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广局拨款申请书样板 拨款申请书图片(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20:03:35 页码:7
文广局拨款申请书样板 拨款申请书图片(6篇)
2023-01-17 20:03:35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文广局拨款申请书样板(精)一

过去的一年,南平市城乡规划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住建厅的工作部署,健全规划编制体系,深化机制体制创新,对内抓制度规范,对外抓服务拓展,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双丰收。

一、20xx年工作情况

(一)规划编制方面

1、以规划编制工作为核心,持续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根据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空间的规划研究,逐步完善各项规划体系,提高控规覆盖率。

在总规层面。抓住国务院同意我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利契机,积极开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同步开展人口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武夷城镇带空间布局与分区发展等六个专题研究。积极推进县(市)总体规划修编,督促和指导县(市)抓好总体规划中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等划定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邵武市总规纲要和邵武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评审,建瓯市总规和建瓯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评审;启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有武夷山、顺昌、政和、光泽等四个县(市)。

在控规层面。组织编制了南平中心城市(延平区)规划管理单元划分研究,完成中心区(含紫云、四鹤、梅山)分区、黄墩分区、水东分区、水南分区单元控规编制,目前中心城市(延平区)单元控规覆盖率已达60%。指导和协助西芹镇组织完成南平西站片区及西站接线控规、龙踞山旅游综合体控规编制,与延平新城指挥部合作组织编制延平新城陈坑瓦口工业园、增坑物流园、洋坑码头、段树坑控规等。

在专项规划层面。重点推进有利于城市特色塑造、空间优化、功能提升、方便生活的相关规划。编制完成南平中心城市(延平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引导城市规划区内村民建房,开展南平中心城市(延平区、建阳区)规划区内村民建房专项规划编制。完成防震抗灾规划征求意见。协助有关职能部门编制《南平港总体规划》、《延平湖旅游规划》等。

在村镇规划层面。完成2个市级试点小城镇的报批、1个省级试点镇、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的审查工作。截至目前,5个省级试点镇(邵武市和平镇、建瓯市徐墩镇、建阳市水吉镇、浦城县仙阳镇、顺昌县郑坊镇)已完成总规报批及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市10个市级试点镇全部完成总规编制。

2、以武夷新区、延平新城规划建设为重点,持续拉开城市框架。

按照省里对“新区”开发建设提出“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和“做美、加快”的要求,坚持绿色理念,加强重点片区、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武夷新区:围绕“一山两区三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风景名胜、城市中心、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功能分区,加快推进各片区规划编制工作,实现新区、旧区、景区、保护区、产业园区的有机衔接。

目前武夷新区核心区(南林-赤岸)控规已获批,兴田组团控规、月亮湾片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崇阳溪两侧重点地段修规、崇阳溪保护开发及通航规划、渭村片区控规及兴田组团地块控规等均已完成初步方案;综合交通、城市景观风貌、崇阳溪景观带等重点专项规划正在不断深化。

年底前将完成邵口部-西岸、芹口、东站、新岭等片区控规修改完善和报批工作。延平新城:建设延平新城是加快中心城市空间重构、发展转型的重大举措,是迎接高铁时代到来的需要。我局组织编制了延平新城总体规划、控规等各个层面的规划;同时,主动到延平新城指挥部对接洋坑港区开发、增坑物流园区建设以及多条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主动送规划上门。

3、以建设“美丽南平”为引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助推绿色发展。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战略和“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结合生态城市和旅游城市建设工作,着眼于亮化美化绿化,全面推进“三边三节点”等重点区域景观整治和改造,做好规划服务工作,持续推进“四绿”工程,打造生态绿廊。

完善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规划,重点跟踪南平市高铁片区交通枢纽节点及绿化景观工程、南平市滨江路沿江景观带改造工程两个省级“三边三节点”重点项目;开展南三龙铁路南平西站站前片区、夏道风情小镇城市设计,规划好南平北和南平西两个城市门户;积极帮助解决中心城区公建设施配套不足问题,完成了4个社区体育公园选点,义务帮助梅园新村、怡景嘉园等社区设计农贸市场的改造方案,积极推进人民医院新址、延平书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的落地。完成南平境内历史建筑特色建筑历史风貌区普查;协助市政协做好延平湖历史文化建设的专题研究,配合市文广新局做好南平市历史文化保护开发整体规划。

4、以服务城镇化发展为重点,持续推进县域、小城镇和中心村规划建设。

围绕建设绿色城市、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生态绿廊的目标,按照“做大做强城镇、做精做美乡村”的总体思路,加大县域城镇规划的指导和管理力度。科学指导编制和修编乡镇规划,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促进小城镇和村庄适度集聚发展。完成南平特色村镇规划建设系列专题研究。提出南平市特色乡镇和美丽村庄规划策略指引和建设指引。着力打造镇村整治规划样板。

围绕建设美丽村庄的要求,组织编制了政和县杨源乡洞宫村美丽村庄规划、武夷新区西岸村整治及修规、邵武市大竹镇谢墩村尤家组活动中心等一系列整治规划。开展闽北传统聚落地图编制。全面启动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工作,建立完善传统村落档案。开展“美丽乡村”规划调研。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带队深入全市10个县(市、区)24个乡(镇)48个行政村,进行点对点指导,从规划角度提出区域发展定位、特色经济、村庄布点、环境整治及重要节点景观改造、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并印发各县(市、区)住规局供参考和借鉴。

(二)规划管理方面

1、提升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变“要我规划”为“我要规划”:站位全局,顶层设计,立足本级,辐射全市,主动作为。对一些事关民生的重大项目、重要节点规划等,都能够做到想市委、政府之所想,急黎民百姓之所急,提前谋划,提前运作,努力当好市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百姓的公仆。

变“找上门”为“走上门”:积极服务基层、服务重点项目、服务招商引资。对村民建房批量办证项目推行送证上门服务;对入驻工业园区的建设项目采取特事特办,切实做好优先办理、快速办结、上门服务、协调配合、跟踪督办;对已签署成交确认书、但因资金等原因未签订出让合同的工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先行对其项目总平图进行预审,以促成这类项目早日开工。变“闭门搞规划”为“开门编规划”:不断丰富城乡规划工作的途径,开展送规划进社区活动,多种形式征求广大市民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2、创新审批服务机制、优化审批服务流程。

一是积极探索并联审批模式,按照“同步收件、同步审批、限时办结、分别发证”的运作模式,牵头发改、环保、国土部门对市本级办理的省、市重点项目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实施部门间并联审批,以杜绝部门间推诿、扯皮,从而缩短办件时间、提高效率。二是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将局审批事项梳理、整合为6个行政许可事项、1个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个公共服务事项、1个行政确认事项、2个行政处罚事项、1个行政监督检查事项。

并对办事规程中涉及的兜底性条款进行清理,彻底避免在纸质和网上办事规程中出现“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等字样,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前置条件。三是实现窗口当日办结“零”的突破,随着“一书二证”延期这一办理事项作为即办件授权窗口办理,打破了我局所有办理事项都是承诺件的现象,即办件从无到有,提升了当日办结率。全年审核审批科获得第一、第三季度“红旗窗口”,三人次获得“服务之星”称号。

3、注重管理质量、提升审批效能。

向社会各界公开十项承诺,叫响“马上就办”,落实“办就办好”。所有审批项目均通过局建设项目联审会集体研究,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内运作,确保审批流程的公开、公正。今年1-11月共依法核发“一书两证”202件,其中选址意见书46件,规划面积161.4万平方米;用地规划许可证68件,拟用地面积1367.8万平方米;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88件,拟建筑面积71.9万平方米。按时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70%。完成32个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案审查、51个建设项目的规划条件核实,出具规划设计条件、规划意见函等批复67份,为紫云公租房、新建路铁路棚户区等7个保障性住房,市立医院综合大楼、青少年活动中心等8个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均未发现有以权谋私、违规审批等违法违纪行为。

4、完善工作制度,规范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规划编制立项程序开展规划编制委托相关工作。完成南平市规划咨询委员会的筹备工作,初步建立规划咨询、评审专家库。进一步规范规划调整报批工作,制定规划局部调整、修改报批程序。启动《技术管理规定》修编工作,制定《规划区内村民个人建房管理规定》、《规划编制成果动态更新操作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向市政府提交“棚户区内的危旧房改造意见”、“关于南平市中心城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事项的请示”。并按照科室职责和分工,建立、健全机关内部业务审批及行政办公规程,制定《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规定及工作规程》。其中《南平市(延平区)城市规划区村民建房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办审阅通过并印发至延平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三)队伍建设方面

1、主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今年2月起,在局党组的带领下,全局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线,全程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突出作风建设,以反对“四风”为抓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意识。通过学习教育,党员干部正确理解把握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增强群众观念,提升做好群众工作能力。二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挂村服务”、“美丽乡村”规划调研等活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有效措施尽办帮助解决,树立了依法行政、全面履职、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三是进一步缩短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着力解决规划理念不够新,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村民自建房、危旧房改造等工作推进力度不够,以及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等一些突出问题,让群众看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明显变化。四是进一步完善了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形成定期上街开展规划宣传并征求意见、送规划进社区、定期研究群众意见建议、定期下基层联系县(市、区)住规局和互动联动挂点村、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工作制度,逐步构建加强与基层群众密切联系的机制体制。

2、着力强化队伍素质提升。

以开展创建“服务发展最佳科室”、“党员先锋岗”、“十佳党支部”、“十佳党员”等活动为载体,加强政风行风评议和机关效能建设,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平。今年先后邀请了上海、天津、南京、厦门等规划设计单位的规划专家来延为全市规划系统讲解规划设计6场,本系统领导开设关于城市设计、日照分析、美丽乡村等专题讲座5场。采取“小集中”的方式,由分管领导分批次带领各业务科室负责人,深入县(市)作业务培训,与县(市)规划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交流我市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的经验、做法,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具体工作。此举既精简会议,又达到预期效果,很受到基层住规系统的欢迎。

3、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从行政管理、廉政建设、机关效能、组织人事四大类着手,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南平市城乡规划局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财务制度》、《公务接待工作规定》、《车辆和驾驶员管理规定》、《关于重申进一步严肃上下班考勤、请销假制度的通知》等13项规章制度和文件。局主要领导带头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联审制度、主要领导“四不直接管”、主要领导末位表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等制度,规划编制项目的委托由局立项联审会议研究决定。通过严格用制度管人管事,机关工作纪律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不断提升。

4、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新修订了《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全面排查189个廉政风险点,绘制防控流程图,制定风险防控措施223条,制定廉政风险防控项目化管理方案,汇编《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并在市纪委的指导和监督下,不断强化建设项目规划用地许可和建筑工程许可事项的廉政风险防控项目化管理。

局主要领导带头严守“八项”规定,叫响公车姓“公”不姓“领导”的口号,除恶劣天气外,班子成员一律停止用公车接送上下班;禁止公款吃请,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今年1-11月三公经费支出33.05万元 同比下降23.75% 公务接待支出2.26万元 同比下降66.67%。严控会议次数和规模、发文和简报,截至11月底,全市规划系统综合性会议同比减少50%,各类发文同比减少14.4%。

回首过去的一年,思想建设和业务工作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工作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距离。如:规划编制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不相适应,并相对滞后,历史欠账较多,规划区内控制性详规覆盖率有待提高;规划技术管理人才还较缺乏;规划的批后管理上力度还不够刚性等。

二、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城乡规划工作,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福建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部署,创新规划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规划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发挥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精心打造绿色城市、特色乡镇、优美乡村,有效服务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贯穿“一条”主线:

以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主线,着力服务南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以刚结束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按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省、市委的工作要求,把持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局党组仍然保持原有的高压态势,一以贯之抓学习、加大力度抓整改,切实做到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确保我局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使规划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继续深入落实中央关于作风建设“常、细、长”的要求,提高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有效地运用“群众观点”来指导城乡规划工作,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渗透到我市城乡规划工作的理念、内容和各项机制中,贯彻落实到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规划管理等各个方面,科学编制城乡规划,依法严格实施城乡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科学决策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以及干事创业能力,多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全面推进规划工作科学发展。

(二)围绕“两个”重点:

按照“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的发展目标,编制好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公共要素配置等专项规划。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城市规划区内规划控制一张图。提高“一市两区”的规划覆盖率,倡导建筑风貌的协调统一,加快市、区道路、交通、给水、排水、排污、交通、卫生、公交、燃气等一体化基础设施规划,土地、能源、电力、产业等要素规划,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公共设施规划的编制,大力推进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以服务武夷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兴发展区域的崛起。

按照“北收、南放”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对建阳、武夷山的城乡规划工作的协调和指导,逐步加大对武夷新区分局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将武夷新区作为工作主战场之一。继续深化完善各项已通过评审的编制项目,抓紧上报市政府审批;抓好正在编制的兴田组团控规、南林片区水之廊地段修规等项目的评审组织;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云谷小区等重点项目的方案设计,打造出高效便捷、服务于民具有新区特色的现代商务中心和全国一流的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加快推进武夷新区及南林片区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协助市直各有关部门开展路名、旅游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配合做好新机场选址规划的前期工作。同时继续抓紧抓好在编规划编制审查工作和已批规划管理执行工作,梳理落实尚未签约规划编制项目。

以服务延平新城为重点,持续助推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按照“科学、有序、高效”的工作原则,将城乡规划部分行政许可事项在征得市政府同意的前提下,逐步下放给延平区。抢抓合福高铁、南三龙快铁和延顺高速、绕城高速的建设机遇,做好高铁、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重点项目的规划服务,推进中心城市路网建设,持续拉开城市框架。

强化延平新城和西芹片区规划实施,以总体规划为依据,有序推进延平新城和西芹分区单元控规编制工作,力争20xx年底前实现中心城市(延平区)单元控规全覆盖。进一步细化启动区、重点产业片区、港区(码头)、安济站前片区等四大片区的深化设计,系统梳理延平新城的市政交通设施,积极主动配合新城建设指挥部做好招商引资和市政工程规划设计工作。

(三)着力“四个”提升:

提升城乡规划理念。一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树立超前规划、以人为本、彰显特色的规划理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接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知识。加强各类规划的相互协调和科学衔接,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学习厦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和“多规合一”、莆田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晋江新型城镇化等经验做法,结合南平实际开展相应专项研究。

二是搭建交流平台,成立南平市规划学会和建筑保护协会,积极参与南平市城市发展战略决策和重要建设项目的论证、咨询,协助做好有关项目的论证和规划设计方案的评审等技术服务工作,为促进古建筑、古村落保护提供规划技术支撑等,开展同国内外、省内外同行业的合作交流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积极邀请省内外优秀规划编制单位参与南平市重大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借力、借脑”,引进先进的规划理念,产生好的规划方案,带动南平市规划编制水平的全面提高。

提升规划编制水平。一是进一步优化城镇化规划布局。进一步深化和落实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xx~20xx年),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抓住南平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利时机,开展南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科学指导县(市、区)正确把握城市及城镇的不同功能和发展定位,编制总体规划、镇村体系和布局规划;积极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指导有条件的中心镇按照小城市标准完善规划设计。

二是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重点关注与民生焦点和城乡规划前沿技术理论有关的专项规划编制,根据编制经费情况逐步开展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和控规层面的公共服务设施、防洪排涝、城市慢行系统、城市水系、城市水循环、城市渣土消纳场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逐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着力推动地下空间布局,供水、给水设施布局,加油站、加汽站充电桩布局等专项规划,促进市政设施的建设。

逐步完善控规动态维护和管理机制。三是逐步向城乡共建共享转变。从单纯建设美丽乡村向城乡共建共享转变,大力组织实施“宜居社区共建共享”行动计划,将城市宜居社区建设列入共建美丽南平的重要内容。结合“绿色乡镇”创建,以及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合理规划引导,因地制宜地打造各具特色的商贸重镇、旅游旺镇、产业集镇、历史文化名镇。继续抓好5个省级试点镇和10个市级试点小城镇规划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详细规划、城市设计、风貌整治规划。

同时,优化社区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重视老旧社区、城中村社区的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加紧开展棚户区改造“五原”问题的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完善社区交通、教育、医疗、文体、养老服务等机构设施,为充分发挥社区功能提供规划保障。力争到20xx年底,各县(市、区)宜居社区比例达到30%,20xx年达到70%,20xx年全市所有社区基本达到宜居标准。

四是着力提升城市形象。以迎接高铁时代到来为契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富有闽北特色、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4a文化旅游景区,不断提升高铁时代我市旅游的吸引力和承载力。着力做好南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兴田)的布展工作,综合体现闽北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城乡建设和未来发展蓝图,打造现代化、多功能的规划展馆,形成武夷山旅游的新景点。五是继续强化规划编制指导。在加强对县(市)、乡村规划编制过程的指导的同时,指导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城市交通、市政、综合防灾、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逐步填补我市有关专项规划的空白。

提升规划管理效能。一是健全业务审批规程。开展《南平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南平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切实规范和指导南平市规划管理和实施工作。重点是针对南平山地城市特点,在地下空间利用、日照分析、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指标和规划核实办法、规划审批管理等专项上提出详细的技术细则;继续完善《南平中心城市(延平区、建阳区)规划区内村民建房专项规划》,推进村民安置用地、回拨用地的标准制定和落实工作;研究制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部门联审制度》,对涉及消防、安全等及其他有特别影响的进行部门联审,进一步规范审批工作。

二是打造优质服务环境。加强审核审批科(窗口)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尽可能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供尽可能快速便捷的服务。主动参与和介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区域的规划建设过程,积极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规划服务。对工业企业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坚持“绿色通道”办理,实行“整体打包、随到随办”,进一步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继续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主动帮助基层、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完善南平规划信息系统。围绕“智慧南平”、“数字规划”建设,推进规划全过程信息数字化。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提高应用水平,提高技术保障能力。不断开拓规划信息服务新领域,计划启动规划编制项目管理系统,逐步完成“一张图”体系的建立,力争20xx年可实现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全覆盖。

四是强化规划监督。加强日常规划管理,严把规划方案审查关。着眼于用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严格按照总规要求,突出绿色城市建设,高标准高品位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重点区域规划,按照控规要求将各项公共设施同步落实;加强日常规划管理监督检查工作,把规划督查作为规划管理的一项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提升队伍形象。一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着力建设创新型、学习型、务实型、复合型规划干部队伍。继续加大招考招聘和培养培训力度,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业能力。突出抓好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规划干部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把握技术难点的能力、应对复杂矛盾和解决焦点问题的能力。

将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升甲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加快推进。二是强化作风建设。切实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良好风气,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持续整治“四风”,把全局上下作风根本性转变用刚性的制度规范起来,要规范公务接待报批程序,杜绝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

多下基层多接地气,把人民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履职的目标。三是强化制度建设。把制度治党的工作常态化,坚持不懈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坚持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坚持无条件遵守“八项规定”的有关制度,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并举、三位一体。

四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推进规划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结合行业特点,把健全完善廉政制度建设贯穿于日常规划行政审批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干部职工廉政警示教育,自觉爱岗、爱业、爱家,增强廉政勤政意识,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营造健康的廉政氛围,保证规划队伍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促进全市城乡规划事业科学发展。

关于文广局拨款申请书样板(精)二

20xx年我局应对气象灾害工作在县气象局的安排部署下,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xx年应对气象灾害工作总结如下:

我局年初制订了应对气象灾害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下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应对气象灾害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保障股,由赵显海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20xx年,在应对气象灾害工作中,电视台在《新闻》中开设专栏如“高温预警”、“地质灾害预警”等气象专题新闻报道,并发布了《地震来了怎么办》、《如何应对雷电灾害》、《暴雨来袭,如何防范地质灾害》等十余篇科普专题报道。并根据气象局发布的高温暴雨寒流等气象信息,定期不定期对全县发布“天气预报”,至今,已发布上百条天气预报。同时,也组织专人对气象灾害进行宣传报道,对各单位及县级领导干部在应对防灾减灾中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跟踪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月17日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应对气象灾害工作会议。会上,党组书记、局长同志应对气象灾害工作进行安排,要求各股室、下属事业单位要讲大局、讲政治、讲责任,充分认识到做好今年应对气象灾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增强法治意识,切实抓好应对气象灾害工作。

1、在重大节假日期间我局做好了安全应急值班和防汛值班职守工作,成立了应急抢险救灾队伍,完善了值班登记制度,值班人员做到了24小时值班。全年组织开展了消防、防汛演练共2次,参演人员达200人次,并做好了演练记录,对演练进行了总结评估,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意识。

2、6月18日-19日因天气原因大院等文物古建筑不同程度存在因漏雨部分墙体损坏严重等问题,已进行规划设计,将在12底以前整改到位,确保文物古建筑不出现安全事故。

3、7月7日—9日,县文广局周局长亲自带队对广播电视台、发射台、广电网络公司分公司应对气象灾害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通过检查未发现安全隐患。

4、我局于20xx年7月28日与象山镇政府联合对象山镇县级文物单位碉楼院子进行安全大检查,因下雨碉楼院子跨塌严重已成危房,按照文物属地管理的原则,要求象山镇将居住在文物点内的邓先文、邓先武等人搬出,将4家人电表搬出文物点内,并在房屋附近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拉警戒线。

5、20xx年我局加强了对全县296个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但因天气原因我县有3个村的农家书屋不同程度被雨水损坏,我局积极与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系,为3个村争取到图书共600册。

关于文广局拨款申请书样板(精)三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围绕“文化惠民”,着力强化基层阵地设施建设、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培育区域文化特色,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我市的综合竞争力。

市体育馆工程进展顺利,主体结构、混凝土结构、暖通管道安装全部完成,网架、行架施工。文化商务区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年底之前可基本确定,预计明年10月份开工建设。以迎接全国文化先进县、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复查为契机,着力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多次召开全市文化站干部会议,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全国文化先进县迎检和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积极开展调研,找准制约综合文化站建设的瓶颈,及时做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解决了经费保障、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站长待遇等问题,并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及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复查。5月份,会同市委宣传部在观海卫镇大歧山村召开了慈溪市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现场推进会,对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作专题动员部署。为加快推进体育强镇创建工作,专门举办了创强培训班并前往相关镇(街道)进行实地分析指导。截至目前,全市已申报村落文化宫创建单位37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创建单位20个、文化明珠企业创建单位20个,附海镇创建20xx年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工程,白沙路街道武陵桥村、周巷镇蔡家社区成功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我市的文化明珠企业创建工作在全省文化工作创新奖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宗汉街道、附海镇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镇,龙山镇徐福村等7个村成功创建省级村级体育俱乐部,慈溪市搏击健身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通过浙江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验收。今年已完成健身路径安装42条,篮球场30片,门球场4片,完善了健身路径安装招标工作,70条健身路径正在进行安装招标,对城区100余条健身路径等健身设施进行了检查,维修、更换或撤除72件。

在今年初,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局结合市“服务品质提升年”活动,提出开展“文化体育服务基层”活动。以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为基础,切实抓好公共文化星光惠民工程,依托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网络,全年完成送戏下510场次,送电影下乡4390场,组织开展“相约星光下,文化送百村”、“桥城之夜”广场文艺周周演等综合性文艺演出100场次,实现了“一村一年一场戏”的目标,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全市70%的村、社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镇(街道)图书馆实行“一卡通”,为农民群众借阅图书提供了方便。大力开展“农家书屋”创建工作,周巷镇万安庄村等5个图书室被宁波市文广局命名为宁波市首批“农家书屋”称号。广泛开展各类培训,壮大基层文体骨干队伍,先后组织文化站干部、村落文化宫、文化明珠企业文化指导员、文艺骨干举办培训班,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为增强基层体育指导队伍的力量,举办了全市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为推广花式团体操、健身气功等体育健身项目,举办培训班吸引爱好者达200余人。创新服务方式,率先在龙山镇开展了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服务市场化运作试点工作,努力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民间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推出了“上林之韵”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共举办文艺演出、戏剧表演、演唱会等24场次。引进钢琴、萨克斯协奏音乐会、上海越剧院经典剧目等高水准文艺演出42场,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海峡两岸女排精英对抗赛、全国cba青年男篮邀请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8场。配合中心工作,组织小分队下乡开展“科学发展观文艺演出”23场。会同市委宣传部、市计生局等单位,举办了慈溪市首届国策宣传文化节。为满足慈溪老百姓对现场参与高水准文艺演出的渴望,5月份,我们协同相关部门与中央电视台“中华情”栏目联合,举办了“中华情·魅力慈溪”大型文艺晚会,并取得圆满成功。为传承和弘扬徐福文化,9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徐福文化节在达蓬山举行,在期间的徐福文化国际论坛上,中日韩三国的徐福文化学者齐聚一堂,以“徐福和徐福文化”为主题,围绕徐福文化的含义、特征、影响和资源开发等进行了论证。以“文化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为宗旨,精心组织市第八届艺术节,共组织开展了“祝福祖国”联谊展演、第四届民间艺术周、

关于文广局拨款申请书样板(精)四

20xx年,文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沿海经济强县的目标,按照“主动作为,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稳健开展工作,认真履行部门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我局20xx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增强全局服务意识。

为了更好的开展业务工作,群众艺术馆、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执法大队都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政治、业务知识,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切实提高了全体职工的专业学习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了为人民群众服务意识。

(二)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为全县人民提供文化服务。

1、1月20日,举办金蛙奖-国际艺术节系列活动辽宁赛区葫芦岛地区艺术人才选拔赛;2月5日,同宣传部、文联共同举办绥中首部20集电视局《碧海有情天》启动仪式暨音乐家协会20xx迎新年文艺汇报演出;3月4日,同宣传部共同举办元宵戏曲演唱会;5月4日,举办20xx年北方广电杯“唱响新绥中,共圆中国梦”迎五四青年歌手大赛。协助省文化厅到范家乡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6月,举办xx县第二届奇石节、慰问环卫工人专场演出;7月31日举办“和谐社会军民鱼水情”联欢晚会;庆祝建党94周年到大台山举办专场晚会;9月中旬,文广局组织文化志愿者参加20xx辽宁省群众文化节活动荣获银奖、铜奖及优秀组织奖;9月28日,举办庆祝建国66周年文艺晚会;10月10日在文化活动中心门前举行北京蔚蓝公益基金会向我县46所中小学捐赠图书仪式;1月份至今,文化志愿者到沙河、王宝、高台等地开展送文化下乡慰问演出109场。

2、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推动全民读书节的活动要求,xx县文广局举办第四届全民读书节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绥中”。期间,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举办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文明礼仪宣传展;

二是向读者赠书1000余册;三是在图书馆二楼举办进行精品图书展览,此次共展图书132种,500 册。

3、电影惠民 ,推进城乡一体化。超额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确保完成“一月一村一场”的放映目标;社区、养老院做到“周周放映”;开展电影进校园活动,全年放映学生电影900场。

(三)加大文化市场日常行政执法、执罚工作力度,保障全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日常执法检查

在20xx年的工作中,文广局执法大队本着严格、务实、廉洁、服务的原则,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管和巡查工作,并将人员密集的歌舞娱乐、网络文化经营、出版物经营等场所作为日常检查工作的重点,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取得显著效果。20xx年1月份至今,文广局执法大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561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1257家次。其中出动1443人次,检查网吧481(家)次;出动348人次,检查歌舞娱乐场所116(家)次;出动126人次,检查游艺娱乐场所42家次;出动66余人次,检查电影放映场所22家次;出动840人次,检查印刷复制企业280(家)次;出动948人次,检查出版物市场316家次。全年处理违法违规案件32起,累计收缴非法盗版音像制品700余张,没收违规图书970余册。

2、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在日常检查的基础上,文广局执法大队在重点时间先后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暑期文化市场专项整治” 、“校园及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节假日”等多次主题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 “中秋”“十一”双节期间,执法大队联合公安消防部门深入辖区娱乐场所、电子游戏等场所开展集中执法大检查,查找场所在经营管理、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的死角和漏洞,查明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状况,及时消除了存在的消防隐患,防止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性事件,确保了节庆期间娱乐场所的安全稳定。

3、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全面净化全县文化市场环境

20xx年,按照省、县“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文广局先后开展了以打击和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扫除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和集中打击非法报刊、非法网络报刊、非法报刊机构和假记者为主要任务的“清源20xx”、“净网20xx”、“秋风20xx”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检查1100余人次,累计收缴非法盗版图书270余册,盗版音像制品130余张,全县文化市场环境得到明显净化。

(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0xx年5月-6月期间,积极参加市组织的“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特色乡镇”评比活动,县印刷厂、永安乡分别被评为市级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特色乡镇并由市局授牌;组织我县文化企业参加“第六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经过认真筛选,有两家文化企业参展,在推介、提升两家文化企业的知名度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五)抓好广电安全工作,广播电视城乡发展不断提速 。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最关键的一年,我县还有178个自然屯,5164户,17060人,未能实现广播电视覆盖,村村通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为此,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工作力度,下发了《xx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最后阶段实施方案》,文广局和xx市网络公司更是紧密配合,抓好工程设计、施工、质量、进度关,到20xx年10月底,已全面完成村村通建设任务,基本实现20户以下已通电的自然屯村村通有线电视,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

(六)、文化市场网络平台建设已经完成。20xx年辖区内营业许可证换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对全县文化业主进行培训。

关于文广局拨款申请书样板(精)五

20xx年全市文广新闻出版工作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承办第21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为契机,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市重大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10月份公布的全省文化发展指数测评中,我市文化发展总指数连续第二年排名全省第二,其中区域文化创新力排名全省第一。我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我局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非遗保护先进单位,并获第七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展会组织特等奖;中国轻纺城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我市2家农家书屋被国家新闻出版总局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有一人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一人获全国广电系统“劳动模范”,二人被省政府记非遗保护工作一、二等功。

一是金鸡百花电影节被誉为“标杆、示范”。9月26-29日,我市成功举办第21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我局重点办好电影节开幕式、闭幕式、红毯秀三大主题活动及中国电影论坛、电影科技之光论坛和电影惠民等专题活动。开幕式主题晚会被中影协领导称赞为电影节“最成功最大气最精彩的开幕式晚会”。第31届大众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晚会把绍兴元素与电影相关的元素充分有机融合,cctv-6现场直播。组织开展92场影展和156场电影系列惠民活动,历时一个多月,遍及市区各影院、酒店、学校和社区广场,14万群众享受了电影文化大餐,使本届电影节真正成为“文化的盛会、大众的节日”。期间还组织拍摄了本土越剧电影《沈园情》并参加电影节展映,建成开放绍兴电影博物馆,编辑出版《绍兴与中国电影》一书。电影节被中影协领导赞誉为“标杆、示范”的一届电影节,得到省委常委、副省长、宣传部长葛慧君批示肯定。

二是明星版《梁祝》全国巡演成为中国戏曲推广的样板。今年2月,文化部艺术司、浙江省文化厅、绍兴市人民政府共同在绍兴主办《同唱一台戏》现象暨越剧明星版《梁祝》研讨会,成为文化部为地市级演出公司及演出活动召开专题研讨会的先例。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越剧明星版《梁祝》完成全国巡演并跨出国门,已经成为越剧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梁祝》现象值得总结借鉴,被誉这“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全国样板。

三是第十届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打响演艺品牌。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展演40多台剧目,近50场,成为历届展演时间最长、参演剧团最多的一届展演。期间,绍兴大剧院推出“文化惠民卡”,进一步集聚了人气,实惠了百姓,使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成为文化惠民的艺术盛典,成为融合优秀资源,促进文化交流、创新机制运作、加强文企合作的文化名片。

四是重大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影响深广。我局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圆满完成了兰亭书法节、公祭大禹陵典礼、援疆文化交流项目“多浪鉴湖情,共建颂”大型文艺演出等重大节会及大型演出活动。组织开展了杭嘉湖绍“文化走亲”、全市原创作品展演、第三届全市排舞比赛、第六届全市乡镇(街道)文艺汇演、第二届全市器乐大赛、第五届全市合唱比赛等重大文化活动。绍兴县精心组织“欢乐乡村全民才艺pk大赛”,历时5个多月,开展活动169场次,数百支团队近万人登台献艺,群众受益约80万人次。诸暨市开展“我们的文化”系列群众主体性文化活动,让群众唱主角,共演出264场,观众近19万人次。新昌县举办20xx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六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越城区举办了第三届“社区元宵灯会”。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市财政投资3.6亿元,占地60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绍兴市新文化中心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投资3.7亿元的诸暨大剧院已动工兴建。投资1.6亿元,占地10000余平米的越城区文体中心已完成规划设计。组织开展市区基层文化设施新三年扶持计划,全年新确认立项扶持33个文化设施。上虞市每年安排350万元,用于市、镇(街)、村公共文化阵地的管理和运作。全市创建省级文化强镇1个,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7个,5家乡镇(街道)成功创建为绍兴市第六批文化示范乡镇(街道)。建成开放了何水法美术馆、绍剧博物馆、绍兴电影博物馆、诸暨越艺博物馆等一批专题馆。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断丰富。文化下乡活动形成常态。全市完成送书下乡139024余册,送演出下乡1391场,送电影下乡27216场,送展览下乡141场,开展文化走亲87场。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深化。绍兴图书馆新增免费开放场地1000平米,免费服务项目达13个,形成了“全民阅读月讲座”、“越文化系列讲座”等一系列公益品牌,举办了古越藏书楼创建110周年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绍兴市文化馆进一步实施公益性免费培训,“市民学堂进社区”成为品牌。深入开展“阳光文化山里行”、“百场绍剧下基层”、“百场电影进社区”、“非遗进校园”、“文化演艺大巴”、“汽车图书馆”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等系列文化活动,公益性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多样。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持续创新。嵊州市积极引导民资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相关专稿在《中国文化报》、中国文化传媒网等刊载,得到郑继伟副省长批示肯定。绍兴图书馆开通了“绍兴电视图书馆”,成为全国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首创。全市20多万有线电视用户可通过机顶盒点击收看127部精彩讲座视频,140部书画欣赏、少儿读物等视频节目,2万多张文化遗产、古建筑等传统文化知识图片。开通了图书借阅“一卡通”服务,实现了绍兴地区六家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共享。绍剧艺术研究院、绍兴大剧院等单位实施了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新运行模式,如绍剧研究院财政安排200万元补助经费,全年下乡演出104场,演出剧目20台,观众100多万人次。上虞市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开通 “阳光文化直通车”,每年财政安排300万元经费,组织200场左右的公共文化产品配送到乡村、社区。

一是文艺创演日趋繁荣。实施文化精品创作规划和重大文化创作项目扶持申报立项制度,激励和推动文艺创作。越剧明星版《梁祝》、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歌剧《祝福》应邀进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越剧《祥林嫂》、越剧现代戏《马寅初》首演后获得广泛好评。完成了绍剧新编历史剧《东山再起》的剧本创作。复排绍剧《大破天门阵》,重排传统绍剧戏《芦花记》。新编廉政调腔剧《甄清官》开展全市巡演。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列入浙江省“优秀保留剧目”。大力培育“江浙沪经典越剧大殿堂”和“孑民演艺广场”等演出品牌。

二是文艺精品力作频获大奖。全年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奖项50多个。其中,歌曲《香林秋韵故乡情》、电视连续剧《一钱太守》、戏剧《生命的飞翔》、动画片《虎娃》、广播剧《风雨1907》等5部作品入选浙江省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新编神话剧《八戒别传》获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姚百青获第2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施洁净、楼明迪荣获首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莲花落《绝办法》获第七届全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绍兴词调《陆游与唐琬》获全国第七届曲艺牡丹奖浙江省选拔赛提名奖。动画连续剧《少年师爷之智慧快乐侠》入选省文化精品工程。电影《变身男女》、动漫《机灵豆游千年》等一批作品成功登录央视。我市在浙江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三名选手获一等奖,四名选手获二等奖,三名选手获三等奖,成绩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文艺人才培养日见成效。绍兴艺校音乐表演专业通过省级示范专业的评估。与浙江绍剧研究院联合开设绍剧五年制中专班(表演、演奏专业),招收学生20名,定向培养绍剧艺术梯队人才。加强与绍兴文理学院的办学合作,开设了六年一贯制舞蹈、音乐和戏曲等艺术类表演班(总计100名,学历为中专),培养优秀的文化艺术后备人才。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校合作,开设“五年一贯制”大专班,共同推进越剧艺术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举办了绍兴市青年折子戏大赛、第四届绍兴市青年歌手大奖赛,发现扶持了一批青年文艺人才。组织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等各类公益性艺术培训班,培训学员500余人次。绍兴艺校承办了浙江省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活动。

一是非遗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制定实施了绍兴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考核办法。全市共命名69个各类市级非遗传承基地,有21所学校被列为市级教学传承基地创建单位。在绍兴市非遗中心建立“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绍兴曲艺科研教学基地”,开设了绍兴平湖调、绍兴词调、绍兴摊簧三大曲艺项目普及性培训班,培养新的传承人。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成开放,被省文化厅领导誉为我省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县级非遗馆。

二是非遗申报工作有新收获。绍剧省级传承人章宗义、刘建扬两人被文化部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新昌外婆坑村被评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旅游村)”。全市共有20个项目及1个扩展项目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72项,名列全省前茅。组织开展了会稽山二次古香榧田野调查工作,编写出版《会稽山历史文化》一书。邀请专家参与会稽山古香榧申遗专家研讨会,为会稽山古香榧申遗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是文化遗产宣传交流活动丰富多彩。精心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邀请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题讲座。开展水乡社戏系列民俗活动,组织绍剧、越剧、新昌调腔等极具绍兴地域特色的传统戏曲在市区六个戏台轮番上演,扩大了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影响。加大文化遗产宣传交流。组织绍兴花雕、安昌扯白糖等九大非遗项目参加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获多个金奖。组织嵊州泥塑作品等参加浙江传统塑艺陶艺精品展暨中青年十大名师评选活动,有3件作品获金奖,1人荣获“浙江传统塑艺中青年十大名师”荣誉称号。

一是重点文化产业进一步推进。积极培育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基地、金德隆文化创意园、诸暨珍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环迪荡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嵊州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绍兴市演出公司等一批园区和企业入选省文化产业“122工程”。新昌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文化企业,并于9月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动漫服饰行业第一股和浙江动漫创意企业第一股。诸暨市引进1.5亿元的文化艺术品市场顺利开业。

二是市直国有文化企业进一步做大。电影经营业绩稳中有升,市文化发展集团公司实现票房收入2200万元,接待观众68万人次。市文物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艺术品经营的主流市场——“艺术品拍卖”的经营模式,实现文物销售580万元,收购609万元,利润130万元。绍兴大剧院积极探索政府采购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新路子,进一步增强了经营活力。

三是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参与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和《绍兴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和产业布局。绍兴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县的文化产业。嵊州市加强文化企业与金融企业对接,在绍兴地区率先推出“美丽嵊州——文化创意贷款”信贷产品,将在今后三年内向该市文化产业提供不少于2亿元的信贷支持。积极组织文化企业参展第七届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第八届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

一是“扫黄打非”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的组织机构和目标管理,及时增补文化市场管理小组成员单位,进一步健全了成员单位协同机制,进一步明确互联网、手机等领域管理部门的职责与责任,加强对旅行社及领队、导游的教育和管理,做好防止政治性出版物通过旅游渠道入境为重点的相关“扫黄打非”工作。修订出台《绍兴市文化市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促进行政处罚公开、公平、公正,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是“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两次召开专题部署会议,制订出台六个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四次专项联合整治行动,对全市“扫黄打非”工作进行了三次集中督查,工作成效明显。全国“扫黄办”暨浙江省“扫黄办”督查组于10月中旬实地检查了我市出版物市场,并给予充分肯定。

三是文化市场日常管理进一步强化。开展金鸡百花电影节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迎接“十八大”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和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有力保障了重大节会和重要时段文化市场健康稳定。市直共出动执法人员1899人次,出动检查650次,检查经营单位3405家次,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单位129家次,立案查处70件,办理简易程序案7件,取缔无证经营场所(摊点)56个,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6296件,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绍兴市文化市场执法支队获第五批浙江省“青少年维权岗”。

一是广播电视实现安全播出。签订安全播出责任状,组织开展全市迎“十八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专项督查。会同市县601办公室、公安局等部门在绍兴县远郊住宅小区进行插播信号实战演练,增强了安全播出快速反应、处置能力,全市广播电视传输播出无责任事故发生。我局荣获“建党90周年全省广电安全播出专项组织奖”。

二是地面卫星市场得到有效整治。积极开展打击非法“网络共享”网站及设备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和非法销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行动,检查非法地卫设施销售点11个,查缴非法销售的卫星接收天线62个及其他卫星地面接收设备96套,有力打击了非法地卫销售,维护了地面卫星领域的安全。

三是广电节目采编播水平整体提升。加大广播电视对农节目的监督考核。组织开展全市广播电视新闻、社教、青少年、文艺、播音主持、广告、学术论文和节目技术质量政府奖评选活动,有效提升全市各广播电视台节目采、编、播的水平。诸暨市获浙江省“对农栏目优秀奖”、嵊州市、新昌县获浙江省“对农栏目鼓励奖”。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全面完成全市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全市投入资金842万元,购买正版软件9495套,升级金山软件695套,并通过省级验收。完成了全市14家上市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承办了全省“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中国轻纺城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这是全国大型专业市场首次获得这一荣誉。

二是提升出版物质量再创佳绩。推动绿色印刷论证,开展全市印刷产品评比、推荐、参评活动。在第九届中国包装印刷产品质量奖评比中,我市选送的28件印刷产品获得了3个金奖、4个银奖、6个铜奖和8个优秀奖,列全省地市级第二名。组织开展全市出版物发行市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中小学教材、教辅印刷市场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净化新闻出版市场。组织全市企业报审读和业务交流培训,提高企业办报水平,我局获省“优秀报刊审读单位”。

一是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今年8月底,浙江绍剧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嵊州越剧团、新昌调腔剧团等4家单位划转为公益性保护传承机构,诸暨越剧团、上虞越剧团顺利转制为企业。划转和转制后的文艺院团,继续深化艺术生产机制、市场营销机制等内部改革,强化管理,挖掘潜力,进一步提升了艺术创作能力、文化服务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二是全市广电网络和电影单位的改革按时完成。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一省一网”整合发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华数集团为基础,推进全市县市“一省一网”整合工作。到8月底,绍兴县、上虞、嵊州、新昌、诸暨已全部签订协议,全市广电网络“一省一网” 整合工作全面完成。绍兴县电影公司等4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已全面完成转企改制。

三是市直文化系统的改革工作纵深推进。通过整合文化资源,组建了绍兴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大力推进电影发行放映,演艺活动组织、策划,电影拍摄、广告设计、制作等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经营。完成绍兴市文物公司的转企改制工作,成立了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完成绍兴艺术学校、绍兴图书馆、绍兴市文化馆、绍剧艺术研究院等5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深化完善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是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得到加强。修订实施《关于调整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的通知》。通过风险排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切实抓好局领导班子、下属单位正副职负责人的诺廉述廉工作。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讨论,提炼出“德艺双馨、以文化人”的核心词。

二是党员干部的作风进一步转变。积极参加电台行风热线节目。召开文化市场“社会监督员”、“五老义务监督员”等工作会议,听取意见建设,促进执法规范。安排局领导带队深入直属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调研,完成三村一厂走访任务,机关作风得到有效转变。

三是党员干部的权力运行得到监督。在有关网络平台上,公布所有文化项目的申办条件、办理程序、承诺日期、法规依据等内容。重大事项、干部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均实行集体决策,民主集中制得到新的加强。严格执行规范的财务管理和招投标制度。坚持系统内各单位收支两条线,所有收入一律纳入财政专户,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审批,严禁私设“小金库”。

关于文广局拨款申请书样板(精)六

xx县文广新局根据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和省扶贫办《关于印发“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紧紧把握“文化惠民、文化强县”的主题,积极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领导。我局充分认识到“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对“三区”文化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的重要性,为确保“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局根据省下发的相关通知精神,研究制发了关于《“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局“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基本要求、保障措施等。每年我局就“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都要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三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为“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精心选拔人员。依据讲政治、守纪律、顾大局、品德好、能吃苦、有特长的条件,从县文化馆、图书馆、文物办、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剧团等单位选派了19名业务骨干作为帮扶人才。

三是加强对选派人员的管理。要求每个下派单位制定帮扶计划,并将每个人落实到一个乡镇或一个单位或一个具体项目,明确帮扶项目和帮扶任务。四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县局采取不定期电话抽查的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并要求选派人员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帮扶工作图片、资料等。五是合理使用资金。我们根据选派人员所在乡镇具体情况,报销差旅费用及伙食费,保证资金使用规范,做到支出有据。

为使帮扶援助工作落到实处,下派人员深入帮扶一线就服务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工作计划。例如:县图书馆针对乡镇文化站及村共享工程服务点和图书室管理的薄弱环节,下派技术骨干,积极开展共享工程服务和古迹(地方文献)普查登记、图书分类、编目、排架等业务培训。

县文化馆针对xx市乡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莲花茶灯舞》传承问题,派出非遗专家学者深入到xx市乡调研、采风,搜集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表演形式,将已经搜集的素材加以筛选、整理,形成图像资料,将已经整理好的图像资料、音响制品进行推广,激发当地群众发展传承舞蹈的积极性和热情。县剧团根据乡镇村反应的实际情况,帮扶扶贫挂点村湾源村组建腰鼓队,帮扶长埠村组建农民乐队。这些帮扶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文化工作,另一方面也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通过选派人员和志愿者们不断的创新举措、狠抓落实,打造了具有莲花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一是通过楹联协会志愿者的活动,去年,xx县被评为“中国楹联文化县”,三板桥乡被评为“中国楹联文化乡”。二是通过作家协会志愿者活动,挖掘、整理出版了《莲花祠堂文化》。三是美术协会志愿者创作了中国画《亲切关怀》参加了全省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四是《木板雕刻》、《界市城隍庙会》已入选省申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五是小舞剧《莲花一支枪》代表xx市参加了20xx年全省优秀舞蹈作品展演。六是采茶戏《并蒂莲花》入选江西省20xx年度文艺创作与繁荣工程跟踪孵化项目。六是整合各乡镇文化资源,我局承办了近24年未举办过的莲花人自己的春节联欢晚会。

虽然20xx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喜忧参半;文化志愿者开展基层文化工作创新性不足,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因资金不足,向社会上招聘自愿者也无人参加;因资金使用的局限性,工作很难进一步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一是文化部、文化厅能制定相关扶持大纲、提供相关培训用的资料等,明确基层帮扶人员的辅导目标。二是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因地制宜,每年实实在在地帮助帮扶对象完成一两个项目,力求见实效,有实绩。三是希望帮扶要有连续性,上届未完成的项目,下届应主动继续完成,确保帮扶效果。四是“三区”人才支持计划资金使用应根据工作实际,灵活使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