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教学反思论文(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56:38 页码:13
2023年教学反思论文(通用15篇)
2023-11-12 13:56:38    小编:ZTFB

长期的自我总结发现,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个人发展规划。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如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教学反思论文篇一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树立体系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欠缺的,恰恰是对空间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是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思维是一种联想力,是基于虚拟状态下的辨别力,具备了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确定的“影像”与“模型”,从而将地理知识具象化,让高中生积极定位空间信息,并且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题。

一、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地理早已经告别死记硬背的时代,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也不再是扁平化的知识,而是那种以丰富的图表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学生只通过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有时很难解决问题。而要顺利解答疑问,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加明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其进行空间排列、准确定位,并生成动态的地理“要素群”,促使学生快速找准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并在细致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解答试题的答案。此外,由于较强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使得地理学科知识较难掌握,培养学生强大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追踪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如何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1.简易图表绘制,增强空间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各类图表的乐园。如利用各种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等类型地图,促使高中生在头脑之中增强地理信息的“空间”印记,显著提升空间思维的活跃度,并基于此,促使高中生能够锻炼绘制一些简易图表的能力,从亲手绘制过程中掌握空间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模块经纬度、气候、地形、植被、资源等情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描摹、填绘和仿绘等多种形式绘制地图,在绘制及信息填涂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这是个浪费时间的环节,而要懂得这其实是锻炼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又如,在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地球自(公)转、晨昏线、洋流分布、气压带风带分布等内容的时候,教师也应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记忆,有针对性地开展绘图活动。那么,很多地理知识就逐渐丰富起来,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的扁平化特征,使得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化空间图景,高中生就能够结合学习需要,有侧重地进行空间分析,随时随地调取空间信息,促使文字知识转化成板图教学,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加强直观演示,转化抽象内容。通常来看,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难的并不是背记地理知识,而是进行消化理解。因为很多地理事物的抽象性非常强,不是仅仅依靠视觉感知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的。所以,地理教师必须尽全力“点化”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呈现出直观性特点来,从而让高中生在思想深处形成空间概念,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空间模拟、动态演示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抽象内容,对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演示”知识,如自(公)转、大气环流、正午太阳高度等动态演示,便能够让动态取代静态,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使得原本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地理知识迎刃而解。当然,对地理知识进行直观演示,不能够只依靠多媒体,很多问题只用简单亲手演示就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如对地质构造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褶皱”内容,教师可利用教科书当水平岩层,通过双手给予挤压的力量,进行相向的施力,形成波状弯曲变形,如此一来背斜与向斜就得到了很好演示;就“断层”内容,可用一根粉笔表示岩层,那么用手施力,“岩层”受力超限,断裂便会形成,然后在进行断裂面的移位,断层过程就模拟出来了。通过直观演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便会得到明显拓展。

3.倡导启发思维,开拓空间维度。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空间联系也是如此,通过一个“空间点”能够引发一连串的知识连锁反应,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断发生裂变反应,让各种地理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更清晰地呈现出地理事物的各种关系。如针对“黄土高原”知识点,地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方式,用图片将黄土高原四季地形地貌特点展示出来,并以此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形与植被等情况,提出诸如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等问题,在逐层追问,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促使高中生能够增强理解地理知识的时空联系,逐渐开拓学生地理空间维度。

4.注重逆向思维,加深空间理解。逆向思维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类型,这是一种创新性很强的思维能力,有利于自主探究难题,主要通过质疑—假设—释疑的思维过程,促使高中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且高效调动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积极性,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促使学生在解答疑问中更好的认识地理知识。如,五带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这一交角变化(大小),五带范围怎么变化?在学习“三圈环流”的时候,可假设地球不自转,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不公转只自传,三圈环流还会像现在一样吗?一般来说,西亚气候是干燥少雨的,但有没有相对多雨的特殊地带,如何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逆向思维的存在,促使高中生能够充分将大脑空间思维区域激活,促使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更清晰的呈现出来。总而言之,对高中生来说,地理学习中必须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分析和解决学习难点问题的金钥匙。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充分借助多种有效手段,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不断取得更好地成绩。

教学反思论文篇二

实时记账是指电子账套中的记账凭证不经审核就能直接记账。对于新增的记账凭证,一旦保存就会立即记账,所以实时记账每次只能登记一张凭证。从实时记账的实质来看,凭证处理过程不仅省略了审核签字这道手续,还将凭证记账和保存这两个过程合二为一。这样一来,凡是进入电子账套的记账凭证都是已记账凭证,不需经过“临时凭证库文件”就直接存储在“正式凭证库文件”之中,制单人也就成为已记账凭证中会计数据的最终责任人。这种记账的关键是能够对在结账过程中(有的会计软件在结账模块中嵌套了机制凭证功能)自动生成的机制凭证进行实时记账,从而不中断整个结账过程并能连续期末机制凭证。实时记账虽然流程简单、操作方便,但由于不对记账凭证进行审核签字,而有悖于会计人员相互制约的原则和要求,同时对错误凭证只能进行有痕迹修改而不能彻底删除。大家知道,记账凭证是电子账套处理会计数据的起点,用户只有充分利用会计软件提供的自动审核和人工审核功能共同对记账凭证进行全面的审核,才能保证电子账套中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此,建议现行会计软件改版升级时对这种记账功能加以改进。

二、成批记账方法。

从表面上看,成批记账一次能够将多张未记账凭证交叉立体同时登记入账,但它与实时记账的根本区别在于凭证必须经过审核签名后才能进行记账,而不是一次能够登记记账凭证张数的多少。也就是说,只要是凭证要求审核签字后才能记账,即使一次登记一张记账凭证也属于成批记账。现行会计软件对进入电子账套的记账凭证虽然可以从借贷平衡、凭证类型、时间顺序和内容完整等方面进行自动审核,但无法预防像数字串行、方向颠倒和借贷同时多记或者少记等这类凭证错误。

为了保证电子账套中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合法性,不论是用户录入的手工凭证还是自动生成的机制凭证都必须作为未记账凭证先保存在“临时凭证库文件”之中,等待相关人员进一步审核。一旦发现其中的未记账凭证有错误,用户就能及时进行无痕迹修改,同时还可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存储;审核无误的凭证经过签字后仍然要返回存放在“临时凭证库文件”之中,只有经过成批记账才能转移到“正式凭证库文件”之中。由于成批记账具有工作效率高、控制环节多和数据责任明确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各种会计软件都具有的最基本的记账功能。

三、电算会计的模拟记账方法。

模拟记账可以使用户预先就知道电子账套中所有未记账凭证在正式记账之后的数据结果,所以又被称为预记账。由于模拟记账针对的是未记账凭证,因此保存在“临时凭证库文件”中的所有凭证,不论其是否已经审核签字,是本月还是上月的,也不管是哪个操作员填制的,都可以进行模拟记账。模拟记账的结果只能供用户临时浏览查看,而不能在电子账套中长久保存和调用,这和具有转移凭证、传递数据和更新数据三大功能的正式记账不同。这样,通过模拟记账的凭证仍然属于未记账凭证而继续保存在“临时凭证库文件”之中,这正是有的会计软件(例如安易软件)将模拟记账功能与未记账凭证的其它操作模块集成在同一个主菜单中的原因所在。虽然模拟记账没有真正处理未记账凭证中的数据,但这一记账功能却能够对未记账凭证进行及时汇总和试算平衡,防止错制、重制和漏制凭证,而且有助于实现预算控制和账簿记账前后的对照分析等工作。

四、电算会计的跨月记账。

会计工作要求日清月结,但在会计实务中用户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按期结账。如果等到本月记账凭证全部记账和结账后,用户再来进行各项辅助账务管理和编制完整的会计报表,就会造成日常会计工作的大量积压。现行会计软件提供的跨月记账功能允许用户在上月未结账的情况下,照常将本月录入的记账凭证及时进行记账。

在电子账套中,所有记录经济业务的数据库文件都可以按时间先后进行索引排序,记账凭证只要日期属实,其记账迟早并不会影响相关数据库文件的正确性,会计软件能够自动按照凭证日期有序地传递和更新账套数据。由于本月一旦结账将不能在本月再输入记账凭证,也就是说,只要本月未结账还可以继续进行凭证处理,因此,跨月记账功能使得一个电子账套同时拥有几个活动会计期间,这样不仅给日常账务处理工作带来了便利,也给年度审计调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为了防止滥用跨月记账功能而将会计工作一推再推,会计软件应该要求跨月记账不能超过两个月。

五、电算会计的恢复记账。

恢复记账能够将已记账凭证及其数据还原到记账前的状态。这种反记账功能不仅要把记账凭证从“正式凭证库文件”返回到“临时凭证库文件”中,而且要把当时记账过程中传递和产生的所有数据从相关数据库文件中彻底注销。可见,全面准确地保留记账线索是会计软件实现恢复记账的关键技术,现行的会计软件主要有“最近一次记账前状态”和“本月月初状态”两种恢复形式。恢复记账功能虽然具有避免错误凭证被登记入账、解决病毒导致的账证不符问题、重新进行意外中断的记账过程等优点,但同时又会给电子账套带来了新的财务风险。

教学反思论文篇三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可见高素质的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反思。可以说,幼儿教师想要得到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在教学中贯穿反思。本文以教师自身出发,以强化反思意识和提高反思能力为切入点浅谈反思策略。

申继亮,刘加霞认为教学反思的含义: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对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2因此,我们可以从此定义中看出教学反思要求教学主体主动的、审慎的、积极的、持续的、深入的去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舍恩理论证明,既然人们不可能在每种情况下都重新设计自身的行动,那么,个人必须掌握一种能在任何情况都有效的行动理论,而这种行动理论来自目的明确的个人意识。人们的行动理论存在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名义理论,即人们宣称自己的行为所遵循的支撑理论,通常是以一种固定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甚至自己也信以为然,这即是反思意识的培养;第二种则是应用理论,即人们实际运用的行动理论,这只有通过观察人们的实际行动才能够推断出来,此即是对反思意识的良好运用。笔者认为,关于反思意识的强化,莫过于投入自主性,增强责任感,二者相辅相成,能共同作用于意识。

1、自主性。

幼儿园与教师践行教学反思之初,便是名义理论向行动理论逐渐演化的体现,由自治转变至他治,而此过程稍有偏差即能导致两者的相互对立,不一致性,这就是缺乏自主性意识,承诺与行动相悖,而成功的教学反思就是要使得教师意识到这种不一致的差距。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去促成这种转变的正确性,一致性,扮演教学反思的真正主导者,收效方能明显。

2、责任心。

人们的任何行动都是经过设计的,习惯的力量非常巨大,要想改变人们的习惯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大部分人很少会去思考自己的应用理论是什么,所以,当要求人们去想一想自己的应用理论时,不仅不合乎常理,也有违人们一直以来所熟悉的行为模式。可以想到的是,如果人们缺乏对某件事情的责任感,便不能在长期的践行中形成习惯并一路坚持。教师应明确自身教学目标,以创造良好的教学质量为己任,辅之合理的奖惩机制,培养自身对教学反思的责任心。这样接下来就可以思考改善和发展它们的能力,剔除阻碍这些能力可持续发展对的因素。责任感可以帮助组织中的成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以何种推理为基础来行动的,使员工之间的互动沟通更有效率,组织的运行管理更有成效。

提升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目标主体回归到教师本身,此时仅仅依靠之前所提到的幼儿园外部制度刺激已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自身还需要有足够的提升意愿及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谋求优化。

1、端品行,重实践。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模范不端,则不模不范矣。教师提升教学反思能力的第一步,是立人,只有拥有良好的德行,才能在后续的工作中充当学生楷模,从根本上做到教书育人。自古云人品不立,则自知不足以为师,为师者不可不重自身的道德节操,上行下效,尤其对心智尚在发展塑性时期的幼儿学生,做到了德行一致,在教学实践中展露德行,才可谈反思能力的提升,才可谈教育的成功。

2、深挖掘,精储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书本、大纲、教育理念的“传道者”,将最基础的素养授予潺潺学步中的幼儿,能于平淡无奇的点点滴滴发现新的视角,新的变化,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精而广的世界,才称得上成功的教学。视角和变化的求新,不仅要求教师能够顺利将教学任务当中的知识授予学生,更注重激发教师自身对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不惟立言制行,不盲从权威,不一叶障目,随时检点,“传道中”随时充电,丰富自己的素养和储备,如此,才能真正升华自身的反思能力。

3、疑经验,纠偏差。

管理学讲究将工作的实际执行结果与之前的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这就是所谓的反馈控制,又称成果控制,是对既定的目标或期望值加以调整和影响的行为。

教师切不可经验主义,一切盲从以往个人甚至他人的经验成果,实际教学成果与过往经验时时对比,找出两者反映出的偏差和不匹配,及时调整,重建经验,使其“迎合”当下目标值,为下一步的工作实施总结新的经验。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s].2001.

[2]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10).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教学反思论文篇四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专门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首先,教师要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让全体孩子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实现人人想说的课堂局面。例如,教师可以让胆子较大、口语能力较好的孩子进行口语演示,让胆子较小、口语较差的孩子进行评论,这时再对评论孩子展开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提高口语较差孩子的说话兴趣。其次,教师要模拟口语交际环境,调动孩子的口语交际热情,将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孩子的表达欲望,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练习“与家长对话”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情境,针对家长不让孩子上网这一话题,让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家长,一组扮演孩子,让他们在课前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模拟,孩子不仅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还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体会父母的心情。

二、结合口语与写作教学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的作用,全面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孩子在写作之前讨论写作素材和写法,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针对作文,很多孩子往往感觉找不到可写以及不知道怎么写,这就需要孩子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孩子开展收集素材比赛、好词好句欣赏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等,还可以让孩子针对同一作文话题,让孩子将自己的想法交流出来,看看自己在立意、布局谋篇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参与作文评改、口语作文训练等等,让孩子及时交流,锻炼孩子的思维敏捷性,这对于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文学教育:中,2011(04)。

周建新。五勤:初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才智,2011(08)。

教学反思论文篇五

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论文篇六

摘要:处在新的教学发展阶段,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传递,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新的教学发展要求,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加以分析,然后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实践问题。

高中地理科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素养培养比较有利,只有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就能促进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的提高。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分析。

1.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激发没有予以重视。这就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比较重视,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新课程教学标准没有符合。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条主义,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加强。老师过度地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没有在地理知识上进行延伸,没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实际问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就有着很大阻碍。另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机械性的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很大的束缚力。一些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地理知识的教学比较机械化,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下,在创新意识上也没有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无从提起。

2.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分析。

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要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传统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新的教学时期就要注重转变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加强,能够让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笔者结合实际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这些方法的科学实施有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1.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多样化。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在课程的科学设计方面要能得到有效呈现。对地理课程的设计多样化的呈现,要能在课程的多样化上以及课程的个性化设计上达到既定目标。在课程的多元化设计方面,要能够设计地理专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如在必修2中的自然地理的内容讲述过程中,对自然灾害和人类的内容讲述中,就要结合我国的一些洪灾发展向学生讲解,从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共鸣。

2.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注重教学方式的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诸多不利。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老师要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凸显,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上得以呈现。将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向着拓展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通过地理知识的扩大化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3.地理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要能宽严结合。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严格化,让学生打好基本功。例如,在必修课程章节上,在洋流的知识以及宇宙的知识和大气的知识等,再到对资源的开发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些就要能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明确知识点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能熟练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4.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老师要注重对新教学技术的科学应用。将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加以呈现,让学生能够在动态化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比较有利。还要充分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问题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对地理问题的答案进行查询,让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能科学全面地掌握。将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及能力层面的自我反馈得以充分重视,方便老师在教学方案上的优化。教师还可通过户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总而言之,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从多方面进行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熟练灵活地应用,只有在这些教学目标上得到了有效实现,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能力的加强。在新的教学发展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教学改革要求的落实。从理论上加强研究,对解决实际问题比较有利。

教学反思论文篇七

摘要:思维导图,在本质上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模型,有着新颖、高效、独特等特点。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势、地形、地貌等知识点涉及的较多,对一些陌生地区的地形地貌的讲解,学生不易理解掌握。通过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讲解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深刻感知不熟悉地区的地理特征,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顺应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探析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一、引言。

高中学习,有着课程繁多、课务量繁重、课堂教学进度快等特点。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背景。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革命性的教学工具,具有适应性强、展示效果好等特点。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使图文相结合,把各地区的地理特性的相互联系清楚的展现出来,有利于学习根据图形进行理解、记忆。本文就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意在发现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具体的实施方法,为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提出借鉴。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脑图,主要利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开发人们大脑的无限潜能,协助人们在科研、学习中满足逻辑与想象的平衡发展。思维导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模型,主要通过图文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展示事物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记忆。作为一种革命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开发人脑的潜能、协助扩散性思维的形成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思路直观系统地通过图文形式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单节所学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在短时间内对重点的把握。通过思维导图将重点、思路、难点和疑点罗列出来,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进行教材的阅读和倾听老师讲解,这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构建地理思维模式,而且可以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课堂上习惯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内容全盘告诉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记笔记。在这种授课方式中,老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除了跟进进度也没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导致上课效率较低。思维导图引入课堂中,老师将教学内容、疑点等清晰的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对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进行系统地把握,而且还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而且在进行小组绘图过程中,各小组通过自行分配任务、角色完成老师所留的任务,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地理知识。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中,在课堂上一般都会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时间进行知识整理和复习,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背诵所讲授的地理知识、整理重点、思考问题,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助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地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方法。

1.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了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课前预习不可缺少的。在课前预习中加入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重点、难点和整体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明确学习目标,重视重点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针对性。

2.科学设置考题,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各个层次、各个章节、各个方面的知识点整个起来,组成一个系统地知识网络。老师在对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考题是设置,更加科学、全面,能从整体的角度考察学生。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在学完每章之后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地知识点网络,提高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阶梯能力。例如在“黄土高原的成因”讲解过程中,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质构成”“植被状况”等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总结答案,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生的理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思维导图丰富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环节。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在预习环节,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和系统地把握,在课后又可以进行有重点的复习,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而且,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思维导图应用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解放了学生的手和笔。在课堂上,当学生放弃了机械记笔记的学习方式,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思考,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在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中,通过颜色将课堂重点标出,使学生进行有重点的思考。

五、结语。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扩散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教育的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思维导图的应用与教学改革的大形势相符合。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在最大程度达到最佳效果。

教学反思论文篇八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和区域性[1]。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侧重单点知识的复习,而二轮复习侧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二轮复习应立足区域,选择主题,提供图文资料,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深度的问题串,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在问题探究中实现知识重构和思维突破。本文运用案例从建构分析区域问题的一般路径、探究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渗透地理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三个方面分析区域探究在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一、立足区域,建构分析区域问题的一般路径。

地理学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两大特征。区域性要求地理研究的主题落在某个具体区域,区域是地理研究的背景,是地理问题探究的素材和载体。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围绕某一区域,立足区域设计问题,在问题探究中引导学生建构起区域问题的一般思维路径。下面以东非高原的气候成因为例加以分析。

二、围绕主题,由表及里揭示地理问题的本质。

围绕某一主题,以区域为背景,提供相关材料,从地理位置、空间结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地理因果关系等方面设计问题[3]。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揭示地理问题的本质,从而深刻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情况。

三、选择主题,渗透地理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支撑。基于区域,围绕某一主题,深入探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渗透地理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如2014年全国乙卷36题,以“文——图——问”的题目结构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围绕“错那湖东部沿岸冬春季节多风沙主题”,分层次分步骤探索“高原荒漠化”问题。从探讨“沙源(就地起沙)”到“成因分析”,从危害影响到措施防治,呈现出一条清晰的探究思路[5]。基于区域,地理问题才能落地,才能鲜活,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重构,在知识重构的过程中建立分析问题的思维路径,在运用思维模型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突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反思论文篇九

对于文言文,是最让师生头疼的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教这些年以来,我自己上了不少的文言文,也听了同校不少教师上的有关文言文的优质课。尽管如此,但对于文言文的把握,我仍然觉得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我做得不是很好。

1.在教《论语》时,让学生能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几节课就没有白上。如果还能让学生乐于去读,那么课堂上所学的就不仅仅是《〈论语〉十二则》了。

2.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学习文言文,我认为不仅仅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也许会在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几句类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言语句来。多读文言文,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3.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读。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读书积累的习惯。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我采用了让学生在做课前预习时通过了解课文下面的注释和反复诵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的方法。答案不管正确与否,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理解。上课时,每个学生都拿出自己的预习成果。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各抒己见,虽然有些同学理解的并不到位,但是他们的发言至少让我知道,他们有认真的做过预习,而且让过去的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教师“一言堂”变成了学生“众言堂”。

在上这一课时,虽然我让课堂活跃起来了,一扫过去上文言文课堂死寂的毛病,但是在上课时也存在着有些不足的地方。由于太过活跃,对时间控制不恰当,所以课时耗费过多,到最后一课时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大不如前。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的。

教学反思论文篇十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三年来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实践,简要提出了教学反思的主要环节,教学反思对自我提升的具体作用以及教学反思实践中出现的困难与对策。

从9月到9月,笔者尝试着对自己所上的课进行反思。通过具体实践,笔者归纳出教学反思的四个环节,包括行动实践、行动回顾、分析与评价和重建。

行动实践。作为教师反思对象的行动,可以是某一堂具体课的教学,也可以是一个模块,一个学期甚至数年的教学。不仅包括外显的行动本身,也包括行为背后行动者的观念或知识基础。

行动回顾。行动者即教师收集自身教育实践的资料,如教案、课堂实录、学生反馈、他人评价等。

分析与评价。行动者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作出判断。评价时,不仅对教育观念或教育实践中“有问题”的部分作出评价,也要对“好”的部分作出判断,并将优秀的部分保存下来,确定为教师的个人理论。

重建。重建包括深层的教师观念的重建和技术层面上对教学设计的重建。重建的成果既可以是更自觉地对原则性知识的厘清和概念化,也可以是对下一步实践中技术层面上的改进。

下面谈谈笔者是如何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反思的。

一、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由于对教材处理不当,或对学生实际把握得不准确,或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而造成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或在教学结束后及时地进行反思,就可以找出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教学设计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weneedtoprotectanimals(初二上)一课中,按现有教材的编排,先让学生根据一个句子猜测这是什幺动物,再让学生听一段材料,简要回答whichanimalsareindanger?然后直接进入一段较长的对话,学生听一遍就回答五个问题。按这个教学设计来操作,学生普遍感到有难度,有沮丧情绪。课后我马上进行反思,征求学生意见,认为没有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原因就是学生虽然事先预习过生字词,但遗忘率很高,抓不住句子,自然就回答不出问题。在上另一个班的时候,笔者及时改进教学思路,在听答这两个环节前,增加了与学生讨论的环节,讨论内容紧紧围绕对话,刻意增强学生对生字词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听完对话内容后,很快就能找出课后题的答案。

二、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反思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往往需要各种理论原理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经验,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并非易事,所以进行反思不仅要凭借自己的经验,还要凭借别人的经验。

有一次笔者参加学校的说课比赛(初一上),笔者把课设计得非常花俏热闹,设计了很多诸如拍卖、填新词唱老歌等学生活动,自认为这节课一定会气氛活跃,高潮迭起。在课后反思环节中一位资深老教师毫不客气地指出,教师说课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具体操作起来,凭初一学生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词汇量,能顺利地完成这些高难度的活动吗?笔者从沾沾自喜中惊觉,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并不是哗众取宠的表演,教师应始终注重开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最终学生学到了什幺,方法手段不是主角,而是为目的服务的。

如果提倡在教师间进行合作反思,如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讨论交流、师徒结对等,帮助对方发现问题,尤其是通过观摩专家的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必将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传统的教师只是教书匠,而现在的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与研究,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同时应是一名学习者与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理论头脑。笔者坚持做到每学期系统地读一本科学教育理论专着,坚持加大教改信息吞吐量。教师还要善于养成研究的头脑。教师所做的研究是教师对学校的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我们要把工作岗位当作研究岗位,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现象都要十分敏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索,从现象中找出本质,总结规律。反思性实践是教师研究的最好的方式,教师要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初一学生学英语的困惑,初三学生学英语的消极心理,撰写相关论文,在理论上得到提升。

在具体实践中,笔者深感要进行有效的反思是个艰难的过程,教师在反思时通常会遇到如下困难:

1.教师缺乏足够的清晰的材料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回顾。

教师本人将自己的“印象”或“感悟”记录下来,这只是一个侧面。教师完全依赖它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难免有所缺失,时间久了,很难跳出“自我”。因此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间的零距离合作,鼓励听课教师将自己的听课笔记借给上课教师用,这样就可以为上课教师提供更好的了解“别人眼中的我”的机会。如果有条件,学校可为教师提供日常教学的录像服务,这样教师就有了更全面完整的自我反思的素材。

2.教师缺乏教育评价素养,因而难以对自己的行动及结果作出正确深刻的判断。

教师的反思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评价能力,没有较深刻的评价,就谈不上有价值的重建。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育界对于评价的理解还比较狭隘,这种狭隘的评价观使我国教师的评价素养普遍低下。学校管理者应该考虑在这一方面给教师多创造些继续教育的机会。

3.教师不习惯将反思日常化,并使之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一部分。

人都有惰性,教师也不例外。因此教学反思贵在坚持,而不仅仅是某个时期或为某个特定目的而采取的一次性措施。学校管理者应努力促成教师反思日常化,营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合作的反思氛围,鼓励教师个人或教师之间合作收集自身实践的资料,使之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

结语。

尽管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会遇到困难,但是只要坚持教学反思,必然会让一个教师个体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乃至教学水平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种提升不仅是教师个体的自我提升,从宏观来看,也是整个教师群体的素质提升。

教学反思论文篇十一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为学生服务,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要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

然而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是:教师要黑板上绘画并进行解说--学生记忆绘画步骤及过程--学生“复制”图画。

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其想像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所以,要不断地进行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进行反思,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至关重要。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当前“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老师必谈之话题,写案例必写之内容。

如此铺天盖地盛行的反思之风,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静心分析一下则不难发现,现在老师们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

特别是不少教师把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

主张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

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

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

所以进行教学反思时,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的内容。

因此说:有志于教学反思的老师们,除了反思自身的教学能力外,还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自己的教学。

那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呢?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创造能力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反思。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欲望和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的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喜欢各种各样富于乐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说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

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寓教于乐,常常采用游戏教学法,例如猜谜语、脑筋急转弯、贴五官等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心情舒畅地即兴作画,对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内在的潜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反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学生不再是“接受器”,被动的接受知识。

通常以这种“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来代替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是当今最热门的学习方式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反思教学中要重视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上考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

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看看各式各样的草儿、美丽的花儿,摸摸树皮上斑驳陆离的花纹,观察小动物们的行走姿态,倾听鸟儿婉转动听的声音等将孩子放归大自然,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

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

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就是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利于他们思考和探究的良好氛围,让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在绘画天地自由驰骋。

听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到胜利实施。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在纸筒互相“打”等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来说,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幻想,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课程标准》。

[2]李彦花《我国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论文篇十二

在我国高中教育课程中,要求学校培养具备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优秀学子。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是高中生进行地理课程学习的一项硬性目标。知识体系繁杂、学习范围广等地理课程具备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地理比较法对两个及以上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较,具有应用简单、应用范围广阔、逻辑性及科学性较强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实践应用分析。

地理课程内容繁杂、涉及范围广,因此,利用地理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吃透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理解。

1.应用地理比较法,可培养学生思维及综合能力。

近年来根据对我国高中教学的调查可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的运用,具有强对比性、强总结性以及使用简单等优势,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比较各种确定的地理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各类异同点,温故知新,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学习新旧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理原理,理解地理学习脉络,最终培养学生优异的地理方面的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体现了其巨大的价值,能为初学者或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直观地展现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及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帮助有一定地理基础的学生进行良好的总结性学习。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中,在对地球运动课程的学习时,可以通过地理比较法分析公转与自转的联系和区别,在分析地球公转时,可根据四季更替来影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的高度变化等问题,以差异性的知识点引出地理知识的一整个知识面,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发现并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比较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脉络,在整体地理知识学习框架里,能不断复习并拓展新知识点。

2.应用概念比较法,可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度。

概念是各学科的教学重难点,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容易混淆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在高中地理教材里,概念及定义没有达到很好的准确度及详细性,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往往理不清相似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对地理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学习理解。例如,在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气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类比温带季风及热带季风等,让学生找出所列气候的不同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相关概念,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对比学习过程中提高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认知。

3.应用专题比较法,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学习相关知识。

教师在日常地理教学活动中,应针对课程重难点发展相关专题比较法的教学活动,利用专题比较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力、理解力及记忆力,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全面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结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程之后,可通过水稻的种植进行农业地域类型的专题比较活动,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地形及农业地域类型对不同水稻的种植进行比较分析,并附图表说明,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学习相关知识。

4.类别比较法的应用,让学生更易于掌握知识脉络。

类比法是地理比较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学习法,通过对同一种知识点的比较,能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获取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用该方法分析类似学习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点、牢记相关地理概念、学会累加学习技巧、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及质量。地理教学中类别比较法主要包括异类比较和同类比较两种。例如,教师在讲解气候和天气时,可比较某国在同一经度下的气候及天气变化,比如比较我国的东北平原和长江三角地区。经度相同的条件下,让学生对两地的地理条件、平均温度等因素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并理解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减轻了教学压力。

5.图表比较法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

图表比较法是地理比较法中的一种综合运用法,其具有能加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等特点。图表通常具备突显知识点的效果,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点。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地理教材往往附带一本地理地图册,图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利用图表比较法来形象地帮助学生区别相似地图,加强学生的理解力及记忆力。例如,在学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中国地图,让学生理解云南地图形态(图略)。在图片的引导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比分析两地的区位条件,结合农牧业的区域选择及经济各方面发展因素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区域差异化带来的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当代高中教学活动中,地理比较法得到广泛的关注,能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但是,科学有效地应用地理比较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难题。若想让地理比较法在地理课程中发光发热,教师就必须熟练掌握其技巧,准确把握好关键内容,保障地理教学质量。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地理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比较前后对知识点的分析及认知。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内容中,仅通过比较而进行教学不算是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学必须融入良好的教学法及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利用地理比较法的前提下,教师还应充分掌握相应的地理特性及知识大纲,归纳整合教学内容,了解并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特征与联系,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应用比较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并关注学生对其应用及掌握的`程度,将比较学习地理知识的相关理念渗透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

3.注意地理比较法的综合应用。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地理比较法的综合应用。高中地理的课程内容具有复杂性、区域性、综合性及多样性等特点,针对课程教学自身的难度,教师须要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比较法,以提高课堂质量。综上所述,地理比较法能有效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知识,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素养,减轻地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故高中地理教师应确立科学的地理比较法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帮助其逐渐掌握并自主利用地理比较法,不断发现并处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

教学反思论文篇十三

当下,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适合学生发展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还比较紧缺,加上部分物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自制课件的水平还比较低,造成了在物理教学中“低水平重复”的课件制作现象将计算机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新软件,可以将物理学科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有机统一起来,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运用,为物理教学的发展服务。比如,许多物理教师利用internet网络,建立了相关的网站,然后把自己制作的优秀课件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传到自己建立的网站上,同时,也把在其它网站上搜集到的课件和自己的课件融合在一起。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课件教学体系,既实现了物理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组合,也方便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二、建立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一)通过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物理学科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在演示实验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实验仪器落后,材料有限等,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教学,使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或者不容易操作的实验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弥补了常规实验不易操作的特点,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和高中物理实验的有机结合,能够突破常规实验的局限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危险的实验能够有效地进行模拟,使教学中实验的缺点得到完善和弥补,有利于学生对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获得新知,使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运用虚拟实验室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长期以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怕出现意外,给学生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失,因此往往会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就造成了学生只看实验,没有动手的机会,另外,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及结果和教材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有部分数据还是相反的,同时实验产物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体现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中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虚拟实验操作,不会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从多方位去进行操作,得到了有效的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和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整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得到培养。学生在操作虚拟实验的时候,还可以和其他学生沟通交流,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进行网上畅游,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网络储存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共同任务的驱动下,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总结归纳、共同提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四、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资源,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能力开发和利用这个宝贵的资源库。网上的资源信息量大,而且不断更新,这些资源都处于动态更新之中,教师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适合学生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了解物理学科发展趋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

物理学科发展很快,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并在物理教学中及时调整。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有必要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以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但是现实中的练习题不能及时更新,题型偏旧,很多习题都是过时的。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这个资源库,为学生推荐一些权威的学习网站,让学生从这些网站上下载一些最新习题,这些习题题型新颖,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为教师的学习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听一些专家讲座,还可以和他们交流,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名师网上和名师、专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以及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在论坛中还可以和同行交流教学中的困惑,通过网上学习交流,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六、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突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是排斥所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达到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它们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它们的有机结合,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主动探究,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培养了能力。

教学反思论文篇十四

申继亮,刘加霞认为教学反思的含义: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对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2因此,我们可以从此定义中看出教学反思要求教学主体主动的、审慎的、积极的、持续的、深入的去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一、强化反思意识。

舍恩理论证明,既然人们不可能在每种情况下都重新设计自身的行动,那么,个人必须掌握一种能在任何情况都有效的行动理论,而这种行动理论来自目的明确的个人意识。人们的行动理论存在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名义理论,即人们宣称自己的行为所遵循的支撑理论,通常是以一种固定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甚至自己也信以为然,这即是反思意识的培养;第二种则是应用理论,即人们实际运用的行动理论,这只有通过观察人们的实际行动才能够推断出来,此即是对反思意识的良好运用。笔者认为,关于反思意识的强化,莫过于投入自主性,增强责任感,二者相辅相成,能共同作用于意识。

1.自主性。

幼儿园与教师践行教学反思之初,便是名义理论向行动理论逐渐演化的体现,由自治转变至他治,而此过程稍有偏差即能导致两者的相互对立,不一致性,这就是缺乏自主性意识,承诺与行动相悖,而成功的教学反思就是要使得教师意识到这种不一致的差距。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去促成这种转变的正确性,一致性,扮演教学反思的真正主导者,收效方能明显。

2.责任心。

人们的任何行动都是经过设计的,习惯的力量非常巨大,要想改变人们的习惯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大部分人很少会去思考自己的应用理论是什么,所以,当要求人们去想一想自己的应用理论时,不仅不合乎常理,也有违人们一直以来所熟悉的行为模式。可以想到的是,如果人们缺乏对某件事情的责任感,便不能在长期的践行中形成习惯并一路坚持。教师应明确自身教学目标,以创造良好的教学质量为己任,辅之合理的奖惩机制,培养自身对教学反思的责任心。这样接下来就可以思考改善和发展它们的能力,剔除阻碍这些能力可持续发展对的因素。责任感可以帮助组织中的成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以何种推理为基础来行动的,使员工之间的互动沟通更有效率,组织的运行管理更有成效。

二、提升反思能力。

提升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目标主体回归到教师本身,此时仅仅依靠之前所提到的幼儿园外部制度刺激已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自身还需要有足够的提升意愿及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谋求优化。

1.端品行,重实践。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模范不端,则不模不范矣。教师提升教学反思能力的第一步,是立人,只有拥有良好的德行,才能在后续的工作中充当学生楷模,从根本上做到教书育人。自古云人品不立,则自知不足以为师,为师者不可不重自身的.道德节操,上行下效,尤其对心智尚在发展塑性时期的幼儿学生,做到了德行一致,在教学实践中展露德行,才可谈反思能力的提升,才可谈教育的成功。

2.深挖掘,精储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书本、大纲、教育理念的“传道者”,将最基础的素养授予潺潺学步中的幼儿,能于平淡无奇的点点滴滴发现新的视角,新的变化,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精而广的世界,才称得上成功的教学。视角和变化的求新,不仅要求教师能够顺利将教学任务当中的知识授予学生,更注重激发教师自身对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不惟立言制行,不盲从权威,不一叶障目,随时检点,“传道中”随时充电,丰富自己的素养和储备,如此,才能真正升华自身的反思能力。

3.疑经验,纠偏差。

管理学讲究将工作的实际执行结果与之前的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这就是所谓的反馈控制,又称成果控制,是对既定的目标或期望值加以调整和影响的行为。

三、总结。

教师切不可经验主义,一切盲从以往个人甚至他人的经验成果,实际教学成果与过往经验时时对比,找出两者反映出的偏差和不匹配,及时调整,重建经验,使其“迎合”当下目标值,为下一步的工作实施总结新的经验。

作者:柳月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s].2001.。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教学反思论文篇十五

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面临一种很尴尬的境地,高一满手抓、夯基础,高二攻大科、抓数英,高三强能力、提综合,唯独语文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夹缝中求生存。因而如何有效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课堂三动”是我的教学特色,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预习了,课堂的重心前移了,在课堂上,就是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具体做法为两个方面: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正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所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第一锤”让学生来敲在心灵上,则会迸发出迷人的智慧火花。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学生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我趁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虽说高考去掉了字音字形的显性考查,但阅读、写作中对正确书写汉字的要求做出了明确要求,但凡有一个错别字就远离了高分、满分作文。实际上是加大了字形隐性考查力度。所以上新课前,我通常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诗歌教学本身就是难点,而且单凭老师的讲解分析,只会把一首韵味极佳的好诗弄得支离破碎,所以我就采取了小组分工合作。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等。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当下这种夹缝中求生存的现实中,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改仍在继续,我们还需努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