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7:45:43 页码:14
2023年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通用15篇)
2023-11-11 17:45:43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为实施一节或多节课所制定的详细教学计划,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学习活动设计等内容,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注意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措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一

1、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

2、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了磁铁。

1、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2、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例。

1、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

2、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能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磁铁和磁性材料的实例。

教具准备:小电机、小喇叭、耳机、话筒、大头针、图片资料。

知识点课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认识磁的应用磁的应用一、教学引入。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磁石,制作了司南。在现代社会中,磁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说说人们利用磁能做什么?

2、讨论:磁具有广泛的用途,我们还知道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磁?

1、想办法检验一下,音箱、话筒等物体中有没有磁铁?

2、下面这台机器中装有磁铁,让我们来找一找。给这台机器起个名字吧!

3、在哪些家用电器中还用到了磁铁?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说一说。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磁的应用,并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举出实例。

小组合作检查,找出磁铁。并把发现全班交流。

起名:垃圾分类机。

学生举例加深对磁的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磁的用途真多!

认识磁的作用。

加深对磁的认识。

知识点课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1、引导学生看图。

讨论: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与一般列车相比,有哪些优点?

2、感受一下磁悬浮的力量吧?

3、学习科学在线。

1、你知道吗?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

2、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

学生看图。

学生回答:根据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

优点:速度快、噪音小。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二

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都是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外源基因来源;二是外源基因的表达成果。虽然教材内容繁多,杂乱无章,但是我们在掌握时只要抓住植物基因工程的外源基因是什么,该基因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植物细胞,使其表达,产生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如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是杀虫基因。外源基因还有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等。成果是抗虫棉等。

动物基因工程的成果也是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外源基因,如生长激素基因、肠乳糖酶基因、药用蛋白基因、抗原决定基因等;二是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表达成果,如动物生长速率加快、转基因鲤鱼、乳房生物反应器、没有免疫反应的克隆猪器官。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工程菌”来生产药品,是基因工程的低成本高效益的工程产业,可以通过转基因培育的工程菌生产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所谓利用微生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是将人们需要的某种蛋白质的编码基因构建成表达载体后导入微生物,然后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蛋白质类药物。与传统的制药相比,它有以下优越性:

(1)利用活细胞作为表达系统,表达效率高,无需大型装置和大面积厂房就可以生产出大量药品。

(2)可以解决传统制药中原料来源的不足。例如,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药物,一名糖尿病患者每年所需的胰岛素需要从40头牛或50头猪的胰脏中才能提取到。1978年科学家用2 000 l大肠杆菌发酵液得到了100 g胰岛素,相当于从1 000 kg猪胰脏中提取的量。又如,生长激素是治疗侏儒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一名侏儒症患者每年需要从80具尸体的脑下垂体中提取生长激素。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就不需要从动物或人体上获取原料。

(3)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

活学巧用

【例1】 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其优越性在于 …

a.克隆技术可以快速繁育优良性状的家畜

b.现代转基因技术可迅速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

c.现代生物技术迅速使新品种形成群落

d.现代生物技术可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题提示:群落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解决该类题目的规律:基因工程是在两个物种之间转移基因,克服两物种之间由于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障碍。

答案:abd

【例2】 下列实例中,涉及基因重组的是( )

a.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

b.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

c.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并获得成功

d.乘宇宙飞船上过太空的辣椒种子结出的果实较平常的大一倍以上

解题提示:袁隆平培育出的超级水稻品种是利用杂交技术,根据基因重组原理培育成功的,故a对。c项为基因工程的产物,基因工程也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即把不同种生物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并得以表达的过程,故c对。b项克隆小绵羊的产生是无性生殖的过程,无基因重组现象。太空育种是利用基因突变原理,故b、d错。解决该类题目的规律: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是有性生殖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二是dna拼接技术即基因工程。

答案:ac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三

1.能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并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说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会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欧姆定律的内容

2.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式中各物理量及单位:

i----电流----安培;u----电压---伏特;r----电阻---欧姆

3.欧姆定律中的“导体”指的是 。

4.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比例关系:

5. 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比例关系:

学习小组完成课本29页1—3题,上黑板展示。

教师强调解题格式,“三要”和“三不”。

三要:要写解、答;要有公式;要带单位。

三不:最后结果不准用分数;不准用约等号;不准用除号。

学习小组完成课本29页4题,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上黑板展示。

教师归纳:解题步骤:1。根据题意画电路图; 2.在图中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3.综合运用电学规律列式求解。三种方法(单一法、整体法、比例法)。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四

1.地位和作用:

滤镜在ps处理图像过程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利用滤镜可以制作出多种美轮美奂图像效果。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感受滤镜对于增强图像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掌握两种以上的滤镜使用方法。

3、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滤镜制作图像效果。

1.教学手段:

本节课就课本上的知识来说相对比较简单,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滤镜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强大作用是关键。学生的自主实践是关键,辅以老师的点拨、引导。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现在的学生对一些流行元素感兴趣,在导入时我紧紧抓住这一点,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障碍:本节课操作简单,但是如何能让学生将操作简单化、操作方法多样化一直是课堂上比较难实现的。所以,要不断的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讲解操作的一般化程序,从而不断的强化学生的意识。

4.教学程序及设想:

(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运用图层样式命令制作艺术字可以丰富图像的内容,怎样能够制作一些唯美的图像特效进一步丰富图像内容呢,转入本节课滤镜的学习。并且进一步用ppt播放了一些经过滤镜处理前后对比图像,让学生感受这种技术的强大功能和效果,并且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

(2)实践操作:带着憧憬,学生根据课本的操作提示自己动手实践,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共性、可提升的问题,以使学生能够优化自己的操作。

(3)巩固提升:主要想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思考、实践、探索制作一些图像特效,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5)总结反思:将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技巧、误区加以归纳总结。

滤镜是photoshop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利用它不仅可以改善图像的质量,还可以创造出神奇的效果。而对于我们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滤镜,实践内容相对简单,但是怎样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滤镜的兴趣,促进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兴趣是关键。

在导入环节,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流行明星入手,演示经过滤镜处理前后对比图像,让学生感受滤镜在制作图像特效时的强大功能,但是怎样能让这种新鲜感延续下去,在这一方面思考的较少。接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主完成课本上的实践操作,内容相对简单,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对于这些我认为应该给学生讲出来,可能学生一开始的操作都不是很明确,想的少,可能下一次也走了那样的弯路。所以,我认为操作之后的讲解也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有时间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掌握了滤镜的使用,鼓励学生通过任务驱动,创作一些图像特效,我认为在这一部分没能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引导,学生做得没有兴趣,没有成就感,因此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也没有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最后和学生共同复习总结本课知识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创作。

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完成了基础操作,但是没能实现能力的提升,这说明教师课堂指引以及铺垫还有待改善。特别对于photoshop这样的技能课,如一味的模仿教师的操作,就显得只为技术而学,为完成任务而完成,部分学生学完以后不知道其有何用途。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这方面自己在今后教学中还应多下功夫。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五

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供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胚胎工程的任何一项技术,最后都必须经过移植才能获得后代。

胚胎移植实质上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换,而胚胎本身的遗传物质并不发生改变,因此各种性状能保持其原来的优良特性。

供体与受体的生理状况,为胚胎移植奠定了一定的生理学基础,为移植的成功完成提供了可能。

第一,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

第二,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形成后,在一定时间内不会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而是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第三,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第四,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移入受体的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影响。

可以以牛胚胎移植为例,把移植的基本程序用流程图形式表示出来。

胚胎干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包括人类早期胚胎的胚囊内细胞群,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

它能长期维持未分化状态,又有全能分化的潜能和无限增殖的能力,在体外培养时仍能维持正常和稳定的染色体组型,在特定的环境诱导下,能分化成各类细胞系。因此,它是细胞的源头,是唯一不死的全能或多能细胞,并能够无限分化,它能制造机体需要的全部细胞。

【例1】下列有关动物胚胎移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受孕母畜体内的.受精卵或胚胎均能移植。

b.受体母畜必须处于与供体母畜同步发情的状态。

c.超数排卵技术要使用一定的激素。

d.试管婴儿只是受精及早期卵裂过程在试管中进行。

解题提示:胚胎移植操作的对象是早期胚胎而不是受精卵;其生理基础是供、受体排卵后产生相同的生理变化,为移植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超数排卵要对供体用促性腺激素进行处理;试管婴儿实质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共同产物。

答案:a。

【例2】供体的胚胎移植到受体后,游离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形成胎盘与受体相连,并通过胎盘与受体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受体是为供体胚胎提供发育的条件。

b.受体与胚胎血型应相同,否则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c.受体与胚胎血液混融在一起。

d.胚胎心肺功能都能正常运转。

解题提示:受体是为供体胚胎提供发育的条件。但受体与胚胎血液并不混合,血型也不一定相同。胚胎心脏可正常运转,但肺不能正常进行运转,其o2的供应和co2的排出得靠母体的血液循环来完成。

答案:a。

【例3】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里说的同“种”是指同一“物种”

b.加拿大荷斯坦奶牛胚胎移植给我国黄牛,生出了荷斯坦奶牛,获得移植成功。

c.同种动物之间的生理特征相近,进行胚胎移植易于成功。

d.不管是否妊娠,同种动物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一样的。

解题提示:雌性哺乳动物发情排卵后,不管是否妊娠,在一段时间内,同种动物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一样的。

答案:d。

【例4】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肝衰竭,实现此过程的最重要原因是()。

a.细胞分裂。

b.细胞特化。

c.细胞分化。

d.细胞增殖。

解题提示:es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以被诱导分化形成新的组织细胞,移植es细胞可使坏死或退化的部位得以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因此治疗肝衰竭主要是利用这一特性而实现的。

答案:c。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六

学生汇报: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口答应用题。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研究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七

转基因动物是指转入了外源基因的动物。

我的发现:

2.分析说明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与伦理。

探究发现:(1)导入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

导入的方法、使用的受体细胞等都会影响到基因导入的效率和基因的表达,因此在基因工程操作时要进行筛选和培养。骨髓作为受体细胞使用的最多,对它进行细胞培养、干细胞分化、使用造血因子等方法可增加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

(2)导入基因的安全性。

导入的基因是否引起重要基因的失活或更严重地激活一个原癌基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因此要重视基因的安全性问题。

(3)基因治疗与社会伦理道德。

体细胞基因治疗是符合伦理道德的,但试图纠正生殖细胞遗传缺陷或通过遗传工程手段来改变正常人的遗传特征却引起争议。

我的发现:

3.利用微生物生产药物有何优越性?

探究发现:所谓利用微生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是指将人们需要的某种蛋白质基因,导入微生物,然后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蛋白质类药物。与传统的制药相比有以下优越性:

(1)利用活细胞作为表达系统,表达效率高,无需大型装置和大面积厂房就可以生产出大量的药品。

(2)可以解决传统制药中原料的不足。例如,传统的胰岛素生产方式是从猪和羊的胰腺中提取,获得1g胰岛素大约需要100g的猪胰脏,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但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即能大量生产(1000l大肠杆菌发酵液可得到100g胰岛素),又不需要从动物或人体上获取原料。

(3)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八

教学内容:

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收集解决问题的数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关键: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口算卡:

8+3=9+4=9+5=8+3=。

9+6=8+7=10+8=7+5=。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同学们,你们家养了什么动物?(学生说:小狗、小猫、小马、牛、兔等)。今天老师把我们最好的朋友小兔子请来了。出示课件1。它们是带着问题来的。请同学们读题。“一共有多少只兔?”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室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流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a)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1,2,3,……;一共15只。

(b)按左右两群记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____(只),然后算出得数。

(c)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教师板书:

10+5=15。

4.小结。

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显然,这两种算法比较好。同学们你们真的太聪明了,你们真棒!要学生明白,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同学们,你们还愿意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吗?(学生:愿意)。出示课件2。图中有小鸟、小松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道题比较难,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做完指名说题意和算法。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2.同学们,还想做吗?接着出示课件3。树上有9只小猴,又跑来了3只。现在有几只?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评价。

3.同学们还想做。出示课件4。是一道减法题。先看有()条鱼,再看游走了几只,问还剩几只?指名汇报,想法、做法。其他学生评价。

4.同学们还想做呀?出示课件5鸡图。上面有公鸡和母鸡,有白鸡和红鸡。是根据所学知识来安排的。看学生能不能根据所学例题的方法,找出本题的不同解法。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解答。学生评价方法是否合理。

5.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实际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数学了?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的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什么知识?(生: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重要了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九

学习目标:1.能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并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说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会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和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导学内容和步骤:

一、前置学习:

欧姆定律的内容。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式中各物理量及单位:

i----电流----安培;u----电压---伏特;r----电阻---欧姆。

3.欧姆定律中的“导体”指的是。

4.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比例关系:

5.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比例关系:

二、展示交流:

学习小组完成课本29页1—3题,上黑板展示。

教师强调解题格式,“三要”和“三不”。

三要:要写解、答;要有公式;要带单位。

三不:最后结果不准用分数;不准用约等号;不准用除号。

三、合作探究:

学习小组完成课本29页4题,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上黑板展示。

教师归纳:解题步骤:1。根据题意画电路图;2.在图中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3.综合运用电学规律列式求解。三种方法(单一法、整体法、比例法)。

四、达标拓展。

五、教学评价。

六、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十

知识目标:

1、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2、知道离心现象的一些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学习离心运动的概念时,通过充分讨论,让学生明确几点:

关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可引导同学讨论完成.。

--方案。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离心运动产生的条件。

教学主要设计:

一、离心运动。

(二)展示“魔盘”娱乐设施的动画资料。

(三)用提供的力与需要的向心力的关系角度解释上述现象,得到离心运动的条件和概念.(配合课件1)。

二、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如:

(2)在公路转弯处,为什么车辆行驶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速度?

(3)为什么砂轮、飞轮等都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转速?等等。

探究活动。

观察并思考:

1、汽车、自行车等在水平面上转弯时,为什么速度不能过大?

2、滑冰运动员及摩托车运动员在弯道处的姿势,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十一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1.理解题意

(1)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置的?

(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 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给同位讲解吗?

(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小组展讲

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填空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

4.一个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十二

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收集解决问题的数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 、投影仪、课件。

8 + 3= 9 + 4 = 9 + 5 = 8 + 3 =

9 + 6 = 8 + 7 = 10 + 8 = 7 + 5 =

1.同学们,你们家养了什么动物?(学生说:小狗、小猫、小马、牛、兔等)。今天老师把我们最好的朋友小兔子请来了。出示课件1。它们是带着问题来的。请同学们读题。“一共有多少只兔?”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室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流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a)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1,2,3,……;一共15只。

(b)按左右两群记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 + 7 =____(只),然后算出得数。

(c)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教师板书:

10 + 5 = 1 5

4.小结。

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显然,这两种算法比较好。同学们你们真的太聪明了,你们真棒!要学生明白,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1.同学们,你们还愿意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吗?(学生:愿意)。出示课件2。图中有小鸟、小松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道题比较难,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做完指名说题意和算法。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2.同学们,还想做吗?接着出示课件3。树上有9只小猴,又跑来了3只。现在有几只?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评价。

3.同学们还想做。出示课件4。是一道减法题。先看有( )条鱼,再看游走了几只,问还剩几只?指名汇报,想法、做法。其他学生评价。

4.同学们还想做呀?出示课件5鸡图。上面有公鸡和母鸡,有白鸡和红鸡。是根据所学知识来安排的。看学生能不能根据所学例题的方法,找出本题的不同解法。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解答。学生评价方法是否合理。

5.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实际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数学了?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的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什么知识?(生: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重要了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十三

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能检查结果是否正确、合理.。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2.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

3.向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观察法、讲练结合法.。

(一)重点与难点。

根据简单应用题的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疑点。

正确找出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两个相等关系,并把它们表示成两个方程.。

(三)解决办法。

通过反复读题、审题,分析出题目中存在的两个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组的关键.。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十四

1、能正确的判断应用题中涉及到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能正确的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正确的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能根据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让学生说说“每组人数、组数和总人数”这三个量的关系,每组人数、组数成什么比例关系。

(3)、全班有48人,像他们这样站可以站成几组,或者每组可以站几人?

(4)你是怎样算的,可以列出式子吗?

1、指导分析,理解题意。

2、学生自己想办法解答。

3、师生探究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a、这道题中涉及到的量有哪些?

b、哪种量一定(不变)?从哪里知道的?

c、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小时和140千米相对应,5小时和x千米相对应,即可以列出比例:

140:2=x :5

e、学生列式并解答。

f、说说怎样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呢?

4、如果把例1中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交换,又该怎样来解答呢?

学生自己解答,老师及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

1、引导分析,理解题意,找到相关的量。

2、准确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

3、学生解答,及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

比较例1、例2的异同。

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准确的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解答。

比的应用教案怎么写篇十五

【教师导语】通过巩固复习金属元素铁单质的化学性质,了解以fe为代表的金属化学性质。

【生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生2】铁和稀酸(盐酸、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生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湿法冶金法)。

【学情调查】组织课堂比赛,看谁能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记得牢固,用得灵活。

【学生齐读】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现相关的三个化学信息。

【共同归纳】归纳金属的三种化学性质。

(评论):化学单元复习要采取知识板块复习方式,要求注重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的标高,适应化学新课程的具体要求。

【展台投影】结合生活、生产中的一些有趣现象,设计出三个问题探究:

问题一:“南海一号”南宋古沉船于20xx年12月22日被成功整体打捞出水,考古发掘许多珍贵文物,其中铜钱保存较好,而铁锅却锈蚀斑斑。

【生1】铜不易与氧气反应,而铁易与氧气反应;

【生3】铁与波尔多液中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即fe将cuso4中cu置换出来。

(评论)广泛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解释生活生产的有趣现象,充分体现化学新课程的应用价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