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7:22:42 页码:7
2023年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优秀12篇)
2023-11-24 07:22:42    小编:ZTFB

寓言是一种通过虚构的故事来教育人的文学形式,常常具有深刻的寓意。写总结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篇幅,既不要太短以至于关键信息不足,也不要太长以至于读者疲劳。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篇一

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中,各种资源是开展建设的基础,如果能科学利用各种资源,会促进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发展。

第一,科学利用水资源。

近年来,农村农田建设中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因此,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中,必须要首先科学利用水资源。对此,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水利规划,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基础准备工作。一方面,要科学普查现有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了解水资源运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建立水资源开发的总体方案,按照方案的设计进行科学开发、运用水资源。另外,还要确保不过度采用地下水、不污染水资源。

第二,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中,资金是动力,往往一些工程项目因为缺乏资金而不能很好的完成。因此,要建设工作有基本的资金保障。一方面,要节约资金,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另一方面,还要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不仅要依靠国家财政和当地政府的投资,更重要的是要大胆鼓励当地经济人投资。总之,确保资金来源渠道畅通,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二、加强领导组织建设,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坚强的后盾。

领导组织建设是确保农村农田水利建设重要的后盾,有了坚强的领导组织,就会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一,强化政府职能,依法管理各项工作。

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各项政策,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做好政策准备。协调各方关系,特别是协调好水利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之间的关系等。加强法制领导,打击在水利建设中出现的各种违法现象。政府只有充分发挥了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就会有效的保障农村农田水利建设。

这一组织是确保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具有坚强的领导核心的基础。这一小组的成员一般由当地政府指派具备水利学科背景,有丰富的水利建设经验的专家组成。同时,要强化领导小组的责任心,在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要认真把关,从技术上、资金运行上、项目投资上、项目评估上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第三,建立完善各种有关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制度。

从目前我国的相关制度来看,有关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制度规范明显不足以满足“三农”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制度。这一工作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根据“三农”问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民主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组织、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依然需要发挥出民主管理的重要作用。对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长期以来,当地群众虽然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但是由于知识的缺乏,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如何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水利工程。因此,需要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让广大群众深刻意识到水利建设对于“三农”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他们在思想上重视,进而在行动上维护。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让广大群众掌握正确的运用、管理、维护水利设施的基础知识,并把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二是加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是动力,也是激活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动力。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中,要对工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首先要明确管理权,让管理者真正的发挥出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功能。其次要明确使用权,让广大群众自觉支持水利工程的建设。再次,要放开建设权,积极组织有能力、有实力的施工单位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改革,进一步激活水利工程建设的活力,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现代科技条件为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因此,要充分现代科技条件,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充实强有力的活力。

第一,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水资源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资源,如果不能合理的运用水资源,即便是工程建设好了,也会因为水资源缺乏而不能发挥出工程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就显的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搞好典型示范,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榜样,使得节水技术被广大人民群众使用。

第二,进行科技研发。

科技研发是活力,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中,只有不断的加强科技研发才能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可以组织技术人员或者与高校、科研部门合作,共同进行科技研发,并把研发的技术运用到水利建设中。

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篇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水利工程也逐渐取得了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技术不断完善,做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水利工程引起了人们的充分重视,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态学应用到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社会的发展已经从以经济建设为重点转移到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生态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很好的维护了生态环境,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应用以及作用,强调了生态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设中的重要应用。

水利工程设计是环境管理与生态建设领域的新概念,其设计要求主要是对工程中对生态破坏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改变设计方案,降低水利工程对整个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1]。从某种角度分析,生态水利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不仅综合性比较强,并且能够满足防洪、灌溉、发电等多种需求,因此,积极实现生态系统与水利工程的有效整合,是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发展目标。

传统的水利工程在施工的时候会改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自己生态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规律,将自然河流改造成为沟渠,河流也会出现非连续性的现象,传统的水利工程对自然界的改造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将自然水流改变成为人工河流,虽然起到拦截水流的作用,但是却可能增加河流的需水量,此外,坝堤多是按照河流的方向建设而成的,肆意的进行改造会使河流出现非连续性,一些流段会出现缺水或无水的现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被淘汰。此外,传统的水利工程对自然界的影响还包括改变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使得动植物不得不面对大规模的迁徙或者不得不要重新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在适应的过程中,大量的动植物会因为不能耐受新环境而出现死亡甚至物种濒临灭绝的现象,影响了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以及物种多样性,由此可见,传统的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恶劣影响,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传统的水利工程面临着逐渐被淘汰的趋势,新技术新设计的产生也对生态工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实现了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兼得的良好局面。

生态水利工程就是在充分保证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和改造,相对于传统的水利工程来说,生态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性较小,也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生态水利工程将生态做为水利工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是生态水利工程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传统的水利工程大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生态水利工程却能在发展水利工程的情况下保护生态系统,遵循了自然界的基本原理,防止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在进行生态型水利工程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的承受能力,降低环境成本,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在水利工程的选址上,应该充分考察所选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将水利工程对自然界系统影响最小做为基本原则,通过数据及经验进行正确的估计,找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最大承受能力,将生态建设做为重要指标,保证水体的生态环保,在河道的建设过程中,要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用水的需求,不能破坏正常的生态用水,保证河道的正常水量和河道的生态平衡。只有谨慎遵循这几项原则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的双赢,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

为满足社会的发展,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将保护资源与建设工程融为一体,积极提高大自然的地位,改变传统的观念与思维,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发展。此外,为了实现水利工程的基本作用,需要积极建立水资源安全体系,并且建设相应的防洪工程,从本质上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为积极提高水利工程的承载能力,需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保护水资源,将水资源的承载力进行转变[3]。还要积极做好围堰保护河岸的工作,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真正提高工程中的围垦滩涂,提高水利工程自身的保护作用。

2.2.1为动植物提供生存与繁殖的空间。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的需要注重升职系统的整体性,保证河流、水道、岸边的动植物与生态水利工程形成一个同意的整体。生态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要保证对自然的敬畏心里,要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地形地貌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对资源进行合理配制,完善生态系统,在生态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要根据地形发挥的作用来安排,例如河堤坡脚的位置孔隙率较大,地形变化明显,这样的地形变化很适合生物的繁衍生息,例如鱼类等生物,在河流两旁的绿地和丛林可以用作昆虫和连累的栖息地,这样就建立起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不仅增加了绿化面积,还促进了渔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保护了生态平衡,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2.2积极提高水资源自身净化能力。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水资源紧缺的现象,水资源做为当前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却不断面临着被污染的现象,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旨在涵养水源,为了解决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我们需要采用生态水利工程来提高水的自净能力,水资源的净水作用可以讲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并且可以分解水中的细菌等污染物,无机物可以为水中的藻类提供养料,这就形成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净水能力离不开氧气的参与,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增加遇到的流速带,保证水中含有充足的氧气,只有保证水中的氧气含量,才能保障水资源的净化能力。

2.2.3能够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

众所周知,河边的植被有一定的蓄水功能,对水资源的保留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水内还存在许多土壤动物和微生物,这些生物可以夸大土壤的孔隙率,增强植被的储水能力,生态水利工程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这种原理可以在短时间内保持土壤的湿润,并且有一切的储水能力,在降水丰富的时候,可以使水资源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避免了因降雨量大而引发的洪灾等现象,有效的调节了水量。

2.2.4对流域尺寸进行调整。

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需要避免在河段空间尺寸与短期尺寸上进行,需要从河流流域尺度与长期实践尺度方面考虑,并且在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还需要从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发,对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进行充分掌握,积极制定符合当地河段流域的方案,提出恢复生态系统全局、整体的办法,从根本上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工程区生态系统的良好衔接,在不破坏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促进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结束语生态水利工程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对生态文明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的转变不仅维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收获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带来了资源的保障,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以维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创新和发展生态水利工程,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唐美妮单位:河南省灵宝市水利局。

[2]唐建.试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8:128.

[3]迟长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4,01:51.

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篇三

新型农田水利建设应该以现代化为主线。禄劝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生存状况,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一项以治水为中心内容的综合整治活动。禄劝现代化新型农田水利应该充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经济体制转轨的具体要求,通过科技的创新,并且结合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利用综合手段,完成农田水利设施的全面建设。现代的含义是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契合。新型的含义是用正确的、科学的方式去解决人水关系的辩证关系,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观完善的解决农田水利的问题。

二、应该坚持原则。

(一)人与自然和谐。

禄劝在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时候,不仅仅要避免水对农业的伤害,更应该减少人对水的污染。减轻人对水的伤害要求农田水利工作者,在重视水资源开发的同时,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也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不能仅仅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一味的去深挖沟,高筑堤,出现人与水争地的情况;改变过去过度开发的做法,没有任何节制的开发水资源;改变过去饮鸩止渴的做法,坚决避免随意排污的做法,把优质的水资源留给后代。

(二)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禄劝的农村的水利建设要对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动力,并且与此同时农业的发展也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不能因为水资源的充足就随意的浪费水资源,应该根据水资源状况,努力的调整农业结构,更新生产力的布局以及农业生产结构。

三、落实几项措施。

提高思想认识,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民是基础,领导是关键。各级政府应该把农田水利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全面的研究,认真决策,全面部署。不出现大灾大干,小灾小干,无灾不干的情况;积极的利用各种宣传机会,让各界和农民更加深刻的了解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增强水的忧患意识,改变落后的用水观念以及习惯,推广科学用水的观念,新型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监督,在全社会培养合理用水,减少水污染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

(二)加强领导,建立新型管理体制。

禄劝要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必须要加强领导实施责任制。建立起一套包括各级单位的目标责任制,并且完善奖罚制度,把农田水利的工作任务具体到每个人,从而实现层层落实,并且定期的组织农田水利建设的评比工作,并且作为政绩考核中一个非常重要依据。第二,各个部门必须进行团结协作。农田水利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而是一项复杂的需要长期坚持的社会系统工程,这项工程涉及很多的部门,每个部门都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各负其责,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合力。第三,改变组织的方式,优化工作方法,从前政府直接用行政手段帮助农民搞农田水利的方式应该改变,变成重点抓权属管理、同意管理,积极宣传,同时进行资金扶持,把单纯的行政命令变成教育,法制和科学相结合的做法,改变过去的组织推动,改为政策引导,同时通过典型示范,实行分类指导,推广先进方法的路子。

(三)做好各项重大水利项目的建设工作。

禄劝水利局主持完成翠华镇优质饲料粮基地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在该项目中修建了:修建坝塘沟,长1030米;浇灌耕地300亩;修建山背后沟,长1220米,浇灌耕地200亩;修复和平水库配套沟,长500米,浇灌耕地1350亩;修建以它地水库配套沟,长3300米,浇灌耕地1200亩;修建渣拉机耕路左、右边沟各长1134米,浇灌田地1200亩;修建者广沟,长907米(其中1号沟长487米,2号沟长420米),浇灌耕地150亩;修建渣拉机耕路1条,长1134米,主要解决机耕路两侧1200亩田地的机耕作业、粮食、肥料运输及项目区部分群众通行问题。禄劝水利局在这项工程中,狠抓工程质量,为粮食基地的建设保驾护航。

四、结语。

禄劝农业水利的建设是禄劝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予以重视,首先思想上要绷紧一根弦,始终不松懈,同时更加应该用先进的科学武装自己,建设更加好的农业水利设施,对于关乎民生和国家利益的大型项目更加应该投入精力,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动力。

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篇四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我国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新时期,深入的研究分析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战略,对于改善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山东省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为研究点,分析其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兴修水利工程,消除水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重要的建设内容。山东省是一个频繁发生水旱灾害的省区,其保持先进的经济和文化水平不改变的重要手段就是搞好水利建设,保证其农业发展不受水灾影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其农田水利的建设更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本文就其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山东省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的成就。初步建立起来以防洪除涝、水土保持和农业灌溉为主的3大农业水利工程体系架构,形成了县级以上的农田水利国有资产约为300亿元,各项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灌溉的年供水能力达到了270多亿/m2,截止到去年,山东省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大约投入了500多亿元的资金、160多亿个工作日、搬动了土石方大约340亿/m2。同时,山东省先后对省内48条大中型的河道进行了初步的治水,兴建了169座大中型的水库、5399座小型的水库,已经建成了202座大中型的拦河闸、731座小型的拦河闸、在平原中建立了105座水库。建成了大约760处面积在万亩以上的灌溉区,其中,面积在2万hm2以上的灌溉区有65处。另外,目前山东省农田水利工程水库的有效灌溉面积已经达到了近5万hm2,是新中国初期的20倍;近3a消除旱涝的农田面积已经达到了近3000hm2,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近80倍;山东省的农业用水已经实现了零增长的态势;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也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在此方面,山东省主要河道的防洪标准都在20a以上,其中,大部分的大中型水库都已经经过了除险和加固,一些大型水库防洪的标准建设已经达到了千年一遇。在我国,鲁中南地区胶东的丘陵区和山区主要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体系为“上蓄下泄、配套建设、库河结合、联合调度”,通过此种系统的治理,使得其河道的防洪除涝体系建设十分的完整[1]。另外,山东省鲁西南和西北的黄泛平原区水库体系的建设比较完整,并且,通过山东省相关部门对水库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对原有河道的不断治理,使得其水库体系的建设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提升了水库在农田灌溉和泄洪防涝的方面的能力。

该工程体系的建设主要针对山东省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没有河水来源,其使用的水资源主要为降水,多年以来,这些地区采用的都是以节约、拦蓄和补源为主的'治水方针。在拦蓄水利工程体系建设方面,烟台市是山东省该体系建设最有代表性的城市,烟台市在此方面投资了大约6700万元,并修建了全亚洲蓄水量最大的“黄水河地下水库”,该水库地下坝全长约6000m,水库整体的平均深度为26.1m,水库总的库容量约在5359万/m2[2]。该水库完工后,每年平均为烟台市增加了3000多万/m2的可利用水资源。另外,莱州市也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资了1.52亿元,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王河进行开发和治理,建成了较多的地下水库工程。

3.1农田水利工程常年失修,工程功能退化。

水利农田建设主要是为了防洪除涝,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市场竞争条件,虽然山东省自20世纪以来就加大了对水库工程建设的相关投入[3]。但是,由于该省大中型的水库工程体系较多,并且大部分的工程体系都是在上世纪建设的,已经历经了30~40a的运营时间,导致这水库工程已经存在了一定程度的问题,使得其在水利灌溉方面的功能逐渐的弱化,有些甚至丧失了基本的储水、泄洪功能。

3.2水库工程建设规模不完善。

目前,山东省的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体系虽然形成了规模,但还不是很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健全,特别是灌溉区的水库工程建设。当前山东省书库灌溉区的面积太小,其相应的排水体系还存在着一些没有打通的瓶颈部分,水库的流域体系应该进一步的调整和治理,以满足当地农业用水的需要。

4结论。

农田水利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成果的好坏。山东省农田水利的建设,还处于以工程建设为主要手段的初级阶段,大部分都是采用以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来保证其社会经济发展的,还处于农田水利建设由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的时期。

参考文献。

[1]刘肖军.山东省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

[3]宋超群.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

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篇五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隆化县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的调查,对该县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隆化县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抗灾能力弱。截止目前,我县有塘坝2座,堰闸67处,灌溉泵站6处,机井703眼,水池水窖38个,灌溉渠系续建配套改造总长度172.2km,低压管道灌溉面积0.92万hm2。

实行项目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制、法人制、监理制和合同制,为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提供有力保障。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增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我县在几年前就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处,移交一处,确保工程有效运行。我县正在落实水利产权改革,争取底完成。1.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隆化县根据流域共建基层水利流域站4个。各流域站负责本流域内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实施和施工技术指导。为更好的服务基层,成立抗旱供水服务站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

经调查发现,一是项目建设对农业产业发展无法及时跟进配套,项目的.申报,审批,管理程序复杂,周期过长。我们认为在我们山区水利项目应对本地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如:设施农业、重点果产业等进行优先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使工程建的好,有人用,有人管。但有些产业项目建成后,水利配套项目还未批复,导致水利设施配套跟不上,致使投资者抱怨。此外,一些要求急需水利配套的项目,往往又没有项目扶持。先干后补、以奖代补又不符合现行项目管理规定。二是上级要求上报的项目,要符中连片要求,但现实是农民用地散户多,土地流转的规模也不是很大,工程实施起来难度大,不利于工程项目的开展实施,建议上级领导考虑我县实际情况,有需要水利配套的项目,由投资者或受益村打申请,由县水务局上报,请求上级及时批复,使项目的申报、批复更灵活。

2.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人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只注重经营管理,不重视工程管理,工程运用不合理,管护工作不到位,项目管护资金不足等,造成了工程管理跟不上等问题。

3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群众认识不足,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愿意投资投劳搞建设,同时也因为大部分需要建水利工程的果园等高效作物种植区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管理制度跟不上,很难集中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造成工程无人管护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2)上级项目安排上多数按平原区包装谋划项目,较少考虑我们承德山区的特点,本地水利基础簿弱,但部分项目在山区不太适用。建议多实施“五小”类型的水利项目,更符合当地群众需求。3)工程重建轻管现象还很严重,一是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大家都用,但很少有人专心管理。二是没有后期投入专门用于工程维护保养。

4本地推进建设与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

1)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确保项目编报的科学性。在项目规划设计上,通过招标选定具备资质业绩好的设计单位对项目区进行详细勘察、规划和设计,让工程规划设计既符合建设标准又切合群众的需要,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2)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广大村民提出,通过村、组向乡镇提出建设申请,乡镇经过筛选汇总后再上报县水务局。县水务局根据规划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该项目。同意实施,水务局将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建设地点进行勘察,确定建设方案并核定工程量,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施工,同时把好工程质量关。

5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5.1要切实明确责任。

进一步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工程由各村负责组织管护,乡镇督促落实,切实解决管护缺位问题。

5.2加快产权改革。

以促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关系明晰化,利益关系直接化,责任主体具体化,在产权转让的过程中明确防汛责任、保安责任、汛期蓄水限制和水资源不受污染等强制性的要求,让农民参与并主导产权交易。

5.3强化资金整合力度。

将财政、水利、农业、扶贫、国土、农业开发等多个部门的涉水资金在地方财政进行整合,采取“集中力量、统筹安排、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原则,成规模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

5.4完善建管机制。

一方面应完善传统的建管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负则”的原则,在强化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农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管护。深入探索“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模式,发挥农民自建、自管、自用的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篇六

摘要: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在现今的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问题,以保障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现在倡导新农村建设,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农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影响农业经济的一大因素是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境,这些困境若不及时解决,必定会影响农业的经济,进而影响农业的发展进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以改变我国农业大国落后的面貌,提升我国的社会地位。

在我们国家,农田水利建设一直就是一个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我国地域宽广,有广袤的平原、巍峨山地、还有丘陵半丘陵地区等,这些复杂的地形也决定的农田水利建设的难度较大、困难较多,针对不同的地区还要有不同的措施,而且农村水利建设的过程也比较繁琐,需要政府大力地投入。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因此,在现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国家也投入了很多的资金来推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而在农田水利方面显著的变化也只是给农户们多打了几眼井,农田灌溉由原来的柴油机为动力变成了电力为动力,其他的并没有更突出的变化,因此,农田水利设施并不是特别地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农业生产。

2、农业技术发展有待提高。

从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来看,在农业技术的发展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已经基本上用农业机械替代了人的劳作,现在的农村人养种几亩土地要比三十年前要轻松地多、简单地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用机器替代人,把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可是,以农田灌溉为例,很多的地方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变化,还是沿袭着原来的灌溉方式,既落后又浪费,相比先进的节约的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等,还没有大面积地投入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要进步,科技是关键,但是很多地区的农村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对农业新技术认识不足,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3、建设保障机制不健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我国在农业发展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农业资金都是由政府提供,还是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国家提供的哪点资金还远远不够,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保障机制并不健全,保障的程度也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不到位、资金短缺的情况,这就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正常进行,导致农田水利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资金中断,设施跟不上的现象。没有相应的后续措施,使国家投入的资金白白地浪费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是关乎我国农业发展的大事,但是现在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必将影响我国农村的经济,也会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形式。因此,在现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好农田水利建设与新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好农田水利建设问题。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现在很大的一部分投入都放在了农业机械、粮种补贴上了,而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就出现了不足,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正常进行,因此,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应多方筹措资金,可以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力量,或是依靠政府出大头,农民自己出一部分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的问题,使农田水利建设也能有保障,而逐渐富起来的农民也有能力出资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

2、要加大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农业生产方面也有很多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如果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必将改变原有的落后的生产状况,给农业生产带来新的活力。因此,要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的意识,以达到不仅能节约成本,而且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能把农民从艰辛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了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做支撑,农田水利的建设就会上一个档次,使先进的技术能为农业生产服务,让广大的农民也能够享受到科技来带的效应,从而更好的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3、要完善现有的保障机制。

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虎头蛇尾的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完善现有的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正常进行,也才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保障,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就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本着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来为农田水利建设申请到筹措到更多的建设资金,从而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进行。另外,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组织的作用,基层政府组织是与农民最直接打交道的领导者,他们最熟悉农村的基本情况,因此,在农村水利建设中,要将基层政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把在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地解决,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交流,把农民的愿望反映出来,尽量满足农民在水利建设中的要求,为实现农业的稳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我国的新农村的建设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因此,我们要意识到农田水利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能为农田水利建设的提供一定的保障,从而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此来带动我国经济的改观。

参考文献:

[1]郑发平;浅谈水利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4期。

[2]刘石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08期。

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篇七

摘要:根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各类灌溉工程控制范围内的小型水利设施数量超过万处,对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以讨赖河流域的各农田水利工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出意见。

讨赖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的讨赖掌,属于黑河水系,是嘉峪关市境内唯一一条地表河流,现阶段讨赖河全流域水库建设的规模数量在不断增加,总库容大约2.5万m3,已经建成的干支斗渠道工程超过2600条,流域内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近9万hm2,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为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同样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对流域内现阶段正在运行的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发现,绝大多数工程的建设时间都比较早,大多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的限制,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基本都比较低,工程质量与当前新建的水利工程相比明显比较差,经历了几十年的运行使用,许多工程都已经达到设计年限,存在着严重的老化失修的问题,有关统计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低于50%,这就导致这些工程的实际灌溉面积明显小于工程设计灌溉面积。同时,许多工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透的问题,一旦遭遇洪涝灾害必然会威胁到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1.2重建设轻管理,工程维护检修工作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都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许多水利工程都出现了年久失修的情况,许多病险工程没有及时的进行除险加固,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讨赖河流域有许多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部分工程是由区域农村居民基于自身农业生产的需要建设起来的,本身建设施工时施工标准就比较低,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都比较落后,加上有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产权不清晰的问题,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责任难以有效落实,没有建立起缺乏完善的维护管理机制,许多工程都采用的是集体管理的模式,没有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导致集体内农户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农田水利工程无人管理。虽然近年来部分地区积极的推行了农田水利工程改革,以转让、承包等方式明确产权,但没有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管理维护机制,整体来说,管理的水平比较低,缺乏财政资金支持,维修养护工作难以落实。

1.3经费不足、管理人员紧张、设备流失老化。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离不开“人”这一重要的因素,但讨赖河流域农田水利工程数量较多,很大一部分工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失修的问题,受到财政因素的限制,水利管理部门工程管理人员的人数远远达不到实际需要的人数,管理人员紧张,内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且部分区域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建设不够完善,水利工程原有的机械设备流失,部分水利工程的机电设备出现零部件老化、缺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

水利工程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但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为了切实促进传统农田水利向着现代水利转变,水利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工程的建设管理。

2.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讨赖河流域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水利部门有关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的转变自身的观念,要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是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要切实认识到水虽然属于公共资源,但为了实现以水养水的目标,必须要将其看做是“商品”,转变以往无偿供水的观念;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水利部门要积极地创新进取,树立“义利并重”的观念,帮助广大农村居民脱贫致富。社会主义实行经济体制之下,为了适应市场形势,同时更好的调度广大水利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水利管理部门要转变思想,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将水资源商品化,支持水权转让,比如引导鼓励区域内的广大农户积极地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之中。实际的管理工作之中,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热情,同时,为了更好的规范广大农民的管理行为,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明确各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所有人的管理职责,从而有效的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建设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现阶段为我国许多地区都在积极的推行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但总的来说改革的成果还不够明显,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能够为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首先,结合各县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承担起区域农田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等公益性职能,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奠定基础。其次,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专门负责受益区域末级渠系建设管理、水量分配、水事纠纷调解等工作。再次,由县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构建喷微灌设施维修队、抗旱服务队等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为区域内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水利技术服务工作。三个队伍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起水利建设管理的责任,切实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2.3积极开展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基础,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明显的行政管理主体不明确、权责划分不清晰的问题,比如水库的灌溉、防汛抗旱、租赁经营等工作之间的关系十分不明确等。明晰产权、明确责任是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际的建设管理过程中,要能够积极的开展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必须要明确支渠以下的农田灌溉用水工程的产权归区域内村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者农村居民所有,要能够积极地推行农民用水自治,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实际的工作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用水管理、工程管护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承包租赁出去的小型蓄水工程,要制定完善的管理维护机制,明确工程使用管理的要求,为安全防汛、农田灌溉抗旱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农民用水户协会要结合区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用水管理制度、渠系工程管理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工作的时效性。

3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比较简单,施工技术落后,日常的维护管理不到位,以及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排水、储水等功能严重退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文章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为有关水利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

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篇八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水利建设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水利建设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合理把生态学和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融合,不断提高水利规划和设计水平。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水利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建设的水平,促进水利建设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意义、必要性以及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环境管理和生态建设领域当中的全新概念,水利工程生态设计要求对于工程中的所有环节都进行研究其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生态影响,并且通过不断改变设计方案和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利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实际上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综合性比较强,相比较于普通的水利工程来说,生态水利工程不但需要满足治理河流的需求,满足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不同要求,也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把其当做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不断进行监控。把生态系统和水利工程进行有机统一,这是未来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传统方式的.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对河流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两大方面的影响和破坏,一是,导致自然河流逐渐变成沟渠,这其中主要包含把天然河流建设成直线的人工河流。水利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水流起到拦截作用,从而增加了河流的蓄水量,除此之外,也增加了上游河道的宽度和深度,也会淹没更多陆地;二是,自然河流逐渐出现非连续性。一般由于筑坝都是顺着河流方向建设的,从而导致出现非连续性,由于水利工程的不断扩张和增加,使得更多的流动河流以及生态系统逐渐变为不动的人工河流和湖泊,促使流动水文、速度、边界以及水深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水利工程的影响使得已经适应原本生活环境的动植物,又要开始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样就会导致很多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动植物出现淘汰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传统的水利工程往往仅是可以满足功能需要,但是很容易忽视生态系统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从而造成生态系统功能逐渐衰退,降低自身净化功能,从而损失了水利工程带来的利益。

生态水利工程实际上就是在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水利工程的基本含义主要为:一是,应该遵从对生态系统破坏和影响力最小的原则来进行选址,尽可能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水利工程应该遵照生态系统的自动净化和组织原理,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研究和设计的时候,必须完全考虑到周围环境的承受能力,逐渐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当做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此当做制约生态平衡的主要原因,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受力度和健康过程,确保水利工程可以保证生态平衡;推崇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水利工程,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生态破坏问题,降低环境成本。

为了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把资源保护和工程建设相结合明,确水利工程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地位,不断改变观念,逐渐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水资源能够持续利用以及优化水资源的作用。为了完美实现水利工程的作用,应该建立相应的水安全体系,因此,就要建立防洪工程以及一些非工程措施,来保证水利工程的水安全。想要提高水利工程的承载能力,就必须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重视,不断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从而改变水资源承载力。为了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应该切实做好围堰保护河岸的工作,提高工程中围垦滩涂,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

第一,提供相应的动植物生存和繁殖空间。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很好的把河道、水流、提防和岸边的动植物进行整体连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依据现有大自然地貌和地形合理科学配置与改进,从而建立一个互惠共存的生态系统。在水利工程中河堤坡脚位置上拥有很多变化带以及高的孔隙率,从而比较适合生物生长,因此为鱼类的生存提供场地,并且河道两旁的绿树和丛林为昆虫和鸟类提供栖息地。

第二,提高水资源的自身净水功效。水资源的自身净水作用就是把有机污染物经过氧化形成无机物的过程,并且可以不断运用水资源中的细菌以及真菌等污染物。在分解无机物的时候,可以为水中藻类植物提供养分,藻类经过不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相辅相成。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增加鱼巢、鱼道逐渐形成流速带,这样方便于氧气进入到水中,增加了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为净化了水质提供保障。

第三,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生态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河道周围的植被具有一定的蓄水作用,在水资源中一般都会含有大量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从而使得河堤出现很高的孔隙率。枯水期,之前储备的水会慢慢进入河道,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在水比较丰富的时候,水开始向河堤中渗入,避免出现洪灾。总而言之,生态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还处在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阶段,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给社会带来了资源保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在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理论,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创新,从而提高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减少水利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2]梁姚,龚振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21.

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篇九

在各种类型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经济是1个永恒的话题。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安全、经济仍旧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因为没有了安全,其他所有原则都是空中楼阁,这就要求相关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建设人员、维护人员,要对工程建设现场进行认证考察,保证能在安全的原则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避免出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合理配置资源,最终建设实现安全、经济的生态水利工程的目的。

4.2保证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普通的生态系统具备基本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只要充分了解生态系统的这类特征,认真进行实地调查,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才能保证工程的可行性。而生态方面的知识作为生态水利工程的指导理论基础,要将生态自身功能与水利工程设计行程合理结合,才能实现工程的价值,同时保证生态环境,在利用自然的基础上促进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3整体性。

在设计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过程中,必须将各类型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组合,从系统性的架构当中掌握针对问题的治理方法,了解受污染水体的演变,掌握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整理,明确水源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利害关系,对污染情况进行监管、预警,保证系统的真提醒,同时解决环境、利益问题,从整体上进行协调规划。相关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人员不但要注意生态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到外界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这是一种整体性的筹备规划。

4.4保持空间异质性。

在非生物环境、生物群体间存在相关,两者之间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关联,空间异质性越强,环境类别复杂程度越高,可提供给更多物种进化的资源越多,越能促进物种的生存进化。反之,就会使得物种出现严重退化,而各个水域当中的生态系统也是如此,我们花大力气保护的就是水利工程中的这种空间异质性,努力使得各个水域能够回升到初始的生态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水利系统,不再对整个生态水利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或损害。

5结语。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要从和谐角度进行,它不仅影响社会经济建设,同时还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众多,对各个协调配合领域都有影响,其关系的复杂导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利害关系,所以在今后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认真执行设计相关标准规范,同时,还要对整个生态水利工程进行系统化、综合性的考量,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高生态水利工程的效能,推动整个生态水利建设工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泽鹏.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问题与相关理论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253.

【3】郭萍,赵璐,董兖生.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5):8.

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篇十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已逐步取得了发展和进步,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于生态环境也起到了保护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应用及效果,对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应用做了研究。

1引言。

水利建设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还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了防洪、蓄水、发电、灌溉、航运、供水、旅游、养殖等多个领域,同时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和促进经济及社会的共同发展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每一种水利工程的运行和建设,都会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人类却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及分配,只是从人类的需求上考虑工程的运行和建设,却忽略了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和周边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研究。河流的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会给人们的长远利益带来损害,因此对于建设水利工程应当权衡和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之间的联系。本文通过研究表明,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首先重视工程的规划阶段,明确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河流的左右岸、上下游之间生态系统的关系,其次在工程的设计建设阶段应该在尊重自然的生态环境本身的循环基础之下,充分利用现代的水利工程学方面的原理,体现工程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设计理念。图1为贵州市生态水利工程实例。

传统水利工程在施工时会改变原有的地域环境1和其生态环境,从而破坏自然规律,然而把自然河道改造成沟渠,河流就会发生非连续性的状况。传统水利工程对大自然的改造会带来不可逆的影响,把自然河流改造成人工河流,即使起到了阻挡水流的作用,但它可能会增加河流对水的需求量。除此之外,堤坝大多是根据河水的方向建造的,随便的进行改造会造成河流的不连续性,有的`地段还会出现无水或缺水的现象,这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发展进程中,堤坝已逐渐的被淘汰了。另外,传统水利工程给大自然带来的影响还包含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改变,这使动植物必须重新去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或者进行大规模的迁徙,在这个适应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动植物还会由于不能忍受新的环境而出现的死亡甚至是其物种濒临灭亡的现象,这对自然界中的物种多样性以及食物链产生了影响。由此可见,传统的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恶劣影响,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传统的水利工程面临着逐渐被淘汰的趋势,新技术新设计的产生也对生态工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实现了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兼得的良好局面。

生态水利工程是在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基础上,对水利工程进行改造和设计,与传统的水利工程相比,生态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比较小,同时也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将作为生态水利工程能否成功的主要标准,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而大多数传统的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与生态水利工程不同,生态水利工程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它遵循着自然界生存的基本原则,以防止发生破坏环境的现象,在设计生态水利工程的时候应充分的考虑周围环境的承受能力,以降低环境的成本。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对于水利项目的定位,应该充分的对选定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进行考察,把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小作为基本准则,通过经验和数据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找出本地区生态系统的最大承受量。生态建设是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指标,确保水体的环保情况,在建设河道的过程中,需满足人们对生态水的需要,不可以破坏正常情况下的生态用水,确保河道的生态平衡和正常水量。只有认真的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双赢,从而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要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就需要把工程建设和保护资源放在同等位置上,积极的提高自然环境的地位,改变传统思想和观念,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和优化。另外,需要积极的建立水资源的安全保障体系以实现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并建造相关的防洪工程,从而可以从本质上来确保生态水利工程的安全。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承载力,必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的保护水资源,改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还需积极的做好围堰的河岸防护工作,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真正的提高工程复的围垦和滩涂,提高水利工程本身的防护效果。

3.2生态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

3.2.1提供动植物繁殖与生存的空间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整体推进系统,确保河道、运河、动植物和生态水利工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人员要持有对自然的崇拜心理,严格的按照自然规律对地形和地貌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改善生态系统。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施工时,需根据地形地势进行合理的安排。如路堤坡脚处孔隙度较大的地形变化明显,这样的地形地貌变化非常适合生物繁殖和生存,又如鱼类等生物,河两岸的丛林和绿地可成为昆虫等动物的栖息之地,这就建立了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而且不仅增加了绿地面积,而且促进了水产养殖和渔业的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给动物和植物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环境。3.2.2积极的提高水资源的自身净化能力现今,我国仍然有着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水资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但却始终面临着污染现象,生态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水源,为了解决水污染的问题,我们需要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来改善水的净化能力,水资源的自身净化能力就是有机污染物通过氧化作用形成无机物的过程,而且可以不断地运用水中的细菌和真菌等污染物。当分解无机物时,可以给水中的藻类植物提供养料,而且藻类通过不断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从而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增加的鱼道、鱼巢逐渐地形成流速带,这样有利于氧气进入水中,从而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促进植物的生长,为净化水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3.2.3调节水量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河道周围的植被都有着一定的蓄水能力,由于在水中通常都会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从而使得河堤出现了很高的孔隙率。在枯水期,之前所储备的水就会慢慢的进入到河道中,从而起到了调节的作用;而在水比较丰富的时候,水开始向河堤中慢慢渗入,防止出现洪灾。3.2.4对流域的尺寸进行调整河流生态恢复规划需要防止在河段的空间规模上进行,需要考虑长期的实际规模和流域尺度,并在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也需要从整体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出发,充分把握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积极的制定适合当地的河段区域发展的方案,提出恢复生态系统全局和整体的方法,从根本上实现自然环境和水利工程之间的和谐发展,在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促进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结束语。

总之,水利建设中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仍在努力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在保障社会资源的同时,水利工程施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在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理论,并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创新,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减少水利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生态水利工程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正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资源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要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要收获可观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带来安全的资源,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创新发展生态水利工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丽荣.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11:198~199.

[2]唐建.试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08:128.

[3]迟长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01:51.

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篇十一

简述规划缘由、依据、报告编制的一些基本情况,突出强调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在农田基础建设中的统一指导作用。

1.综合说明。

综合归纳各章节内容,按各章节顺序精简概述整个规划报告。

2.基本概况。

2.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2.1.1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所属、东经?北纬?,四周接壤;行政区划――土地总面积,乡镇、村组)。

2.1.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2)土壤、植被3)水文气象4)河流水系。

2.1.3社会经济。

本县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等基本情况:包括人口、资源、国民生产总值、县级财政收入、县级财政农村水利投入占县级财政支出的比重,农民纯收入等。并对情况进行预测。

2.1.4农业生产条件。

从土地资源、灌溉情况、水资源、劳动力、气候等方面结合农田。

水利工程现状,说明农业生产条件。

2.2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2.1全县水资源总量。

全县水资源总量(由河川地表径流量、外部流入、地下水资源不重复计算量等组成)。

2.2.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从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现状总供水能力概述该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包括现有水利设施、排灌机械保有量等。

2.2.3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从区域、季节、城乡缺水、用水浪费、农村生态环境、水质、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概述该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3.1全县土地资源总量。

分析该县土地资源概况,从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方面概述该县土地资源总量。

2.3.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从土地资源现状,特点和变化趋势等包括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结构,各地类的利用程度,概述该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说明耕地状况、基本农田状况及发展潜力,农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播种面积、产量等。

2.3.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间题,包括土地资源的约束、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问题。

2.3.4农田基本情况。

主要从灌溉与排水方面进行,以乡为单位汇总统计。

2.4与农田水利相关各部门规划编制情况。

全县包括水利、农业、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护贫等所有涉及农田水利的规划,主要是“十五”及“十一五”期间规划。

包括大、中、小型灌区,节水灌溉,排涝体系,小型河道、水源工程等等。

主要是农田水利工程状况、配套程度、管理使用情况、效益衰减情况以及对农业生产制约情况等。

农田水利工作历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保证和提高现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需要;

2)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需要;

3)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4)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区域生态环境的需要;

5)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4.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统一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统筹使用农村各类涉水资金,以规划为龙头,把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专项中用于农田水利的资金相对集中,整合使用,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渠道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以规划整合项目、项目整合资金,提高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提高水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4.2规划原则。

5)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度等方面的改发挥小型水利基础设施。

4.3规划依据。

2.政策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国办发[]50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和机制意见的通知》((湘政)45号)。

3.各相关技术规程规范。

4.各部门相关专项规划。

4.4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为,规划水平年为20。

4.5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以大型灌输区末级渠系、中型灌区及灌溉面积小于一万亩的小型灌区、分散灌概片,排水区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为主,包括水源工程(新建的容积小于100万m3)、灌排渠道、涵闻和小型泵站改造(1000kw以下)、为灌区灌溉排水服务的农村小型河道(集雨面积小于100km2)治理等。

4.6规划目标与任务。

4.6.1规划目标。

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确保灌溉面积稳步增长,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増加农民收入。同时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和特点,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效的投入机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调动受益农户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绩健康发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4.6.2规划任务。

根据保障粮食安全和増加农民收入等需求、农田水利工程在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从实际出发,依据当地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总体需求,根据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复核,进而确定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提出到年应实施改造的蘿溉面积、工程建设内容、节水量、增产效益、管理体制改革等指标;提出应增加的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的规模形式及新增的蘿概面积;提出规划期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额筹资方案和效益分析。

生态水利建设的分析论文篇十二

2、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3、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4、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

5、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6、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7、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8、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实施水利安徽战略。

9、合理开发利用,重在节约保护。

10、加强河道管理,维护河湖健康。

11、加强农村水利工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2、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提高农田产出效率。

1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4、建设旱涝保收农田,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15、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城乡用水安全。

16、建设生态水利,注重生态效益。

17、开源节流并举,利用保护并重,促进人水和谐。

18、科学防御水旱灾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9、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20、落实三条红线,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德政善举民心工程。

22、农业是基础,水利是关键。

23、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

24、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

25、深挖当家塘,蓄水保粮仓。

26、实施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社会效益。

27、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28、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9、水利兴旺,造福一方。

30、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31、提高标准,保证质量,建设旱涝保收农田。

32、推动水利跨越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33、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依法治水。

34、兴修农田水利,造福一方群众。

35、兴修水利,百年大计。

36、兴修水利,千秋大业,利国利民。

37、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

38、以人为本,依法治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9、引水灌溉,利国利民。

40、引水灌溉,利国利民。

41、营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传承水文明。

42、优化配置、厉行节约、有效保护。

43、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

44、重民生,讲民情,科学治理上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