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写(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9:43:39 页码:13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写(通用11篇)
2023-11-12 09:43:39    小编:ZTFB

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他人的回馈和借鉴。注意总结的总结与应用;下面是一些专家的建议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写篇一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齐读):

2、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投影出示形体,完成书本第29页的表格。

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分钟后比一比谁填写正确。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看书时,比谁看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二)后教。

(1)指名填空。

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同意黑板上同学的举手?

(2)议一议。

师:分组交流一下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个别回答。让多名学生发言。

五、自学指导(二)。

认真看书第29、30页。

1、分别在表格内写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的体积。

2、再次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4、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

4分钟后比一比谁填写正确。

六、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指名板书。

(二)后教。

(1)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答案,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2)指名回答。

师:再次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方体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

(3)小结。

出示公式?生齐读?

七、检测。

1、课本第30页试着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认真做题,并把字写端正,写大点。

(1)找3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2)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2、课本第31页第一题(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认真做题,并把字写端正,写大点。

(1)找3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2)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表示法。

九、当堂训练。

作业:练习七第8、9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写篇二

1.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准备用1cm小正方体拼摆成的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包装盒,多媒体课件;各小组准备1cm的正方体和实验记录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明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演示:按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各含有的小正方体个数,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揭题:刚才,老师的这个长方体模型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但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是不能分割的。譬如,这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出示),它的体积又有什么办法知道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启发:在三年级,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还记得是怎样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吗?

学生回忆后,电脑演示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学生可能想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可以把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棱长1厘米、1分米或1米的正方体,长方体中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就是它的体积。

谈话:看来,同学们的猜想确实有道理。要研究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一些长方体作为研究对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摆出一些长方体。

明确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用若干个1cm的正方体任意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上序号。

(2)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及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完成记录表。

(3)填完表格后,同桌核对数据,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按要求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指名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以其中的一个长方体为例,说说怎样看出它的长、宽、高的厘米数的。正方体的个数又是怎样数的,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根据表中数据,自己有什么发现。)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启发:同学们通过用1cm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活动,发现了长方体体积等于它长、宽、高的乘积。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它长、宽、高的乘积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

三、再次探索,验证规律

学生可能想到用4个1cm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正好可以得到这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4cm;也可能用“4×1×1”算出它的体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体上画出相应的分割线,确认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cm。(见图1)

出示4×3×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如果不用1cm的小正方体,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在长方体上画一画,再和同学交流。

提问: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2)

明确:在这个长方体中,沿着长一排可以摆4个1cm的小正方体,沿着宽可以摆3排,所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4×3×1”来计算。

出示4×3×2的长方体图,谈话:我们再来看这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的回答后,出示图3)

引导学生用示意图表示出思考过程。

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

揭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指出:以后我们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v=abh。

和同桌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口算各题的得数,并交流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五、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

指导测量、记录数据后独立解答。

出示正方体的包装盒,这是一个棱长12cm的正方体纸盒,它的体积是多少cm?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完成第26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每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或棱长)各是多少cm,再口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数一数每个立体图形是由多少个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3.完成练习六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

提问:计算冷藏车的容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组织反馈。

六、全课小结,梳理学法

七、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写篇三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学夕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概念及其进率的基础上来开展学夕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学生在探究和操作活动中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科书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遵循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理念,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夕机会。本节课我首先安排了长方体体积与长方形面积的类比,由此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然后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使学生分别体会到“宽、高不变,长变短了,体积变小了”“长、高不变,宽变短了,体积变小了“长、宽不变,高变短了,体积变小了”,对体积的计算产生猜想,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的思考过程。第二个环节是通过猜想与验证,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第三个环节是探索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2、学夕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返回认知原点,打通知识间本质联系,将繁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简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传递科学的研究方法,获取数学思想,提升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积。

难点:理解体积单位的个数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若干、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1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事情景图。师:今天学夕什么?(长方体的体积)你们怎么知道的?对,这就是观察,生活中遇到很多事情都是通过观察获取信息。

2.看到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师:什么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怎么求?学夕了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用?

(师:我们学夕的时候就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的去学夕。)。

3.现在,请问什么是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有的同学看到这个内容后就在思考。

4.插入语音:体积,体积,怎么就叫体积呢?怎么不叫体和,体差,体商呢?(配合着老师的手势)。

师:真的,你们想过没有?(预设:体积都是通过相乘才得到的。

嗯~好像很有道理)。

二、探究新知。

师:老师前两天收了一个快递,看看,是什么形状?这个快递占多大空间?我想请同学们帮忙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已经把它画了下来。

师:求快递所占空间的大小,其实求得就是?(体积)。

1.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知道了这个长方体的长是5cm,宽3cm,高4cm。

师:嗯,他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体积可能是谁x谁呢?大家大胆的猜想一下。(板书:猜想)。

(3+4+5)x4或(5×3+5×4+3×4)或5x3x4个可能吗?这个是什么的计算方法?)(若只有一人回答,师:你们只猜到这个一个啊)。

师:这几个猜想可能都正确吗?最多对几个?(1个)。

师:也有可能?(1个都不对)。

2.师:这些只是大家的猜想,猜想在数学学夕中是必要的,但我们仅靠猜测就能得到结论吗?(不能)我们需要(预设学生答::验证)(板书:验证)。

师:怎么验证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师:我想知道这只铅笔的长度,我们会用尺子量?

用1cm长度单位来量,有几个1cm就有几个长度单位。

我想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可以怎么办?

预设:量出长和宽的长度,用长x宽。

(预设:用数格子的方法。)。

师:多大的格子?要有一个标准,我们一般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样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有几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多少。

预设:铺不满怎么办?用小一点的面积单位)。

师:如果用面积是1cm的面积单位来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师:求面积的的时候,用面积单位来量,有几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多少?

预设:用体积单位来量。

3.师:那我们用多大的体积单位合适呢?

预设:1立方分米,因为这个长方体的单位是dm。

师:(出示ppt)这是一个体积为1dm3。

学生思考,并同桌交流。

请一组同学展示:1人摆1人讲解,互相配合。

预设:先沿着长摆5个,挨着一共摆3排,然后摆4层。(板书:一排5个,摆3排,摆4层)。

师:沿着长摆5个,沿着宽摆3排,沿着高摆4层。

师:快速告诉老师,一共用了多少个体积单位?

预设:60个。

师:怎么计算的?

预设:一排5个x3排x4层=60个。

预设:60立方分米。

师:那我们来看一个哪个猜想可能是正确的?

预设:5×3×4(把其他的擦掉。(配合手势)那你们讲一讲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1:长是5dm,所以要摆5个。宽是3dm,所以需要3排。高是4dm,所以需要摆4层。

预设2:生说不出来,。

师:这两个5分别表示什么?5个和5排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预设:长是5dm,所以要摆5个。

师:长是5dm,为什么要摆5个?

生:这个体积单位的棱长是1dm,5个1dm才是5dm。

师:(借助手势)接下来,你们讲讲3和4之间的关系。(生交流讨论)。

师:所以共包含60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60立方分米。

师:回顾一下是怎么得到这个长方体体积的?

看来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4.师:下次如果遇到另一个长方体,你觉得还需要摆吗?(预设:不需要。)。

师:(出示ppt)老师这还有一个长方体,怎样可以得到它的体积?

预设:14×10×5。

师:为什么用14×10×5就得到它的体积了?(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根据上面的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得到的,前一个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所以这个长方体体积也可以这样计算。

师:前一个长方体5指的是5个,这个14呢?

预设:14个。

师:也就是说长14cm,可以知道摆14个。

预设2:长是14cm,就可以沿着长摆14个。

师:虽然看着我们没有摆,其实摆了没有?在哪摆的?(预设:在心里摆的)。

师:物体包含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预设:25×10×10。

这个长方体呢(没有长度)要求体积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预设:要知道长、宽、高。

师:告诉你之后怎样求体积?

用字母表示:(大写字母v):v=abh。

师:提到长方体就一定会想到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同学们可以用今天学夕的知识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

预设:棱长x棱长x棱长。

师:为什么?

预设: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x宽x高,其实就是正方体的棱长x棱长x棱长。

预设:如果用体积单位来量的话,边长是几,一排就要摆几个,摆几排,摆几层,棱长x棱长x棱长是所需体积单位的个数,所以正方体体积就是棱长×棱长x棱长。

师:你们太聪明了。我还以为你们之前学过呢!

师:用字母表示?

预设:v=。

axaxa。

v=。

a3。

师:读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

三、课堂练夕、巩固新知。

2、用体积是1的小。

cm3。

正方体摆成如下的图形,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1.通过本节课的学夕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作业设计:1.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4、5题。

2.预夕下一节。

板书设计:

v=abh。

v=。

axaxa。

v=。

a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最满意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探索过程及结果。由于在前几节课拼搭立体图形中,学生曾用8个小正方体既搭出了长方体又搭出了正方体,因此在本节课中,有好几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同次的操作活动,就能同时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且正确地阐述了原因,同时学生能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进一步揭示了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与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这一环节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正方体体积与棱长)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求长(正)方体体积。所具备的条件,并根据数据抽象归纳出体积公式,这当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在整个的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与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知识体系的重组与构建,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意图之一。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汇报的语言不准确。在本节课的学生汇报环节中,学生在汇报时语言表述有些不清楚,且汇报夕惯不是很好,这跟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得到的训练机会不多有关系,也跟老师当时的心态—稍显急躁有着一定的关系。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教师要给足学生说的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汇报夕惯。教师不要怕占用时间过多,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学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只有学生学会了,本节课才是成功的。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写篇四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再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正确理解体积。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2、应用公式计算体积。

(1)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求体积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9厘米,体积是多少?

二、练习(教材43页练习题)。

1、第5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注意最后的问题是需要多少升水?计算出来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分米,要换算成升。

2、第6题要求独立思考练习,与同伴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第7题教师指导练习,结合书上的图想一想,再说一说,最后算一算。提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长都相等,先确定棱长。

4、第9题。

实践活动(见教材)。

三、作业练习。

完成配套练习。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写篇五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小正方体若干个教法学法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环节第一次备课动态修改。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分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再比较,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二、概括公式。

1、学生猜想。

一个物体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2、动手实践操作。

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记录表。(课本29页)。

(1)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把4个正方体摆成1排,每排4个,摆1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厘米。

(2)引导学生把计算结果与记录表中的体积进行比较,发现长×宽×高的乘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v=a×b×h=abh,学生齐读公式。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长宽高也就是正方体的棱长。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师说明用字母表示v=a×a×a=a3。

说明: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表示3个a相乘。

学生齐读公式。

5、教学底面积。

三、练习。

1、出示课本30页的例一:生独自完成,集体订正。

2、课本31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abhv=a×a×a=a3。

v=s×h=shv=s×h=sh。

例1.v=abhv=a3。

=7×3×4=6×6×6。

=84cm3=216dm3。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写篇六

知道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回顾:物体的体积概念和单位。

2.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提问长方体的体积该如何计算。

(二)生成新知。

1.操作转化。

提问: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数据有关?引导学生通过数组成几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记录、整理数据。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操作预设:学生数面前长方体时在数小立方体时和同组其他同学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数小正方体,从左往右依次数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生在实验后对数据的记录不够工整,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将所得数据参考教材中的方格进行填写。

学生汇报展示,总结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

2.操作探究,验证猜想。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

3.总结概括。

(三)巩固提高。

1.课件展示不同长、宽、高的长方体,组织同学们计算各个长方体的体积。

2.展示两个具体的长方体,比较那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在生活中,找两个长方体并量出它们的长宽高,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四、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写篇七

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1、结合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探究为主,教师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利用动画演示把它们切割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是怎样知道的。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问题,多数不能切开来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又该怎么办?这样就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强烈愿望。

(二)操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提高兴趣,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也是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体的过程是:

(2)汇报交流,学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讲解,教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

(3)请学生观察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各抒已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书写形式的指导。

(5)完成例1,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且在刚才的实验操作中,也有学生摆出了正方体,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时,使学生明确三个a相乘也可以写成a3,3写在a的右上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4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做第4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及时纠正。

完成练习七第5—8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求体积应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再进行计算。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质疑解惑。

(1)谈收获: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质疑解惑:还有什么疑问。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写篇八

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1、结合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探究为主,教师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利用动画演示把它们切割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是怎样知道的。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问题,多数不能切开来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又该怎么办?这样就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强烈愿望。

(二)操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提高兴趣,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也是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体的过程是:。

(2)汇报交流,学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讲解,教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

(3)请学生观察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各抒已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书写形式的指导。

(5)完成例1,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且在刚才的实验操作中,也有学生摆出了正方体,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时,使学生明确三个a相乘也可以写成a3,3写在a的右上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4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做第4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及时纠正。

完成练习七第5—8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求体积应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再进行计算。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质疑解惑。

(1)谈收获: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质疑解惑:还有什么疑问。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文档为doc格式。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写篇九

教学目标:

1、让在观察、比较中,感知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与它的长、宽、高有关。通过具体操作,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个人及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勇于探索的品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引入课题。

3、(出示包装盒)大家认识它吧?它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体积多大呢?请你估一估,猜猜它有多大?(生猜测,附带体积单位。)。

要使他说得更准确,我们得来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吧,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我们都知道长方体有六个面,这6个面可能是什么形?

学生口答。

大家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学生回答)那么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生猜测)。

老师这里有几组长方体,(课件出示)大家看,这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都有关系。)。

2、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和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推导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师: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和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接下来,让我们在实验中来研究一下。(每组准备12个小正方体)先来听一下实验要求。

(1)摆一摆:四人一小组,用2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每人摆出一个长方体(尽可能不同)请组长给长方体编号(1)(2)(3)(4)。

(2)看一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填在表中。(给每组发一张课前准备好的如下表格)。

(4)想一想:观察表中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数体积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谈一谈。

(5)汇报交流,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师:观察表格,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我们组发现:长方体体积与数出的小木块的数量相等。

师问:再看看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与所拼接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生: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正好等于长乘宽乘高的积。

(6)课件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

如果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板书:v=abh。

(7)根据这个公式,要求长方体的体积,需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

同生们学会了总结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真是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

(1)师问:那么课前的包装盒,怎样才能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呢?(全班动笔做一做。)。

(2)师:同学们学习效率可真高,这么快就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那么,你们能帮冰柜司机解决这个问题吗?(课本练习43页)。

三、知识延伸,拓展思维。

1、课件出示正方体。

师提问:这个图形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你能结合刚刚长方体体积公式,想想如何计算正方体体积,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2、学生讨论后得出,师课件出示并板书: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a×a×a=a3。

强调: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师介绍:a3读作“a的立方”

课件出示: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四、巩固提高。

1、有一本新华字典,它的长、宽、高分别是2分米、1分米、0.6分米.这本字典重多少千克?(每立方分米重500克)。

2、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

课外实践:找一个长方体实物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并计算它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写篇十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理解底面积。

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v=sh。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把这根木料竖起来实际上就是什么?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

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10、11、12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怎么写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了两个精美的礼品盒,喜欢吗?猜猜看,哪个礼品盒的体积大?

生1:我猜蓝色礼品盒的体积大,因为它比较宽;

生2:我猜黑色的礼品盒体积大,因为它比较长…。

师:看来仅靠观察我们能准确比较出礼品盒体积的大小吗?(不能)。该怎么办呢?(计算)。

师:这个主意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先学后教。

1、示自学指导(课件)。

小组合作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摆好后仔细观察,思考: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想好后在组内交流。(时间4分钟)。

2、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二人拼摆长方体,一人记录,一人监督,探索长方体体积与什么有关?教师巡视指导。指两个小组到前面板演。

3、组织学生汇报。

生1:我们组摆了3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我们组发现小木块的数量和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师:能举例说明吗?

师: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来回报你们的发现?

生2:我们组摆了3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2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第2个长方体……我们组发现长乘宽乘高等于长方体的体积。例如第一个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用2×3×3=18,长方体的体积也是18立方厘米…..)。

师:真会思考,将你们组的发现写在黑板上。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其他组学生汇报。

4、验证发现。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思考,现在我们就重点看看第2小组的发现。他们组摆了3个长方体,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那所有长方体的体积都等于长乘宽乘高吗?(师在黑板上写个“?”)现在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这次验证有两个要求:一、尽量用多的学具拼摆,二、把你们的发现用算式表示并填在记录表2中。

学生小组合作拼摆并进行记录,自由汇报拼摆结果。

生1:我们组摆了两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3厘米,高4厘米,体积是72立方厘米,用算式表示是6×3×4=72……我们组的结论是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

生2:我们组也摆了两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我们组的结论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其他组你们的`结论和他们一样吗?(一样)有了这么多例子,现在这个问号可以擦下去了吗?(可以)。

同桌互说,男女说,齐说。

师:如果用字母v表示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还可以写成…(指说)。

生:v=abh(开火车说)。

5、小结。

三、当堂训练。

1、填空。

3、计算并比较两个礼品盒的体积。

4、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单位:分米)。

(指生板演,汇报算法,在汇报过程中直接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字母表示法)。

5、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6、挖一个长和宽都是5米的长方体菜窖,要使菜窖的窖是50立方米,应挖多少米深?

7、一个正方体魔方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8、计算组合图像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五、课外延伸。

生自由发言。

六、随堂检测。

1、建筑工地要挖一个长50米,宽30米,深5米的长方体土坑,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

2、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橡皮,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