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9 05:22:04 页码:13
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通用(9篇)
2022-12-19 05:22:04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通用一

大家好!

听“侃神”李强老师的课总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然而这一次却显然有些不同,这是一次来自心底的深深撞击,内敛、沉静、深沉,至今依然隐隐作痛。

感恩这个如今被用得已经泛滥掉的词汇,究竟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它的真义?

感恩感恩,感得什么恩?又是何人给的恩?又该恩将何感?感到怎样?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但是一设问就叫人犯难了,也许如此才发现我们对时常挂在嘴边的 “感恩”二字了解的是如此苍白。有恩必当涌泉报,对于失恩于人的感恩者来说,不明感恩真义,惭愧不惭愧;不明感恩真义,又如何感恩?心安不心安?

我一直相信中国的汉文字是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中国古人的智慧没得说“赞”就一个字,纵然今天的简化字已经削弱了相当部分的文化内涵,也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仅就这一点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值得我们自豪。

“感恩”造字皆从“心”旁,说明感恩皆由“心”发,发自深深的内心。心上“咸”,眼泪就咸,为什么咸?因为动了真情,发自心底地动真情,这就是感。心上“因”,佛家讲因果轮回相报,有因有果,有因果必有果因,别人用心无私地给了我一个“因”,这就叫恩。人是情感动物,别人以大爱奉献于我,自然叫我心生感动,我誓要回报其恩,血债血偿恩报恩还,对于他人之恩,我当然要用心去感用心去偿还。

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也许我们并不冷漠,更不缺乏情感,我们也都是知恩图报品性高洁之士,也许我们正感恩于陌生人的帮助和关怀,然而我们却对我们付出更为巨大的亲人特别是养育我们成人的父母,往往选择性地漠视,不要说感恩连一句感谢和体贴的话也没有。李强老师“灵魂的修炼”课程深深撞击到听课的每一个人的心灵,是啊,也许我们记得师长对我们的教育之恩,也记得陌生人对我们的援手之义,更记得恋人给予的甜蜜爱情,还记得公司同事领导给予我们的工作机会、帮助和指导……我们记得所有,唯独遗忘掉最不该遗忘的父母,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真相。

自小到大,无论身在何方,父母总不会忘记我的生日,小时候有农村最美味的红鸡蛋,大了距离父母远了,也总有父母殷勤的问候和无微不至的关切。然而我却从没有牢记过父母的生日,近三十年,至今没有给父母送上过一件微小的生日礼物。

随着年岁增长,我到异地念书,那时还是一个叫人时常怀念的好时光,没有现代化的通信设备,联系只有古老的飞鸿传书。每次收到父母的来信都是厚厚的一信封,丝毫不浪费掉一点邮寄费,父母只念过很少的书,信纸上的字尽管不好看,却显然写的非常认真,那些动辄五六页的文字是那样的整齐;然而我给父母的回信往往只有寥寥数语,字也写得龙飞凤舞,丝毫没有考虑到父母是否认得,满怀希望的父母看到短短的一页纸又该是怎样的失落?

后来电话手机流行,每隔数天,父母总是殷切来电问候我的身体,我却没有足够耐心,甚而觉得父母太过啰嗦,总是匆匆数语,急切切地挂掉电话,却从来没有想过电话那头听到“嘟嘟”音断的父母又该是怎样的心酸?多少年来我一直极少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好多年了我都没有好好地和父母认真地说说话了,已经多长时间我都没有好好打量打量父母的头上白发脸上皱纹了。

老爸的背已不再挺直,行动也不敏捷了;妈妈早已青丝换了白头,满头白发也早已染了又染,却依然抵不住岁月的无情侵蚀。其实我心中知道父母已经开始老了,是真的老了,然而无所畏惧的我对此却有些惧怕,已经好长时间我都没有好好看过父母的双眼了,我怕父母真的老了,我怕父母累不动了……多么不称职的儿子。儿子又该如何担当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人性善利己,一般人利己而不损人,坏人损人而利己,好人损己而利人,智慧者利己也利人。人性不忘利己,除了自己又有谁对你的付出该是天经地义的呢?然而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无私付出却远远超越了人性,几乎天下间的所有父母对子女都是大圣贤一样的存在。

父母生育我们,赋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父母教养我们长大,一路上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大爱,满足我们几乎一切的愿望,要什么买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哪怕我们结婚成家,已经年迈的父母依然对我们无私地付出,为我们料理生活,为我们抱养小孩……父母的一生都是一场辛勤的劳作,年轻的时候侍弄庄稼,有了我们呵护我们和侍弄庄稼,有了孙子呵护我们一家三口甚至还在侍弄庄稼,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淳朴的中国农民,忙碌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习惯,他们书写着一生不停歇的劳作传奇。

我辛劳、淳朴的父母啊,儿子已经长大,你们的恩情是我心中一辈子的深刻记忆,我对你们的感恩之心永不磨灭,只是和你们一样不善也不好意思赤裸裸地表达。泪在脸上流,恩在心上咸,儿子誓将如同你们对我一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付出来回报你们的恩情。

在此,我还是要在心底大声说出欠了你们快三十年想说而不曾出口的话: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儿子感谢你们的恩情,感谢你们对我的爱,儿子爱你们!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通用二

失忆.逝忆.拾忆

清明,晴朗温暖,草木返青。一个踏青的季节,一个国人寄托哀思的日子。随着光阴脚步慢慢远去,我们对离去亲人铭刻的记忆已模糊不清。他乡难还,一次次使这种哀伤,渐渐沉到心底埋藏。谁记得容颜的追忆,谁能呼吸到温暖的感伤。

空灵的寂寞侵虐着平凡的生活,平淡中透出少许忧伤,一丝苦涩陪伴着清明的孤独,祭先拜祖,念感伤怀。不曾记忆模糊的欢笑,陪伴了无数个成长,不曾伟岸挺拔的身躯,扶持走过多少荆棘,不曾冷却甘甜的乳汁,见证了大爱的无私。我们在清明共祭,我们在清明缅怀。

清明!染红了空白的痛楚,清晰如刀锋利,割破了尘封已久的记忆。我不愿意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说这个沉重话题,但我们对这些丢失很久的人性已经漠然,漠然到我们对逝去亲人的缅怀,要靠这个日子来唤醒,漠然到要靠祭奠排场的大小来衡量对逝者的深情。无奈的悲伤又一次挫伤了最真实的感情,心灵净化不了世俗欲望的卑污痕迹。

心已晾,我们居然利用了清明的清纯,穿着拜祭的外衣,释放着我们所谓的感情,豪车成排,“便饭”成席,推杯换盏,欢歌笑语。我们又一次次挥霍着单纯的爱意,又一次次出卖了内心最后的那点真情。

我莫然!社会的进步难道就是让我们迷失本性?文明进程的变迁就可以扼杀自我?这不是对逝去亲人记忆的缅怀,而是对生者滑稽的表演。即便如此,我们照样能堂而皇之的随意践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先辈留下的百善孝为先的传承。对亲人都这样,就更别说先烈的忠魂。人之初,性本善,就算生活能改变模样,就算时间能逝去沧桑,但也不能丢了我们最基本的善。

清明的雨水,冲刷着生前不为,离去争孝的苍白。十年!你还有多少微笑的记忆,十年!你还能不能记起点滴的爱意,别说魂魄归后的怀念,就说生前的现在,我们有多少大言不惭的太忙,有多少理直气壮的没时间,一年回家一次,又有多少个小时,是真正属于父母的陪伴,现代生活节奏的明快,不是我们对亲人无为的借口,扪心自问我们真心愿意去做吗?如果我们还坚持这样,等待我们的就是——遗憾会在你失去后来临,孝道将在匆忙后过期。

抱着逝去的回忆却丢失了情深意重的良善,我们还能唤醒迷茫。清明灼灼,先辈留赏。同样的是哀思祭奠,却是两种境界的深情。苏东坡在纪念亡妻时的那种绵绵不绝的哀伤和思念,让我们这些后人无地自容,感受肺腑,泪撒诚挚。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死相隔,十年苦苦追忆,这才是情深意重,这才是不平凡的怀念。我们在反思自己行为的同时,也望能从东坡先生这首词中看到他的人品和胸怀,能从他的高尚品格中拾回我们逝忆很久的真情。人非圣贤,但却不能矫言伪行,我们就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做些平凡的事情,这样就能少些遗憾,这样我们才会心安。

清明的风光一样明媚,清明的春意同样温暖,愿清明不再受伤......

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通用三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晰已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故事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僧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瞒珊。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人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两位朋友在我面前争论。一位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呢,我比他们年长,已没有如许豪情和精力,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昊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上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名言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要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坏,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膝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上机,让人心痛。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即斫伤了历史,又砍伤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夭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励志诗句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诚恳但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自信议论文。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拔地面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是现代的历史哲学点化了废墟,而历史哲学也需要寻找素材。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

因此,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通用四

你有一双精巧的小手

我总喜欢攥在手里

温暖,纤柔,多少年了

茫茫人海里,我没有寻到

这样一双手。我的.手,空空

你有一双小小的脚

那是现代版的三寸金莲

走遍大半个城市

找不到一双适宜的水晶鞋

秋天就要来了,你在哪里

当初,不要你那么倔强

非得要你做我的灰公主

此刻,我会是你体贴的袜子吗

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通用五

她是个沉静如水的女子,忙碌的工作之余,喜欢窝在小小的家里读书,听音乐,码字。喜欢上网到各个论坛里逛逛,安静地来去,像一条潜游在水中的小鱼,也偶尔贴上几篇自己的心情文字。

他是一个文学论坛的版主,她清丽婉约中带着淡淡忧伤的文字,像一双柔软的纤手,拨动了他的心弦。她在每一篇文字后面,都看到了他的回复,有时洋洋洒洒,有时了了数语,看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却能洞悉她潜藏在文字里悲喜,有一种温暖的光芒,照亮她心中黑暗的角落,让她不知不觉想去靠近。

于是她在那个论坛里停驻下来,为了他的懂得。

在发帖回帖之间,半年很快过去了,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也在暗暗滋长。但他们除了在论坛里,并没有过多私密的交往。只是在每个日落月升中等待那个头像的亮起。或许在两个人的心里都觉得,网络的虚幻和神秘就在于若远似近的空间距离,让心灵有更多向往和期待吧。

看到版聚的通知,她竟然有种掩不住的欣喜。她不喜欢热闹,却迫不及待地想去参加聚会。她明白,她只是想要看到他。想看看文字背后隔屏相望,让她怦然心动的男子,究竟是不是心中描摩的那个样子。

聚会安排在酒吧里。当那个风度翩翩,谈吐幽默的男子从网络走进现实,走到她面前的时候,她一眼就认出了他,就像看到一个认识多年的老朋友。而当那个穿着棉布碎花长裙,素衣清颜的女子坐在角落里微笑着看着他的时候,他觉得今天只是赴了一个前世的约定,寻回了那个失落已久的梦。

版友们闹疯了,聚会到午夜才结束。这时外面下起了大雨。他开车送她回家。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俩竟然住在同一小区里,只是不同的住宅楼而已。想着对面相逢竟不识的种种情景,两人不觉哑然失笑。缘分如此玄妙,让他们擦肩又相逢。

聚会以后,两人的交往热络起来。因为住得近,单位又离得不远,他上班的时候,就会顺道送她到公司,晚上下班再去接她,两个人一起上菜场,回到家,他洗菜,她烧煮,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犒劳一下疲惫的身体和肠胃。吃过晚饭后,两人一起去小区花园散散步,聊聊天。各自回家后又一起上论坛,发帖回帖。他们发现,除了喜欢文字外,他们还有许多共同的爱好,比如看电影,听音乐,旅游等。生活所有的空白,都被甜蜜的幸福填满。到后来才知道,那场聚会,他是为了见到她而特意安排的。

她是个传统与现代浑然天成的女子,在一家公司做高管,温婉柔情,美丽大方,勤劳能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他自己开了一家不小的公司,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仪表堂堂,温柔多金。他和她可谓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

爱情来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两人很快陷入情网,同居了。热恋中的情侣,如胶似漆,卿卿我我。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或许爱情可以是生命的全部。为了深爱的男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俨然是他的小妻子,为他洗衣做饭,整理屋子,他加班,她去给他送宵夜,他朋友聚会,她和他出双入对,他出差,她怕他旅途寂寞请假了去陪着他。他亦是个懂得怜香惜玉的男子,陪她一起逛街,帮她挑选衣服拎包包,生日时,送给她别出心裁的小礼物。她生病的时候,他日夜不眠地守着她。即使上班了,俩人也是qq电话信息不断。无论走到哪里,他的身影,牵引着她的目光,亦步亦趋地跟在他的身旁,她觉得,只要有他在身边,她就是幸福的,安稳的。

对于这样的生活状态,其实一开始,他也是觉得很满意的。有她陪伴的那些温暖而朴素的时光,有数不清的柔软而又浪漫的气息。沉醉在欢爱缠绵里,说不尽的甜言蜜语,每天,他都飘浮在幸福的云端。他们所有生活的空间,都被爱情的分子填得密不透风。自从有了她以后,她便是他世界的中心,他疏远了朋友,冷落了家人,连论坛都很少登录了。

她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想身边的男人与她执手偕老。她常常想,这样的爱情,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传奇,但平淡简单而美好,如果能在这样静好的岁月里,安稳地过完一辈子,她便是世间最幸福的女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夏去冬来。元旦前夕,朋友的公司搞庆典,他被邀请参加party,下班前,他给她发了个信息,破天荒第一次没去接她回家。一个人在家,寂寞惶然,眼前都是他的影子,每分每秒都是煎熬。晚上十点多,她忍不住拨打了她最熟悉的号码,问他什么时候回家,他正和朋友聊得开怀,随口说了句,十点半吧。没到十点半,他又收到她的信息,问他开车到哪里了,有没有喝醉酒,后来又接到她数个电话和信息,朋友笑话他没有结婚就得了妻管严,他觉得很没面子,心中隐隐有些不快,干脆关了手机。不多一会儿,聚会散了,走出酒店大门时,看到她撑着伞在细雨中等他,他心里的不快一扫而光,他知道她是多么在乎他啊!

临近春节,朋友间的走动多了,生意上的应酬也多了,他又不好意思每次都带她一起参加,况且她也并不喜欢这样的场合。可他不在身旁,屋子那样空旷,闻不到他温暖的气息,空气那样寒冷,她心找不到一个着落的点。只要走出她的视线,他的手机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跟踪追击。让他在朋友面前无地自容。只要有聚会,他必定关了手机。可是深夜回到家,还得应付她事无巨细的盘问。他沉默无语,她喋喋不休。在她的泪眼朦胧中,总以他的妥协告终。

爱情就像一根魔术棒,指挥着相爱的两个人飞蛾扑火般不停地飞舞,真到精疲力竭。

她明显的感觉到他的疏离。像他那样的金领帅哥,身边常常美眉如云,他会不会移情别恋了?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或者说打消心中的疑虑,她查他的通话记录,查他的聊天记录,向他朋友查访他的行踪。甚至有时找藉口到他公司去查岗。从前那个柔情似水的女子,如今变成了一个出色的私家侦探,在他的生活里无孔不入。她的爱,就像蚕儿吐出的丝,一圈圈密密匝匝地缠绕住他,把他束缚在一个厚厚的茧里面,让他窒息。他开始感觉厌倦了,想要逃离。他一个人搬进了公司的宿舍。

时间就像一个沙漏,那些满溢的幸福,不知不觉在指缝间慢慢地一点点溜走了。只剩下一个巨大的黑洞,张开血盆大口,吞噬着曾经那些美好的记忆。她以为的天荒地老,只不过梦境的幻觉而已。爱情落荒而逃,原来那个温馨的小家,冷得像座冰窖。让她一分钟都呆不下去。她收拾起属于自己的东西,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小屋。

星期天,她姐姐因为临时有事走不开,让她陪外甥女去学画画。她站在走廊里,听老师教孩子画“听取蛙声一片”,老师在一张宣纸上,聊聊数笔,画了水草和池塘,还有隐在水草中的小青蛙,只听老师说,我们画国画的时候,不要用墨汁把画面涂满,应恰到好处地留下一些空白,这样的画才能意境深远,余味无穷。这种画法也叫“留白”。她的心像被一根尖利的芒刺触痛了一下,若有所思。

回到家里,她在百度里搜索了一下,方知,留白是书法绘画术语,指的是一幅书法或绘画作品的整张纸面上,线条与颜色以外的地方。书画艺术所谓“疏能跑马,密不插针”讲的就是书画艺术“黑”与“白”的辩证关系。“留白”有时甚至可以将人带到线条与颜色所无法达到的境界。画面太满,往往给人一种逼仄和沉闷的感觉,没有了空间,没有了想象的余地。这样的画,技法再好,创意再高,也是劣品。

她想到了那个不久前消失的男子,想到了逃跑的爱情,她在想,爱情是不是也应该留白呢?她一直以为,爱情就是倾心付出,毫无保留,相守分分秒秒,今天才知道,她错了,错得有些离谱。或许爱情就是这样奇怪,一些恰当的留白可以催生两情相悦的美好,彼此留一段缝隙,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才好自由呼吸。而太过靠近反而让心压抑,没有了空间,爱情鸟儿怎能自在飞翔?

她终于明白,是她铺天盖地的爱情,把他逼到无路可退,只好逃离。她把那些关于爱情留白的文字打印下来,明天她要去公司找他……

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通用六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续编》《准风月谈》等等。

2、周建人(1888-1984),浙江绍兴人,鲁迅的胞弟。生物学家。著有《生物进化浅说》,译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曾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著名的文学社团——“创造社”。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我国新诗运动的奠基石。有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等。

4、周瘦鹃(1894-1968),现代作家,翻译家。

5、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他的代表作。他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6、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曾与郑振铎、王统照等在北京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主办刊物《小说月报》,提倡为人生而艺术(文学反映人生、关心人民疾苦)。长篇小说《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

7、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8、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家。“左联”发起人之一。代表作小说《沉沦》。还有著名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9、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主编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10、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和《松堂游记》等。

11、老舍(1899-1966),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12、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提出诗歌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理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13、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五四时期开始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说集《超人》《往事》和通讯集《寄小读者》等。

14、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记》、中篇小说《边城》和长篇小说《长河》等。

15、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报告文学《包身工》等。

16、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现代作家。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

1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山乡巨变》,短篇小说《湘江一夜》等。

18、赵树理,山西人。“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等。

19、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0、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北京人》,历史剧《王昭君》等。

21、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市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

22、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23、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著名的有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等。

24、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诗集有《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

25、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其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是荷花淀派的创始人。《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26、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散文集《海市》。其散文《荔枝蜜》《海市》《茶花赋》《香山红叶》均为名作。

27、魏巍,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28、峻青,原名孙俊卿,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

29、贺敬之,山东人,著名诗人、剧作家。作品有大型歌剧《白毛女》(与人合作,获斯大林文学奖),诗作《回延安》《雷锋之歌》等。

30、张爱玲(1920-1995),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代表作有叙说“家史性”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

31、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32、余秋雨,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等。

33、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我与地坛》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34、卞德培(1926-20xx),上海人,科普作家。199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1994年4月发现的6742号小行星命名为“卞德培星”。

35、高晓声(1928-1999),当代作家。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它包括几个短篇:《“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等等。

36、舒婷(1952- ),福建人,当代诗人。是著名朦胧诗派代表。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

37、梁小斌(1954- ),山东蒙城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主要成员。代表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

38、韩东(1961- ),江苏南京人,是“新生代”诗派举足轻重的潮头人物。组诗《山》在《青春》上获奖以后,年仅19岁的他成了颇有名气的校园诗人。有诗集《白色的石头》等。

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通用七

每每感叹文字的魅力,总想陪着它走过风,路过雨,走过属于他的每一个季节。它飘如一缕轻纱抚慰逝去的青春,自有一味,于飘逸之中,灵性物语,禅悟延续;文字,它似一剂良药,时常醒悟自己,更是一种修为,温暖自己,它像春风,时常带我告别飘渺,赋予坚强,感动常在……

——题记

爱慕,如约而至。

在送走了一季的浮华,我站在风口,远望着它离去的背影,轻轻地挥手,说一声再见!真的,这一路因为有它,曾经错过了花季,它却让我收获了雨季;错过了雪花,它让我遇到了季节的繁华。

日月,是不用言语倾诉的心事,更不是一页页撕碎的空白。你只需,安静的聆听它风吹过的声音,便可知晓超越是生命无法承受的重力,有的只是一种简单生活的心态和对世间万物的宽容与感恩!彼此间,翻开了新的一天,它又好似一份载着时光的薄册,轻轻地翻阅,就会扬起满目的尘埃,伴随着纷飞的残阳,沉淀在某处角落一直驻足在我的心里。

假如一季的回转苍老了青春,如果天空失去了雄鹰翱翔的自由,我会背起行囊,向远方流浪。情愿去打造一份文人固有的精致,让青葱时光于心头如花泛滥,虔诚地向日月许下千万个“可否”,在那浓浓的雨季,透过厚厚的云层,去看灿烂的阳光。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花之所以枯萎,在于它季节里回转;最宝贵的莫过于追求,最璀璨的莫过于绽放,于完美的彼岸演一场悲剧,是血与泪在枯萎的荆棘里蕴育一个花蕾。在经历雷雨的洗礼后,它可以使颓废的欲望变得利索,吝啬得慷慨变的斗志昂扬。倘若走过这一季还会忽略了感动的瞬间,踏过经年的底线,回首时,衡量这一季的标准应该是看其是否有意义,而不是看其生命有多长;或许唯有“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互补其短;否则,痛苦和深刻之后,这一季已不是诗人、艺术家们美丽动人的诗篇或乐章,而是庸人畸恋的笑话,融成风景,映在他们眼前。

有人说,孤独的时候才显得美丽,你能与狼共舞,才能适应社会。行立天地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延续的长短给予定义,而是用生活的深度去衡量内涵。在我的思绪里爱上了文字,只要把思念的阀门一旦打开,这一季无论它隔了多远,没有关系。因为,知己者,若邻亦。我对于距离来说,这一季能真正点亮生命的不是明天的景色,而是今天美好的希望。

遇见,是文字在笔尖悟出的情意,打开或闭合,字符都会沿着你笔下的文字、唏嘘的轨迹踽踽行走,总能在你心情低落的时候、或者满地落红处,撩拨在心弦的边缘,融入到灵魂深处,印在心底每个角落的地方。那近乎痴狂的情愫,让你内心去解读、去感悟。也许,走入内心这份爱的情愫也会沉入心底,犹如沸腾了的心血渴望着能把握纯洁,如一个伟大男人的愤怒,甚至可以让地球颤抖;如一个漂亮女人的冷静,甚至可以左右一个伟大的男人。他们的力量都是巨大的,只要融入这一季的生命里,注定可以再造一个炫目的灵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他在人们劳作中、在劳作时的喜怒哀乐之间发展、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精致、详密。然而,又随着现代社会的文明、手工业者发展而振荡。传统文化已被现代文明取代且失去了原有的光环,随之衰减。但是,还有乌镇的文化,在这里足以让我倾心,可以让思绪随小桥流水而来,飘过小巷古宅,让我的情愫还能回味那已被现代文明撕碎的文化残影。在这里,祭祖扫墓、踏青赏春,尝咸蛋、啖青梅、品樱桃,提竹筒、摘蚕豆、化咸肉、旷地上售货摊、演艺场鳞次栉比,河港中踏白船、打拳船竞技斗勇,前后月余,又让我想起童年的时光,很近,近到贴着一份无言的感动。在这里,可以尽情放松心情,不经意的驻足便记住了它的轮廓,如风一样的倩影,一脉清香,动荡了心间。

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通用八

我总是羡慕杨澜,总想要成为她这样一名知性女士:优雅大气、成熟坚强、睿智美丽。我想,这大抵是每一个女生心目中的女神形象。如何才能像她这样知书达理呢?我觉得,学习礼仪,必不可少。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来就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礼仪”发扬光大,并一直传承下去。而且,我们的每一个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体现了个人的素养与气质,所以,文明礼仪是我们生活中需要时刻注意,时刻保持的状态。

而且,一个人的气质素养,行为举止在以后的求职中都会占有很大部分的比重。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学历很可能只占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是要看你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所以我认为,学习现代礼仪,不仅是个人涵养的需要,也对我们将来的求职产生深远的影响。 出于对以上的认知,我在大二的这个学期,选修了现代礼仪课程。 在未上这门课之前,我对礼仪还只是有着浅薄的认知,也仅仅只是知道一些毛皮,甚至可以说,只是知道一些但凡是个有点素质的人都会知道的一些常识,譬如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等。在上了这门课之后,我发现了自己的浅薄无知,原来,现代礼仪是一门深远的课程,越是探索,越是知道其中的奥妙,越是探索,越是觉得自己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越是探索,越是发现自己做到的还远远不够。就像是站立,以前,我只知道抬头挺胸收腹,现在,我还知道,除了抬头挺胸收腹,我们还要做到“九点一线”。

坦白地说,在刚刚上这门课的时候,总觉得在生活里很少用得上,也觉得很繁琐,就连一个微笑,都要讲究那么多。但是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才改变自己的想法:现代礼仪,其实是一门很必要的课程。因为,它不仅是教我们如何站,如何坐,如何微笑,还教我们怎样在生活里做一个有涵养的人。它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的用处都很大,如果每一名学生都能去上这门课,并严格按照所教的去做,那学校,必定是个严谨的有秩序的学校,倘若每个公民都能做到这般讲礼仪的话,国家,也将是个井然有序的国家。

我觉得,学校,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文明的地方,这里的人大都受过教育,总会有点讲礼仪的意识。但是一些不文明现象也无可避免:旷课,迟到早退,践踏草坪,浪费粮食......但,真的是无可避免的吗?我看未必。只要每个人都讲礼仪,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分,文明的学校指日可待。其实,说简单也简单,因为它只需要我们注意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可是说难也难,因为一个人的不文明就可以破坏掉整个学校的文明,而且这需要每个人的坚持。

可以说,我们现在的社会也是个文明的社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地发现,生活里总存在一些不尽完美的现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插队、说脏话等等。尤其是出国旅游之后,这一切都被外国人尽收眼底。这所有的所有,都伤害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之邦”的形象。可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自身都是如此的不完美,不文明,又怎会有个文明的国家呢?其实,要做个文明的人很容易,很简单,我认为有两点,其一是: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其二是: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看似微小的事情,累积起来,却可以影响我们,甚至是影响一个国家的形象。也许只是一句善良的问候,也许只是随手捡起的垃圾,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但一言一行总关情。这样的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传播一种积极的、热情的、讲文明的态度,这就是礼仪。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好生活里的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问袭击一些最最简单的问题:我们是否遵守纪律了?是否穿着得体了?是否真诚地微笑了?多做自我反省,并一直坚持下去,我们就会不停地进步,也许成不了一位专业的现代礼仪讲师,但至少,我们是文明的中华儿女。

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家庭,都需要礼仪的洗礼。随着经济和科学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充斥了微博,微信,qq等等各种各样的交流平台,电视,手机,手提,游戏机也是生活里必不可少的娱乐工具。可是我们却也因此忽略了与长辈的沟通,伤害了父母的心。这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吗?抱着手机刷微博敷衍甚至是忽略父母问话的我们,有资格做一位合格的礼仪之邦的国民吗?

所以说,学习现代礼仪,不仅仅是教会我们怎样去站坐行,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遇到怎样的人说怎样的话,更重要的是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教会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去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公民、儿女,扮演好我们的每一个角色。

总而言之,现代礼仪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我甚至觉得它不应该只是一门选修课,而应该成为一门必修课。因为,大学的我们,正处于一个学校与社会的交接时期,我们所学的,不应该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为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能开展这个课程,对我们的未来很有帮助。这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更能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我希望自己是个像杨澜这般的女子,知书识礼。感谢这门现代礼仪课程,让我离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往后的日子里,我会时刻鞭策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涵养,让自己活得更优雅,更漂亮。

现代散文诗习惯了两个人通用九

她是个沉静如水的女子,忙碌的工作之余,喜欢窝在小小的家里读书,听音乐,码字。喜欢上网到各个论坛里逛逛,安静地来去,像一条潜游在水中的小鱼,也偶尔贴上几篇自己的心情文字。

他是一个文学论坛的版主,她清丽婉约中带着淡淡忧伤的文字,像一双柔软的纤手,拨动了他的心弦。她在每一篇文字后面,都看到了他的回复,有时洋洋洒洒,有时了了数语,看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却能洞悉她潜藏在文字里悲喜,有一种温暖的光芒,照亮她心中黑暗的角落,让她不知不觉想去靠近。

于是她在那个论坛里停驻下来,为了他的懂得。

在发帖回帖之间,半年很快过去了,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也在暗暗滋长。但他们除了在论坛里,并没有过多私密的交往。只是在每个日落月升中等待那个头像的亮起。或许在两个人的心里都觉得,网络的虚幻和神秘就在于若远似近的空间距离,让心灵有更多向往和期待吧。

看到版聚的通知,她竟然有种掩不住的欣喜。她不喜欢热闹,却迫不及待地想去参加聚会。她明白,她只是想要看到他。想看看文字背后隔屏相望,让她怦然心动的男子,究竟是不是心中描摩的那个样子。

聚会安排在酒吧里。当那个风度翩翩,谈吐幽默的男子从网络走进现实,走到她面前的时候,她一眼就认出了他,就像看到一个认识多年的老朋友。而当那个穿着棉布碎花长裙,素衣清颜的女子坐在角落里微笑着看着他的时候,他觉得今天只是赴了一个前世的约定,寻回了那个失落已久的梦。

版友们闹疯了,聚会到午夜才结束。这时外面下起了大雨。他开车送她回家。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俩竟然住在同一小区里,只是不同的住宅楼而已。想着对面相逢竟不识的种种情景,两人不觉哑然失笑。缘分如此玄妙,让他们擦肩又相逢。

聚会以后,两人的交往热络起来。因为住得近,单位又离得不远,他上班的时候,就会顺道送她到公司,晚上下班再去接她,两个人一起上菜场,回到家,他洗菜,她烧煮,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犒劳一下疲惫的身体和肠胃。吃过晚饭后,两人一起去小区花园散散步,聊聊天。各自回家后又一起上论坛,发帖回帖。他们发现,除了喜欢文字外,他们还有许多共同的爱好,比如看电影,听音乐,旅游等。生活所有的空白,都被甜蜜的幸福填满。到后来才知道,那场聚会,他是为了见到她而特意安排的。

她是个传统与现代浑然天成的女子,在一家公司做高管,温婉柔情,美丽大方,勤劳能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他自己开了一家不小的公司,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仪表堂堂,温柔多金。他和她可谓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

爱情来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两人很快陷入情网,同居了。热恋中的情侣,如胶似漆,卿卿我我。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或许爱情可以是生命的全部。为了深爱的男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俨然是他的小妻子,为他洗衣做饭,整理屋子,他加班,她去给他送宵夜,他朋友聚会,她和他出双入对,他出差,她怕他旅途寂寞请假了去陪着他。他亦是个懂得怜香惜玉的男子,陪她一起逛街,帮她挑选衣服拎包包,生日时,送给她别出心裁的小礼物。她生病的时候,他日夜不眠地守着她。即使上班了,俩人也是qq电话信息不断。无论走到哪里,他的身影,牵引着她的目光,亦步亦趋地跟在他的身旁,她觉得,只要有他在身边,她就是幸福的,安稳的。

对于这样的生活状态,其实一开始,他也是觉得很满意的。有她陪伴的那些温暖而朴素的时光,有数不清的柔软而又浪漫的气息。沉醉在欢爱缠绵里,说不尽的甜言蜜语,每天,他都飘浮在幸福的云端。他们所有生活的空间,都被爱情的分子填得密不透风。自从有了她以后,她便是他世界的中心,他疏远了朋友,冷落了家人,连论坛都很少登录了。

她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想身边的男人与她执手偕老。她常常想,这样的爱情,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传奇,但平淡简单而美好,如果能在这样静好的岁月里,安稳地过完一辈子,她便是世间最幸福的女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夏去冬来。元旦前夕,朋友的公司搞庆典,他被邀请参加party,下班前,他给她发了个信息,破天荒第一次没去接她回家。一个人在家,寂寞惶然,眼前都是他的影子,每分每秒都是煎熬。晚上十点多,她忍不住拨打了她最熟悉的号码,问他什么时候回家,他正和朋友聊得开怀,随口说了句,十点半吧。没到十点半,他又收到她的信息,问他开车到哪里了,有没有喝醉酒,后来又接到她数个电话和信息,朋友笑话他没有结婚就得了妻管严,他觉得很没面子,心中隐隐有些不快,干脆关了手机。不多一会儿,聚会散了,走出酒店大门时,看到她撑着伞在细雨中等他,他心里的不快一扫而光,他知道她是多么在乎他啊!

临近春节,朋友间的走动多了,生意上的应酬也多了,他又不好意思每次都带她一起参加,况且她也并不喜欢这样的场合。可他不在身旁,屋子那样空旷,闻不到他温暖的气息,空气那样寒冷,她心找不到一个着落的点。只要走出她的视线,他的手机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跟踪追击。让他在朋友面前无地自容。只要有聚会,他必定关了手机。可是深夜回到家,还得应付她事无巨细的盘问。他沉默无语,她喋喋不休。在她的泪眼朦胧中,总以他的妥协告终。

爱情就像一根魔术棒,指挥着相爱的两个人飞蛾扑火般不停地飞舞,真到精疲力竭。

她明显的感觉到他的疏离。像他那样的金领帅哥,身边常常美眉如云,他会不会移情别恋了?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或者说打消心中的疑虑,她查他的通话记录,查他的聊天记录,向他朋友查访他的行踪。甚至有时找藉口到他公司去查岗。从前那个柔情似水的女子,如今变成了一个出色的私家侦探,在他的生活里无孔不入。她的爱,就像蚕儿吐出的丝,一圈圈密密匝匝地缠绕住他,把他束缚在一个厚厚的茧里面,让他窒息。他开始感觉厌倦了,想要逃离。他一个人搬进了公司的宿舍。

时间就像一个沙漏,那些满溢的幸福,不知不觉在指缝间慢慢地一点点溜走了。只剩下一个巨大的黑洞,张开血盆大口,吞噬着曾经那些美好的记忆。她以为的天荒地老,只不过梦境的幻觉而已。爱情落荒而逃,原来那个温馨的小家,冷得像座冰窖。让她一分钟都呆不下去。她收拾起属于自己的东西,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小屋。

星期天,她姐姐因为临时有事走不开,让她陪外甥女去学画画。她站在走廊里,听老师教孩子画“听取蛙声一片”,老师在一张宣纸上,聊聊数笔,画了水草和池塘,还有隐在水草中的小青蛙,只听老师说,我们画国画的时候,不要用墨汁把画面涂满,应恰到好处地留下一些空白,这样的画才能意境深远,余味无穷。这种画法也叫“留白”。她的心像被一根尖利的芒刺触痛了一下,若有所思。

回到家里,她在百度里搜索了一下,方知,留白是书法绘画术语,指的是一幅书法或绘画作品的整张纸面上,线条与颜色以外的地方。书画艺术所谓“疏能跑马,密不插针”讲的就是书画艺术“黑”与“白”的辩证关系。“留白”有时甚至可以将人带到线条与颜色所无法达到的境界。画面太满,往往给人一种逼仄和沉闷的感觉,没有了空间,没有了想象的余地。这样的画,技法再好,创意再高,也是劣品。

她想到了那个不久前消失的男子,想到了逃跑的爱情,她在想,爱情是不是也应该留白呢?她一直以为,爱情就是倾心付出,毫无保留,相守分分秒秒,今天才知道,她错了,错得有些离谱。或许爱情就是这样奇怪,一些恰当的留白可以催生两情相悦的美好,彼此留一段缝隙,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才好自由呼吸。而太过靠近反而让心压抑,没有了空间,爱情鸟儿怎能自在飞翔?

她终于明白,是她铺天盖地的爱情,把他逼到无路可退,只好逃离。她把那些关于爱情留白的文字打印下来,明天她要去公司找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