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4:03:03 页码:8
2023年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优质12篇)
2023-11-23 04:03:03    小编:ZTFB

时间的分配常常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打造富有个性和魅力的文章。这些总结范文是一些实际案例的写作总结,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法。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篇一

课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人音版)第13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对本课所学电影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激发爱国热情。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2、学唱《雪绒花》,能以对祖国满怀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学习用二声部演唱,各声部注意相互配合,声音要求和谐统一。

3、聆听《冰山上的雪莲》、《我心永恒》两首电影歌曲,能体验、领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4、在给电影画面配上适当音乐的进程中,领悟电影音乐的特性与主要功能。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先欣赏,在听的基础上唱好二声部电影歌曲《雪绒花》,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2、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积极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光盘、磁带。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

教师的活动。

-

学生的活动。

-

留意点。

-

效果评估。

--。

-

现在开始上课。

大家最近都看了哪些电影?你对哪一部电影的印象最深刻?

-

回忆看过的`电影,并且不由自主地说出几部电影名字。

-

可以让学生单个进行回答,也可以七嘴八舌地议论。

-

利用谈话式导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播放电影片断,思考一个问题:电影中缺少了什么?感受如何?

-

欣赏电影片断,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关掉音响。

--。

听学生回答刚提出的问题,因势利导,引出课题。

-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篇二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起伏变化所传递的情绪;

2.由乐声展开联想,构建意境,写一个想象片段。

教学准备:

1.《月光曲》钢琴曲磁带;

2.〈快乐的熊猫〉乐曲。

教学过程:

一.由〈月光曲〉导入。

1.播放〈月光曲〉中间较快的行板一段。

还记得这首乐曲吗?(贝多芬的〈月光曲〉)真能干!仔细聆听,你能感受到什么?

继续听,交流大家的感受。(指名请学生说:月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月光银纱似的覆盖在海面上------)。

2.是啊!优美的旋律,变化的节奏,将我们一同带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海边。音乐总是那么有魅力,这人世间没有国界的最美的语言,让人们如痴如醉,情不自禁的产生共鸣!引发人们的无尽遐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领略音乐声中令人陶醉的美妙景致。(出示:乐声里的景致)。

二.指导欣赏第一段,想象说话。

1.让我们再欣赏一段,全身心地感受一下。播放〈快乐的熊猫〉的第一段。

交流你的感受。(如同来到了清晨的大森林,看到了------。

瞧!同学们真能干,想象的翅膀飞边了每一个角落!

2.播放第二遍。让我们再仔细地聆听,在你想象的美妙世界里,又会有何新的发现?

交流(晨雾蔼蔼,整个森林还沉浸在酣梦中。天边已渐渐露出了鱼肚白,原本黑絮似的云朵也一下子蓝得可爱起来。霎时间,太阳从远山顶上透出了半个笑脸------)。

边听边点拨:(好一番森林晨景!是什么引发了你的联想呢?

你根据什么感受到的?真不错,不光用眼去看,还能用鼻子去闻!晨风轻拂脸颊有何感觉?)。

随机板书:节奏--情绪。

速度--气氛等。

对他的发言有何评价?点拨学生进行评价。(是否说得通顺,流畅等)。

同桌互说,通过你通顺的语言领着同桌游历你想象中的美景。

3.就如朱自清先生在听了乐曲引发联想后所说的:“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只有调动全身的所有感官,完全溶入音乐,才能将其中美丽的景致完整的体会到。

听第三遍。闭上眼,自由地作动作,在乐声中振起想象的翅膀,神游美丽的意境。

指名说,板书补充。乐声景致。

乐器的音色不同的生物。

节奏的变化想情绪的转变。

拟声象自然的声音。

三.自由抒写。

1.故事继续有了发展,想不想继续探究?

接放〈快乐的熊猫〉整首曲子。

2.全身心的感受了之后,你的故事又有了什么新的发展呢?用通顺有感染力的语句把你脑海中美妙的意境写下来。

如果你觉得困难太大,也可以将刚才故事的开头一段写下来。

放音乐写作。

3.评价交流。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请作者朗读,大家一起点评。(语句是否流畅,意境是否描绘得很美,故事发展合理吗等)请2-3位写不同题材的同学展示。

如果时间富余,请同桌互读欣赏美妙的故事。

四.总结收获。

1.同学们的想象是如此丰富,对音乐的领悟能力也很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呢?(学会了如何欣赏音乐,提高了想象作文的能力,能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体会情绪的变化等))。

2.音乐如同文字,可以表达一切心境和感受;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我们从音乐中领悟到的意境也会截然不同。只要你全身心地溶入音乐,就会发现,她不但净化你的心灵,也提高你的领悟能力,甚至启发你的写作灵感。做一个音乐的有心人,生活的有心人,在细心感受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乐声里的景致(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篇三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一、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孔子曾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看来,音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既然音乐能带来快乐的享受,而地形在于快乐和爱憎分明,那么,必须阐明的是,没有比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学习在良好的情操和高尚的行为之中求取快乐更要紧的事情了。”苏联教育家苏霍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阐述的更加明确:“音乐教育dd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可见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们都是将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性情、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通过音乐带给孩子愉悦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让音乐成为调节他们生活和情绪的习惯。换句话说音乐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符合学生天性的音乐活动,是他们得到健康的成长。

1、先听后唱,培养视唱能力。

音高、节奏是歌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学习歌曲前,首先应让学生听教师的范唱、范奏,对歌曲有所了解。在学习歌曲旋律时,让学生多听老师弹奏,注意音准及节奏,熟悉旋律,其中的难点可反复强调,让学生多加感受、亦可用心中默唱法,听析两三遍后便可以练唱了。这种以听为先,唱在其后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唱能力逐步提高。

2、先说后唱,培养识谱能力。

学习音乐,识谱速度的快慢十分重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有意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从七年级开始,就进行找音位的练习,我编了一个顺口溜:“五线四间的五线谱,从下往上数一数,下加一线就是do,下加一间就是re,一、二、三线mi、sol、si;一、二、三间fa、la、do、”在学生熟记此顺口溜的基础上,我在每首歌的教学之前,都让学生先说出几个小节里各音的唱名,熟练之后,我慢速弹琴,同学轻声随琴演唱旋律,这种方法持续到一年之后,c调识谱对学生来说便轻而易举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自然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也轻松了许多。

3、先读后唱,培养节奏感受能力。

有些歌曲的歌词节奏性强,甚至与歌曲节奏相同,如:八年级歌曲《举杯祝福》的节奏,我让学生用先按节奏读词、再听旋律填词的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歌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节奏感受能力。

新课标提出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要求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在过程和方法上灵活多样,完美的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好教师课前能认真写教案,课上能抛开教案,课后又能总结出符合学情的教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音乐教育中的知识技能学习,应当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在音乐课教育活动中,加入有限而却是有效的知识技能,音乐教育要求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的艺术教育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探究,将知识技能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技能,获得音乐方面的能力。

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阵地,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美育教育,美育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说明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在于审美教育,音乐课堂是落实审美教育的主阵地。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拥有审美发现的眼睛;艺术创作是审美感知和审美想像的'外化,创作过程中的发现和反思必将进一步促进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想象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生活是想象的基础,情感是想象的动力,记忆为想象提供材料。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尽可能地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记忆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最终要通过审美表现才能表达出来,音乐技能的训练也不容忽视,在中学生审美表现能力培养的同时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能力会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感知是审美的初级阶段,审美想象是审美的内化阶段,审美表现是审美的外化阶段,审美创造是审美的升华阶段,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5、通过改进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审美热情:优秀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艺术与教师本身的修养程度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崇尚个性化教学。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传达给学生音乐的美,真正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审美的感悟。

五、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建构学生审美意识实施的策略。

音乐是重要的美育活动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欣赏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艺术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类代代相传的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是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沉淀,经过大浪淘沙的自然选择,浓缩着人类审美理想,承载着人类审美思想发生、发展的血脉。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没有什么能比学习和继承传统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了。

1、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体验审美的过程;音乐对提高和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

欣赏美的能力至关重要,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学生对作者心路的复述和体验的过程,面对一首音乐作品,我们在被其艺术表现力折服的同时,必然也会思索作者的创作心路,面对平凡的现实生活,为什么作者能发现并抓住生活中的美,能创造出高于生活的美来?音乐欣赏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审美思想与作者同化。

2、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实践审美过程;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过程。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观察,简单的复述过程,而是带有学生主观喜好的、批判性的审美体验过程,是带有个人价值取向的评价过程,也是不断的修正自我审美观的过程,是学生把审美教育最终转化为内在素质的过程。音乐欣赏的过程更是学生对审美的建构和实践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经验、审美体验也得到了充分的积累,审美价值取向逐渐趋于成熟,审美思想得到了建构和培养。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四

活动目的:

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学生的特长展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一、搜集自己会唱的歌曲,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影视剧歌曲或流行歌曲,可用歌本抄好备忘。

二、整理知识题卡,可用卡片投影片做好。

三、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音乐声中进入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音乐吗?我想,大家最喜欢的可能还是唱歌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去遨游歌曲的海洋。(出示活动主题——歌曲大比拼)。

二、活动开始。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己推选出你们信任的评委、记时员、记分员和监督员,然后由评委宣读比赛规则。

评委:下面我宣读比赛规则。活动分三个大项进行,即考考你的记忆力、比比你的储存量和试试你的创造力。其中,考考你的记忆力为知识问答,比比你的储存量是歌曲竞唱,试试你的创造力是让我们进行特长展示,把你的绝活施展出来,贡献同学们的掌声。接下来,我们按照座位顺序将同学们分组。

(一)考考你的记忆力——知识问答(基础分50分)。

知识问答包括必答题和抢答题,每个小组必答题五道,一题10分,抢答题一共十道,答对给分,答错不倒扣分。

(二)比比你的储存量——歌曲竞唱(唱一首加10分)。

在一分钟内,看哪个小组唱得歌最多,可只唱一句,按照数量计分,一首计一分。

(三)试试你的创造力——特长展示(满分100分)教师放不同音乐,学生自由选择所听到的音乐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创编活动,唱歌小组可用歌声演唱,器乐小组用乐器演奏,舞蹈小组创编蹈,综合小组可创作诗歌或散文朗诵或用图画表示。

1、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准备。

2、活动成果展示。

三、结果总评:评委公布各组得分情况及优胜小组。

四、活动小结。

师;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欣喜的看到了同学们精彩的表演,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很积极、很能踊跃,都在开心的活动中得到了音乐的熏陶,而且有的同学还给了我们很多的惊喜,就连平时不爱唱歌的同学也有很好的表现,以后我们还会举行这样的活动,希望大家有学习中不断积累,力争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好!音乐活动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篇五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情感、崇尚自然、感悟真情、热爱生活。

2、知识与技能:领略《摇篮曲》意境,体验深深母爱、父爱,动的感恩;感悟艺术真谛。

3、过程与方法:哼唱《摇篮曲》,用竖笛演奏《摇篮曲》,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其音乐要素。

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1课时。

一、讲述亲情,分享亲情。

展示几个同学儿时的照片或和妈妈的合影(做成幻灯片),猜一猜他们是谁?并由照片的主人硕硕背后的故事。(背景音乐一直播放《摇篮曲》)。

二、扮演亲情,选择音乐。

1、给学生欣赏两幅小宝宝入睡的画面。表现的是什么亲情?

2、播放舒伯特的《摇篮曲》和廖昌永的歌。请学生选择。

3、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妈妈,你想擦用什么样的音乐才贴切呢?为什么?

4、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小宝宝,你会喜欢哪一种音乐来帮助你入睡呢?为什么?

三、听赏歌曲,品味亲情。

音乐史最能表现这种亲情的艺术,有许多音乐家写了很多歌曲来表现这种亲情,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听听几首音乐作品:

3、多听,所感受作品的情绪、力度、速度、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4、谈感受,各抒己见,充分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5、引申。还有很多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听听东北的《摇篮曲》、藏族的《摇篮曲》、印度尼西亚的《摇篮曲》等等。

歌曲特点:安静、温馨、甜蜜、宁静、安详、幸福。

四、归纳总结、表现音乐。

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始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得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特点。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出了为人生创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这种契约要拉去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曲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是书法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

3、竖笛演奏《摇篮曲》,吹奏我们最熟悉的这首《摇篮曲》,舒缓悠扬地。

五、感恩的心。

《摇篮曲》最能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例,说出最能代表你对妈妈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由发言,书法真情。(背景音乐《摇篮曲》)。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六

e-mails:ongjiaoshi@。

授课班级:初二1—10。

课时:1课时。

教具:计算机。

课型:情境模式单一课(欣赏)。

(一)教学原则目的。

1.我国汉族民间歌曲从体裁分类的角度讲授,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和歌种。

2.要求学生对中国民间歌曲具有一定的听辨和音乐分析能力。

3.通过对民间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博大的民族文化产生兴趣。

(二)掌握要点:

1、民间歌曲的定义。

2、民间歌曲的社会功能;汉族民歌体裁类型的划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3.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1)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2)维吾尔族的情歌。

3)藏族的箭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与《诗经》。《诗经》风,雅,颂《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充满了生活气息。也称十五国风。基本都是北方民歌本课所涉及的民歌大多近百年的作品。

1.我国有5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但是56个民族如同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关系如何,请从《爱我中华》中体会。

二.依据民族的分布不同讲民歌作品。

民歌即民间歌曲。劳动人民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1。民族风格独特西藏新疆音乐。

西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青藏高原》。

维吾尔族歌舞相伴的形式。

《掀起你的盖头来》《玛依拉》。

2.中北部地区。

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赞歌》。

陕北信天游:《白羊肚手巾三道兰》。

东北民歌:《摇篮曲》。

3.中部地区。

四川民歌《黄杨扁担》。

河北民歌《小白菜》。

陕北民歌《绣荷包》。

4.南部地区。

撒居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高山族《阿里山的姑娘》(选介)。

三.小结。

从民歌中了解各民风民俗。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篇七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进行故事引导。

冬天的天好冷啊,宝宝着凉感冒了,只好在家休息,他的布偶玩具小熊、兔子、松鼠、青蛙都在身边陪伴着他,宝宝想,要是这些玩具能动起来,来陪他一起玩该多好啊,想着想着宝宝睡着了,梦见一个小仙女手拿魔棒轻轻一点,哇!动物们真的动起来了。

2、听辨音乐,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分段放音乐(师分别一段一段放音乐,让生感觉听到的音乐形象是什么动物。若幼儿听辨有困难,师还可变化语气,代表小动物说话,提升幼儿识别能力。由此,幼儿会知道,缓慢笨重的音乐代表的是体型较大的动物,比如熊、大象等,在本音乐情境中是指狗熊,欢快轻巧的音乐可能是兔子、青蛙、松鼠等小动物,以此种方法类推出其他五种动物形象)。

你听音乐中是哪种小动物呢?

这种动物怎样走路?请你来学学它们的走路。

3、情景带入。

小动物好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那样一定会很开心。

给幼儿分发头饰,请他们模仿动物走路。听音乐,根据音乐律动。

4、活动延伸。

根据听到不同的音乐,想象出其他的动物进行模仿。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江苏民歌小调《茉莉花》,学会用优美的歌声表现茉莉花的淡雅、清香。

2、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不同音色的《茉莉花》中所含的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悠长、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唱中气息、情感的融合。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口风琴、学生自带的乐器(小提琴、柳琴、古筝、长笛、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说花、听花:

1、老师手捧一大束鲜花走进教室,问学生老师都带了哪些花(玫瑰、康乃馨、百合、马蹄莲……)。

2、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花很美丽,有香味,……)。

小结:是啊,花不仅是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还是人们寄托情感的载物,例如:玫瑰表达爱情;康乃馨表达子女对母亲的爱;百合表达百年好合;梅花表达高洁;荷花表达出淤泥而不染等等。花是美丽、幸福、和平与爱的象征。人们总是用歌声来赞美它,用歌声来传颂它。

3、你知道有哪些赞美花的歌曲吗?(生交流)。

4、欣赏《牡丹之歌》感受牡丹的富贵。

播放《雪绒花》了解它是遍生于奥地利的一种白色小花,被视为奥地利的国花。表达对祖国的深情。

听赏《樱花》,日本的国花。

聆听《亲亲茉莉花》。

二、看花、唱花:

1、歌中唱的是什么花?谁能说说茉莉花是什么样的?(小小的白花,有淡淡的清香),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

2、不知大家注意到刚才的背景音乐没有,知道是什么歌吗?

3、对了,是《茉莉花》,这首《茉莉花》的故乡在哪里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到江南水乡去走走。(看江南美景)。

过渡语:哎呀,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真是太美了,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美,在这么美的地方听到这样一首动听的歌曲,真是一种享受,一种音乐的美的享受。

4、江南水乡的那种美,那份委婉,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呢?(生讨论:悠长、流畅的气息支持来唱这首歌;柔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5、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唱唱它那动听的旋律吧。同学们自由练习练习,可以用口风琴来帮你熟悉和加深旋律印象。(反馈)。

6、现在,就让我们加入歌词来赞美它,来唱唱。

7、歌曲为我们展现了娇小玲珑、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丽的花朵,你会怎样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会怎样去唱这首歌呢?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引导学生从歌词中、从旋律中交流感受,并指导学生用悠长、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用优美的歌声表现茉莉花的淡雅、清香。)。

三、演花、赏花:

1、同学们唱得真好,童声演唱的《茉莉花》真是好听,想想除了唱歌,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让茉莉花那熟悉的旋律在我们的耳边响起呢?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茉莉花的喜爱呢?请出我们身边的小乐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学生的音乐活动,认识不同的乐器并感受其音色,为同学指尖下的茉莉花喝彩。)。

小结:哇,真是太棒了,同样的旋律,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色,带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谢谢同学们精彩的演奏。

2、歌曲《茉莉花》广泛流行,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风格,你能说说吗?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组:

a、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也在悉尼大剧院演唱了这首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的歌曲。

b、《茉莉花》这首民歌小调不仅在中国有名,很早就走出国门蜚声海外了。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的创作中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素材之一,将它改编成了女声合唱,并取得了很大成功。《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经典歌剧走遍了世界各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c、萨克斯演奏的'茉莉花。

d、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

小结: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茉莉花)的音乐旅程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证明。花就是美丽,就是幸福,就是和平与爱的象征,让我们再次唱响这首动听的《茉莉花》。

温馨提示:(课后寻踪)。

a、著名导演张艺谋在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巧妙地运用《茉莉花》作为背景音乐。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手捧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耳边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的《茉莉花》,委婉细腻中带着刚劲激情,飘逸灵动中蕴含坚定,它在向全世界诉说:古老的中国正以年轻的脚步前进。它的芳香,将随着奥林匹克的旗帜飘得更远。同学们课后可以去看看,回顾那个难忘的夜晚。

b、央视广告片中的绿箭口香糖广告也采用了歌曲《茉莉花》的曲调。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篇九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回民中学王富东751900。

一、努力创设诗境,整体感知古诗的美。古代诗歌遗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1、运用画面展示意境诗是抒发诗人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鹅》这首诗就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故此根据诗意我绘制了一幅活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亭台楼激,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嘻嘻的地持着胡须,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撒谷粒。图中白鹅的颈部,红掌部均可活动,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又为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的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学生就不难了: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拨掌前行,欢快的引颈高歌。此时水波荡漾,荷叶轻摇,荷花飘香……这意境是多美啊u为了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也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我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在练习本上为古诗《所见》、《绝句》、《小池》等配画。在创作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童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2、视觉结合听觉,音乐感受意境。常言道音乐是启开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诗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李白的'《黄鹳楼送孟浩然之厂陵》,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完全容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清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虽然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诗中意境,把古诗歌中的色彩美,节奏美,语言美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一种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最终创造美。

二、品尝佳词绝句,体味语言美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克服因教师滔滔不绝而致使诗歌教学变味的桎梏。运用多媒体,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文字的秒处。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就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可恰当地运用录象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象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嶂而香炉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象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秒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会散去而“生”字却含有“生产”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环绕之中。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三、启发想象力,培养美的表达力。古代诗歌不仅语言精炼含蓄,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巧妙地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有形的和无形的美。如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第一句,我先播放有优美音乐的录象。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美景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设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中。”这是学生最真实的感受,是真情的流露,也是真美的表露。为让学生领会《望庐山瀑布》第三、四两行的诗中意境,我关掉录音,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问:“你们觉得眼前的瀑布象什么?”于是,有的说:“这么长的瀑布象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美极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这样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让学生从中去体验美,积极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并营造出一幅幅美的景象。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科学优势,让古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把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古诗教学效果。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十

《摇篮曲》是人音版第七册第五课《妈妈的歌》中的一首。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整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温暖亲切、贴近孩子生活,充分体现了妈妈爱孩子的那种亲切情感。

1.感受情感、崇尚自然、感悟真情、热爱生活。

2.在听赏和跟唱的同时感受并了解摇篮曲的风格。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授课年级。

四年级。

课型。

唱歌课。

一课时。

cai课件钢琴洋娃娃。

一、情景导入。

播放课件,投影画面。

(cai课件播放‘夏夜星空’的画面,一阵阵的蛙鸣声把学生渐渐带入到催人入梦的情景)。

师:夜深了,到处都是一片寂静,只听到河塘里青蛙的叫声,人们都睡着了。

(课件播放:一阵强烈的雷声,打破了刚才的宁静。音响中传来了使人烦躁的婴儿的哭声。)。

师:我碰到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小宝宝不哭呢?

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可以哄哄他,让他睡觉。

师:那应该怎么哄呢?

生:“喂奶给他吃。”

“拿玩具给他玩。“。

“我妈妈说:小孩哭,给他糖吃就不哭了!”

“抱抱他!”

“唱歌给他听!”

最后讨论得出结论:唱歌最好!

二、学习歌曲。

1.听一听选一选。

分别播放:

歌曲一《我是草原小骑手》。

歌曲二《少年先锋队队歌》。

生:“选第三首,因为小孩子睡觉音乐应该是静静的,柔柔的。”

“选第三首,第一首的歌曲太吵了,小孩子会哭的更厉害。”

师:同学们都说的真好!《摇篮曲》最适合哄小孩子睡觉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歌《摇篮曲》!

2.教师简单介绍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催眠曲,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

3.教师范唱,学生随音乐做摇摇篮的动作。

师:接下来大家一边摇着摇篮,一边听我给你们唱首《摇篮曲》吧!

师:这个办法还真管用,孩子真的不哭了!

4.学生用闭口的哼鸣跟唱歌曲,感受歌曲。

师:让我们跟着伴奏用mu轻声哼唱歌曲,感受一下摇摇篮的感觉。

师:是不是又想起小时候妈妈哄你们睡觉的场面了!

5.随音乐朗读歌词。

6.跟唱歌曲。

7.前倚音解决。

(课件呈现妈妈牵着小孩的图片,讲解倚音,就像小孩的手牵着妈妈的手。)。

8.创编表演唱。

师:老师有个提议,咱们一起来将妈妈摇摇篮的场面重现一次,好吗?

(一名学生扮演妈妈,抱着准备好的道具洋娃娃。)。

课件:夜幕降临,音响种又传来了婴儿的哭声!

师:孩子又哭了,咱们哄哄他吧!

(同学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带着情绪有声有色地唱起摇篮曲,妈妈扮演者抱着洋娃娃轻轻的做摇的动作。)。

三、感恩的心。

师:摇篮曲最能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母亲对孩子的那种关爱、疼爱之情。体现了伟大的母爱)。

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例,说出最能代表你对妈妈情感的一句话。

四、下课。

同学们在教师的“孩子睡着了,请安静!”的提示下静静的离开教室!

第一部分我采用情景导入的方法开头,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俗话说:触景生情。我创设了夏夜的情景将学生带入到歌曲所需的意境中去,运用这一真切的感受,缩短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形象感。

第二部分是听赏歌曲,考虑到这是一首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旋律,在教学中我以“听”为主线,让学生边听边感受。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在本课中我引导学生从“听”入课,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增加了学习兴趣,渲染了情景的气氛。

首先是我自己的范唱,让他们听后完整地了解歌曲,调动了他们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唱歌的欲望。

然后在听歌曲,哼唱律动进一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带来的那种安静气氛。

最后,跟唱歌曲,完整的感受整首旋律。

第三部分音乐表演,引导学生大胆的去自己创设情景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美国的教育学家苏娜丹戴克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第四部分感恩的心,我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例,让学生自由说出最能代表你对妈妈情感的一句话。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歌曲的同时,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母爱”。

本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在我创设的“孩子睡着了,请安静”的情景中有秩序的离开教室。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十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

2、让幼儿能为歌曲用身体打出节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歌曲《虹彩妹妹》。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我们大家做得好》《这是小兵》《春天》《小鸟醒来了》《小马》。

二、导入活动。

1、游戏:《请你学我这样做》。

教师:小朋友,我们先来玩这个游戏吧!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边说拍手,帮助幼儿体验并掌握节奏型。

2、请幼儿创编不同的部位动作。

教师:我们可以拍手还可以怎么做什么样的动作呢?

三、让幼儿熟悉歌曲,跟着音乐玩游戏,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性质。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播放歌曲,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2、教师:小朋友,这首歌曲好听吗?你们在歌曲里面都听到了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歌曲里听到的内容。

3、教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的名字呢就叫做《虹彩妹妹》。

4、再次播放歌曲,请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内容。并提问幼儿歌曲的名字。

5、教师与幼儿玩“你说我来接”游戏。

四、教师引导幼儿将节奏型转换成“身体动作”

1、讲解前两拍拍肩,再拍手,最后再跺脚。

2、教师指挥幼儿自己练习数次,可采用先放慢速度演唱乐曲再逐渐过渡到播放音乐磁带。

3、教师用手势和眼神以及体态来指挥幼儿进行练习,可适当地增加一些语言提示,要求幼儿根据老师的指挥做动作。

4、让幼儿集体完整来表演。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如何写篇十二

【论文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

【论文关键词】激发兴趣;创新;效率。

究竟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了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点经验: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比方说,在我的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已经激发了他们学习信心,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遗弃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些同学了。

3.用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得向着教师学习。

4.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

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

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5.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

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上课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会出现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