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父亲的故事(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2:44:35 页码:10
2023年父亲的故事(实用8篇)
2023-11-11 22:44:35    小编:ZTFB

总结是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明确地制定目标和计划。总结的完美是基于对自己成长的真实认识和未来发展的展望。这里有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大家,欢迎阅读和交流。

父亲的故事篇一

我小时候,因为父亲总是在村里忙,经常不着家。回想和父亲相处的时光,最美好的莫过于那时候和他一起写春联的情景。

距过年还有十几天,左邻右舍总会把红红的春联纸拿来让老爹帮忙写春联。老爹忙完一天的活儿,晚上吃过饭,就开始写春联。先把春联纸轻轻对折,再余出一个格子对折,有时还需要再对折一次写七言的春联。有的邻居送来整张的红纸,老爹也不烦,就先折成条状,再用镰刀头裁成一条条春联纸。

然后,老爹翻看《大众日报》上刊登的春联,挑选合适的,比如,大门上写什么,饭屋门口上需要写哪两句,茅房的门口需要写上“六畜兴旺”什么的。我的工作就是帮他轻轻拽住纸头,使春联纸更加平整,等老爹挥毫写就后,轻轻托着春联纸的两头,小心翼翼地平放到地面上等着晾干。昏黄的灯下,我摁着春联纸端,无比崇敬地看着老爹挥毫泼墨,写完一句,我就读一句。也许,我对对联的喜欢就是来自那时的启蒙吧?依稀记得一次写一句春联“……五谷丰登”,有九个字,可是我们当时门口两侧贴的春联一般是七个字,我向老爹提建议:“你只写……五谷,把‘丰登’去掉也行。”没想到老爹竟然听取了一个小孩子的意见,照样写上去了,写完后,读读这一副春联,竟也通。虽然不苟言笑的老爹没有说什么,但我还是得意了很久。

老爹忙了一个晚上,屋子里的地上铺满了春联,红火火的,仿佛春节已经提前来到了我家。第二天早晨,老爹指导我们把春联分门别类收起来,轻轻折好,等着邻居们来拿。当然,老爹写春联可都是义务帮忙的。等他们来拿春联时说句道谢的话,甚至什么客套话也不说,老爹也是非常乐意去做的。要不,我们一个单门独姓,老爹为什么能得到全村人的拥戴呢?过年啦,我们串门拜年时,指着谁家门口的春联大声念一遍,得意地向小伙伴炫耀:“这是俺爹写的!”往往会得到一片艳羡的目光。

后来,因为村里建厂,老爹更忙了,加上人家都可以从年集上买到已经写好的春联,老爹就渐渐不再写春联了,也无暇写毛笔字了。

老爹退休后,又重新拾起以前的爱好,练习写毛笔字,还上了老年大学的书法班。每天上午就在书房练字,先是楷书,再是隶书。每次周末回家,问老妈:“我爹呢?”老妈总会没好气地说:“在书房练字呢。”走进老爹的书房,书房里到处都是写满毛笔字的一摞摞宣纸。案几上还有一个笔记本,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他上老年大学书法课时记的笔记,呵呵,真是好学的老爹!一个周日,他拿出自己写的几幅《山居秋暝》,让我们欣赏、对比,然后送给我和姐姐,我们自然是非常虔诚地收好。

在这个夏日里,祝愿我亲爱的老爹身体康健,继续书写他和老妈美好的余生……。

父亲的故事篇二

父亲总是在我们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

小时候出去玩,跟伙伴玩的时候不小心把牙给磕去一半儿,鲜血哗哗的从我嘴里躺出来。父亲得知消息后,急忙放下了工作,把我带到了医院。母亲也跟随其后。他唠嗑了我几句,他的语气里有点不满,但更多的是关怀。离开医院后,父亲对我说:“这几天不要再出去了,给我好好待在家里养病。”父亲的爱从不善于表露,但他一定会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

父亲很坚强,我从来没见过他流泪。

这句话说的好:“父亲从来不会在自己的子女面前落泪。”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我没有见过他留下一滴眼泪。他很坚韧,他总是把痛压在自己的心里,默默承受。也许他可能在无数个星光璀璨的夜晚,留下了他那坚强的眼泪。

你保护家庭,那我就是你坚强的后盾。

那是一个阴沉的夜晚,父亲出去和他的朋友散步。临走前,他拿了一把伞。以防外面下雨,而我待在家里。时间过的很快,转眼来到了十点半,外面下着倾盆大雨。我开始担心了。开始给父亲打电话。电话通了,里面传出了父亲的声音:“我马上回去。”随后我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三十分钟……父亲还是没有回来。我慌了,我又拿起了电话。可是这一次,没有人回应我。快十一点了,我一遍又一遍的打着电话,可是父亲依旧没有接电话。我不知道手机定位系统,我只能向父亲的朋友求助。并报警求助,我穿上了衣服。去父亲所有可能去的地方,红蓝的光线在街道上闪烁。我依旧没有找到父亲。我返回了家中,又是焦急的等待。终于在半夜时分,父亲回来了,拿着那把破坏的雨伞。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父亲,你今后的余生,由我来守护!

父亲的故事篇三

听我们的父亲讲故事既亲子温情时刻,也是我们维系情感的一种方式。以下是父亲讲故事。

作文。

欢迎阅览!

父亲今年70有余,喜欢给小孩讲故事。我呢从小就爱听父亲的故事,现在还爱听。他讲的故事不在于内容有多么的动听,而是在于他讲完故事以后的心情是多么的舒畅,我也是观其颜推测的。

从前新营子有一个人,家里很有钱。家有两个儿子,叫老九和老十。两个儿子从小好吃懒做,长大以后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出去饭店吃包子都是只吃里面的馅子,不吃外面的皮子。其父看到他们不成器,就在盖房子的时候偷偷把足够他们一生享用的金银财宝镶在房梁里,以备他们急用。所以在自己临终前就再三安顿俩儿子:“儿子,你们将来实在生活不下去了,需要卖房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整体卖,要拆了卖,砖卖砖,梁卖梁”。儿子们敷衍道:“知道了”。其父去世后,他们把父亲留下来的钱没过几年就花的净光。唯一的家产就是房子了,但想到拆房子还费力,所以就整体便宜出售了。结果买房的人通过拆他们的房子发了大财,而他们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沦落到靠讨吃为生。一天,老十正好又去了他家富裕时他经常去吃包子的那个饭店。饭店老板给他拿出来一些晒干的干粮给他吃,他低着头吃的特别有味。饭店老板问他:“怎么样,我给你的饭香不香”?他说:“真是太好吃了,我每天要能有这样的好吃的该有多好啊!”饭店老板告诉他:“这就是你当年来饭店时吃剩下的包子皮,我都晒干了保存起来,今天全部送给你,你回去好好吃吧"!

就这样,弟兄两个靠讨吃为生,一直到老。我小时候还经常见到老九和老十,邋邋遢遢,但也无忧无虑。人们给什么吃什么,从不抱怨,接过食物的时候,总是感激流涕!他们除了没有尊严,还缺什么呢?比起现在的人们,为了钱呕心沥血、明争暗斗的,确实幸福多了!

爸爸从欧洲考察回来,给我讲了好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爸爸说,那天他们去参观比萨斜塔,到斜塔所在的小镇,按规定所有的游客都要换乘当地的公交车进去。看完这一世界着名的建筑后,爸爸他们一行心满意足地出来等候公交车。车子来了,爸爸说他们像在国内通常所见的那样争先恐后地抢着上车,果然也就占到了座位。过了一会儿,车快到点了,他们又自然地站起来,等车门一开,就抢着下了车。爸爸说,当时,他回头一看,却发现车上那些来自欧洲各地的游客,不管是银发老太,还是金发姑娘,老老少少,凡是坐着的一概纹丝不动,让那些站着的先下车等到站着的下完了,后车厢的乘客还是一动不动地坐着,让前车厢的乘客一排排走完,最后才依次一个个地走下车……“呵呵,看他们的举动,一切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有序,这使我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也深为自己一伙刚才急吼吼的举止而羞愧!”

那一刻,爸爸说他不由得想起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个情节:当船正在缓缓下沉的时候,船上的男人们是那么镇定有序地让妇女和儿童先行转移到救生艇上,乐队奏响了悠扬的乐曲,尽管他们清楚地知道,巨大的灾难就在后头……电影中的情节可能是虚构的,但眼前所见却真实可感。爸爸还说到,漫步欧洲城市的街头,当你横穿斑马线的时候,行驶的汽车往往老早停下来,让行人先通过高速公路上,他们乘坐的车,从来没有超速行驶过即使发生堵车,也看不到车子你挤我我挤你的情景。大家都很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爸爸他们一路跑了四个国家,行程几千公里,却没有看到一起车祸。

听了爸爸讲的故事,我心里不禁受生出许多感慨。我想,我们要创建文明城市,要争做一个文明的杭州人、文明的上城人,能不能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文明乘车、文明开车、文明骑车、文明走路做起,从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起,从学会礼让做起……特别重要的是,从我做起,从我们每个小朋友做起!

父亲的故事篇四

常怀英雄梦,偏拥路人脸。

我以前常以为这便是父亲的写照,那个总把当兵、战友挂在嘴边,实际上却仅是个顶着中年人常有的啤酒肚,于老婆面前唯诺,只懂在厨房中一展身手的地道中年油腻大叔,实在和想像中峥嵘岁月的老兵形象不符,若不是幸存了几张照片为证,我甚至都要怀疑他的从军经历只是他少年时做的一场梦,英雄梦。

我总以为,父亲人生中的败笔不是当兵,而是当了个生不逢时的兵,在似乎需要打仗时征来,当激动地以为可建功勋争成就时,却被告知不打了,爱干啥干啥去了,只能余下满腹的不合时宜。

某年某月某日,当母亲翻出旧事,细细回忆时,我倒不由得对父亲生出不同的看法。

如果说这样的日子还算有滋有味,那么转折点便像是个标准的欧亨利式幽默。

终于,他们接到通知,说是要打仗了。他很是激动,打仗意味着功勋荣誉,保家卫国的使命感,英雄心,教一个年轻人如何不激动?当即叫了战友们,在那个夜晚,既怀离别意,又有前路未卜之憧憬,一群年轻的士兵喝了一夜酒,压了一夜马路,聊了一夜的天。

那份血书应该是他最传奇的经历吧,却从未听他提起过,许是这个玩笑让他伤心失落了,我这样想。

母亲叹惜着以一句话作结,还好安宁了,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突然我似乎明了父亲的英雄主义了,国如用我死何妨?国若盛景当自强。于是他归来了,成了家,像一个普通丈夫,一个普通父亲一样为我们遮风挡雨。

生活才是唯一的英雄主义吧,乱离时为了人民的仅仅是安宁的希冀才需要出生入死,而家国安定时,英雄也该放下兵弋,温情担起小家之责。

由是,我看父亲翻炒青莱,修灯泡,贴对联的身影,倒生出几许钦佩,他合该是个英雄,家庭的英雄。

谁说平凡与英雄便是相对立的?

从此,我倒希望父亲经年之后,和亲友后人吹嘘的是这个家的和美幸福,没有大风大浪生离死别的轰烈,只是妻子温婉,儿女和乐的默默温情。

所以,平凡而不凡着吧,必竟平凡是生活中最美的荡气回肠,看着父亲炒好一桌丰宴,大手一挥笑着唤我们来吃饭的样子,这样想到,或许,平凡深处亦可钦吧。

父亲的故事篇五

我的父亲来自于安吉的一个小山村,家里世代务农。本以为他自己也会一直留在这个小山村里,可是父亲,就是那个渴望越过高山去看海的人。到城镇去!是他从小的梦想。

父亲从小就比村庄里的孩子来得机灵。好学。在当时,村子里的孩子学习的时间远远不及回家务农的时间,但我的父亲却常常在务农的时候,思考着学习的事。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十四岁时,离开了村庄的小学,去了小镇读初中;十七岁时,离开了小镇的初中,去了县城读高中。

因为从小的梦想,尽管已经出了乡村,父亲付出的努力、得到的回报还是比平常的学生都多。到现在父亲还常常对我说:想当年他在学校,他的努力、他的成绩在全校如果排了第二,那就谁都不敢当第一。他还说:他在小学到高中一直是数学课代表,学校里的数学题,根本难不倒他!当然,我相信,他确实有这样的事迹。

父亲到了二十岁,考上了宁波的一所大学。这是他第一次出家乡这么远去独自一人生活与学习。而,正是封闭在小小的乡村里与自家人生活,他既内向交流能力又弱。可我父亲,就是不信邪,就是本着那股好学的牛劲儿,在大学生涯中硬是改掉了那些特点。现在,看到我父亲那副自来熟的样子,我就不得不感叹父亲的自我剖析、自我修理的能力。

毕业了,父亲考上了公务员,成了一名人民警察,如愿以偿的走出了乡村,来到了县城工作。可他还会对我说起他的奋斗史,如何从一名沾满泥土芬芳的草根成为一个时尚潮流的居民。

他说“做事一定要钻研,要刻苦,在学习上,要用心去对待,无论何时都要记着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做人要有目标,要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就是缺了翅膀的无头苍蝇,既不知道如何飞,也不知道要飞往哪里。”他说:“人是有智慧的动物,可以自己给自己‘检查身体’,就是找到优缺点,去发扬优、改正缺。才能活得比以前更好。

今年,父亲43岁,我15岁。我在他半辈子的经验与经历下茁壮成长。每每想起父亲的故事,我就有说不出的高兴。

父亲的故事篇六

上初中了,父亲似乎变烦了许多。他总为一些小事而与烦,如记得带水杯,考试要放松等。我因为沉迷于伏案学习,我对父亲也是爱理不理,也总能与他争吵起来,无形之间我们的离得越来越远。

还记得那天傍晚,小表弟来我家做客,吃完饭后,小表弟继续去找玩具玩而我又去写作业了。父亲也紧跟来把我门关紧,然后唉的长叹一声。默默地走了。

要不我给你讲个故事吧。父亲的声音透过门缝清晰地传到我耳朵里。

门外传来一阵骚动,小表弟似乎很感兴趣。椅子蹭地发出了哒哒哒的声音。从前,有个小男孩叫杰克父亲开始讲,声音抑扬顿挫,讲到高兴时竟还音调一提,小表弟似乎也入了迷,也跟着欢呼起来,我顿了顿笔,皱了皱眉,又啪地一下摔在了桌上,一个箭步打算去训斥父亲。

我走到门边,刚息开门缝,父亲的声音飘了进来,我缓了下来。他有一艘龟船咦?这不是不觉间握紧门把手的手松了,自然间我就坐了下来,静静地听着这熟悉而陌生的声音,仿佛天地之间只有门外的声音和我。夜似乎也平静了许多。

我嘴角上扬:哈!这个故事结尾我知道!不听罢了,罢了。本想转身回去写作业,却又被小表弟发出嘻嘻哈哈的笑所吸引,我偷偷窥看着他:他坐在小板凳上,微胖的身体前倾,眼睛聚精会神地盯着父亲,脸上地笑都要溢出来似的。在父亲喝水时,他也急切地囔着,摇着父亲的腿:舅舅,接下来呢?接下来呢?我看着他,眼前渐渐模糊了,这不就是以前的我吗?看着父亲对他慈爱的笑,心里又增添了一些酸酸的感觉。

没错的啊,就是以前的我。像小表弟那样,那样的我。那父亲呢?我转了转身子,凝视着他:他弯着背,捧着热水杯,面色有些蜡黄,他也笑着,但眼角的皱纹却总是显得突兀,又多又密。他不时地喝水,讲的不亦乐乎。

我紧抓住了把手,眼前模糊了许多:过去几年,同样的板凳,同样的故事,却是不同的人。我眼前浮现出了我当时追着父亲讲故事的场景,兴奋又激动,就像小表弟一样。但父亲呢,一缕缕白发,一条条皱纹,一声声厌烦的叮咛,一次次充满爱的抚摸以前和现在在我脑中来回的切换,模糊了又重合,重合了又模糊。我的眼泪来了。

那晚,我睡的格外得香。在梦里我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从前,有个小男孩叫杰克。

父亲的故事篇七

我有一位在育才中学工作的爸爸。下面,我讲一讲他的故事。

我的爸爸是一位非常普通的语文教师。他胖乎乎的脸,胖胖的肚子。他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又有满头乌黑亮丽的发。他非常爱帮助人,也特别关怀学生。

那一次“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响了。爸爸接完电话就说:“晚上学校要开会,不回来了。”没过一会,爸爸就消失在我的眼前。

现在已经是十点。我还未见爸爸回来,我为爸爸的身体担心。我于是便哇哇大哭起来。妈妈说:“孩子,别哭啦。”我说:“爸爸为什么还不回来。”妈妈慈祥地说:“坑定时有事回不来了吧﹗你先睡觉,没准醒来的时候爸爸就站在你的窗前。”于是,我点了点头。

到了早上五点,我突然被梦惊醒。我一看爸爸还没有回来,我就光着脚在地上走。我走了几十圈。突然,爸爸回来了。我激动万分,就立刻上去问爸爸:“爸爸,你昨天晚上到哪里去了?”爸爸说:“昨天晚上有事回不来,对了你妈呢?”我说:“在屋哪。”于是,爸爸走进房间,把门锁上。我悄悄的走的门前,趴在门口,隐隐约约听见:“昨天晚上有两个学生去网吧。找了一夜没找到,学校让我们几个老师去找找有没有这两个学生的线索……”

一听到着我觉得爸爸太辛苦啦﹗。

还有一次,那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走在路上,爸爸拿了一大块雪说:“张涵。”我面过来一看,一块雪正砸在我的脑袋上。我于是,找了一块雪扔到爸爸的腿上,然后狼狈而逃。过了一会,爸爸气喘吁吁说:“我不玩了,不玩了……”谁知,我中了爸爸的计谋。刚一转身,准备开口说话,一块雪正砸在我的脑袋上,这让我气愤不已。

父亲的故事篇八

父亲去世的时候享年87岁,盘点父亲的一生,既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但在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中却折射出父亲的平凡而伟大。

一碗水没有端平的父亲。

当了三十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在百姓的眼里一直是一个做事公平、办事公正,令群众敬佩、受百姓尊重的好党员、好干部。在我们儿女眼里更是一个对人平等、做事认真的父亲,可是在母亲的心里却是一个一碗水没有端平的人。并因为这件事母亲一直怨恨了很多年。

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四,上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家中特别贫困,靠给地主打工维持生活,由于父亲从小就要强,做事干练,遇事不慌有主张,所以爷爷很早就把家庭这个重担交给了父亲,父亲从此就成了这个家庭的当家人。

我们这个家庭虽然家庭成员不算最多的,但却是最复杂的,当时两个姑姑虽已出嫁,伯母也已去世,但是伯父不久就把第二任伯母娶回家,并且带来了五个孩子,再加上先前伯母留下的两个孩子,家庭成员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关系的复杂就使得作为当家人的父亲在很多事情的操作上要处处谨小慎微,我们都知道穷家难当,更何况是这样一个大家庭,于是父亲的天平就开始倾斜了,母亲说家中无论大事、小事父亲总是偏向着伯父一家,过年了伯父家的孩子有新衣,而母亲的孩子却没有,生病了伯父家的成员可以吃小灶,而我们家却不可以,干活的时候伯母及带来的孩子可以不干,而我的母亲及哥哥姐姐却要首当其冲。每顿饭母亲都要首先伺候爷爷奶奶,然后自己才能上桌吃饭,往往母亲上桌的时候饭菜早已凉了,或者所剩无几了,而伯母却享受着和爷爷奶奶一样的待遇,母亲还说由于父亲的偏爱,加之后来的伯母又是一个比较刁蛮跋扈的人,所以母亲一直在父亲和大伯母的压迫下生活。那时的母亲每次和父亲说起他的不公平,父亲总是说,谁让自己当家呢,谁让母亲和孩子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呢,再说伯父也不容易,我们吃点亏也是应当的,宁可委屈了自己也不要委屈了别人,这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可做事也非常顾大局、识大体的母亲心中的那份委屈仍然持续了好多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