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远古的传说说课稿如何写 远古的传说的教案(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8 11:31:07 页码:10
远古的传说说课稿如何写 远古的传说的教案(五篇)
2022-12-18 11:31:07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最新远古的传说说课稿如何写一

全县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0公里,东部狭长而西部较宽,略呈三角状,总幅员面积为1878平方公里(合285万亩),东面与湖南新晃接壤;东北部与本省玉屏县相连;西邻旋秉;南界剑河、三穗;北连岑巩、石阡。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全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年平均气温为16.4℃。月平均气温以7月为最高,为26.6℃。元月最低,为5.2℃。

镇远是全国油桐主要产区之一,历史上称镇远为“油桐之乡”。瓜果主要有西瓜、甜瓜、柑桔、六月桃(又称接桃)、姜黄李、大板栗等,果硕质优,深受欢迎。

据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裔,泛称“荆蛮”。

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宋绍定元年(公元1226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

镇远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县至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在2000多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这里的汉、苗、侗等各族人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在保持各自传统特色的同时,不论是在经济、文化或风情、习俗等方面,都闪射出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祥瑞之光,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和睦的赞歌,共同缔造了镇远这庄素有“滇楚锁钥”、“湘黔咽喉”、“黔东重镇”、“苗乡古城”之称的多民族传统文化并存的“迷宫”。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镇远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群山耸翠,诸水流青。古老而美丽的舞阳河像“太极图”旋绕在府卫两城中间,两座大石拱桥像两条纽带横架河上,连结两城。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霭翠,派人献牛羊、粮米、毡等物,迎王师于镇远。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理学家王阳明由贵州书院奉诏调任江西庐陵,赴任时取道镇远,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出洞庭。清代缅甸大使直也托纪卸任回国时也是途经镇远。据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少年时随师传经布道,曾到过镇远青龙洞,留下深刻印象。50年代初,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他曾向周恩来总理询问过青龙洞。周总理回答他说,青龙洞是个有佛殿楼阁的古建筑群,在我国贵州镇远县城郊,现保存基本完好。70年代初,“战备路”——湘黔铁路工程即将上马,设计方案上报国务院,周总理在审定方案时,曾提出经由线路必须经过镇远。这里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明弘治初年,镇远太守周瑛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苗疆闻见录》上也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的论述在我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不惜以三个回目的篇章,较翔实生动地描写了汤总兵与苗族首领别庄燕在镇远的攻守进退和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叱咤风云、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他在《镇远道中》一诗里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发出了“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的惊叹。

民初襄助蔡锷“倒袁护国”的名将李烈钧,进驻镇远,军旅之余,于青龙洞、莲花亭等处题写了“牂牁江上雨如丝,彩雉分明赋载驰。薏苡满车依石室,荒藤入梦拜孤祠。三军熙勃鱼龙动,十载丹诚草木知。欲挽银河涤苍昊,长风直待发萍时。”和“乾坤入钓竿”等诗词。抗日战争中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到此视察军事民情,召唤民众奋起抗战,驱逐日寇,收复失地,奋笔亲书“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于一所学校的墙壁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二、六军团,九军团等红军将士,在这里战顽敌,征腐恶,夺路西进。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罗炳辉、肖克等都留下了英雄的足迹。

由于古往今来,镇远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地貌独特,加之行政建置和经济开发较早,在2000多年的悠悠岁月中,苗、侗、汉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存下许许多多的文物古迹,有的地段甚至成群连片,大多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研究和观光价值。历经沧海桑田,有的已被岁月风尘所湮没,但至今仍保存有古建筑、古城垣、古墓葬、古关隘、古驿道、古桥梁、古码头、占巷道、古泉井、古民居就多达200多处,其中属于国务院、省、县三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近百处。蜿铤曲折于卫城河沿及府城石屏山上的两座古城垣,总长5.1公里,高4一5米,气势岿然,雄奇险峻,被人誉为“苗岭长城”。临河洞开的两座古城门,至今保存完好。明末清初鼎盛时期,在镇远城内建立起以商贾为主体的会馆就有“两湖”、“江西”、“四川”、“福建”、“秦晋”、“两粤”等八大会馆和万寿宫戏楼、东岳庙戏楼、火神庙戏楼、北极宫戏楼等12座。有以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青龙洞古建筑群为代表的“七寺八阁九座庙”等古建筑。青龙洞是贵州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单体建筑就有35座,占地面积(包括跨临水面)2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它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漫步古城头,举目远眺,宛如一组鬼斧神工的巨型浮雕,又像一幅淡抹素描的水墨画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士元老先生称它是一幅“宋元明画山居图”。这组构置精妙的古建筑群,在悬崖上采用“下吊”、“借用”、“附岩”、“嵌入”、“筑台”等多种建筑工艺,使其呈现出“洞中建搂”、“楼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的独特风格。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处全国不可多得的中原建筑形制与贵州苗村侗寨吊脚楼于栏式建筑巧妙结合的建筑群。一位建筑学家说:积麦山洞窟群举世闻名,青龙洞在依山而建直上山顶这一点上可与之比高;山西悬空寺蜚声中外,青龙洞在建筑艺术的精湛上较之更胜一筹。青龙洞是我国古建筑洞窟群落中离城最近而又最能保持山水园林本色的一处得天独厚、引人入胜的观光游览胜地。

这里不仅有名闻遐迩的文物名胜,也有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迹。1934年至1936年,红军长征曾三过镇远,留下了任弼时、贺龙等红军将士的足迹,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全国仅存的驰名中外的“和平村”旧址,是中外游客必到之处。“和平村”原系国民党军政部下属的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设于卫城十字街南侧五云山下的清代镇远总兵署中军衙门。先后关押日军俘虏700余人。因受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优待敌军俘虏政策的影响和感召,同时得到重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总部”负责人、反战著名作家鹿地亘和夫人池田幸子的积极组织发动,镇远收容所中一部分有了觉悟的日军俘虏志愿组织起来,成立“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收容所由此也称“和平村”)。盟员们积极从事反战宣传,有的还到前线向日军喊话。在“和平村”内,制作手工艺品到市场出售,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些对于瓦解日军,改造俘虏,改善和活跃盟员物质文化生话,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日本人民反战同盟的工作,周恩来领导的南方局就曾委派阳翰笙、冯乃超等直接负责这一统战工作。鹿地亘多次访问镇远,他撰写的《和平村记——俘虏收容所访问记》一书出版发行后,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国际红十字会特派一名瑞土人士来“和平村”考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从此,镇远“和平村”的名称累累见诸于世界各地报刊,传扬海内外。1982年到1987年,原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队长长谷川敏三先后三次率领老盟员重访故地,抚今追昔,思绪万千。他们一进入镇远地界,就立即屈膝跪地,遥向镇远,顶礼膜拜。他们满怀深情,感慨系之,说镇远是他们的“再生地”,“第二个故乡”;“和平村”是反侵略、反霸权的大学校,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他们表示要教育自己的子女亲属及千千万万的日本人——要与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再战。

镇远境内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间习俗多样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以及个民族共有的端午龙舟节,都是世代相传、热闹非凡的万人盛会。

镇远名特产甚多。天印绿茶、陈年道菜、青酒及民族刺绣品驰名遐迩。

如今镇远的交通已十分方便,湘黔铁路和湘黔公路穿境而过。古镇新城,不仅是黔东南一带的物质集散地,同时也是黔东南旅游交通枢纽。在它周围,著名景点密步:西有施秉县和云台山、黄平县和飞云崖,北邻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南下可观赏侗寨鼓楼、花桥、北上东行可游览湖南张家界......昔日林则徐所述的“望之若无城”,早已成历史掌故,镇远名扬八方,才更显古城风采。

最新远古的传说说课稿如何写二

镇远古镇位于贵州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地图上看,东邻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部分,恰像一个楔子,插入贵州东部凹处。镇远县就处在这个凸凹结合部上。不知哪朝哪代哪位先生称镇远为“湘黔门户”,确是慧眼独具。

镇远古镇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0公里,东部狭长而西部较宽,略呈三角状,总幅员面积为1878平方公里(合285万亩),东面与湖南新晃接壤;东北部与本省玉屏县相连;西邻旋秉;南界剑河、三穗;北连岑巩、石阡。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镇远古镇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年平均气温为16.4℃。月平均气温以7月为最高,为26.6℃。元月最低,为5.2℃。

镇远古镇是全国油桐主要产区之一,历史上称镇远为“油桐之乡”。瓜果主要有西瓜、甜瓜、柑桔、六月桃(又称接桃)、姜黄李、大板栗等,果硕质优,深受欢迎。

据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裔,泛称“荆蛮”。

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宋绍定元年(公元1220__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

镇远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20__年)设县至今,已有2220__年的历史。在20__多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这里的汉、苗、侗等各族人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在保持各自传统特色的同时,不论是在经济、文化或风情、习俗等方面,都闪射出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祥瑞之光,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和睦的赞歌,共同缔造了镇远这庄素有“滇楚锁钥”、“湘黔咽喉”、“黔东重镇”、“苗乡古城”之称的多民族传统文化并存的“迷宫”。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镇远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民初襄助蔡锷“倒袁护国”的名将李烈钧,进驻镇远,军旅之余,于青龙洞、莲花亭等处题写了“江上雨如丝,彩雉分明赋载驰。薏苡满车依石室,荒藤入梦拜孤祠。三军熙勃鱼龙动,十载丹诚草木知。欲挽银河涤苍昊,长风直待发萍时。”和“乾坤入钓竿”等诗词。抗日战争中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到此视察军事民情,召唤民众奋起抗战,驱逐日寇,收复失地,奋笔亲书“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于一所学校的墙壁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二、六军团,九军团等红军将士,在这里战顽敌,征腐恶,夺路西进。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罗炳辉、肖克等都留下了英雄的足迹。

镇远境内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间习俗多样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以及个民族共有的端午龙舟节,都是世代相传、热闹非凡的万人盛会。

镇远名特产甚多。天印绿茶、陈年道菜、青酒及民族刺绣品驰名遐迩。

如今镇远的交通已十分方便,湘黔铁路和湘黔公路穿境而过。古镇新城,不仅是黔东南一带的物质集散地,同时也是黔东南旅游交通枢纽。在它周围,著名景点密步:西有施秉县和云台山、黄平县和飞云崖,北邻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南下可观赏侗寨鼓楼、花桥、北上东行可游览湖南张家界......昔日林则徐所述的“望之若无城”,早已成历史掌故,镇远名扬八方,才更显古城风采。

最新远古的传说说课稿如何写三

千年古城,魅力镇远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您们来到素有“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美誉的贵州旅游! 孔子曾经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正是怀着这样喜悦的心情向大家介绍我们即将开始的行程。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享有“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中国十佳旅游古城”、“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等美誉的千年古城——镇远。

镇远,位于贵州东部,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千百年来,她以山川奇秀、风光秀丽、文化内涵深邃、侗族苗族民俗风情浓郁而闻名遐迩。

说到镇远,我很自豪的向大家介绍和她有关的五张耀眼“名片”。

第一张名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是在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早在2280多年前,汉高祖就在这里设置了“无阳县”。可见镇远的历史是十分久远的。大家可以看看车窗外,碧绿如带的舞阳河水穿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倒“s”型,把镇远城一分为二,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天人合一的太极图古城风貌。所以很多朋友也把镇远称为“太极古镇”。第二张名片是国家风景名胜区——舞阳河。

舞阳河总面积约400公里,流经镇远境内93.7公里。舞阳河的美就美在它原始的自然生态和高峡平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并描绘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水墨画。因此,镇远又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第三张名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

各位朋友,大家请看,这组依山而立、贴壁凌空的古建筑群就是著名的青龙洞。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不少专家赞誉她是一幅“宋元明画山居图”。是我国古建筑洞窟群落中离城最近而又最能保持山水园林本色的一处得天独厚、引人入胜的游览胜地。

第四张名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

和平村原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战俘收容所。当时,这样的收容所全国只有两个,一个在西安,一个就在镇远。现在只有镇远的和平村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更

显得弥足珍贵。

和平村先后关押日军俘虏700余人。在这里,日本战俘受到了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受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感召,一部分有觉悟的日军俘虏志愿组织起来,积极从事反战宣传。和平村从此名扬海内外。80年代,原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工作队队长长谷川敏三等先后三次重访故地。他们一进入镇远,就屈膝跪地,顶礼膜拜。他们满怀深情说镇远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他们表示要教育自己的子女亲属及千千万万的日本人——要与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再战!

第五张名片是浓郁的民族风情名片。

镇远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是一座“移民”城市,更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中原文化、民族文化、域外文化在这里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包容性文化,素有“传统文化迷宫”美名。这里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至今这里还保存着几百年前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族部落,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和端午龙舟节等,都是世代相传的万人盛会。在县城南39公里处,还有一个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侗寨——报京。这个中国最大的北侗村寨可谓世外桃源,是贵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也是人们体验古朴民族风情的最佳选择。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好了,朋友们,镇远古城是一部厚厚的书,要说的还有很多。她历经千载沧桑,至今古韵悠悠。相信您一定会爱上这座美丽的水边古城。

最新远古的传说说课稿如何写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您们来到素有“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美誉的贵州旅游!孔子曾经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正是怀着这样喜悦的心情向大家介绍我们即将开始的行程。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享有“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中国十佳旅游古城”、“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等美誉的千年古城——镇远。

镇远,位于贵州东部,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千百年来,她以山川奇秀、风光秀丽、文化内涵深邃、侗族苗族民俗风情浓郁而闻名遐迩。

说到镇远,我很自豪的向大家介绍和她有关的五张耀眼“名片”。

第一张名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是在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早在2280多年前,汉高祖就在这里设置了“无阳县”。可见镇远的历史是十分久远的。大家可以看看车窗外,碧绿如带的舞阳河水穿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倒“s”型,把镇远城一分为二,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天人合一的太极图古城风貌。所以很多朋友也把镇远称为“太极古镇”。第二张名片是国家风景名胜区——舞阳河。

舞阳河总面积约400公里,流经镇远境内93.7公里。舞阳河的美就美在它原始的自然生态和高峡平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并描绘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水墨画。因此,镇远又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第三张名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

各位朋友,大家请看,这组依山而立、贴壁凌空的古建筑群就是著名的青龙洞。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不少专家赞誉她是一幅“宋元明画山居图”。是我国古建筑洞窟群落中离城最近而又最能保持山水园林本色的一处得天独厚、引人入胜的游览胜地。

第四张名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

和平村原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战俘收容所。当时,这样的收容所全国只有两个,一个在西安,一个就在镇远。现在只有镇远的和平村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更

显得弥足珍贵。

和平村先后关押日军俘虏700余人。在这里,日本战俘受到了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受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感召,一部分有觉悟的日军俘虏志愿组织起来,积极从事反战宣传。和平村从此名扬海内外。80年代,原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工作队队长长谷川敏三等先后三次重访故地。他们一进入镇远,就屈膝跪地,顶礼膜拜。他们满怀深情说镇远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他们表示要教育自己的子女亲属及千千万万的日本人——要与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再战!

第五张名片是浓郁的民族风情名片。

镇远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是一座“移民”城市,更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中原文化、民族文化、域外文化在这里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包容性文化,素有“传统文化迷宫”美名。这里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至今这里还保存着几百年前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族部落,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和端午龙舟节等,都是世代相传的万人盛会。在县城南39公里处,还有一个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侗寨——报京。这个中国最大的北侗村寨可谓世外桃源,是贵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也是人们体验古朴民族风情的最佳选择。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好了,朋友们,镇远古城是一部厚厚的书,要说的还有很多。她历经千载沧桑,至今古韵悠悠。相信您一定会爱上这座美丽的水边古城。

最新远古的传说说课稿如何写五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到“湘黔咽喉,太极古镇”镇远古城来参观游览。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千百年来,她以山川奇秀、风光秀丽、文化内涵深邃、侗族苗族民俗风情浓郁而闻名遐迩。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我们镇远的四张金名片?接下来就由我给大家一一介绍吧!

第一张金名片就是“文化之州”。镇远历史悠久,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县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公元前220xx年,汉高祖刘邦就在这里设立了元阳县。直到宋代年间,取“威震四方”的寓意,将这里称为镇远。请大家看车窗外,碧绿如带的舞阳河水穿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倒“s”型,把镇远城一分为二,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天人合一的太极图古城风貌。所以很多朋友也把镇远称为“太极古镇”。

第二张金名片是“生态之州”。镇远县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为黔东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地区。镇远县的森林面积1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4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58%。野生植物非常丰富,含有国家多种一级保护植物,比如说南方红豆杉、银杏等。

第三张金名片为“美酒之州”。整个贵州目前一共有两大酒谷,我们镇远的舞阳河青溪镇就是其中之一。镇远现在最有名的酒当数花酒,它不添加任何东西,是用鲜花酿造出的一种美酒。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浓郁的鲜花芳香,又有甘醇的白酒气息,这种酒无色、清澈、透明。目前贵州花酒酒业有限公司可是中国唯一一家用可食用纯鲜花酿造白酒的企业,它的鲜花酿酒工艺是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苗族祖传下来的,到现在已有近320xx年的历史了。

这最后的一张金名片就是浓郁的民族风情。目前在镇远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到现在这里还保存着几百年前“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族部落,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和端午龙舟节等,都是世代相传的万人盛会。在县城南39千米处,还有一个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侗寨一~报京。这是中国最大的北侗村寨,是贵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也是人们体验古朴民族风情的最佳选择。接下里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步人镇远去感受一下这里特有的古镇风情吧!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桥就是有名的祝圣桥了,它是一座历经600多年历史沧桑的古桥。祝圣桥全长135米,宽8.5米,高14米,原来叫作“溪桥”,之后因为要给康熙大帝祝寿,所以就把改成了“祝圣桥”。

游客朋友们,我们眼前的这条蜿蜒流淌着的河流就是著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海阳河了,濟阳河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县城西28千米的群山峻岭中,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长林乡,全长大约是400千米,其中流经镇远境内大概是93.7千米左右。在濟阳河的下游有着众多的旅游资源,比如说这里喊泉,它可是有喊必应,有着这“呼之水出,止之水隐”一说。

我国著名的清代爱国名将林则徐曾经就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之下。发出了“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破”的绝佳赞叹。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依山而立的古建筑群就是当地著名的青龙洞古建筑群了。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城东中河山,是贵州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它修建于明朝中期,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古建筑群一共包括“七寺八阁九座庙”,是由青龙洞、紫禅书院等6个部分36座单体建筑组合而成。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青龙洞了。青龙洞是一个神奇的地下溶洞,位于盐边县苍蒲村的青龙山下。在青龙洞附近,有几股终年常流不断的地下水。其中有一股桶口粗细的泉水,被用来做水渠,人们把它就叫作“龙泉圣水”。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步人洞里,在这里大家是不是可以隐约看见岩溶形成的“龙”体?这条龙有头有尾,有影有甲,那就是青龙了。因为有龙的存在,所以当地人还形象地把这里称为龙宫。在龙宫里面,我们可以聆听到奇异美妙的乐曲,洞里的滴水声此起彼落,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就好像古诗《琵琶行》写的那样:“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些梦幻般的音符,是不是让大家顿时感到心旷神怡了呢,各位游客,我们在此休息一会儿,再到下一个景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