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绝句教案集锦汇总(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2:44:08 页码:10
2023年绝句教案集锦汇总(优秀8篇)
2023-11-23 02:44:08    小编:ZTFB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提供教学所需的素材。如何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案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和任务,以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推进。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分享的教案经验,希望能给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绝句教案集锦汇总篇一

1、利用注释,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读懂古诗。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并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步入“与古人同行。”还是老样子,进行“背诵古诗擂台赛”。

教学内容:

一、揭示课题。

1、设境激趣。

2、板书课题。

3、背景简介。

师小结:他一生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那时,一场战乱刚过,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师简介“安史之乱”)杜甫写的这首诗就是反映当时太平环境下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点明学法。

1、点明学法。

师:平时我们学一首古诗,大体分几步?(师生齐说五步骤。)。

[第一步、读准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诗。第四步、读出感情。第五步、背诵默写。]今天,我们就按这五步骤来学习《绝句》。

2、读通古诗。

(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评议。)。

3、小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诗,交流汇报。

四、感受意境。

1、选择方式,感受诗意。

师: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2、展示学生作品、小结。

诗人不是画家,但胜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丽多彩的春景图。

3、朗读古诗。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4、描述意境。

学生用描述的方式来感受诗境。(学生说)。

五、读出感情。

1、自由朗读。

师: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些美表现出来吗?

(先自己读一读--读给小伙伴们听--指名读)。

2、录音范读。

3、感情朗读。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可以乘舟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再读这首诗,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六、背诵、识字、默写。

1、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齐背)。

2、识字。

3、默写古诗。

七、总结。

绝句教案集锦汇总篇二

一.看画吟诗,吟诗想画。

我听说二(5)班的小朋友学习古诗特棒,老师想考考你们。行吗?我们就来个看画吟诗。看到这幅画,你想到哪首诗?(课件出示)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能看画吟诗。古代的诗人更了不起,读着他们的诗,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去,欣赏诗中所描绘的画。

二.初读古诗,复习生字。

1.学生自读古诗。(出示整首诗)请你至少读3遍。第一遍读时,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第二遍读注意把诗读通顺,第三遍读,要求更高一些,要注意诗的节奏,开始吧。

2.复习生字。(1)读生字。在这首诗里有五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逐一认读)。(2)读词:白鹭包含东吴西岭 停泊漂泊泊车泊船(把后面的四个词再读一读)猜一猜,你知道这里的“泊”是什么意思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绝句,这可是由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哦。

3.指名读诗:老师很想听你们读诗,你们能读给我听吗?个别读——集体读。及时评价)。

4.认识诗人。你知道杜甫吗?(生介绍杜甫,师小结。)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地方的景色吗?一千多年前,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加上草堂周围景色很美,他的心情非常舒畅。有一天,他正在桌前研读诗文,忽然传来婉转动听的鸟叫声,循声望去看到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再读古诗,绘幅彩画。

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一个画面?让我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边听边在脑子里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谁看到的画面最美,好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美丽的草堂。(老师配乐朗诵。)。

师:孩子们,你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白鹭在干吗呢?说说白鹭飞翔时的样子。想象一下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自由地快活地飞翔,飞过——飞过——飞向蔚蓝色的天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白鹭,你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来读出这种感觉。

绝句教案集锦汇总篇三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安排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同学交流资料)。

二:整体感知古诗。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同学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3.教师指导同学上网查找资料.(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2).教师推荐选项:1.项羽;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3.项羽.(3).自身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同学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同学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同学说说自身的感觉)。

(同学说自身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6)后两行是什么意思,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7)读诗,读出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

(同学自读、同桌读、指明读,并互相评议)。

四: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感情。

(同学交流资料:靖康之变和写作背景。)。

教师播放一段带有解说的“靖康之变”的电影资料。

(同学说: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哀、为国家担忧等)。

(3)、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气愤、伤心等)。

(4)、再度,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5)师:处于封建时期的李清照,虽是一名柔弱女子,而她不只在文学上能流芳百世,同时,能有如此的英雄气节,实在令人佩服。

(6)、再读诗,读出作者报效祖国的气节。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7)真正的英雄是能够激励后人的,项羽的宁死不屈与南宋统治者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的对比,《夏日绝句》一诗既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又是对南宋懦夫的讽刺,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气节的.铿锵表达。

(8)在次读诗,读出自身的感受。

五:可外延伸。

(1)上网搜集李清照其他诗词,读一读,并把自身最喜欢的诗词读给同学听。

(2)教师推荐另一位绍兴女英雄——秋瑾。

课后上网查找秋瑾资料和他写的诗句。

绝句教案集锦汇总篇四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绝句教案集锦汇总篇五

1、师出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教案。

2、讨论诗句意思。

3、教师规范诗句意思的语言。

4、教师指导朗读。

5、学生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诗句。

1、师出示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绝句》教案》。

2、教师引导理解词语:窗含?千秋?门泊?东吴?

3、讨论诗句的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叙述诗句的意思。

5、教师指导朗读。

6、学生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全诗。

2、分析古诗的色彩美(黄、翠、白、青……)让学生绘画。

3、分析古诗的韵律美(指导感受)让学生朗读。

4、分析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句的对偶美)让学生画词。

绝句教案集锦汇总篇六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收集爱国的诗歌。

一、咀嚼诗句——温情

1、(投影出示)《静夜思》

学生齐读

2、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生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4、过渡:“诗中寓情,情中育诗”,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李白和王唯那种淡淡的思乡之愁,触摸到了那细腻的情感。那再让我们来感受一种浓烈的情感。

5、板书:夏日绝句

(设计意图:“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情感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库,让他们在感受诗人情思的同时,激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明白古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初读寻疑——酿情

1、(出示《夏日绝句》)学生齐读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归纳并出示

1、为什么诗命名为《夏日绝句》?

2、我很想了解一下李清照。

3、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4、诗人为什么会怀念项羽?这和她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诗人和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积累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新课标中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细读品味——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品读3、4句

a.提问:从哪两句诗看出诗人怀念项羽?

生答并出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齐读

b.引导:那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重点理解“思”字后,指名读。

c.点拨: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他?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这个人物?

学生回答

引述: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这种宁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诗人深深地怀念呢?孩子们,让我们把诗人这种深深的怀念之情读出来吧!(齐读)情感再浓烈一点(齐读)。

d.冥想:(播放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引述)

点拨: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孩子们,请用你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请你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

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a.生齐读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当鬼雄。

b.提问:“人杰”、“鬼雄”你是怎样理解的?

谈谈你这两句诗的理解。

c.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诗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么不为之动容呢?所有的女生让我们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女生读)你们的决心老师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男生读)面对浩瀚的江水我们一起来吧!(师生齐读)

指名读,并请学生相互评价。引导“亦”应重读。

e.点拨:孩子们,我们的女诗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情感?

(生答)

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情!(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以诵读体味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注重在诵读中涵泳、意会、体味。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让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这样静态的阅读中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意境逐渐显现。让学生凭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时空,感受诗歌永恒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释情

1、讲述: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过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挚热的情感吧!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2、提问:那这一首首爱国诗篇,这一颗颗赤诚的心与你有什么关系呢?(生答)

3、总结:是呀!爱国热情是不会受空间限制,也不会随时间而减少的。我们欣赏古人,我们佩服古人,我们会把他们传承下来的爱国热情继续加温,让崛起的中国更加强大。

(设计意图:教师除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学生的骨血,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

绝句教案集锦汇总篇七

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理解1、2句,重点理解“翠、青、青天”

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及在颜色上的捕捉、铺设的精妙。

(5)学习3、4句,重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

(6)说说诗句的意思。

(7)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8)欣赏体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讨论形式进行)。

a、色彩美:黄、翠、白、青。

b、声音美:鸣。

c、动静相衬美:前2句与后2句的动静相衬。

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结合e、寓情于景美:

二、朗读古诗,背诵。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记字形,理解词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

〈五〉、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六〉、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畅美。

(3)节奏韵律美。

(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

〈七〉、指导朗读。

(1)关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

(2)本诗的节奏与停顿划分。

(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4)比赛朗读。

〈八〉、布置作业。

绝句教案集锦汇总篇八

这篇文章构思精致,感悟细腻,文笔优美,充满着一种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对人生的感悟。教学时,应以朗读、讨论、想像等为主,在朗读中品味,在讨论中体会,在想像中感悟,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由此导人新课的学习。

1.学生自由散读全文,并疏通字词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骈俪

褶裙 涟漪 炫耀 喧嚣 天籁

聆听 攫走 胸臆 帐惘 寂寂寥寥

2.学生自行摘抄优美词语。

请参照“教学设计(a)”。

3.要求学生从自己所摘抄的词语中选取三到四个说一段话,进一步体会其中某些词语的用法。

要求学生尽量说得生动优美。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划分结构请参照“教学设计(a)”。

1.在文章第2、17两段,两次写到了现代文明的声音,其用意何在?

3.听蝉的时间不同,其乐趣也不同,看看:在不同时间听蝉,各有什么乐趣?

4.作者为什么说夏天“像一首绝句”?

5.为什么说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明确:包含了一种豁达爽朗的心境。

1.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有关内容请参照“教学设计(a)”。

2.思考: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告诉我们社会百态、人生万象,吸引我们的是作者那细致人微的感受。请默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表现出作者这种细致入微的感受。

明确:这样的段落相当多,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谈得合理,不强求答案的一致。

3.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体会其中新颖而优美的意象及妩媚的文句。

请阅读下面这篇《夏之韵》,看看这篇文章与课文所写的夏天的风味是否一样?

夏,是春洒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萧瑟秋风之前的温馨和热烈,是严冬肃杀之前的人们挽留的一种心境。于是,开始酝酿一串串希冀的结晶,同时也唤来了夏风娓娓的细语,夏雨绵绵的情思,夏云袅袅的漂游。

春太奢华,秋太凄凉,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蓝的海水倒悬,又像江南蚕丝织就的蓝缎,滑滑的,让人忍不住有想去触摸的冲动;俯着,锦绣河山,处处葱茏,花盛开,树丰满,阵阵轻风吹过,绿树红花摇曳多姿,山水之间,任你眺望,任你鱼跃;任你在夏风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恋。

独自漫步于校园中,处处充满了绿,鲜绿、黄绿、浅绿、深绿,各种绿色连接着、交错着、波动着、变化着,绿意无限。草坪,又恢复了它昔日的风姿,平平的,绿绿的,风吹草动,似一块圆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绿草坪上,用它们娇艳的身姿,展示着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绿,闪光的绿,似渲泄的绿色的瀑布。噢,牵牛花!它长得那样旺盛,爬满了一堵暗灰色的墙,仿佛一件美丽的`外套。

它是一幅画,可又不是静止的画——它充满了勃勃生机。

每一片叶,每一束花,都是一个生命,它们这样的活泼自由,它们是闪烁着智慧的花,绽放着自信的花,凝视着它,仿佛看到一个个跳动的绿色生命。

拿着书,穿梭于绿树红花之间,那感觉,有说不出的温馨。

暮色悄然降临,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倾泻着缠绵,使夜的思绪奔放着憧憬,今夜的景色弥漫着遐想,令大自然的情爱无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将绿色的发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顾盼的明眸,盛开的鲜花是它浓艳欲滴的朱唇,远处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读着宁静,拥着清风,所有情怀似一丝游云察过“圆盘”,擦亮夏的静谧。

春华秋实,都在于夏的精心呵护,夏是一个新的起点,成长着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韵!

参考评价:这篇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很有感染力,除了构思、选材等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语言运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词语的选用,把静的景物写得生意盎然,特别是叠音词的运用,使文句音韵整齐,恰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情调,读来生动舒缓,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排比、拟人、拟物、对偶等,使文句整散结合,有节奏感,细腻地描绘出夏天的诗情画意。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