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2:15:52 页码:14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模板10篇)
2023-11-12 12:15:52    小编:ZTFB

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和方法,如SWOT分析等,来系统地梳理和评估自己的表现和成果。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重客观性,全面地反映事实,不夸大和缩小事实。下面是一些总结范文的分享,相信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篇一

一般在三月份的第二周,有关会考科目的考点就已经下发到各学校了。学科教师会根据上级部门的布置,将考点告知每一位学生,例如共有63个考点,涵盖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各个方面。尽管看似这样大的覆盖面,其实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复习负担,这63个考点和初中阶段浩繁的六本历史书相比,毕竟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了。

在告知学生考点的同时,教师还会对考点进行第一遍的解读,这个时候学生们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因为毕竟初中学习历史的时间是前后三年,可能有一些以前的知识点都已经遗忘了,这时候,经过老师讲解,前后的知识点又会在大脑中进行重新建构,从而为下一步的巩固联系做好铺垫。

二、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历史学科的结业前练习是遵循的由简入难的原则。首先,教师会选择历史学科结业考试的前两种题型进行联系,即选择题、判断题。集中练习时间大约是一周,练习量大约是在100——200道题左右,这个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学们要注意,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就是你复习要注意的盲点。这时,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弄清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比较知识的易混淆点,寻找答题技巧。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篇二

1、目的1894年,日本为了实现政府朝鲜,侵略中国,征服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2、经过:

(1)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2)1894年9月,在黄海大东沟被日军偷袭,爆发黄海大战,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

(3)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3、结果:清政府一味退让,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4、《马关条约》:

5、内容: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4)增辟在内陆的通商口岸。侵略从沿海发展到内陆。

5、签订时间及人物: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6、危害:加重人民负担,使帝国列强更容易侵略中国的经济与地区。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野心的膨胀。

6、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7、失败原因:

(1)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老旧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清朝武器装备落后。

(4)日本蓄谋已久,计划全面。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篇三

一、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19,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2、19,意大利参战。3、19,凡尔登、索姆河战役。4、19,美中参战;俄国革命。5、19,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归纳记忆法:

一方面,可以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进行归纳。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二战中同盟国首脑召开的4次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召开的15次代表大会,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三、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记忆。如: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而三国的革命,又都有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文件的颁布等。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四、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等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五、图表记忆法:

一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画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忆,效果较好。比如: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画直角坐标系。隋朝大运河图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过程图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图示。世界三大宗教知识一览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知识摘要一览表。第一、二、三国际一览表。德、意统一内容一览表。等等。

六、联想记忆法:

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已知的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如:看到书本,自然而然想到蔡伦的造纸和毕昇的活字印刷。学到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想到中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学了英国工业革命,想到中国的鸦片战争。看到菊花,想起陶渊明;看到电灯,想起爱迪生;看到火车,想起史蒂芬孙;看到飞机,想起莱特兄弟。

七、顺口溜记忆法:

把一些繁多的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容易记忆。比如:我把康熙大帝的主要事迹编成: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册封**,统一台湾;抗击沙俄,亲征噶尔丹。再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九·一八”,日侵华;瓦窑堡,定方针。“一二·九”,掀高潮;西安事变,初步建。卢沟桥,小日本,等着瞧,国共合作决不饶!

当然,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还有直观形象记忆法、联系实际记忆法、分解记忆法、重复记忆法、推理记忆法、信号记忆法、卡片记忆法、轮廊梗概记忆法等等。在实际学习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只要大家掌握了其中的一种甚至几种方法,学习历史就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篇四

1、时间地点:18起,活跃在山东民间组织义和团。

2、兴起原因:帝国列强猖狂的欺压百姓。

3、性质:反帝爱国。

4、口号:

5、斗争矛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时间:196月。

3、过程:

4、结果:

三:《辛丑条约》。

1、时间:19。

2、签订双方: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

2、内容:

(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做担保。加重人民负担。使清政府丧失海关税务主权,受于西方列强控制。

(2):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西方列强更加猖狂欺压百姓。

(3)清政府大拆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被禁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坏了中国的主权,

4、影响:使中国完全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间接统治)。中国更加的贫困。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篇五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代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

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海军: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各地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人才破产:(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评价:

(1)局限性:是一次失败和(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2)积极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

(2)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和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3)影响: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创办报刊: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传维新变法组织团队:在(北京)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9月,历时103天。

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三、辛亥革命:

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

(2)同盟会:时间:(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报刊:创办机关刊物《民报》。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革命过程:

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四、新文化运动。

背景:

(1)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2)(袁世凯)为实现独裁,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尊孔复古,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兴起:19(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发展。

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活动:(1)19,(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2)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评价:(1)积极性我国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性:存在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偏向。

一、重视教材目录体系的把握,构建通史知识体例。

根据《考试大纲》和高考历史试题的编排要求,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分时期(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重组知识、复习知识,强化主干知识的时间概念,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简单化和规律化。明确每个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并注重中西历史阶段的横向联系。

二、重视基本历史概念的再解读。

历史概念复习口诀:厘清历史概念的源与流,分清历史概念的属与种,理清历史概念的形与质,澄清历史概念的是与非,讲清历史概念的深与广。例如“农业合作社”这一概念,利用流程图,加深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并注重与相似概念的联系与比较。

三、以热点问题为依托,加强对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的复习巩固。

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人民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如新冠疫情的防治问题;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如“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如全球治理、全球对本次疫情的共同合作等等。

四、注重主观题答题“四处”寻找技巧的总结。

第一处: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这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

第二处:从材料与教材的关联找取相似点。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关联,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解答问题就不难了。

第三处: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读材料时要想着设问,把设问与材料内容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的重要信息。

第四处:从材料之间逻辑关系挖掘隐性信息。“隐性信息”或“隐性知识”是指隐含在材料中,或材料之间不易为人注意的知识。有时标点符号就是非常重要的提示,分号往往把材料分成几层内容,破折号往往表示解释与延伸,省略号往往代表段落的划分。

1、优先关注“阿拉伯数字”(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

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

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

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

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

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

8.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篇六

(1)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3、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4、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3)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4)1860年,李秀成在青浦痛击了“洋枪队”,是为“青浦大捷”。

(5)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篇七

一、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号: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g-f。

4.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2、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

1.区分:浸没、浸入、浸在、没入;。

2.。------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决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物理学习方法技巧。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篇八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4、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中央)。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2)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3)创办民用工业。

(4)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7、结果:失败。

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

(1)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2)顽固派的阻挠。

(3)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

(4)单纯的引进西方的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8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科技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篇九

(1)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3)1890年经济危机。

2.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意义:《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1900年6月。

八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原因:根本——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4.《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意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甲午战败影响:国内——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真正觉醒。

农民: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军决心用暴力政府(辛亥革命)。

国外——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篇十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2、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4、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没有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6、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7、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是开国大典,而非抗战胜利;。

8、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

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局面的事件是抗战胜利;。

9、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剧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10、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而非祖国统一;。

11、农村政策四次调整中,先后顺序是:。

土地改革----农业的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而土地改革没有改变所有制,依然是土地私有制,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国有。

12、一五计划的成就中“一桥三路”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而不是铁路;。

1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机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生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

16、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属于20世纪),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属于21世纪)。

17、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

18、两条道路:

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22、港澳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23、改革开放后,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4、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

25、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但建交是在1979年。

26、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而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