府报告范文简短篇三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市人民在中共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抓住机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

——首都经济迈上新台阶。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4330.4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9006.2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由534亿元增长到1492.6亿元,增长1.8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以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下降,节能减排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农村、国有企业和投资、金融、财税、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3.6亿美元,是前五年的1.8倍;2007年地区进出口总额1929.5亿美元,是2002年的3.7倍。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4.5%,比2002年提高6.5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67.4%,比2002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城八区和郊区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2%和4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和76%;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1.6%。

——奥运筹备顺利推进。26个比赛场馆、44个独立训练场馆竣工。“好运北京”系列赛事成功举办,各项保障工作有序展开。城市环境质量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教育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首都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更加繁荣,体育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989元和9559元,年均实际增长11.5%和9.1%。五年全市增加就业263万人,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超过20平方米。

五年来,本届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二、三产业和“三农”的基本情况。确立高端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重点推进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服务型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1%以上。制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强化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各项措施,推动大型公建节能和非节能建筑改造,下大力气调整退出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稳步推进首钢等企业搬迁,坚决关闭小煤矿、非煤矿山和砂石生产企业,重点支持石化、建材、电力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首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较快、结构趋优、消耗降低、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二)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市政府对“三农”投入130.6亿元,是2002年的5.2倍。建立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各部门工作重点向农村延伸。实施“221行动计划”,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率先实施农业生态服务补贴,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所有行政村铺通了柏油路,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3万多农户搬出泥石流易发区和采空区,农民安全饮水达标率由36%提高到79%,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规范建设征地补偿办法,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生态林建设占地补偿和养护补助标准。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和农村管水员、乡村公路养护员制度,市级财政累计投入5.7亿元,帮助6万多农民在公益性岗位稳定就业。不断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实行村级经费补贴制度,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这五年,是制定实施“三农”政策最多、力度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三)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大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在首都规划委员会的指导下,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立了“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制定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体系,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高度重视古都风貌保护,完成一批重要文物建筑的修复,探索实施政府主导的旧城保护修缮和有机更新模式。完善城乡路网结构,实施市区交通疏堵工程,路网通行能力有效提高。五年新增城市道路669公里、高速公路162公里,改造提级公路8770公里,建成全国首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66.6公里,总里程达到142公里,网络化运营格局初步形成。坚持公共交通公益性定位,实行低票价政策,优化公交线路,全面推行市政交通一卡通,公交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先后建成。基本完成南水北调北京段主体工程。坚持不懈地治理大气污染,实施控制大气污染第九至十三阶段措施,运用综合手段改善市区空气质量。建成12座污水处理厂和一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城市骨干河道治理,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城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新机制全面推行。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不断完善,建成放射性废物库。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营造防风固沙林7万多公顷,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建成,城乡绿化美化取得显著成效。发挥市民主体作用,创新管理方式,建设网格化管理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城市服务管理能力大幅提高,在烟花爆竹“禁改限”、中非合作论坛服务保障等工作中得到体现。

(四)高标准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奠定坚实基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全面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不断提高各项筹备工作水平。优化奥运场馆规划设计,确立“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本”五统一原则,奥运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突出环保、节能要求,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钢结构、膜结构等领域取得多项自主创新成果,谱写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新篇章。城市交通、公共安全、水电气热供应、无障碍设施、住宿餐饮、商业服务、社会秩序等各项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场馆运行、外围保障和城市运行无缝衔接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实施“五大文明行动”,创建公共文明示范地区,推进窗口行业单位奥运培训,举办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市民讲外语等群众文体活动,全社会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共享奥运的氛围日渐浓厚。(五)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科技主题计划,组织了210个重大科技项目,科技支撑首都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设立高成长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支持搭建科技条件平台,促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强化。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发明专利比重超过50%。加快技术转移和交易体系建设,2007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82.6亿元。推动自主创新与实施品牌战略相结合,涌现出了一批中国名牌产品。优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支持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建设。完善鼓励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政策措施,形成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首都创新型人才更加聚集。出台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措施,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决策,“五年上台阶”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开展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等试点,以信用为基础、多渠道融资的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

整合创新资源,启动百家创新型企业试点,推动建立“闪联”等23个产业技术联盟,企业协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家级产业基地及专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创新集群正在形成。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对市与区县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预算管理、国库管理等制度得到完善,公共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由2002年的81.8%提高到2007年的90.5%。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试行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公益性项目代建、重大项目公示等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完成国有资产清产核资,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进国有企业“调改剥退”,国有经济布局结构逐步优化。通过实施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改革举措,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市属金融企业实力显著增强。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精简行政审批、收费和企业年检事项,规范审批行为和程序。推广“一站式”办公和全程办事代理制,完善行政投诉工作机制。成立市政府对外联络办公室,积极做好为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出台了商业企业促销行为规范和供货商、零售商交易行为规范,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和商业欺诈行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清理限制性规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开展专业化、区域针对性强的投资促进活动,建立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努力推进“大通关”,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2007年接待海外旅游者435.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45.8亿美元。拓展对外交流,国际友好城市达到41个,科博会、文博会、京港洽谈会、京台科技论坛、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等大型活动越办越好。对口支援、京津冀区域协作迈出了新的步伐。

(七)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着力帮扶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基本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深入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全市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2%以上,建立生育保险、城镇居民“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大病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90万和166万。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累计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400万平方米,通过实物配租和发放租房补贴,解决了2.6万户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扩大覆盖范围,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加快中小学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展城乡对口支援,改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高等教育率先进入普及化阶段,学习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加强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广泛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培育北京国际音乐节、新年音乐会、国际戏剧舞蹈音乐演出季等文化品牌。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各项事业发展。

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依靠首都和部队医务人员舍生忘死的工作、广大市民的共同奋斗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取得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预防与控制,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积极推广中医药服务。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67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13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规划设置的70%。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对312个品种常用药采取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社区药品平均价格下降30%。

(八)大力抓好安全工作,坚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监控责任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组建市区两级应急管理机构,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各类设施和专业化应急队伍建设,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基本建成应急管理体系,及时妥善处置了各类突发事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机制,累计消除市级安全隐患1587项。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和制度建设,出台了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的政府规章和多领域安全管理规范,全面落实行业监管、综合监管和属地监管责任及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物品、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监控和追溯体系,有效控制了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加强药品全过程监管,建立生产经营单位退出机制,坚决治理虚假广告,保证了群众用药安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和行政复议工作,注重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衔接。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全面推进科技创安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坚决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严密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首都社会秩序保持平稳。

(九)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调整了交通、水务、园林绿化等7个部门的管理体制,行政执法体系不断完善,乡镇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行政许可职能逐步剥离,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发展。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切实加强政府法制建设,五年共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41项,制定、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260项。认真贯彻监督法,全面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做好向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报告。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坚持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制度,五年共办复全国和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9257件,政协委员建议案、提案6713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压缩政府部门经常性项目支出资金,全面规范公务员收入。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切实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积极配合中纪委严肃查处了刘志华严重违纪问题。严格实施公务员法,提出“职责清、情况明、数字准、作风正、效率高”的要求,狠抓基层基础工作,努力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五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村民自治、社区自治和村务、厂务公开逐步推行。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更加深入,市民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水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双拥共建工作深入扎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巩固。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奥运机遇,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的五年;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受益的五年;是万众一心,奥运筹备工作按计划推进,成果显著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增强,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指引,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驻京部队,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首都建设的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的实践,我们对推进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不断加深:一是必须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大政方针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讲政治、顾大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在北京畅通。

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出发,不断深化对首都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全面履行好“四个服务”职能。

三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首都经济的发展方向,不断丰富首都经济内涵,紧紧抓住奥运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化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促进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五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加快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使首都的资源优势持续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六是必须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探索城市政府履行职能的具体方式,统筹做好“规划、发展、建设、运行、服务、管理”六个方面工作,不断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

总结。

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尚未得到缓解,治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的任务仍很艰巨;公共服务能力亟需增强,城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城乡、区域差距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住房市场结构不合理,价格上涨过快,违法违规用地时有发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安全生产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加快解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极少数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依然存在。对于上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2008年工作任务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做好首都工作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今后五年,北京将处于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加速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在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根据市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努力实现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4%以上,提升现代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资源能源节约走在全国前列。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加快城市南部、西部地区建设,加强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和新城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0美元以上。

——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妥善保护古都风貌,文化中心的功能不断加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城市。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全面推进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实现劳动者比较充分的就业,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分配秩序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渠道更加畅通,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首都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加快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积极探索有效调控人口规模的政策、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能源供应、水资源供给体系。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城市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北京奥运之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责任十分重大。现在距离奥运会开幕只有201天,各项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决胜在即,时不我待,务必夺取奥运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圆满成功!我们一定要保持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不断巩固文明建设成果,努力营造经济发展、社会祥和的良好局面,让“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胜利实现!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办好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服务管理水平,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5%和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和10%,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力争达到7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调控在103.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

(一)高质量、高水平做好奥运筹办和服务保障工作。

办好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是国家的大事,是全国人民的大事,是中华民族的大事,倍受世界瞩目。要坚决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关于办好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的指示精神,深入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大力弘扬在奥运筹办过程中形成的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全面完成各项筹办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精心打造一流的奥运工程。深入落实“五统一”要求,确保国家体育场按时竣工和测试赛成功举行,抓好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媒体村、多功能演播塔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和交付使用。对全部场馆和设施进行反复测试,排查可能出现的故障点、风险点,逐项整改完善。督促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签订责任状,组建奥运期间的工程保障团队。完成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北京南站改扩建和地铁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机场线及奥运场馆周边道路建设任务。建成机场二通道等6条高速公路和安立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建成太阳宫、郑常庄燃气热电厂,完成奥运场馆及周边热力管线和输变电工程,确保奥运会能源供应的安全可靠。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满足举办残奥会的需要。切实搞好城市环境建设。实施第十四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执行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夜间机动车污染专项整治力度,加强施工扬尘管理,取消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原煤散烧,完成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城区平房区5万户“煤改电”任务。认真落实《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密切与周边省市的环境合作,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手段,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控和预报,实现我们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做好供水系统改造和城市水系骨干河道维护管理,改善城市水环境,确保用水安全。落实奥运城市环境景观规划,实施好2008添彩工程。继续抓好五大秩序专项治理,完成重点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城市环境秩序监测和评价体系,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营造干净整洁、文明优美的城市环境。

高标准保障城市运行。有条不紊地推进奥运会筹备向举办转轨,在“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基础上组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建设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实现各部门、各区县与奥组委工作的全面对接。积极配合奥组委安排好各项赛事,精心组织好奥运火炬传递和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全力做好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对外宣传、交通通信、住宿餐饮、水电气热供应、环境卫生、医疗卫生、志愿者队伍等工作。强化属地管理,健全场馆外围保障与场馆运行的协调机制,确保场馆运行和城市运行的无缝衔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实施风险控制和动态管理,有效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全面开展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查和疏通改造,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影响的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完善奥运交通保障方案,科学组织、合理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加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实现赛事交通与社会交通和谐运转。

确保首都安全稳定。全面落实奥运安保的总体方案和各项措施,建立高效畅通的指挥决策机制,加强安保合作和队伍建设,提高实战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加强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加大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源头治理力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做好信息安全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健全食品药品可追溯系统,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健全以属地管理为主的维护稳定工作体制,逐级签订安全稳定责任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有效预防、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确保实现“平安奥运”的目标。

努力营造热情友好的奥运氛围。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扎实推进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文明礼仪示范工程,突出抓好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等领域文明行为规范,着力提高窗口行业单位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强化赛场文明建设。尊重、关爱残疾人,在全社会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加强首都公共文明示范地区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动员全市人民行动起来,当好东道主,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市民文明素质,展示首都文明形象,共建共享奥运成果。

(二)保持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成功举办奥运会,保持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和措施,坚持好字优先、稳中求进,立足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提高首都经济的综合实力。

合理调控固定资产规模和结构。初步测算,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增长11%左右。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拟安排264.5亿元,增幅与去年持平。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发挥政府投资和规划的引导作用,在保证举办奥运等重大投资需求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重点基础设施、重点产业以及关系民生的重点领域的投入,引导资金投向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南部、西部地区,支持新农村和以通州、顺义、亦庄为重点的新城建设。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按照“建设一批、落地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认真做好统筹协调和服务工作,切实抓好重点工程建设。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初步测算,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接近4300亿元,增长13%左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着力解决农民、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增收和社会保障问题,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全面落实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促进重点综合商业街、特色街区改造。支持银行卡工程,提高消费便利程度。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和商业网点建设,改善郊区休闲旅游环境,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积极引导住房、汽车合理消费,扩大旅游、文化体育、时尚休闲的消费份额。同时,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稳定工作。加强与主要供应地的沟通与合作,搞好产运销衔接和重要商品储备,确保基本生活必需品不脱销、不断档。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防止价格异常波动预案。严格控制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调整,必要时对部分重要的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惩价格违法和扰乱市场行为。采取应急救助、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下降,保障学校食堂食品供应和饭菜价格稳定。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防止奥运会期间相关商品和服务价格出现恶性上涨。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调节,完善煤电油气运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做好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保障首都经济平稳运行。

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完善产业导向政策和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完善金融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快金融后台服务园区建设,积极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京发展。推进空港综合保税港区等重点项目,促进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构筑投融资服务平台,培育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搞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壮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紧抓奥运机遇,积极促进体育产业、会展业、旅游业加快发展。以高技术产业带动现代制造业发展,搞好项目引进和自主研发,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加快康宁玻璃基板、中芯国际增资扩产、现代汽车第二工厂、康明斯发动机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发展生物医药、清洁技术和高端建筑建材产业。研究制定促进高端产业功能区发展的意见,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集中度、竞争力和辐射力。做好搬迁后首钢原址的发展规划。健全管理服务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为中央在京企业发展提供便利、快捷的全程服务。认真完成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各项任务。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认真总结中关村科技园区20年发展经验,推动体制、政策、管理和组织创新,积极开展投融资、信用、协会组织、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工作,鼓励创业投资发展,深化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工作,进一步发挥园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完善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和项目发展,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各类新型产学研合作,努力为中央在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支持中央企业在京设立研发机构,积极促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落户北京。强化创新资源整合,完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运行机制,推动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全国技术交易中心,支持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促进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结合,探索建立促进成果转化的“种子”资金,健全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体系。抓好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畅通人才绿色通道,建立海外学人中心,着力解决高端人才在京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问题。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解决首都发展的难题,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升首都自主创新能力。

继续做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建立市、区县政府节能降耗减排工作责任制,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继续调整退出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企业,支持首钢完成年度压产任务,推进化工二厂、有机化工厂搬迁,关停二热、三热的小火电机组。加强石化、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资源消耗管理、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完善能耗、水耗指导指标和监测平台。严格执行新增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加强大型公建的能耗控制,推进既有建筑及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继续实施郊区新城集中供热工程。抓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完善用水计划、定额管理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发展节水灌溉10万亩。加快污水和再生水管网建设,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扩容改造。加强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化。搞好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加强产业园区生态建设。各级政府要带头树立资源节约意识,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加强宣传和引导,形成全社会节能减排的良好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和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模式创新。今年市政府拟安排“三农”资金150.9亿元。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一批农业主题公园,积极培育走廊经济、流域经济,形成产业集群。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与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细则,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险种和覆盖范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完成300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启动200个村庄基础设施“五项工程”建设,鼓励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建设步伐。完成70万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升级广播电视“村村通”系统,加强农村消防设施建设,改造农村配电网。继续实施“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大力促进生态涵养区发展,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高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推动一批符合功能定位的重大项目落户,支持资源型产业调整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新一轮山区搬迁工程等工作,探索建立区县结对帮扶、互利合作的长效机制。做好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

二、三级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大国有资本从劣势企业退出的力度,推进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重组。继续探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开展国有独资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综合试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研究设立相应的再担保机构。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巩固完善生态林补偿机制,探索水源保护区、矿产资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搭建农地流转信息平台,抓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城乡结合部地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支持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研究完善整建制农转居的配套政策,深化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着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利用外资区域与产业评估体系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继续做好重点地区的投资促进工作,大力引导外资投向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等机构。制定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抓好各类服务外包基地建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高端环节。鼓励进出口交易活动,继续支持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拓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对外贸易,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资源性产品进口。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培育国际名牌和国际企业。认真做好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等国家重大活动的外事服务工作。积极参与京津冀、环渤海区域经济分工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着力营造欢乐祥和的社会环境,对促进社会和谐、办好奥运会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办好59件重要实事,努力实现“无零就业家庭、无城镇危房户、无重大重复上访户、无社会救助盲点、无拖欠工资问题”的目标,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

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投入力度,支持100所小学在主要项目上达到新颁办学标准,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推进山区义务教育提升工程。完善农村地区学生、城市困难家庭学生、特殊教育学生的助学政策,保证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继续组织城镇教师和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设立40个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保证1000名农村骨干教师进站研修。提高农村特别是山区教师工资待遇水平,进一步改善山区教师工作学习条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和示范性院校建设,促进中高职教育相衔接。实施高等学校“质量工程”与“创新工程”,加快沙河、良乡高校园区建设。加强在职培训、社区辅导等继续教育。鼓励、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

进一步扩大和促进就业。认真落实《就业促进法》,健全小额贷款、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大力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完善“零就业家庭”就业动态帮扶机制,做到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保证有就业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实现“无零就业家庭”目标。做好首钢等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就业,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动态管理制度,将促进就业政策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实现7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健全村级就业服务体系为重点,创建2000个充分就业社区(村)。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点做好面向农民、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工资支付信用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坚决制止企业拖欠工资行为,努力做到“无拖欠工资问题”。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市级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支出62.1亿元,比上年增加8.6亿元。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付结构,提高门诊特别是社区用药报销比重。完善“一老一小”医保政策,解决部分门诊药费报销问题,增加大病医保种类。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模式和补偿政策。出台劳动年龄内无医疗保障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实现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推行医保报销“一卡通”。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方案,落实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为符合条件的70万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福利养老金,基本实现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全覆盖。认真研究低保边缘群体的保障问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措施,实现社会救助全覆盖,做到“无社会救助盲点”。加强养老和福利设施建设,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多渠道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加快健全廉租住房制度,今年市级财政筹集资金29亿元,建设收购5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建设3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重点建设450万平方米“两限”房。完善建设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快审批进度,确保项目落地、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减免和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形成实物供应。统筹旧城区风貌保护和解决群众住房困难,修缮整治40条胡同、1400个院落;安排市级财政支出5.8亿元,全力以赴解决1万户居民危房问题,落实排险修缮责任,改善居住在五类危房中群众的住房条件,努力实现“无城镇危房户”的目标。完成300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严格执行住房信贷管理政策,加快“二手房”和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对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推行社区卫生首诊制、双向转诊制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推广中医药服务。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郊区医疗中心建设,完成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标准化建设和基本设备配备任务,加强社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转移。改善医院服务与管理,使各项缓解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措施落到实处。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拟安排市级财政支出2亿元,扩大社区基本用药目录,增加品种,实现零差率药品配送覆盖城乡。解决好乡村医生基本待遇和养老保障问题。重视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研究制定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规划。

继续推动公交优先发展。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在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推进地面公交提级改造。重点建设交通枢纽和综合驻车设施,改善换乘条件,提高运输效率。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改造乡村公路200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5条,实现行政村全部通公交。按照整体推进、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原则,将公交低票价政策逐步向郊区农村延伸。组织实施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第五阶段措施,建设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快捷、方便的出行服务。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制定新的基层文化建设规划,建设一批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办好“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周末场演出计划”、“民族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精心举办系列奥运文化广场演出,培养基层文化活动带头人。继续推动益民书屋建设。加快国家话剧院、首都图书馆二期暨北京市方志馆工程、市文化中心等重要文化设施建设。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培育一批文化精品,繁荣文化市场。保护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开展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整合首都文化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科普工作,重点普及节能、节水、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所有行政村配建全民健身设施。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力争在奥运会、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研究制定首都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健全组织领导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人才队伍为保障的社会公共治理体制。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社区建设,探索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建立社会工作者队伍,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工资增长及培育管理机制,规范社区公益事业经费使用和管理,改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条件。完善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政策,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建设好信息系统,健全房屋租赁和居住证管理体系,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完善信访制度,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信访信息系统、非紧急救助服务系统等平台的作用,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加强行业调解、社区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律师等社会资源的作用,提高综合化解社会矛盾的效率和效果。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依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点解决重大重复上访积案,努力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实现“无重大重复上访户”目标。

全力维护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快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支持爱国宗教团体自身建设,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进一步调动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参与北京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对台工作,推进京台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积极推进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和大众传媒作用,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继续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努力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等问题,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履行好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环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我们要紧密结合北京工作实际,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去,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努力把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掌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行政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完善和严格执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大对滥用权力和失职渎职行为的追究力度。完成年度行政立法任务,理顺行政执法体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制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总体方案。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推进政府管理机制、制度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落实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总结推广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体现群众意愿。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配合,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力戒推诿扯皮。坚持求真务实,切实精简会议,减少文件,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降低行政成本,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增强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切实推进廉政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征用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权力运行。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新举措。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决不姑息。

各位代表,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把北京建设成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是中央的重托、人民的期待、民族的愿望,是我们无比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大力发扬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精神,扎实工作,奋力拼搏,把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中山市政府报告范文简短篇四

安全工作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并以此保障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我校在县教育局和江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确保校园安全为目的,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对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落实常抓常管,狠抓狠管,通过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开展了“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在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秩序、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校园的安全与稳定,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学习和工作育人环境。具体工作现汇报如下:

总体工作思路:以教育局的一系列有关安全工作重要批示及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思想,以“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实”为自我要求,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制度为纲,以落实为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责任落到实处,工作做到细处,齐抓共管,确保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一、加强领导。

科学分工。

1校安全工作负主管责任;其他中层领导,按照工作分工,对所分管的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班主任对本班级的安全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任课教师对所任教的课堂内或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值班人员对当日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重点项目和部位的责任人对本项目和部位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二、完善制度。

责任明确。

按照县教育局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安全常规工作制度,确保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使安全工作制度化、常规化,使各项安全要求得以不折不扣地落实。为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处室安全工作,防止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学校与各处室、班级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控传染病、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等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职责更具体化、更细致化,同时我们还和教职工层层签订了各种责任书,分工到人,责任到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与学校考核相挂钩,强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上级领导审批,制定活动预案。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学校把所有教职工履行安全工作职责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绩效工资、评先评优相结合,对因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实行年度考核“一票否决制”。

三、广泛宣传。

加强教育。

2式,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充分利用晨会、主题班会、黑板报、专题讲座、观看录像资料、应急疏散演练等形式,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或者根据工作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比如在11月29日,看到新疆一所学校发生踩踏事故的新闻报道后,我校迅速开展了“关注校内活动安全、预防踩踏事故”主题教育。另一方面,学校也非常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方式,及时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防范。

四、落实工作措施,实行有效管理。

学校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并突出重点,持之以恒,努力抓出实效。

1、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实行“四排查两总结一通报”。值班人员每天早、中、晚巡查,政教处每周小查,学校每月大查,节、假日专查。值班教师、班级安全委员每天认真填写安全日志,遇到突发事件、发现重大隐患立即向值班领导报告。每周例会上,由政教处向全体教师通报上一周安全情况。狠抓落实,及时整改立足防范变“堵”为“疏”,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开展常规检查。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开学前,学校对校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同时,积极配合县卫生监督所对学校饮水卫生进行检查。冬季,学校对电线和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等重点区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2、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校园安全方面的规定和应急预案,各类人员积极参加安全知识培训;我们克服校园大,人员多,安全配备不是很到位,很合理的困难,高标准、严要求;我们及时发现捕捉老师安全管理中的好方法并及时推广,例:推行班级学生安全员制度对工作中的不合理我们及时指导,老师们有的是对孩子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大家群策群力,安全无小事,上下一条心,为了我们的共同目标共建安全校园努力着。

3、切实加强重点部位、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学校建立并完善了对易燃、3易爆、剧毒等危险品及其他重要设施设备的使用、登记管理制度,对实验室、财务室、微机室等重点部位配备了必要的防火、防盗等安全装置。今年暑假学校投资在校内关键部位安装了16个摄像头,4、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校由总务主任李红山同志具体负责分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严把食堂工作人员健康关,严把食品采购关,严把好食品烹饪关,杜绝出售变质、过期食品,严把餐具卫生关,慎防食物中毒。

5、切实加强寄宿生管理。学校一方面培养寄宿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和独立生活能力的良好习惯,一方面加强管理力度。每天由值班教师配合宿舍管理人员督察学生就餐秩序、晚上就寝查铺,夜间定时不定时巡查,确保寄宿学生在校安全。

6、切实加强治安保卫工作。充分发挥“校园警务室”的作用,由派出所干警系统学校治安保卫组成员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进行整治。重视对门卫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并对学生实行离校请假登记制度。加大治安保卫投入,学校为门卫室添置警棍、钢叉等保安器材,并在学校重点部位安装了16个摄像头,完善了校园视频监控,对师生及校外人员进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录像,确保校园全方位、全天侯安全可靠。

7、坚持24小时值班值勤制度。学校保安人员坚持24小时在校园治安巡逻,规定值班领导和值日组教师在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有人在校园值班,这一值班值勤制度在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确保晚间校园平安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地扎实工作,把学校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牟定县高平中学。

2010年12月30日。

中山市政府报告范文简短篇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洛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与全市人民一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克难求进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形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项目引资双带动,大力实施“六加一”攻坚战,突出抓好“开放招商、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等重点工作,先后制定了应对危机稳增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五年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116.6亿元增加到2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974.3亿元增加到25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77.1亿元增加到1257.7亿元。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40.8亿元,年均增长11.2%。

这五年,我们加快转型调结构,产业升级取得重大突破。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加快产业集聚区等载体建设,大力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产业链图谱,以十大园区、四大企业搬迁改造为重点,通过战略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五年共实施亿元以上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973个,中信重工新重机、万基控股40万吨铝板带箔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铝精深加工产能110万吨,建成了国内唯一完整的钛产业链条,一批超临界的火电机组取代了小火电,光伏电站、风电场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编制产业规划,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89个,景安idc云计算产业园、中航光电技术产业基地、普莱柯动物疫苗产业化等一批项目加快实施或竣工投产,我市入选国家硅材料及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五年累计实施重大服务业项目469个,会展中心、建业•凯旋广场等一批大型会展、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宏进农产品物流园区等一批物流项目建成投运,16个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加快建设。隋唐城明堂、天堂等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牡丹文化节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我市被评为“中国牡丹花都”。新增5a级旅游景区4家,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7.4%,我市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中信、兴业、民生等25家金融机构落户我市,村镇银行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资本市场融资水平进一步提高。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完成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分别增长22.3%和21%。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学研军融合发展,五年建立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75个,实施国家、省科技项目492项,荣获省以上科技奖177项,申请专利2.4万件。新当选院士1名,引进“千人计划”1人,培养中原学者6名。中信重工、一拖集团等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725所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9%提高到9.8%。我市荣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国家军民结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项目准入,淘汰落后产能,五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1.3%。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强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火电机组全部建成脱硫设施,涧西、瀍东污水处理厂得到改造提升,新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在全省率先完成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任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我市荣膺全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称号。

这五年,我们拓展提速抓城建,城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功获批,城市建成区扩展到210平方公里,形成了先跨洛河、再跨伊河发展的格局,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4%。进一步拉大新区框架。新区规划面积拓展至515平方公里,五年完成投资1141亿元,初步形成了核心区、伊滨新区两个城市组团。核心区市政路网及配套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龙门大道改造、洛宜铁路改线、博物馆、高铁龙门站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竣工投用。伊滨新区主干路网框架已经形成,伊河治理初见成效,水、电、通讯、热力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加快洛北城区改造。累计开工旧城、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面积7721万平方米、建成2835万平方米,改善了12.9万户居民的居住条件。新建、改造道北五路、滨河北路等市政道路86条,路网结构更加合理。瀛洲桥、凌波桥等4座桥梁竣工通车,市区南北通行能力明显提升。新增供热面积927万平方米。增强基础支撑能力。坚持对外建设大通道、对内完善大循环,洛阳至西安、北京、深圳等城市的高铁通车运行;连霍高速洛阳段扩宽改造、郑卢高速洛阳段、洛栾高速以及洛伊、洛偃、洛宜、洛吉一期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新310国道、市区环城路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洛阳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竣工投用,民航客运吞吐量突破70万人次。西气东输二线入市管线、中石油安-洛线入市管道建成通气,结束了我市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洛阳西500千伏变电站等工程建成投用,新增110千伏以上变电站19座,各县(市)均实现了110千伏双电源供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条块结合、重心下移,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格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一期建成投运,实现了城区全覆盖。对498个老旧居民小区和185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整治。新开通公交线路22条,新购公交车辆1302台。环卫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4.4%提高到37.9%。“四河七渠”治理成效明显,水系品位不断提升。我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这五年,我们强基固本惠“三农”,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等高效农业。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宜阳伊众肉牛、偃师众品生猪、栾川君山中药材等入选省级产业化示范集群。着力打造十大精品休闲园区和四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栾川、嵩县被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积极培育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新增产业化龙头企业130家、家庭农场157家。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37座,全面启动前坪水库前期工作,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6万亩,解决饮水安全154万人。硬化通组通户道路11487公里,行政村客车通达率99%。实施农电素质三年提升工程,农村电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5%。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植树造林26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42%提高到47%。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平方公里,我市荣获全国首个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称号。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实施搬迁扶贫、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建设搬迁扶贫新村180个,实施整村推进350个,9.2万余名贫困群众喜迁新居,减少贫困人口29.9万。

这五年,我们深化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强力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通过股权划转、增资扩股、资产转让等形式,积极开展与优势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对洛轴集团等四家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推进黄河水泥等四家企业依法破产,妥善解决了破产企业职工的养老、医保等历史遗留问题。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建设,38家企业、325家事业单位完成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整合政府投资公司,整顿规范融资类担保投资公司。市本级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税收征管改革和营改增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加大开放招商力度。围绕“4+2”重点产业,建立完善大员上阵、驻地招商、差别化考核、专项述职等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五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93个,累计到位资金2605亿元。成功引进了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中兴通讯智慧产业基地等一批龙头项目,麦达斯铝业5万吨轨道车型材及车体大部件、龙鼎铝业6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箔、四季沐歌太阳能工业园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在洛投资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分别达到24家和35家。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五年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0亿美元,年均增长12.4%。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群体,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xx年提高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由150家增加到330家。

这五年,我们改善民生促和谐,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多实惠。坚持办好省定、市定惠民实事,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980亿元,年均增长18.1%,占地方公共预算支出的6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820元和8756元,年均分别增长11.1%和13.8%。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取暖降温、“班班通”等重点工程,新建、改建中小学208所、幼儿园761所,城市区义务教育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引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枫叶国际学校等教育品牌,新建各类民办学校248所。实施高中阶段提升工程,普通高招上线人数连创新高,一本上线人数实现翻番。新区教育园区初具规模,洛阳师范学院等6所学校顺利入驻。职业教育快速发展,4所职业院校成功升格。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7万人,年均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0万人。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企业退休人员每月人均养老金从1104元提高到1758元。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类保险覆盖率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顺利实施。逐年提高保障标准,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3.4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76万平方米,竣工821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1.6亿元,解决了11.5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8.1万户。增强公共卫生、文化服务功能。实施优势医院倍增计划,新增床位5410张。城区居民15分钟就医服务圈初步形成,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首家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对外开放。文化惠民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荣获文化部群星奖。成功举办了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洛阳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平安洛阳建设,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信访形势平稳向好。持续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打非治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整顿,保障了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坚持打防并举,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这五年,我们转变作风提效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依法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99件,政协委员提案1867件,满意率均达98%以上。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2部,出台、修订政府规章37件。深入开展“环境创优年”、“作风转变年”等活动,持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平均压缩32%。市行政服务中心请办事项办结时限降至8天以内。建立完善110城市应急联动服务平台,联动服务单位发展至108家,群众诉求办结率和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深入开展“电视问政”、“群众评诺”等活动,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扎实开展“双拥”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连续六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与此同时,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统计、审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史志、残疾人工作、妇女儿童事业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面对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我们团结拼搏,砥砺前行,走过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要,持续转型。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作为破解一切问题的关键,不断做大总量、提升质量,靠转型升级实现稳中有进。我们始终坚持改革为先,扩大开放。紧紧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纵深推进各项改革,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实施开放招商,集聚各类发展要素,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们始终坚持统筹为策,协调推进。既全力稳定即期增长,又科学谋划长远发展;既大力改善基础条件,又持续提升发展环境;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为本,利民惠民。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全市人民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我们始终坚持团结为重,积聚合力。各部门、各单位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干事创业、奋勇争先、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年开拓奋进,五年成就辉煌。如今的洛阳,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所有的一切,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的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洛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洛阳发展的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扶贫任务重,农民持续增收难,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低,新型城镇化亟待破局;能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保护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压力增大,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不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民生欠账还较多,就业不充分及教育、医疗等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安全稳定任务繁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机关作风、干部服务意识与群众期望尚有差距,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还比较突出,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完成“”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洛阳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一轮科技创新蓬勃兴起,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将释放新的动力和活力。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原经济区等三大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对我市扩大内需、加快产业升级具有重大的带动意义。洛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应对金融危机的艰苦实践,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开放招商、服务企业、优化环境”三大举措产生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特别是洛阳得天独厚的各种要素资源,更是打造洛阳经济“升级版”的独特优势。洛阳作为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拥有一大批实力突出的骨干企业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装备制造、石油及煤化工等传统产业正在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正在快速成长,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洛阳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拔尖人才,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研发水平全国领先,必将为洛阳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是我们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的无可比拟的宝贵财富。洛阳作为中国“十大最具特色休闲城市”,山水生态禀赋优越,为我们“借水生财、点石成金”,打造休闲度假养老胜地提供了难得的资源。因此,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扩大已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努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坚持外引内改、外联内升、产业为基、产城融合,以提速增量、提质增效为目标,着力抓好开放改革、产业升级、盘活资源、改善民生,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建成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和开放创新城。

——建设产业优势突出的富强洛阳。改造提升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深加工、石油及煤化工、硅光伏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使洛阳的产业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开放度持续提高,保持在中原经济区城市的领先优势。到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形成4个千亿级产业、20个左右的百亿级企业,打造洛阳经济“升级版”。

——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洛阳。坚持“文化立市”和“旅游兴市”战略,深入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以文化引领城市建设和发展,打造具有河洛特色、世界影响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不断增强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奠定“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的地位。到20xx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

——建设便民高效的智慧洛阳。推动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基础服务信息资源,实现在政务、商务以及交通、教育、医疗、城管、公安等领域的普及应用,建设2-3个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智慧产业园,建成管理高效、服务便利、产业智能、绿色生态的智慧洛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洛阳。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注重生态、传承文化的原则,统筹推进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实施林业生态圈建设,打造市区生态水系,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到20xx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以上,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50%和40%,绿色经济初具规模,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环境更加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中原经济区最佳宜居地。

——建设平安和谐的幸福洛阳。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保障能力提升。到20xx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社会治理体制趋于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健全,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准确把握形势,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一是更加注重科学谋划,提升可持续发展空间。坚持以科学的战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城市空间规划、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本届政府任期内要完成“”规划的目标任务,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修订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重大专项规划,搞好规划衔接,使各项规划既有技术路线,又有项目支撑,确保政府决策更具科学性、执行更具可行性、发展更具长远性。二是更加注重转型发展,做到提速增量和提质增效并重。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优质资源,抓好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业、振兴光伏产业、促进煤化石化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打造集群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和带动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三是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城乡统筹发展实验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完善洛阳新区的城市功能,培育支柱产业,努力打造最宜居、最具创新活力、最令人神往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棚户区改造为带动,完善和提升洛北城区的城市功能,推动基础设施向周边延伸,适时进行区划调整,增强综合承载力和带动力。科学布局发展空间,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增强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破解户籍、住房、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四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改革转变机制、破解难题,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取得突破。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坚持以思路创新带动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加快产学研军融合发展,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促进科技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打造人才高地,增强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五是更加注重盘活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坚持走特色城市发展之路,用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经营城市,千方百计盘活资源,挖掘并发挥好洛阳现有的产业、科技、山水、生态、文化等优势,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靠综合优势来聚人气、聚产业,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六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办好惠民实事,切实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重视低收入群体生活,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做好特困救助工作。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多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深入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初步考虑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一)坚持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努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注重以服务稳运行、以项目增后劲、以创新添动力、以载体强支撑,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强化服务企业。完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成立洛阳市企业服务办公室,以解决企业市场开拓、要素保障、政策落实等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等服务企业活动。综合运用各类有效措施,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跟踪服务一批已投产未达产项目,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项目带动。依靠项目调结构、促升级,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抓好洛阳石化18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轴研科技伊滨产业园、中硅高科太阳能多晶硅切片、永金能化20万吨乙二醇等194个重点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沃德福工业机器人、厦门钨业高性能硬质合金等项目,确保中兴通讯智慧产业基地、力盛芯微光机电技术芯片等19个项目开工建设,洛阳单晶硅6英寸电路级硅抛光片等27个项目竣工投产。强化创新驱动。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协同创新。谋划设立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洛阳大学科技园二期建设,加快中意研究院、科技城等创新载体建设。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集聚区和企业之间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载体支撑。围绕主导产业链谋划建设项目,促进企业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发展。年内产业集聚区建成区、发展区的主要基础设施要全部建成投用,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完善,满足入驻企业在科技、就业、培训、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二)坚持扩大规模、增加总量,努力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把壮大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的关键举措,努力形成对经济发展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加快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龙门石窟、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等重点旅游景区,启动中原影视文化产业园、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老城历史文化街区、隋唐城“一区一轴”保护展示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核心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洛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谋划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示范项目和示范园区,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支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和会展业。编制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抓好中储物流、国龙物流、林安物流等一批综合性物流项目。办好第32届牡丹文化节,吸引更多的知名展会、赛会、年会落户我市,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展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抓紧申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引进电子商务零售巨头,壮大中小网商队伍。大力培育软件开发、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突出抓好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等18个专业园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努力打造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做好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企业转型升级试点工作。提高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整顿金融秩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引进金融机构2-3家,加快推进洛阳银行上市融资和多元化经营,鼓励金融机构在乡镇、社区设立分支机构和自助网点,推动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融资。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利用电子商务改造传统商业模式,启动市区传统物流市场搬迁改造、提升工作。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抓好长申国际购物广场、王府井购物广场等大型商贸项目,积极培育高端商务集群和大型商业综合体,推动供应链、运营、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综合创新。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引导企业开发质优价廉的商品房,促进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和文化地产发展,满足居民和游客的多层次消费需求。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充分挖掘特色资源优势,加快绿城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培育中医保健、休闲养生、健身美容等新兴业态。积极创建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

(三)坚持强基固本、惠农富农,努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规模经营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培育壮大现代农业。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畜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发展壮大牡丹产业,提高产业综合效益。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开发,鼓励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质量溯源等信息化试点和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异地销售网络,打响洛阳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工程。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有条件的县城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基础好、功能全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提升“菜篮子”工程质量。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修订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再启动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持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再完成30%的行政村环境集中整治达标任务。全面启动丘陵山区抗旱吃水工程,解决25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大力推进乡村通畅工程,新改建县乡公路200公里,硬化通组通户道路20xx公里。全面深化扶贫攻坚。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加快推进重点扶贫工程,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旅游,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完成扶贫搬迁9091户,改造危房1万户,力争6.87万人实现脱贫。

(四)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努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功能支撑,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完善洛河以北城区功能。继续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加快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开工建设新街跨洛河大桥、九都路东延长线、洛浦公园整体提升等重点工程,确保九都路改造等4项工程牡丹文化节前竣工、洛北城区东西环路等21项工程年底前竣工。抓紧改造城市地下管网,提高内涝防范能力。大力推进新区开发。洛阳新区要按照新的发展定位,科学编制规划,强化产城融合,率先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生态共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创新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加快推进南环、西环、中原大道、高铁大道跨二广高速立交桥等项目建设,建成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骨干路网。抓好隋唐里坊区展示、万安山及龙门西山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商务中心区、龙门大道及高铁站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发,完成智慧产业园区规划和样板项目建设。增强县城小城镇承载力。实施县城提质扩容工程,加大县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力度,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一批工业强镇、旅游名镇、现代农业特色镇。推动公共服务向乡镇、村庄延伸,形成带动周边农村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强化区域发展支撑。完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加快龙门高铁站枢纽、武西高速洛阳段、济洛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实施311国道改造提升、客运南站等工程,确保洛栾高速洛龙站、连霍高速朝阳站牡丹文化节前建成投用,洛吉快速通道二期、连霍高速洛三段改造工程年底前竣工通车。抓紧完成机场改扩建工程,启动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完善检验检疫等口岸功能。积极推进城乡电网协同提升,确保220千伏西工变电站等一批电网工程尽早建成投用。加快热力管网建设,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推进天然气“县县通”工程。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好智慧洛阳顶层设计,加快建设4g网络,统筹推进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二期工程,逐步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开展市容市貌提升和专项整治行动,所有主次干道全部实现机扫。继续实施公交增容,加快公交场站、人防过街通道及天桥建设,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创新完善城镇化推进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保障范围,逐步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全面推行居住证管理制度,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让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真正融入城市。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人地挂钩”试点工作,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建设山青水碧、环境良好的美丽家园。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大气、水、重金属污染防治,减少雾霾天气。上半年全市3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脱硝工程全部建成。7月1日起所有火电机组全部执行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年底前水泥、玻璃等非电燃煤行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城市区燃煤锅炉和21台集中供热锅炉、各县(市)集中供热供气区域内的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新的燃煤电厂项目一律不再审批;未通过环保检测的车辆全部实行重点区域限行。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整治和监管力度,启动新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涧西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确保已规划的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用,所有重金属企业达标排放,城市区“四河七渠”排污口全部截流。全面提升节能水平。加快实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节能降耗行动计划,抓好大唐首阳山电厂发电机组综合节能改造等重点项目,全面完成21个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光伏电站建设。抓紧实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企业节能技改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园区,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持续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快资源再生型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全面启动林业生态提升工程、中心城区林业生态圈建设和城市生态园林绿化提升专项行动,重点抓好城区周边绿化、组团绿化、通道绿化等项目,新增城市绿地330公顷,造林2.7万公顷,着力打造景观廊道、环城林带、城郊森林、生态园、湿地公园等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加快实施洛河市区段东西延伸工程和涧河、瀍河、中州渠等治理工程,确保引黄入洛工程年内全线贯通。

(六)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释放一切创造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重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启动21家驻洛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17户厂办大集体改革。制订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领域的具体办法,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民生等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做大做强。降低准入门槛,完善、落实信用评级、信贷风险补偿等扶持政策,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创新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增强政府融资平台的资本运营、产业培育和风险管控能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按照省政府部署,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推动教育、交通运输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探索建立岗位动态调控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范围。理顺城市供热管理体制。

大力开展“开放招商提升年”活动。完善招商机制,全面落实政策,加强项目储备,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提高项目落地率。围绕重点产业,按照延链、补链、建链、强链集群发展的方式,强化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大员招商、驻地招商,争取在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引进一批战略合作项目。坚持吸引外资与利用内资并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通过引进人才、技术、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努力扩大进出口贸易,优化出口结构,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积极利用郑欧货运班列,主动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

(七)坚持民生为本、和谐为基,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办好十大民生实事,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抓好城市区幼儿园配套建设,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力争每个乡镇都建有一所普惠性幼儿园。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美丽园丁教育基金项目,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和校长的教学研究水平。支持高等院校优化专业设置,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力度,统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困难家庭等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动社保扩面。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保政策。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待遇水平。健全困难群众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逐步提高保障能力。完善临时救助机制,保障临时性、突发性困难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3万套,新增保障家庭6000户。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一批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改扩建一批农村敬老院。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继续推进优势医院倍增计划,加快实施河科大一附院、正骨医院、第二中医院等重点项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疗联合体和区域协作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居民就医“一卡通”工程,让群众看病更加便利。繁荣发展文体事业。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市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大文艺院团扶持力度,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全面推进大遗址保护工程,继续做好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工作,筹建含嘉仓、回洛仓博物馆,启动汉魏故城博物馆、商城遗址公园项目,积极谋划二里头遗址公园项目。加快创建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市,完善城乡体育设施,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持续加强平安洛阳建设。组织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稳步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创新信访体制机制,健全基层综合服务平台,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创造文明理性、规范有序的网络环境。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完善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严格责任追究,确保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深入推进“安全洛阳创建”,加快尾矿库下游居民搬迁,加强对煤矿、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积极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构筑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提高“双拥”共建水平。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复审。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史志、档案、审计、地震等工作。

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工作能力、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解决“四风”问题,勤勉尽责、务实创新,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为全市人民和外来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坚持科学理政,打造学习型政府。大兴学习之风,建立健全经常化、普遍化的学习制度,积极营造公务员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坚持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推进工作的实际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更新知识层次和思维方式,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确保政府工作更富创造性、更具科学性。

坚持为民勤政,打造服务型政府。全面准确履行政府职能,强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责,把政府工作着力点转到创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上来,转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来,转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更多精力放到服务发展上,把更多财力用到民生改善上,把更多的改革红利落到群众身上!

坚持放权简政,打造效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不必要的资质许可和资格认定,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和行政职权目录。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优化跨部门审批流程,推进许可事项联合审批、网上审批,做到咨询事项一次说清、办事程序一次讲清、能办事项一次办清,让审批流程更合理、项目落地更容易、群众办事更便捷!

坚持公开施政,打造阳光政府。制订投资领域负面清单,规范、公布所有涉企优惠政策并抓好落实,为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便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逐步将水利、交通、医药、扶贫等项目引入平台交易。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化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公开,及时主动公开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信息,扎实开展百姓问政活动,做到重大事项让群众知情、重大决策让群众参与、权力运作让百姓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完善政府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提高各级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完善决策咨询、社会听证、重大事项评估等制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序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和审批主体自由裁量权。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坚持廉洁从政,打造清廉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范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控制出国出境考察,禁止建设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三公”经费一律只减不增。全面推进政府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全程监察,加强政府采购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管理与监督。敢于动真碰硬,铁腕问责,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重任在肩,更当百倍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务实重干,为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3

页,当前第。

2

1

2

3

中山市政府报告范文简短篇六

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客是否感到满意,游客越是满意,旅游目的地就越能繁荣和发展,反之,则会逐渐走向衰落。对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研究在于揭示旅游者在目的地的选择行为及其对旅游过程的满意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重复旅游活动,还会影响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宣传,进而间接影响潜在市场的大小。三、研究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旅游者对大连城市旅游景区的满意程度,进而了解旅游者对老虎滩乐园的需求,同时根据所调查的数据分析其旅游地理意义。

四、研究方法。

从调查数据可见,来大连的游客年龄多在20—50岁,且男性多于女性,外省多于内省。大多数的游客都是第一次来大连,但从来的可能也很大。

(二)游客来大连旅游的动机1、数据整理。

游客来大连游玩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旅游动机也有多个。总的来说,景点观光所占比例为45.24%,休闲度假所占比例为51.22%,商务或会议所占比例为9.76%,探亲访友的所占比例为7.32%,其它所占比例为12.20%。(如下图)由此可以看出,休闲度假和景点观光是游客来大连旅游的主要动机。

来大连旅游的动机景点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或会议探亲访友购物文化科技交流其它健康疗养。

22、分析总结。

从旅游动机方面来说,游客来大连的主要动机是休闲度假和景点观光。探亲访友和商务会议也占有一定比例,这主要是来大连探访亲友的游客和参加商务会议的游客在闲暇时间顺便来老虎滩进行游览;文化科技交流够不上游客作为旅游的动机;购物在来大连旅游的游客的旅游动机中所占比例相对较过,可以看出大连在购物方面的发展很有潜力。

(三)在大连愿意购买的旅游商品类型1、数据整理。

经过统计,游客买大连海产品所占的比例为71.05%,买民间工艺品占7.89%,买服饰的占15.79%,买工艺品的占13.16%,买其它的占5.26%。(如下图)。

愿意购买的旅游商品类型大连海产品民间工艺品服饰工艺品其它。

2、分析总结。

(1)对于旅游交通来说。

45.24%的游客认为很好,30.95%的游客认为好,19.05%的认为一般,而4.76%的游客认为差。(如下图)。

游客对旅游交通的评价很好一般很差好差。

3(2)对于服务质量来说。

45.24%的游客认为很好,28.57%的游客认为好,26.19%的认为一般。(如下图)。

游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3)对于住宿价格来说。

19.51%的游客认为非常合理,46.34%的游客认为合理,29.27%的认为一般,4.88%认为不合理。(如下图)。

游客对住宿价格的评价非常合理合理一般不合理很不合理。

(4)对于餐饮价格来说。

18.42%的游客认为非常合理,34.21%的游客认为合理,39.47%的认为一般,5.26%认为不合理,2.63%认为很不合理。(如下图)。

游客对餐饮价格的评价非常合理合理一般不合理很不合理。

(5)对于娱乐设施来说。

28.57%的游客认为很好,52.38%的游客认为好,19.05%的认为一般。(如下图)。

游客对娱乐设施的评价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6)对于旅游购物来说。

19.05%的游客认为很满意,45.24%的认为满意,33.33%的认为一般。(如下图)。

游客对旅游购物的评价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2、分析总结。

喜欢虎滩乐园的游客有27人,喜欢金石滩的有14人,喜欢森林动物园的有5人,喜欢海之韵广场的有3人,喜欢冰峪沟的1人,喜欢圣亚海底世界的有4人,喜欢星海广场的有23人,喜欢海滨路的有6人,喜欢旅顺的有12人,喜欢其它的有2人。

(六)来老虎滩旅游的信息来源以及旅游时间1、数据整理。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4.88%的游客是通过广播电视来了解老虎滩的情况的,9.76%的游客是通过报刊杂志了解的,通过有关网站了解相关信息的占7.32%,通过亲友推荐和旅行社组织都的占41.46%。同时调查发现,在老虎滩旅游会用3—4小时的游客有28人,用5小时以上的有10人,用更多时间的有2人。

2、分析总结。

通过调查,游客认为大连本地居民的素质很好的有17人,认为挺好的有22人,认为一般的有3人。

游客对大连本地居民素质的印象2520人数151050很好好一般评价差很差系列1。

六、旅游地理意义(一)大连老虎滩乐园。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坐落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连南部海滨的中部,是市区南部最大的景区。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有着4000余米的曲折海岸线。

大连老虎滩海洋极地馆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屯水量最多、展示极地动物最全的场馆,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大型玻璃展示水体中每块玻璃的厚度、高度、宽度都为世界之最,其中最大的玻璃高8m,厚45cm,宽6.6m。是世界上第一家大空间的体验极地冰雪世界的场馆。

极地海洋动物馆分为两个主要场馆:极地馆和海兽馆。(1)极地馆。

极地馆坐落于大连风景秀丽的老虎滩景区内,占地面积14000m2,主体3层,局部4层。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模拟的极地环境中欣赏到白鲸、海象、北海狮、海狗、海獭、北极熊等珍稀的极地动物。在真冰真雪的极地环境中,我们可以体验爱斯基摩人的感受。在海洋生物观赏区,将看到各类珍贵的海洋生物。在触摸池,可以切身的体会到用手触摸海洋生物的感觉。

该馆主要分为极地动物展示、极地体验、科普教育、海底世界、海洋动物表演、配套服务六大部分。

a.极地动物展示:主要是展示南极、北极的海洋动物。人们可以在模拟的极地环境中观赏到白鲸、海象、北海狮、等珍稀的极地动物。

b.极地体验:在真冰真雪的极地环境中,我们可以体验寒冷,体验极光,触摸北极熊和驯鹿。

c.科普教育区:这里有可以供游人亲自操作的电脑平台,可以查询有关极地、海洋、动物的各类科普知识。极地博物馆里,展示着南北极考察物品,考察照片,中国南极科考队员签名的国旗、队旗,科考人员使用过的衣服、雪橇等物品,还有爱斯基摩犬、北极狼等极地动物的标本,以及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向人们普及基地科普方面的知识。

d.海底世界:将在屯水量为世界最大的鲨鱼展示池里可以观赏到几十个品种、300余条鲨鱼,几千尾鱼类的展示。这里有360°的水中通道和水中观景大厅,置身其中,美妙至极。

e.海洋动物表演场:大型的海洋哺乳类动物的表演剧场,可容纳。

82000多名观众。

f.游客配套的服务功能区:有面积近2000m2的中餐厅、400m2的快餐厅、300m2的旅游纪念品商场。

(2)海兽馆。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的发展能够促进大连产业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游客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从之前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游客中,大连的海产品、服饰和工艺品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

3、调动大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业如果要成功和持久,需要对目的地的风光和历史遗产进行保护。所以我们在旅游的途中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来保护我们的旅游资源。

4、便于我们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功能和特色。

齐齐哈尔市和大连市在人口地理及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主要区域差异分析。

一、大连火车站北出口到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考察时间:25日下午同臧慧欣的报告。

二、大连火车站南出口到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现代博物馆,金沙滩海滨浴场,中山公园(古文化一条街)。

1、考察时间:27日全天(9:40—16:05,无午饭时间)。

2、考察具体路线:

101无轨电车(约25min)。

步行(上天。

9大连火车站南出口公交车站————辽师站—————。

桥,约15min)。

步行(上天桥,约10min)。

步行(—————-辽师南校区—————辽师北校区———。

约20min)。

过马路。

25路公交车(约20min)。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大学站————莱。

步行(约5min)。

22路公交车州街与孙家沟之间(出了点事)孙家沟站——————。

步行(约50min),经星海广场沿海滨路会展中心(大连现代博物馆)——金沙滩。

步行(约10min)。

5路公交车(约35min)海滨浴场—大连森林动物园———青泥。

步行。

步行。

101无轨电洼桥———胜利购物地下广场———火车站南出口公交车站—————车。

101无轨电车。

(一)齐齐哈尔市和大连市的概况1、齐齐哈尔市概况。

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嫩江平原,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和省直辖市,也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198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全市辖7区8县l市,幅员面积4.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其中市区人口143.9万,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因有世界珍禽丹顶鹤在此栖息,齐齐哈尔又有“鹤城”的美誉。

素有“钢铁机械城”之称的齐齐哈尔市,是一个开发潜力巨大的老工业基地。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4户,总资产361亿元,已形成机械、冶金、化工、电力、轻工、纺织、建材、医药、造纸、10食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产品达1300多种,享誉国际市场。轧制设备、重型锻压设备产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列,铁路货车产量占全国1/3,机床、钢材、机制纸、食糖、纺织品产量和发电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这里还有被称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焦生产基地的黑化集团,目前黑化集团正在进行百万吨冶金焦技术改造,有望成为黑龙江省最大、全国著名的煤化工基地。

大连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处于环渤海地区的圈首,是京津的门户,北依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广大腹地,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大连有大约900多万人口,其中外来人口:450万。

大连地区人类社会至少有17000年的历史,其自然资源丰富,素有"苹果之乡"、"水产基地"等美誉。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高效农业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水产、水果、蔬菜、畜牧、花卉等五大优势产业。大连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金刚石矿品质优良,储量居全国之首。

大连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0摄氏度,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无霜期6个月。大连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有丰富的中国近代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风景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南部沿海风景区、旅顺口风景区、金石滩风景区和冰峪风景区是大连四大名胜风景区。

由于大连重视基础城市建设、美化环境和环境保护工作。先后荣获联合国授予的“人居奖”、环境“全球500佳”城市和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等荣誉称号,获国家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奖”,被联合国确定为亚太地区环境治理先导城市,授予“国际生态安全最佳城市”称号。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

大连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年平均气温10°c左右,其中8月最热,平均气温24°c,日最高气温超过30°c的天数只有10至12天。1月最冷,平均气温-5°c,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1°c左右。60%-70%的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且夜雨多于日雨。

(二)齐齐哈尔市与大连市的城市景观。

11城市景观是一个城市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生活的外在表现形态,它可以体现城市的气质和性格。城市景观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它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复合体,由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及市街绿地)、城市公园及风景区等多种元素综合而成。在众多构成元素中,有主、次之分,主要元素决定一个城市景观的性质,而次要元素则起着陪衬与辉映作用。本论文主要通过大连的道路、广场、城市绿地和公园等几个方面来揭示大连的城市景观。

1.大连和齐齐哈尔的道路和交通。

道路是城市的基本要素,也是影响城市形象的最重要部分,道路的形态和变化往往会引起城市物质构造和景观的转变。道路又是城市生活的象征。大连的两种城市形态风格均有良好的街道的生活氛围,尺度宜人、交通便利。道路两侧种植几种树木,还设置了独具匠心的林荫道。

总之,大连的街廊和街道由于受外来特殊的城市规划元素所影响,街道的尺度与欧美城市相当,故此所营造出一种亲切宜人,富有节奏的街道空间。

我们乘车去东北财经的时候,沿途有很多的交通灯,且相距的间隔很短,车开的很快。相对于齐齐哈尔的来说,齐齐哈尔的交通灯大多存在于交叉路口,和学校附近。大连的堵车状况很严重,而齐齐哈尔几乎没有什么堵车的状况。

大连的交通工具有大、小公交车、快轨、出租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公共汽车;相对的齐齐哈尔的交通工具有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摩托车。由于大连属于丘陵地区,很少能看到摩托车和自行车,这在我们平原地区,却是很常见的。

大连的公交车上和购物广场的电视不同于齐齐哈尔,它没有播放广告等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是播放固定的频道,让大家了解我们身边发生的事。

2.大连和齐齐哈尔的广场。

(1)大连的广场:

广场是大连的一个文化符号,一张名片。时至今日,大连的广场也闻名于世。这也主要来源于俄日的规划和设计。

大连带有浓烈的欧洲近现代城市的风格和特点,这是由于近代殖民统治的历史造成的。城市广场数量多,分布地域均衡,型制丰富,而且广场建筑风格多为欧洲的和现代的,功能多样,政治性的、交通性的、商业性的、市民娱乐性的并存。

(2)齐齐哈尔的广场。

12方米。广场主体由抗战纪念墙、胜利纪念碑、江桥抗战纪念雕塑组成。

大连从外国引进了很过树种,并加以改良,使得原本的梧桐树变为了现在的“脱衣美少女”,且无飘絮,使得大连的环境得到了保障,城市绿化水平提高。

大连是“广场之城”,除了星罗棋布的广场,大连还有很多标志性的城市建筑,它们是大连美丽的旅游文化符号:百年城雕、俄罗斯风情街和中山广场周围的十大建筑。这十大建筑风格各异,既有仿欧洲古典建筑的风格,哥特、文艺复兴色彩的新洋风格,有英国哥特复兴欧洲的折衷主义风格;也有古希腊、罗马柱式演变成的各种柱廊壁柱,文艺复兴时期的圆穹顶,还有梯台式的法国顶等。40多公里的滨海路作为精品旅游路线将各个景点串联在一起,是城市的又一个亮点。

我们知道,齐齐哈尔并没有那么多的建筑风格,它的建筑我们普遍比较了解,几乎随处可见,比较的统一和简单。但也有很多的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

5.大连和齐齐哈尔的饮食文化。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大连的最大特色就是海鲜,独特的海滨资源,使海鲜成为大连饮食文化的代表,还有具有北方风味的特色东北菜。我们去金沙滩海滨浴场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烧烤,大多数都是吃各种各样的海鲜,而我们这的溜园,主要是以烤肉为主,但也有东北菜。

我的感受(专业知识方面、个人素质方面等)。

人文地理学不仅仅在于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直接参与和指导改造世界的活动,人文地理社会考察实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人文地理思维能力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1、我们是25号到达的大连,下午我们几个同学组团去了东北财经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

13面学习的学生,校园很静,即使有车进入也不会鸣笛,而是慢速行驶。我不得不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东北财经的两大建筑特色,在我看来就是主。

教学。

楼和图书馆了,主教学楼很高,占地面积也很大,而图书馆从外界看来让人耳目一新。但让我们失望的是,在图书馆,没有一卡通是进不去的。

之后,我们去了大连海事大学,他们的校园绿化没有东北财经的好,但主教学楼占地很大,也很雄伟。他们的图书馆有新、旧两个,旧的有点类似于我们学校西组的图书馆,而新的类似于我们中区的图书馆。

后来,我没有团队去大学,因为有点事。但之后很惨的被困在了展览中心,那时天都黑了,有的公交线路已经停了,而且更惨的是打不到车。后来我坐车到了中山广场,记忆中那里是离住的地方很近的,但还是不知道到旅店怎么走,车打不到,路不熟悉,眼看着已经8点了,真的觉得很害怕,在不停地询问中,我磕磕绊绊的回到了住的地方,才知道,我们团队的其他人也很惨。。

经过这次的经历,我发现,我们遇事不能慌张,要沉着冷静的想出解决事情的办法。要在实习之前就查好各种资料,问路,看公交站牌。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走弯路。现在想想如果当时就在展览中心一味的等打车,等那个停线的公交,我估计我就真的回不去了。

这四个地方,我觉得前两者是值得我们去的。我一直觉得大家对于历史的了解已经不是那么透彻了,我们应该到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址的地方看看。在这里我们了解了日俄占领大连时的过程,看到了他们留下的战争遗址,明白了大连旅顺口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去了红星生活馆,这里都是关于竹炭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竹炭的重要作用,看到了竹炭的各种生活用品,也买了好多东西,个人觉得竹炭使用起来很方便、耐用、环保、健康。对于日本风情一条街,我是蛮失望的,本以为能够在这里看见日本人,日本的工艺品什么的小玩意儿,但这里只有茶器、陶器,字画等。

3、27号我和关玉去了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金沙滩海滨浴场,中山公园(古文化一条街)。

辽宁师范大学:总体来说,老大学么,比较乱,这里有附属中学,小学,住宅楼什么的,但学校环境挺好的,图书馆有点类似于我们学校西区的,其中我很不理解的是,辽宁师范大学分南北校区,南校区虽然相对较小点,但为什么没有图书馆呢?这样不是很不方便么?我其实到大连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来辽师看看,因为我好想考到这里。我知道它外表看起来是比不上之前所说的两所大学,但有句话说的好“内在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各个大学有各个大学的好。

大连交通大学:总体布局呈扇形,绿化不是很多,但图书馆和实验楼很壮观,而且相互对立。

金沙滩海滨浴场:到这里来真的很失望,我们看到的是遍地的烧烤残骸,海水很脏,我觉得既然是旅游的地方,那我们就应该好好保护环境,这样才有一个值得去看,去感受的好地方。关玉照了一张照片,我看了后很诧异的问:“这还有卖包的?”她说:“那是他们吃烧烤堆得包。”环境对于旅游地点很重要,我觉得有必要好好管理。到达这里,我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齐齐哈尔市的溜园,那里也是烧烤的地方,唉,真的很相似啊!

中山公园(古文化一条街):这里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跳舞,打牌,玩乐器,我觉得画面很温馨,反应的是大家的其乐融融,幸福与友谊。附近的古文化一条街,我挺失望的,那里没有我想的那种状况,只有一个佛堂,大大的“华宫”门,几个卖假的古董的小贩,再就没什么了。

4、28号我们全班去了老虎滩,这里我觉得没什么集体来的必要。像我这种喜欢动物植物的可以自己来看看,这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生物,颜色鲜艳不说,还能让我们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通过本次到大连的实习,我们对人文地理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刻理解,整合,了解了齐齐哈尔到大连沿途主要城市的经济特点、旅顺的历史地理及政治地理意义、大连广场文化景观的布局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地理意义、老虎滩乐园的旅游地理意义、齐齐哈尔市和大连市在人口地理及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差异。这次实习,我们通过观察分析、网络查找、实践考察和团队合作等方法,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

(2)在查找资料和记忆方面还需要更完善。就比如说我被困在展览中心的时候,虽然我坐车到了中山广场,但是站在原地,本来查找的资料,为出行而结的地图,都不管用了,仍是不知道走哪条路能回去。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说我只是把资料打印出来,已被不时之需,但却没有很好的记在脑中。

(3)做事要更细心点。就比如我们想要去东北财经大学,之前我已经查好了路线,但却忘了注明需坐哪辆车,虽知道站点在轻轨旁,却没找到,最后只能打车。

(4)说话要能抓住重点。就比如28号晚上我们全班开了一个关于在大连的所见所感的小会。我觉得我说话有很大的问题,同样是一件事,别人就能抓住重点,并简单的概括,而我就需要长篇大论,这一点,我得好好的向他人学学。

15专业技能。

中山市政府报告范文简短篇七

中山市,古称香山县,是广东省辖地级市,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山市政府。

希望对你有用!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市发展征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及系列重大事件冲击等困难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和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全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决策部署,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不仅有效应对了各种风险挑战,而且较大地提升和发展了茂名,完成了“”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时期,我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激发发展活力,破解发展瓶颈,拉开发展格局,形成发展热潮,办成了系列实事难事,极大增强了全市的信心。

综合竞争力提升。20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5.6亿元,增长8.0%,五年年均增速10.6%,经济总量稳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9亿元,增长10.6%,五年间翻了一番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5.5亿元,五年年均增速50.1%,总量从全省倒数跃升至中游。金融服务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存贷比五年提升8.3个百分点。在省对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评估考核中,20xx、20xx年连续两年获得总分第一。

工业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13亿元,五年间翻了近一番。新增134家规上工业企业。新增高州、化州2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工业园县域全覆盖。茂名石化炼油改扩建工程完工,原油加工能力达20xx万吨/年。茂名热电厂“上大压小”扩建工程竣工投产。成功引入德国巴斯夫异壬醇、中海油粤西lng和联塑建材等大型企业项目。

现代农业发展成果丰硕。五年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7家,建成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0家。建成怀乡鸡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水东芥菜省级标准化示范区。投入资金20多亿建设现代高标准农田114.6万亩。粤西农批水果和蔬菜交易区正式运营。全国500强海亮集团千亩种植基地、全球首个桂圆电子交易中心落户高州。

发展新动力加快培育。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建成淘宝和京东县级服务中心6个、村级服务站191个。20xx年全市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64.9%。商贸物流业发展较快,亿丰家居、华南商贸城和市交投物流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市民高新片区商贸物流集聚区基本成形。六韬珠宝等兼具工业地产和孵化器功能的项目加快推进。

(二)坚持交通先行,基础保障能力全面加强。

交通建设进入集中开工、大步发展时期,立体化交通网络初步构建,五年累计投资267亿元,是“”时期的2.7倍。环保、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对外交通跨越式发展。包茂高速茂名段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0公里。汕湛高速茂名段全面开工。云茂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茂湛铁路建成通车。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开工建设。湛江机场迁建已确定首选场址。茂名综合客运枢纽和博贺疏港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对内交通加速一体化。改造完成茂名大道、茂高快线、茂化快线,“两区两市”纳入中心城区半小时生活圈。茂名港大道、海洋大道东段、悦民路南段、环城东路、西城西路、高长线二期等新建项目建成通车。茂东快线、市民大道二期基本建成。完成国省道改造工程18项596.3公里,g207、g325以及s280、s282、s284、s370等15条国省道相继完成改造。完成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3290公里。

环境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城乡清洁工程”五年投入超过10亿元,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各区(市)垃圾填埋场均建成投用;110个镇(街)建成生活垃圾转运(压缩)站。河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以及信宜、电白、高州金山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茂南污水处理厂即将建成。

水利电力工程扎实推进。五年水利建设投资57.6亿元,增长92%。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高州水库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首期工程建成投用。建成名湖水库至河东水厂第二输水管线。滨海新区供水工程和水东湾城区引罗供水工程开工建设。电网结构大幅优化提升,实现主网220千伏双环网格局。

(三)坚持滨海发展战略,构建港业城联动发展新格局。

以滨海新区“三大平台”为主战场,推动港业城联动发展,初步形成滨海发展新格局。

滨海新区起步区建设全面推进。深水大港雄姿初现,东防波堤推进至3300多米,西防波堤推进至1100多米。粤电煤炭码头工程基本建成。广州港集团博贺通用码头正抓紧开工前准备工作。粤电燃煤电厂项目基本建成。博贺湾片区规划建设同步推进,博贺湾大道、博贺湾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高新区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五年建成项目68个,投资76.7亿元;在建项目56个,投资81亿元。高新区北片区开发成型,西南片区全面启动建设。产业多元化发展,健康产业园区、光伏发电项目等有序推进。国家危险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落户高新区。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全面完成乙烯厂卫生防护距离搬迁安置工作,彻底解决该厂“久试未验”问题。

水东湾新城建设初具规模。水东湾综合整治开发项目进展顺利,跨海大桥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水东湾清淤完成一期工程,海洋公园(一期)和滨湾路绿道项目开工。南海旅游岛道路及两侧改造项目启动。高地智慧城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歌美海公园和市中心医院项目开工建设。

(四)坚持扩容提质,城镇化水平有新提升。

坚持向东向南靠海发展战略,中心城区发展框架拉开,人居环境改善,集聚能力增强。

中心城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原茂港区、电白县合并设立电白区。北组团东北五小区、油城十路片区、站南片区和西城片区全面开发。中组团市民片区加快建设。南组团水东湾城区旦场、高地、南海等片区不断拓展。

城市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全面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市容环境明显好转。建成南香公园和榕园。打造茂名特色的露天矿生态公园。启动建设官渡公园。基本完成市区公园(广场)湖水治理工程。加强市区大气治理,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居全省前列。电白城区基本完成东、西湖改造工程和海堤绿道系统改造一期工程。河西老工业区纳入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炼油厂卫生防护距离搬迁安置完成一期第一批搬迁工作。

中心城区交通加快改善。建成双山七路、西粤南路、官山五路和官渡三路。基本建成官渡四五六路和西粤北路,开工建设文明北路和大园三路。完成高山桥改造工程。完成光华南路、人民路、油城路等20多条道路沥青罩面工程。站南片区改造城南路、金城东路、锦华路二街,新建人民南五六路;西城片区进园路、周坑大道等加快推进。电白城区加快推进“七路一桥一广场”建设,厂前路、人民路完成改造,新湖路改造加快推进。开通北组团至南组团和东组团公交线路。

县域城区提质升级。信宜获评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重点推进站前片区开发建设,打造锦江河“一河两岸”景观带,建成淘金湾广场;高州市重点建设“七路一桥一中心”,建成东方大道、笔架山森林公园等重点工程;化州市重点加快“三江六岸”和“三大出口”项目建设。

(五)坚持改革发展,体制机制焕发新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累计调整行政审批事项440项,调整比例达48.6%。市县镇村四级行政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全面建成。商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基本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重点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成市、县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和公布工作。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市级试行编制零基预算;集中使用大额资金、清理盘活闲置资金、非税收入分配、政府性债务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整体节支率达7%。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立市国资委,推进国资监管全覆盖。获批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市级采用bt融资项目32项。面向民间资本公开招标重大项目。资本市场融资实现突破,拓展了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信托计划等融资渠道。

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滨海新区起步区、高新区推行区镇、园镇互动改革。水东湾新城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和推广包茂高速“大包干”机制和“六个一”督导机制。建立完善“两会两考两通报”制度。

加大民生投入,五年民生累计支出919.7亿元,年均增长25.3%。省十件民生实事市县配套资金拨付进度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20xx年统筹6000万元公用经费用于重点民生项目支出。

全民社保扎实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80.2%。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从20xx年1152元/月提至20xx年20xx元/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至100元;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至430元。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城乡低保五保救助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全面铺开。

民生实事全面加强。就业创业工作有效推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6万人,新增转移就业劳动力54.5万人。建成创业孵化基地8个。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9万张。建成保障性住房1万多套,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5.8万户。建成粤西救灾物资储备基地。解决234.4万人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圆满完成“9·21”复产重建任务和两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社会事业成绩斐然。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市专利申请量是“”时期的5.1倍,获省科技进步奖数量居粤东西北各市前列。教育创强基本完成,投入资金56亿元。建成茂名一中、市二职新校区和愉园中学,市五中实现整体搬迁,开工建设愉园小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区扩展工作顺利推进,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完工并投用,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滨海校区开工建设,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成功开办,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广东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加快筹建,形成“一本五专”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精品力作。市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完成。“隋谯国夫人冼氏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群众体育活动异彩纷呈。疫病防控、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有效开展h7n9、登革热及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

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坚持安全发展,着力加强危化品、道路交通、非煤矿山、油气管道等重点领域安全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茂名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开工建设。集中开展“六大专项”和“3+2”等打击整治行动,全力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治理治安重点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率先在全省开展“一村(居)一律师”工作。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此外,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统计、气象、地震、残疾人、红十字、外事、侨务、地志、三防、应急、打私、打假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法院检察院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学习制度。加强政务公开。分解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任务。督办督查工作全面加强。监察、审计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整治慵懒散奢和奢靡浪费之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造风清气正、务实担当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五年,我们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发展成果。我们深深体会到有四点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必须坚定信心。面对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始终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是我们战胜困难的第一法宝;二是必须求真务实。强化问题导向,接地气、重心下沉、走群众路线,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三是必须敢于碰硬。通过攻克工作中的一个个“硬骨头”,鼓舞士气,昂扬全市干事创业的精神。四是必须锲而不舍。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重点工作反复敲打、持续督办、经常过问,最大限度抓落实、保进度、促发展。

各位代表!“”时期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茂名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交通仍然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增收节支压力大;城市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历史欠账较多;发展框架拉开以后,要素需求增加与供应难度加大矛盾突出;机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厚植发展基础、加快振兴发展战略机遇期。抓好这五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前不久结束的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确立了未来五年“一体两翼三大抓手”发展思路和“三个做大”发展战略,为茂名描绘了美好蓝图。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扭住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构建粤西重要交通枢纽。完善“四横两纵”铁路网。建成“三横三纵”高速路网。打造区域性深水大港。同时,完善提升主干公路网,推进城市组团交通一体化,建设现代客货站场。二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重点抓好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及建材、新型金属加工及装备制造、特色轻纺、生物医药与健康、电子商务及生产性服务业等七大主导产业。三是建设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推进“北优、中联、南拓、东进”四大城市组团建设。优化发展现主城区,中联发展市民高新片区,南拓发展水东湾城区,东进建设博贺湾片区。四是壮大特色县域经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依托产业园区,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推进县域产业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五是深化改革开放,突出抓好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金融改革创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外经贸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工作。六是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科技、教育、就业、社保、医疗、扶贫开发等各领域事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十三五”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落实。我们要把规划目标落实到具体工作和具体项目上,落实到部门的工作责任上。要加强宏观谋划,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十三五”规划笼子。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督导机制、推进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我们相信,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奋斗,茂名一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并呈现分化,争先进位难度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财政金融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钢铁、水泥等大宗产品价格处于低位,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为此,要结合茂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保持发展定力,做到趋利避害,注重把握四个关键:一是牢牢把握做大经济总量这个总前提。我市发展尚处在量变阶段,没有较快增长速度、较大经济总量,就很难为产业调整、城市发展、改善民生提供支撑。二是牢牢把握做大主导产业这个动力源。实业兴茂,不改变主导产业单一局面,就不可能提升我市经济抗风险能力。三是牢牢把握做大城市规模这个大课题。在拉开中心城区框架的同时,要改善环境、完善功能、集聚人气,推动组团融合,增强城市经济规模效应。四是牢牢把握民生福祉这个落脚点。要守住民生底线,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

20xx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和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一体两翼三大抓手”发展思路,做大经济总量、做大主导产业、做大城市规模,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总额和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

为此,我们要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筑粤西重要交通枢纽。

全力搭建交通“主骨架”。加快汕湛高速茂名段建设。开工建设云茂高速茂名段。加快玉茂一级公路前期工作。完成深茂铁路茂名段征拆收尾工作。加快推进博贺疏港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河茂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完成博贺新港区东西防波堤主体堤身建设。争取年内运营粤电煤炭码头。开工建设广州港通用码头。推进博贺新港区30万吨航道、30万吨原油码头、保利利丰矿石码头、油品化工码头等前期工作。启动吉达港区建设前期工作。优化提升水东港区功能。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编织城市组团间交通网。加快推进西部快线、工业大道南段、悦民大道等城市快线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加强南北组团公交联系。

打通交通“毛细血管”。加快完成茂东快线、环市西路路面改造、观珠高速出口至沙琅一级公路(一期)工程。加快县道升级改造。扎实推进危桥改造。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完成350公里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任务。做好“十三五”公路建设项目规划和国道路网升级工作。

加快建设交通关键节点。开工建设茂名综合客运枢纽。完成火车站改名工作。加快推进(电白)现代铁路货场、湛江机场迁建和粤西空港物流园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深入落实城乡道路两侧建设实施规划控制的有关规定,整治道路两侧及重点地区违章建筑。坚持严管重罚,加大对超限超载及路面污染执法力度。强化源头治理,严厉查处非法加工、开采矿产砂石行为,严查车辆非法改装窝点,坚决杜绝非法改装车辆上牌、领证和通过年检。

(二)突出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培育主导产业。

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推进茂名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双回路电源供电线路、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应急救援基地、循环经济示范中心等项目建设。继续抓好西南片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建设健康产业园、中德精细化工园和现代商贸物流园。抓紧完善博贺新港区物流园区、博贺临港工业区、高地智慧城信息产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县域园区体制机制,提升园区用地、融资和基建能力水平。建立市县园区人才与项目互联互通平台。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做大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七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围绕产业、资源、劳动力和乡贤等优势,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注重项目谋划,抓好重点专项规划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上级规划“笼子”。开工建设粤西lng造陆工程。大力支持茂名石化新上项目、粤桥矿业30万吨/年钛毛矿精加工、六韬珠宝等项目建设。强化“一事一策一团队”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活动。全面落实企业减负政策和工业技改扶持政策。完善技改(创新)重点项目储备库。研究出台技改事后奖补实施细则。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技改专项资金。加大规模企业奖励、品牌奖励、投融资服务、用地(林、海)扶持等力度。加快实施重点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各区(市)重点培育2-3家行业龙头企业。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全面落实《电商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培育扶持一批青年创业者、中小微企业、专业市场、批发零售行业等电商经营主体。通过牵手电商巨头、培育本土化平台、企业自建平台等方式,加快完善网络销售渠道。挖掘特色产品优势,注重原产地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管理,扩大特色产品网上销售。各区(市)加快建成至少一个特色鲜明的电商集聚区或物流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快递下乡工程和电商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电商服务体系。

抓好房地产业、旅游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落实国家出台的房地产去库存系列政策措施。适度开发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商业地产。积极开展包茂高速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及营销。精心组织好“开渔节”。支持浪漫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三期、御水古温泉度假村二期、放鸡岛海洋度假公园扩建改造项目建设。支持南海旅游岛按照国家4a景区标准进行规划和改造。加快推进旅游厕所建设改造及管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光伏发电、绿色能源发电和充电桩等项目建设。

(三)突出抓好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快建设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

加强北优组团建设。加快完善东北五小区、油十片区、站南片区及西城片区路网和市政设施。建成文明北路(官渡路至大园路段)、大园三路。统筹推进站南片区西粤南路、站前大道、站南路、金城路及排水排污工程建设。完成站前路、江东路等沥青罩面工程。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着力推进露天矿“引水、种树、建馆、修路”四大工程。加快建设官渡公园、上宾体育健身公园及若干街头公园。推进小东江综合整治,建设生态休闲公园。升级改造城区公园、广场、游乐场。加快农贸市场改造和布局。大力实施中心城区亮化工程。抓好棚户区改造和河西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做好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工作。

推动中联组团发展。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抓紧完成市民大道二期、高新大道二期建设。积极推进市民大道三期建设。加快粤西农批、亿丰家居、华南商贸城、市交投物流园等商贸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利用好市民中心和市民公园,吸引发展要素集聚。推进颐年苑等项目建设。

加快南拓组团建设。加快推进电白城区“七路一桥一广场”建设,动工建设兴华路、登步路、水东大道镇东段,扩建迎宾北路。建成包茂大道南。加强城区防涝排污系统改造。加快水东湾综合整治开发项目,力争年内完成大桥主桥桩。

加快南海半岛绿道和道路两侧改造建设。力争完成海洋公园(一期)工程。加快推进高地智慧城项目,抓好路网工程、广科院滨海校区、市中心医院、歌美海公园等项目建设。

推进东进组团建设。完成茂名港大道改线和延长线、博贺湾大道、g325电城段路面改造、y880恒大路至管委会段、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基本完成博贺湾东片区(一期)土地一级开发。加快保利大都会、新渔港、安置区建设。开工建设博贺湾大桥及东连接线、东湾公租房、高州人民医院滨海分院。加快建设滨海新区供水工程。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数字城管建设工程。深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推动城区环卫实现社会化、市场化管理。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落实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工作。加强对小街小巷硬底化改造及交通标识设置,分散主干路交通压力。加强户外广告、公共停车位和小区物业经营管理。

(四)突出抓好特色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扶持发展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专业村镇建设。加强特色果蔬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实施农民合作社提升工程。抓好渔船更新改造工作。积极开展农产品促销,充分发挥粤西农批作用。强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培育与建设。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全力推进县域产业发展。各区(市)结合产业功能定位和发展实际,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扶持信宜电子元件生产及矿产加工、高州不锈钢制品及皮革生产、化州生物医药及矿产加工、茂南石化及粮食饲料生产加工、电白水海产品加工及香精香料等产业发展。谋划建设一批亿元以上特色产业项目。

构建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抓好高州、信宜和化州等次中心城市和中心镇建设。信宜重点推进城东站前片区、城西片区、行政中心区、城南一河两岸商住区、达北线商贸新区建设,高州按照“优化老城,东拓新区,北跨鉴江,南联金山”思路推动形成“一城多区”格局,化州积极拓展橘州新城居住商贸片区、城南金融商贸片区、城西标志性商住小区、城东行政文体片区。推进“三旧”改造、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综合改革。编制完善县级市全域城乡建设规划,提高村庄规划覆盖率,强化规划执行率。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覆盖县镇村的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体系。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建设茂名特色美丽乡村。推进名镇名村、幸福村居、文明示范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居和传统村落保护。推进信宜、茂南和化州3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五)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形成发展新动力。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健全市县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制定镇街权责清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农垦、供销社、市直高等中等职业院校等事业单位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和市场监管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和“一门式网格化”全科政务服务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市公共服务中心实体大厅、网上办事大厅以及行政审批与公共资源交易代理“中介超市”建设。

积极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创新。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扩大零基预算试点,研究编制三年滚动预算和镇级基层运转补助经费使用办法。压减专项转移支付,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统筹用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加强重大项目资金管理和政府性债务管理。深入推进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力争年内完成1家农信联社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制改革。推进中小企业“新三板”、“四板”挂牌融资。深化国资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谋划组建市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及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深化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健全国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广ppp融资新模式。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为民营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足够的发展空间,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更多竞争性领域。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正面宣传,鼓励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依法经营和回报社会,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业、支持创业、勇于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抢抓“一带一路”、包茂高速开通机遇,推进茂名梧州战略合作和泛北部湾城市群合作,加快茂名向东向北区域合作发展。切实做好对台工作。积极邀请外地茂名商会回茂、海外侨商组团来茂考察访问。加强与东南亚经济文化交流。

(六)突出抓好环保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工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建成茂南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和水东湾新城水质净化厂项目。加快14个中心镇污水厂建设,规划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长效机制。落实好“河长制”水环境监测工作。加快推进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恢复89米正常蓄水位征地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加强小东江、鉴江、袂花江等重点河流污染治理,提高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加快禁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核准清理和非禁养区养殖场限期整治工作。抓好重点区域和特殊天气空气质量监控。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进炼油厂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安置工作。

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快淘汰“黄标车”和燃煤锅炉。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体系建设。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沿海防风林、红树林及河口湿地生态功能区保护。开展海岸带和海岛综合治理修复,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建成20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实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抓好g207和g325等重要道路两侧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加快推进高州水库集水区生态公益林全覆盖。严厉打击违法侵占林地行为。

(七)突出抓好民生事业,推动共享发展。

两会专题推进就业社保扶贫工作。认真落实“双创”战略,深入实施“千人创业带动万人就业工程”,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促进创业2200人,新增转移就业劳动力5.5万人,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8000人。抓紧出台急需紧缺人才管理办法。巩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成果。完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分配工作。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实施精准扶贫,启动第三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统筹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完成教育强市督导验收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工作。启动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建成愉园小学和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心楼。抓好市育才小学、崇文学堂等学校建设工作。加强中职综合实训中心和县域职教中心建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创建工作。高度重视“一本五专”建设,启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西城校区建设,抓好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筹建工作。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启动创建卫生强市工作。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做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规范、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抓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实施。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茂名建设。严防妥处暴恐活动,重拳打击电信诈骗、涉枪、涉毒等各类突出犯罪。建立和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重点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八)突出抓好政府自身建设,确保工作落实。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会决议和决定。主动加强与政协沟通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主动向社会公开重要民生事项。健全依法行政决策机制,落实《茂名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规程》。建立健全政府立法制度和程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大群众网上诉求办理力度。抓好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七五”普法、“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和信访维稳工作。

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坚持重心前移、主动服务、层层传压,形成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强化责任担当,任务细化到点,责任落实到人,敢于啃“硬骨头”,用实绩来检验落实效果。坚持问题导向,打破陈规陋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发扬“钉钉子”精神,牢牢盯住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实实在在把一件件事情干好。继续开好县域发展交流会和三大平台建设工作现场会。强化考核激励和督查问责。

更加注重廉政建设。深入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强化源头治理和制度防腐。加强行政问责和执法监察。

各位代表,茂名加快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站在新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咬定目标,扎实苦干,不断谱写茂名振兴发展新篇章!

3

页,当前第。

1

1

2

3

中山市政府报告范文简短篇八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迎来了“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大机遇,经历了一些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难奋进,沉着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冲击,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和部署,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深化改革开放,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价格回稳、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完成财政收入791.3亿元,增长24.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7.3亿元,增长2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2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0亿元,增长21.8%,增幅创12年新高。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开局良好。制定《武汉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启动12项重点工作专项,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两型”社区、企业、机关和学校创建活动进展良好,全市初步形成建设“两型社会”的浓厚氛围。

——城市建设大规模提速。总投资达311亿元,增长33%,规模、增幅创新高。铁路、航空、港口、公路、桥梁、隧道等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500个行政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创建任务。解决7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6.7%,比上年提高23.3个百分点。新增、改善基本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6万亩。新建农村通湾道路2114公里。农村生产生活设施进一步改善。

——全民创业成效明显。全市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1万户,增长18%;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37万户,增长1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6户,是上年新增户数的3.7倍。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9%。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12.44元,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49元,增长18.2%,增幅均创12年来最好水平。

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严峻的考验。面对百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动员全市人民保供应、保畅通,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生活,保持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面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全市人民心系灾区,紧急动员,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各项任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重大经济形势变化,沉着应对,积极进取,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沉着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密切关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把握时机,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在抗击自然灾害中,坚持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着力化解电煤供应不足、资金瓶颈制约等困难,保持经济正常运行。特别是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中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及时出台加大投资扩大内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激励银行扩大信贷规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时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急企业所急,忧企业所忧,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出台优化政府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的措施。牢牢抓住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努力扩大投资,11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2亿元,增长32.2%。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推进工业强市,加快发展钢铁及钢材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船舶制造等产业链,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武钢三硅钢、武石化炼油改造一期、武汉新芯公司12英寸芯片、富士康科技园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南车集团武汉生产基地、80万吨乙烯、神龙二厂、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8亿元,增长20.3%。产值过500亿元的产业从2个增加到3个,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由6个增加到7个。

促进服务业升级。出台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武汉商业银行更名为汉口银行,实现跨区域经营。市农村信用社已经国家批准组建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天风证券公司总部入驻武汉。推进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9家金融机构在汉建立全国性后台服务中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国家稻米交易中心、阳逻港口物流园区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着力提升商贸业层次和水平,建成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以连锁经营为主导的流通新业态加快发展。努力打造服务业聚集区,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武汉新区建设步伐加快,临空经济区、临港经济区积极推进。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市科技三项经费支出4.87亿元,增长15%。加强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武汉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中心站开通运行,重大设备、软件开发等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创新科技投融资体制,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保险试点企业达到50家。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首届武汉杰出人才评选活动。加快实施十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行动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

(二)积极推进改革试验和对外开放。

启动重点领域的改革试验。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编制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实施方案,建立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库。青山、东西湖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阳逻开发区成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按新机制组建循环经济研究院。制定促进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保护,“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重大启动项目,汉阳“六湖连通”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积极推进,中心城区63个湖泊排污口实现截污。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引导推动居民广泛使用节能光源,实施城市路灯照明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全市设置3000多个废旧电池回收点。大力推行绿色出行,完成4500辆公交、出租车“油改气”工作,开展投放免费自行车试点。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突出抓好65户重点高耗能企业节能降耗。组织实施156项节能技改项目,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关停小火电机组9台、小水泥企业4家、小造纸企业10家。全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6%。实施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完成武钢焦化废水处理改造等工程。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2.5%和3.8%。启动明渠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80.7%,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实施“城市环保清洁空气工程”,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3%,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完成全市污染源普查,国控、省控污染源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启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新建畜禽养殖小区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30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突出抓好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和战略重组,组建成立武汉重工集团。武汉商贸控股公司兼并重庆肉联厂,成为全国最大规模冷链物流企业。大力推进困难企业改革,65户困难企业实现改制,全市困难企业改制面达到88%。市属26家国有出资企业实现净利润12.97亿元,同比增长13.5%。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新增优势农产品正规化基地10.38万亩,推广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种养殖面积10万亩。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全市农业产业化农户覆盖率达到57.5%。中部地区首个“台湾农民创业园”落户武汉。加快农业多功能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实现综合收入12.95亿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府环河、举水干堤和35座病险水库整险加固,更新改造骨干泵站78处。启动饮水安全、污水治理、垃圾处置、废弃物利用、清洁能源、湖泊保护等农村环境保护“六大工程”。基本实现建制村信息网络和乡镇图书馆全覆盖。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6.24万亩。远城区开展了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工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国有农场改革全面展开。启动汉南区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

(四)努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完成主城区和新城组群分区规划编制、92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城区用地建设强度和建筑高度分区的规划管理。在全国率先开展“三维地图”建设。坚持重大规划国内外招标制度,不断提高规划水平。

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武昌火车站改扩建及市政配套工程完工,武合铁路建成通车,汉口火车站改扩建、汉宜铁路、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工程开工建设,武广客运专线武汉段、武汉火车站、武汉北编组站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天河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启用。武汉新港建设全面启动,杨泗港集装箱改扩建二期主体工程竣工。城市高速出口路建设加快推进。过江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武汉长江隧道建成通车,天兴洲长江大桥主体结构工程完工,二七长江大桥顺利开工。地铁建设和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建设全面提速。二环线以内“30分钟畅通工程”进展加快,三环线西段建成通车。岳家嘴等立交桥基本建成。重要连通道、城市新区和重要产业基地配套交通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完成67条道路绿化改造,新建46个小森林、小游园、小绿地。继续推进“两江四岸”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武昌江滩四期建成开园。新改建绿地267万平方米。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加强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环境治理,集中开展违法占道等专项整治。推进城市立面景观建设,对水岸、重要场馆、重点工程周边和214栋楼宇进行亮化,建成景观灯光监控中心江南分中心。开工建设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建成15座环保型垃圾转运站。免费开放公共厕所。稳步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制定出台《武汉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在全市开展为期4个月的“大拆违”行动,全年拆除违法建筑139万平方米,存量违法建筑不断减少,新增违法建筑得到有效遏制。

(五)大力推进全民创业。

搭建创业平台。建设市级全民创业示范基地15家,新增创业基地面积122万平方米。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社区建设,培育发展中小科技企业。全年新增民营科技企业734家。支持远城区省级开发区和中心城区都市工业园区建设。

缓解创业融资难。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资助创业项目。建立担保机构资本补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全年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亿元,是前5年的总和。支持企业股权出资,累计落实融资17.6亿元。举办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会,落实签约金额11.7亿元。减轻创业者负担,为个体工商户减免各项税费6.13亿元。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组建市、区两级全民创业服务机构,成立全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开通武汉创业网。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咨询、财会、法律、技术和信息保障服务。积极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建设一批创业培训基地。全年累计培训创业人员4.4万人。

(六)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完善就业再就业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万人,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1.8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3万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新增参保13.3万人、41.3万人、10.8万人、35.3万人和34.6万人。10.01万名市属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4.64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73.6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08元。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健全困难群体价格补贴机制,对低保家庭实施价格补贴1.5亿元。

切实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57.32万平方米,配售18964套。加快青山老工业区安居房建设,5800户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发放租金补贴8190万元,完成廉租住房实物配租1505户。为进城务工人员建设标准化简易住房21万平方米。

扎实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工作。62所初中标准化学校和4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完成。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免收学杂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舞台艺术进一步繁荣,京剧《吉庆街生活秀》、杂技《飞人》等6项作品荣获国家级重要文艺奖项。木兰传说、汉绣等7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直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免费开放。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达到594万人次,增长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265.4万人,参合率96.4%。完成44家乡镇卫生院和523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功组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火炬武汉传递活动。在北京残奥会上,我市选手荣获3枚金牌。成功举办“ief2008国际数字娱乐嘉年华国际总决赛”、“第八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和“第六届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命案破案率达到92.8%,连续6年超过90%,“两抢一盗”刑事警情持续下降。深入推进社区建设,中心城区107个社区完成连片提档升级,新建成30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340个“一门式”社区服务站。出台《武汉市拾得遗失物管理规定》,恢复市失物招领处,在公共场所建立450个失物招领点,免费为群众提供失物招领服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妥善做好乳制品受三聚氰胺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安全生产态势保持平稳。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双拥”、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成效明显。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国家安全、人防、仲裁、保密、参事、气象、防震工作积极推进,文史、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

市政府为市民办好10件实事的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七)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落实《关于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关于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和实施细则,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向区下放投资、城市建设管理等8类、35项审批权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精简为185项。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法规5件,制定发布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5件。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严格落实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查办行政过错案件51件。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1609件,回复率达100%。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全面推行企业注册登记和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13个区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建立了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加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对139.5万件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办理件进行了在线监察。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中心城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初步建成。将各部门的64条公共服务热线整合进市长专线,及时办理市民投诉,有效地提高了市长专线的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公开,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体市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汉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武汉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全市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国际国内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市经济平稳运行的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趋向严峻;经济发展不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更显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持续,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城市建设进入高峰期,征地拆迁、资金筹措、交通组织等任务更加繁重;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保、教育、医疗、住房、治安、农民增收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的形势和任务。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分析当前形势,我们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9年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和巨大挑战,保增长、保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任务。同时,我们也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较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我们应对挑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全面推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中央扩大内需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为我们扩大投资、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提供了新机遇。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严重困难和巨大挑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防止因估计不足和准备不够而陷于被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切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从容应对、克难奋进,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强民生作为今年工作的主题,把抓改革、促开放作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动力源泉。工作中重点把握以下五点:

一是更加重视工业强市。这一轮金融危机,受影响最深的是企业,受冲击最大的是工业。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从沿海向内地传导的时间差,更加积极地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充分利用经济调整时期兼并重组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促进企业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把抢抓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重大历史机遇与主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结合起来,壮大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更加重视项目兴市。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是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政策倾斜的重点。把国家扩大内需与我市项目兴市结合起来,发挥内陆市场腹地优势,加强投资和项目工作,把中央的部署和我市的发展思路变成一个个具体措施,把措施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进一步增强投资拉动作用,通过大项目、大投入,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三是更加重视“两型社会”建设。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是保增长、扩内需的主攻方向。把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与推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敢为人先的武汉精神,用足用活先行先试的改革政策,着力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率先突破,加快构建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真正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是更加重视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在经济调整时期大规模推进基础建设,既是全球通行的做法,也是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体现。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框架,进一步强化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现代商务服务功能,彰显生态宜居功能,努力建设中部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提高武汉集聚资源、辐射周边的综合能力。

五是更加重视全民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以创业带动就业,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投资兴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化全民创业,不断增加市民财产性收入;把保企业、促就业和强民生结合起来,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增强全市抵御风险能力。努力把发展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全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为此,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加投资,扩大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面对外部需求减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把保增长的立足点放到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上来。坚持项目兴市,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和消费需求,着力提高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抗风险能力,全力维护经济稳定增长。

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更多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努力整中地方财政投入,强力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25%以上。强化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民生工程、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等领域项目的推进力度。继续做好项目策划,积极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强化重大项目工作责任制,出台新的《武汉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健全绿色通道制度,积极落实规划、土地、环保等相关条件,更多地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办法破解重大项目启动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融资、供地、拆迁等突出问题。

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着力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提高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建立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稳定收入预期。切实改善消费环境,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加强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城市社区“双进工程”,满足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推进“老字号”振兴工程。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乡镇连锁超市,加快建设一批农资超市和便利店。做好“家电下乡”补贴工作。采取更加有效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加快推进消费结构升级,稳定发展住房、汽车、通讯消费,加快培育文化、旅游、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

全力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针对当前企业困难,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建立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密切跟踪分析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运行态势,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企业周边社会治安管理和水、电、路、气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生产经营的困难和问题。加大落实国家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减免房地产交易税力度,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实施扶持本地企业和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研究出台具体措施,支持钢铁、汽车、石化企业稳定发展。鼓励优势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钢铁、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切实保障资源要素供给。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帮助企业做好煤炭、油、燃气、电力、自来水等各类生产要素的供应。抓住国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引导商业银行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增强企业和银行信心,帮助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创新融资产品。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力度,保障重点项目土地供给。

(二)调整结构,促进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经济调整时期,是结构优化的有利时机。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把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作为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坚持工业强市,大力发展“两型产业”,注重通过项目建设和投资增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强化工业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研究出台支持工业加快发展的措施意见,认真做好千亿产业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重点抓好新开工和续建过亿元的工业项目100个,投资完成280亿元以上,进一步提高工业投资比重,力争工业投资增幅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两个百分点。推动武钢三硅钢和三冷轧、神龙二厂、南车集团武汉生产基地等项目尽快投产。加快推进东风本田扩产、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武石化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武船阳逻基地、武烟异地搬迁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大力推进80万吨乙烯及其配套工程建设。研究制定鼓励重点产业链优化整合政策,重点建设15条产业链,促进钢铁、汽车、石化、电子信息、船舶、桥梁钢结构、装备制造和能源环保等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促进产业升级。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会展中心、商务中心、高档酒店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商务服务功能。着眼于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大力推进武汉金融港建设,加快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金融外包服务中心,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汉设立区域总部。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培育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建立金融租赁公司。推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展成为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和武汉新港,加快阳逻港口物流园区、天河航空物流园区和国家稻米交易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建设中部地区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工程设计之都。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光城计划”和“无线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打造一批会展品牌。巩固提升传统商贸业优势地位,大力发展流通新业态。加快推进宜家销品茂、武商摩尔商城等15个投资超10亿元的商贸类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光谷步行街、汉口北市场群等一批特色流通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注重文化内涵,培育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切实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推进科技资源、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联盟和产业联盟,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完善科技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争取在数字装备、电动汽车、光纤传感、网络接入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继续实施十大科技专项,推进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和共性技术推广。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重点构建10大科技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进产业链向高端聚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及配套产业,继续推进富士康武汉基地、武钢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加快12英寸芯片、第4.5代tft、红光nvd、半导体照明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大力支持3g通信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综合性的高技术产业基地。

调整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与发展结构。科学确定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千亿板块建设。促进中心城区错位发展、差异竞争,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完善远城区工业发展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研究制定促进远城区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远城区工业化水平。加大国家级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业与项目的空间积聚,引导制造业向园区集中。沿三环线和绕城公路展开工业布局,建设环城工业带。

(三)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全面增强城市功能。

牢牢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机遇,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以规划为先导,以解决交通难点为重点,把宝贵财力集中投入到加快推进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配套进行园林绿化、沿线开发和综合整治,改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强化规划先导作用。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武汉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全面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扩大市民对规划编制的参与度,促进规划工作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做好中心城区和新城组群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深化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农业生态区城乡建设统筹专项规划等工作。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一张图”系统,加强规划管理执法。全面加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工作,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力支持铁路建设,完成汉口站改扩建、武汉站、武汉北编组站、天兴洲长江大桥及铁路引线、武广客运专线、武合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石武客运专线和汉宜铁路武汉段,开工建设武汉至黄石等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天河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第二跑道和第二通道,改造第一航站楼。大力推进武汉新港建设,加快建设阳逻港集装箱二期、金口重件码头及80万吨乙烯、国家稻米交易中心配套码头,整治长江和汉江航道。积极推进高速公路网建设。促进铁、水、公、空相互衔接,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千方百计破解交通拥堵难题。加强市内交通、城市环线与对外交通的衔接,畅通一环,建设二环,贯通三环。开工建设二环线汉口段,积极推进二环线武昌段建设,做好二环线汉阳段前期工作;建成三环线南段、北段,开工建设三环线东段。开工建设汉口至阳逻快速路。加大过江通道建设力度,建成天兴洲长江大桥,加快建设二七长江大桥,继续完善长江隧道进出通道,开工建设沙湖大桥,完成鹦鹉洲长江大桥前期工作。大力实施二环以内“30分钟畅通工程”,加快打通瓶颈路、断头路。深化城市交通系统研究,重点研究解决水果湖地区、武珞路、武咸路、新华路等交通拥堵问题,开工建设八一路东延线。继续推进城市新区、重要产业基地、重点功能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城市公交线路,加快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加快轨道交通发展步伐,加快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2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工程,抓紧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和3号线前期工作,力争武汉体育中心至武汉火车站轨道交通建设尽早开工。

保障城市能源安全稳定。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加大电源建设力度,开工建设青山热电厂改扩建工程、林四房煤炭战略储备配送基地。加快天然气输供气工程建设。加大气源落实力度,努力增强储气调峰能力。加快热电联产电厂改造步伐,集中建设城市供热系统,大力推进“冬暖夏凉”工程。

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完善城市重点功能区体制,加快武汉新区、东湖生态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汉口和武昌沿江商务区、王家墩商务区、武汉新港、临空经济区建设,集中打造城市区域建设亮点。建立以区为主的旧城改造机制,支持各区搭建融资平台,参与土地储备与开发,尽早启动试点项目,改造提升武昌古城、汉口租界历史风貌区等历史街区和城市旧城,传承城市文脉,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质。妥善解决“插花地”问题。加快二环线内56个“城中村”改造步伐,推进城市重点路段和破损街区综合整治。突出城市滨江滨湖特色,加强生态湿地保护和建设,努力将“两江四岸”和东湖生态风景区打造成武汉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集约节约用地指标评价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市管理体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健全信访制度,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建“平安武汉”。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依法、科学、精细、长效管理城市,推进环卫作业规范化、水域环境洁净化、灯光景观特色化,改善市容市貌。强化市政设施、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和地名管理,综合整治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占道经营、乱贴乱放,联合治理渣土污染,加强重点工程、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和背街小巷管理,切实提升城市环境整体水平。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形势越困难,越需要改革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需要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思想大解放作为推进全市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抓住时机推出有利于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改革措施,积极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价格体制、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等专项改革措施。抓住当前物价涨势趋缓有利时机,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模式多样化。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重大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缩减核准范围,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资金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改变资金投放方式,建设统一的专项资金网上申报审核平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做好增值税转型和燃油税改革的实施工作。推进金融创新,加强金融协调服务。支持金融机构结合武汉实际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和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

增强国有企业综合实力。以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继续支持中央在汉企业做强主业、兼并重组、规模扩张、主辅分离。继续深化“武字头”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培育大型国有集团公司。鼓励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动国有优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基本完成全市困难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任务,全面推进集体企业改革改制。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瞄准国际知名公司和龙头企业,大力引进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资源消耗低的项目。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采购中心和结算中心。引导外商以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我市企业改革重组,鼓励外资参与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重大招商活动。切实改善投资者投资和生活环境,继续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开放氛围。完善招商引资责任体系、考评激励机制和重点项目服务机制,切实提高招商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重视国际人才资源,进一步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抓住国际分工调整机遇,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兴贸战略,继续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出口拳头产品,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加快出口贸易结构调整,推动加工贸易从简单加工制造逐步向研发、销售环节延伸。做大做强服务贸易,加快建设服务外包基地。鼓励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

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农村。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把推进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改善城乡结构的两个重要抓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做好汉南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迁村腾地”,调整优化村镇布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长江、汉江堤防、连江支堤整治,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完成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6座骨干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深入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完成450个村创建任务。

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重点推进优势农产品基地、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新增优势农产品基地10万亩,建设完善50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加强种子种苗工程建设,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以12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实施“净菜上市”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完善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增加“三农”投入,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开发区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等支持新农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商业银行为三农服务,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规模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转移,加强就业能力培训,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人。进一步做好农村扶贫工作。

(六)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是国家的重托,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愿望。按照我市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加快推进10项重点工程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

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重点建设东西湖和青山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加快阳逻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对2个国家级开发区、13个省级开发区按循环经济理念实施改造。完善发展循环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应用循环经济技术,积极培育清洁生产企业和循环经济产业链。

实施重点污染源减排提速工程。全面推行重点污染源飞行监测制度,新增100套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全面完成电厂脱硫改造项目和内环线燃煤锅炉改造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淘汰“九小”企业。

实施湖泊水质提档升级工程。以修复水生态、提升水景观、保护水环境为重点,加快实施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汉阳六湖连通生态修复、金银湖生态保护综合整治等工程。基本完成尚未截污的93个排污口截污工作,尽快实现中心城区38个湖泊全部截污。加快城市明渠、明港综合治理。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启动以区为主的湖泊提档升级工程,力争湖泊水质有明显改善。

实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工程。加快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完成在建远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每个远城区均有一座污水处理厂。以中心城区雨污分离、“城中村”配套管网为重点,加快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中心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强节约用水,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试点,在大型企业、宾馆酒店、党政机关、大型新建居民区等建设一批中水回用示范工程。

实施垃圾收集处理工程。建设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主、填埋为辅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加快锅顶山等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长山口等2座垃圾填埋场建设,建成环保型垃圾转运站28座。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实施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完善废旧电池回收系统,新增100个回收网点。

实施绿色城市空间构建工程。全面推进城市绿色建筑示范,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推广应用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热泵技术系统的规模应用。做好国家“十城千辆”示范工作,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加快天然气加气站和汽车改装燃气步伐。推进绿色照明,实施道路、社区照明环境改造和路灯节能设备改造工程。推进城市绿化,实施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和森林景观提升工程,新增绿地300万平方米,植树50万株,积极申办国际园林博览会,全面开展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工程。编制完成农村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要求,探索“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分类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各远城区集中连片建设污水处理示范点,探索构建村镇和农村社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完成59个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继续推进农村太阳能、沼气、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实施“两型社会”创建示范工程。完成汉口江滩绿色照明示范工程,建设“两型社会”集中展示区。深化城市社区提档升级、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农村生态清洁工程建设,加大“两型社区”和“两型村镇”创建力度。全面开展“两型机关”、“两型学校”创建活动,各区人民政府机关全部建成“两型机关”,各区分别创建三所“两型学校”。

实施“两型产业”发展对接工程。加快建设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基地、节能环保服务基地、两型技术创新基地,着力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

实施政策引导助推工程。强化规划先导作用,创新城乡土地管理体制,创新两型财税金融政策,创新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合理布局。

(七)创建品牌,提升功能,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向。充分发挥武汉科教、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资源整合,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区域公共服务能力。

打造中部公共服务中心。完善部市共建高校机制,支持在汉高等院校加快发展,支持武大、华科大等大学建设国际一流学府,进一步提升科教在全国的竞争优势,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支持在城市新区和重要功能区建设新的高等级医院,支持同济、协和等大医院发展,培养名医、名科、名院,创建更多一流医疗品牌,努力建设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培育文体市场,充分发挥现有大型文体设施作用,推进首义文化区、月湖文化艺术中心、中国光学科技馆、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山舰博物馆等新型文体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辛亥首义、汉口租界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努力建设中部地区文化体育娱乐中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各类各级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加快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完成2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完成第三批50所初中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优质高中建设。做好武汉西藏中学异地重建工作。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抓好15个示范性职业学校和30个特色化职业学校的创建工作。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推行“阳光收费”,坚决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乱办班和乱补课。

积极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鼓励汉派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规范各类文娱活动经营行为。继续做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文物文史、图书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第八届武汉市运动会。

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远城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应急机制,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农民的受益面和受惠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协调发展其他各类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在东湖开发区建设“人才特区”。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工作,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切实为驻军办实事。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

(八)全民创业,改善民生,保障全市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大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加大以创业带动就业和促进增长的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打造创业之城,推进和谐武汉建设。

深入推进全民创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全面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鼓励各类人员创业兴业。开展创业培训,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融资服务等创业服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补充市属国有担保机构资本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信用担保市场,促进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大力实施“民营科技企业百星工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滚动抓好100户民营科技企业和100户重点中小工业企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三年千户小进规”计划。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扶持政策覆盖范围,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和吸纳困难就业人员就业企业的社会保险补贴力度,将灵活就业人员先缴后补的补贴方式改为直补。全面开展创充分就业社区、再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对困难群体中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求职者,保证10个工作日内推荐上岗,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4050”、一户多人下岗、丧偶离异、享受低保等四类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完善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4万人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3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5万人,帮扶困难群众再就业1.4万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净增参保人员6万、8万、6万、10万和5万人。适当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做好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续接工作。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参保工作。加大居民医保扩面工作力度,完善居民医保体系。加大高危行业、高危人群工伤保险覆盖力度,重点做好农民工参保工作。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完善政策措施,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继续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

1、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用2年时间完成符合条件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建设任务,今年完成廉租住房配房租赁5000户,实现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应保尽保”。经济适用住房竣工160万平方米,销售1.8万套。新建住房3900套,基本消除远城区农村无力自建房户的危房。加快青山老工业区安居工程建设。加大旧城区危房改造力度。

2、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适当降低普通专线车票价,并实行刷卡优惠;更新公交车1000辆;改造公交车站200个,新建公交电子站牌200个;新辟电车线路1条;向中心城区周边新建小区、单位、企业开辟公交线路10条。投放2万辆自行车、设置800个服务点,初步建成中心城区自行车免费服务网络。在主要路口、路段新建智能交通诱导显示屏200处,新建、改造人行信号灯200处,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智能交通诱导、人行信号灯全覆盖。规范中心城区路牌、交通指示牌,在主要路口及偏远路段补设路牌500个。

3、推进食品安全工程。对全市130家大中型超市商场、10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行重点监控。对豆制品和热干面、米粉生产分别推行国家、地方标准,对相关加工企业抽查覆盖率达到100%。在中心城区新增放心早餐车300辆,放心早餐点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4、缓解市民“游泳难”。在汉江、东湖、月湖等符合条件水域辟建4万平方米的天然游泳场。在汉阳、青山江滩新建露天游泳池。鼓励支持住户1000户以上的新建小区兴建游泳池(馆)。扶持100个单位、小区游泳池(馆)向社会开放。

5、推行老城区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在全市700多个老城区社区推行物业管理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基础设施设备维护、绿化养护、保洁、秩序维护、车辆管理等服务,基本消除老城区社区物业管理空白点。6、建设平安社区。新建300个示范警务室和100个流动警务室。在全市农村设立2300个治安中心户,完善农村治安防控机制。完善全市1262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建设。在全市163个街乡镇深化社区矫正,大力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7、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条件。对农村义务教育困难家庭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住宿费,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全免。改善10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图书室条件;改造农村216所义务教育学校厕所,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厕所全部达标。在新建住宅区新建、续建16所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缓解新建住宅区学生“入学难”。

8、实施空气清洁工程。对禁燃区内280台燃煤锅炉、窑炉实施改用清洁能源综合整治,基本完成禁燃区内高污染燃料设施改燃工作。继续实施建设工地、拆迁工地防尘降尘。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餐饮油烟扰民综合整治。力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进一步提高。

9、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600公里通自然村湾水泥路,村湾水泥路农村人口覆盖率达到70%以上。解决农村6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85%以上。新建522个农家书屋。新建260个“农家店”,覆盖全市50%以上的农村行政村。

10、关爱残疾人、老年人生活。增设盲人过街音响提示系统200套,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主要路口、路段;完成中心城区社区公共场所坡道、厕所的无障碍设施及盲人集中居住区盲道改造;再扶持1000户有生产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殖生产。对全市独居、70岁以上、长期卧床不起的低收入老年人,提供365小时的免费护理服务;为中心城区独居、70岁以上、月人均收入1200元以下老人提供购买护理服务费补贴。

(九)转变职能,提高效率,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受金融危机影响首当其冲的是企业,政府要围绕企业改进工作,改善投资环境,与企业、与市民、与社会共渡时艰。

转变政府职能。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强化区级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区级政府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加快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和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分开。探索实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着眼于高效便民,大力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实现一站式、跟踪式服务,做到服务程序“链条化”、服务方式“人性化”,积极构筑方便企业、方便市民的便捷通道。推广“马上就办、有请必复”的办事理念和机关文化,定下来的事雷厉风行,看准了的事一抓到底。以服务企业、服务市民、服务基层的实绩检验政府行政效能。严格依法行政。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深入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坚决纠正和处理违法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坚持厉行节约,倡导勤俭办一切事情,节约办一切活动。严格控制行政开支,完善零基预算,硬化预算约束。今年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以及党政机关出国(境)经费等支出“零增长”。健全公务员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深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武汉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率先崛起,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待,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为实现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