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绩效管理论文汇总(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9:18:29 页码:8
2023年绩效管理论文汇总(模板12篇)
2023-11-11 19:18:29    小编:ZTFB

在这个分类中,涵盖的对象范围广泛且多样。总结应该具备简洁明了的结构,清晰地表达出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关联性。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总结范文,从中获取对写作的新鲜感悟和认知。

绩效管理论文汇总篇一

民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促进民营医院更好的发展。首先,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民营医院在目前阶段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一些医院有建立连锁医院或者附属医院的愿景。欲跻身在省市的三甲医院,提高营业额,但是这种目标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中并没有实现,各个科室的工作仍然处于以往的混乱状态。员工在医院的工作价值和使命感无法建立起来,并且逐渐减少对医院的信心。其次,民营医院在质量管理方面有所欠缺。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产生。若管理体系中缺少相应的职能,那么质量管理就会缺少导向性和规范性。医院的质量管理执行部门是医教科、护理部和院办等部门,很多医院存在的问题是缺少检查力度,并且很多医护管理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只是进行“面子工程”,工作态度不认真,责任意识薄弱。

(二)民营医院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民营医院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认识方面的问题。绩效考核是为医院的发展和卫生工作者的进步而服务的,但是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认识问题,医院各个科室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并且在宣传上也没有下功夫,很多职工和领导都对绩效管理缺乏根本性的认识,对绩效计划和培训等有所忽视。绩效管理不仅仅是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那么简单,其中还包含对业绩考核计划、评定、问题分析和改进方面的工作,医院在考核过程中需要根据考核的结果来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惩罚。其次,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绩效管理的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过于形式化,很多员工对绩效考核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考核结果好坏无所谓。另外还有一些考核结果缺乏依据支撑,一些民营医院的绩效考核成果常有轮派现象发生。(由于缺少沟通)很多员工对考核的结果呈抵抗情绪,不认同,这是因为在考核以前没有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

(一)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首先,战略导向原则。这个原则是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原则,需要对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进行充分的认识,然后将战略管理的各个阶段目标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其次,目标管理原则和公开性原则。目标管理原则是建立起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公开性原则是指绩效管理体制的确立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以获得员工的支持。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环境进行分析。若处于经济政治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那么人口也会增多,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就会提出挑战。对国家政策环境的分析主要是国家要改变看病贵的问题,所以提出提高诊疗手术费,降低药品价格和医疗设备的使用价格以及耗材费用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百姓的看病贵问题得到了一部分缓解,但是医院,特别是民营医院来说将是巨大的压力。其次,对医院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医院的人力资源分析主要侧重几个方面,分别是医院的工作人员组成结构,医院的用人机制和培训体系等等。在人力资源方面要对员工进行明晰的职业规划,建立起定期培训和学习的制度,在用人上注重员工能力与态度,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民营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选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医院目前运行状况的好坏。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需要建立起长期的发展目标,然后将此目标划分成多个阶段。本文所研究的是具有战略规划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样可以对民营医院的具体工作进行衡量和检查,也有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长期开展。

(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医院文化。

为医护工作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进行职位价值评估。职位价值评估是建立在医护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态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何确定职位的价值需要对职位工作成果进行评估,对医护工作者职位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因素进行,工作者的学历、职称、门诊患者数量、手术的难易程度、手术患者的多少、手术费用的高低、病例的制作、加班值班情况以及对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对职位进行评估的因素,只有这些加以完善才能真正提升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在医院文化建设方面,要把医院的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定期的为员工开展文化活动,并且在医院各个办公室颁发一些文化粘贴和文化锦旗等,时刻提醒工作者遵循企业文化区工作。

绩效管理的辅导和拟培训需要管理者为员工召开会议或者定期的培训,让员工对绩效管理的作用和目的等进行充分的认识,并且实行绩效考试制度,经过辅导和培训,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员工才能继续回到岗位上为患者服务,若不合格还要继续参加培训,学习绩效管理知识,提升自己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水平。

(三)完善绩效激励体系。

医院在业绩的绩效激励方面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利用平衡计分卡,让员工对平衡计分卡有足够的认识,因为它可以将员工的业绩记录下来,医院的整体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分为财务方面、患者方面和内部的工作流程方面。利用平衡计分卡可以将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和工作能力结合在一起,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的短期效应。平衡计分卡是在医院整体绩效管理战略上发展起来的,能够促进医院、医疗工作者和患者三者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代表了医院中的各个角色。从财务角度上看,平衡记分卡的作用是如何做好医院预算工作,减少医院成本;从患者角度来说,平衡计分卡是医院如何看待患者;从医院角度来说是如何做好管理和控制。所以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管理更有利于对出色员工进行奖励,对不积极工作的员工进行激励。

(四)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首先,制定各个科室的绩效指标。不同科室具有不同的指标制定方法。临床是医院的主体科室,也是患者可信赖的科室,对临床而言,采用平衡记分卡和主要业绩相统一的方法。对于后勤保障部门等服务型科室,更多的事倾向事务性业绩指标。临床的业绩指标可以从平均住院日、患者病床的使用率和病床的周转率等方面进行检测。另外还要对不同的科室进行不同工作计划的制定,对科室的绩效考核进行管理,并落实到各个部门中,增强执行力度。其次,制定岗位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岗位绩效指标就要落实到具体医护工作者身上,考核指标体系中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其中有对工作者工作态度的考核、工作作风的考核、合作管理的考核。在这些考核中要进行指标的定量定性,把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上去,并且落实医疗工作者的服务态度。

综上所述,本文对民营医院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细致的改进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民营医院的进步与成长,在医疗卫生行业中能拥有自己的有利地位,提升竞争能力。

绩效管理论文汇总篇二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与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生存手段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经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创造经济和财富增长的源泉。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是知识员工,知识员工不同于传统的劳动者,因为他拥有最有价值的资产——知识。知识员工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他们往往能帮助企业在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中赢得优势。但是大多数知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之普通员工差。一些按传统管理方式的管理者总是试图说服他们,但是如果不能取得他们的认可,也只好请他们“走人”,而他们果真会头也不回地推门就走。更可怕的是,他们可不是回家,而是去竞争对手的公司上班,或是自己创业跟老东家打擂台。在企业同样如此,对于知识员工的绩效管理日益显得重要。那么,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做好知识员工的绩效管理呢?本文就着手于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

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是企业价值增值的源泉,企业的生产工具、技术及流程的掌管开始转移到了知识型员工的手中,因而,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重心。知识型员工能不能被有效管理,关键在于了解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和工作特点,结合他们的内在需求采取富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知识型员工有以下特性:

1.1 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知识型员工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凡事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通过开展创造性工作来充分展现个人才智。

1.2 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在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结构中,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远远大于物质激励。他们更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认为成果的质量才是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让他们取得成就便是对他们更好的激励,金钱和晋升等传统激励手段已退居次要地位。

1.3 劳动具有创造性和自主性。与体力劳动者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不同,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大多为创造性劳动。他们依靠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知识型员工更倾向于在宽松的、高度自主的环境中工作,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不愿意像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那样被动地适应机器设备的运转,受到物化条件的约束。

1.4 强烈的个性及对权势的蔑视。与传统的体力劳动者不同,知识型员工尊重知识,崇拜真理,信奉科学,不愿意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会趋炎附势,惧怕权势或权威。相反,他们会因执著于知识的探索和真理的追求而蔑视任何权威。由于知识型员工掌握着特殊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对上级、同级和下属产生影响,因此,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1.5 工作过程难以实行监督控制。知识型员工是在易变和不确定的环境中从事创造性的知识性工作,其工作过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甚至工作场所也与传统的固定生产车间、办公室环境迥然不同,灵感和创意可能发生在任意的、工作外的时间和场合。可见,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是很难实施监控的,传统的操作规程对他们毫无意义。

1.6 工作选择的.高流动性。知识型员工由于占有特殊的生产要素即隐含于他们头脑中的知识,他们有能力接受新工作、新任务的挑战,拥有远远高于传统工人的职业选择权。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企业,寻求新的职业机会。他们更多地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组织的承诺。在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方式、个性特质、思维模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果企业对他们委以重任,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如果对他们管理不善而流失,将对企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管理和激励已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

2、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使员工的个人努力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知识员工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对于这个群体的绩效管理尤其重要。良好的绩效管理是企业持续成长、持久经营的重要条件。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现阶段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尤其是知识员工的绩效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困难和问题。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员工绩效管理论文。

绩效管理论文汇总篇三

改革开放前,事业单位与其它组织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的差距并不明显。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事业单位与其它组织在管理上的距离逐步拉开。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每个事业单位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机构的撤并,经费的压缩,业务的竞争,民营化的浪潮,种种问题和压力使事业单位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对自身的生存、发展和未来高枕无忧了,必须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和生存能力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发现员工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且能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给予了员工持续改进工作、提高绩效的信心。通过这种管理活动将组织的战略和绩效期望落实到个人,员工则通过与主管的不断沟通和改进绩效的过程,提高了自身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的管理绩效、信誉和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不断得到完善,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体制尚未理顺,各种配套措施不到位,使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不够深刻。

在管理过程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对对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一提到考核,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奖惩问题,考核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改进人和工作的分配以及提高工作绩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考核的功能远远超过奖惩的意义,这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在考核上的本质差别。

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欠科学。

考核指标体系是绩效考核目标和内容的具体化,是对被考核者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科学评估的重要依据。然而现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欠科学。主要表现在:。

(1)考核指标过于粗放,区分度不高。

通常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将每一类人员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及格3大类,由于考核等级较少,多年的考核结果表明,能被评为“优秀”的人员凤毛麟角,大家都集中在“合格”档次,基本没有人“不合格”,不能有效地体现工作人员的绩效差别。

(2)指标体系的设置与员工岗位职责脱节。

由于对考评指标的选择缺乏科学合理的程序与手段作保证,其中部分指标与职位工作相关性不强,在考核标准的实施中,对不同层级和类别的工作人员,采用相同的考核指标,且每项指标的权重也相同,不能体现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岗位职责以及对任职者的素质、能力的要求,降低了考核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3)考评指标操作性不强。

指标内涵不明晰或缺乏具体化的考评标准、方法作支持,使得执行过程难度较大、一致性较差,影响了绩效管理信度。

3.绩效考核的反馈渠道不畅通。

从事业单位多年来的做法看,基本上都疏忽了绩效考核的反馈面谈,不能让员工们意识到他们的工作绩效与预期绩效的要求的差距,无法了解不能达到预期绩效的原因,更不用说找到改进绩效的方法。

4.绩效考核的激励效果不明显。

绩效考核的结果本应是与员工的收入与惩罚挂钩,并藉此奖优罚劣,达到促进员工提高绩效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领导常不以此决定员工的晋升和奖励,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收入和惩罚脱节,使得一些从事创造性工作或者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绩效结果。

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绩效管理,并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运用,用系统的眼光和思维进行体系设计与组织实施,真正把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适时推动组织的变革前进,把事业单位推进为具有现代意识观念、行为模式以及能力结构的成长型组织,从而更好地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2.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应转变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改进现有的绩效管理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如:我们可以建立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的绩效考核指标,并将原有考核指标据部门和岗位进行细化,业务部门以完成业务为主,同时兼顾部门建设和管理;销售类岗位首要完成业务指标,同时兼顾个人发展,其他岗位围绕中心战略结合职位指责和要求,同时兼顾个人发展,可建立以下指标体系:。

部门负责人:业务完成60%、能力建设(团队、软硬件环境、服务能力)30%、日常管理指标10%;销售类岗位:业务完成75%、综合素质30%;其他岗位员工(含各业务部门非销售类员工、综合管理部员工):计划执行85%、综合素质15%。使指标体系及权重清晰明确,以便于考核的操作和执行。

3.充分发挥完善考核结果的作用。

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薪酬的调整、员工的选拔与职位的变动、员工培训与发展的依据,对于整年绩效不满意的结果,可以采用解雇、换岗、降级甚至终止合同的措施,使其在人员培训、职位变动、改进绩效计划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深入持久地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功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绩效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4.做好沟通和反馈。

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上级和下级持续不断沟通和反馈的过程,通过上下级的有效沟通和反馈,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成就和优点、明确工作中问题的所在、产生的原因、仍需改进的地方。此外有效的双向沟通还可以带给组织成员横向比较和沟通的信息,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实现组织目标、改进员工绩效和个人持续发展的助推器,真正实现中心有效的绩效管理,提升中心整体的绩效水平。

[1]韩晋.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科技信息,20xx,04.

[2]蒋凌,胡国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模式探析——以xxx集团公司为例.科技和产业,20xx,01.

绩效管理论文汇总篇四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在这种环境下各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研究如何做好绩效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能力。一项对中国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调查显示90%的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能让世界500强这样的大象起舞的绩效管理,在很多企业成了放不下、咬不动的鸡肋呢?本文从绩效管理的构成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绩效是指人们为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最终效果和效率。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实施、检查、调整来促成目标的达成。因此,绩效管理就是通过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激励四个环节,持续改善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整管理过程。

ramlall[1]提出确定绩效管理体系为组织创造竞争性优势的有效性所需确保的几个方面:用及时有效的工作分析来制定职位描述;定期更新职位描述以反映变化着的经济环境;在绩效计划阶段中让每个员工都充分意识到其在组织中的角色;在整个组织中开发出一致且持续的绩效测量方法;绩效评价的过程与体系是公平、准确及可靠的。在绩效管理中,一个关键战略是理解每个员工在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通过明确组织中每一个体的目标与其实际发挥的作用,人们便很容易确定所存在的缺陷并制定出改正措施,从而使得每个员工得以充分发挥潜力并为组织创造更大价值。

三.绩效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只是简单地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而忽视了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管理者要想提高员工绩效,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绩效计划和绩效辅导上,仅仅关注绩效考核而忽视绩效计划和绩效辅导无异于本末倒置。在绩效计划和辅导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建设绩效导向型的组织文化,有意识地建立支持组织业绩、鼓励创新与适应变化的组织文化;要在组织中提倡“按绩分配”、“唯绩是举”,只有在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文化中,绩效管理才能真正焕发出活力。

绩效考核不是迫使员工更好或更努力工作的棍棒,也不是只在绩效低下时才使用的惩罚工具,而是一种激励型的管理工具,是为了奖励先进、帮助后进,让每一个员工和企业一同成长的途径。在考核前要,向员工解释绩效考核的目的和必要性、合理性。硕士论文,企业。在设计、确定考核指标时,要和员工一起对有关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考核指标进行商讨。设定明确清晰的便于衡量的绩效目标。“如果你无法衡量你想衡量的东西,那么你就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

【4】。首先,应用平衡计分卡的组织必须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其次,组织必须有较好的信息系统支持,以便对考核指标跟踪和衡量;第三,平衡计分卡理念是在西方绩效考核成熟、成功的企业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很难想象一个刚刚实施绩效管理、没有建立绩效文化的组织能够成功地使用这样复杂的绩效衡量工具。

360度考核在组织中是采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考核方法,它克服了传统考核方法仅由上级考核下级而造成的绩效信息收集渠道一、主观性强的缺点。通常,360度考核的结果只应用于员工开发、绩效改进等方面。但是,不少事业单位把360度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薪酬相联系,这促使考核者在考核本部门或其他部门的同事时“留一手”或“使绊子”,造成同事之间不合作甚至互相拆台,导致360度评估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大打折扣。企业在选择考核方法时要综合分析,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特色的考核方法。

3.绩效反馈。

【5】。4.创新绩效激励体系,应用绩效结果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规避员工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创新绩效激励体系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文化,要很好地设计能配合实现企业战略的关键业绩评价指标,开展战略性业绩评价与激励。战略性激励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是一套涵盖共同价值观形成、制度建设、岗位设计与晋升、责权利有机结合等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激励方案,它注重团队激励,有助于实现责任与权利的协调统一,从而引导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硕士论文,企业。硕士论文,企业。

四.小结。

以绩效为纲,企业才能做大做强。硕士论文,企业。硕士论文,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生命力的世界优秀企业,都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回报率最高的一项投资:可以让企业活力无限,可以让员工士气高涨。硕士论文,企业。对摸索前进中的中国企业,眼下绩效管理还是一座等待发掘的金矿,只有正确的运用绩效管理,企业才能真正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3]kingperformancemeasurement:beyondthebalancedscorecard.[j].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4.

绩效管理论文汇总篇五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是企业实现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的重要基础,作为衡量与先进水平差距的重要标尺,对深入开展绩效管理,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尚且不足,本研究首先到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梳理,并在此技术上从指标群的含义、指标群构建的原则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指标群的分析,最后围绕关键指标分析就如何优化和提高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提出具体的建议,供相关供电企业参考和借鉴。

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定性管理层面上,很能精确、客观的实现员工的绩效考核的目标,关键指标绩效指标体系的引进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缺陷,为企业绩效管理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打下了殷实的基础,已逐渐发展成为衡量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一大重要标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企业深入开展绩效管理、实现不断递进式、跨越式的进步和发展,是现代电工企业绩效管理必然选择的一种方法和思想。

人才、财、物、信息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要素,在此当中,人才发挥着最为核心的作用,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要素。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也不例外,人才也是供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大要素。随着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推进,我国的供电企业正逐渐向独立的市场主体经营模式演化。因此,能够拥有一批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具备良好素质的各层级人才是一个供电企业能否在新的、竞争日益剧增的市场环境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从这个层面来讲,做好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意义深远。作为人力资源的两大核心模块,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更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许多企业都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很难保证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引入基于关键指标分析的绩效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毋庸置疑,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势必会为企业培养和储备大量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然而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缺陷,更多的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绩效考核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并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实际情况,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也不利于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其原因在于分析方法还较落后,与当前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供电企业的所有员工并没有完全参与到绩效考核的过程当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出绩效考核的功效。于上级供电企业而言,应该基于现有的政策和体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电力企业业务和层面的特点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对不同区域和层面的供电企业的所有关键指标实时进行考核和评估,从而有效的激励电力企业不断提升经营水平,整体上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

1.指标群的基本含义。指标群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定的机制,有效实现企业的战略决策向内部管理过程的转化,从而起到检测和考察企业在宏观战略层面的实际执行状况,对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激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指标群体需要基于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来确定需要考核和衡量的内容,是对企业战略本身的一种具体、细化和拓展,它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随着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调整而不断变动的特征。

2.指标群建立原则。根据供电企业本身的特征,供电企业指标群建立需遵循统筹规划、归口管理、分层负责、责任传递、系统保障五大基本原则,这五大原则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了指标群建立的原则体系,在指标群建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五大原则进行选择指标。其中,统筹规划原则主要是针对数据层面的要求,要求组织必须将全局各处分散的关键性的数据信息统筹整合在一起,按照经济、安全、综合等一系列职能的需求对数据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构建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保证数据的共享、安全和系统性,有效的挖掘潜藏于数据的信息,充分发挥数据的效力,为企业的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依据;归口管理原则简单就是责任到人,每个人都有其对应的具体负责的模块和数据管理;分层管理是顺应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采取决策——管理——执行层的模式对所有的指标群进行分层,通过完备的指标分类和不同管理层级的划分形成完备的机制体系,重点关注关键指标体系,同时兼顾相应的各类指标的有效实施,最终形成金字塔形的管理模式;责任传递原则通过将层层将责任分解,以传递链的形式推进绩效管理,实现企业战略的目标;系统保障原则是对系统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3.指标群结构。依据供电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基于如上五大原则进行分层,各层指标具有清晰的层级关系和紧密的逻辑拓扑关系,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层之间有着相互递进的衍生关系,第一级指标通过分解到各单位和部分二衍生出第二级和第三级指标。其中第一级指标层主要包括关键性的考核指标,和企业的决策直接相关,主要服务于决策层,第二级和第三级指标都是第一级的衍生,主要服务于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考核。第三级的数据是整个体系中最小的单元,是第一级和第二级指标层的基础和依据,能够有效地体现出企业在微观层面的可操作性,是基础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将考核目标清晰、明确化,保证所有事件相关者都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目标;通过采取合理的标准准确衡量量化考核目标;同时要保证考核目标可实现性,决策层在制定目标过程中一定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切忌将目标指定的过高或者过低,科学、规范的制定目标,尽可能避免和被考核者工作设定毫无关联的目标,目标偏低和偏高都会失去考核的根本意义,直接影响到目标的考核结果;另外还要注意一定要对目标设定相应的时间限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目标时间的设定也好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

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当前我国供电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条相关的建议:首先应该注重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保证全员都能够参与到绩效管理当中,应该基于战略高度来考虑如何做好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而不能将其简单的视为一项常规工作,绩效管理的目标主要在于激励员工而非惩罚,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方向。同时,应该熟悉了解和熟练运用绩效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准则和原则,准则和原则都是基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指定的,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原则,在实际的指标层选择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偏差,会直接影响到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实际性。强化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反馈和总结,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考核前、考核中和考核后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同时要不断创新激励体系,构建全面的管理系统。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对于现阶段绩效管理在供电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基于关键指标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电力企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具有巨大的贡献。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应采取基于关键指标分析的绩效管理手段,以不断提高其绩效管理的水平来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需求。

[2]谭军武.供电企业中层管理者绩效评价模型及应用[d].长沙:湖南大学,20xx.

绩效管理论文汇总篇六

摘要: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的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依然停留在注重经济效益的粗放式管理阶段,外部治理和内部管理水平均有待提高,基于内外需求,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已逐步将drgs引入并成功应用于绩效管理之中,本文就drgs应用于医院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与思考。

一、drgs的内涵。

drgs(疾病诊断相关组)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以病例诊断或操作为主要依据,进一步考虑病例个体特征,如病人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合并症与并发症、手术、操作、住院天数等因素进行分类的病例组合方式[1]。drgs将临床过程相近或资源消耗相当的病例分类组合为若干个组别,同组病例可以直接比较,不同组的病例经过权重的调整后也可进行比较,最初drgs主要应用于医疗保险支付,经过不断的发展,已进一步运用于医疗安全、医院评价、绩效管理、成本管理等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医疗管理工具。

二、drgs在国内应用情况。

北京市是我国第一个成功开发并系统应用drgs的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市医院管理研究所就组织10所医院发起了drgs研究,为drgs发展奠定了工作基础;21世纪初,我国全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建立,急需配套科学的付费管理方法,因此北京市再次启动drgs研究工作,并成功地将科研成果--bj-drgs应用到医院评价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之中[2]。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利用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项目,进行了drgs的研发,主要侧重于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同时应用于申康发展中心管辖下的多家医院[3]。目前我国多地均积极开展drgs的探索与应用,不同程度将drgs引入绩效管理之中,积极作用明显。

三、drgs的应用背景。

(一)drgs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要求。

我国医改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鼓励推行按drgs(疾病诊断相关组)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医联动”政策导向下,我国医保支付正逐步从“按项目付费”为主的后付制体系向“按病种付费”为主的打包预付制支付体系转变,因此,将drgs引入医院管理势在必行,及早引入利于应对医保支付改革。

(二)drgs可扭转公立医院趋利性导向。

我国医改的基本目标是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drgs可引导医院收治疑难危重病人,破除逐利机制,服务效率指标中的“费用消耗指标”主要反映资源占用情况,能有效控制病人费用,避免医疗资源向高收费项目集中的弊端,转变以往多收多得导向,在提升学科水平的同时扭转公立医院趋利性导向。

(三)drgs是医院精细化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

首先,drgs可助力精细化成本管理,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drgs支付方式会将患者的费用压力转换为医院的`成本压力,将传统的实报实销后付制度变更为依据病种的预付拨款制度,以财务压力倒逼医院开展精细化成本管理,引入drgs有利于引导医院优化流程,提升运营效率,提供更加科学、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可开元节流,降低运营成本,增加医疗收入,不断提高医院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次,drgs是提升医院的病案质量的重要抓手,是规范医疗行为,推动临床路径的良好契机;此外,医改要求医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强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将drgs核心指标引入医院绩效管理之中,可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医疗行为,充分体现经济杠杆作用,调动职工积极性。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应从医院整体战略目标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绩效分配方案,充分体现经济杠杆作用,而后通过绩效分析与评价,科学反映科室整体运营情况,通过数据深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最终以反馈和沟通为抓手开展pdca,形成闭环管理模式。将drgs应用于绩效管理,是将drgs合理引入每一个关键环节,真正做到全流程参与。

(一)将drgs应用于绩效分配方案。

目前多数医院仍使用收支结余法或工作量法进行绩效核算与分配,结合医改政策要求,都急需在脱离经济直接关联后,找到考核内涵质量、合理控制成本的科学方法。drgs融合性较强,它不仅可以保留工作量核算方法,更以科学的方式评估了内涵质量与工作疑难系数,充分体现出技术难度、风险系数,引导科室收治疑难危重病人,全面提升了学科水平。同时,将“多收多得”导向转变为“用效率和技术换酬劳”,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drgs指标体系涵盖医疗能力指标、服务效率指标、医疗质量指标三个维度,其中的医疗能力指标包括drgs组数、drgs权重、cmi;服务效率指标包括费用消耗指数、时间消耗指数;医疗指标主要包含低风险死亡率和中低风险死亡率,结合平均住院日、药占比、耗占比、均次费用、收支结余率等常规指标,绩效分配方案会更加科学、全面。

(二)将drgs应用于绩效评价与分析。

目前医院绩效评价大多仍局限于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及工作量指标,构建基于drgs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将绩效评价指向学科水平、运营效率、服务病种广度、资源消耗程度及医疗质量安全等内涵质量方向;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助力提高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可靠性,有助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传统的常规指标相比,drgs评价指标是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例如医疗机构为了同时提高cmi值、降低时间效率指标和费用效率指标,就必须提高诊疗技术来收支病情严重的患者,同时有需要提升医疗质量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和保障患者安全[4]。此外,drgs还可以在跨科室同病种中、同一科室的不同诊疗组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医院可以选定最优科室/诊疗组做为模板,有理有据的引导诊疗行为,制定医院个性化诊疗行为标准化操作规范。

(三)将drgs应用于绩效反馈与沟通。

全流程闭环绩效管理,反馈与沟通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应结合学科特性,深度挖掘数据,进入临床科室开展drgs绩效分析的实地讲解,真正做到用绩效分析结果服务科室,使核算不再局限于分配、分析不再局限于经济层面,引导科室提升服务能力、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科室管理提供多维度视角。此外,绩效管理部门还应持续关注科室drgs数据变化,定期为临床科室提供drgs分析数据,及时发现临床科室运营管理中的问题,不断沟通与反馈,以此为抓手开展绩效管理的闭环pdca。

(一)基于北京版drgs的本土化因素。

根据drgs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drgs与当地医疗服务定价(各省医疗服务定价差异较大)、均次费用、平均住院日等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医疗服务定价未完全按照技术难度决定,更多的是宏观政策性调控,因此,在开展drgs研究的时候应该注意本土化因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北京版drgs进行补充和完善,防止绩效分配及分析数据出现偏差,进而影响绩效管理质量。

(二)建立病案首页信息监管制度。

drgs所采集的信息基本来源于病案首页,因此病案首页的信息质量至关重要,可以通过组建专家团队、采取随机抽样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病案首页信息及疾病编码等进行监督与审查,同时建立奖罚分明的缺陷管理机制,以保证入组率,确保医保付费的准确性,避免病例错入或者高入现象,防止出现绩效核算结果不准确的现象。

(三)避免drgs过于依赖临床路径。

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伴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产生,应用drgs的时候应辩证的对待,不能一味的依赖临床路径、控制成本、保守治疗,医院应该设置新技术、新项目的上报流程,并在绩效管理中适时调整,以保证医疗技术的良性发展。

六、总结。

drgs与医改政策高度吻合,是政府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方向;可转变医院运行机制,改变趋利性导向,是医院绩效管理与评价的重要指标来源,使公立医院向内涵质量方向发展;与医院未来考核紧密相关,引导医院优化流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助力精细化运营管理改革;可引导医院收治疑难危重病人,全面提升医院学科影响力、规范医疗行为,是推动临床路径的良好契机。与此同时,drgs还可体现经济杠杆作用,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因此,将drgs应用于医院绩效管理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科学应用后,可最终达到患者、医院、职工三方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2]邓晓虹.北京drgs系统的研究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5(2017.2重印)。

绩效管理论文汇总篇七

能有谈一谈绩效管理的想法源于同学让我帮忙总结一下绩效管理的意义,以应他们公司制度建设之用。以这件事为引子,我开始真正思考了一下绩效管理的意义。

不同的人给绩效管理做出了不同的定义。我个人认为认识一个事物,应该循名责实,从名称入手。绩效顾名思义就是成绩和效果的简称,绩效管理就是围绕提高和改进组织及个人的绩效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的任务就是提高和改进组织及个人的绩效。所以,从这个层面讲,管理就是绩效管理。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有一句名言:与其仔细探索管理是什么,不如弄明白管理的任务是什么。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绩效管理是什么?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弄明白绩效管理的任务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认知在绩效管理中我们要做些什么。下面浅谈一下不才对绩效管理的任务的不成熟的观点,希望能抛砖引玉。

个人认为我们如果想要让组织的绩效得到提升,组织的绩效管理应完成如下任务:

一指引员工工作,明确员工工作重点,将其努力方向与组织目标有效整合:

对于绝大部分员工来说,他们做工作并不是对组织最有利的工作,而是组织要求做的工作;而他努力要做好的工作,既不是对组织最有利的工作也不是组织要求做的工作,而是组织要考核并进行奖惩的工作。从这个层面讲,组织应该明确告诉员工哪些工作要做,哪些工作重要,不同工作的比重应该怎样平衡等。

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就应该做好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要真正做到指标制定合理有效指标能反映组织的目标、不同指标比重合理有效不同指标在达成组织目标方面的重要程度不同。这样,员工就会努力完成考核指标所涉及到的工作,就会自动动脑筋统筹时间、精力等在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的分配。

二及时发现员工的绩效表现中的不足之处,帮助其改进工作:

如果一群农民在一片田里种地,每天都有一个主管农业的“官员”深入到田间记录各家农田里的庄稼的长势。然后根据庄稼长势,对庄稼的主人进行奖励和责罚。那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这片土地的产量吗?肯定不能,如果农民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技术差不能合适宜的耕种而造成的庄稼长势不好,单纯的加倍努力并不能提高这个农民的“工作绩效”。

这就要求,这位主管农业的“官员”发挥其专业水平,及时发现长势不好的庄稼的主人在庄稼耕种的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这样才能真正尽快的提高所有田块庄稼的产量。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整片田地的粮食产量。

在绩效管理中奖惩也绝不是提高绩效的唯一手段,针对员工在工作中的不良表现帮助其改进才是尽快提高工作绩效的手段。

三建设有效地激励和惩戒体制,实现奖惩分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前面说有效地奖惩不是提高绩效的唯一手段,但是奖惩分明绝对是领导者的一个利器。韩非子认为君主不需要做任何实际的工作,不能表露自己的任何态度,不能表现出自己的任何爱好,只要掌握好“赏罚”这个武器,就可以很好的让群臣发挥智力为国尽忠而不敢为非作歹。汉代公孙弘则更为详细的论述了奖惩在几方面中的作用“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罚当罪,则奸邪止;赏当贤,则臣下劝”。

管理实践也表明,一个好的激励和惩戒体制绝对是凝聚人心、激励员工的最能长远有效地武器。其实,我们问问我们自己,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工作最有激情?肯定是在一个赏罚分明的情况下我们工作最有激情。

而,有效地激励和惩戒则依赖于对绩效表现数据的收集,和相应奖惩措施的配合。

四通过对不同绩效水平的员工的分析,建立正确的素质模型,做好人才管理:

很少有人将这点加入到绩效管理的任务中,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恰恰是绩效管理最有价值的方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核心就是人才管理,而人才管理的基础就是素质模型建设。有效地人才管理就是要把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或者说为岗位招聘到合适的人。这个工作的基础就是对完成好该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素质特点、知识技能的透彻的了解,也就是要完成好岗位素质模型的建设。

而真正有效的岗位素质模型则应该是对高绩效员工进行测评分析后建立起来的,既不应该从书本上学也不应该完全依赖领导经验来。如果我们在进行完绩效考核后,对不同绩效水平的员工和同等绩效水平的员工进行人才测评分析,然后将结果仔细比较,得出高绩效员工的共同特点,高绩效员工的一般特点;低绩效员工的共同特点,造成其低绩效的自身特点;高绩效与低绩效员工在人才素质方面的真正差别。最后建立的模型就一定能为组织在将来的人才招聘和人才任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该工作具备很好的指导意义。

五为组织人员选拔工作提供工作实绩数据:

在选贤任能时,有以工作实绩为标准和人才素质测评结果为指标两种手段,也就是赛马与相马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我没资格评价,但是,我确实知道一些真正落实“赛马”制度的组织取得了很好的组织绩效。当然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肯定会更好。

如果,一个组织没有足够知识技能和有效地工具来做人才素质测评,以工作实绩为标准进行人才选拔是相对公正合理的一种手段。那就既然已工作实绩为标准,就要以以往的绩效考核数据为准。从这方面讲,绩效管理中的考核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是组织人员选拔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六建立绩效数据与工作方法对比模型,确定最佳工作方法,为员工树立标杆:

前面曾提到,应该根据绩效分析对低绩效员工的工作方法进行改进;同时也应该通过对高绩效员工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等的分析和对比,确定一个岗位的工作所最适宜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并建立模型,以供其他员工学习和自我改进。

七通过绩效跟踪,及时评价组织所进行的包括培训、员工聘任等在内的一切工作的有效性:

这些都应该根据对绩效的跟踪、统计和对比对上述工作进行评价,及时改进。绩效管理也应该将之纳入到自己的任务范围内。

八通过绩效考核,公平合理的发放员工薪资:

绩效管理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个任务就是作为薪酬制度的一部分,作为员工薪资发放的参考指标。真正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该是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的。那怎样区分勤和懒、优和劣?考的就是绩效考核。

上面粗略列举了我所认为的绩效管理的任务(意义)及理由。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同时,管理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实践,肯定不是凭借单纯的管理技术就能做好的。管理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最好能上升到文化层面。因为管理活动的归宿和出发点是训练员工的好习惯,这才是提高和改进组织绩效的王道。而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巧妙地办法,只能靠反复抓抓反复,一遍一遍的去帮助员工戒除坏习惯,直到好习惯成为员工行为的基础。

绩效管理论文汇总篇八

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目标,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对员工的行为、态度进行考核和结果反馈,不断改善员工和组织的行为,最终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和组织战略目标的过程。

二、绩效管理在企业难以有效推行的原因。

绩效管理在企业实施过程中难以有效推行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大原因。

1.主观原因。

(1)文化因素大部分企业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特别是“中庸”之道和“人情主义”思想,它对企业文化建设影响根深蒂固。“中庸”之道要求企业管理达到一个合适的“度”,在企业管理中做到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既要做到维护企业管理的需要又要做到维护被管理者自身的利益需求。因此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希望采取一种平均主义化的绩效管理方式,使大家的考核既要有差距,又能保证差距不大,这样既达到了企业绩效管理的要求,又保证了员工的利益需求,使得大家和谐共处。“人情主义”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讲究在处理各种问题时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作为处理原则,面对出现的问题不是按制度去办事而是用感情去办事,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达到人情的相互往来,达到双方的共赢。(2)高层管理者不重视大多数高层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缺乏有效地认知,仍保留着“重生产,轻管理”的传统经营理念,认为只要企业效益好,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就能在企业踏实、认真的工作,从而继续推动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同时由于推行绩效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还不能保证绩效管理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出现副作用,因此大多数高层管理者不愿意用更多的精力去推行,更不愿意去为未知的结果去冒险。(3)中下层管理者及普通员工抵触由于中下层管理者及普通员工所处的位置、看问题的视角、对问题的理解等原因导致对绩效管理有所抵触。特别是绩效管理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员工由于害怕绩效管理的推行会引起自身利益的损失,在心理和行动上对绩效管理产生抗拒而采取不合作甚至敌视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他们也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管部门的事情,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有的甚至抵制。员工不愿主动参与绩效管理,企业在制定绩效管理制度时他们往往不愿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甚至避重就轻,导致绩效管理制度操作性差,主观能动性大,不易量化等问题。

2.客观原因。

(1)缺乏专业人员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大多没有系统的接受过专业教育。甚至有些负责绩效管理的人员都是“门外汉”,自己都不知道什么绩效管理,而是一味地去借鉴别人的绩效管理制度,将别人用的东西强加到企业中去,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2)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中西文化之间有差异,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往往是直接将国外的绩效管理制度、方法不加以区别的直接搬过来用。绩效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结合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发展战略导向、组织结构框架、人员岗位配置等方面。大多数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时往往是为了绩效管理而制定制度,不从企业本身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战略导向、组织框架、人员等方面去考虑,因而造成制定出来的绩效管理制度华而不实,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更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从而有效的推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3)绩效管理结果缺少反馈与运用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是结果没有得到系统的反馈与有效运用,即没有与绩效管理对象最为关心的工资福利待遇、职务晋升、职业规划等直接有效关联,也没有建立公平有效的绩效管理结果申诉机制,更没有制定绩效管理改善和调整的计划,造成企业奖惩决策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奖惩措施对员工不具有说服力,削减员工的士气,打击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更为严重的是使员工认为绩效管理只不过是老板惩罚员工的一种手段而已。

企业绩效管理之所以出现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级别的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有效地认知,对绩效管理推行过程不了解、不认可,甚至产生焦虑感和抵触情绪。因此加强对不同级别的员工进行各有侧重点的宣传和培训,使他们了解并认可绩效管理,努力促使各级员工的观念转变,让他们认识到绩效管理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是有利的,保证绩效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2.引进专业人才。

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能否有效地推进实施需要专业人员,因此引进专业人才对推进绩效管理尤为重要。

3.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

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同时兼顾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绩效管理由整个企业到下面各个分支机构以及部门,由高层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直到最下面的普通员工,逐层逐级的深入下去。同时根据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以及各个岗位的工作范畴、性质,确定每个岗位的绩效管理指标和标准。

绩效管理结果必须与员工利益相关的工资福利待遇、职务晋升、职业规划等方面挂钩,并将绩效管理结果及时反馈到员工个人,让每一名员工及时知道自己的绩效管理结果。

四、结语。

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健全的,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并结合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战略、组织框架、人员配置等方面,由上往下逐层逐级慢慢的完善,不断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斌,张帆,胡晖.绩效教练――教练式绩效管理的六大工具[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佟亚丽,宁婧茜.出版社转企改制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12).

[3]赵筠.绩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之道[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绩效管理论文汇总篇九

就目前来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不同学者的界定标准各有不同。胜任力理论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其合理性以及实际使用价值,在国外得到迅速普及,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医疗、教育等各个部门。目前认同较为广泛的是将企业经营管理胜任力分为表面的知识、技能和内在的特质、动机、自我概念等。具体来说,知识是指管理者掌握的信息,技能是指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具有的能力,自我概念是指管理者自我的价值观、态度和认知,而特质是指管理者自身的特性,动机则是指管理者实现目标的意愿。总而言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胜任力不仅可以判断其能否胜任某项工作,而且还关系着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的高低。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经营管理绩效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的,其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以及存在的问题,因此目前经营管理绩效理论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收。但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一样,目前关于经营管理绩效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就目前来看,对经营管理绩效理论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三种,其分别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评价标准、单一指标和多项指标的评价标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重叠,目前较为常用的评判方式是通过多项指标从主、客两方面来衡量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

二、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

(一)胜任力的特性。

我们可以从对胜任力界定的不同标准中总结出一些相似点,也可以说是胜任力的特征,其主要有三点:(1)胜任力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其表现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动态性;(2)胜任力与经营管理工作绩效有着密切关系,不可反映甚至预测经营管理的工作绩效;(3)可以通过胜任力将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人员鱼经营管理能力弱的人员区分开来。

(二)经营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学者boyatzis提出了高效工作绩效模型,其指出经营管理绩效是由经营管理需求、管理者的胜任力以及企业环境等三部分共同组成的,只有当这三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时,才会使得经营管理绩效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企业经营管理者本身所具有胜任力的种类较多,但在实际经营管理中一般不需要用到所有的胜任力,其所需要的胜任力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具体评价,要努力使得能最大程度地将胜任力潜能激发出来,从而有效提升经营管理绩效。笔者认为,影响经营管理绩效的胜任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者能对自己有正确认识,并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调节来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发展,以此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因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2、领导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是指管理者通过人际交流或自身行为影响来提升整个企业工作人员水平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其它工作人员来说起着领导作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其在胜任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任务管理能力。

任务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自身经验来对团队进行指导,以此来完成任务的一种能力。任务管理能力的直接实施对象是任务,而只有保证团队任务的完成,才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绩效。

4、创新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企业发展背景的变化,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合理改进,使得其更加符合当前企业发展需求的一种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经营管理者创新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管理者拥有较强的创新管理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5、社会责任能力。

在明确社会责任能力之前,首先必须要将其和经济责任区分开来,其不是以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具体来说,社会责任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以及对社会公益责任等的一种能力,一个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必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能力。

(三)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

企业的经验管理绩效主要可以分为发展绩效、财务绩效、流程绩效以及市场绩效,研究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个人特质、管理能力都可以对经营管理绩效产生影响,而这些都是属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的范畴。比如人事管理能力对企业的发展绩效和市场绩效都能产生显著影响,因为一旦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较强的人事管理能力,其就可以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更好的组织,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社会责任能力也对发展绩效有着促进作用,因为若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能力,就会通过如社会公益等各种行为来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而这在无形之中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提升企业的发展绩效。

(四)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关系带来的启示。

1、给选拨和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带来的启示前面已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自我管理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任务管理能力等胜任力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拨或考核时,可将这些能力纳入衡量范围。比如,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拨时,可通过对其个人特质、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衡量其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影响能力、指导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评判其领导能力;通过对其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绩效管理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评价其任务管理能力。总之,在进行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选拨时,要考察其各方面的胜任力,以此保证其具有足够的资格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2、给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带来的启示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许多胜任力对经营管理绩效都有影响,因此在进行管理者的培训时,要依据不同胜任力的不同特点来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方案。这样可以使得培训更有针对性,从而大大提升培训效果,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和管理者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如何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否胜任经营管理工作成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各项研究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有着直接关系,可通过胜任力评价将表现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和表现普通的经营管理者有效地区分开来。在进行企业管理者的选拨和培训时,要将之与胜任力结合起来,保证管理者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家胡凯单位: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绩效管理论文汇总篇十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引入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发展四个方面,构建起以远景与战略为中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进一步分析了绩效指标体系价值链,为国内保险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新思路。

关键词:平衡记分卡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价值链。

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简称bsc)是哈佛大学教授roberts·kaplan和复兴方案咨询公司总裁davidp·norton于1992年提出的一套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管理会计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bsc是一系列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与非财务绩效衡量指标的综合体,包括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发展四方面内容。

平衡记分卡财务方面的指标与传统的财务衡量指标类似,一般包括收入、成本和利润等方面。但是两者又有所不同,由图1可知,平衡记分卡的财务方面指标不是孤立的,它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集中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情况,是企业追求的结果,是另外三个非财务方面的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非财务指标不是对财务指标的取代,而是对财务指标的补充。如表1所示,客户方面是指企业从客户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经营效果,主要包括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等内容。将客户方面纳入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和战术,进而产生满意的财务绩效。内部运营方面是指企业从内部业务角度评价企业运营状况。内部业务是形成企业竞争能力的内因,是企业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顾客满意、实现股东价值都要以内部经营过程为基础。学习发展方面是从企业的学习发展角度评价企业竞争能力的。学习发展是以上三个方面的驱动因素和成功基础,此方面的衡量主要以员工为基础,主要标准有:员工掌握技能的能力和获取战略信息的能力等。平衡记分卡全面考虑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利润、投资报酬率等指标,又包括了非财务指标,如客户保持率、合格品率、雇员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与动因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结果指标,又包括了动因指标。如客户满意度指标能促使企业扩大销售,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在这里,利润作为一种结果指标,而客户满意度作为它的动因指标。

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短期指标,如成本、利润等指标,又包括了长期指标,如客户满意度、雇员满意度、雇员培训次数等指标。

外部与内部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外部评价指标,又包括了内部评价指标。例如,客户满意度指标是通过对客户的调查而得到的,反映了外部人员对企业的整体评价,是外部评价指标。而合格品率、雇员培训次数、雇员满意度等指标则是企业内部对企业的整体评价,是内部评价指标。

客观与主观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客观评价指标,又包括了主观评价指标。如利润、投资报酬率、合格品率、雇员培训次数等指标均是依据数据计算出来的,是一种客观指标。而客户满意度、雇员满意度等指标则是主观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主观指标。

运用平衡记分卡构建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已初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的竞争新格局。按wto协议约定,5年过渡期后,我国保险市场将完全开放,与外资企业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竞争日益激烈。为提高我国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完善现有的市场体系外,还应加强监管、调整产业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应在调整产品结构、管理服务水平等内部业绩动因上进一步提高,所以必须运用更加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反馈。

保险业是特殊的行业。保险是一种平均分担经济损失补偿的活动和转移风险的机制,保险产品是在未来给予经济补偿或给付的承诺,是一种典型的无形产品;保险费率的厘订涉及对未来损失分布的正确预测;保险合同的解读需要一定的金融与法律知识,而这些将导致保险消费者的信息劣势。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突出及保险产品无形化的特征,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选择会产生一定的困惑。除了需求动机外,影响消费者投保行为的主要因素是保险公司的形象和服务,这要求保险公司将无形的服务有形化,所以有人认为买保险就是买服务。从上述保险业具有的独特之处来看,单一的财务评价方法侧重评价过去,过于重视短期财务结果,缺乏预测性,不能揭示业绩改善的关键动因,无法反映保险业竞争最重要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顾客和员工满意度等决定性因素。而平衡记分卡不仅包含传统的财务目标,还引入了三个基本非财务目标,突破了传统业绩评价的局限性,能够真实反映出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本文通过引入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保险业特点,运用平衡记分卡为国内保险业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由表1可知,保险公司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是从平衡记分卡最基本的四个方面出发而建立的。首先,根据四个方面的特点建立各自的战略目标,根据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分析其关键成功因素。从关键成功因素出发,分析反映和影响关键成功因素的关键业绩指标。但是这些关键业绩指标都是滞后指标,还要进一步分析影响这些业绩指标实现的因素驱动指标,即领先指标。

保险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注重衡量的行业,其特点是从做出某一决定到取得相应成果之间要有很长一段时间。例如,评估风险和决定费率是保险业务的核心,但是直到理赔提出和解决之后,这些工作的效率才能显现出来。如果平衡记分卡只包括滞后指标,将无法为管理层希望早日获得成功指标提供信息;也不能促使企业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成功的驱动因素上,也就无法指导员工的工作,更不能实现未来的成功业绩。所以,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的结合对于激励和衡量保险公司业绩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财务方面的领先指标空缺,并不代表没有领先指标,而实际上,三个非财务指标整体构成了财务方面的领先指标。

表1的指标体系只是针对一般保险公司而建立的,在对具体的保险公司建立指标时,应根据公司的特点和战略目标建立适合该公司的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体系。另外,平衡记分卡中的四个方面及其指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公司战略及其企业特点适当增减。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平衡记分卡的内容和指标,这样才能适应实际情况,保证企业沿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发展。

传统的绩效评价都是以财务分析为主,单一的财务评价体系只为企业提供了有限的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了更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保险公司绩效,本文引入平衡记分卡,结合我国保险业现状及行业特点试建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记分卡综合了财务评价指标和非财务评价指标,并强调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突破了传统业绩评价的局限性,把传统意义上的绩效评价与组织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避免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而以牺牲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为代价。

在西方理论研究方面和实践方面,平衡记分卡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西方企业在战略管理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我国,对平衡记分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保险公司高风险的特点,平衡记分卡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其绩效进行评价,降低保险公司的风险程度。因此,本文引入平衡记分卡并结合我国国情来探索切实可行,适合我国保险公司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绩效管理论文汇总篇十一

在过去,事业单位工作一直被当作是一种“铁饭碗”工作,吃公家饭,工作轻松,这就导致事业单位职工人浮于事,工作不负责任,人员臃肿。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改革事业单位就成为了近年来我国改革的重要项目。但是改革的难度很大,而且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其人事管理制度,只有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设计出合理公平的管理制度,就能够改革事业单位员工管理制度,让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打破“平均主义”的制度,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增加单位效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全面的评价,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表现在人员的任用需要以其绩效成绩作为基础,劳动报酬要以绩效成绩作为标准,人员的培训也要根据绩效考核来确定培训的方向和方式。绩效考核还是员工激励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员工平等竞争的重要保证,能够激励员工不断晋升,推动部门的良性发展。

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现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状况来看,绩效考核一般实行的是年度考核制度,分为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进行平时考核,再在年末或年初进行年度考核及总结,一般来说,这种方式是以年度考核为主要考核标准。但是在这种制度下,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一)制度存在缺陷。

事业单位的考核内容一般是考勤、能力、品德和业绩四个方面,但是,仅仅从这四个方面来作为考核的内容并不能很好地进行绩效评定。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虽然能够涵盖工作所需的一切素质能力,但是不能公平地评价一个人的一切素质和能力。从这四个角度进行考察缺乏公正性,不能达到客观合理,存在太多的人为因素,无法让考核结果做到公平有效。另外,我国事业的那位绩效考核以年度考核为准,缺乏准确性,无法对一年的平均成绩作为一个总结,很多只是在接近考核的期间做好表现工作,导致考核流于形式。

(二)员工本身的不重视。

员工对绩效管理的不重视包括管理者的经验缺乏和意识缺乏、普通员工缺乏考核意识。绩效管理在不断发展的这些年中仍然没有形成事业单位员工的一种思想惯性,再加上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很多事业单位的员工来说就没有形成思想上的拓展。我国的绩效管理对于管理者和员工来说还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管理方式没有给事业单位带来实际性的效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还增加了成本,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绩效管理方式的推广本身就存在一种矛盾,给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重视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在定量的考核中要用分数等量化的方式来进行绩效分析,还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数据的处理。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工作来看,事业单位能够准确进行评定绩效指标的很少,缺乏经验。虽然绩效考核已经存在了数据上的量化,但是从实际来说还是缺乏定量考核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这样的定量和定性考核方式存在很强的主观性,难以准确评定员工的实际情况,影响了绩效考核的质量。

三、完善绩效考核的措施。

为评定依据,将绩效考核责任落实到考核人员手中,量化考核结果,不断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进步。

(一)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是事业单位进行人事管理的重要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是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要求结构完整、科学合理、操作简单、功能配套,其制度既要充分关注绩效结果,又要关注工作的整体部署、规划和战略目标,还要选择合适评估模式,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估报告制度和奖惩制度。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绩效管理而言可以打好基础,让员工度事业单位的管理内涵有着进一步的认识,能够保证单位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和绩效反馈工作。通过绩效管理的不断优化,能够让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单位的工作目标保持一致,让考核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实现单一绩效考核向有效绩效管理的'过渡。

(二)提高各层人员的认识。

还要完善奖励机制,对于成绩拔尖的员工给予经济奖励和机会奖励,以奖励的方式带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事业单位不断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和完成,全体员工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改,提高工作效率。

(三)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

事业单位不能将绩效考核流于制度,不能模棱两可,而是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从多角度进行绩效考核。事业单位要量化考核标准,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想落实考核的具体状况,就要制定出有针对性地绩效考核标准。在标准确立的过程中,要由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共同讨论,这样制定的标准才能适用单位的具体情况,保证考核标准可以正常实施。事业单位要制定数字化的考核标准,结合人事考勤,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来计算最后的考核分值,保证考核结果科学有效,考核成绩全面。事业单位要改变现有的绩效评定原则,定量建立进行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以体现出考核的价值。

四、小结。

[1]董虎山.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对策研究[j].企业研究.(08):

123.

[3]胡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6):216.

绩效管理论文汇总篇十二

一个基本的绩效管理流程:绩效计划(校标的制定;考核时间、流程、方法、评定人、成本测算)绩效实施(日常工作中的绩效监控、反馈、调整)绩效考核(当期考评方案公布、实施、控制、归档)绩效改进(评估:绩效标准,考评流程;员工申诉流程;绩效改进方案)。

(一)绩效考评的方法。

1、校标:指评价员工绩效的指标和标准。

2、校标的类别:a、特征性校标员工是怎样一个人,其个人特质;忠诚性、可靠度、沟通能力、领导技巧等。b、结果系校标完成任务的数量及质量;体现为可测量的工作结果。c、行为性校标员工如何执行上级命令;体现为日常工作方式及行为。

3、绩效考评方法的种类: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目标管理法;绩效标准法;短文法能减少考评偏见和晕轮效应,减低考评的趋中和过宽评价误差,费时费力,不能用于员工间比较;直接指标法;成绩记录法;劳动定额法工作研究,时间研究,设计不同劳动定额);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结构式叙述法强调所有人统一标准,强调个人的全面整体绩效,单一的缺乏量化的考评标准。客观考评方法:关键事件法;强迫选择法忠于公司,及时汇报,经常超过销售目标,精确运用数字;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加权选择量表法);综合型(评价中心法;日清日结法;合成考评法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图解式评价量表法选择绩效有关的若干评价要素,确定出具体考评项目(指标),制成专用的考评量表)。

4、目标管理法:优点:a、结果易于观测;也适合对员工进行反馈和辅导;b、员工参与绩效目标制定过程,增强了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性。缺点:绩效目标根据不同部门具体情况制定,难以对员工和不同部门间的工作绩效进行横向比较。

5、合成考评法的特点:考评针对团队;考评侧重点具有双重性;表格现实简单;考评量表采用了三个评定等级。

6、三个基本原则:闭环原则;比较分析原则;不断优化原则。

7、日清日结法:a、设定目标目标型计划;例行型计划;问题型计划。b、控制今日功课今日毕;明天还有新功课。c、考评与激励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和公开。

8、评价中心点的含义:是从多角度对个体行为进行标准化评估的各种方法的总称;用于选拔员工,用于培训诊断;用于员工技能发展。评价中心技术:自主式小组讨论;个人测验;面谈评价;管理游戏;个人报告;实务作业或套餐式练习。

(二)绩效考评的应用。

1、考评的偏差:a、分布偏差员工现职的工作表现和绩效应服从正态分布(a、苟严误差:易造成紧张的组织氛围;增加工作压力;涣散员工士气和斗志;降低工作满意度;不利于调动业务骨干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b、集中趋势和中间趋向:好人不好,强人不强,弱者不弱。c、宽厚误差:评价标准过低;采用了主观性很强的考评标准和方法;在考评中曾与被考评者反复多次进行沟通);b、晕轮误差;c、个人偏见:就年龄、性别、宗教、种族、出身、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因考评者的偏见或偏好的不同带来的评价偏差;d、优先和近期效应:“以时点代时段”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近代远;e、自我中心效应:对比偏差,相似偏差;f、后继效应(记录效应):被考评者在上一个考评期内评价结果的记录,对考评者在本考评期内的评价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g、评价标准。

2、各绩效考评方法的特点:经济性;可行性;准确性;功能性;开发性;有效性。

二、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设计。

(一)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

1、自上而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企业使命企业战略体系目标部门目标个人岗位目标。

2、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a、适用不同对象范围的考评体系:组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个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b、不同性质指标构成的考评体系:品质特征型,行为过程型;工作结果型。

3、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针对性原则(不同人群不同指标或权重);明确性原则(不能有歧义);科学性原则(指标科学反映岗位性质)。

4、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面谈法;经验总结法;头脑风暴法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a、任何时候都不批评别人的想法;b、思想愈激烈愈开放愈好;c、强调产生想法的数量;d、鼓励别人改进想法);要素图示法。

5、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a、工作分析(岗位分析);b、理论验证;c、进行指标调查,确定指标体系;d、进行必要修改和调整。

(二)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

1、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原则:定量准确原则;先进合理原则;突出特点原则;简明扼要原则。

2、绩效考评标准的种类:a、综合等级标准(将反映绩效考评指标内涵及外延等诸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b、分解提问标准(将反映绩效考评指标内涵及外延等诸方面的特征独立并列)。

3、考评指标标准的评分方法:a、单一要素计分方法(自然数法;系数法);b、多种要素综合计分法(简单相加法;系数相乘法;连乘积法;百分比系数法)。

三、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与应用。

1、关键绩效指标的内涵:企业首先根据宏观战略目标,经层层分解后提出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并将其转化为若干考评指标。然后借用这些指标,从事前、事中、事后多维度,对组织或员工个人绩效进行全面跟踪、检测和反馈。

2、建立战略导向kpi体系的意义:a、使kpi体系成为激励约束企业员工的一种新型机制,发挥kpi体系战略导向的牵引作用;b、成为实施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c、强调对员工的行为激励,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斗志,调动全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葵花宝典之管理者修炼升级图谱:不入流管理者不知道为什么干,怎么干,干什么;四流管理者自己干、下属无事干;三流管理者自己干、下属跟着干;二流管理者自己干、下属主动干;一流管理者自己不干、下属玩命干。

4、战略导向kpi体系vs一般绩效评价体系:a、战略导向kpi体系以战略为中心;自上而下;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来源于组织战略与竞争需要。b、一般绩效评价体系以控制为中心;自下而上;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与组织战略相关不高。

5、kpi的意义:a、衡量绩效表现与期望是否有差异;b、把握全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简化程序;c、明确的努力方向和清晰的目标定位。

6、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关联性;整体性;增值性;可测性;可控性。

7、确定工作产出的基本原则:结果优先原则;客户导向原则;增值产出原则;设定权重原则。

8、平衡计分卡(bsc)的四维度:a、财务企业内外部用户使用的财务指标;b、客户客户评估企业使用的指标;c、内部流程对客户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内部运营体系;d、学习与成长企业内部持续创新和提高的能力。

9、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概念:核心的战略管理与执行工具,先进的绩效衡量工具,企业各级管理者与管理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是一种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10、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a、目标分解法:确定战略总目标与分目标;进行业务价值树决策分析;各项业务关键驱动因素分析。b、关键分析法。c、标杆基准法:本行业领先的最佳企业;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最优企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顶尖企业。

11、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骤:a、利用客户关系图分析工作产出;b、提取和分析绩效考评的指标;c、根据提取的关键绩效指标设定考评标准;d、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e、修改和完善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

12、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度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alistic现实的;time-bound有时限的。

13、kpi的标准水平:a、基本的标准水平期望被考评者达到的水平;b、平均的标准水平本行业、国内、国际同类企业平均水平;c、先进的标准水平本行业、国内、国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

14、审核关键绩效指标的要点:a、工作产出是否为最终产品;b、多个考评者对同一绩效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其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c、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考评者80%以上的工作目标;d、指标和考评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e、考评标准是否预留出可以超越的空间。

15、kpi设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a、对绩效指标跟踪和监控耗时过多跟踪错误率;b、绩效指标不全面设定针对性强,更全面、深入的考评指标;c、绩效标准缺乏超越空间如100%正确率不属必须达到,修改该指标;d、工作产出项目过多删除与工作目标不符的产出项目;比较产出结果对组织的贡献率;合并同类项,将增值贡献率的产出归到一个更高类别。

16、kpi体系设计的三种方法:a、依据平衡计分卡的设计思想构建kpi体系;b、根据不同部门所承担的责任确立kpi体系;c、根据企业工作岗位分类建立kpi体系。

四、360度考评方法。

2、360度考评方法的优点:a、全方位、多角度特点;b、考虑的不仅是工作产出,还考虑深层次胜任特征;c、有助于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建立更和谐的工作关系;d、采用匿名评价方式,保证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e、充分尊重组织成员意见,有助于更好的工作气氛,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性;f、管理者与员工双向交流,提高了组织成员的参与性;g、促进员工个人发展。

3、360度考评方法的缺点:a、定性评价比重较大;b、可能会在组织内造成紧张气氛;c、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成本较高;d、从不同渠道得来的信息并非总是一致。

4、基于互联网的360度考评:a、优点:a、克服地域性差异给绩效考评带来的问题;b、网络系统可简化评价管理工作;c、保持了整个评价过程的适时性和动态性;d、大大降低了评价成本。b、缺点:a、受公司网络化程度影响大;b、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5、360度考评的实施程序:a、评价项目设计;b、培训考评者;c、实施360度考评;d、反馈面谈;e、效果评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