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0:57:38 页码:7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通用18篇)
2023-11-12 10:57:38    小编:ZTFB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写总结时要注意把握好逻辑顺序,做到前后呼应,层次清晰。总结范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展示了不同人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一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理念,转变观念,把以“教”为重心转变以“学”为重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提出的初衷,旨在克服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所造成的弊端,从这种意义上讲,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应试教育仅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而素质教育则将促进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目标,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素质教育则面对全体受教育者;应试教育内容局限于智育,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简言之,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教”的重心转向“学”的重心。

应试的课堂教学,大多以课本为本,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考试为目的,强调为“教”而教,重视的是对课本上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突出的是教师如何“传道授业”。而实施素质教育,贯彻“三个一切”的素质教育理念,就应变换课堂教学思维的角度,实现由“教”的重心向“学”的重心的转换。在教学中,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课后辅导、课外活动,都始终坚持以学为本,以学生现有知识掌握的情况为纲,着眼于“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重视学生生物学知识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理解、运用能力的发展。若在没有摸清学生生物学知识底子的情况下照本宣科,由于学生头脑中缺乏新知识的连接点或停靠点,听起来就犹如听“天书”。比如,生物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或概念经老师讲解后,学生仍然感到茫然不解,乃至重复讲解分析多次后,学生仍掌握不好。这时,教师大多情绪低沉、不耐烦,甚至埋怨学生笨。其实,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师生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的缘故。教师以为容易、简单,在于自己已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相关生物学知识,而且大脑的思维、理解能力比学生强,而学生则不然。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应首先实现由“教”的重心向“学”的重心的转移,这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二、多种媒体进课堂。

人的认识过程,一般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既难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兴趣,也难以向学生讲透抽象的知识。而利用生物学挂图、模型、投影或实物等媒体,则可以变抽象的知识为生动的直观。这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也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可以说,生物学教学内容涉及神奇奥妙的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植物王国,这些内容本身就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很容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采用直观视觉媒体引导学生进入这个奇异的生命世界里,无疑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引起学生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

三、实际生活进课堂。

生物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根尖的结构”中,可把讲解根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的知识与揠苗不能助长、浇水过多或不足对农作物的危害的实际农业生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在学习“生态平衡”一课时,应指导学生对本地的水质变化、生物资源数量的变化等情况进行了解、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联系调查的情况可向学生介绍近几年来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物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身有体会地感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要建立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当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在营造民主气氛、自我建构学习能力和因材施教上狠下工夫。首先,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应在一种和谐、愉悦、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将学生作为平等角色和合作者来对待,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而不是强行灌输,强迫接受自己的观点。其二,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我观察、自主分析、自我推理、自我归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才能了解“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其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只要把素质教育理念与所教学科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找出两者恰当的切入点,原先那种死板、僵化的课堂教学将会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活泼生动发展的“主战场”。在生物教学中,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之中,“教”为重心转变为“学”为重心,让多种媒体、实验生活“进”课堂,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因“生”制宜地要求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二

初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主要素质为主,而初中生物教学不仅仅限于对地球生物的认知,初中生物中同样涉及许多抽象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耐心讲解,而谈到生命这一话题更是使学生感觉晦涩难懂,所以需要通过实例进行思考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物蕴含的知识丰富多彩,传统的“读书”教育模式早已不适用了,利用多媒体进行实例讲解也已经普遍了,但是面对生命教育这一问题算是遇到难题了。向学生讲解生命的意义自然是直接切入“生命”一词。

从哲学方面来讲,生命教育指的就是培养人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从自己引申到其他个体,所涉及的都是人生与哲学这类大方面的知识。另一种解释就是浅显易懂的意思,所指的就是人生观念的教育,教育大家认识生命并且尊重生命、珍爱自身、爱护他人。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更应该加强有关生命这一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认真、严肃地对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了解生命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有利而无害的,所谓“知我、知物、知人、知天”体现的就是关爱生命的问题。

二、有关生命教育的实例。

(一)案例举证。

1.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一直是学生接触生物的首要议题,教师讲述一个婴儿的孕育到诞生,一个婴儿从孕育开始要经过38到40周的时间,母亲会为腹中的婴儿提供营养,分娩时母亲经过撕心裂肺般的疼痛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放幻灯片直观地让学生感受,让学生明白一个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可贵。

2.植物的生命。

许多人认为只有会跑会跳的动物才有生命,殊不知一颗随风摇摆的植物也蕴含着生命,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各种稀有物种,利用ppt或者相关的生动电影来生动展示,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深度认识,倡导学生保护植物,热爱大自然。

3.生命的珍贵。

通过一些战争片让学生切实感到一个人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珍视,通过纪录片还原自然灾害的发生,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斗争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引起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生命的思考。

1.生命的本质。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生命是由物质组成的且无一例外,区别只是物质的含量有所差异。生命结束,所有的物质便回归尘土,生命于此便永远终结,各类元素也都四散开来,最终殆尽。

谈生命的本质也是对生命教育的思考,如果能够懂得这个道理,想必学生才能真正成长,而不是因为一时冲动自残,甚至以跳楼自杀来终止宝贵的生命。

2.生命的健康。

有一个好的身体,生命才有了本钱,初中生身体正在发育,心理正在成长,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身体健康指的就是身体各个机能的好坏,学生应该学会照顾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自律,不抽烟、不喝酒,不学习不良的习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

心理健康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老师遇到问题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通常一个家庭环境的好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生命的安全。

教授学生遇到紧急情况的救助措施,比如遇到着火情况的应急措施、遇到煤气泄漏时的补救措施等。对于传染病的知识普及也要做到全方位的教育。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要提醒学生注意,三无产品不安全,垃圾食品不可吃。

4.生命的尽头。

死亡教育是极其有必要说明的,出生即面临着死亡的问题,一个生命能够活到理想的终结点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很大的,生命从有限到无限靠的不是时间,而是体现在活出生命的价值,在享受生命的每一瞬间,创造出无悔的人生才有意义,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珍惜自己的青春,使他们积极乐观地看待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瞬間。

通过本文的论述分析,探得生命的意义,寻求生命教育的思考,初中生拥有似水的年华、花漾般的青春,让他们给予生命互信和尊重,让他们从自己身上便感到生命的价值。在初中生物教育中谈到“生命教育”这一主题便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育来说是有其重大价值的,本文希望能够传达出一样的教育意义,将生命的含义融入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傅紫薇.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2]马利娟.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的探究[d].河南大学,20xx.[3]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xx(5):122.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三

新教材每节课开始都有“想一想,议一议”与旁边的插图,插图无言的解释着旁边的问题,但这种解释只能是含糊其辞,似懂非懂,使学生产生疑惑、矛盾等心理状态,衍生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这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有效途径;这种由图片、情境描述、讨论题组成的开场形式,巧妙把生活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所问问题有一定深度,若要透彻回答,就需认真学习本节的内容,这样就导入新课,达到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的目的。如:教师上“社会行为”这节课时,本节课的“想一想,议一议”中,教材创设了火蚁形成“蚁团”渡过洪水的情境,根据文字叙述的情境和傍边的插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工蚁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样就在学生的疑惑中引入了“社会行为的特征”的学习,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二、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物知。

识的理解和记忆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认知从具体直观的事物出发,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本插图的观察,认识和理解一些生物知识的概念。如在学习“生物的性状”时,根据观察与思考中几种生物性状的插图,学生就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生物性状的概念。所以,新教材的插图太重要了,它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形象地表示生物的结构,生动地揭示生物概念的内涵,直观地解释探究的机理,准确的演示实验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和点拨作用。利用插图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其中的知识,说出插图表达的意思。在两栖动物“观察与思考”的插图中,青蛙头部露出水面,并标识了鼻孔,说明青蛙用肺呼吸而不是用鳃呼吸。在讲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时,通过转基因鼠的启示,用显微注射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的示意图,就大大降低了传授此知识的难度,促进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利用插图提供感性材料,加速学习进程。

生物学中有许多看不到、摸不着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理论和现象缺少感性认识,很难对此知识理解和掌握。例如:免疫的功能、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过程等,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实验又无法做,但又是重要的生物教学内容,这可怎么办?教材中插图就能够描述和再现生物学中的这些概念及过程,这就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因此教材中的插图,不仅丰富教科书的内涵,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材料,把复杂的生物现象浓缩化,微观的生物结构宏观化,抽象的语言文字直观化、具体化,使生物的现象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使学生能见其形、观其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加速学习的进程。

四、利用图片提升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教材在每个实验和探究时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我们在进行实验和探究时,利用插图先给学生讲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课本插图所提供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是否可以换用成别的实验材料,是否可以用别的实验方法来代替等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另外也为进入实验作好计划。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实验中失误,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做到灵活自如,有的放矢。

总之,教学实践表明,精美的插图包含许多的知识难点,有助于学生看图释疑,使知识简约化、生动化;这不仅降低了学习台阶,而且解决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和概念,促进了学生对复杂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一凡.激活课本插图降低学习台阶[j].安徽教育,20xx年24期。

[2]倪岳林.重视插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11期。

[3]黄耀忠.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j].生物学教学,20xx年01期。

文档为doc格式。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四

一是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高效的生物课堂,首先要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例如,可以开展生物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来增强学习兴趣。兴趣小组的研究课题可以包括显微镜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栽培蘑菇、草莓,饲养金鱼、蝌蚪、牛蛙,制作动物标本、给校园的花草树木挂牌标明科属种及生活习性等。

二是运用多媒体、视频等,激发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运用视频辅助教学,既可以直观地展示所教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观察桃花的结构时,教师可利用动画展示,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纵向切开子房,观察子房内的胚珠数目,学生对此一目了然,通过让学生对照、比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创建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上,学生们都在自己家的植物上遮挡叶片做这个实验,后来有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不同不透光纸片在叶片上所留下的不同形状,导致大家激烈讨论,因而对学生而言,试验的魅力的确是现象本身,但是实验带来的却是实践性的授课效果。

一是鼓励生物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鼓励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的累积,因为这些经验除了可帮助教师更熟悉教学现场的运作之外,也可作为自我教学反思的基础。尤其是将教师的“默会知识”具体化,鼓励教师制作教学档案、进行教师高效课堂行动研究、教学日志记载等。教师可以就自己的教学省思和教学的综合表现,以及和学生学校之间的教育情境,进行有系统有组织的数据收集以及整理,并且利用学校的社群团体,分享达到知识的分享以及创新。

二是鼓励生物教师建立社群学习团体,提供教学经验分享,以利于提升自省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反省意识是改善教学中重要一环,如果教师没有自我反省、反思的知觉,则不会寻求在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可以鼓励教师在学校建立同事之间的社群团体,借助社群的学习,发展教师的专业关系。借助同事间的经验分享,将资深教师的教学经验分享给新进资浅的新教师,或者激发彼此不同的教学经验思考。另外,彼此学习也可以获得行政资源的支持、最新的教学和教育信息沟通的管道等,帮助教师反省改善教学。学校的资深教师,可以提供许多经验以及解答给新教师在教室中所面临到的教学问题,鼓励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教师之间应该有专业的对话群,可以分享以及鼓励新手教师或者其它阶段的教师,以期能提升新手教师以及专家教师之间的合作及交流。教师只有具备有自我反省的意识,才有反省改善自己的教学的行为发生,进而寻求解决突破的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学或者理念,提升自我的教学成长。教师的工作并非将教材在课堂上重述,还要能寻求自己在教学工作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促使教学有所改进,保持工作的热诚,寻求工作的成就感,也就不会因为外界的改变(例如教育政策等)而影响、甚至怠惰自己教学的职责。

三是鼓励生物教师加强班级经营技巧,以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班级经营成功与否,不但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更是教师产生成功或挫折的教学经验的来源。如果能善于利用适当的班级经营,将能加强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建议教师若要提升教学效率,应从本身的班级经营管理技巧着手,建议教师可以参加班级经营研习,学校应鼓励同事间对于班级经营技巧的分享,或者来自于教师对于班级经营的反思经验以及教学的改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10篇《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生物学科教学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五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然而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结果。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1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给他们创造成功的种种机会。

2.1.2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物教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生物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生物规律。例如:使用加酶洗衣粉不应用开水;发高烧消化不好;吃饭时大量喝水喝汤、过多食用冷饮和冷藏食物影响消化;清晨不宜在树林中晨练;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等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2创设丰富有效的生物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2.1设置讨论情境。

讨论情景的创设就是让不同品质的思维进行碰撞,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归纳出最佳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各自的结论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讨论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2.2.2创设热点情景。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当今世界科技新发展,要与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如:在“动物细胞工程”小结时,可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克隆羊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而后设问:多利绵羊的遗传性状与上述亲代甲、乙、丙的那一只绵羊相似?为什么?多利绵羊的培育过程需要用到那项技术?学习“环境污染”时提出什么是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习活动中的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形成师生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观”。

2.3.2在探究中展示自主。

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敢说、爱说、唱主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在“观察鲫鱼外部形态”教学时,前后座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的玻璃缸中放几条大小不一的鲫鱼。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想知道鲫鱼的哪些知识?你打算怎样来学习这些知识?说说你的设想并作好记录。根据学生的愿望、设计,重新分成:鳞片组、呼吸组、视力组、鱼鳍组。要求每组学生认真观察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向全体同学汇报。要求同小组内(每两人一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及时转化角色,以促使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促使他们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由于不同背景和学力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使得成员间优势互补,通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交流和碰撞,实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双向发展。

2.3.3指导学法,提高效果。

只有把教师的最优化与学生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享受探究的乐趣。老师要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活动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徐作英,王玉瑶.生物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0.

[2]薛彦.生物课堂“交流一互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xx,(7):42.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六

摘要:初中教育论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物作为初中教育中的基本内容,对初中生的成绩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学校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完善,不仅对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有正面意义,而且是教育持续进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实践;有效性。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证初中教学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各中学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中学就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并使该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各中学当前在生物实验教学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阻碍初中教学的发展。本文就当前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做相关研究,希望对解决初中生物教学问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初中教学中,虽然一些学校设有生物学科,但是并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导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很多学校还只是处于理论阶段,得不到深入开展,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生物课程,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没有了解。此外,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高考制度的影响,很多学校在设置初中课程时,将生物设置成副科,致使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在学习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不在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甚至有的学校认为副科对学生成绩不会有影响,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经常占用生物课的时间上其他主科,使初中生物在教学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深入的理解,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有负面作用,阻碍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教学的发展。

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这门课开设的重要目的。但当前在一些学校中,初中实验课并没有得到重视,例如,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课上学生可以自由走动,可以就实验内容相互交流沟通,这种教学方式给教学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难度,表现在一些学生在讨论时并没有真正地讨论实验话题,加上教师对于教学并没有做到认真负责,所以对课堂中学生讨论其他事没有进行管理,导致整个教学纪律不良的状况,严重降低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些中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自己学校的教学效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使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阻碍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要求各中学对本学校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寻找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初中生物实验是一门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科,教师在课程中所采用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到疲惫,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有不利作用。这要求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动手操作中体会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进步。

2.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抛开高考思维的影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针对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要积极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此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教师课件准备不足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生物实验中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的影响,此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为学生今后自我调节、提高学习能力做铺垫,有利于推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实验课的教学中要不断反思,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除此之外,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各中学就当前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措施,积极寻找有利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的可行方法,在有效措施的推动下,我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动手能力等都得到有效提高,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利銮.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中学,20xx(4).[2]张明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xx(4).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七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所学习和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激发思维的活跃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的严肃课堂氛围,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对生物知识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可以通过设疑来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他们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还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生物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生物知识的奥秘。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选择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用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感,使他们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逐渐增进时,学生会把对教师的喜欢转化成学习生物的动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对他们的消极情绪进行疏导,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

1、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在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和交流过程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主动进行探究。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会轻松地和教师进行知识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知识的理解,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使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从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感受到课堂学习的新颖性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产生学好生物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能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使他们从情感上拉近和生物学科的距离,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生物知识。所以,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在他们取得进步时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使学生能更积极地进行学习;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及时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提高生物综合素质。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学科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进行操作,并让他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养成认真观察和分析的习惯,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实验操作,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对生物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1、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操作的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自己设定实验方案,并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的能力,使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和提高。

2、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整理和总结,提高他们的生物综合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认真观察,随时记录下实验现象,并整理和总结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在整理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实验过程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对他们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让学生进行整理和总结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和同学分享,提高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

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进行创新教学。

要使初中生物教学实现创新教学,教师不仅要利用好生物课堂教学的时间,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激发他们思维活跃性的同时,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中,把他们带入到对大自然的探究中。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相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进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例如,让学生观察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各器官的区别等等,通过亲自观察,加深印象;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给人类的影响,在学生能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环保措施等等。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还要走入学生中间,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想法,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认真思考,积极谈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完成。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八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对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主要由以下几点:其一,信息技术在教育模式中,以一种辅助手段推动教育的创新,使传统教学不局限于书本教学,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且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生物时,要具有直观的思维,对生物课程包含的生物知识要有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生物知识以一种视频、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更为直观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其二,由于生物知识的抽象化,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生物知识转变成更加形象的图片或视频,比如,生物课本中微小的生物、细菌等,只有通过显微镜才可观察到,单凭个人实验观测,难以得出精准的结论。其三,信息技术可增加初中生物的实验效果。初中生物大部分以微观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信息技术可将此具体化,并能对实验产生的现象做出准确的分析,让学生更加通俗的理解实验效果,使学生能够体验生物的实验趣味性与探索性,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整合应用。

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其也广泛应用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前,可通过信息网络收集相关课堂教学资料,极大丰富生物课本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突出教学重点,通过视频、图像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兴趣。另外,教师可设计相关课外活动,借助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手段探究初中生物知识,并布置相关课外实践活动任务,指导学生自己善于动手分析与操作。比如在研究传染病时,教师可给予相关指导,让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采集资料,去了解传染病产生的原因、传播方式与预防措施,这种教学方式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信息技术整合在生物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更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与记忆,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整合。

三、整合问题探讨。

两者有效结合可大大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但在整合实践的过程中,负面问题也存在,其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的整合,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的生物教学,而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教师还是主要的教学者。例如在植物光合课程教学时,学生可直观观察生物现象,同时,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其中微观现象进行辅助教学的补充。其二,教师在生物教学时,要合理利用信息教学的手段。当前课程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内容改动的速度也较快,教师要善于结合当前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同时,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对生物进行教学,合理规划生物教学的进度,对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要有一定的把握,反之,会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使之成为传统教学工具。其三,信息技术要正确理解其作用。对初中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针对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串联生物知识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生物教学的最佳效果。比如,教师在细胞分裂或血液流动等抽象内容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其内容进行生动化与形象化的表达。再如人体骨骼结构或器官构造的教学,教师只需通过实体模型就可形象的表达。教学资料的采集,通过网络上的下载时,要筛选出符合教学内容的信息,从而提升生物教学的效果。

四、整合实践分析。

信息技术融合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但过于信赖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方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对策:

1.搭建信息平台。两者在整合时,必须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更好地服务生物教学。信息交流平台是将教学内容与资源放在同一平台上,让学生与老师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交流,学生可通过交流平台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可在线向教师咨询解决。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学生不仅可拓展学习方式与学习视野,还可使学生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交流,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与建议表达出来。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还是不足,甚至在课堂上存在不发言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使这些学生表述内心真实想法。教师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可指导学生生物学习的问题,还可帮助学生生活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想法制定教学计划,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确定学生主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的整合,很大程度上是转变传统教学的模式,两者整合可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信息技术与生物的整合,必须确定学生地位与教师主导教学,只有进行确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才更突出学生的在初中生物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精力全面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教师作用教学主导,科学合理引导学生的教学,其余可由学生独立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可与肯定,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触角已经伸向社会各个领域,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初中生物课程内容随着时代事物的变化而更新。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对初中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初中生物教学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下,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两者在整合实践过程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科学指导学生对微观生物现象的理解,同时,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让学生在线交流,让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可积极提出,教师可充分指导。让学生既可充分表述自己真实的想法,还能逐步发挥自已主观能动性,达到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整合的最佳效果。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九

观察能力不只是用眼睛去看,如果只单纯地用眼睛看,获得的知识具有片而性,不但不能总览观察对象的全局,而且不利于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至关重要。

1.综合全面的观察。

指导学生“先整体,后局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平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综合全而的观察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以及实验过程。例如“:植物根的生长”内容中观察植物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植物的根和根毛,掌握根尖的位置及形态,然后选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直观地认识根冠、伸长区、分生区、成熟区的位置和形态进而掌握各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学生在进行“局部”观察时要仔细地观察,发现其最本质的特点,并对各结构内容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再如,在组织学生观察根尖结构的实验中,让学生观察根毛的形态结构,同时向学生提问,根毛是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的,对于成熟区来说有什么作用?进而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到根毛能增大成熟区的吸收而积。

2.反复观察。

无论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是实验操作,反复多次的观察更能保证观察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反复观察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由于生物是不断更新发展的,因此更应该根据不同时段生物的变化进行重复观察,进而更深刻地了解知识内容的本质。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如今的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缺少通过实践来验证、改进的过程。而知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牢记,将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实践才是生物学习的精髓所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动脑、亲手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取和运用。例如,“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中学生要亲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观察血液在小鱼尾鳍流动的情况,思考血液在人体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否相同。在实验后,让学生将小鱼放生,进而教导学生要真爱生命、保护小动物。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物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还能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密切联系和发展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当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鼻腔内部结构时,结合生活实际设置问题“生活中用口呼吸和用鼻呼吸哪个卫生?为什么叩;在学习呼吸道结构时设置问题“为什么生活中不能随地吐痰叩这些问题都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不断变革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学中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初中阶段,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现象和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去追求新知识、探讨新问题,从科学角度发现其本质并进行探究和解决。

1.开发创新潜能。

教师应意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潜能。在课堂上要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全体学生,转变思路,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个性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实施创新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规律,实施创新教学,全而且有针对性地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途径。

(1)构建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当今社会,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习方法更多地侧重于死记硬背或是题海战术。而这种负担、压力会给学生带来内心的压抑、焦虑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鼓励,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想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样学生头脑才会清醒,思路才会清晰,学习效率也就更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关键所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乐中学,让学生愿意学。此外,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渴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从自己的兴趣选择中得到更快更好地提高和发展。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标本,并运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结果,这样学生就会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能收获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的知识不但牢固,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了信心和好奇心,学生会更加乐于思考、发现问题,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总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也是学生全而发展的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指导下,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将是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十

生物教师可以从抓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加入到生物课堂中来,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初中生物兴趣教学多媒体生物,在初中是一门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学科。说它重要吧,中考才占15分,还是参考分。不重要吧!毕竟它也是一门考试学科。故生物被领导谓之小学科,家长谓之副科。学生谓之可学可不学的学科,生物课上打闹的有之,开小差的有之,写其他科作业的有之。这直接造成生物教师教学的困难。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生物教师可以从抓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加入到生物课堂中来,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一、上好第一节课,诱导学生学习兴趣。

人和人相处,往往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印象给学生留的好,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第一印象差,那么学生将来的学习效果也好不到哪去。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一个好印象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讲课的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由于第一节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后边的学生耳熟能详的知识提前拿出来:“如克隆羊多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使学生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学科,上完这节课还要盼望下节课。

二、设疑导入,诱发兴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一样。教师在讲课之前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疑问,就会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学生造成一种急于求知的欲望。从而在心里上形成一种期待。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气氛浓厚,情绪高涨。学习效果才会好。例如,在讲《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时,我先提问:“同学们,你们家都养花吗?晚上把花放在哪里?”很多同学回答把花养在室内。这时我告诉他们,把花养在室内是不科学的。这样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此时,学生们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说:“老师,前边我们刚学的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怎么会有害呢?”我说“要想知道为什么,很简单,一起和我学习今天的内容吧!”这样的开端,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欲和求知欲。

三、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師,信其道。学生只有对老师感到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人是一种感性动物,特别是初中生,正处在爱憎分明的阶段。学生私下里对每个老师都有个评价:“哪个老师脾气好;哪个老师脾气差;哪个老师对学生好;哪个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学生的心里都有杆秤。作为老师对学生好一些,关心一些,多与她进行一些交流,课下和孩子们多聊聊家常,讨论一下当前的奇闻、轶事,说些开心的笑话。学生和老师自然而然的心情就近了,学习起来也就更加努力了,否则,他自己会认为不好好学习对不起你这个老师。在我十多年所交的学生当中,有个杨xx,父母离婚,脾气怪僻,不好好学习。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我没事就找他聊天,和他谈生活,谈未来。结果七科考试学科中,就生物成绩最高。

四、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实践出真知。理论联系实际永远是最好的生物教学方法之一。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非常紧密。比如说,在讲到人的消化和吸收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多讲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穿孔等,告诉孩子们人必须一天按时吃三餐,吃多吃少对胃都不好,由于这些涉及学生健康,其自然就感兴趣,这样也就带动了淀粉脂肪蛋白质等的知识的学习。再讲“尿的形成”的时候,我们可以多讲一些肾炎和尿毒症的知识,告诉他们不好好保护自己身体的话就会得肾炎,甚至尿毒症。那么由于学生平时经常接触这些,那么自然而然兴趣也就来了。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也,电脑技术在不断的革新和进步中。我们的教学也突破了传统教育手段只能用录音、录像教材来辅助文字教材进行教学的方法。现在,我们除了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影片,还可以利用电脑播放多媒体课件(文字、图像、录像、动画等),利用电脑播放习题,等等。课堂教学中这些手段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讲解《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之时让学生观看动画血液循环,对学生这个问题时就有很大的帮助。

总体来说,多媒体教学既能增大课堂的容量,还能够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方法很多,除以上所述方法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在教学中不管什么方法,只要不侵害学生利益,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都可以拿来使用,从而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青有.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xx.[2]郭竹筠.浅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新途径[j].教育现代化,20xx.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一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在此背景下,教师要使学生各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则必须落实到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当中。

而新课标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通过向学生渗透生物新课程标准下体现的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知识性和思想性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只有重视了生物课的思想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完成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身处农村,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教师,怎样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完成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教师必须明确生物新课标所体现的基本观点。

比如在讲述“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部分内容时体现了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即细胞、组织、系统、生物体,而细胞是由各种化学元素所构成的。在讲述“消化和吸收”时,小肠的长度可达成5-6m,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并且在小肠的内表面还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这种结构可以使小肠的吸收面积达到200㎡以上。这种结构使得小肠成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并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在讲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比如竹节虫的体形与竹枝非常相似,称为拟态,这能有效的躲避敌害,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充分阐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当然新课标下中学生物学体现的基本观点还有许多,如对立统一、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等。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些观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基本观点的理解,完成了生物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后,教师的重点转移到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这直接体现了新课改的意图和新课标的贯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是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农村的初中学生居住地分散,所接受的小学教育层次不一,理解接受能力差距较大,并且大都没有学过自然、地理等科目,对生物学的理解仅限于语文课本上的介绍。另外,农村中学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教学设备严重落后,如没有学生住宿楼,没有多媒体教室,连幻灯机都是破烂不堪等。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学生每天走很长时间的路到校上课,没有足够的课外时间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对知识的理解将局限于理论……这一切为初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但农村中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居住于大自然中,每天都与各种生物打交道,对生物有熟悉感,对各种生物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也为乡村教师的生物学教学奠定了基础。作为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师怎样面对这些不利条件和有利因素,让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精神落到实处,笔者作了如下探索。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明知学习十分重要,但却不愿意进入学习状态,不愿去接受学习任务;强迫其学习,又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要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必须要求教师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优美和谐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充满情趣和欢乐,荡漾着问题和好奇,洋溢着诗意和鼓舞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收起到双赢的效果。这种环境中充满了民主、平等、宽松、宽容、赏识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大胆的自主讨论、合作交流。教师要保持快乐的精神面貌,促使学生学习,从而能亲师、乐学。求知需求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求知欲的激发,离不开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讲到种子植物时,可以引用这样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学生听了这则谜语,再联系到种子的结构,很轻易地说出了答案。教师再进行追问:“麻屋子”指什么?“红帐子”指什么?“白胖子”指什么?它们合起来叫什么?经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并对生物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2.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当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后就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做的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自主地动脑筋探索知识奥妙,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他们形成生物学概念,掌握生物学规律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讲“血液”这一节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将血细胞的三种成分比喻为“搬运工”、“修补匠”、“英勇的战士”这样做,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中传授了知识。

2.3利用学生熟悉生物的优势,强化其亲身体验,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做的探究活动,放手让他们去做。比如“探究影响鼠妇生物的环境因素”,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代用品,这样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使他们逐步形成了环保和节约的意识。

2.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因此采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生从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加者和导航员。按照这种师生组合,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探究的实例: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人的瞳孔大小的变化”、“测定反应速度”等。当然,除了探究式教学法外,还有其他教学方法:如例证法、类比法、角色扮演法等。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中,只要坚持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好新课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重视学生兴趣和思想观、价值观的培养,就可以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就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二

摘要: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但如今它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虽然生物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学生的眼中这是个“小科”,大部分学校都认为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副科”,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给予该学科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定位很迷茫,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今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即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为中国未来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身教育,学生对各门学科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升学及以后的学习情况。而高中生物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在高中众多学科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如何在课堂上教好生物学,让学生们学好生物学是多么的重要。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经指出:“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是充分的考虑教学原则、方法和现代教学的特征,实现教学系统的内外统一。”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一标准,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在他们之间的平等地位,这是教学模式转换的基础。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这种教学和生物教学是相悖的。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86%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枯燥,容易形成厌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在认知年龄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应该避免让他们被动的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实践,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造全新的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对生物学这一学科的正确认识。

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新教学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困难。许多学校的生物学教学观念一直没有变化,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基础性的教学开展不起来,在新的课程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难以快速推广新教学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许多教师和学生沟通只有一种形式,这样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也不能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思想。

其次,固化思维的教学形式。虽然许多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停留在教学表面上,课堂中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课堂的安排上也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第三,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没有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训练,也没有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一、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仍然有一些学校忽略生物学科的地位,从领导到教师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这种情况使学生对生物的厌学心理更加明显。因此,需要正视生物在学校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的同时,学校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自己的理念,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也发生转变,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课后也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问题和想法写在一张小纸条与老师交流,或开展有关生物学习的班级主题活动使之有利于师生互动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素质。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了解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尊重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尊重,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阶段,所以教育工作不能是单纯的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然而教师良好的品格会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另外,大多高中生是因为喜欢哪个老师,才进而喜欢上哪门课,学生常常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喜爱。最后,教师的本职工作便是传授知识,自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又如何传授他人知识,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强大,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又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所以,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的年代,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接受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清晰的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课本知识。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在解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时,传统的教学使用多张的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有时因为光线的原因致使一些学生不能看的很清楚,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差,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个动态过程以flash的形式展示出来,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细胞分裂过程的直观化,教师只需要加以简单的讲解,学生就可以完全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

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学校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生物是一个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课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刻板的规定把教科书的理论被动的灌输给学生,只能是禁锢学生活跃的思想。现在的考试试题越来越开放,这些知识不全是从教科书中获得答案,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尝试找到新的结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安排一些小实验,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实验后指导学生的汇总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自己找出答案,再做详细的记录,独立思考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有大幅度提升。

七、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中的生物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可以被追溯到,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的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自身的现状来讲授课本中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高一的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知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上不能急于求成。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了解生物和社会。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三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个探究实验,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外实践增强的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与前面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本册的内容不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样十分重要。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思维不够灵活,实验方面的问题也很多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学期,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具体措施。

1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钻研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写出具体教案。

2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善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实验和观察,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生物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径,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要将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3班级工作的组织分配很重要。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及错误修改情况,提高整体效率。

4小测及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平时要做好课堂提问、小测等。期中、期末考试前要组织好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节的小测。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十四

摘要:生物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学科,跟人类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学生生物学习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学科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实验的参与,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探索。

一、鼓励学生自己在家中做实验。

生物是一门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生物中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生物实验也是可以在家中完成的。比如说对于一些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实验,由于它用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在课堂上做也一时难以看到变化,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家动手做和自己记录实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一些需要在室外进行的实验,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有利于实验的开展,减少干扰因素。比如说在做“观察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饥饿的小动物、小木桩、细绳等工具,这个实验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人跟小动物要隔开,这些工具学校里可能比较难实现,而且如果人太多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小动物的活动,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完成。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探究性的小实验,拓展自己的思维,打破常规,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

初中生物实验是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动手实践,才会发现一些问题。而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学校对于生物实验并不是很重视,觉得生物实验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只是让学生通过背实验结论和实验步骤来达到会考试的目的,这种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真正落实生物实验,尽量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实验操作,才能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比较熟悉,从而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探究性看法,发挥创造能力。这种学习效果是只靠背实验步骤所得不到的。比如说,初中学生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时候,因为要把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黑纸片选择一个叶片把它遮盖起来,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它在准备阶段就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学校里不适合做这类实验,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做,按照实验步骤操作,然后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生物实验。

三、

老师给学生适当的指导。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初中生物实验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去检验一些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是完全不发挥作用,而是要发挥一些点拨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比如说,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初中生物老师要注意给学生强调实验安全,要让学生按照实验室规定来开展实验,不能因为追求探究而不遵守相关规定。

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要予以解答。如,学生在做“观察细菌的形态”的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是很熟悉,会出现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生物老师就要先看装片在不在视野中央,然后观察学生用的是不是高倍物镜,还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显微镜下的物象变得清晰。总之,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在家中做实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时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老师给要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香.制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2]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02):276-277.[3]马丽娟.基于生产实践活动改进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4]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五

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既与职高生的认知心理相契合,也与职高生物学科特点十分贴近。通过教学实例,阐述职高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和实际效果。

关键词:职高生物;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应用。

职高生学习生物的动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希望学有所用,为将来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被生物学科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把握职高生这种学习心理,积极采取多种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目前,职高生物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两种方法既有关联又有不同,其中任务驱动法虽然也经常以问题来作为任务的主要构建框架,但它更注重任务中教学内容的隐性内涵,更强调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互动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职高生物重于应用与实践的学科特点十分契合,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对如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阐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知识以单个或者多个任务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明确任务中隐含的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巩固旧知,发现新知。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中,教师始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如何最快地完成任务,最终让学生通过任务完成实现对知识的重组和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构建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目的和动机,然后让学生再对任务进行分析,尝试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制订可行的任务计划,最后通过运用自己选择的方法、制订的计划获取各种任务中所需的信息,从而能够使任务顺利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会主动地去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属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般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大致分为四个步骤:()任务提出、自主探究、互动合作、总结评价。本文以“遗传与变异”一课为例,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学习“遗传与变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去解决现实中的生物问题,学会如何培育新品种作物。因此,教师要将比较分散的与生物性状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学会怎样运用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生物原理,来进行优良品种的培育。

1.情境创设,提出任务。

对于大部分职高生来说,他们对育种方面的内容都不太了解,为了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将任务引出。利用多媒体呈现两种不同性状的小麦图片,然后问题引出任务“在具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哪种小表更能够符合农业生产需求?怎样运用现有小麦品种培育出与农业生产需求相适应的品种优良的小麦?”

2.分析任务,自主探究。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目标,这时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任务进行分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的分析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新品种培育,首先是生物变异,而可遗传变异来源包括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应用于生物实际中,可以进行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等,那么如果想完成这些任务,该选择哪种育种手段?学生可以根据下表从几方面进行思考:

3.互动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建议进行结组,也可以根据座位关系自由结组,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互动讨论,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应选取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任务完成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

4.作品展示,总结评价。

任务完成后,如何对每个小组的任务成果进行合理的总结与评价,是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由每组的组长对小组任务设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给出客观评价。例如,a组运用生物知识培育出了“ddtt(矮秆抗病小麦)”的新品种,采取的是“杂交育种”的育种方法,运用“基因重组”的原理,选择“杂交―自交―选优―自交”的方法与途径,其优势在于新品种中集各个个体优良性状于一体,而其缺陷在于育种时间较长,优良性状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并用“矮秆抗锈病的小麦”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很多学生对a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给出了好评,认为他们计划合理,组织严密,结论科学。同时对照a组任务,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了及时的自我反思与自我修正。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职高生物教学中最具教育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帮助学生夯实生物知识基础、强化生物学习意识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师在广泛应用此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因人而异、因教材具体内容而异,构建由教材、教师与学生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牢固框架,为职高生建立完整而全面的生物知识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解玉嘉。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12,28(11):6-7.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十六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是矛盾运动的过程。这一法则,不仅适用于社会科学,同样也适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也不例外。

生物学的两个最重要、最基本的观点是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虽然书中的每章每节的具体内容不同,也没有明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的具体论述,但若细细的分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去透视,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矛盾法则,才是这些内容中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

事实上,在自然界的万千生物中,不论它是植物还是动物,不论它是水生还是陆生,也不论它是低等的单细胞植物还是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生长、发展过程,总是伴随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为生命的过程,就是矛盾运动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如果简单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

既然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问题是生命发展过程中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我认为主要应以三个基本观点为基础。

一、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此,我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它的运动形式、认识它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例如多细胞动物是由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为一个个体的,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吐故和纳新的矛盾运动。卵细胞的发育,正是在这样一系列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完成的。单个生物如此,整个生物界和整个自然界也都不例外。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

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诸方面,不但有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一面,同时又有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一面。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在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也是关系密切的。如寄生虫同寄主之间的关系,寄生虫若是离开了寄主就无法生存。再如,海葵与寄居蟹共同生活,寄居蟹依靠海葵的保护,海葵则依靠寄居蟹的'活动获得了更多的捕食机会。

三、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的观点。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并因此而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所引起的结果。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则是因为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并由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推动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其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就是很重要的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才是推动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动力。同样,在生物与自然界中,也充满了矛盾和矛盾斗争。例如,位于印度洋南部的克尔格伦岛,岛上经常刮大风,高大的树木完全不能生长,只有那些发生了矮小变异的植株才能生存,这一矛盾斗争的结果,最后使这个岛上出现了贴着地面蔓生的植物。

总之,不论是在生物体内,在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或是生物界与自然界之间,无不存在着矛盾,存在着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才促使生物界的不断发展和进化。

由此观之,教师在教生物学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有机地结合到课文中去,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七

1.因材施教原则。

2.学生为主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

4.启发和平等原则。

1.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2.构建学习情境,营造参与氛围。

3.明确教学目标,开展讨论教学。

4.组织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范本篇十八

反思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之前我却有些忽视这一点,学生更喜欢亲切和蔼的老师,这样不会产生疏离感,上课时感觉老师很亲切,学习效果才会好一些。以后我应该尽量和学生多交流,不要老师“一言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反思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我们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酶的相关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课堂中出现了几个典型现象:

1、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2、上课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回避的现象。

不愿回答或者不会回答,已经掌握某些知识的学生懒得回答,不会的同学又不说话,老师无法掌握学生的情况,很难针对班级调节讲课进度。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