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坐井观天课件(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7:55:30 页码:14
坐井观天课件(优质17篇)
2023-11-12 17:55:30    小编:ZTFB

朋友是我们心灵的知己和忠实的伴侣。写总结时,要注重多方面的思考和考虑,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综合在一起。以下是一些关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坐井观天课件篇一

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都知道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坐井观天”的“观”是什么意思。谁坐井观天。以下是“坐井观天教学课件”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则、渴、喝”三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分角色朗读《坐井观天》。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并会书写“则、渴、喝”三个字,利用游戏识字,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朗读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有知识导入。

1、你学过什么寓言故事吗?(《狐狸和乌鸦》、《兔兄弟和老鹰》……)你们读过什么寓言故事?(《狼和小羊》、《两只狮子》……)。

2、师小结:看来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叫《坐井观天》。(再板书)。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想办法认识它。

2、你遇到了生字是怎么做的?(我是拼读上面的拼音读会的。师:你很会学习,能借助课本上的拼音识字,这是最快、最便捷的方法;生:我是问的同学。师:不会就问,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是,咱们课本上有拼音,能通过自己拼读,认识生字会更好。)。

三、检查字词,巩固学法。

1、出示带拼音生字。(屏幕出示)。

(1)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吗?(一生读)(读得真准)。

(2)谁来再试试(一生)(真棒)。

(3)齐读。

2、魔方游戏识字: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看老师怎么玩?(教师示范:掷魔方后,让学生抢读魔方上面的字。)咱们桌洞里也有。同桌开始游戏。

3、检查(屏幕出示去掉拼音的字词)。

(1)指导学生抢读生字词。

(2)学生齐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2、读课文要像他们一样读得正确、流利,谁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们为了争论天大小的事,进行了几次对话?(你真聪明)第一次对话谁来读给大家听?(一生)用“—”画出第一次对话。第二次对话谁读?(一生)用“……”画出。第三次呢?(一生)用“()”画出。

五、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过渡:哦,青蛙坐在井底,小鸟呢?小鸟在哪里?小鸟落在了井沿上。(相机出示青蛙坐在井底,小鸟飞来的动画。)这样就引起了下面有趣的小故事。

[此环节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生动的画面,为下面讲读课文作了铺垫。]。

1、自由读它俩的第1次对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它现在感觉怎么样?(疲惫或累、干渴)(或者:它不仅累,还怎么样?)(渴)找一生读不出来,我听不到你又累又渴,又累又渴该怎么读?(师范读:声音嘶哑点)(一生读)我听出来,你现在又累又渴。咱们一起试试吧!(齐读)。

过渡: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青蛙相信吗?(不相信)。

2、谁来读读第2次对话。指名读,想:你又知道了什么?什么话是大话?(吹牛的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样子?(天很大很大)大到什么程度?(没有头没有边或一眼望不到边)对呀,天无边无际,还有什么无边无际?(大草原是无边无际的,沙漠是……,宇宙是……,大海是……)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它们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生:青蛙坐在井里,它只看到井口大的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整天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它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它们俩会有不同的看法。正因为这样,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谁能读出它的不相信?(一生)你这是不相信吗?谁能读得比它还不相信?(一生)(加上表情、动作、手比划)(你真是一只固执己见的小青蛙)小鸟怎么劝它的?(一生读)怎么劝?师范读(弄——错了)(急躁)(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高昂)(用大拇指)(一生试试)你真会劝说!同桌两个一人当青蛙,一人当小鸟,加上表情、动作读读。

[通过角色转换,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过渡:它们俩争得那么激烈,后来为什么笑了呢?

3、自由读读第3次对话,想一想。谁说说青蛙笑什么?(它在嘲笑小鸟)(我整天在这里看天,我怎么能错?是你小鸟错了吧!)(别吹牛了,别说大话了,骗我吧!)青蛙的话该怎么读?(一生读)(谁能读得更好?)你能不能加上表情(笑)动作(摇手)(天—天、不一会)你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听了青蛙的话,小鸟笑什么?(笑青蛙自己错了,还不相信别人)(一生读),齐读。(是,看一看,要重读)。

4、瞧!这就是它俩的三次对话。试试,能不能把它们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1)同桌两个人加上动作、表情试试;

(2)找一对学生边表演边读。

(3)我看大家都举手了,老师满足你的愿望。男同学当小鸟,女同学当青蛙。男同学你现在是谁?(小鸟)女同学你现在是谁?(青蛙)做好准备,青蛙先开始,青蛙开始!

过渡:此时此刻,青蛙一急,后腿一蹬,跳出井口来,它看到什么?

5、谁能把青蛙看到的美丽世界说出来?(天大)仅仅看到天大吗?花、草、树……。

6、它会对小鸟说什么?(对不起,我错了,我向你道歉……我不该和你争……原谅我……到我家喝点水吧!)。

(1)它对于自己以前的看法会怎么说?(或联系第二次、第二次说过的话会说点什么?)(出示三次对话)(怪我以前只呆在井里,井外的世界什么也不知道,我真傻呀!……)。

(2)现在呢?(我看到天很大……以后,我不回井里了,永远也不回去了,我要周游世界,玩个痛快,世界那么美好,人类也善待动物……)。

(此环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附板书:

井沿无边无际。

井底井口大。

过渡:老师这里有两个生字宝宝是双胞胎,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它们辩清楚。瞧!(屏幕打出来)。

(1)这两个字右边一样,左边一个是氵,一个是口。

(2)怎么记住它?这个字是渴,渴了需要水,所以它有三点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带口字旁的是喝。

(3)泛写一个渴,(用红彩笔,重点指导右下方的笔画,注意写紧凑)。

a.师一边说一边写。(撇在横竖中线的交点,“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竖折的起笔对准撇的尾部,不接头。学生注意观察。)。

b.生写(先描一个,再写2个)。

[此环节培养学生勤于动眼、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坐井观天课件篇二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见得少。

文档为doc格式。

坐井观天课件篇三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看看下面的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葡萄沟课件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学习“盛产”“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

3、熟悉了解并练习用“······就像······”、

“······有的······有的······”句型造句。

4、学习按照时间顺序、由外到里的顺序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

1、用学过的方法学习“盛产”“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由外到里的顺序进行写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准备:

课件、影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带大家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

2、那么谁愿意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既然葡萄沟给同学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葡萄沟,再去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复习巩固:

1、昨天我们学习了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现在谁能说说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盛产”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板书:盛产水果)。

3、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三、精读理解:

(一)学习文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文)自由朗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思考“这里的葡萄长得怎么样?”

(指名回答,板书:葡萄枝叶茂密)。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课件)用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茂密”一词的意思,并回忆理解词语意思的三种途径。

(出示句子)学习感受比喻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并学习运用“······就像······”造句。

2、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三句。

(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这句话,初步感受葡萄成熟后的美。

(出示句子)同学们,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句子,你们看看哪个更好一点?为什么?(对比“一大串一大串”和“一大串”之间的区别)。

(齐读句子)课文利用了一个词语描写葡萄的颜色,是哪个词语?(板书:五光十色)。

和“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哪些?为什么作者不用这些词语而要用“五光十色”?

3、学习第二自然段第四句。

看到这么多诱人的葡萄,老师都忍不住想尝一口了,你们想不想尝一尝?(生:想!)那么维吾尔族的老乡会把葡萄给我们吃吗?(生:会!)你们怎么知道的?谁能用课文里的话回答老师?(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我们的老乡可真是···?(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二)学习文章第三自然段。

过渡:有这么热情的老乡招待我们,美丽的景色我们也看了,好吃的葡萄我们也吃了,可是这么多的葡萄吃不完还能做成什么呢?(板书:葡萄干)。

1、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指名读文)学习运用“······有的······有的······”句型造句。

(质疑文本)看到这句话你有哪些疑问?

2、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二句。

(播放视频)初步了解晾房的样子。

(回归课文)在课文里找一找描写晾房的句子。

(出示课件,指名回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晾房是什么样子的?

指导学生了解从外到里的描写顺序。

3、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三句。

(指名回答)谁思考过晾房为什么要修成这样?修成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维吾尔族老乡的另一个特点(板书:聪明能干)。

4、学习第三自然段第四句。

如此简便的方法制成的葡萄干又有什么特点呢?在文中找一找。

(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葡萄干的特点?

(指名回答,板书:色鲜味甜非常有名)。

四、总结。

课文学到这里,大家觉得葡萄沟这个地方好不好呀?(生:好!)。

那谁愿意说一说你是从哪几个方面看出葡萄沟的好呢?(指名回答)。

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生:好地方!)(板书:好地方)。

那么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葡萄沟吧!(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回归课文,全班齐读全文。

六、作业:

找个你感兴趣的地方,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从几个方面写一写它的特色。

坐井观天课件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积累8个词语和句子。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领会“坐井观天”这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

教学过程:

揭题。

1.师:小朋友,我们都见过天空,你能说一说?

交流。

齐读:学习生字“井”“观”。

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小青蛙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小青蛙为什么会这么想?

同桌说一说。

大组交流。

3.圈出文中生字。

4.质疑(小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吵?争什么?)。

5.解疑中学习。

沿无边无际弄。

交流学习方法。

表演课本剧。

请学生在读课文,同桌分角色读小鸟和小青蛙的话。

同桌表演3、交流表演4、师生评价。

学习课文。

1、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2、齐读。3、小组讨论“坐井观天”的意思。

4、指导朗读对话:小青蛙说()小鸟说()。

5、齐读全文。6、你有什么话想和青蛙说一说?

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

2、齐读生字、词语。

3、出示2句句子。

1)自由读2)男女生读3)齐读。

拓展并总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课后作业:动手做个小实验: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教学随笔:课文学完了,我让小朋友讨论,小鸟劝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青蛙有没有接受小鸟的劝告,结果怎样呢,找好朋友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并分角色演一演.。学生兴致很高,有的说小鸟带着青蛙飞过田野看到绿油油的麦苗,有的说飞过大海看到大海是一望无际的,天原来是很大很大。又通过表演这一渠道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思考的余地和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和天地。

坐井观天课件篇五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并用“一……就”造句。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区分形近字。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坐井观天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初步感知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标上生字的字音,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投影列出生字,分小组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观看投影片,说一说下面的生字哪里容易写错?

“沿”(第五笔是横折弯,没有钩)。

“弄”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王”,下面是:横、撇、竖。

“错”左右结构,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

“渴”与“喝”怎样区分?(“渴”需要水,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喝”要用嘴,所以左边是口字旁)。

3、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

井沿回答口渴喝水别说弄错。

4、结合书上的图指一指,说说“井沿”指的是哪?(井的边)。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2——3遍)。

2、同桌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字音。

3、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用“一……就”造句:

1、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投影片:我一抬头就看见天。

爸爸一起床就去跑步。

共同点:都用上了“一……就”的句式,表示一有前边的动作出现,必然就会有后边的行为。

2、自己用“一……就”说句子,互评互改。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占格情况。

2、练习描字。

3、在生字本上抄写字头,教师进行评价。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

投影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说“观天”是什么意思?你们有没有看过天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天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大、美、蓝……)。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坐井观天”,板书:坐井。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名按自然段读,说说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就什么问题争论起来。(青蛙和小鸟在一口井处就天到底有多大争论起来。)。

板书:有多大?

青蛙在什么地方?(井底)。

小鸟在什么地方?(井沿)。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天有多大?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无边无际)请你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读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词怎样理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等方面来理解。

3、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这句话:小鸟非常自然。

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投影片: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体会。然后练习朗读,体会青蛙的语气:非常自信。

5、青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

投影片:配有青蛙的图和它说的话:“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青蛙为什么会错了?错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的谈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认真听,进行相互补充。)。

6、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二——七段,做到正确、流利、有语气。

(三)整体综合:

1、展开想象,说一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先自己练习说,组织好语言再回答)。

(对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感到惭愧,不再只凭自己所见到的一点来片面看问题,……)。

2、让学生自愿结合,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如果愿意,可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三、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评价。

2、说一说学习这个成语故事的感受。

四、作业:

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板书:

坐井观天课件篇六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坐井观天课件篇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坐井观天课件篇八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教学反思】。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在多元智慧的砥砺碰撞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幸福和快乐,我希望自己能把知识当成礼物送给学生!下面我就《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一、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本课我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的,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二、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统一。课堂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不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师生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应及时捕捉,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况且,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学生的思考可以丰富学习的主题,提升本课的教学价值。如以上教学结束时教师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也许有一些学生会提问:“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青蛙有没有错?”这是一个涉及到价值选择及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应辩证地处理。随着课改的深入,那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更需要我们理智地守望。

三、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旨在拓宽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的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坐井观天课件篇九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明白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2、了解,理解词语可用不同的方法。

3、了解寓言的特点,培养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重点:

1、培养学生读懂课外读物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寓言故事。

难点:

1、使学生知道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要理解故事含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题,提出要求。

平时同学们很喜欢看寓言故事类的书,读寓言故事不但要了解故事内容,还要明白故事含着的含义。《坐井观天》就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学懂文章就要求做到;会读故事,会讲故事,还能明白道理。

(二)读文章,读准字词,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

(三)二读文章,质疑问难。

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弄不明白的词语。

(四)三读文章,自主释疑。

重点:指导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井沿”可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来理解。

“大话”可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无边无际”可联系句子和上下文来理解。

“坐井观天”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了解。

(五)四读课文,理解内容。

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六)五读课文,明确寓意。

(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寓意)。

1、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它们的看法是什么?

2、它俩谁说得对?替它俩找一找原因,引出寓意。

3、结合自身谈想法,进一步受到教育。

(七)展开想象,升华中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从中有什么感受?

(八)布置作业。

用同样的方法读懂《螳螂捕蝉》。

坐井观天课件篇十

《坐井观天》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相关课件内容,一起来看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原文。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文档为doc格式。

坐井观天课件篇十一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观()沿()百()。

开()现()没()白()。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课件篇十二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井、观、沿、遥、弄、错、无、际、抬、相”10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10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井、无、沿、抬”

2、能借助拼音读通短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根据标点,尝试读出句子的语气。

3、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懂得要做个见多识广的人。

1、根据标点,读出青蛙和小鸟说话时的语气,从而体会故事的寓意。

2、认读生字,尤其是读准“井、弄、错”这三个生字的字音;能按照正确的笔顺描写“井、沿、无、抬”。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鸟和青蛙的头饰。

2、学生方面的准备:每人一张铅画纸。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画面,引入情景。

(1)出示“一口井”,让学生分别指出:井里、井沿、井口、井底的位置。

(2)添加青蛙的.图像,说说:青蛙在哪里干什么?

3、渗透学习“井、观”的字音、字形。

4、读题,解题。

5、设疑过渡: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里包含了一个道理,学完课文就能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看画面,边听课文录音,思考:故事中除了青蛙,还有谁?

2、回答交流,并出示小鸟的图像。

3、引导自读课文: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4、检查自学效果。

5、交流感受:青蛙和小鸟在干什么?(争论;争论天有多大)。

板书:天有多大。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过渡:青蛙和小鸟是怎么说的呢?

1、自由轻声读2——7节,读读想想找找,青蛙和小鸟分别说了些什么话?

(1)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2)分组学习句子中出现的生字。

(3)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2、男女生对读2——5节,了解青蛙与小鸟的不同看法。

(1)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学生回答后,板书:井口那么大。

无边无际。

3、指导朗读2——7节,读出语气。

(1)指导学生借助标点,读出语气。

a、出示句子: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看清标点,自由练读,尝试读出语气。

c、指名读,教师及时指点语气。

“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比较“不用飞那么远。”与“还用飞那么远吗?”不同的语气,更好地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d、分男女生读、分组读,共同提高。

(2)分角色读好2——7节。

a、同桌合作,练习朗读。

b、汇报交流,并适时指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大话”的意思;感受“一百多里”有多远。

什么是大话?青蛙认为小鸟说的哪句话是“大话”?

指导读“我从遥远的……找点水喝。”

c、指名分角色读。

(3)动手实践,分辨对错: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a、请同学将纸卷成筒看天花板,再放下纸看天花板。说说:前后两次看到的不同情景。体会青蛙如何坐在井里看天的。

b、讨论问题,并回答:谁说得对?

4、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课文。

(1)分配角色,自主选择角色。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加上动作,戴上头饰,分角色演一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引导想象: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它会跳出井口吗?

2、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怎么样呢?

(1)提供想象材料: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它惊呆了。它看到(),心想:()。

(2)青蛙会对小鸟说什么?

2、总结,揭示寓意:《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什么?

(不要做“井底之蛙”,只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点天,眼光如此狭小。而应该做个见多识广的人。)。

坐井观天课件篇十三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多媒体课件、幻灯、纸筒、头饰。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二、亲身实践,探究新知。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无边无际。

生:天,的确很大。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师: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看画面)明白了。这时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小组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三次对话。

生:他俩笑的含义不一样。

师: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他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生讨论后回答:

1、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2、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3、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4、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师:说得太棒了。

5、我觉得“天天”“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很傲慢的语气。

6、我来读读小鸟说的话。

7、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很有耐心。

师: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

四、拓展知识。

师: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这时它会怎么说?(投影出示习题: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心想:。于是对小鸟说:“。”小鸟“。”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再回答。

五、整体回顾课文。

分角色带头饰朗读。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坐井观天课件篇十四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创造,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纸筒、头饰、多媒体画面、教学挂图和相关音乐。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从他们喜爱的故事入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

3.检查小组识字情况。

4.区别““渴”、“喝””的字形,练习书写。

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1.出示挂图,(师:瞧,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板书理解“井沿”。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定教思想,让学生自读自悟。)。

4.感悟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话”。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指名读。

播放动画。(小鸟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山林,飞过城市……)理解”一百多里”。

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3)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a、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b、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5)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闭眼想象:小鸟飞呀,飞呀,飞过田野,高山,山村,城市,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

(6)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7)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8)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

(9)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并交流,读出适当的语气。

小结: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整体感悟,角色体验。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头饰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4)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音乐)。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四、读后悟理,理解寓意。

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是啊,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3.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4.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五、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它惊呆了,它会看到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

3.学生分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文,我们都收获不小,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

可能有一些学生会提问:

(1)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2)青蛙有没有错?……。

(设计意图: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对寓言来说,故事不过是寓意的载体,寓意才是故事的灵魂。)。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这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实践活动: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坐井观天课件篇十五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第一课时,即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首先,教材以介绍事实的方式说明,人站在地球上,由于视野受限能观察到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也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地球全貌的。接着,提出:“人类是怎样逐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的?”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材依次向学生介绍古代、近代、现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2.通过学习《地球的形状》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地球形状、大小概念,为教材下一步学习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以及地表的变迁等内容打好基础。本课涉及的知识包括地理、历史、物理等诸多学科,内容较丰富。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城市,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他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多种途径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对于六年级来说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厚的科学知识,对学习科学的兴趣比较浓厚,对探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只是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地球大小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也是我们在这节课需要特别用心的地方。有关地球概况的相关资料,我们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并设计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模拟实验,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教学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形状的相关挂图、多媒体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地球仪。

(1)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地球”

设计理念:以直观地球仪为载体,从问题引入,利用我们在地球上生活的实际情况,使科学课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2)学生交流评价。

板书:猜想——有根据的'猜想。

设计理念: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培养学生查阅、搜集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古代人认识地球的评价,使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的信息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表达自己的观点。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出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或其它反映地球实景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看到了什么。

设计理念:进一步加深学生感知地球形状的印象。

3.小组讨论:关于地球,你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注意提醒组长做好分类记录)。

4.小组汇报。

二、带领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曲折过程。

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

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1)出示图片,一种是古代希腊人对地球的认识,一种是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

板书:古代。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介绍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3)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理念: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古代人,产生情感体验,理解当时对地球形状的懵懂认识;同时也是对古代人猜想地球形状的猜想。因此此次活动是双重猜想。

3.观察实验“进出港船只”活动。

(1)谈话: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

(3)师生交流讨论.

1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尝试解释现象。

2老师谈话:那么我们就来一次模拟实验,我们让你叠的小船在地球仪上航行,看看是否和我们刚才讨论的结论一样。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要求:站在海边的人观察时眼睛要平视地球,而开船的人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慢慢体会。两个角色每个人都要扮演一次。

(3)模拟实验:探究地球的形状。小组活动,填写记录表。

1老师提示: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2师生模拟实验。

生:进行对比实验,思考总结。

设计理念〉:无论是模拟实验还是对比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对古代人通过船只航海的现象产生直接体验,创设情境重在情感体验,同时习得相关的知识技能。

4.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

(1)老师提问:谁来讲讲航海家的故事?

1学生利用搜集来的资料讲故事。

2老师谈话:正是因为麦哲伦的勇敢实践,他坚信地球是球形的这个信念,人类才第一次验证了这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人们才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我们应该为他鼓鼓掌!我们想不想足不出海的体验一下这个伟大的旅程?那还等什么,快开动你的小船,在地球仪上来一次航海旅行吧。

3学生:模拟环球航海旅行。

(2)老师谈话及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板书:现代。

设计理念:以上活动是将猜想、实验、思考、交流这些探究的科学过程充分让学生经历,在探究中学会探究。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三、总结提炼。

(1)提问: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2)师生交流:

师:让我们整体来回顾一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播放资料片)。

设计理念: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科学结论,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一是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究历程;二是反思本课学习、探究活动的经历。

坐井观天课件篇十六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我采用学生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井底 ),小鸟落在(井沿 )。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坐井观天课件篇十七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认识8个生字,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使学生理解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正确看待问题。

(一)谈话导入。

1.师用白板聚光灯功出示“观天”,剩余部分遮盖起来,问:“观”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经常看到的天有多大?(生交流)。

2.互动小判断:“老师白板上只有‘观天’二字。”学生判断这个说法对不对,然后老师显示剩余部分,为后文如何看待事物做铺垫。

3.有一只小青蛙坐在水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有多大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坐井观天》。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小组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生开火车读字,识词。

信沿抬际蛙错答还。

井沿无边无际不信抬头青蛙弄错回答还用。

(三)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四)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

(2)说说读懂了什么。思考: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3)比赛读读小鸟人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感悟第三次对话。

(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

讨论: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笑的含义是什么?

(2)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五)戴头饰表演。

(六)拓展活动。

1.思考: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2.全班交流。指名续编第四次对话(戴头饰)。

(七)谈感悟。

学习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