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汇总(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6:39:03 页码:9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汇总(汇总10篇)
2023-11-12 16:39:03    小编:ZTFB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加深理解。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使写作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热门总结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汇总篇一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是一种心态,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是一种感觉,所以,应该适当选择应该如何面对现实。

记得,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去朋友家,在车站遇见了一起令人费解的事。

面对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人,真的有不一样的结果。无论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还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错误,沿着正确的轨道走向成功。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汇总篇二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们怎么看待这句话?一开始,我是否定这句话的,可是后来我却十分赞成这句话了。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我们班就有个可怜之人。他家非常贫困,没有多少的经济来源,一年的收入也少得要命。可他却一点儿也不争气,一天到晚只知道捣乱,只知道玩。每次,他不会按时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的。

同学拿他没办法,老师也拿他没办法,各种方法都试了,不过是对牛弹琴罢了,他就是软硬不吃。反正老师骂也骂了,好好说也说了。有一次,老师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只要他听话,每天拿一元钱给他。一开始,这办法倒是挺有效的,可慢慢的,连这个办法也对他没什么用处了。

在我身边也有这么一个人。同样,她是一个很可怜的孩子,在她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和爸爸就离婚了,从此,她跟着她爸爸,可她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不怎么回家,父女两的关系不是很好。从小,她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她也是一个不争气、不听话、不知上进的孩子。她――老师和同学眼中的老油条。不交作业,不认真学习,老师教育她她也不听。并且,她这个人小气的可怜,只要一说到她的缺点,他就会马上把嘴巴翘起来,翻白眼给你看,严重的时候可能还会哭,她的爷爷奶奶会经常骂她,但它就是死性不改。

难道可怜之人真的必有可恨之处吗?我想这是对的,可怜的人,也许心灵上受到的打击太严重了,导致心灵扭曲,所以才会有可恨之处的吧。也许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关爱,才能让心灵不再扭曲,才不会可恨,才会知道努力上进吧。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汇总篇三

昨天上午,我们和妈妈的好姐妹一家去一个饭店吃午餐。那里的菜都有点辣,但不影响我们的情绪,毕竟,妈妈和那个好姐妹已经一年没见面了,当我们吃得正起劲时,突然,在玻璃外面出现了两个不速之客――一位中年男人和一个阿姨。他们手里端着两盒白白的米饭,但却没有菜的踪影。

我们不解地望着他们,而他们也不停地向我们打着手势,示意我们把菜留点给他们,反正我们也要留下来收拾掉的。但妈妈的好姐妹却向着他们连连挥手,示意你们回去吧。但他们还是执着地站在那里。阿姨说:“服务员,帮我们把外面的人劝走吧!”服务员马上出去,告诉他们这里不给饭,你们可以进来买着吃。但中年男人还是站在玻璃外指手画脚向我们比划着什么,最后那个女的把他拉走了。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不解地问阿姨:“反正我们吃不掉的,为什么不给点他们呢?”阿姨说:“你看,他们的年龄也不是很大,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但他们却总想着不劳而获,所以说这种人不值得我们去同情。

听了阿姨的话,我也觉得有理。但想起刚刚离去的那两人的眼神,我又觉得他们十分可怜,我心里很纠结。

唉,可怜之人真的必有可恨之处吗?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汇总篇四

后来我想也许我错了,可能在我眼中那样的生活简直生不如死,可是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人家根本就没有感觉到那样的日子难过,可能他们觉得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就够了。

这都不是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惰性,一个贫困的根源。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汇总篇五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本是两方都受益的行为,但有时也让人十分矛盾。一方面,通过助人我们能体会到力量感和道德高尚感。但另一方面,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痛着别人的痛”并不让人好受。而且,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也说明了滥用同情心的坏处。

所以,可怜也要分“真可怜”和“假可怜”。前者是自己经过尽可能的努力但境况仍然不佳,这种“可怜”相当于“可敬”和“惹人怜爱”,求助与施助双方在心理上是平等的,比如地震后依然乐观的四川同胞。后者则是有些人有意无意地放低姿态,用来获取某种好处的手段,比如街头的“假乞丐”。

可怜人有两大可恨。

强烈的依赖心是“假可怜者”的“第一宗罪”,

他们总是被动地等待别人的扶助,别人热情的援手越多,他们自力更生的意愿就越少,到最后,“可怜人”越来越“可怜”,让援助者“恨铁不成钢”。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喝过“墨水”、四肢健全,却因偷窃被人毒打致残,最后的尊严也难以保全,实在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自私自利是“可怜人”的第二大可恨之处。在所谓“帮人帮到底”的掩护下,有些“可怜人”不仅不顾援助者的处境不断盘剥,还用“可怜相”来抱怨别人不够在乎他,这让援助者感受到“高尚道德感”的失落,并产生强烈的自我责备和自我贬低。许多“老好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借钱越来越“狮子大开口”,可拒绝后自己却像欠了人家似的。

帮人也有技巧。

要让可怜者不可恨,需要施助者和受助者两方的调整。首先,援助者要明确自己的帮人界限,学会拒绝,比如借钱只能借短期小额的,小姐妹心伤再重,也不能每天半夜陪她“煲电话粥”。第二,援助者需要有技巧地事先说明自己的能力现状,哪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装装“可怜”也可以。第三,援助者也要调整心态,别把自己当成救世主。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汇总篇六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本是两方都受益的行为,但有时也让人十分矛盾。一方面,通过助人我们能体会到力量感和道德高尚感。但另一方面,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痛着别人的痛”并不让人好受。而且,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也说明了滥用同情心的坏处。

所以,可怜也要分“真可怜”和“假可怜”。前者是自己经过尽可能的努力但境况仍然不佳,这种“可怜”相当于“可敬”和“惹人怜爱”,求助与施助双方在心理上是平等的,比如地震后依然乐观的四川同胞。后者则是有些人有意无意地放低姿态,用来获取某种好处的手段,比如街头的“假乞丐”。

强烈的依赖心是“假可怜者”的“第一宗罪”,

他们总是被动地等待别人的扶助,别人热情的援手越多,他们自力更生的意愿就越少,到最后,“可怜人”越来越“可怜”,让援助者“恨铁不成钢”。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喝过“墨水”、四肢健全,却因偷窃被人毒打致残,最后的尊严也难以保全,实在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自私自利是“可怜人”的第二大可恨之处。在所谓“帮人帮到底”的掩护下,有些“可怜人”不仅不顾援助者的处境不断盘剥,还用“可怜相”来抱怨别人不够在乎他,这让援助者感受到“高尚道德感”的失落,并产生强烈的自我责备和自我贬低。许多“老好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借钱越来越“狮子大开口”,可拒绝后自己却像欠了人家似的。

帮人也有技巧。

要让可怜者不可恨,需要施助者和受助者两方的调整。首先,援助者要明确自己的帮人界限,学会拒绝,比如借钱只能借短期小额的,小姐妹心伤再重,也不能每天半夜陪她“煲电话粥”。第二,援助者需要有技巧地事先说明自己的能力现状,哪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装装“可怜”也可以。第三,援助者也要调整心态,别把自己当成救世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汇总篇七

项目上一个门卫,五十多岁,光棍,平时沉默寡言,见到中国人也只是沉默的点点头,一副老实人的样子。

初次见他,我热情的跟他聊了天,之后每次都会跟他打招呼。后来经常动不动就来办公室跟我要矿泉水,起初我给了,他每次热情跟我打招呼。

后来天天来找我要各种东西,太晒了管我要伞,我纳闷以前我不在他怎么过来了,有蚊子管我要花露水,我自己用的还是同事给的!什么头疼管我要药,我tmd又不是医生?!………………我烦的不行,后来就拒绝了他,他一副手上的样子,很失落的就走了,再见到我也不再跟我打招呼。

我当时也没当回事,觉得以后不再给他们东西就行了。

谁知没几天功夫,我们项目上新买的一头驴打算过节的时候宰的,夜里就被偷了,后来查出来就是被门卫偷走的.,驴也不见了。他好几天不见人影,也没有跟任何人请假。这边辞退一个当地人很麻烦,要先发警告信,在我按照当地法律辞退他的时候,传来消息,说他被烧伤了,这下麻烦了,伤患我们还不能辞退了。经理让我代表公司拿着钱去他家看看他的情况,回来再作打算。

从门卫家里出来,司机跟我说,他们都没有工作,是靠政府的补助……我想到在他家里看到的那有三四个身强体壮的男人,都在家里待着……我看了看天空,大白天的,正是上班的时候,可是都在家里闲着,是找不着工作吗?!怎么可能!我们项目现在就招人,要是想工作,至于生活如此。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汇总篇八

《孔乙己》是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发表于《新青年》,后编入《呐喊》。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迂腐不堪四体不勤,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环境造就人,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性格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朴实,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真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这样性格的人物,毫无疑问是一个悲剧形象。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汇总篇九

前不久,我刚看完了一部网络剧《民国恩仇录》这个名字一听上去就知道——肯定是讲恩恩怨怨啊什么的。

而且……剧情挺复杂的呢!开篇便讲了一位豪门千金“王丽贞”的父亲去世了,从此,她在夫家的地位便只能盼着肚子里还未出世的孩子。她若嫁的是寻常百姓家,生男生女到也无所谓,可她偏偏嫁给了一个富商的儿子!再加上还有一个姐姐处处与她作对,争家权……所以丽贞非常清楚——这一胎,必须是个男孩!

可是,事与愿违,最终,她还是生下了一个女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不得不让手下在民间抢一个刚出生的男孩冒充她的儿子,曾经甚至想过把女儿杀了,以绝后患!幸亏奶娘机智,谎称孩子刚生下来不久便夭折了,才让孩子躲过一劫,后来被别人收养。

许多网友看到这一幕都会说:“王丽贞她就是活该,谁叫她当初只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女儿的!”各种辱骂,五花八门。刚开始,我也觉得她是活该!因为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女儿的!可是当看到丽贞临死前忏悔道:“女儿,娘好后悔!如果你没死,也该有七岁……”心中又生起一丝怜悯。

曾听过一句话:凡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根。其实道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凡有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毕竟“人之初,性本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汇总篇十

今天,又看到陌生朋友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评论,这是鲁迅先生评论孔乙己的一句话,但在今天看来,这话仍然不过时,这样的可怜可恨之人仍然有一定的市场。而联系日前朋友所说的事情,真的是感触良深!

其实当初看到自己那篇《从小事看人性的劣根性》后那则这样的评论,真的太大不以为然的。因为当时写那篇文字时,笔下的人、事根本不能和鲁迅先生那个时代所说的的那样的人相提并论,写文字时,只是觉得自己笔下所写的人、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故可怜、同情的成分占了几乎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但几天前朋友说的一件事情,让我对那些所谓的可怜之人产生的就再也不是什么同情、可怜,而是愤怒、忿恨了!虽自以为这些年经过亲朋好友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自己的“修炼”,已经摆脱了那种狭隘,那种斤斤计较的小家子气,心胸气度变得开阔了许多,但当听到朋友说的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真的让我愤慨不已!当时就想到了那则评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马上就跳出了脑海,那么清晰的显现在眼前。感觉到那句话是何等的哲理!简直就是真理!用在某些人身上又是何等的切中要害,何等的贴切!!

朋友是个很谦和、低调的人。工作中默默无闻,平素间淡薄宁静,生活中不攀不比,远离浮躁、远离纷扰,静静地生活在属于自己的那一方理想的精神世界里。但就是这样,她也难逃那些无聊之人的无聊之扰。她说那天她在不经意间感叹了一句很平常、很平常的话,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是那样一句平平常常的话语,竟会让人说三道四!而且是从一个她认为挺厚道,甚至很敬重且很值得同情的人的口中说出来!这让她感到诧异之至!!她说当时她好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后来反复反思自己是否在不经意间说错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可她说想来想去,这么多年了,她根本就没有说过那人一个坏字,更没有做过什么!唯一的原因可能就是在工作的调整上可能会引起那人的什么误会。可朋友说,那又能怪她,那是领导的安排。她说她平时虽然不喜欢和同事在一起聊家长里短,也不通更不屑于人事之间的那些所谓的玄机、奥妙,加之性格原因,她也懒得去理会什么,只是埋头工作,闲暇就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能让有些人觉得她清高、孤傲,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误会甚至打击。但对那人,她真的很尊重,虽然公司里也有这样那样的议论,但她认定那人是一个好人。平时对那人真的很好。朋友说,真的是太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她说当时,她的泪差点会掉下来!

听到她的诉说,我愤气填膺,只差骂娘了!禁不着替她抱不平:什么破人嘛!真是把善良当好欺负了!!一句“可恨之至!”脱口而出。那一刻,觉得那个“可怜”的破人真的是太可恨啦!觉得那句“可怜之人必人可恨之处”说出来竟然是那样的解恨,觉得那句话是那么那么那么那么那么的经典!我对她说:“你当时怎么就不问问他说那话的意思,问问他你平时得罪他什么了?让他给你说明白!”好友说,当时听了那人的话脑子立时就懵了,而且她根本不会想到那人会说那样的话,因为她自己发感慨的话太平常,太平常,根本不应该有那样的话从那人并不灵巧的口中说出来!她说她怎么想都不可能!!加之她本是一个不擅人情世故的人,所以当时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那人的话。

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或贫穷或落魄或孤独或年老或体弱或重病或残疾或精神受到重创,需要别人同情、关爱和帮助。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可怜他,会同情他,会为他感到难过,甚至想要帮助他,可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把你的好心当驴肝肺呢,不说感激你也就罢了,却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或许是自私他妒忌罢,不得而知),还偏偏要去伤害你,甚至恩将仇报。就像朋友说的那件事。

不是吗?朋友本没有什么意思,闲聊一句,发一句感慨而已。可没想到那人竟然会拐弯抹角地接那么一句话!有什么啊!小心眼,一个大男人,那样的心胸,那样的气量,那样的做派,还想做什么!怪不得人家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呢。有多大的心胸气度就能干多大的事儿!心里连个针尖都装不下,还要干什么!还能做什么!那么一句平常的话在他听来都会生发那么离奇古怪的想法,想来真是不正常!!不过,写这些文字之时,觉得自己也在小心眼了呢,可想想这可是个原则问题,不能马虎的!所以,那个欺负朋友的破人,就休怪俺笔下无德了呢!大路不平路人踩呢!自古就是这样的道理!谁敢说不是呢?虽说宽容是美德,但宽容也是有限度的呢,对待知错就改的人宽容确实是一种美德,但对于那些可怜又可恨的不知好歹、把宽容当好欺负的无耻之辈来说,宽容简直就像东郭先生对狼!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那些可怜而又可恨的阿q。

阿q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自私、愚昧、封建、保守而又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弱怕强和对敌善于健忘。他悲剧的一生,充满着屈辱、贫苦,挨饥受骂被打不绝。所有这些,无疑是令人深感同情的。但他又是那么的可恨:他自私、陕隘、封建、保守,卑怯。他赌博、喝酒、偷了东西还耍赖,更甚至明里、暗里地耍流氓,调戏妇女,。他喜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对抵抗力稍为薄弱的小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这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以,倘他有了权力别人奈何他不得时,则凶残横恣,宛然如一暴君。”

资料。

打击他人、陷害他人,千方百计阻止别人干事情(尽管他自己也干不来),大有不把人撵走誓不罢休的意味!试想,不要说是一个不优秀的人,就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也不能肯定自己就是最优秀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山外青山楼外楼,那能把别人都给除掉呢!这些可怜之人若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那样还好些,最起码不会去难为、甚至掠夺人家手中的葡萄,不会让人感到可恨。但要命的是,他吃不到葡萄,也不想让别人吃到葡萄。唯有这样,他的心理才能平衡,他们那卑琐的虚荣心也才能小小地得到一下满足!

这又让我想起柏杨先生所说的`国人的劣根性。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有很多国人,从来就怕别人比自己强,这就像柏杨先生说的那样,人家日本人是一个人是一只虫,而十个人团结起来是一条龙。而我们呢,是一个人是一条龙,十人人就成了一只虫了!为什么中国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没有外国人容易出成绩,归根结底就是国人的自我欲太强,总想突出自己,怕别人取得成绩,这就导致了失败!现在有很多工作事情办不成、办不好,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部门一个团体,若是一个平庸的领导,那么他是绝对不允许他的部下很优秀的。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小私企的老板,他自己能力不行,他就把他的部属全部换成窝囊废,有一、俩个能干的,也被他“晾”在一边儿,到后来干脆就给“开”掉!以致企业最终关门大吉。听到这样的事情,先是觉得可笑之至,遂又觉得可悲透顶!至于吗?可怜、荒唐、愚蠢的家伙!!不过将心比心,又一想,他也不愚蠢啊,甚至可以说很聪明呢!——他那样做,不就能显示出他的“优秀”、他的“能干”了吗?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绝顶的聪明!窃笑。乐呢!

不由,就想到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先生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内地经济与浙江经济的区别讲座中讲到的内地的“仇能、仇富”文化。

钟教授在讲座中很中肯地分析了这两种文化现象。他说内地经济得不到迅速发展,原因固然有很多,比如区域地理差异、历史差异等,但最根本的就是文化的差异引起的思维的差异,从而导致经济的差异。他把内地经济滞后不前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内地的“两恨”文化现象:一种是恨能人,一种是恨富人。说内地人害怕别人从能力上、从物质上比自己强、比自己好,对能人对富人是抱着极其强烈的仇恨心理,试想,这样的心态会带来怎样的行为!无非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打击。其结果就是两败俱伤,既害人又害已!而浙江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人家崇尚、践行是一种超越文化。也就是说,对能人,对富人,人家是力争通过正当的努力赶超。这样一来,结果就是群体的进步与发展,好的更好,不好也变好。人家不发展才怪呢!

人这一生,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或挫折,如工作上的矛盾遭受无辜攻击、晋升未果、家庭变故、亲人亡故等生活中的不幸,凡此种种,犹如一个个“导火线”,会使人远离理性,远离人性的光辉,做出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来,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样。不是吗?我们太多的人都会利用自己的智慧和修养让我们的人格趋于完美,怀一颗平常心,做一些平凡却也有益的事情。只有那些性格脆弱、心胸狭小、孤僻寡言、甚至抑郁内向的人,才常会说出、做出违反常规的事情。他们之所以可怜,正是因了他们的可恨;而他们的可恨,注定他们要沦为可怜!!他们看不见自己,看不起自己,丧失了自尊,少了自信,少了自强,少了奋斗,他们把眼光放到别人身上(不是发现的长处学习提高,而是看到别人的短处致命一击)。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他们用阿q式的“精神胜利”、用祥林嫂式的“捐门槛”麻痹自己,最终造就了他们的可悲、可怜;他们又用阿q式的欺弱媚强、孔乙己式的恩将仇报对待别人,最终“成就”了他们的可恨、可恶!

被救者必先自救,上帝助自助者。”人格的完善是本。想来,我们只能抱希望于他们自己,谁都救不了他们。我们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只能愿他们早日走出阴暗、晦涩的心理误区,该干嘛干嘛,重拾生活信心。唯此,才能走出可怜的境地,也才能变得可爱起来。末了,也只能告诫朋友,对那个恶意中伤她的人,要像我们对待所有可怜而又可恨的人那样,谅解、谅解再谅解;宽容、宽容、再宽容。唯此,于已,于人,益莫能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