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0:59:25 页码:12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优质14篇)
2023-11-23 00:59:25    小编:ZTFB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总结要全面而具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概括上。如果你正在写总结,不妨参考以下这些范文,或许会有所帮助和引导。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一

我的眼泪又经不住的流出来了,但是这次是感动的。大家看到我没事了,仿佛吃了蜂蜜,感到无比的甜,这种甜是无价的。

虽然我受伤了,但是却让我看清了我的朋友的真样子,这一天将会永远的生存在我的回忆中,会永远永远的、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我会把它一直保存在我的脑海里,这种爱——友谊。

青年路小学五年级:舒吕娜。

一直以来在我心中,贫困就代表没有钱,可他——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困的乡村人,却给我诠释了贫困的另一种含义,给我展示了另一种人生。

他是我曾经的邻居,长我4岁,家境贫困,在我的记忆深处,他家最贵重的东西便是那一件布制沙发,坐上去硬硬的,几乎等同于一把加长的椅子。他们家的伙食也不好,每天早上几乎都是咸菜加稀饭,一个月不清楚吃几次肉。每次到他家时,都会看见他妈妈辛苦地在田里种菜。在他刚懂事的时候,他父亲就因为见义勇为英勇牺牲,留下他们母子俩,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带大,送他上学,心中总是期盼着他将来走出农村,有点出息。可当他在外地勤奋上学时,他的母亲又患病去世了,留下了他和继父两人。经受不住打击的他从此在学习上不求上进,继父便让他独自一人到外地打工。

今年寒假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三年不见,他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脸上不再是笑嘻嘻的了,反而总是挂着严肃的表情,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尴尬的朝他挥了挥手,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打了招呼,我轻轻地走进他家的屋子,里面有了些许变化,在他们家阴暗的角落里有了一台破旧的彩色电视机,看来近年生活有了些改善。我和他随便聊了近年的经历,慢慢了解到他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搬石头,整天从距离1千米采石场到建筑工地来回搬运,一天大约是10趟,一个月工资是300元,偶尔碰上老板心情好的时候,会嘉奖50元,仔细算下来,他每天拼死拼活的只能赚到10元。每次他做活总是力求最多,别人运40公斤,他就运50公斤,希望可以多拿些报酬。吃苦耐劳的他在建筑工地的日子就是这样熬过来的,充满了辛酸与苦楚。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平时里不了解他们的生活,更无法体会他们的感受,但这就是另一种人生。

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他的话语似乎并不在意,可谁又能洞悉他内心的真正的想法与背后的辛酸呢?他不过是将辛苦与汗水深深的藏在心的最深处,不为外人道也。

我们从小就是娇生惯养的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对生活在贫困中的人的生活不甚了解,人生如梦,在我们的世界之外,其它人又有怎样的梦呢?或许又是另一种人生吧。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二

每一个人都有过自己所喜爱或崇敬的公众人物,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论自觉或不自觉,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纷丝,而所喜爱和崇拜的对象,又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平时的关注有关,同时也与了解一个人的媒介与渠道有关。

由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我所关注的多是文化人,所喜爱和尊崇的对象也出自其中。我有时有意地选择这个群体中的某个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样板和典范,比如,早时我就崇拜过鲁迅,鲁迅的形象,至今在我心中是不可磨灭的。鲁迅曾作为偶像存在我心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在我人生的初期就读了他的一些书。以后又有很多人进入我的心中,比如苏东坡、辛弃疾、陆游,比如韩愈、柳宗元、庄子……这些人在我心中不一定会成为偶像,但他们都曾像星星一样闪耀过。近一个时期,又有一个人进入了我心中,他进入我心中的的原因,仍然是由于我对文学的喜好。但他与以前走进我内心世界的其他人物不同,他不是来自中国或世界的某块文坛领地,而是来自圣经。

很多人最初接触圣经,不是出于信仰,而是出于好奇,或是对圣经中一些篇章的喜欢。我也是属于这一类。据说中国著名的学者胡适,就是这样喜欢圣经的,他喜欢的是圣经的新约部分。他是从文学的角度,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喜欢这本书的。我最初喜欢圣经的视角,要比胡适狭小得多,我喜爱的是保罗书信部分,我是被保罗的文彩和他独特的语言风格感染了。中国一位著名的画家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不可模仿的,一样是梵高的画,一样是鲁迅的文章。在我看来,世界上最不可模仿的,是保罗的书信。如果说鲁迅的文章是一只匕首,那么保罗的书信就是一把带有铮鸣之声的利剑。

一个人之所以被人喜爱,乃至被人尊崇,是因为他能够使别人看见他的骨头。一个人不能让人看见他的骨头,只能看见他的皮肉,呈现给人的完全是一种肉态,这个人的形态再美,也不会赢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保罗的文章,是能够使人看见他的骨头的:这是一副铮铮的铁骨,这是一副充满谦卑但又在人前傲立的直骨。使他具有这副骨头的原因,是他特殊的人生选择和对生命最后的价值也是最高价值的追求。

人生有两种选择与追求:一种是追求财富。与财富相毗连的还有权力、地位。财富、权力、地位,三者虽然不全是一回事,但不论哪一种排在第一位,那么跟在后头的一定是另两种,三者是拉扯不断的裙带关系——这是关于欲望的满足或扩张。人生的另一种追求,是对真理的追求,与此相毗连的,是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求。比如孔子,他就这样说过:“如果我早晨闻知了真理,就是晚上死了,我也甘心情愿,心里知足了”。为了真理,连生命都可以不要,这很代表进行这种追求的人的人格特征。而这后一种追求,相对于前一种追求,往往是一种逆向的追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对这样的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三

一位渔民告诉我,因触礁倾覆的船比被飓风掀翻的船要多。人生的许多关头,不在于抗风雨,而在于补漏洞。

一位园丁告诉我,不是所有的花都适于肥沃的土壤。沙漠就是仙人掌的乐园。人生的许多成败,不在于环境的优劣,而在于你是否选对自己的位置。

一位羊倌告诉我,他很快活,因为他可以与野花攀谈与林鸟对话,随白云飘荡,草原起舞。人生的许多空虚,不在于人的孤独,而在于心的寂寞。

一位厨师告诉我,真正的好汤从不添加味精,而是慢慢熬成的原汁。人生的许多档次,不在于外在的包装,而在于内心的品质。

一位山民告诉我,艳丽好看的蘑菇往往有毒,苦涩的野菜常常败火。人生的许多智慧,不在于观察,而在于分辨。

一位炼工告诉我,铸钢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淬火”,把滚烫的火锭放到寒水里急骤降温。人生的许多辉煌,不在于狂热的宣泄,而在于冷静的凝结。

一位教师告诉我,他发现上课积极提问的.学生比认真听讲的学生,到社会后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人生的许多境界,不在于跟随,而在于自我探究。

一位画家告诉我,大师的作品常常“留白”,太满太挤容易使人失去想象的空间。人生的许多魅力,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对缺憾的回忆。

一位高僧告诉我,如来并不住在西方的极乐世界,他就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拜佛不如拜自己。人生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四

我刚入职场的时候,一个ceo姐姐跟我说,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跟不同的人开会。我问她,哪有那么多会要开。

她说,这种会,不是你理解的会。不是从小老师校长给你们开的会。我说的开会,其实就是和各种人聊天。

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我过了很多年才理解,会聊天在人生中是多么重要。

前几天,艾老师激动的跟我分享了一个小事。冬日阴沉,一个朋友邀她去家里坐坐。她纠结了很久,终于决定出门。到了那,两人聊着聊着,说起她有一套房子,放了很久,卖不掉又租不了。结果,那个朋友帮她算了个账,打了个电话三下五除二,就让她一年多了几万块的收益,实现当“收租婆”的小理想。

我自己的第一套房子,一样是和朋友聊天,他推荐我买房子(当时我完全不懂投资这回事),他给我分析了,以我的能力和现状,应该买什么地段什么户型的房子。我们讨论完之后,定了一个小区的某一个户型。然后过了三天,他给我打电话,说那个小区,正好有个人急卖,你赶紧来看看。然后,我一眼相中,第二天就交了订金,签了合同。这套房子现在升值好几倍。

很多时候,即使是自以为很熟悉的朋友,隔一段时间不见,你会突然发现,他掌握的、涉及到的知识和信息点,是你完全想不到的。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才需要朋友,去拓展我们对生活的认知。

以前的boss跟我们说,他有一个特别爱读书会读书的朋友。别的人可以不见,但这个人,他一定隔一段时间就得去拜访。和他聊上几个小时,就是一次大脑充电。他能把书里的东西,深入浅出的分享给你,完全就是脑力激荡。

我想,我现在真的能理解:人生的改变,真的往往只是一夜之间,一场谈话。

有一次我去北京出差,没有时间见一个小朋友。于是,她定了一张高铁票,跟着我从北京回了杭州。路上六七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什么也没干,就是聊天。

后来,她说,十二,这场谈话,改变了她未来的一生。她自以为自己是个混日子的人,但谈完之后,她知道,她以后想做什么样的人了。

所以,真的去珍惜和每一个朋友相处的时间吧。

没时间,就去创造时间!

她在尼泊尔爬山的路上,遇到一个姑娘。她已经完全走不动了。她问姑娘,离顶峰只有一百米了,要不要我拉你上去。姑娘摇摇头。下山的时候,那个姑娘还在那,但是她在哭。她以为她是因为没有登顶而哭。结果,并不是。

姑娘有一个前男友,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曾经相约来爬这座山。结果,因为种种原因分手了。在她心中,她一直认为他们还有希望。这一次,她独自来爬山,其实是为了怀念这段感情。可是,当她爬不上去的那一刻,她突然就释怀了。

人生有些事,不是一腔雄心就可以做到。没办法继续,就是真的没办法继续下去了。

这是人心,也是天意。

那么,就好好收拾好自己,准备下山。

这个故事放在我心中,好几天。她走了,但她把这个故事赠予了我。

人内心的某部分松动,并不来自于那些苦口婆心,或者艰辛万苦的寻找,很可能只是来自于某一句话、某一个分享。

我就是这样,慢慢从一个惧怕聊天的人,变成了一个热爱聊天的人。当你爱上聊天,去分享那些人生中值得分享的部分,你自然就变成一个充盈丰沛的人。

所以,你说,约朋友需要理由吗?不需要。

“找我干嘛?”“什么也不想干,就是想你了,想和你说说话。”

“说什么呢?”“只要是你说的,说什么都好。”

(也许下一次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聊天的更多故事――)。

十二:一个你们都认识的很有才华的作家。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五

张小娴,1967年11月3日出生于香港,香港女作家,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1993年为《明报》撰写“娴言娴语”专栏文章。1994年于《明报》连载《面包树上的女人》而出名。

1993年为《明报》撰写“娴言娴语”专栏文章。5月出版的《荷包里的单人床》进入香港畅销书排行榜首。创办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杂志《amy》,任总编辑至。她的《channela》系列中的《那年的梦想》改编成22集时尚都市情感剧《如果月亮有眼睛》,成为第一部被搬上荧屏的作品。8月,推出爱情主题书《你终将爱我》;张小娴位列20第八届作家富豪榜第六名。4月,张小娴推出散文集《那些为你无眠的夜晚》。推出长篇小说《致遗忘了我的你》。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六

《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男孩因大鼻子而自卑,经老师指导,又是因大鼻子而自信,后来一举成名。

当我读到“‘那我们到另一扇窗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一扇窗户旁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和“‘孩子,你开错窗户了。’玛利亚扶摸着小男孩的头说”时,我深感震撼,这是一位多么善解人意的、多么教学有方的老师呀!

是的,它说得对。当我们因为某些缺陷而苦恼时,我们需要“换一扇窗户”,换乐观角度看问题。

我跑步不行,每一次跑步,都取得不了好成绩,我为此深感苦恼。当我读了这片文章后,心潮起伏。怔了几秒钟后,心里便一片明亮。我想,我不该看当前的局面,要看到未来。也许,我经过刻苦努力,还可以当一次“刘翔”呢!

我明白了,原来呀,成功是靠自信的,我要永远自信、积极乐观、永不言败,才能走向成功!

雄鹰被豆大的雨珠打伤了翅膀,可面对蓝天的呼唤,还是不顾一切地冲向蓝天,哪怕失败也好;小溪被大树挡住了去路,在它看来,大树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还是不顾一切地奔过去,再高高跃起,穿过大树,哪怕粉身碎骨也好!成功只有靠自信!

教师评语:充分理解了故事中蕴藏的道理,结合自身实例,谈出了受到的启迪,语言精练,结尾收笔有力。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七

豪迈与洒脱的李白,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勇气与决心,选择弃官从文,寻找到另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与诗为友,与酒为伴,并自得其乐。我也在不停地寻找,寻找另一片属于我的风景。

前年春天,我家的小枣树发芽了,嫩绿的新芽焕发着勃勃生机。妈妈是一名非常合格的家庭主妇,她自然也希望我能下厨房,然而事与愿违,我只会做几道家常小菜,和面蒸馒头对我来说是件非常头痛的事。妈妈为此经常说我懒,说只要经勤于练习就一定能做好,我只能说:“我没那天赋,练习也没用,鸭子经常练习就能像百灵鸟一样唱出动听的歌吗?”就这样妈妈以后也不再逼我学习蒸馒头了,可我却迷茫了,我到底适合做什么呢?是出人头地,还是一直这样平凡下去?这一年,枣树没有结果,它可能是在养精蓄锐,待到来年一展风采吧!

今年的枣树,依旧发芽、开花,但它会不会结果呢?我终于开学了!拿着学校新发的教科书,我爱不释手,从头翻到尾,我兴奋极了,和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读着学着,求知欲占据了我的大脑,我开始疯狂地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学习,我看见前方有一条光明大道,我找到了,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那里的风景很美!我家的枣树终于结果了,硕果累累,它在风中仿佛微笑着告诉我:“寻找另一片风景的过程可能很漫长,很辛苦,但只有属于自己的风景才是最美的!”

这边的风景很好,但不适合你,没关系,只要你肯努力地去寻找,适合你的另一片风景,就会近在咫尺。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八

人生可以因成功而美丽,成功如意的人生是一处让人舒心惬意的风景,但太过平展,没有曲径通幽,没有柳暗花明,缺失了许多耐人琢磨的细节,便显得简单而没有味道。人生可以因快乐而美丽,快乐舒心的人生是一杯甜蜜沁脾的咖啡,但太过腻人,没有香醇醉人,没有微苦润喉,缺失了那种苦甘来的感觉,便赤得浅显而缺乏刺激。人生也可以因健康而美丽……还有一种人生因乐观坚强,舍己为人,矢志不渝的人格魅力而美丽。

被丧失心病狂的男友毁容后的台湾女孩曾德惠,仍然从容不迫他站在记者面前调侃说:“如果大家看到我洁白的牙,说明我在笑!”

为了谋生,她上街兜香包,为了未来,她下决心从高中起读考大学……“我没有手了,没有耳朵,没有鼻子,嘴巴合不拢。有一次,我去电影院看恐怖电影《贞子》上厕所出来,没被“贞子”吓倒的观众,反而被我给吓倒了!”她的口气轻松得像在讲别人的故事,听的人却沉痛不已。

每次出门,她都会在全身唯一完好的部位——10个脚趾上涂层蓝色指甲油,以提醒自己曾经有过的美丽。

有时面对现实比面对死亡更需要勇气!

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这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的双腿被迫截去……

文花枝一这个年仅22岁的美丽女孩把“舍己为人”四个字演绎得尊贵无比。

也许,一个人可失败;可以遭受挫折,可以忍受孤独和不幸,但不可以失去梦想。

阅读残破的容颜,我读懂了乐观坚强。

是舍己为人的无私与高尚让我相信“枝折花更艳”。

当梦想照进现实,矢志不渝是点燃梦想的唯一火种。

三个故事,另和种美丽人生。

无疑成功的人生是美丽的,快乐的人生也是美丽的,但我想说,还有另一种人生也是美丽的,它在熠熠生辉,散发美丽光芒的同时,也深深震憾和感动着我们的心灵。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九

许多年前,我和许多人在这里游走过;许多年后,我和一些人还在这里游走着。

许多年前在这里游走的人,有些随老旧的城市一起消失了,他们在那个城市老旧的躯壳坍塌之前就像风吹尘沙一样飘散到四面八方。他们沉落的地方,有些离城市很近,有些很远。他们活着的时候过着老旧的日子,他们故去之后,那种老旧的日子被另一些活着的人带到新城市,拿在手上,也放在心里。多年以后,活着的这些,很少有人再提起过那些故去者们的墓地所在。我偶尔想起,但从不与别人谈说。

许多年前和许多年后,其间有几十年漫长的时光相隔,许多许多人都没有再见过面,彼此也没有音信相通,也不知活着还是死去了。

我常想起他们,除了故去的,我相信其余的全都活着;我也相信依然活着的他们还记得这个城市,记得我,毕竟,这个城市是我们最早开始一同游走的地方。我是他们的好同伴之一。

许多年后,还在这里游走的人越来越少了,不常见面,偶尔见面常常也只是面面相觑,仿佛没有足够的力气走得更近一些,也不想亲密地交谈几句。不知所措,勉为其难地打个招呼也是言不由衷的。我就觉得我和他们都是这个城市奇怪的遗存或者多余的过客。我不能完全理解他们僵硬笑容背后的意思,但那种微笑的样子依然熟悉依然亲切。

来了,很少的几个,都是从年轻的人堆里斜着身子挤过来的。这是一场筹划已久的聚会,很少的这几个是伟大的发起者。走近了,亲密了,这回大家有话说了。他们努力提高说话的声音,那种声音从年轻的欢笑甚至浪笑中挣脱出来,仿佛衰老的骡子不慎落水了,在翻腾着、哗响着的河水中尽力伸长脖子不想被淹死。声音那样微弱,我却能听出暖意来。握手,手都是像干柴一样的,都捏得很紧,好像执意要从对方的手中捏拿出多年前的一些什么宝贵的东西来。紧靠着门店与门店之间逼仄的空缺站着,把宽敞的城市街道尽量让给疾行的人,让给悠闲地迈着方步闲逛的人,让给春草一样冒出来的年轻人,那些年轻人的确如春草一般无边无际无孔不入的。

我看出来了,我们这些重逢者从没有抓牢过这个城市,我们仅仅是在这里度过了一些日子,吃了很多食物,睡了很多觉,说了很多话,走了很多路,生了一个孩子。走着走着,说着说着,觉得自己要走的路越来越少越来越短,也越来越没有多少话可说了。在我们面前,面目一新的城市是一列高速列车,但我们早已不在车上。也许,我们曾在车上,后来下车了,下车以后城市列车加速了;也许,那列车行驶得太快了,我们只好下车。想起来了,这个小城极像多年前的小站,我们在这个小站上车,又在这个小站下车。我们一起乘车而行,几十年过去了,才发现彼此并没有走远,只是被这个城市暂时淹没了。又见面了,原来我们还在这个城市。还有许多,好像是走失了,好像提前下车了,好像坐过站了,不知道他们还能不能回到这里。

我们这样谈论着别人,但不知久不谋面的别人会不会这样谈论我们。

见了面的,开始打听一直没有见面的。有一些消息令人惴惴不安,有一些让人感伤。电话号码,是经过九曲十八弯才打听来的。拨通,叫上姓名,再无话可说,舌头,牙齿,口腔,都好像是借别人的,自己根本不会用。终于有机会说几句话了,但无话可说,至于见面,也是更难的。结论是电话这东西也靠不住,打电话的事情总像听着阳光发出哔啵之响,但头顶上总有浓云在隔着,只要有风吹来,电波那头说话的人和他说的话都会被吹得烟消云散踪影全无的'。

有人建议使用微信,既能见面又能说话,还能传发图片,跟在眼前差不多,虽然那东西学起来也有难度的。

有人已经会用了,有人愿意学,有人不吭声。

我们很快就在微信里谈论先前的城市和先前的日子。也谈到这个城市曾经遭受的一场场灾害。关于那些灾难,我们之中,有人和我一样亲历过。另一些人听说了,他们是在远处听到的。

有人说这个城市像一个女人,多年不生育也不想再生育了,而那场最大的灾害发生之前它居然再次受孕。那场灾害引发了它的产前阵痛。太痛了,疼得死去活来的,但终究还是活过来了,并且一次生下了那么多孩子,这个城市开始响起前所未有的哭声和笑声。也有人说,先前的城市和先前的日子太遥远了太缥缈了,大概由于那时候的人和日子都是穷斯滥矣的。先前的城市好像在梦里,或者像慢行列车经过的一个个小站,那些小站要么在崇山峻岭之上,要么在汤汤大河岸边,要么在广袤戈壁腹地,要么在苍茫高原的沟壑里。很远很远,那列慢车走了很长的时间。那些站名,乘车的人记住了一些,忘记了一些。那些乘客,此时,此地,好像只剩下我们几个了,好像刚刚下车,头脸上还蒙着厚厚的风尘。

我们下车了,那列车加速行驶了,或者,那列车加速行驶了,我们才下车了。我们几个都站在这个小站上,看着改头换面的城市,睁大眼睛寻找熟悉的东西。我看出来了,这个城市是一列从不出站也从不进站的列车,但它确实从某一个时候起开始飞驰了,那种速度让我们望而生畏闻而心惊。

那就不再看那列车,接着谈说那些走失的,那些提前下车的,那些坐过站的,那些搭错了车的。

男人们像初生的小蝌蚪那样把脑袋攒聚在一起,神色诡谲地谈论女人。某说胖女人好;某说瘦女人好;某说还是恰到好处的好;某不发表意见,但好像喝醉了;某只是一个劲地发笑;某像一个小学生站得端端正正地听,好像做好了准备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另某说,都这把年纪了,有什么好谈的,你看她们,皮松肉垮的,男人们面对这样的女人,大抵会安分守己的。

此君说的“她们”就在我们跟前。他们和她们原本是无所谓聚合还是离散的。开饭之前,他们怯生生地分成两个阵营,酒足饭饱之后,他们又自情自愿地聚到一起了。男人们开始欣赏久违的女人。女人们,此时的她们像早起的一窝麻雀在大肆喧哗,她们大谈夫君,儿、女,麻将,异地购房,按揭买车,网购,以及婆婆的不分青红皂白公公的刻板固执。

“那么,你有过多少个女人?”是在问我。这让我大吃一惊!其实我也知道他想探问我这么多年来安不安分。我就报以虚数。所有的听者都用雷同的哗笑对我说我在吹牛。我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回答都让人怀疑,而我的回答显然远远超出他们想象力能够到达的边际了,他们好像浑身瘫软地沉默了一会儿以后,又像饱食之后必须要改改口味那样把话题引开了。

我们开始在微信里谈论先前的城市和先前的日子,也展示当下的日子。谈得最少的是这个城市遭遇的那场重大灾害,无论在场还是不在场,或者亲历还是听说,大家都对此心有余悸,但主要是从此得到了关于活命的神谕。许多人都知道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简直跟风中的蜡烛没什么两样,既然还没有熄灭,那就要好好地亮着。

让我最感到牵怀萦心的是各人的眼睛,怎么都像动画人物的眼睛那样怪怪的,都那样滑稽可笑地睁着。我总觉得那样的眼睛很像一样东西。像什么呢?像豆荚。那些豆荚被人摘下了,晾干了,裂口了,或者尚未裂口,都呈现着鼓鼓的豆粒。整张脸也像干缩的豆叶,里面包着的感伤是很难被阳光和风清除干净的。

是的,太像干豆荚和干豆叶了。那些春草一样冒出地面喧闹不已的人就像破荚而出的豆子,他们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蹦出、喷洒出来的。

住在城市,却不在城市列车上;列车日夜飞驰发出的呼啸声天天都要听的。天天都在观赏城市的繁华,就像一场盛大的演出那样繁华。

许多年前,许多年后,其间发生的一切都无关紧要了。我只想这样看见,我和一些人仍然游走在城市。也想知道曾经一起游走的,现在依然活着的,还有多少能见面。被城市列车摔出来的,我们应该聚到一起,重新构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城市,那个城市应该很简单,只有供人居住的房子、宽敞的街道,以及自由自在的日子。我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从冰原大陆一样广阔的生活场景中分离出来,按照自己的喜好组成大大小小的冰山,在闲散的时光海洋上漂浮、游荡,最后完全融化到时光洋流中去,那样,所有在这个世界上来过的人都将重新聚在一起,宽广无边的时光海洋,那里才是每个人真正的家园或故乡。

跳广场舞吧,聚众出游吧,聚餐吧,费用都实行aa制。把人所共知的场景和情景拍成照片发到微信群里,那些图片像春草一样呈现出快乐与幸福的形色,吐露出热烘烘的香气。干豆荚一样的眼睛,干豆皮一样的脸庞,好像都赶上了温存的春天,人人都像白色的百合花一样尽情绽放。

我和他们在微信里找到了新的时间流向。离开了城市高速列车,在彼此的音容笑貌里找到了自由快乐的故乡,找到了没有围墙的院落,找到了四季花开的田园,找到了稻熟麦黄的土地。再次回到二十四节气中,找到了赶集的同伴,找到了窃窃私语的角落,找到了深藏在生活底层的自己,那是真实的自己,那样的自己都没有长大,更没有老。

在城市灰色森林中,像鸟一样飞行、游荡,我和他们找到了安静的林中小径。那是一条通往未来的时光小径,顺着那条小径走下去,远方,有一个新的城市在等待我们,我相信,在那里,我们将获得新生。

这个城市经历过许多次灾难,但是,忘掉它吧;这个城市一天比一天热闹了,但是,随它去吧;不断有人从城市高速列车上摔下来,收留他们吧。城市在不断地蜕蛹重生,城市也就在不断地坍塌不断地崛起,但这些,从此与我们不甚相关,我们只存在于远离时光巨流的涓涓细流中,在那条宁静的细流中,有一座这个世界上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崭新城市,那个城市里的热闹也是很安静的。

我们可以把这个城市尊称为城市,也可以不称作城市,我们可以理睬它,也可以不理睬它,但我们正在行走的那条小径所通往的地方一定是我们不能不赶赴的。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十

我从小是在贫穷中长大的,当我还不懂得什么叫贫穷的时候,我首先懂得了耻辱。

我的父母是属于那种勤劳朴实却死板木讷的人。他们有一身的力气,但我们的时代已不是一个靠力气就能过上好日子的时代了。别人谈笑之间挣来的钱,是我父母辛劳一生也望尘莫及的。聊可安慰的是,他们拼命干一天所挣的钱,我们一家三口能吃饱穿暖。作为独生女,我也能得到父母最大的爱。尽管这爱的表现方式不是肯德基,不是麦当劳,不是苹果牌牛仔服,不是我叫不出名字来的各种名牌文具。但我在父母的庇护下也有了一个平静和谐的童年。

父亲对我的爱最直接,也最简单。父亲是蹬三轮车的,于是他每天蹬车送我上学。他弯起宽厚的后背努力蹬着车,有时还和我开个玩笑,“你看爸爸能到几迈了?”特别是在雨天雪天里,我干干净净暖暖和和地来到学校。而到了放学的时分,父亲又早早地等在校门口,令不知道底细的同学羡慕不已,他们说你爸妈真疼你,天天雇车送你上学。同学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如果他们知道送我上学的不是家里雇的,而是我的父亲,他们又该如何议论呢?我一下子被一种可能到来的强烈的耻辱感击垮了,我做了一生中最让我忏悔的事,我默认了同学的误解。

父亲不知道我的心理,他不但蹬车送我上学,还时常到校站口我下车之后,再撵上来嘱咐几句让我注意的话。有一次这情景被一个同学看见了,她疑惑地问,那蹬三轮的怎么和你那么亲啊。我害怕了,从此说什么也不让父亲送我到校门口,远远地,在一个胡同里,我就让父亲停下来,然后四顾无人,提前悄悄地下了车。

父亲一开始没明白,依然坚持送我到校门口,可忽然有一天他似乎明白了点什么,于是再也不坚持了。我们父女心照不宣地达成了默契。放学时来接我的父亲,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在校门口翘首企望了,他躲在那个胡同,等着我的到来。有一天下大雨,我跑到父亲那儿的时候,全身已经淋得透透湿了。浑身也同样湿透的父亲,却紧紧地抱起我,我看见他眼中的泪水和着雨水顺着他的脸流了下来。

到我上了中学,我不顾父母亲强烈的反对,坚决不让父亲送我上学了。

父亲也试图去做过别的事,可他太老实,做事总是吃亏。一遇到必须竞争的事,比如占个摊位啦等等,他总是大败而归;后来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坐出租车的人多了,坐三轮车的人少了,我们家的生活就每况愈下。

母亲四处打短工。母亲有一个原则,她挣的钱绝不花到过日子里,她要给我攒着,她从我小时候起就坚信,我能考上大学,她一心一意地提前十几年就开始给我攒学费。

我是我们家惟一能拿得出手的骄傲。从我上学开始,我们家真正的节日,不是新年,不是春节,不是任何一个人的生日,而是每一次学校公布考试成绩的日子。那一天母亲眉飞色舞,父亲扬眉吐气,我们家会吃上一顿红烧肉,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红烧肉永远最好吃的东西,最解馋的东西。没想到的是大学里的一次红烧肉,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以抹去的耻辱的记忆。

到我上大学的时候,母亲面对学费的数额目瞪口呆,她拿出她一生的积蓄,也仅够我一个学期的费用,而且,还不包括我的生活费。我只好向学校提出了特困补助的申请。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小时候我的有关耻辱的感觉,比较起此时来,简直就像是毛毛雨了。

上学没几天,全班同学都知道了我是特困生,因为我的宿舍被安排在老楼里,那儿的住宿费要便宜多了。他们对我感到很好奇,我所就读的大学据说有一个别名,叫贵族学校。位于省城,很多同学家就在本市。每天周末,学校的几座大门前,都排满了出租车,一会儿,就被一一地召唤走了,载着市里的学生,飞驰而去。而每一个周一返校时,他们都会带回一袋一袋我叫不上名字的小食品,还有家里又新买的时尚衣物,平时课间休息时,几乎成了零食的海洋,各种饮料瓶、易拉罐、包装袋等等满教室都是。他们耳朵上插着最新式的cd耳机,谈论的都是最流行的话语,手机也经常更新。对于许多同学来说,贫困和撒哈拉大沙漠一样距他们的生活太遥远。因为与众不同,我成了他们着重注意的人。这是我后来才发现的。他们用充满好奇和怜悯的眼光看我吃些什么,看我洗脸洗头时居然用的是洗衣服的肥皂,看我不使用任何化妆品的营养不良的黄皮肤。他们经常分享各人带来的不同的新鲜东西,甚至连衣服也经常换着穿。我只有悄悄地躲开。我心理上总有一种被人居高临下地俯视和可怜的感觉,让我难以忍受。我吃饭的时候通常躲着同学们,不象其他的女同学那样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我从不上街,从不买零食,上学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穿的也还是家里带来的衣服,穿着那些衣服走在到处是青春靓丽时尚流行的校园里,前后左右扫射过来的惊异的目光,让我如万箭穿心。

图书馆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我常常找到一个不易被人注意的旮旯,狼吞虎咽地噎进去一个没有菜的馒头,好一点的是一根麻花,最好时是两个包子,注意不被人看到我的窘态。剩下的时间,我用读书来陪伴大学里一个朋友也没有的孤独。书是不挑人的,它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打开它的人们。

但有一个奢侈的行为我却一直没肯放弃,就是每月一次和中学几个好朋友的网上聊天,它给了我孤独的大学生活一个极大的安慰。每到这个日子,我都极早地跑到学校附近的一个网吧,占好位置,迫不及待地打开我的qq,寻找想念信已久的老同学。

有一次我在网吧遇上了一个同班同学,他当时惊诧的样子让我以为自己出了什么大毛病。我检查了一下自己,没发现什么,便把这件事忘记了。

我度过自己在大学里的第一个生日时,也是一个人,但那天我让自己又奢侈了一回,我第一次买了一个红烧肉,我也第一次大大方方地端着盘子和同学们坐在了一起。

当时在座的有两个我的同班同学,我至今清晰地记着他们那双惊诧的眼睛,那眼睛像不认识我似地反复打量,直到我将盘子里的菜吃得干干净净。

后来就到了让我终生难忘的那个耻辱的日子。

同学们把眼光射向了我。

我已经无地自容。

从小到大,我只知道贫穷是一个物质的概念,但到了大学,我这才发现,贫穷更大程度上是对人的精神折磨。我可以忍受没有菜的干馒头,可以忍受落后于时代的出土文物似的旧衣服,我无法忍受的是这种被打入另类的感觉。我不明白,因为贫困,人就连寻找自己快乐的权利也没有了吗?为自己过一个生日难道就是犯罪吗?如果当初我知道我会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度过我的大学生涯,我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拼命学习的毅力。大学让我知道了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它给我带来的那种耻辱的感觉,比贫困对人的折磨要强大得多。

当帮助已经变成了一种施舍,我宁愿不要。

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醒悟到许多年来我对父亲的不公。我当年剥夺他对我表示爱的权利,其实也只是因为他穷,我也曾一样地残酷。我给了自己父亲耻辱,我也必须承受别人带给我的耻辱。

我在忍受这种现实还是选择退学之间犹豫了很久。

我想起了父亲宽厚的后背,高考最热的那几天,父亲不顾我的反对,执拗地坚持送我上考场。因为我被分到了离家最远的地方。父亲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老了,他努力想快一些,却总是力不从心。七月的骄阳下,汗水在他裸露的后背上淌出一道道小沟。而我当时却坐在有着遮阳篷的车座中。我想起了当时自己的决心,爹妈,你们放心吧,我一定给你们带来盼望中的快乐。

我一想到父亲的后背,想起母亲接到我的录取通知书时眉开眼笑到处奔走相告的情景,我忽然感到,即使面对的是这样一种现实,我也无权选择放弃。贫穷本身不是罪过,因贫穷而放弃了自己生存的尊严,这才是罪过。就是在那一瞬间,我从多年压抑着我的耻辱感中解放出来,生活忽然在我面前明亮起来。

老师沉静地听着,不做一声,直到最后,才巡视了一圈失望地问:“还有没有同学要说了?”

我稳稳地举起了手。

我边说边能够听到,教室里一片抽泣的声音。

下课时老师对我说,我非常感谢你,你比我更清楚地告诉了大家,什么是爱的真谛和尊严的意义。

我拿起我早已准备好的一个塑料袋,一个课桌一个课桌地捡拾同学们丢弃的易拉罐、饮料瓶,我安详自若,贫穷依然伴随着我,但尊严也在我心中。

从这时候起,曾经有过的耻辱成了我人生的一笔财富。从耻辱感中走出来,我可以用一种正常而不是自卑的心态与同学们相处了。留在我身上的目光虽然特异,但不让我感到难受了。我能够大大方方地在食堂上平静地享用只有一个馒头的午饭;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我拾到的回收物品送到回收站。我承包我所住的宿舍楼的卫生清洁工作。我做家教,搞促销,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我所能做的一切。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大学学业。

贫穷不是耻辱,放弃尊严才是真正的耻辱。我从耻辱中走出来,也走出了贫穷。耻辱成了我人生的另一种财富。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十一

也许人们各自忙碌,忘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准确的说,应该是我忘记了身处在的这个神奇而又色彩斑斓的空间。

放眼过去,我们忙忙碌碌,为了所谓的理想和抱负去打拼,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去争取,去计较,而今我们拿在手中的又有多少,也许有些东西我们真的不需要,清淡的一日三餐,布衣粗茶同样有幸福的味道。

如果你累了倦了,也和我一样重新审视一下这个世界,问一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得到了什么?野心和欲望会使你精力充沛的'去追求,同时能满足物质上的需求,但是损耗了人的精力,顺者会获得一时的安逸,逆者往往是更加空虚饥渴。

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或多或少的都走过弯路或挫折,经历过或深或浅的情感不渝的记忆,做过些许有悖于道德的事懊悔至今还耿耿于心,其实这就是成长,是人生的历程。让我们放下过去,留在生命的日记里,而不是遗忘。

也许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走在平静的生活里,尽量做自己喜乐的事,量力而行,同时要在平常的生活中感受美丽的生存空间,保持心情明朗,如果能像童时对大自然一切的事物都有一份新奇,每一个变化都有觉察,那么喜悦的心情则俯拾可得。

让我们成为自己的诗人,不需要有什么写作技巧,格式,韵律。把感知的写下来,留进记忆,闲暇来时把玩曾经的心情,也是一件乐事。让我们珍惜今天,累了就停下来,给心情放个假。不要行走匆匆,忽略了身边美丽的精致。每天都以崭新的姿态投入生活,关爱身边的人和事,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生活做事。去规划美丽的人生,勾勒自己幸福的故事。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十二

生命是一场遇见,人来人往最难得的是遇见另一个自己。

岁月就像流水一样流过没有痕迹。记得在朱自清的《匆匆》中提到过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作者的日子是滴在时间里,滴在他每一个文字当中,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他多次的进行自我反问,在过去的日子里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每当读到这个段落时,我都会想到自己。我是一个不太喜欢珍惜时光的人,总是喜欢把事情放在明天再做,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以为自己现在是处在花季的少年,还有许多时间。每一天都应该轻轻松松的度过而不是非常的忙碌。即使我清楚的明白这样会毁了我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但我依旧还是那么任性。直到我遇到了他,另一个自己。

记得那是在一个明媚的早晨,眼光透过窗户照在我的床头。在半睡半醒之间,我看了一个非常熟悉的身影朝我走来,坐在床头意味深长的对我说:转眼之间你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来,你看遍日出日落,花谢花开,感受着四季轮回。就如同赤脚在玻璃上行走,云淡风轻,没有足迹。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你将一切都寄托在明天,使自己每天都碌碌无为过得没有色彩。而在一瞬之间他又消失不见,我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细细回想起来确实非常有道理。我不应该就那么放纵自己,让自己的一生平淡无奇的度过,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毕竟人生没有彩排,不可能让时光倒流。

此后,每当我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带给我鼓励与安慰。原来他才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十三

大漠之上,涌起浓浓云烟,任风沙胡乱浸蚀着我那早已麻木的脸庞,灼烧着。托着沉重的双脚行走在滚烫的黄沙之上,疼痛着。回首一望来时的路上,血迹斑驳,那刺眼的红似乎在向我宣示着什么。

惊醒,原来只是一场沉长的梦,但脚底那烧灼的感觉竟那么真实。缓缓拉开屋内的白窗帘,从缝隙跳入的那一束束阳光竟令我睁不开双眼,那一瞬,眼前看不见的白好像幻化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漠。我朝着沙漠的尽头走去,仿佛大片依米花盛开。

行走一瞬黄沙遍地,一瞬斑斓若花,即使前一秒脚印深刻在黄沙之上,下一秒就会被随即而来的风吹逝,但只要沿着沙漠的尽头走去,回首间,那一行行脚印竟清晰可见。

在前方坎坷之时,用信念行走,不停抑或是坚定。

这一大片盛放的依米花将我的思绪拉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硝烟四起当中,我跌落在一个呼告“行走”的年代。

从瑞金到金宁,三万五千里,行走……跨越距离,行走……超载时间。

在那漫天飞雪之上,我听到了嘹亮的军歌划破苍穹,为天地渲染上几分肃杀,前方未可知的崎岖,后方,没有后方,我看见一行行的脚印深深刻在洁白的雪地之上,似乎被时间冻结,久久不能被风雪掩埋。有的人,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世纪,带着那红飘带继续行走,时间,把他们铸成精神的巨人。

在弥漫硝烟的泸定桥上,我听见那声声强有力的呐喊直击向敌人,熊熊烈火当中,仍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冲去,将自己的.豪情全部献给他们热爱着的祖国。

泸定桥的火渐渐熄灭了,浓厚的黑烟不停的窜向天空,面对满目疮痍,在落泪之后便又是坚定不移的向前走去,我看见那一行行脚印的渐远,录入了历史的长河中,时间,把他们的足迹珍藏。

《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长征难,千山万水只等闲。”他们的足迹跨过了千山万水,他们将五星红旗的色彩渲染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之上。

时过境迁,英雄不复,精神永存。

“行走”,不知有多少人“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自己不仅坚定的行走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他们的精神也仍不断行走着,跨越了历史,超越了时间的距离。

岁月将时光打磨,时间改变了一切,但历史都没忘记那些为人类的行走而不停行走的人,跟随着他们,“行走”。

我从大漠而来,渴望征服大漠,我又将归向哪里,我不求精神能够行走,只求坚定不移地随着心的方向,奔赴,永不停止。

另一种人生中学生通用篇十四

我从小是在贫穷中长大的,当我还不懂得什么叫贫穷的时候,我首先懂得了耻辱。

我的父母是属于那种勤劳朴实却死板木讷的人。他们有一身的力气,但我们的时代已不是一个靠力气就能过上好日子的时代了。别人谈笑之间挣来的钱,是我父母辛劳一生也望尘莫及的。聊可安慰的是,他们拼命干一天所挣的钱,我们一家三口能吃饱穿暖。作为独生女,我也能得到父母最大的爱。尽管这爱的表现方式不是肯德基,不是麦当劳,不是苹果牌牛仔服,不是我叫不出名字来的各种名牌文具。但我在父母的庇护下也有了一个平静和谐的童年。

父亲对我的爱最直接,也最简单。父亲是蹬三轮车的,于是他每天蹬车送我上学。他弯起宽厚的后背努力蹬着车,有时还和我开个玩笑,“你看爸爸能到几迈了?”特别是在雨天雪天里,我干干净净暖暖和和地来到学校。而到了放学的时分,父亲又早早地等在校门口,令不知道底细的同学羡慕不已,他们说你爸妈真疼你,天天雇车送你上下学。同学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如果让他们知道送我上学的不是家里雇的,而是我的亲生父亲,他们又该做何议论呢?我一下子被一种可能到来的强烈的耻辱感击垮了,我做了一生中最让我忏悔的事,我默认了同学的误解。

父亲不知道我的心理,他不但蹬车送我上学,还时常到校门口我下车之后,再撵上来嘱咐几句让我注意的话。有一次,这情景被一个同学看见了,她疑惑地问,那蹬三轮的怎么和你那么亲啊。我害怕了,从此说什么也不让父亲送到校门口,远远地,在一个胡同里,我就让父亲停下来,然后四顾无人,提前悄悄地下了车。

父亲一开始没明白,依然坚持送我到校门口,可忽然有一天他似乎明白了点什么,于是再也不坚持了。我们父女心照不宣地达成了默契。放学时来接我的父亲,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在校门口翘首企望了,他躲在那个胡同,等着我的到来。有一天下大雨,我跑到父亲那儿的时候,全身已经淋得透透湿了。浑身也同样湿透的父亲,却紧紧地抱起我,我看见他眼中的泪水和着雨水顺着他的脸流了下来。

到我上了中学,我不顾父母亲强烈的反对,坚决不让父亲送我上学了。

父亲也试图去做过别的事,可他太老实,做事总是吃亏。一遇到必须竞争的事,比如占个摊位啦等等,他总是大败而归;后来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坐出租车的人多了,坐三轮车的人少了,我们家的生活就每况愈下。

母亲四处打短工。母亲有一个原则,她挣的钱绝不花到过日子里,她要给我攒着,她从我小时候起就坚信,我能考上大学,她一心一意地提前十几年就开始给我攒学费。

我是我们家惟一能拿得出手的骄傲。从我上学开始,我们家真正的节日,不是新年,不是春节,不是任何一个人的生日,而是每一次学校公布考试成绩的日子。那一天母亲眉飞色舞,父亲扬眉吐气,我们家会吃上一顿红烧肉。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红烧肉永远是最好吃的东西,最解馋的东西。没想到的是大学里的一次红烧肉,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以抹去的耻辱的记忆。

到我上大学的时候,母亲面对学费的数额目瞪口呆,她拿出她一生的积蓄,也仅够我一个学期的`费用,而且,还不包括我的生活费。我只好向学校提出了特困补助的申请。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小时候我的有关耻辱的感觉,比较起此时来,简直就像是毛毛雨了。

上学不几天,全班同学都知道了我是特困生,因为我的宿舍被安排在老楼里,那儿的住宿费要便宜多了。他们对我感到很好奇,我所就读的大学据说有一个别名,叫贵族学校。位于省城,很多同学家就在本市。每到周末,学校的几座大门前,都排满了出租车,一会儿,就被一一地召唤走了,载着市里的学生,飞驰而去。而每个周一返校时,他们都会带回一袋一袋我叫不上名字的小食品,还有家里又新给买的时尚衣物。平时课间休息时,几乎成了零食的海洋,各种饮料瓶、易拉罐、包装袋等等满教室都是。他们耳朵上插着最新式的cd耳机,谈论的都是最流行的话语,手机也经常更新。对于许多同学来说,贫困和撒哈拉大沙漠一样距他们的生活太遥远。因为与众不同,我成了他们着重注意的人。这是我后来才发现的。他们用充满好奇和怜悯的眼光看我吃些什么,看我洗脸洗头时居然用的是洗衣服的肥皂,看我不使用任何化妆品的营养不良的黄皮肤。他们经常分享各人带来的不同的新鲜东西,甚至连衣服也经常换着穿。我只有悄悄地躲开。我心理上总有一种被人居高临下地俯视和可怜的感觉,让我难以忍受。我在吃饭的时候通常躲着同学们,不像其他的女同学那样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我从不上街,从不买零食,上学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穿的也还是家里带来的衣服,穿着那些衣服走在到处是青春靓丽时尚流行的校园里,前后左右扫射过来的惊异的目光,让我如万箭穿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