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知青生活散记散文简短 回忆知青岁月的文章(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8 18:11:02 页码:10
知青生活散记散文简短 回忆知青岁月的文章(6篇)
2022-12-18 18:11:02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知青生活散记散文简短一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无论是“黑帮子弟”的政治污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困境,是跨越“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中的种种不适应,还是先后写下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的压力与艰辛,都没有让青年习近平放弃最初的理想。当面对一位素未谋面的乞丐,仅仅是询问后得知他曾是与父亲并肩的老兵。习近平当即把身上所有的钱和粮票,甚至自己的外套都送给了老兵。这种对老军人的感恩和对人民的关怀也体现出他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深刻理解。我们青年干部选择基层不是为“镀金”,而是为了在实践锻炼中激发潜能、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打牢成长的根基,像当年的习总书记一样,铸就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一直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他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反复强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什么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什么勉励当代青年“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我们青年干部只有把青春植根在祖国大地,始终牢记自己从群众中来的身份,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自己的天职,才能对得起人民的养育之情,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一孔窑洞、一盏煤油灯、两箱图书,青年习近平即便身处困顿也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成了他始终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读书过程中他注重分析对比,常常以看一本书为主,同时寻找相关的书籍作为参考,不断拓展书中的知识。久而久之,读过的书就融进了灵魂,信手拈来,触类旁通。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身处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青年干部必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一方面刻苦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能,另一方面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把书本知识中的水分蒸发掉,逐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把自己锻炼成基层的政策通和多面手。

唯有看到问题的人才能解决问题,唯有接近人民的人才能帮助人民。在七年知青岁月中,习近平始终塌下身子深入群众,秉持着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七年知青岁月帮助习总书记看到了基层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听到了黄土地最真实的声音,进而帮助他做出正确决断,一步步实现最初梦想。这也足以启发我们青年干部要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把远大目标与真抓实干结合起来,把统筹大局与抓细抓小结合起来,立足平凡的岗位,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青年干部年纪轻、阅历浅,在工作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面临各式各样的风险。对此,更好倍加珍惜机遇、珍惜平台、珍惜前途,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始终行得正、站得直、坐得稳,做一个真正靠得住、信得过的人,经受住实践和时间的考验。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结束的时候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一名新时期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保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一锤子接着一锤子敲”的钉钉子精神,以饱满的斗志和激情投入到党的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最新知青生活散记散文简短二

最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书籍还原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访谈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活泼、文字朴实感人,读完以后感触颇多。

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阅读面十分广,像《中国通史简编》等各种书籍,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习总书记同时注重阅读的深度,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要研究透彻。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

自己所在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曾经提出了“五必读”,即读原著原文、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要深入了解一方面知识必须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因此,要真正干好一件事情,必须要能沉下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及时自觉充电,博学深究,领跑团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自己深刻感受到,作为承担着富国强军神圣使命的国防武器装备科研单位,我们要担负起引领国家空天防御事业发展的重任,支撑起打造航天强国的重担,就必须对系统工程、军事智能、大数据、云作战等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学习,学以致用,做到习总书记说的“功以学成,业由学广”。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时,因为敢说、敢做、敢担当,被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采访时提到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说的有错大家指出来,他肯定改;如果说的没错就要求大家不打折扣的执行。建沼气池、挖水井、打坝地等等,都体现了他敢做敢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作风。

自己所在的单位承担的某些项目都是非传统领域竞争项目,靠着敢打硬仗的作风,才取得不断的成功。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前几年本单位刚进入某领域,团队去某单位开展试验,为了抢进度和不把风险留在后期,队员每天都是干到凌晨以后,第二天在迷雾的清晨中又出发,最后仅仅用了7天便完成了该领域传统单位15天的工作任务。这支年轻的队伍在艰难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做到了习总书记说的“勇于担当,做发展的开路人”。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比如建沼气池,我觉得是技术创新,办铁业社、缝纫社和代销店,是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代销店为例,以前村里人买东西要走70多公里到公社去,走一天时间,改为代销店后村里一两个人统一去采购,大家再去店里买,这样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老百姓方便了。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那时候,属于实体经济短缺时代,习总书记围绕实体对象开展了很多创新工作,如今面对信息经济时代,需要发展新的创新模式。最近几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大力发展专有云平台和航天云网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我觉得和习总书记当时的创新理念是相通的。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目标。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智慧总体部建设,作为参与者,感到挑战巨大,学习完习总书记当年创新实干的事例后,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争取2020年前,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引领,夯实智慧总体部基础,支持跨专业、跨厂所的协同设计与联合验证,实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快速转化和复杂决策支持,开创研发和管理新模式,为建设智慧社会贡献航天人的智慧和力量。

习总书记曾经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我觉得正是在艰难岁月里的学习、思考、实践、创新,才使得习总书记有了坚定的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我们这代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我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岗位上砥砺奋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航天人应有的贡献。

最新知青生活散记散文简短三

根据学习计划,我用两天时间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此书通过当年与总书记在插队时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面对面对话,向我们呈现了总书记在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间在陕西延安梁家河插队时的生活、学习、劳动时的点点滴滴。通读全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青年时期的总书记身上三个闪光点:

酷爱学习,甘于分享。

在去延安插队时,总书记给大家第一印象就是书多、爱看书。在去延安插队时就带了满满一箱子的书籍,书籍种类繁多,涉及面广,不管在窑洞、田间地头,还是赶集出差,也不管白天黑夜,都书不离手,孜孜不倦地从书的海洋中汲取营养,而且长期坚持,这为年轻时期的总书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对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总书记还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对梁家河大队的社员,总书记通过讲故事、办学习班以及和年轻人聊天的形式分享自己丰富的知识,帮助生活在封闭小山村的社员增长知识;对有阅读能力的年轻人,通过借书,分享书本知识,开阔社员视野。

安心插队,成为黄土地的一份子

当年插队的知青从生活优越的大城市突然来到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极其艰苦的陕北延安,绝大部分都受不了这份罪,无法安心劳动,更无法在内心融入当地的生活、生产,一心想着如何尽快离开。总书记能用心克服困难,顺利过了“五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参加劳动,多与社员交朋友,无私帮助有困难的社员,并发挥自己丰富的知识优势,出谋划策,迅速得到了社员们的认可,从一名“黑帮子弟”变成了社员眼中的“好后生”,黄土高坡的群众不仅接纳了总书记,也磨砺了他坚定的意志品质。总书记也忘记了自己的知青身份,将自己完成当成了梁家河的社员,成为了黄土地的一份子。

为民办实事,当好党支部书记

在梁家河大队当党支部书记,应该是总书记从政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总书记时时处处为民着想,不但带领社员打了5片坝地,还根据实际需要,办沼气、打井、办铁业社、种烤烟、办代销店,大大方便了社员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扬,这一阶段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初步实施阶段。两年多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工作经历,是总书记为民办实事治国理政精神的萌芽阶段,之后在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省委书记和党的总书记任上,总书记无时无刻都在诠释为民办实事的执政理念。

本书语言朴实生动,形式新颖,使我们对一位大国领袖成长经历的重要阶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接的了解,对各级群众更加深入了解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的形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党建教育读本。

最新知青生活散记散文简短四

习近平总书记与当代大学生心贴心,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无限关爱、寄予厚望,当代大学生由衷拥护、爱戴党的领袖。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追寻他的青春足迹、奔赴延安开展“青春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勉励他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总书记的这一回信及勉励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的回信,与风靡全国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下简称《岁月》)一道,引起了强烈反响,菁菁校园中掀起了学习青年习近平的热潮。

《岁月》是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和充溢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学习这本书,可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众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跨越历史时空共振共鸣,震撼心灵洗礼精神,像磁铁般深深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照亮着莘莘学子把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

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生动揭示了青春成长规律

同人民一起奋斗是亮丽青春的厚重底色。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无论时代场景如何变化,与祖国共成长、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路,都是青春永恒的主题。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与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当了整整七年农民。上山下乡,是那个时代所要求的知识青年的人生选择。习近平接受艰巨挑战,一步一步迈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将青春燃烧在了革命圣地广袤的黄土地上。青年习近平的苦难辉煌,为“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做了最好注脚。

理想信念是青春远航的动力引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以实践做出了诠释。即便作为“黑帮子弟”处境艰难,但他坚持追求真理和进步,始终对党充满信心,矢志要为群众办实事。与他同窑洞住过的雷平生说,习近平有强烈的使命感,在农村的7年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正因如此,习近平先后8次写入团申请书,先后10次写入党申请书,不屈不挠,饱经周折方入团入党。理想信念犹如定海神针。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青年习近平已经把理想信念深深地内化于心,外化成行。当身边的知青或当兵、或招工、或推荐上大学,一个个相继离开梁家河,只剩下他一个人,他还能从容淡定,奋发作为。因为他把自己看作了黄土地的一部分,立志改变梁家河的旧面貌。

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逆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追求。青年习近平面对的苦与难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正如一位受访者说的:“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自然环境、劳动环境、生活环境乃至政治环境风霜刀剑严相逼下,他毫不气馁,不怨天尤人,而是砥砺前行,从15岁刚来到黄土地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2013年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细品《岁月》,青年学子无疑会对这段话有更感性深刻的体悟。

勤学实干、创新创造是青春飞扬的通行证。习近平在梁家河“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读书”,渴求知识,崇学尚读,留下了许多好读书善读书的佳话轶事,如煤油灯下熏面看书,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他的博学多识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在梁家河的几年里,他一直苦干实干,同他一起劳动过的王宪平说“很卖力气,肯吃苦,一点儿都不惜力”,因而被誉为“好后生”。当上村支书后,他大刀阔斧地抓生产,组织农民打坝打井,改革创新生产组织方式,设立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磨坊,在全省率先引进沼气新技术,实干苦干创新干,让全村较短时间内就焕发勃勃生机,也让自己的青春在梁家河格外熠熠发光。

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生动诠释了人民领袖锻铸“根”“源”

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岁月》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黄土高原,在山沟沟里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历史画卷。7年的岁月,让他更加深入了解了国家的现实状况和最底层农民的生存状况,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甘苦,扎深了根基,接足了地气。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如果说上山下乡是时代使然,那么,他在读完大学在中央军委机关上班后,又到县里工作则是主动的自觉的选择。历史地看,基层沃土确乎成了青年习近平练就过硬本领、淬炼坚强党性的“大熔炉”。

矢志为人民谋福祉。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忆:“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旦告别了最初的迷惘和彷徨,他就找到了坚定的目标,建立起了对党、对党的事业、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执着。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说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从《岁月》中可清晰看到,这一执政理念的形成,奠基于在梁家河村的最初执政实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疑也发轫于梁家河。可以说,总书记从梁家河读懂了中国梦,也读懂了民心,梁家河“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

铸就干事创业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雄才伟略和担当作为其来有自。青年习近平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这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之一,而他是陕北知青中年龄最小、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证。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劳动生活和严酷的政治考验,磨炼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在组织上要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他没有患得患失推脱,而是毅然决然担起责任,在带领乡亲们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干一件成一件,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力挽狂澜,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无疑与他这种意志品格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气概密不可分。

永葆赤子情怀本色。从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到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无不真诚相待;从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把蓝色大衣送给上师范的武晖,到把粮票和钱悄悄压在房东碗底下;从“解衣推食”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送给讨吃老汉,到离开梁家河多年后还给吕侯生治病慷慨助人;从在赵家河村“整队”果断治理神车沟,到在梁家河村打淤地坝办沼气,无不体现了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怀和大仁大爱。他把自己完全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千方百计想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这样的赤子情怀,让梁家河村民对他也一往情深,举村为他上大学送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样的赤子情怀使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对普通群众充满真情,这充分体现在他成为总书记后开展的精准扶贫等诸多治国理政实践中。

一部鲜活的团课教材,生动指引了青年工作根本遵循

青年群众工作本领是共青团的看家本领。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在党领导下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是团的固有职责。共青团如何在青年工作领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当时以团员身份被派到赵家河村“整队”的习近平以实际行动,回答解决好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有知青回忆,“近平做群众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总是尽量做思想工作,把人的思想弄通了,心里疙瘩解开。”他苦口婆心动员27岁的武刚文重新担任生产队长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典案例,办青年夜校扫盲,带领村民打坝修梯田,开会拉话“讲得可有意思了”,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村民们至今津津乐道。无论在哪里,他都会尊重人团结人,把群众当亲人,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干。重温习近平的梁家河记忆,团干部必须坚决摒弃“青年官”的倾向,要当“青年友”,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深化群众感情,知青年懂青年爱青年,练就青年群众工作过硬本领。

先进性是共青团发挥作用的关键。读完《岁月》,习近平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有追求、能吃苦、爱学习、办实事、重仁义、敢担当的“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先进青年,也为我们今天如何定义先进青年指明了方向。实际上,正因为他学习上先进、思想上先进、劳动上先进、工作上先进,他是1974年延川县第四次团代会代表,还参加了1975年的延安地区先进青年代表大会。1975年,共青团延川县委9号文件,专门号召团员们在大办沼气运动中以习近平为学习榜样,争当先锋。青年习近平为彰显共青团先进性作出了突出表率。

服务青年利益是共青团工作生命线。青年习近平为什么在梁家河村和赵家河村群众尤其是青年中有那么高的威望,说到底,是他把群众的利益装在心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所有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指出,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天的共青团开展工作,理应眼光向下,扑下身子,牢牢把住维护青年利益的大旗,从小事做起,努力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一个光辉的楷模榜样,照亮着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

7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历史起点。《岁月》让我们从源头上更加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核心成长的实践根基,从源头上深刻理解人民领袖诞生的历史逻辑,从源头上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理论根脉。结合《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学习《岁月》,广大青年学子可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独特的领袖魅力、青春魅力、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同时也找到了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的根脉源头。这些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既是直接让广大青年学生受益的人生宝典,也是新时期做好团学工作的行动指南。学思践悟《岁月》和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以青年习近平为光辉榜样,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当代大学生必将开启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捍卫、追随党的领导核心和人民领袖。通过学习《岁月》,青年学子要更加深刻理解,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顺应党心民心,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关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领袖的成长不是偶然的,领袖来自人民,其思想和魅力的形成是有源头的。精心研读《岁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切身体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激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维护、捍卫、追随党的领导核心和人民领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汲取丰厚精神滋养,自觉以青年习近平为偶像楷模不负青春韶华。贯穿《岁月》的一条红线,就是青年习近平在融入群众中确立了理想信念,在艰难曲折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在实干苦干中绽放了青春华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这些重要论述,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人生感悟,为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道路标注了鲜明的时代坐标和基层导向。以青年习近平为偶像楷模,青年学子要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人民群众,谱写青春激情奋斗的华彩篇章。

遵循青年工作规律,坚决按照强“三性”去“四化”的根本要求推进团学改革攻坚。学校共青团尤其是高校共青团在全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地位和作用,团学改革是共青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把握《岁月》中指引的青年工作规律,贯彻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团学改革要奔着脱离青年学生群众的本质问题去,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根本要求,以自我革新的精神和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团学改革方案,着力改革创新团学组织的制度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着力夯实学校共青团的基层基础,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改进团学干部工作作风。在改革攻坚中,尤其要注重与时俱进做好青年学生群众工作,切实维护青年学生合理权益,充分彰显共青团先进性,不断提升团学工作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巩固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学生群众基础,更加紧密联系和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

把握时代际遇机缘,积极服务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将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习近平总书记7年的知青岁月,牢牢把握了当时的时代际遇与机缘,集中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和鲜明的创新创业精神。什么是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际遇与机缘呢?就在于当代大学生注定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冲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见证者、全程参与者、关键实践者、荣光分享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他勉励广大青年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接续“五四”以降的光荣与梦想,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当代大学生就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奉献磅礴青春力量。学校共青团将切实增强历史自觉,充分发挥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作用,组织动员和服务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创新创业创优,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将激昂青春梦紧紧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最新知青生活散记散文简短五

最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书籍还原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访谈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活泼、文字朴实感人,读完以后感触颇多。

习总书记有坚持学习和思考的态度

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阅读面十分广,像《中国通史简编》等各种书籍,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习总书记同时注重阅读的深度,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要研究透彻。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

自己所在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曾经提出了“五必读”,即读原著原文、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要深入了解一方面知识必须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因此,要真正干好一件事情,必须要能沉下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及时自觉充电,博学深究,领跑团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自己深刻感受到,作为承担着富国强军神圣使命的国防武器装备科研单位,我们要担负起引领国家空天防御事业发展的重任,支撑起打造航天强国的重担,就必须对系统工程、军事智能、大数据、云作战等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学习,学以致用,做到习总书记说的“功以学成,业由学广”。

习总书记有敢做、敢担当的作风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时,因为敢说、敢做、敢担当,被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采访时提到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说的有错大家指出来,他肯定改;如果说的没错就要求大家不打折扣的执行。建沼气池、挖水井、打坝地等等,都体现了他敢做敢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作风。

自己所在的单位承担的某些项目都是非传统领域竞争项目,靠着敢打硬仗的作风,才取得不断的成功。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前几年本单位刚进入某领域,团队去某单位开展试验,为了抢进度和不把风险留在后期,队员每天都是干到凌晨以后,第二天在迷雾的清晨中又出发,最后仅仅用了7天便完成了该领域传统单位15天的工作任务。这支年轻的队伍在艰难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做到了习总书记说的“勇于担当,做发展的开路人”。

习总书记有勇于创新的胆识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比如建沼气池,我觉得是技术创新,办铁业社、缝纫社和代销店,是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代销店为例,以前村里人买东西要走70多公里到公社去,走一天时间,改为代销店后村里一两个人统一去采购,大家再去店里买,这样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老百姓方便了。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那时候,属于实体经济短缺时代,习总书记围绕实体对象开展了很多创新工作,如今面对信息经济时代,需要发展新的创新模式。最近几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大力发展专有云平台和航天云网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我觉得和习总书记当时的创新理念是相通的。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目标。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智慧总体部建设,作为参与者,感到挑战巨大,学习完习总书记当年创新实干的事例后,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争取2020年前,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引领,夯实智慧总体部基础,支持跨专业、跨厂所的协同设计与联合验证,实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快速转化和复杂决策支持,开创研发和管理新模式,为建设智慧社会贡献航天人的智慧和力量。

习总书记曾经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我觉得正是在艰难岁月里的学习、思考、实践、创新,才使得习总书记有了坚定的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我们这代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我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岗位上砥砺奋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航天人应有的贡献。

最新知青生活散记散文简短六

1969年1月13日,青年习近平背负行囊,乘上一趟知青专列,奔赴陕北延安农村,开始了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从此,他迎来了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尽管有着不同的境遇,但如今我们同样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以一个新排长的身份,来到新的单位里,去适应新的生活,并将开始一段新的征程。上山下乡就是要走进人民群众,上岗下连则要是融入一线官兵。同样是从基层出发,然而一经比较就会发现,我们是幸运的。当年黄土高原山沟里的“四大关”已成为了过去,成长在新时代里的我们又赶上改革强军的好时候,优越的生活条件、良好的部队环境、无限的发展可能……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这些,更没有理由辜负韶华,消磨大好青春。

新的起点,正当立志。初到梁家河,习近平还是个十五岁的少年,但短短几年里,他就迅速成熟起来,能够不负众望勇挑大梁,带领农民改变生产生活面貌。“我现在就是个普通农民”,他完全让自己融入农民之中,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儿子,心系人民福祉,忧心群众利益,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为老百姓办实事。

再看我们,从院校走向部队,从学员走上岗位,正当朝气蓬勃、踌躇满志,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这不也正是应当立志之时吗?“一人立志,万夫莫敌”。有志者往往能在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无往不利,因为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部队这样的特殊环境里,更是需要信念坚定、不移其志,牢固树立起为强军事业奉献青春的理想信念,如此方能够路越走越宽、志越磨越明。

扎根土壤,笃行践志。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吃了许多苦,受了不少罪,但这段人生历练也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如果说陕北的农村是曾经养育过习近平的土壤,那么部队基层将是我们成长进步的摇篮。唯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去苦干实干,才能有深厚的经验积累与扎实的实践基础,在一步一个脚印中稳步前行。

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事迹是有口皆碑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在于他的“敢说敢做敢担当”。修厕所、办沼气、打水井……他所干的每一件实事,都源于他所亲身体会到的农家之苦,源于他平日里的观察与思考。这也是我们应当学习、体悟并效法的。置身基层,只有走到战士当中去,才能知道他们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才能理解他们、亲近他们,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去、把问题抓到点子上。也只有了解了战士的生活,弄清了连队的状况,才能读懂“基层部队”这部大书,在本职岗位上干得明白、干出风采,在践志逐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默默“蹲苗”,潜心砺志。习近平插队有三“最”:他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他去的陕北是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的地方;而他却是全国知青里插队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他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白天干活、晚上读书,在那里一待就是七年。这种任随“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淡定,这种能够“埋头苦干,无问西东”的坚持,也就是不忘初心了。

当下,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淡定与坚持。匹夫之志尚不可夺,更何况新时代军队里的一名军官!也许部队现实与我们的期望之间会存在落差,也许困难与逆境会让我们受苦、受挫,但若信念不移、初心不改,这些终将成为砥砺自我的磨刀石,成长提高的垫脚石,行稳致远的铺路石。

“强军漫道真如铁”,我们要拿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劲头,迎难而上,激流勇进,在砺志之中感悟军旅人生,让我们的梦随强军梦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