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爱国人物的故事(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2:37:44 页码:14
爱国人物的故事(大全14篇)
2023-11-11 12:37:44    小编:ZTFB

激发创造力,丰富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成就个人和职业发展?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一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

正是由于李商隐少年笃志于学,才华横溢,17岁就凭文才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跟从令狐楚学骈文奏章,被引为幕府巡官,25岁举进士。但是,当时牛僧孺和李德裕在政治上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李商隐也成了党派斗争的牺牲品。原来令狐楚是牛党中的人物,而李商隐的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是李党人物,因此,李商隐徘徊于牛、李两党的斗争之中,一直受到排挤,不能施展他的才能。858年,罢官还郑州,病卒,只活了46岁。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二

时近黄昏,风雨大作,咫尺之间,景物难辨。张世杰趁着海面混乱,让人驾轻舟去幼帝赵昺的座船,接他脱离险境,以便寻机安全转移.一直在舟中观察着战况的陆秀夫见来接应者皆不是江万载父子平时所带护随帝后的亲随护兵,知道事已不可为,深恐奸细乘机向元军卖主邀功,招致南宋末帝被俘或遇难,因而断然拒绝来者请求。

但他也知赵昺的座船笨重,又与其他舰船环结,行驶艰难。陆秀夫估计已经无法护卫赵昺走脱,于是便当机立断,决心以身殉国。

杨太后听说儿子赵昺死去,悲痛欲绝,随即也跳海而死。之后随同跳海殉国的朝廷诸臣和后宫女眷少说也有十多万人。崖海十万浮尸,向世人宣示了一个民族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三

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195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这个学院有一个传统:考试全部获得5分的同学,照片要挂在学校一进门的地方,一学年后如果能继续保持,便把照片往上挪,越往上人数越少,照片也越大。毕业时如果能在其上保留一张大照片,便可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奖章。1958年,孙家栋就带着这样一枚珍贵的金质奖章回到了中国。

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担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并报聂荣臻元帅批准同意,由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与9年前回国时学飞机服从国家需要从事导弹事业一样,他由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从自己已经熟悉并建树颇丰的导弹领域来到了空间技术研究院,担起卫星研制的重任。这一年他37岁。

从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始,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8年,孙家栋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里程由此开启。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四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为了拯救中华民族,曾有一段三改志愿的故事吗?他最初的志愿是当个好海军,把外国侵略者从海上赶出去。为此,他考进了南京水师学堂。

一改志愿学矿务。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起来,最要紧的任务应先发展矿业、工业。于是,他转入南京矿务学堂学习。

二改志愿学医学。他认为面对中国的现实,首要任务是把中国人改良成强种人。于是,他去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

三改志愿学文艺。他认为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国民的'愚昧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他提倡文艺运动。

从此以后,鲁迅先生写出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以此来揭露敌人的反动腐败,歌颂先进的事物,为解救中华民族而呐喊。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五

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六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候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七

屈原所处的时代,国家有三个概念,出生之国谓之乡国;居住或出仕之国谓之君国;神话谱系先祖之国谓祖国。

当时主流价值观是“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即君国优于乡国,出生于哪个国家、祖辈在哪个国家不是最重要的,为哪个国家效劳、在哪个国家能施展抱负才是最重要的。是以有“士无恒君、国无定臣”的.说法。孔丘为寻求出仕以推行周公之礼而周游列国;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错杀而奔吴国,并率吴军攻陷楚都,将已经去世的楚平王掘墓鞭尸;苏秦挂六国相印;李斯不愿做“厕鼠”而弃楚奔秦做“仓鼠”。

屈原身为楚国贵族,其品德与日月争光,且“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出使齐国,争取齐楚同盟进而推动关东六国合纵,楚怀王为纵约长;力推内政改革,“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然而,屈原的正确主张被贵族保守派攻击,他被奸佞小人构陷,继而被贬为三闾大夫。

屈原的忠诚并没有得到楚王的认可,后又被二度流放。在屈原早期作品《橘颂》中,他反复吟唱:“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他清醒地看到自己面临的打击和诱惑。他深深知道如果改变理想与信念以从俗,即可获得政治新生;如果远走他乡,也可获取重任。但他九死未悔。在国内,他说:“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对于出走,他有过多次复杂的心理斗争。在女媭、灵氛、巫咸等多人劝解下,他决心离开家乡,“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但当他升上天空时,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做出自己的选择,“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最终以江水自证清白。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八

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刘晓连是一位与新中国同龄的传奇飞行女将军。她先后飞过七种机型,是目前中国军*所飞机型最多的女飞行员。

被震倒在中*操纵台上的刘晓连清醒过来后,第一个发现飞机已下坠四百多米。“快抢救飞机!”她大吼一声并奋力撑起身子,双手紧紧抓住驾驶盘,但由于机头底部被撞破,机体变形,机械、电器、仪表等设备严重损坏,部分操纵系统失灵,飞机似一匹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就在这万分危急之际,她强忍伤疼在机组人员的协同下,以超常的力气将飞机拉平。

此时又出现意外。正当刘晓连机组艰难地驾驶重伤的飞机降落时,她发现跑道上有歼击机在起降,如果强行在跑道上迫降,很可能与其它战机相撞,造成机毁人亡。于是,她毅然决定在备降的草坪上着陆。在前起落架被撞掉的情况下,刘晓连靠平时练就的过硬的技术和临危不惧的军人品质,飞机迫降成功!

一场灾难避免了!事后专家们在检查飞机时认定,机上铆钉等连接部件已大部分断裂,再有三分多钟,飞机将在空中解体。这样的飞机能安全飞回,在航空史上是奇迹。从飞机被撞到成功迫降只有五分钟。就在这短短的生死之间的五分钟里,刘晓连创造了奇迹,保住了战友与战鹰的安全,为此她荣立了一等功,被授予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成为人们仰慕的英雄。

“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刘晓连在她四十多年的军旅中,不停奋进,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和“之最”。

一九六九年,二十岁的她担任机长,成为空军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女机长;一九六九年,她担任团飞行参谋,是中国军队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女作战参谋;一九八二年,她荣立一等功,成为中国第一位荣立一等功的女飞行员。她领受任务,驾机进藏,成为第一个驾驶大型运输机进藏执行任务的女机长;一九八六年,她从空军学院(空军指挥学院)毕业,成为空军第一位由院校毕业的女指挥员;一九九一年,被空军首批授予“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

如今,刘晓连不再驾机升空了,但她仍然保留着做飞行员的标准:一切都要做到最好!身为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她以四十多年来形成的独特品质和作风,培养着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空军指挥员。同时,还在为中国女飞行员的培养尽心尽力。

刘晓连简介:

刘晓连,全国妇联副主席,特级飞行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1949年11月出生于辽宁大连,祖籍河北蠡县。

1965年7月从北京育才学校招飞入伍,1967年毕业于第一航空学校(现第一飞行学院),是新中国第三批女飞行员。

历任飞行员、作训参谋、团副参谋长、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委、武汉基地副政委、空军指挥学院政治部副主任,现任中国人民间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

曾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3次,获得空军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所带领的机组被空军授予“忠于职守,勇于献身,保证安全的模范机组”称号。先后飞过7种军用运输机,安全飞行4000余小时,是第一位驾驶国产运—8飞机的女飞行员,也是第一位执行进藏任务的女机长。曾多次参加空运、演习、抢险救灾、科研试飞等任务。

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全军先进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执委,第九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九

王二小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英雄少年。出生于1929年的他,成长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当时,他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常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虽然他还只是个儿童团员,但他经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为了保护家乡和乡亲,他总是不惜冒险。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一次来袭,走到山口时迷了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带着敌人走在前面,实际上是为了引导敌人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发现上了当,就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的牺牲并没有被遗忘,反而被铭记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个老乡都为他流泪。后来,《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士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著名的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迅速传唱全国,成为中国儿童歌曲的'经典之一。

王二小虽然只有短暂的十三年生命,却在抗日战争中展现了英勇和坚强。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即使年龄再小,也可以有大义和勇气,为了祖国和人民,义无反顾地冲向危险。王二小是一位可敬的英雄,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十

少年王尚茂全家在泰国曼谷,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爷爷开了一个花生油厂。他是个独生子,家里人都很喜爱他,每天上学、放学,都用小汽车送接。

虽然王尚茂的物质生活很优越,但他的.心里,却深深感受到“海外孤儿”的屈辱和痛苦。新中国诞生了,他决定回到祖国。那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禁运,回国是很不容易的。

1952年7月23日清晨,他瞒着爸爸、妈妈,说是到海滨去旅行,却悄悄钻进一艘开往香港的轮船。一上船,他就藏在船舱底下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他在那里整整呆了七天七夜,几次昏了过去。到了香港,他又藏进另一艘轮船大锅炉的隔壁,忍受着摄氏六十度高温的熬煎。接着,他又藏进堆满几千包大米的货舱缝隙里。经过种种艰难困苦,他终于回到了祖国。那时,他才14岁。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十一

1951年2月14日,张伯苓中风不语,生命危在旦夕。南开校友会会长阎子亨提议为校长写一遗嘱,大家公推和张校长最接近、相处时间较长的黄钰生起草。那时,他虽然不能说话,但听力还好,心里也清楚。黄钰生一段段念,他一段段点头表示同意。当时在场的还有王夫人,校长的子、媳三人。张锡年的`爱人最后还大声问老先生:“您说写得行不行?”张伯苓挑起大拇指来表示赞赏。这个遗嘱有以下几句话:

“余致力于教育事业垂五十年。凡余所致力之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爱国教育而力有未逮者,今在人民政府之下,一一见诸实施。”“余所尝效力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众将在人民政府之下日益发达。”“今日之人民政府为中国前所未有之廉洁的政府。其发展生产,友好苏联之政策,实为高瞻远瞩之政策。凡我同学,宜竭尽所能,合群团结,拥护人民政府,以建设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无限光明远景,余将含笑九泉以待之。”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十二

天快暖了,连队里发放夏衣,每人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胶鞋。大家喜滋滋地向事务长领来了衣服。发到雷锋的时候,他却说:“我只要一套军装,一件衬衣和一双胶鞋就够了!”

事务长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只要一套?”

他说,“我身上穿的军装,缝缝补补还可以穿,我觉得现在穿一套打补钉的衣服,比我小时穿的要好上千万倍呢!剩下的两套衣服交给国家吧!”

雷锋的生活很简朴,从来不随便花一分钱。组织上每月发给他的'津贴,他留下一角钱交团费,两角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用些钱买书,好扩充他的“小图书馆”,其余的钱,全部存入银行。他穿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完全改了样,还舍不得丢。他用的搪瓷脸盆,漱口杯,上面的搪瓷几乎掉光了,他也舍不得买新的。有的同志实在不明白,就问他:

雷锋呀,你就一个人,没家没业的,干吗这样苦熬自己?“。

雷锋说:“谁说我苦熬自己?现在的生活,比起我过去受的苦,真是好上天了。”

又说:“谁说我就一个人,没家没业?我们祖国大家庭有六亿多人口呢。为了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党中央号召我们发愤图强,艰苦奋斗,这样做不对吗?”

有的同志就说:“国家那么大,也不缺你那几块钱哪!”

雷锋说:“积少成多啊!每人一天节约一角钱,你算算,全国一天节约多少钱?当了国家的主人,不算这毛帐还行?”

有人说:“雷锋是傻子,是小气!”

他在日记上写道:

“有些人说是我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十三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岳飞少年时期,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岳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同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前往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投戎,被擢为偏校。

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河间、中山等三郡于金。

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赵桓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爱国人物的故事篇十四

1959年5月,18天的漫长航程之后,功夫小子李小龙抵达三藩市。不久,前往西雅图进入爱迪生职业技术学校补习高中课程,为考大学做学业准备。

那年那月,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还十分严重,很多在美亚洲人都恨自己不能是白人,但李小龙却以自己身为中国人,练的是中国功夫而自豪。“我是中国人”,每当遇到西方人询问“你是哪国人”时,李小龙都会如此充满自信地告诉对方。

在爱迪生高中,为推广中国功夫文化,李小龙经常在校内外表演中国武术,坚持宣称当年流行美国的空手道、柔道等日本武道均源自中国武术,而两者相比,中国武术更加刚柔相济,流畅若水。一天,李小龙的这番宣讲激怒了现场的一位日本裔柔道+空手道黑带职业选手yoichinakachi,他公开向李小龙提出了挑战。1960年11月,西雅图青年会手球场,在挑战者狠狠踢出一记前踢之后,他就彻底失去了攻击机会,李小龙用一连串机关枪似的快速连环直冲,将他追打到后退瘫软,再飞起一脚,用时仅11秒就将这个日裔挑战者踢至晕厥。

1961年3月,在香港学校中经历过留级、开除的“坏小孩”李小龙,在所有了解他的亲友们的一片惊讶声中,成功地考取华盛顿大学,最初主修戏剧专业,大三时,为了有助于深入研究武道思想,提升个人武学境界和人生智慧,李小龙专门选修了心理学和哲学课程,这两个课程后来成为李小龙一生围绕武学开展的两个重要的学术研究主题,也成为李小龙实现思想解放,武学突破,大破大立地推动传统武术现代变革的重要的精神泉源。

大学毕业前夕,李小龙同时迎来了他武术和电影事业的重要的人生契机,而此时李小龙早已为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这一年8月,23岁的李小龙应邀在美国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上表演中国武术,出手非凡,技惊全场。长堤演武结束后,李小龙获现场一位来自好莱坞的专业人士杰伊·赛布林的推荐,1965年通过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试镜,进入美国好莱坞影视圈,陆续获得演出机会,包括一些幕后武术指导的工作,那年那月,推动李小龙未来奇迹般的以影弘武的专业机遇就这样偶然而又必然地出现了。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当年好莱坞能给李小龙的华人或亚洲人的影视角色,无不充满西方人的种族歧视或文化偏见。“在美国影视剧中,中国人都留着长辫子,像猥琐的猴子一样跳来跳去,被美国主角催着快快快,眼睛还要被弄成咪咪斜眼。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对的。”1971年,当李小龙回港出演电影《唐山大兄》一炮而红之后,李小龙这样对前来采访他的加拿大著名脱口秀主持人直抒胸臆。而此前在接受美国《君子》杂志的采访时,李小龙说得更加直截了当:“当(好莱坞)需要华人角色时,他总是会被贴上歧视性的标签,你知道吗?...我的答复是:‘让这些都见鬼去吧!’”

李小龙当然知道好莱坞的演出机会是世界上无数人的梦想,但每次遇到类似机会宝贵的演出邀约,李小龙也绝不会为半斗米折腰,这是他作为一位中国人的原则和底线。他曾坚定地对曾给予他试镜机会的好莱坞制片人威廉·多兹尔说:“如果你让我在剧中留着辫子卑躬屈膝的为洋人服务,那就算了吧…我宁可饿死,也不会将自己贱卖,我不会接受一些侮辱我自己,我的民族或武术的工作”。

虽然,李小龙的好莱坞影视生涯充满坎坷,但公正的说,那些帮助李小龙取得未来成功的电影方面的专业能力,诸如专业的编剧、演出、武术指导、电影拍摄,甚至于导演的综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经验储备,大都得益于他在这个世界最顶流的电影宝地的大量实际演出、观摩、训练和学习。当然,也正是好莱坞的这段经历,让李小龙更加坚定了要通过电影面向世界正确传播中国武术、中国文化,以此打破种族偏见,搭建沟通东西方彼此理解的文化桥梁,重塑中国人积极正面形象的宏大志向。

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李小龙在他的真功夫电影中体现出来的高度爱国精神和民族自信,和他闯荡西洋时的现实生活表现是高度契合,一脉相承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李小龙本就是一位铁骨铮铮,以实力说话反对种族歧视,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都是“将绊脚石当作垫脚石”的勇往直前,绝不低头的真英雄。可以说,李小龙在他的电影经典《精武门》中饰演的“陈真”所表现出来的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权的英雄气概,正是李小龙现实生活中强烈的爱国心、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在其中真性情,真风骨的真流露。与其说李小龙是在扮演“陈真”,不如说是在真实地表达他自己,“陈真”在电影中发出“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时代呐喊,其实正是李小龙当年在西洋——无论是在武术界,还是在好莱坞,以各种各样的类似语言所曾表达,并努力以行动去证明过的。

正因为如此,李小龙最终才能凭借真功夫的大师修为,26岁就在美国武坛成就为截拳道一代宗师,1970年代初仅仅通过四部半真功夫电影,以至情至性的人类共通的人性化自我表达,和对中国文化淋漓尽致地人格化展现,就掀起世界性的功夫热潮,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高度认同和深深地共鸣。

1970年代,在自述文章《我与截拳道》中,李小龙写到:“事实上,我是一个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我是中国人,这是毫无疑问的。至少,我留在美国那么多年,我是这样看自己。而在西方人眼中,我当然是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少不了我必须具备有中国人的基本条件。所谓的条件,我指的是关于文化的、感情的,以及在具体行动的表现上。

我作为一个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是一个意外,或许这是先父有意的安排…但是,先父并不让我在美国接受美式教育,在我三个月大的时候,他送我回到了香港…这在我一生中,可以说是很重要的,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中国文化,我非常喜欢,我强烈的意识到我是其中的一份子。在那时我当然不了解,也不知道环境对于一个人人格和个性的完成,会有那么巨大的影响。然而,‘我是中国人’的这一概念正是在那时候萌芽的。”

2020年11月,李小龙美国洛杉矶时期亲传入室弟子秦彼得师傅应笔者邀请,为《武术世界》杂志纪念李小龙诞辰八十周年专刊题词并撰写纪念文章,他在文中也回忆到:

“小龙的人生目标,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我永远不会忘记,有一天晚上,截拳道训练课后,我们坐下来聊天。他说:‘彼得,尽管我们住在美国,都娶了一个美国妻子,但在内心深处,我们永远是中国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