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汇总(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45:21 页码:13
最新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汇总(实用9篇)
2023-11-12 20:45:21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注意总结的文字表达和语法准确性,确保语句通顺、流畅。探寻好的写作范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汇总篇一

1.背景:19,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经过: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组成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进犯北京,8月中旬,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

4.结果:19,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1)经济: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2)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5.影响:

(1)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汇总篇二

(1)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3、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4、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3)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4)1860年,李秀成在青浦痛击了“洋枪队”,是为“青浦大捷”。

(5)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汇总篇三

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

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二)1840鸦片战,琦善与英搞谈判,

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款,

《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

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

联军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

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

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二)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占南京,

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三收复新疆。

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

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

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

“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四甲午中日战争。

(一)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

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二)清朝政府太无能,《马关条约》又签定,

“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

让日办厂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

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

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

(二)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

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

东交民巷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汇总篇四

(1)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都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海防”(直隶总督李鸿章)与“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之争。

(2)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5)1884年,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6)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汇总篇五

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_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各地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2、同盟会的成立:

(1)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2)时间、地点、创立者: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领导机构: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5)机关报:《民报》。

(6)性质: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意义:

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三民主义:

(1)内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意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

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汇总篇六

一、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19,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2、19,意大利参战。3、19,凡尔登、索姆河战役。4、19,美中参战;俄国革命。5、19,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归纳记忆法:

一方面,可以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进行归纳。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二战中同盟国首脑召开的4次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召开的15次代表大会,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三、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记忆。如: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而三国的革命,又都有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文件的颁布等。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四、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等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五、图表记忆法:

一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画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忆,效果较好。比如: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画直角坐标系。隋朝大运河图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过程图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图示。世界三大宗教知识一览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知识摘要一览表。第一、二、三国际一览表。德、意统一内容一览表。等等。

六、联想记忆法:

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已知的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如:看到书本,自然而然想到蔡伦的造纸和毕昇的活字印刷。学到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想到中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学了英国工业革命,想到中国的鸦片战争。看到菊花,想起陶渊明;看到电灯,想起爱迪生;看到火车,想起史蒂芬孙;看到飞机,想起莱特兄弟。

七、顺口溜记忆法:

把一些繁多的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容易记忆。比如:我把康熙大帝的主要事迹编成: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册封**,统一台湾;抗击沙俄,亲征噶尔丹。再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九·一八”,日侵华;瓦窑堡,定方针。“一二·九”,掀高潮;西安事变,初步建。卢沟桥,小日本,等着瞧,国共合作决不饶!

当然,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还有直观形象记忆法、联系实际记忆法、分解记忆法、重复记忆法、推理记忆法、信号记忆法、卡片记忆法、轮廊梗概记忆法等等。在实际学习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只要大家掌握了其中的一种甚至几种方法,学习历史就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汇总篇七

(1)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3)1890年经济危机。

2.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意义:《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1900年6月。

八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原因:根本——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4.《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意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甲午战败影响:国内——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真正觉醒。

农民: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军决心用暴力政府(辛亥革命)。

国外——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汇总篇八

1、虎门硝烟: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道光帝派他到(广东)禁烟。

(2)(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

(3)意义: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

(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硝烟活动)。

(3)结果:清政府向英军(投降)签订《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英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3)列强:(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4)罪行: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三、甲午中日战争:

1、经过:

(1)(1894年),日军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发动(侵华战争)。

(2)1894年9月,(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官兵重创日本舰队。

(3)由于(清政府)妥协,日军占领(辽东半岛),(黄海海战)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结果:(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进犯(北京)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重创,狼狈逃回(天津),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劫掠。

(3)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内容: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影响: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人民的反抗。

1、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并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3)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美国人(西摩尔)为统领,8月,(李秀成)率太平军,在(青浦)击败洋枪队。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初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汇总篇九

一般在三月份的第二周,有关会考科目的考点就已经下发到各学校了。学科教师会根据上级部门的布置,将考点告知每一位学生,例如共有63个考点,涵盖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各个方面。尽管看似这样大的覆盖面,其实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复习负担,这63个考点和初中阶段浩繁的六本历史书相比,毕竟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了。

在告知学生考点的同时,教师还会对考点进行第一遍的解读,这个时候学生们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因为毕竟初中学习历史的时间是前后三年,可能有一些以前的知识点都已经遗忘了,这时候,经过老师讲解,前后的知识点又会在大脑中进行重新建构,从而为下一步的巩固联系做好铺垫。

二、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历史学科的结业前练习是遵循的由简入难的原则。首先,教师会选择历史学科结业考试的前两种题型进行联系,即选择题、判断题。集中练习时间大约是一周,练习量大约是在100——200道题左右,这个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学们要注意,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就是你复习要注意的盲点。这时,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弄清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比较知识的易混淆点,寻找答题技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