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故乡的名家经典散文(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2:02:55 页码:13
最新故乡的名家经典散文(精选8篇)
2023-11-12 22:02:55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简洁而高效的方法,让我们能够从各个方面评估和分析一个问题或者情况。在写总结之前,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资料收集,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以下是一些专家总结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故乡的名家经典散文篇一

夕阳斜下,西风渐紧。掩不住多少情怀,挡不住枝上莺歌。盖不住人间情仇。

日相思,夜相思,催人泪,泪催人。岁岁年年,年年岁岁。几回落花,几回泪?

日清冷,夜清冷,惊魂梦,梦惊魂。朝朝暮暮,暮暮朝朝。几番思绪,几番梦?

故乡的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中的一枚。

故乡,远方熟悉有陌生的名字,童年的身影,成长的艰辛,离别的乡愁。都在这小小的两个字中。

故乡的人,故乡的树,故乡那独特的味道,在你感到忧伤,感到傍徨,故乡是一个宁静、安详的港湾。

故乡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怀。

故乡有一份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的感情。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身后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子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丘,看到石头在山丘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那饱经风霜的碉塔屹立在山丘之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看到那百年前在栽下的榕树,和微风一起摇荡的岁月的烟尘。

我看到了家的屋檐,冬天时哇哇作响,夏天时絮满鸟鸣;青阶上留下那日复一日的,年复一年留下的脚印;青砖红瓦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燕子,总是那么和谐地与村户人家过着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就是这个屋檐与青砖墙。

我看到了母亲,那鬓边银白的头发,在那个我童年的时候,起早摸黑的辛勤的劳作。肩上承载了两颗孩子的心,艰辛的一路走来。腰被压曲了,也咬上牙,挺了过来。

我看见那醸发着田园气味的田间,瘦小的孩童,戴着草帽,慢慢地在田间挪动,看见他们在山丘上费力的砍着山上的木柴。

叶落归根,思乡情切。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争取财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却越来越少地住在家里;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人生的天空永远不会是晴空万里,人不能左右天气,但能左右自己的心情。

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在平常、平凡、平淡的淡淡人生中,让自己的生命鸣唱出最美妙动听的天籁之音,那是生命多么珍贵的闪耀啊!

天冷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可是大风一直在刮,把故乡周围的尘土刮了个干净。我小小的故乡正在被秋天所包裹。回家的路在前方!

故乡的名家经典散文篇二

背上重重的行装,思绪漫过了我的胸膛,漂泊多年的我又踏上了回家的路上!

车来车去,人来人往,出门在外工作的日子总是那么枯燥繁忙,都市的花天酒地也好,炎炎烈日下做建筑工也好,还是在车间里没日没夜加班也好,不管身在何方,始终都没有淡忘那养育我多年成长的小村庄,那里有我挚爱的河东父老,有我心爱的朋友,更有我慈祥的爹娘!

一天一夜,一路颠簸,越过山川,经过城市,车缓缓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山还是那些山,河还是那条河,古老的村庄坐落在蔚蓝的天空下依然映出了耀眼的光芒,稻花香云飞扬,绿油油的玉米苗靠在手两旁,崎岖的公路伸进了村庄,越靠近故乡心情越凄凉!迎面飘来了泥土的纷芳,是的,故乡,久别的故乡,你的孩儿回来了!那一片熟悉的山岗上,儿时我们一起在你的怀抱成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放牛的放牛、放羊的放羊,好好热闹.今天我回来了,离开你数年的那些儿时的哥们又在何方?过得是否安好,我掂记着你们一如往常!

路过小桥,走在河边,第一眼见到的是廖爷爷熟悉的笑脸,年过八十,精神抖擞,笑容依然象当年那么幸福灿烂,只是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之后,少了年青时的容颜,现在儿孙满堂,幸福安康!他说:村里年青人都出去工作了,剩下老年人守在这个村庄!回头望一望,村头那一排山脉紧紧相连,在阳光下衬出美丽的模样,就象村里的父老乡亲一样手牵着手,同心协力,发展在祖辈留下的土地里,他们默默不闻,辛苦耕耘,不为别的,一心只为儿女!

山头间枝头旁,一群鸟儿在飞翔、村子里河岸边,小孩跳老人笑,一代一代好儿女自由的欢唱,那首古老的歌谣仍然在传唱!浓浓烈烈的乡酒飘着醇香,参天的大树已翻过山梁,缠缠绵绵的炊烟张开臂膀,黄果树下的老妈妈早已把我遥望!

是的,故乡!久违的故乡!多少迷失的人儿为你轻狂,在岁月沧桑的路上批上荣光;多少年轻的人儿在你的怀抱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改变你的模样;多少浪儿为你神伤,不管好多年离开父老告别家乡,在心里的最深处,你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有空想一想你,累了回家看看你,天崖海角都念着你,让我大声的说吧:故乡,故乡,神奇的故乡!我爱你!

故乡的名家经典散文篇三

未忆乡音,未至初夏,扬柳初新吐绿芽,月下荷塘我最可爱的家。

在每个人的心里,总有一个地方那样的难以忘记。它是有着皎皎月,淡淡荷,清清水,垂扬柳,四季青,桂树香,火榴花,枣子脆,苹果葡萄馋人,还有溢香葡萄酒庄的地方,还有好听的故事。

怎么会有这样的香,这是槐树花的甜美,被这甜美唤醒是常有的事,因为就睡在树下,淘气不回屋里却总要厚被子盖了一层又一层,还要把黑虎拴在我旁边看着我,爷爷也必须守在我的旁边。我还要听很长的连载的故事,每天等着讲接下来的故事,可讲故事的人总让我先讲昨天的,假装忘记要我重复一遍问我他讲到了哪。

白天的时候我喜欢爬到大枣树上去,黑虎就在底下望着我,我也喜欢纠它的耳朵,摸它的舌头,它的油亮的毛,我在家里时我总在它的视线内,我出去的时候它总在门口等我回家。

黑虎可不是哈巴狗,也不是傲慢的贵族犬,它是一只警犬的后代,灵活,机敏,好动,忠诚,凶猛,还大的吓人,可我最喜欢它,每天都带它去荷塘那边,它行影不离,也从不伤害我的朋友,即使我们欺负它也不反抗。

如今的老宅,没有逢上月夜,没有连载的故事,没有我的大的吓人的狗儿,只还有破旧了的房屋,院里也生出了草,我望着槐树开的花,闻它的甜,看那十亩的水十亩的荷,还有那堤坝上的扬柳。

却没有被这份香甜唤醒%……这些只能在梦里了吧。

故乡的名家经典散文篇四

自初中毕业赴外上中专求学乃至工作以来的这段日子里,春天时节我没有回过一次老家,这十六年的岁月中,我的春天都是在高原小城度过的。由于这个原因,于是对故乡春天的印象渐行渐远,以至成了一种回味和记忆。

今年“五一”放了长假,孑身一人留在小城没啥意思,有钱的早已做好外出旅游的准备,大部分如我的“中产阶级”都想着回趟老家,因为每个人都有思乡情愫,我也不例外,因此我作了回老家的打算。四月底的天气晴得格外的好,于是和乡友相约,中午乘便车一路风尘扑扑驶向白龙江畔的舟曲老家,回到家时正是残阳落山之时,一路上经过近六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回到了阔别两个月的老家,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五月的高原还是春寒料峭,但地处白龙江畔山谷里的老家已是一派春光明媚、绿色盎然的葱茏景象。

十多年没有体会和感受到故乡的春景了,心中一直抱憾不已。这次正好赶上了大好春光,喜悦之情自然不必言表。一踏上峰峦叠嶂的山坳中的故土,身心不由自己地陶醉在上苍赐予故乡大自然浓浓的绿色当中。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能对于故乡的春色并无什么新意,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年年岁岁四季更替、岁岁年年岁月轮回的定律了。而对于我来说,亲身感受故乡葱茏的绿色则成了一种奢侈,一种难得的享受。

在通往老家的山间小路上,无论是地埂边、道路旁,野生的灌木林、花草丛正在舒展着绿枝,一些叫上名或叫不上名的各色花儿正在竟相开放,白的似粉,黄的如金,紫的艳丽,红的夺目,有的似串串铃铛,有的如彩色发夹,有的象排排纽扣,把个不到两米宽的山间小道掩映得格外宜人。故乡的山在整个陇原是高得出了名的,站在故乡的山谷,放眼四望,绿装已经披上层峦叠嶂的峰峦,除过高耸入云、壁立千仞的石山绝壁,但凡有土壤的地方,无不被各种植被的绿色或浓或淡地覆盖着,整个沟峪除过屋舍、农田、马路外,都笼罩在春天的葱茏之中,山间小路就象一个天然的绿色通道延伸开来,无尽的绿色把山谷中的故乡装扮得格外靓丽,格外迷人。

故乡的春天真真切切、鲜鲜活活、明明快快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春天的故乡在相隔十六年之后又回到了我这个游子的视野中来了,回到了我渴望了那么多年的梦想中来了。我不知不觉沉醉在绿色掩映的春色之中,深情地呼吸着故乡的春色带来的特有的泥土气息,我在绿色的故乡中深深地陶醉了!

2007年5月8日夜12时于枕上。

故乡的名家经典散文篇五

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的一生没有绝对的静好岁月、安稳现世,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应该携一颗淡薄从容之心,走过绵长的似水流年,笑看风起尘落的人间。

你说,你向往安定。在母亲在世时,每次放假,你都满心欢喜,期待回家。在家里,有人关心爱护,能够体味到家的温暖。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是这个温暖的假,随着母亲的离世,瞬间崩塌。你说,原本不知道失去亲人的痛,可真正落在自己头上时,感觉到的是天旋地转,世界从此悲伤。现在,休假了,却不知该去哪里,偌大的世界不知道哪里还有容身之所。

我知道,你向往温暖的家。在这里,可以感知温暖,可以享受安稳的烟火幸福,可以在寒冷时躲进温暖的臂弯,在寂静的深夜融进结实的胸膛,可以清茶淡饭,守候恬淡的生活。我亦可以,在你口渴之时,送你一杯白水;孤独时,给你一温拥抱;在风起之时,为你添一件青衫;下雨的时候,为你撑一把油纸伞;天黑了,为你点亮一盏灯;晨起时,给你一缕温暖的阳光。你寻寻觅觅,只为那家的感觉,只为寻常的烟火幸福。

有家的地方就是故乡。月是故乡明,土是故乡的温润。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都思念故乡,想念那熟悉的山山水水,想念屋顶的炊烟,想念柳梢的飞絮,想念父亲的慈祥,想念母亲的微笑。那春的希望,夏的浓郁,秋的悲伤,冬的寒凉,无数次在梦中萦绕。故乡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早已如同剧毒刻入骨髓,无策挥去,甚至死后,要将骨灰带回故乡,叶落归根。

对于故乡的依恋,我想,更多的是那里有魂牵梦绕的人,有无法抹去的城南旧事,有牵绊一生的情愫。一个有思念的人的地方,也是故乡,就算身处异乡。

同为天涯漂泊客,你我注定一生要在这浮世漂泊,如无根浮萍。但我们可以倾心建筑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在你疲惫、悲伤、委屈的时候,可以依靠和倾诉;一个在你快乐的时候,可以分享幸福的家。这便足矣。

有你、有我、有家。

故乡的名家经典散文篇六

不知道会在何时,能够将故乡的所有故事都装进我的记忆里面,但是,我每一次沉默到无话可说的时候,很多以往的事情就会浮现在我的面前,那些可望却不可及的岁月,而我,终归只能够站在遥远的地方看着那个村子,看着那些人。

故乡是一个小村子,不过实在是想不通村子跟村庄的区别,不去论这些,我的故乡黄坳还是一个三面环山,并且其中一面山的前面有一条河流穿过的宁静平和的村子,不过那种宁静同我今年回去时候的寂静却完全不是一个回事。

今年10月3号的时候,我第一次在时隔十多年之后的秋天回到了我的故乡,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踏上仅仅只有一天时间的回乡旅程,但是理由无论是姐姐的订婚,还是我想要写完这一个遥远的旅程故事,这些都已经没有一点的意义了。

我只是在一个最珍惜不可得的季节里面,回到了一个不知道多少次出现在我梦里的地方。

车子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半夜10点左右了,村子里面并没有几家还亮着灯,不过,在几处道路边上还多了半年多前并没有的路灯,刚看到的那会我还是吓了一跳,但是很快,我慢慢地适应着这些变化。

就跟这些年,我慢慢地见着村子的成长一样。

第二天起的并不是很早,不过,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窗外面,好像会是熟悉的不能够再熟悉的画面。看过去,那些树还在,而且更浓密了,田大多都已经荒废了,不过,跟被填了平地相比,我还是为这样的任其自然感到庆幸。

因为住在哥哥家里的缘故,往窗外看去就是村子的路口了!不过,同其他的一些村庄不一样,我的故乡算是较为现代化的了,村子的角落大多都已经通了公路,那些瓦砾的房子也早就被楼房取代了,而且好像,很难找到半点古旧的痕迹了,有时候真的对这个世界的变化太过于敏感了,不免也会产生一种时光流逝的惆怅感觉。

其实,在村子里乱晃的时候,已经不再见到多少人家还敞着门了,其实,村子里面大多都是住惯了的老人,他们终其一生只想要同这个村子一起呼吸,一起暮落朝起。

同十年以前比起来,一切都是完全不一样了,那会村子里面家家户户都会有几个小孩子,也并不是每一家的大人都外出打工了,而且,十年以前的这些老人大多都还健壮,所以村子看去多少有些年轻的气息。

只是,我们父母那一辈人已经熟稔了世事的艰辛,或大多都已经被束缚在了外面的世界,而我们这一代人都已经长大了,渐渐地都急于与自己过去的所谓无知脱离关系,而尽力地把自己融入到城市的大千世界里面,所以,最后留下来的也就只有那些老人了,但是,他们真的老了,有这个村子这么老了。

这个村子已经老了,即便是在不断发展的路上,但是没有了一点年轻气息的村子,真的是衰老了,已经没有年轻人的村子,多多少少会让人感到莫无所息地哀伤。

随意地走在村子的路上,并不会多少去在意路过我身边的会有谁,说实在的,那些人我大多都已经没了印象,要不是老爸老妈提及的话,我还真的不会知道,我还认识这么一个人。

在姐姐订婚中午的饭局上,很多的人我都已经叫不出来了,有时候只是干愣着许久,然后,等着老妈一个一个的介绍起来。后来索性还是找个地方躲躲,或者,干脆拿起手机开始拍起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

我拍完一个地方,都会停下来想很久,那些我曾经去过的地方,在此时此刻却大多都已经无法进入到我的记忆里面了。

回去那天是重阳,不过到家也已经半夜了,没有来得及去外公外婆家看看,也没有去爷爷奶奶的墓上再看一眼。

几乎每一年回去,我都有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看看爷爷奶奶的墓,和外公外婆聊聊天,同家人聚在一起,然后,走走那些我走过的,我还没有走过的路。

我看着自己的故乡久了,眼泪就会从心里流出来,慢慢地,心里会变的比以往都要空洞失落。真的就有一种没有办法言说的难受感觉。看着那些渐渐失去孩子笑音的地方,我好像还能够看见十多年前的我,弟弟他们。

只不过,所有的这一切都已经是过往云烟了。

半年前春节的时候,里面曾问过我,以后还回来住吗?我和弟弟都说一定会回来的!老妈笑笑说,以后要好好地再装修下房子。

其实,我听完这些,心里真的是无比的难受,我们总是在一个生活了很久的地方生活着,但是,我们真的能够融进去吗?完全地把自己的生命!我想是不可能的,至少是我们这一个家族的很多人都会是这样。

对于我们,那些有过最美丽时间记忆的地方,那些安放着我们最珍贵人,最珍贵记忆的地方,我们这一辈子都是没有办法离开的。

我想,等我老了以后,我一定会回去的,真的就像是落叶归根一样,我的灵魂至始至终都属于我的故乡。

很多时候,同弟弟们聊起梦想,同哥哥说起以后,我们都会漫无边际地讲到,长大以后,老了以后,而最后的结果,我们都是想,无论会有怎样的未来,我们都要在老了的光阴里面相聚到最初相聚的地方,大概像是颐养天年一样地在我们熟悉的这个地方,度过我们生命里最后的时光。

故乡的名家经典散文篇七

不管我走到哪里,总听得到故乡的召唤,像是母亲呼喊着孩子的乳名。当我置身热闹或孤独的境地时,就越想念父母,越想回到故乡。

那是初夏的一天,我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了写字楼,在站牌旁等待公交车,望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来来往往的车辆后就突然想回到故乡,想回就回吧!我立即向一辆出租车招手,到长途汽车站坐票车回家去。

我回到故乡的时候天上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群麻雀在蓊蓊郁郁的小树林里啁啾鸣唱。雨滴滑过柏油路两侧的树荫落在我身上。我望到广阔无际的田野里的麦子已经收割了,留着短短的、黄色的麦茬儿。一棵棵禾苗生长旺盛,在田畦里随风摇曳青翠的叶子。

我沿着湿漉漉的柏油路往村里走,村子里一个伯伯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我和他打招呼,他忙下了车,随便说了几句。他瞅着我手里提着的大西瓜说:“村里种的西瓜马上就该熟了,集市上的也便宜,几毛钱一斤。这么重的东西,你竟然掂着回家,累不累!”

“我到县城车站的时候见旁边有个卖西瓜的摊子就顺便买了一个。集市上的西瓜尽管便宜,我爸妈也舍不得买着吃。”我笑着说。

“噢,你爸爸妈妈总将一分钱掰做两半花。赶紧回去吧!”

我的父母已经年近花甲,他们平时省吃俭用,不舍得多花一分钱。我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之后,经常在电话里对他们说我已经能够养活自己了,让他们不必再节俭,不必再操劳。他们却说要挣钱帮我在城里买房子。我听后惭愧至极,很想扇自己几个耳光。我一直认为只要父母健康平安,让我安心工作,就是他们给我最大的帮助。

到家的时候雨已经停了。我的父亲和母亲正在院子里的小菜园子里忙活。他们见我回来立即停下手里的活,流露出欢欣的神色。父亲仔细打量着我,说我瘦了,眼睛有了黑眼圈。见我手里掂着那个大西瓜就笑着说我是傻蛋,这么大老远的掂着沉甸甸的大西瓜回家是自己找苦受。母亲说我坐车回家,颠簸大半天准是饿了。她说着让我看看小菜园子,只见里面的的黄瓜得绿藤已经爬满木架,一朵朵小黄花点缀在绿叶里。一根根青绿的黄瓜垂了下来。一人高的豆角架子上开着一片紫色的豆角花。一丝丝清淡的花香在空气里弥漫。

“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做一盘醋拌黄瓜好不好?这黄瓜现吃现摘的,新鲜着嘞。”母亲满脸微笑,“刚下过雨,我和你爸爸又在小菜园子里种一畦油麦菜。”

“妈,咱们先坐下吃个西瓜再做饭。”

雨后的空气十分湿润清爽,屋檐的几只燕子唧唧叫着。父亲将木桌子和凳子搬到院子里,然后用菜刀将西瓜切成小牙儿。我们围坐在木桌旁吃西瓜。

父母边吃西瓜边问我近期工作的情况,我当然报喜不报忧。我说我工资又涨了。父亲听后说:“你这一个月的工资比五亩地收获的麦子卖的钱多,比我有出息!”

母亲听到我涨工资后忧虑地说:“你工资涨了,责任也更大了,比之前会更忙,也更累。我看涨工资不一定是好事。现在是不是老是加班,总熬夜啊?”

母亲的一番话说到了我心坎上。我总感觉着城市是一台大型机器,由千千万万个零件组成。它昼夜运转,不停地工作。我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零件,转动不止,磨损着肌肉和骨骼,消耗着眼泪和血液,消磨着精神和意志。在这无休无止的损耗中,我渐渐变小,渐渐变弱,渐渐消亡。

“我不经常加班,偶然会熬夜。每天下午下班从公司回住处要坐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都习惯了。”我轻描淡写地说。

“好好攒钱吧,过些年在离你们公司近的地方买套房子,然后找个女朋友结婚。”父亲说。

我直言说:“现在城里是寸土寸金,四环外的房子单价都在一万元以上。就我挣这点儿钱,现在够买个阳台,到明年够买个卫生间,后年才够买个小卧室。我觉得还是先租房子住好。”

谈到房子和结婚这些现实的问题我就感到沉重,总是刻意回避。我吃完一块西瓜,就转移话题,问近期鲁湾发生的的事情。父亲和母亲就和我絮絮地说村子里谁结婚了,谁家生了孩子,谁患病去世了,谁家的羊被偷了,集市上的猪肉降价了……我也喜欢听这些家常话,也很想知道近期鲁湾发生了哪些事情。

我们漫无边际地谈着。我说我现在使用的身份证十年的有效期即将届满,该换新一代的身份证了。母亲说十年的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过去了。十年前我还在县城的高中上学,那年要参加高考就去镇上的派出所办理了身份证。十年前姥姥还健在,还经常抱着保温瓶到村头买鲜牛奶。十年前邻居家的孩子刚刚出生,每晚三更半夜哇哇的啼哭,现在他已经上了小学……在这十年里,我们生活的世界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我们每个人也都经历了很多事情,其中有喜有悲,有得有失。

“十年后我和你妈七十,二十年之后我们都八十了,可能我们都活不到那个时候。你呢,也年近半百了。那个时候你再回到这个家,可能这儿成一个空院子了。要是我们还活着,你大老远的回来,又累又饿。我们希望还能够给你烧壶开水或煮一碗面。说白了,我们希望一直为你看守着这个家,等你回来。”父亲随口说着,铜黄色的脸庞在灰白的暮色里渐渐模糊。

“只顾说话,忘了做晚饭了。”母亲恍然站起来,“你爷俩儿先说着,我去做饭。”

“妈,我吃了几块西瓜,已经吃饱了。你简单做两碗饭就可以了,别麻烦了。”我说。

我和父亲在夜色渐浓的院子里促膝而谈。母亲在厨房的灯光下忙着烧火做饭。低垂的夜空仿佛是灰暗的帷幔遮掩着了整座村庄。村庄里亮起的一盏盏电灯像是夜晚盛开的一朵朵明丽的花朵。

我顿时觉得自己坐在时光列车上,我的家人和朋友就坐在我身旁。时光列车在漫长的轨道上行驶,不为人间的爱提速,也不为人间的恨停止。我们身边的旅伴一个个下了车,和我们挥手永别,又会有一个个新的旅伴上车,然而我们有两个旅伴,是我们的父亲和母亲,永远和我们不分离,和我们融为一体。在这世界上,有个地方叫故乡,也叫老家,我们永远也难以驶出它的疆域。

故乡的名家经典散文篇八

老祖先什么时候因啥给我们村起了那么好个名字,实在是无从考究。在刘集地面甚至更大的范围,人们都知道胜光村(老早里人叫胜古庄)村子包括赫、惠、赵三堡子。赵家堡子大一点,也不过三十来户;赫家堡子最小,包括后来移居村外的几户,总共有20户吧!说来也怪,三个堡子的姓纯之又纯。特别是惠家堡子,用当地人的话说,没个杂木楔楔。赵家堡子有几户李姓,却散居在北门外头;赫家堡子的几户惠姓,是惠家堡子的两支血系,一曰锡户,一曰经户。

我常常有种了却不了的心愿,写一写这古老的胜光村,写一写生我养我的惠家堡子。每每提起笔来却无从着手。故乡在炎黄子孙的历史上和心目中,哪怕是不值一提的,而在自己的心中无论如何是神圣的啊!唐大诗人李白面对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不就是种圣洁的感觉吗!我低头思故乡,以表示向故乡致敬!

家乡藏着我一辈子的记忆。

我是惠家堡子人,一辈子觉得惠家堡子的人最亲。小时候,不管是本家人还是旁系宗族,都亲亲地喊我旺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人都爱逗我玩。不知谁给我起了个叫“老瓮”的外号。直到如今我回家乡去,年纪长点的人还会高兴地夸耀说,老瓮回来了!这外号的来由是我小时候长得又胖又矮,像一条盛水的老瓮。叫着叫着咋都觉得亲呢。后来我发现这就是爱称,也是家乡人刻在我心中的记号,是我和家乡人的感情哇!

离开惠家堡子半个多世纪了,当年那些老的少的像电影拷贝一样在脑海里存得好好的。忘不了过去的事的时候,就又像过电影似的一个个闪现在眼前。我们那堡子是穷了点,可人都很勤谨,也很善良的。三娘家的日子好一点,她那笑声村人们就讨厌,嫌她可憎。其实三娘可亲呢,她闲着了就抱住我的头帮我逮虱子。她很少有闲着的时候,只是锥帮纳底时才坐在前门口跟妯娌们聊天。一娘矮矮的个子,很能干。她跪倒麦场里用棒槌打麦,一晌一晌不起来,他们家庄稼颗儿就是她这样捶出来的。她过着艰难的孤儿寡母的生活。远门有个二伯,老是打鸡啼起半夜的,每天赶早出村外顺车渠去拾粪。拾不到粪他也不空手回家,常常是背一捆柴回来。一些家就发现自家的麦秸积少了一豁子。有人就说二伯老是偷偷摸摸的,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手不牢”。可是村上的红白事,家家都请二伯当住事。二伯的人气挺旺。用村人们的话说,这就叫“不记仇”。大家就凭着这,和睦相处,一辈传一辈。

我家属村子里的锡户。六伯名叫锡凯(我父亲的亲哥哥)却是个多事的主。一娘的寡妇娃日子实在无法过前去了,有人给她介绍了个鳏夫。六伯大为恼火,说她败坏门风。他有挂挂面的手艺,挺辛苦的。每天下午和面,搓成碗口壮的条,盘进面池里,格一个时辰搓一次条,整整一个晚上的忙活,直到把条搓细,第二天太阳出来上架。那晚他正搓条,有人向他告密,说那鳏夫进了一娘家的门。六伯不问三七二十一,提了根棍扑了进去。人家闻风溜了。六伯的面却饧过了头。他后悔的直骂人家“谎报军情”!

一娘最终实现招赘,给我们村里引入第一个杂姓,那人姓汝。接着经户里也有寡妇招赘,村里又多了个叶姓。两大户族各有杂姓,谁不笑话谁。其实也是世情到那儿了,法律允许寡妇改嫁。也算是我们村里人的一次思想进步吧。六伯后来说,他想起那糊涂事就觉得好笑!

老韩头落脚我们村却大有无缘无故之嫌。他在我们村无亲无故的,因啥别进这个楔子,村里人也不管,说那是人家干部的事。老韩头也没有什么家产,却和大家一样成了农业社的社员。农业社在饲养室旁边的一片空地上给他盖起了房屋,他成了终生饲养员。老韩头脾气不好。饲养室门口有眼井,井台上放着公用的桶和担,谁家挑了水,就及时放回原处。老韩头常为不见了桶担在村头可着嗓子日娘叫老子地骂街,没人嫌这位外来户人给大家撒歪。反倒有人说,村上就得有这样个人讲正义。听说老韩头死的时候已经实行了责任制,各家各户凑钱把他葬进了我们村的公坟里,丧事办得也挺体面。多好的村民啊!

人好,村风就好。村人很骄傲,说咱们村人老几辈没有一个犯律坐牢的。我庆幸自己是这个村里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