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百花时代协议书如何写(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14:57:05 页码:9
百花时代协议书如何写(九篇)
2023-01-17 14:57:05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百花时代协议书如何写一

1、感受太阳花的绚烂多姿和生机勃勃,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及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及文章的写法。

3、指导背诵(第5、6自然段),积累语言。

1、感受太阳花的绚烂多姿和生机勃勃,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体会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18课……

二、回忆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俺们重点学习花开赏花这一局部。

三、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太阳花开的景象?

四、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5,6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想象花开时的美丽画面,并找一找你认为哪个词、哪个句子写的好,好在哪里?

五、先说5自然段吧,哪写的好?

1、闪

2、跟周围同学讨论,看谁能结合作者心情说的更全面

3、能用这种形式说一说么?

4、带着你的理解读这句话。

5、俺们平时经常要把句子写具体,作者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是不是太简洁了?

这有一句长的,你对比一下哪句好,为什么?(不罗嗦)

谁能结合作者心情谈一谈?(激动、惊喜)

伸出你的手指再读一读这句话,有什么好处?(仿佛看到……)

6、再读,感受作者带给俺们的惊喜。

7、还有哪写的好?(艳丽、夺目)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么?指

8、看图,你看这三朵小花,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9、看书:这乍开的三朵小花已经激起一片惊喜、一片赞叹。可这只是小号,号音一起……

什么叫一发不可阻挡?

10、领读

11、太阳花一齐开放什么样?(五彩缤纷、生气勃勃)

12、开的这么美一定吸引了很多人来看,都会有谁呢?这么多人都不写,却写最不爱花的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么?

这是用典型资料烘托花的美。

13、看图:这两个自然段写出了太阳花艳丽夺目,五彩缤纷,生气勃勃,体会作者心情有感情朗读5、6段。

六、美好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而太阳花却能从初夏到深秋经久不衰,什么叫经久不衰?

一幅锦缎始终坚持艳丽夺目,默读7——10自然段,想一想它是怎样做到经久不衰的?可以用自身的话书上的语句。

1、经受烈日的考验。书中怎么写的?作者怎么突出这个特点的?男女生读。

2、第二天有新的花开。第三天、四天、五天?这就叫新沉交替,是那么的活跃、生动。

俺们一起来读一读。

3、闪在一旁。又一个闪,什么意思?

所以能够太阳花能够经久不衰,从初夏到深秋一幅锦缎始终坚持艳丽夺目。

百花园中有美人蕉,有牡丹,可作者却偏偏喜欢小小的太阳花,这是因为它……(指板书)

太阳花感染着每一个人,所以来年……

七、作业。

百花时代协议书如何写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文是我国已故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作者那道出人生教诲却举重若轻、守望平凡却追求一种精神境界的本色朴素的语言令人赞叹。文章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期亲身感受到了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人养花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五年级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和能力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投入情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体会,表达想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异国风情,体会人性之美,播撒“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种子。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课堂中尽情展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教学行进中,我主要采用品象法与体验法,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琢磨与习得。

1、教师准备:依据主要场景制做课件见及配置音乐。

2、学生准备:按自己的习惯及要求进行课前预习

1课时

(本课的教学主要有四个内容,即“看文、看花、看人与看梦”)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一座著名的学府叫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有一位已故的著名教授叫(生读:季羡林)。季先生是享誉中外的语言学家、翻译家、佛学家,还是别具一格的散文家;他80高龄提笔写散文,一发不可止,成为当今学者散文的一座高峰。

今天我们要走进他写的一篇美丽的散文去感受他美丽的情怀。

学生读题

1、请打开150页,大声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

3、反馈:

师提示:讲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补充课题。谁能将《自己种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课题补充完整,课文的主要意思就讲清楚了?

预设:(点拨点:时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别人看到的是什么?几十年后又有什么感觉?)

四五十年前作者在德国留学,看到德国人自己种花只看到花的脊梁,别人看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的海洋。几十年后,他又踏上德国,发现美丽并没有改变。

随机师生共同板书:脊梁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学生读好“词语”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方法,我采用提示补充课题,点击重点词语等方法,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

(一)“自己看到的”

师:德国家家户户种花,自己却只看到脊梁,哪个句子直接写到养花的人只看到脊梁。请找出句子。

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的花不像中国那样,养在屋里,他们是把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谈谈自己读句子后获得的信息。

预设:

**家家户户养花,是个爱花的民族。

**养花的地点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叶子,并不美观;(师:花的脊梁是什么?与花相比给人什么感觉?师:读书应该读出书背后的东西)

**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

**感觉这样做自己有点得不偿失

**这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在行为上)

……

师小节:我们抓住“家家户户”、“临街窗户”、“花的脊梁”等词语捕捉信息,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朗读时只要注意这些词语就能将句子读好了。

2、一生读,齐读。

(用孩子读句子后获得的信息导入教学,不仅尊重了孩子的认知发展,而且更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更大的探究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别人看到的”

1、别人看的花怎样?请找出句子。

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得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2位生个别读。

2、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

4、学生反馈:

预设:

**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搬上阳台。

**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你是抓住“姹紫嫣红”这个词语展开想像,真好!

(师指导:你的想像真美,能把你的想像融入姹紫嫣红这个词语读一读。生先读词语,再读句子。)

**你从家家户户这个词语,看到了一条条花的彩带·

(师指导:你也把你的想像带如句子读一读。)

**你看到了鲜花背后的辛勤和汗水。你走进了德国这个美丽的国度。

**从静态的鲜花街道,看到了花碟共舞的动态美·

(师指导:你能不能让我们走进这个鲜花的世界,读一读词语“”)

(师:同学们,将这些美丽的画面带进句子,你会读出让你应接不暇的花的海洋。)

……

6、同学们,你们的朗读,你们的想像,仿佛把我们带入了这样的画面。

出示句子师读:(朱自清)

所有的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丛,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师引读:所有的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丛,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就是——花团锦簇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就是——(姹紫嫣红)

学生齐读句子。

7、师:你们的朗读,你们的想像,又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这样的画面。请看:

出示课件:鲜花满街

8、把你们的感受化为朗读!

生:女生读,男生读

9、把这份美丽留在心中,全班读句子或背诵句子。

(这是一段很有张力的语言,一幅绚丽的画。在指导学生细品语言,还原形象时,我采用了朗读体验法,通过朗读文字,闭目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层层深入,从语言到画面,再从画面到语言,引领学生走了一个来回,从而培养学生高素质的语感,积累语言,内化成生命中美丽的积淀。)

(一)看“房东太太”

1、师:德国人人种花,让别人看到了花的海洋,那自己呢?(脊梁)

2、补充材料:四五十年前,作者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住在房东欧朴尔家。房东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家,一住就是十年。十年里,他每天只看到花的脊梁,于是他问房东太太:“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正是这样!”

3、出示句子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然一笑,说:“正是这样!”

4、句子中有个神态的成语,不能错过。是怎样的笑?

意思:轻轻地笑。

……

师生对读(我们来读读句子,你会感受到这还是怎样的笑。)预设评价:自然的笑,不可言传的笑,发自内心的笑,热情的笑,温馨的笑……

师:现在明白还是怎样的笑?

5、就这样,一个声音在季羡林先生耳边响起,正是这样,正是这样,正是这样,正是怎样呢?

师引读:正是这样,走过每一条街,(看见窗户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

正是这样,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语文教学中,每一个词都充满了张力,要想语文教学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只有不断开掘字词这个源头,才能上出语文味来。“莞尔一笑”一词,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令人回味无穷,这样的词我们要做足文章。)

(二)看“民族”

师: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象,季羡林先生是怎样想的呢?读课文,找出句子。

2、出示句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3、联系上文,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反馈:

句子一:

预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每个人都把自己种的花儿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丽的花。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每一个人将美丽的事物展现给别人,那就是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圆。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就成了两份快乐。

**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

**他们把花给别人看,这种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

……

师:你们的感受说明你们理解了这样一个问题,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确实耐人寻味呀!当我们再次读这句话的时候,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

预设:

**我会带着赞美的心情来读。

**我会带着敬佩之情来读。

**我会带着欣赏的心情来读。

师: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更“耐人寻味”了。

生齐读句子。

师:请再看句子,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的奇丽的景色,会长久保持吗?

生:(会)

你们如何理解“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预设:

**“美丽”指的是德国那奇丽的花。

**“美丽”指的是那里的环境很美。

**“美丽”还指德国人的心灵很美。

**“美丽”还指他们那种无私境界的美,这种奇特的美。

师:谈得好,在美丽的花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说,请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补充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成了战败国,德国成了一片废墟,但是德国人民并没有倒下去,他们对生活并没有放弃美好,每户人家都种花。这样一个民族,没过多久,就终于走出了困境,一个美丽的德意志民族又在世界崛起。

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生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季老的文章,道出人生教诲却举重若轻。语文教学就是要从言语层面进入文化层面,再从文化层面进入言语层面,在言语和文化之间再走一个来回。我相信,只要给孩子一方土壤,他们就会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

1、四五十年后,作者再一次漫步德国,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猜一猜,“梦”是什么?

预设:**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2:结课:

是的,作者希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朵精神鲜花在中华大地上扎根,开花。这就是季羡林先生给我们带来的美丽的鲜花,美丽的境界,美丽的民族。

季羡林先生的文章给我们带来美丽,带来真情,带来哲理。

20xx年,季羡林先生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写的文章怎么可以不看呢?

请阅读《季羡林散文》,你们会得到一分快乐的心情,得到一分美丽的情怀。

(语文课堂的结尾,不是课文的结束,而是新的开端,引领学生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脊梁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书的构成是题目、重点词句,简单醒目。这样的板书直观地给孩子一个感知文本内容与灵魂的凭借。)

百花时代协议书如何写三

星期二,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乘大巴车去东莞梦幻百花洲秋游。去之前,早就听说那里的风景如画,还有很多好玩的,有击战鲨鱼岛、碰碰车、过山车……,今天,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一下车,我们迫不及待地跑到大门前。果然,好美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水花飞扬的喷水池和大门顶上写着“梦幻百花洲”五个红色的大字。

进了大门,我们一路上边走边欣赏花草树木,我看见了黄黄的菊花,菊花的花瓣一丝一丝的,像蛟龙的爪子;路边的一些小草脱下来了绿衣裳,穿上了金黄金黄的衣服;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又高又大的树木,大树上的叶子很多都落下来了,像一只只漂亮的蝴蝶在翩翩飞舞着。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玩碰碰车的地方,我和李心雨坐在一起,我坐的是一辆红红的小碰碰车。“bi”的一声,开始了,李心雨控制方向,我踩油门,“冲啊”,我们一边叫唤,一边加大油门,我们撞到了电脑老师的车,不过,我们也被其它的车给撞到了,这种碰撞很刺激,很好玩。我还想玩多一会儿,可是“bi”的一声,结束了。

然后,我们来到了玩过山车的地方,我坐在过山车的第二节的第二排。开始了,我心里有点紧张,我闭上眼睛,低下头,往下一冲下来,又慢慢地上去,又快快地冲下来。我兴奋地说“好过瘾啊”!我还去了很多地方玩,说也说不完,有机会你也来玩哦,一定会使你流连忘返的。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梦幻百花洲。

一天早上,小记者们吃完早餐之后就坐车去松山湖采风。在车上大家有说有笑,心情特别愉快。

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松山湖梦幻百花洲。大家排着队进入公园,里面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第一个景点,我们到田野里面去观察植物,里面种植着草莓,萝卜还有向日葵。向日葵正展开笑脸迎接我们,其中有几棵还结了果实呢。

大家参观完第一个景点后,兴冲冲得跑到第二个景点。池塘里面养的金鱼正慢悠悠的游着。我扔下一点饼干,它们就冲着饼干急忙地游去。远处,有一群小羊小牛在那边吃草。我就忍不住爬到它们背上,还想骑着它们走一段,没想到那些小羊小牛竟然是假的。

我们来到了第三个景点,这是给我们植树的地方。爸爸买了两棵小树苗,我们一家四口一起挖了两个小坑,妹妹跟我把小树苗放到坑里面,爸爸妈妈就在旁边把刚才挖上来的土重填好,虽然我浇水浇得挺辛苦的,但是我很开心。小树苗以后会慢慢长大,我如果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过来看一下它长成什么样子。

时间过得很快,一下子我们就得回家了。回家的路上大家都很开心,都在回味这段时光。

风萧萧,雨凄凄。

一直在躲避,污秽的黄泥土湮没了殷红的花瓣,“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仿佛听到了潇湘妃子在哭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这是何其可怕,落红,我一直在恐惧着这个名词。

林黛玉,你悲惨的命运侵蚀着我,你咽气的那一刻,眼泪在我脸上,汪洋恣肆。我不敢在去看你。我痛心不已,因为——草木也知愁。

直到那一天,看到落红翻飞,那曼妙的舞姿,好美。原来,“花谢花飞花满天”是这样的一种景象。

就似潇湘,即使死,也是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横的风韵不减,风情依旧。桃花下,那女子依然是倾国倾城:东风有意卷帘拢,花欲窥人帘不卷。

悲的结局是绛珠草的宿命,我终于想通,伊人远去,那凄美滂沱的葬花词依旧,花冢依旧!

落红,悲惨的结局,曾几度,对它恐惧,几时起又爱上了它。

春的花依旧芬芳馥郁,“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帐”想起戴望舒的诗,你,使我感到欣喜!

百花时代协议书如何写四

四月,丁香始盛开。

不求与百花争艳,但求在春风下嫣然一笑;没有流萤彩蝶作点缀,但求清风带走她的微香。

在百花丛中,他的色彩显得比原来更为黯淡,只有那一抹淡紫,向天空发出微弱的生命告示。可悲,可叹,天空一角留下一卷残云。

适逢遇上三月,江南一带缺不了雨水,油纸伞哼出来的小调,凄清,惆怅。古稀年的深巷,匿藏着颓垣的老屋,豆大的雨水从瓦尖滚然落下,与地上的积水融为一体,且不忘留下涟漪作记号。

凄婉,迷茫,紫丁香。

悠长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枝紫丁香从两砖间的罅隙伸展出来,留足注看,伞尖落下的水滴刺破了花蕾的静态,随即带动伏在花蕾上的水珠,簌簌落下,与布满青苔的石阶,迸溅出一朵朵小水花。

不禁伸手去触碰那带雨的花蕾,然而,望着那忧愁的淡紫,油然起了恻隐之心。

霏霏的细雨,随风飘洒,寂静的雨巷,如氤氲般凄婉,迷茫。空气中的雨雾迷糊了双眼,再望那支紫丁香,小小的花蕾里仿佛包容着世间上的一切忧怨,一切愁结。

惆怅,渐远渐近;巷外,万紫千红。

春雨,放缓了落地的脚步,直至湖畔的水一晕一晕地化为静态。雨终于停了,在紫丁香的哀愁中停了下来,初春亦不再随风徘徊,安稳地坐落在这哼着小调的江南。

思悠悠!巷外这枝紫丁香,在初春的时候,却忘了与巷外的众花齐放,独自在这悠长又寂寞的古巷,延续着雨的哀曲。

百花时代协议书如何写五

2015党史知识常识竞赛题库(1000题)

一、单项选择

2015党史知识常识竞赛题库(1000题)(1) 

1、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a、改革开放 b、人民民主专政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c),坚持民主集中制。

a、廉政建设 b、群众路线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b)觉悟的先锋战士。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政治思想

4、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b)的原则。

a、民主集中制 b、个别吸收 c、集体讨论

5、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a)。

a、一年 b、二年 c、半年

6、党章规定,党的组织原则是(c)。

a、个人服务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

b、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c、民主集中制

7、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c)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8、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a)。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9、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有正式党员(a)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a、三人 b、五人 c、七人

10、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b)和战斗力的基础。

a、中心工作 b、全部工作 c、主要任务

11、党内严格禁止用违反(a)和国家法律的手段对待党员,严格禁止打击报复和诬告陷害。

a、党章 b、党的纪律 c、党的组织原则

12、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协助(c)加强党风建设,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

a、同级政府 b、同级党组织 c、党的委员会

13、党的组织对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a)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批评从严,处理从宽 c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14、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c)。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15、中国最早撰文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b)。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16、在(b)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二七大罢工

1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称为(a)。

a、中央局 b、中央委员会 c、中央执行委员会

18、(b)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19、1924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

a、三民主义 b、民主革命纲领 c、新三民主义

20、1925年爆发的(b),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a、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b、五卅运动 c、省港大罢工

21、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胜利地举行(c),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a、第一次武装起义b、第二次武装起义c、第三次武装起义

22、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起义是(c)。

a、秋收起义 b、广州起义 c、南昌起义

23、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a)上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a、八七会议 b、中共五大 c、十一月扩大会议

24、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山区,开辟了(b)。

a、湘赣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赣东北根据地

25、毛泽东在(a)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a、 b、 c、

26、1935年1月召开的(c),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黎平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27、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于(b)在西北地区大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a、1935年10月 b、1936年10月 c、1936年9月

28、1935年12月瓦窖堡会议明确提出了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a)。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扩大红军 c、抗日反蒋

29、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提出抗日救国(a)。

a、十大纲领b、八大纲领c、七大纲领

30、为了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a)。

a、独立自主原则

b、“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

c、“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31、1939年底1940年初,毛泽东在、、等著作中完整地阐述了(a)。

a、新民主主义理论b、持久战理论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32、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对日进攻战役,史称(b)。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反“扫荡”、反“清乡”和反“蚕食”斗争

33、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实行了容纳各方面人士、团结各抗日阶级、阶层的(a)。

a、三三制原则 b、精兵简政原则 c、减租减息

34、1945年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b)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实事求是原则

35、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一洗中华民族百年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c)。

a、开始b、第一步c、重大转折点

36、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全国人民渴望的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举行了(a)。

a、重庆谈判 b、延安谈判 c、西安谈判

37、1947年6月30日,(b)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a、陈谢大军b、刘邓大军c、陈粟大军

38、1947年5月,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学生生反饥饿反内战的(a),掀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斗争的高潮。

a、五二o运动 b、一二一运动 c、一二九运动

39、老解放区(a)的基本完成,使解放军的后方更加巩固,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

a、土改运动 b、整党运动 c、新式整军运动

40、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性决战的第一个大决战是(c)。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41、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于1949年4月23日占领(c),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a、北平 b、上海 c、南京

42、1949年10月1日(a),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抗日战争胜利c、解放战争胜利

43、1950年10月19日,以(c)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重任。

a、洪学智 b、罗瑞卿 c、彭德怀

44、(b)的基本完成,使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摆脱千百年来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缚,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a、肃反运动 b、土地改革 c、三反运动

45、1953起,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c)。

a、第二个五年计划b、156个建设项目c、第一个五年计划

46、1985年5月,中国政府决定裁减军队员额(d)万。

a、50b、60c、80d、100

47、(c)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社会主义改造

48、1957年,我们建成了飞架长江南北的第一桥是(a)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长江湘江大桥

49、在为中共八大作准备的过程中,毛泽东作了(c)。

a、

b、的讲话

c、的讲话

50、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之后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b)。

a、完成社会主义改造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c、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51、1957年春,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的主题是(b)。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反对官僚主义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2、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a)的方针。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彻底纠正“共产”风c、调查研究

53、(c)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

a、第一次郑州会议 b、西楼会议 c、七千人大会

54、60年代前期,为克服困难,许多地方的农村自发搞起了各种形式的(b)

a、互助组 b、包产到户 c、责任田

55、1964年10月6日,中国第一颗(a)爆炸成功。

a、原子弹 b、氢弹 c、导弹

56、1965年11月,(c)的一文发表,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a、张春桥 b、戚本禹c、姚文元

57、1971年9月,(b)事件的发生,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a、林彪同江青争夺领导权b、林彪叛国外逃c、陈伯达鼓吹“天才论”

58、(c)提出批判极左思潮的意见,是1967年2月前后许多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这一正确主张的继续。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59、1975年,邓小平以(c)为突破口,对各条战线进行整顿。

a、军队整顿 b、农业整顿 c、铁路整顿

60、(a),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a、七十年代初 b、六十年代末 c、七十年代末

61、“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成功地研制第一颗氢弹和(c)。

a、导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原子弹

62、1977年7月,邓小平重新复出工作后,主动要求分管(b)。

a、军队工作 b、教育科学工作 c、组织工作

63、(a)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a、1977年 b、1978年 c、1979年

64、1978年5月,(c)发表一文,引发了“两个凡是”与同实事求是两种观点的激烈争论。

a、 b、杂志 c、

65、1978年12月,党的(b)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中央工作会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6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b),坚持改革开放,构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

a、实事求是 b、四项基本原则 c、邓小平理论

67、1985年,以(b)为重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全面开展。

a、企业b、城市c、农村d、城乡

68、1981年6月,党的(c)通过。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五中全会c、十一届六中全会

69、1982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规定,国家领导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a)。

a、两届 b、三届 c、四届

70、我国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的工作到(b)年春全部结束。

a、1983 b、1984 c、1985

71、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b)中全会通过的,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的经济。

a、二 b、三 c、四

72、1984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等(c)个沿海港口城市,加快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步伐。

a、十二 b、十三 c、十四

73、党的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a)年时间,都属于这个阶段。

a、五十 b、几十 c、上百

74、十三大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三步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b)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a、初步发达 b、中等发达 c、充分发达

75、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实现的(b)次历史性飞跃。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76、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a)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a、四 b、五 c、六

77、以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b)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78、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c)起基础性作用。

a、整个经济 b、资源配置 c、经济发展

79、1995年1月30日,(c)发表的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了八项主张。

a、邓小平 b、李鹏 c、江泽民

80、(c)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具体部署和规划。

a、1995 b、1994 c、1996

81、到(a)年,我国经济提前实现了原定到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

a、1995 b、1996 c、1997

82、党的十五大通过的(b)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a、决议 b、党章修正案 c、报告

83、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a)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混合所有制 b、股份制 c、其他所有制

84、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c)。

a、制度 b、方法 c、方略

85、2001年以来,党中央要求,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c)。

a、思想道德基础 b、思想道德风尚 c、思想道德体系

百花时代协议书如何写六

《花钟》一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仅用3个自然段将鲜花之美、花钟之奇描述的生动形象、情趣盎然。一起来看看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希望能帮《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一样,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植物开花时间不一样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趣味的花钟。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学会书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自主读书,了解“为什么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时间不一样”。并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忙学习的本事。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陶冶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学习用不一样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意图基本得到体现: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兴趣及文章特点,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设计了四大环节:

(一)、自读圈点,初步感悟;

(二)、比较句子,品味语言;

(三)、自悟自得,积累语言;

(四)、仿写延伸,发展语言。

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层层内化地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如,进行句子比较,学生经过听、读、辨,自我发现问题,发现了改过的句子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趣味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其间,学生对“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的理解与感悟是那么独到又富有想象!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本事。

语文课姓“语”,有着自我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确,恰如其分的情境布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网络信息知识……构成了一个美仑美奂的语文课堂,而这一切都应从课堂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要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节课上几处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创设情境――“花的开放”;将学生在第一课时后查找到的各种花儿的图片用于本节课的“语言再现”;出示花钟图进行欣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生趣盎然,并且与教材情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另外,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更重要的是经过课堂反馈、评价、留作业等手段,意在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忙学习的本事,并使学生养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习惯。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背一背”、“交流归纳”、“介绍资料并仿写”,能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能够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主角变成小喇叭;能够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能够经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我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个别词语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如“舒展”一词的理解还不到位。

百花时代协议书如何写七

百花洲座落在南昌市八一公园的里面。

百花洲光听名字就应该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地方。可是你知道吗?它以前是什么样子吗?

百花洲以前湖面上漂着许多垃圾和死鱼,让人闻到一股臭气。早上到百花洲去划船,水不清,很脏,很臭。晚上路边有许多小摊小贩,公园里昏暗无人,但里面的人都是扫公园的。中山路的商店9点钟就关门,因为:中山路的路边的灯都没有,伸手不见五指。

现在的百花洲可美了,中山路路灯繁华,商店10点才关门。因为:现在的中山路美观了。

公园里早上有的人在锻炼、练剑,有的还在划船,水可不像以前一样又脏又臭了。划船的游人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放松一下身体,觉得好清爽呀!

百花洲真叫人赞不绝口,水清清的,花草树木多了。景美、人美,现在可不像以前一样,人们乱丢东西,如果有人把垃圾丢到地下,扫地的人立马捡起来。不但扫地的人会捡起来,过往的行人也会捡起来。

晚上百花洲路灯五彩缤纷的,还有许多小动物的图案,刻在上面多可爱呀!路灯的颜色也不一样。旁边有许多菊花五颜六色的多美呀!路灯映在水里美丽极了,像幅水上的画。

百花洲真是跟以前大不相同,我想这是南昌花园城市的一大焦点吧!

百花时代协议书如何写八

1、细看菊花,就会发现它们花瓣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有像明月的,有像扇子的,有像卷发的……但不管是什么姿态的,一律是润如玉、轻如纱,轻轻摸一下,一股轻柔的感觉直透心脾,整个人顿时轻松了许多!

2、蒲公英是花吗?是。也许不是!它是快乐的种子,随着轻风,一路向前,风儿把它带到哪里,那儿就是它安家的所在。

3、看着看着,我自己仿佛也成了一朵桃花,穿着粉红的衣裙,沐浴在阳光下。一阵风吹来,我就在风中翩翩起舞,粉红的衣裙随风飘动。不只是我一朵,满树的桃花都在舞蹈。蝴蝶飞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蜜蜂飞过来,告诉我新酿的蜜有多甜;小鸟落在枝头,为我展开清脆的歌喉。

4、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5、在春天,是百花争艳的季节,但腊梅的身影却永远也找不到。但在寒风刺骨的冬天,腊梅花却傲然出现在枝头,开得正欢。这也说明了它具有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它,默默的装扮着银装素裹的冬天,给一片洁白的大地增添了一份绚丽的色彩。

6、秋天,野菊花开了。在山坡上,在竹林边,在篱笆下,在大路旁,野菊花随处可见。它们大都是一丛丛、一簇簇地生长在一起,可合群了。它们全身金黄,许多细长的花瓣簇拥着花心,从不分开。野菊花的叶子碧绿碧绿的。绿叶衬着黄花,黄花映着绿叶。野菊花可香了,每当花苞开放,一股浓郁的香味顿时散发出来。

7、梅花美,却把美留给了洁白无瑕的天地;梅花香,却又有谁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辛;梅花俏,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傲雪斗霜、不怕困难、谦虚乐观。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一抹余红换来春满天地!

8、春天的花多啊!是的,春天的花多,但花开不只在春天,春天只是给人带一种过冬后的新面貌。夏天有花,喜爱的人也很多。有爱莲花的,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虽然长在淤泥之中,但一身洁身自好。它有刺,那是为了自卫,它不容许有世俗红尘玷污它。要是有人定要摘它,只要一碰,它就掉进泥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让它自然地生长,岂不更美?花是美的,但还是有人格的,花也有自己自由的选择,莲花就爱开在夏天。

9、瞧,桃花个个绽开了粉红色的笑脸,散发出诱人的馨香;海棠开得很特别,它不是一朵一朵地含苞开放,而是一片一片分布在那掌心似的花枝上,每片小花形似一把小小葵扇,鲜红,艳丽!牵牛花在那缀满了花朵的绿叶中,开出了一朵朵小喇叭,有红的、白的、紫的,又娇嫩又鲜艳,叫人越看越爱看。

10、菊花可真美啊!它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个绣球,有的像一个毛茸茸的小球,有的像圆球合抱,有的像彩带飞舞,有的像雨后的蘑菇。真是姿态多变婀娜多姿!

11、梅花是桃红色的,形状像玫瑰,看起来像冬天开的桃花。当秋末冬初的时候,我们就能隐隐约约地看见梅花的身影了。那时,它的颜色又淡,花也开的很小。到了“大雪”前后,北方的寒风越刮越大,人们都只有躲在家里避寒,而仅有极少数勇敢的人冒着巨大的寒风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行,另外还有一些上学的儿童也在大风中慢慢行走,简至是举步维艰。梅花尽管也被吹得左晃右摆,一些吹落的花瓣在空中飞舞,可还有的花瓣在枝条上纹丝不动,在寒风和大雪中默默地忍受痛苦,没有叫过冤,喊过屈,它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默默奉献。

12、忽然视线里闯入一片红艳,在阳光下欲灼伤我的眼,那“久久未果”的牵牛花,终是以卑微而饱满的生命姿态完成了一朵花开的使命。

13、春天是花的海洋,一点点微风轻抚,似乎不敢惊扰那些粉嫩的花儿,有他们慢慢自由的开放。无意间,看到一抹绿色,在这花的海洋里衬托着花的娇媚,可爱。

14、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咦?那是什么?宛如彷佛金色的蝴蝶,宛如彷佛银色的彩带,缱绻的飘呀飘,飘落下来,飘到了地上,桂花虽然没有琦君家乡那么多,然而我却真的感觉就像琦君所说的,成了“金沙铺地的西方神仙世界。”

15、秋天里最具代表性的花非菊花莫属。秋天一到,菊花随处可见。公园中栽培的菊花婀娜多姿,美丽动人。有的还是花骨朵,含苞欲放,有的蠢蠢欲动,急得先伸出了一只小手,有的等不及了,早已盛开,尽情地展现着那潇洒的英姿。姿态美,颜色就更多了,赤橙黄绿蓝青紫,色彩斑斓,五彩缤纷。比起公园中的菊花,路边的野菊显得单调得多。颜色单一,形状只有太阳形。可无论是公园的菊花,还是山间的野菊,它们都是挺立在寒风中的英雄!

百花时代协议书如何写九

《种一片太阳花》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文辞优美、意境隽永的文章。课文写的是住在机关四合院的“劳动者们”种太阳花的事。全文共四个部分,先交代了种太阳花的原因,接着写太阳花从种子落地到一齐开放的过程,再写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生命极其短促,最后写来年还种太阳花,表现了人对花的爱恋,花对人的启迪。文章虽然短小,却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生物对人们精神的抚慰和灵魂的启迪。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师生共同“披文入境”,感悟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指导学生品词品句地读书,使他们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1、自主学习本课的15个生字,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紧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用心体会太阳花的与众不同,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太阳花的特点描述的方法,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感悟文章。

研读课文第九自然段,体会为什么重点写单独的一朵花。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其中,花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吗?(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花的特点、品格等。)

[点评:把学生引到美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刚才我们讲了很多花,他们都有美丽之处,同学们讲的很好,还说到了有的花已经是某种品质的象征了,如梅花的坚贞,荷花的清高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太阳花(板书:太阳花),让我们来看一看作家李天芳笔下的太阳花有什么独特的魅力。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会说出:太阳花的样子,为什么种太阳花,种太阳花有什么好处等。教师可板书在黑板上。)

[点评: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开始,课题是提纲挈领的,抓住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是非常有价值的。]

1、同学们想了解的真不少!有一些问题我们通过预习就可以解决;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共同解决。那就请你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点评:初步整体感知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读书具有目的性,使学生专注阅读。]

2、学生自学,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检查生字掌握情况,交流读文体会,解决不懂的问题等。

4、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生字?出示:

焦躁斑斓多姿花圃服侍

乍开缤纷五彩偃旗息鼓美人蕉

慵懒无力炽热花蕾贪婪

充沛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5、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教师重点指导“躁、圃”的读音。

6、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有什么好建议吗?重点指导“斓、婪”的书写。(采用分析字形、书空、练写、组词练习等方式加深记忆。)

7、将自己在预习中理解的词语意思和同学交流一下。重点理解“乍”的字义。

(注意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点评:识字、写字过程循序渐进、形式多样,训练扎实有效。]

8、总结:刚才,有的小组在一起交流识字方法,有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思考解决问题。

[点评: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在识字及初读课文中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每组成员明确分工,富有实效。]

9、看来大家对生词掌握的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评价。)

(学生交流解决刚才学生提出的问题。)

1、自然界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儿,可为什么他们要选择种太阳花呢?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画出有关的语句。(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要种太阳花呢?板书:色彩美

[点评:提出一个中心问题,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理解文章,要求学生根据文本,找到依据,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思维习惯。]

2、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3、通过刚才的朗读,太阳花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学生回答,太阳花很美等。)

4、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太阳花美的句子来。(5―8自然段)

(1)在小组中交流画出的句子。

(2)学生回答,哪些句子写出了太阳花的美。

(3)你还能体会到太阳花美在哪里?(板书:经久不衰)

5.谁能读出太阳花的美?(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太阳花开的情景。

6、师生评价朗读情况。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还想读?

7、太阳花生命力顽强而且经久不衰,但你们知道一朵太阳花的寿命是多长时间?(只有一天)

8、仔细默读9、10自然段,看看它为什么能做到经久不衰、灿烂多姿呢?你能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吗?

指名回答,读句子,谈感受。(板书:喜欢阳光抓住机会主动让位)

9、思考:为什么要重点写单独的一朵花呢?如果去掉这一段,对课文表情达意会产生什么影响?

10、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朗读第9自然段。

[点评:体现学科融合,用配乐朗读的形式活跃、辅助语文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1、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让我们带着赞颂、欣赏的语气齐读第9自然段。

12、正是因为太阳花善于抓住机会,喜爱阳光,又能主动让位,所以,它能经久不衰,总是生机勃勃!那你面对生命如此短促,却能做到灿烂多姿的太阳花,有何感想呢?老师要布置本节课最艰巨的任务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请大家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你的感想,看哪一小组动作最快、说得最好、感受最深。开始吧。

[点评: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不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感受,并提出了相应的学习要求。]

13、小组讨论后,指名说。

(学生可根据板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由此揭示课文“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

14、小结: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深深打动了老师,是的,太阳花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它能经久不衰,流芳百世,就像那些奋力进取的人,像那些默默无闻做好事的人,像那些惜时如金的人……所以,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向太阳花学习,人的一生也是很短暂的,但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所以只要好好地把握,就能让生命更精彩。

15、作者看着这太阳花,有了一个什么愿望啊?(来年还种太阳花)

16、正是因为太阳花有它独特的美,作者爱上了太阳花,你们喜欢吗?

17、小组互读第10、11自然段。

1、同学们不仅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我们来个读课文比赛好吗?你可以向你的伙伴发起挑战,比比谁读得好。

[点评: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拓展想像,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再次整体感受和领悟课文内容。]

2、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让老师聆听同学们美妙的朗读。

3、课后,希望大家能够找来《白杨》、《古井》等文章来读读,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点评:扩大学生阅读面,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4、小结:美丽的太阳花具有美好的品格,我们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可是文章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会一直延续,我们的心灵受到了熏陶,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太阳花的这种美好的品格。

1、仿照课文的写作手法,写写你喜欢的花。

2、找来与花有关的文章读一读,或者收集鲜花的图片,写明花名、特点等,办一期“百花”展。

[点评:布置实践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种一片太阳花

色彩美

太阳花美 喜欢阳光

经久不衰 抓住机会

主动让位

借花> 喻人

总评: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花的特点等,把学生引到美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提出一个中心问题,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理解文章,要求学生根据文本,找到依据,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思维习惯。把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不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感受,并提出了相应的学习要求,有针对性。

最后引导学生扩大学生阅读面,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践性的作业,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识字、写字过程循序渐进、形式多样,训练扎实有效,注意回归语文教学的常态、开展扎实的训练也是这个教学设计的特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