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5:39:12 页码:10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大全19篇)
2023-11-23 15:39:12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以下是一些著名人士关于时间管理的名言,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一

三字经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各位同学,看看下面的三字经昔孟母朗读吧!

【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注释】。

孟母:亚圣孟子的母亲。

择:选择。

处:居住的地方。

机杼:机,织补用的木架子;杼,织补用的梭子。

窦燕山:原名窦禹均,幽洲人,因为当地名属燕,所以又名燕山。

义方:指良好的家训。

【语译】。

从前,孟子的母亲曾经一连搬过三次家,是为了替孟子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有一天,孟子逃学回家,难过的孟母立刻拿出刀子来,把快要织完的布割断,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五代后晋时,燕山地方有个名叫窦禹均的人,教导孩子的方法非常好,因此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博得人们的赞誉,当时,没有人不知到他们的。

【故事】。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二

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倡和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

惜时间。

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

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头不回,弦不断,志不渝,永向前。

大海阔,踏浪尖,高山险,勇登攀。守琴心,抱剑胆,温而厉,恭而安。

铁可磨,石可穿,攻必克,胜必谦。

感师恩。

我学子,重师礼,感师恩,为人梯。燃红烛,化春泥,呕心血,育桃李。

授知识,传道义,人才群,功德碑。

学与思。

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

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

心怀公。

勤奋者,功必成,开创者,业必兴。贪逸者,手必空,爬行者,难成龙。

图小利,毁名声,贪大财,易丧命。私欲烈,弊丛生,心怀公,百路通。

苦中练。

学知识,长本领,崇人文,尚理性。数理化,天下用,文史哲,世理明。

学先辈,慰英灵,传家宝,要继承。学女娲,补苍穹,仿后羿,济苍生。

思夸父,追光明,效愚公,事竟成。学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

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石中玉,木中松,云中鹤,人中龙。

守纪律。

知荣辱,习礼仪,不知礼,无以立。遵公德,守纪律,兼相爱,交相利。

见人贤,即思齐,仰高洁,弃粗鄙。

从我起。

两分法,辨是非,三思行,慎有益。宠思辱,安思危,福思祸,利思义。

欲利群,先修己,树新风,从我起。

兴五常。

兴五常,正纲纪,处世训,应牢记。仁者爱,民所喜,义者刚,民所宜。

礼者雅,民所需,智者明,民所依。信者诚,民所誉,扬正气,振国威。

孝第一。

明人伦,孝第一,家道昌,门风立。对长辈,忌无礼,凡出言,用敬语。

虐老人,悖情理,天不容,法不依。父母老,勿嫌弃,若有病,快就医。

勤照料,细护理,寸草心,报春晖。羊跪乳,乌反哺,父母在,儿孙福。

真善美。

真善美,是三金,人之根,国之魂。真在情,善在心,美在意,形在神。

雾茫茫,雨纷纷,眼见事,未必真。千里风,万里云,背后语,莫全信。

财试人,火试金,慎褒贬,善恶分。良言出,冬亦温,恶语吐,箭穿心。

道不邪,有知音,德不孤,必有邻。己不欲,勿施人,己欲立,而立人。

博爱心,宜长存,忠恕道,伴终身。毁人者,必自损,玩火者,必自焚。

恶为疾,是孽根,善为宝,乃福音。柔若水,义薄云,人心归,天下顺。

体为本。

德智体,是三好,争三好,是目标。德为上,智为高,体为本,风华茂。

登书山,善思考,游艺海,陶情操。莫赌博,勿喧闹,远毒品,斥黄妖。

戒网瘾,防泥沼,陋习俗,应改掉。清肌肤,洁心灵,正衣冠,修其容。

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走如风。听其言,观其行,明其道,计其功。

精气神。

精气神,是三宝,克敌弓,不可少。精神力,紫气豪,民族魂,华光照。

男儿品,贵似金,女儿魂,洁如云。能抗争,能沉稳,能高歌,能低吟。

贫不移,富不淫,威不屈,辱不忍。精有源,气无垠,心通道,道通神。

重名节,防微尘,浩然气,贯古今。

重友谊。

松竹梅,是三友,岁月寒,不分手。松有志,不倨傲,竹有节,不折腰。

梅有香,不争俏,三结义,品自高。轻私利,重友谊,结善缘,忌猜疑。

遇无礼,莫斗气,求大同,存小异。人至察,无知己,水至清,则无鱼。

传闲言,非儿戏,听谗言,要警惕。闻流言,不唱随,逆耳言,宜听取。

有人缘,群贤聚,无良知,众人离。成人美,济人危,见人险,义勇为。

邦有道,助有规,巧为浮,拙为贵。口拙者,无是非,眼拙者,无怨怼。

愚在表,智在内,勤补拙,大智慧。

亲自然。

天地水,是三元,养万物,亲自然。天道厉,地道严,水性柔,顺而险。

慎开发,节能源,播绿色,种福田。芳草地,碧云天,杏花村,桃花源。

元气旺,福气添,心神怡,寿延年。天人合,永世安,地球村,乐陶然。

合为贵。

正清和,是三经,践行者,事必功。不信邪,曰为正,路不偏,中道行。

脚不斜,心不惊,中正者,乐平生。不浑浊,曰为清,阴阳分,泾渭明。

欲不贪,情不纵,心清者,人必敬。曰为和,不纷争,和为贵,和则兴。

一人力,难经风,百人力,能抗衡。千人力,大无穷,万人力,四海宁。

国不和,刀兵起,家不和,骨肉离。人不和,心不齐,志不和,道分歧。

社会和,少暴戾,民族和,国之基。将相和,力生威,家庭和,万事吉。

港澳台,亲兄弟,同根生,共呼吸。和合力,胜金玉,和生祥,彩云归。

讲礼貌。

倡五讲,揭新篇,尊四美,扬新帆。讲文明,忌野蛮,讲礼貌,忌傲慢。

讲卫生,忌污染,讲秩序,忌散漫。讲道德,忌空谈,日日新,不间断。

心灵美,无邪念,语言美,无脏言。行为美,做典范,环境美,建乐园。

奔大同。

我中华,开新纪,倡文明,兴正义。五千年,文化力,传至今,了不起。

好传统,莫荒弃,百福临,千祥集。和谐经,警世钟,铭在心,贵在行。

和平颂,入太空,和谐曲,咏无终。建小康,求繁荣,兴中华,奔大同。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三

《三字经》的优点有:其一,精短,三字一句符合儿童的听读习惯;其二,押韵,全文韵律感强,朗朗上口;其三,全面,具有国学总览的特点;其四,求善,真善美贯穿全文,内容积极向上。

《三字经》文中所记述历史故事较多,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做简单的解释。如果孩子没有主动问起,说明还不是很理解,家长不用急着告诉他们。建议只是先让他们听记朗读内容,有一些感性认知、为其未来的阅读兴趣埋下“种子”即可。

以下是《三字经》全文,便于对照音频使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四

孟母:亚圣孟子的母亲。

择:选择。

处:居住的地方。

机杼:机,织补用的木架子;杼,织补用的梭子。

窦燕山:原名窦禹均,幽洲人,因为当地名属燕,所以又名燕山。

义方:指良好的家训。

从前,孟子的母亲曾经一连搬过三次家,是为了替孟子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有一天,孟子逃学回家,难过的孟母立刻拿出刀子来,把快要织完的布割断,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五代后晋时,燕山地方有个名叫窦禹均的人,教导孩子的方法非常好,因此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博得人们的赞誉,当时,没有人不知到他们的'。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五

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有不同版本,全文字数从1120字至1722字不等。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历久不衰。

《三字经》取材典故,包括中国五千年神传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内容相当丰富。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千”。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六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

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此兄弟,及朋友,当顺序,勿违负。

有伯叔,有舅甥,婿父翁,三党名。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辏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七

三字经是文学的`宝藏,一篇又一篇的故事寓意吸引着大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八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文档为doc格式。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十

三字经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孩子的视野,最重要的是,它朗朗上口的音韵还可以帮助孩子爱上诵读!下面是三字经全文朗读文字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应景命。

靖四方克大定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有不同版本,全文字数从1120字至1722字不等。

小鹿姐姐在这里给大家读的版本来自三字经网()。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历久不衰。

《三字经》取材典故,包括中国五千年神传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内容相当丰富。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千”。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怎么教宝宝学三字经。

第一个原则是虚心向孩子学习。家长不要有“好为人师”的`想法,因为孩子往往都比家长聪明。孩子没有后天观念的束缚,创造力最旺盛,家长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奇思妙想来教孩子;同时,家长也要自觉地用孩子身上的单纯与善良来洗刷自己在社会上习染的污垢,这样才符合《三字经》倡导的做人的理念与要求。

第二个原则是“寓教于乐”。孩子的学习是在玩耍、游戏中完成的,教孩子可以有无穷无尽的方法,只要能引导孩子爱学乐学就行。倘若孩子对学《三字经》反感或厌恶,家长要马上停止,自我反省,直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

第三个原则是不要急于求成,而要注重熏陶。家长不要为教而教,孩子并不仅仅是一个等待家长将知识灌注进去的容器,孩子的学习中包括了他们本身的自主学习。家长要借助学习《三字经》,为孩子营造一个书香门第的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自愿地学习,同时促使孩子人格健康发展,这样才能达到学习《三字经》的真正目的。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十一

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

昔贤母,善教子,孟断机,岳刺字,养不教,亲之过,教不学,儿之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

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能让梨,小孔融,手足谊,记心中。

孝与悌,须继承,长与幼,骨肉亲,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

亲有教,儿恭听,做错事,即改正,亲有过,谏其改,情意切,语和蔼。

家务事,乐担承,洗碗筷,扫门庭,家爱我,我爱家,推此心,爱中华。

晨早起,理容装,齐抖擞,上学堂,朝霞艳,国旗升,凝眸立,添豪情。

人相处,贵诚谦,待人宽,律己严,笃友谊,管与鲍,重道义,择善交。

三人行,有我师,见人善,即思齐,已不欲,勿施人,已欲达,则达人。

见危难,勇相帮,救溺童,司马光,罪与恶,源于贪,种苦果,终自尝。

汉杨震,拒受金,廉洁者,世同钦,爱公物,重公益,胸坦荡,全大局。

阅古今,国与家,成由俭,败由奢,青少年,行莫差,纵私欲,等泥沙。

论人际,应知礼,态度好,语言美,重环保,草芊芊,绿世界,碧云天。

我中华,礼仪邦,讲文明,国运昌,华夏史,似长河,五千年,豪杰多。

炎黄德,尧舜继,禹治水,周制礼,秦始皇,四海一,汉武帝,拓疆域。

唐太宗,贞观治,清康熙,多建树,苏武节,骨铮铮,直谏镜,有魏征。

范仲淹,怀天下,宋包拯,锄横霸,岳家军,复河山,文天祥,寸心丹。

戚家军,倭胆寒,郑成功,复台湾,举先贤,难尽说,如薪火,传不绝。

近百年,列强欺,烧圆明,割我地,我志士,拍案起,反侵略,雪国耻。

林则徐,毁yapian,三元里,民血战,冲敌舰,邓世昌,试维新,康与梁。

到近代,出伟人,垂史册,立功勋,先行者,孙中山,倡民主,帝制翻。

建共和,扶农工,怀博爱,望大同,毛泽东,闹革命,率工农,奋长缨。

驱日寇,掀三山,新中国,屹东方,总设施,邓小平,拨乱流,反于正。

倡改革,勇开放,龙腾飞,民安康,思往事,心潮涌,明国情,知任重。

我传统,最悠久,根基厚,枝叶茂,孔孟出,儒学立,重教育,说仁义。

老庄起,墨韩兴,曰百家,各争鸣,孙武子,兵法精,传中外,久弥新。

楚屈原,赋离骚,投汨水,品格高,司马迁,撰史记,不掩恶,不虚美。

李太白,诗之仙,一斗酒,诗百篇,杜少陵,诗之圣,民疾苦,寄深情。

苏辛词,关王曲,艺苑花,香馥郁,曰三国,曰西游,曰水浒,曰红楼。

四小说,誉神州,此瑰宝,流传久,鲁迅笔,力千钧,振聋聩,醒民魂。

郭沫若,沈雁冰,文坛上,各峥嵘,我先贤,聪且慧,发明多,功至伟。

造纸针,黑火药,华夏人,首创造,浑天仪,张衡制,圆周率,祖冲之。

精医道,汉华佗,传织机,黄道婆,李时珍,编本草,徐霞客,探险奥。

今科技,高尖精,裂原子,放卫星,研物种,探基因,计算机,妙通神。

加速器,转如电,游太空,光子箭,学术界,聚群英,如天河,闪银星。

华罗庚,孙冶方,钱学森,李四光,好榜样,在前头,勇攀登,上层楼。

文化高,虎添翼,求富强,争朝夕,我疆域,广无垠,黄土地,育斯民。

从昆仑,到海滨,山和水,皆可亲,有五岳,有五玲,或雄峻,或秀挺。

黄河阔,长江长,珠水秀,龙江壮,数宝岛,首台湾,连大陆,情相关。

古长城,气势雄,古运河,帆樯通,都江堰,水患息,丝绸路,联西域。

国境内,多民族,究其数,五十六,百千年,共一家,同携手,建中华。

龙传人,遍海外,赤子情,终不改,观风云,看世界,进则昌,退则败。

好儿女,细思量,读此经,当自强,乘长风,冲天起,振中华,齐努力。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十二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以古人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平面。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我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5、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6、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7、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29、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0、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1、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2、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3、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5、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6、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7、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8、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39、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0、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1、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2、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3、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4、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5、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6、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7、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8、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49、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0、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1、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2、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3、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4、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5、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6、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7、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8、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59、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60、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61、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2、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63、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4、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5、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6、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67、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8、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69、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0、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1、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2、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3、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4、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5、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6、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7、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78、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79、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80、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81、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2、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83、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84、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5、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86、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87、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88、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解释】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89、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90、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十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碁。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种。我们采用的则是民国年间的增补本。

作者介绍: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

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

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作者是谁?该书的作者应该不止是宋代的王应麟一个,因为在《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显然在明代以后,也有人完善过此书。

文档为doc格式。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十四

人之初,性未显,潜刚柔,隐恶善。梨味甜,杏味酸,世万物,有先天。

先天性,也可改,重教育,授后天。近朱赤,近墨黑,人能教,性可迁。

昔孟母,择邻处,近学堂,子成贤。德育人,心归正,行有准,为规范。

善聚福,恶惹祸,和生财,怒结怨。信则立,谎易破,义得心,苛众叛。

谦受益,满招损,兼听明,偏信暗。正光荣,邪可耻,勤补拙,懒养馋。

俭促成,奢致败,富施仁,穷思变。后天理,记心间,起步正,毋走偏。

青少年,勿贪玩,奋上进,勇向前。少不学,成何为,学得慢,甩后边。

差一步,误百步,想跟上,作大难。学知识,固重要,明世理,更当先。

德与才,须兼备,品与行,不可偏。无才能,事难成,心不正,起祸端。

学做人,先修德,最要紧,正三观。第一观,人生观,要唯物,重实践。

重科学,谋发展,创伟业,志登天。人生价,在奉献,惜生命,争时间。

不贪生,不轻生,重名节,重贡献。视人格,重于命,讲诚信,立尊严。

忠祖国,爱人民,孝长尊,敬先贤。义同仁,怜幼弱,近君子,远小奸。

读好书,限上网,勤学业,务华年。戒赌毒,防犯罪,学英雄,当模范。

第二观,仕途观,为人民,做清官。执大政,德为首,人为本,民为天。

干部层,似宝塔,民众间,金光闪。为清官,一块砖,甘献身,塔上边。

位高低,一样看,尽其责,不偷闲。求上进,观念正,靠政绩,凭实干。

职位高,责任大,站得高,看得远。站塔顶,更伟大,扛风云,擎九天。

为国家,操碎心,为国强,为民安。为公民,处盛世,享太平,比蜜甜。

官爱民,民拥官,结同心,坚如磐。第三观,金钱观,珍惜财,不可贪。

取有道,用有道,不挥霍,不贪婪。视金钱,如水火,适量好,过量险。

何为适,取应得,用有度,知足安。何为过,取非分,用无度,生邪念。

适得福,过招祸,如火烧,似水淹。富施德,众人盼,共致富,富一片。

富不仁,众人怨,触众怒,生祸患。三观明,立身正,新时代,好青年。

中年人,擎天柱,国与家,任在肩。忠和孝,忠在先,国强盛,家自安。

当干部,爱群众,利民事,认真办。公生明,廉生威,谨防腐,慎防变。

做工人,精技艺,靠科学,苦研练。搞建设,搞生产,保质量,严把关。

从科技,攻尖端,为和平,促发展。为人类,造幸福,献毕生,沥肝胆。

今种地,免纳粮,新农民,目标远。富自家,强国家,益世界,多外援。

搞经商,促流通,通则活,活即繁。诚信本,仁义利,兴中华,功勋显。

从教育,为师表,慎于行,谨于言。呕心血,育后代,学蜡烛,效春蚕。

为军人,守国门,舍小家,保河山。哪有难,哪里见,国安危,双肩担。

执法者,尽忠勇,如天平,似利剑。两袖清,一身正,维民利,护民权。

行医道,行人道,德高尚,术精湛。益生命,助健康,救死伤,扶危难。

敬事业,爱岗位,须端正,家庭观。上敬老,下爱小,夫妻间,互让虔。

和兄弟,睦亲邻,守公德,行友善。小家安,无牵挂,效祖国,放心干。

众行业,岗不同,车马炮,棋一盘。各司职,保将帅,建和谐,盛空前。

夕阳红,无限美,站好岗,交好班。家务事,渐少管,让晚辈,勤锻炼。

儿和女,同样看,一碗水,要平端。对晚辈,别太严,少责备,多慰勉。

忆往昔,讲峥嵘,好传统,代代传。重起居,多活动,自身健,儿女安。

度量大,心胸宽,容江河,纳山川。自心平,合家欢,以笑脸,迎笑颜。

气舒畅,体康健,得长寿,乐百年。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十五

《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读物,要认真学习好。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这代历史书,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三字经》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书啊!它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读完三字经后,还要透彻理解它们的意思,这样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经的每一个,每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样,意思就是不能浪费光阴,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特别是有一段关于古人学习方面的内容: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六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大圣人孔子曾经把7岁的项橐当作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如此勤奋的学习;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钱买书,却也如此勤奋;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都没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作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他们虽然贫困,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停下学习;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在读懂了这一段后,我非常感动。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哲学故事,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刻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十六

提起三字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下是三字经集体朗读,一起看看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笔墨,曰纸砚。此四宝,藏文房。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译文。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所生活的平面。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中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解释】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7、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2、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3、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4、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5、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6、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7、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8、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9、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40、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1、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2、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3、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4、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5、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6、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7、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9、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5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1、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2、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3、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4、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5、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6、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7、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8、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9、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值得去朗诵。

60、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61、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书。

62、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64、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5、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6、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68、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9、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解释】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

70、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71、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3、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4、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5、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6、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7、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8、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9、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80、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81、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82、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83、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4、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85、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86、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7、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88、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89、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90、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解释】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91、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92、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93、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解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94、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95、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解释】中国的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96、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97、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98、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解释】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99、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不忘勤学。

100、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101、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102、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释】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10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104、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105、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06、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解释】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107、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08、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解释】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109、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解释】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110、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解释】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我们正值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111、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解释】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112、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解释】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做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113、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解释】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114、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解释】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115、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解释】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116、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解释】蚕吐丝以供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117、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解释】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

118、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解释】如果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就会得到赞扬,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得到荣耀,给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119、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但应该教孩子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120、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释】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十七

三字经是文学的`宝藏,一篇又一篇的故事寓意吸引着大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十八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清世祖 应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嬴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三字经英文版朗读汇总篇十九

【解释】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启示】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注释】。

喜:高兴。

怒:生气。

哀:忧伤。

惧:害怕。

爱:倾慕,喜欢。

恶:憎恶,讨厌。

欲:欲念、嗜好。

七情:人的七种感情。

【故事】七种情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如果刻意的去掩饰,反而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困扰,以下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在隋朝的长安城,有个叫杜子春的年轻人,由于生活奢侈,因此父母留给他的积蓄,很快被他花光了,后来,他只好到街上去乞讨。有一天,当杜子春到街上乞讨时,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见他颇有慧根,就把他带回山上。道士对杜子春说:“我决定将你改头换面,从今以后,你不能有任何的感情,一旦通过考验,你就能修成正果和我一样做道士了。”说完,便让杜子春下山去。杜子春牢牢记住道士的话,他不开口说话也不笑,许多认识他的人和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不睬,真的做到了道士所交待的话。这时,杜子春不觉有点得意,就在这一瞬间,道士出现了,他很生气杜子春如此沉不住气,于是杜子春又恢复乞讨的生活方式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