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故土情散文通用(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18:32 页码:7
2023年故土情散文通用(实用20篇)
2023-11-12 13:18:32    小编:ZTFB

生活中的各种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去适应和应对。总结应该围绕主题展开,避免离题和跑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总结已经成为人们成长和进步的必备工具。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一

这周围的绿化可真不错,虽然冬天里的树木显得很单调,但总能想像到春夏时节它的翠美,成排的、成片的树木,把这里的乡间小道映衬得格外幽静。我不知道自已的生命还会得到如此垂青,当我那渴望宁静的心灵受此培育,完全被自然的雨露所浇灌,那种清新与坦然让人瞬间陶醉,使你不得不善待周围的人和事,很好地孝敬老人,疼爱自已的家人,把人与自然轻意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心灵使然、理想达观的最佳境界。

月光下的雪我们不会过多留恋,更不会总觉得美,因为此时寒意阵阵袭来,我们始终都有一种想跑的感觉。冬夜带给我们的就是安静,就是让我们冷静思考人生得失、净化心灵,养成心胸坦荡、遇事乐观、满腔热情的日常习惯。

冬季让我们的肢体休闲起来,一年的忙碌奔波都得以休整,人们大都在室内生活,用心调剂膳食,充实身体,积蓄力量,把来年当成新的起点。冬季的娱乐活动也很丰富,人们通过这些活动改善自已的心理状况,使自已的'心情尽可能愉悦起来,点点滴滴的快乐叠加起来,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幸福吧!

北疆冬天的路有许多种,我最爱走的是乡间的雪路,有压过的辙痕,它光滑平铺,走在上面总为自已的脚印自豪,那是清晰的压痕,让我们把这一年的沉重一一放下,不再羁绊自已的脚步。只要能走就走远些,这个冬季就会冷冻你所有的辛劳,同时也会冷冻你所有的烦忧,我们行走在冬季,不光是为了吐故纳新,不光是为了摆脱寂闷,更重要的是在寻路,看没有路的地方,是否真的能阻止自已找到回家的路。

人们在冬天的心情会平静很多,大家在问寒问暖中度过,人们不再急躁难耐,不再处处计较,这多少也算是降温效益吧!生活有时常常过高地要求我们,当我们左右为难时,应及时冻结我们的思绪,去接近自然,观光生态,你就会轻松发现,有太多的生命它生存起来比我们困难得多,有了这种人生意识,你就不会轻言放弃、悲情四溢,你会把每一天的生活安排都当成自已最满意的杰作。

我还是喜欢站在哗哗流水的自流井旁,清澈冒着热气的水流,源源不断,欢畅地向前流淌,周围被晨雾笼罩,枯萎的芦苇仍在活动腰肢,有的甚至能托雪负重,我们知道它的生命在根上,地面上的躯壳是它屹立寒冬的风景,这份骄傲和自信使这块土地显得分外迷人。

太阳高悬,雪原绵延,银树开花,天高路长,心的空间原来可以容山纳海。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二

回家的路上忽然注意到路旁一家小小的院子。低矮的墙垣,掩映在夕照的光影间,残破得恰到好处。让我不禁驻足凝望,微笑慨叹。一刹那,我想到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也想到,我的故园。

在每个人的心中,故园总是最美的地方。即使是墙角的一株嫩苗,也让小小的我们欣喜。回想从前,那美好的回忆就如天堂,留给我的,是少却甜美的记忆。

三岁就离开,幸而我记事很早,两岁半以后的事情都模糊地留在记忆中。多年,故园总是入梦来,很多次我试图拨开重重叠叠的时间幔帐,好清楚地看到更多的细节。

比如家里那棵春天时便开满白色花朵的梨树,当年父亲放我上去时,我是坐在哪一根枝桠上的?那时太小,只记得那一树雪白的梨花年年开得热闹欢腾,我坐在枝桠上踢腾着双脚也笑的肆无忌惮.可再去追寻更多细节的时候却好似被满树的梨花遮住了眼,只听到那小女孩儿的笑声,一直穿透了时空,传到耳边。

还比如,夏日午休时候,房前那棵树的叶子间流动的浮云,当时到底给了幼小的我什么样子的感受?按我在床上休息,我却总是睁了眼睛,把耳朵张得大大地听着各种动静。乡村的午后很静,知了的声音,草丛里蛐蛐的声音,远处池塘里“咕咚”一声青蛙跳进水里的声音,还有不知谁家的牛低沉的哞哞声,院子里母鸡的咕咕声……小小的我悄悄地望着房前那棵树投下的阴影和树叶间露出的浮云。看着我家的大白狗在树下的荫凉里打盹的样子,偶尔还有一只母鸡到树荫下散步捉食。我就趴在睡熟了的母亲身边,偷偷地睁大眼睛看着,听着。这样子的声音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成为记忆里故园的底色。

彼时太小,不懂得什么叫做欣喜和感动,只知道那时每天张着耳朵听这些声音,看着相同的蓝天和浮云也从不腻烦。现在想来,那时必定感受到美了,并且为这美收摄了心神而安静乖巧。只是这样的后知后觉,在我离家长大后,无数次睡梦中幻听到那些属于当年的遥远声音时才一一觉醒。在曾经走过生命的无数个时空里,经常有一种安详温暖的感觉倏忽而至,然后童年午后那时的声音和景象便千山万水地一一赶来,汇集在漫漫沙尘的道路旁,汇集在我的眼眸里。并成为一种生命里的特质和性格,被保留下来。

小时,最不喜欢的是睡觉,最喜欢做的便是背诗和看星星。院子很大,总有一个小小的人搬了小凳子,坐在院子里托着下巴看星星。记得妈妈教过我很多关于星星的儿歌,童谣。有有曲调的,也有些是没有曲调的,只是有很押韵的韵脚,念起来也是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印象中有一支童谣是这么说的:“一颗星,两颗星,咕噜咕噜转油瓶。油瓶转,狗推碾,猫在炕上捏窝窝,鸭子拐啦拐啦地拿柴禾。”

我便好像看到每一颗星星里都有一个温暖的家,这个大家庭里住着狗,猫,老鼠……还有好多好多我能想到的`动物。它们就像我和我的家人一样,在那个小小的星星里过着幸福的日子。它们也会吵架闹脾气,但是它们一会儿就和好啦,然后大家就坐在一张大床上,一起做饭了。那它们会不会也在晚上看星星呢?它们一定也能想到在其他星星上也有象它们一样的我在看着它们吧?我看到每一颗星星里的动物们都很开心,即使它们有些是在撅着嘴闹脾气呢,但是我就是知道它们其实很开心,想一直这样子呢。它们看我的时候我也是乐的。

老爸是我识字之前的故事书,尤其是夏夜里,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是极舒服的乘凉场所。在这里,我听到很多很多,美丽的传说。记忆深刻的是七夕晚上老爸在这葡萄架下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即使是小,这故事带给我的触动仍然清楚。第一次,我有些讨厌那银河了,还记得小小的我听完很不开心。爸爸便告诉我说:“每年这个日子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会有喜鹊来给他们搭鹊桥相会。七夕都会下雨,是他们见面时因为思念和激动而哭泣。据说如果在这天坐在葡萄架下就能听到他们说话。”我信以为真,竖着耳朵努力听,可是只有风拂过时叶子翻飞的沙沙声。老爸便说:“也许今年他们聊了一些高兴的事,没有人哭,所以没有下雨。听不到他们讲话。”过去很多年,我却一直记得这个说法,一直想挑一个下雨的七夕夜,去葡萄架下听一听他们一年的爱恋和思念,以及那无怨无悔的等待。多么希望,天下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编辑点评:

每个人在行走间,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景,然而,有些场景虽然不同,牵扯到心境便有了思绪的变幻。作者在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院子,那种似曾相识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故园,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即使是墙角的一株嫩苗,也让小小的我们欣喜。”带着纯纯的语调让读者眼前一亮,有了一个美妙的画面,开始回忆,承上启下。作者先将雪白的梨花,小女孩儿的笑声,流动的浮云,形形色色的声音将故园装扮一番。然后,人物出场,妈妈教童谣,爸爸讲故事,姐姐背诗歌,年幼的“我”耳濡目染着,给故园增加了更多的故事情怀。最后,作者借用席慕容的《乡愁》收尾给人以遐想回味的空间。作者文笔清新,感情真挚,如果在文字上经过锤炼和推敲,会更加出色。欣赏佳作,问候作者,推荐赏阅,与大家一起分享。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三

沿河路,绿树成荫,只偶有陌生的行人路过,幽静得很。沿途绿化带,色彩斑斓,煞是好看。缓缓地走,细细地浏览,意欲借点美景,装点萧瑟的心境。

有河必有柳,无柳不成趣,自古如此。这河自然也少不了柳。世上的树,千种万种,只有她最多情。绝非言过其实。自不必说,妇孺皆知的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墨客笔传有关她的风流韵事。就是眼下,你看她:绿绦纤纤,如情丝缕缕。微风轻拂,柔情款款,风情万种的那股风骚劲,就足可见一斑。其实她也不想这个样子,这个样子太伤风化。她也是没办法。因为她这个样子,是爹妈给的。如果你神魂颠倒,为伊消得人憔悴,那只能怪你自己:自作多情,想入非非。

河水、自顾自不紧不慢地按自已的节奏流淌。从来的地方来,到去的地方去。那般淡定从容。而人却很悲哀,只能随无舵的命运之舟,在岁月的长河中,随波逐流。把握不住自己的方向,也控制不了自己的节奏。

溯水来的方向望,是一带远山。听说它是这条河的起源。老想去考察一下,看到底是不是。如果是,我得:买个猪头、捎带瓶好酒,去祭拜它。因为:如果不是它,就无所谓这条河流;无所谓这条河流,我就无处消我所谓万古愁。说不定,还能碰到神仙,顺便设法求他传授我广大的神通,让我:无所不能,所向披靡;深谙世道,适者生存;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河岸隔一段距离,有个别致的风景亭,是休闲的好去处。青年男女、来此谈情说爱,也别有情趣:顺手栏外摘朵花,送给心爱的,然后指着绵绵不绝的河水说“天长地久”,浪漫而赋有诗意。很想演绎这种浪漫,遗憾的是,我错过了季节。

忽见一位拄拐老翁,在蹒跚黄昏。他时而默视脚下的路;时而远眺空渺的远方,深沉得象本历史。很想翻开读读,借点经验、智慧,巧度人生。以便到他这个年纪时,浊酒一杯,回首往昔,了无遗憾。

快到路的尽头旁,有户人家。主人不知何处去,院门锈迹斑斑地紧锁。蛛网布满了门窗,杂草荒芜了庭院。一棵有人栽无人顾的`栀子树,兀自开满了惨白的花。尽管庭院深深,她还是捎香墙外,告诉路人,她正值花季。然而院门紧锁,路人有心怎堪摘?正是:一个院里空过花季,一个院外空劳牵挂;院里怨来院外愁,本是春天心上秋。

梦想凋谢在命运不堪的世道上,于是生活的甜酸苦辣,冷却了澎湃的胸膛。何处飘来一曲《东风破》,把荒烟漫草的人生苍凉。

点燃一支烟,茫然四望,天地苍茫,一轮残月,彷徨在山岗上……。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四

如果说故乡是生命的摇篮,那么,童年与故乡是不可分割的词。

我童年的故乡是一个老式的宅子,宅子被大宅沟四面围住,进出宅子必要经过宅门。

小时候的夏日,天要比现在还要热。中午时分,“知了”躲在宅沟沿中的杨柳树上拼命地叫,我和小伙伴们约定出去捕“知了”。

捕“知了”有二种方法。

一种叫粘“知了”,弄一把小麦放嘴里嚼得粉粉碎,然后吐出来,在手里捏成面团,再用水轻轻汰掉面团上松散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叫面筋,面筋很有粘劲,然后用面筋裹在长竹梢上,看到“知了”就悄悄地将竹梢伸过去,粘住了“知了”就赶紧抽回竹杆捉“知了”,但这个方法不如扣“知了”来得好。

扣“知了”拿出一根粗约四毫米的铅丝,先将铅丝掰成碗口大的圆圈,然后再把铅丝圈牢牢梆在长竹梢上,再将透明的塑料袋的口缝在铅丝圈上。这是最理想的扣“知了”工具,几乎一扣一个准,为什么?主要是透明的塑料袋在阳光的照射下,会让“知了”失明。

还有一桩开心事,就是在宅沟里采紫菱角。

家的后面就是水桥,从家里拖一只洗澡用的大木盆,从水桥上把木盆缓缓放入宅沟里,宅沟里满沟都是紫菱的叶子,老辈人说,这菱角叶子只要听到惊雷会一叶中一下子长出七叶来。想想也是,不然不久前还稀稀落落的几枝藤叶,一场雷雨后竟铺满了一沟。

将大木盆放到水里,然后人慢慢站到木盆里,用竹棍拨开菱角叶,再捞附近的菱藤翻过来,菱藤下面总会有好几只菱角。成熟了的菱角很硬,摘下来煮熟了吃,真是一种美味。嫩菱角剥开来,那白色的棱肉放嘴里一嚼,嫩嫩的,有点甜,稍微有点涩。那种独特的味道,至今都让我怀念。

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公社在宅子大场心上放电影了。太阳还在天上,宅子的大场心上就支好了幕布,小朋友们坐在太阳底下一步也不敢挪,生怕别人会占了自己的位置。我家很得益,家门正对着那块大屏幕,但小孩的心性使然,我仍然也会端张小木凳坐在太阳底下,总觉得这才像看了电影的样子。那时看过的一部部电影,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二、故乡与中年。

故乡,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进家门必先见门前二棵直径约二米的大圆黄杨树,还有二棵高大的金桂树。曾记得大黄杨树和桂花树来我家时都高不过盈尺,都是我亲手栽的。

那二棵黄杨树稍无声息,老头无事常将它俩修剪。它俩在岁月浸润下,长成了浑圆浑圆的身材,有点富态,更有点霸气。来来往往的人群在晚锻炼时总会在这二棵黄杨树前驻足,并对它评头品足一番。

随着人流我搬迁到城市,起始的几年间还常回故乡,修剪黄杨树和桂树则又成了我怡情养性的事。小孙孙的降临,我无奈地冷落了它们。

待今日重见久不相逢的它们,我的心中平添了几许感慨。

父亲走了,母亲老了,哥哥的背也驼了,嫂子见我到了,总要帮我张罗好些田间时疏,左邻右舍也是这样,我若说不要,他们会很难受,他们以为是我看轻了他们。于是,我每次大包小包拎到城市,再分给城市里的朋友。

三、故乡与晚年。

前几天,微信圈里忽然收到一条信息,说是故乡要拆迁了。

我和老头第二天就赶急赶忙回到故乡,不用我打听,邻居就告诉了我这事,通知我到上面办理各种拆迁的协议。

故乡的老屋,留在那里其实早己失去了它的居住功能。好几次人们要向我租借,但我总是舍不得。我会抽时间回到老屋打理,虽说这是很费神费力的活,但心中还是念念不忘老屋的好。这里有我童年的梦,这里见证了我坎坷的爱情,在外拚博身心俱疲时,也只有这窝让我倦鸟归巢疗伤。

晚年虽然成了大城市的居民,但每年的祭祖我总是要在这里举行。

每逢这种日子,七大姑八大姨,平时不来往的亲戚,自会在这个时候来了。乡下的小楼里那天会多出好多人来,人们巴巴地等着我张罗操持一切祭祖仪式。

我每次祭祖的菜肴总会弄十八样,亲戚有告诉我只要四样就可以了,我说:老祖宗一年才来吃一顿饭,这顿饭我就必须尽量弄好点。

十八碗大菜被装在高脚盆子低脚碗中,层层叠叠,摆好菜,给各位老祖斟酒,酒过三巡,后面就是给老祖宗们添饭,过了会儿,是磕头的仪式,磕头自然是按照辈分次序来的。

熊熊的火苗,袅袅的青烟中,我的心里满是祈祷,祈愿各位老祖在天安好!

今年的祭祖时,我手里重复做着以往的一切,但心里想,明年的祭祖我让老祖宗们到那里呢?祖宗们,故乡要拆迁了,等一切安定好以后我会在爹爹的坟上通知你们再到那里聚会。

呜呼!虽然深知一切皆属虚无,但这样一告,心念己了。

以后要见故乡,只能是梦里重游了!

望一眼故乡的云,心中满是酸涩。

看一眼故乡的人,明年何处找你们?

我只觉得心好疼,好疼……。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五

去年因为闰月,中秋迟来。月光清亮的如掩映在睫毛下的一双碧眼。前年今日,食堂集体加餐,人手一只鸭髀、一盒“滕王阁”月饼。酉时过后,户外的草地被月光浸染成了湖蓝,人迹所至,可以听见哗哗的水声。再前年,初次离家,离家之后初见明月,夜风将鼻子吹得一片酸溜。今年,中秋在望,台风来袭,整个江南阴风苦雨,我又独在异乡,且回绝了一概的邀约,在寒气嗖嗖的衽席上静心地品咂着狂热下的清寂。这好比对苦水饮蜜,临藜藿嚼肉。烂裳衣锦。因了这鲜明的比照,清寂,在平常的那个高度上居然又奇迹般的进了一层。八楼的位置按情理说就不该遗漏了任何的细微处;一只鼓着胸脯的鸟从云层里划过。仰卧的姿势,天空的这一幕,正好被双目捕捉到。屋子里的寂静,更是如一个满胀能量的吸球。风声是长长的线条,挂在耳郭,爆竹炸开了,像一些怒放的花,散发着茂盛的火药香。竹杠上似乎窜满了裂缝。倒地的声音有些发颤,不管这样的祸事是发生在自家的阳台上,还是隔壁甚至更远。总之明天在屋子里呆着,就能清楚的听见倒霉之人嚼着怨歌。接下来呢,刷子和搓衣板又开始老调重弹。不过暂时我都不会多想,我将披衣出户赏月去,中秋的月光被云山云海埋没,或许月光是不胜天上的罡风,自家伸腿躲进了云被里。多谢佛,教会我透过现象寻找本质,月亮还在从前的高度,我定一定神,扑棱的就看见了。只是风和树林的聚会太喧吵。差一点,粘在枝干上蝉蜕就被摇落。雨开始纺纱。我看见我自己满头都是薄霜。秋老虎终于被降服。回去,得整一整衣箱。所有的夏装都将束之高阁。

雨天吃月饼,滋味别样。平常的甜腻被细白的雨声稀释。味道如冲泡的一壶的糖水,古人爱月眠迟。我偏偏听雨晚起。透湿的长假,被单身、客居包裹着,一分一秒都得靠人推动,时间太漫长,尽管檐前滴沥着,却不适宜读书。书要在闲缝中读,味道方才隽永。步行街两侧店铺招牌被洗的发亮,世味冲淡了,更像是一个逼近于诗意的摆设。午后这儿简直成了一条空街,我走入一家老字号的珠宝行。任凭店员怎样兜揽,我始终不支声,她不知道雨天对着一条项链或者别的什么说价是没有意义的,不论金银器具,还是水晶、玛瑙,雨天是一个的朝圣日,凡人见及都得敬奉。陡峭的寒气如宝像开光。我喜欢在雨天去叩见那些坚硬,有着锋利光泽的事物,譬如在大雨中紧紧怀抱着一块鲜亮的琉璃瓦。就很知足。一直忘不了童年的那个小院。大理石铺面。瓦缸中还养着锦鲤。福寿螺产卵特别,很像一个厚厚的吻。印在瓦缸上,雨天高处来风,像一个逼仄的珠宝小店。

《杜甫诗集》借期太长,得趁早还掉。不然道道手续,会很麻烦,雨天去还书。真有点像电影里的内线将密碟从皇宫里送出来。左小心右小心的。确实很锻炼人。宁波的天一阁最是有名,可据我所知,天一阁许多小城也会有。是藏书的么?总之是带着一点“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意思。下雨天要是瓦漏。图书也必将遭殃。知堂就尝尽了苦雨的滋味。南书房的藏书大半濡湿成了纸饼。不能再看了,引人叹息连连。可知天一生水,水满为患。三毛的书但看文字,也不算吃力,可思想却是秋天的长风,令人每每滞后。《稻草人手迹》姑且先借回家。能读,就枕上读完,不能的话,明天就顺手还掉。

回路的风,阴湿、但草的气味很浓。路旁的构树林叶子开始老绿。抽穗的草望风披靡。还有淡紫色的牵牛花,都呈现出一个躺卧的姿势。我在滕王阁下对着满江的流水出神。风声如滚动的细浪。兜头盖脸的打来。我辈身世浮沉。如不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恐怕我连落脚的坐标点了也找不到了。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六

大学掉在罗盘上,罗盘却不显示大学的东南西北,焦虑之极,我便把大学捡回,放在心里,因为这颗心具有磁性——指示南北。

我们是寄居于时间大海边的寄居蟹,踽踽终日,不断寻找着更大更适合的壳,直到有一天,我们无力再走了,把壳还给世界。来到这里,被称为大学的地方,是套上壳的重重压力,也是一步一步在脱掉壳的奋力前行。岁月被指尖弹在空中,四处飘散,居无定所,以至于我开始有些坐立不安,想要逃亡。这,就是我的大学初期,总是一个影子,一双筷子。

回想来时的路,总是被那辆有些感冒的火车打乱我的灵魂,因为它声音沙哑,还时常咳嗽,导致我不敢将家乡的一切与现在衔接,怕自己在回想中悄无声息地患了病,我知道一旦染上这不痛不痒的病之后会很麻烦。可你知道人为什么会生病吗?就是明知道会病还要去做的人太多,我就是这样的人,因为来到这里后我经常咳嗽,这咳嗽是故乡的人给的,是故乡的物给的。好想抽过时间回去把这病治好,不过我想,只要继续选择远足,这病就会喷涌而来。

离开,是必然的姿势。可要是一病不起,如何健健康康回家呢!

太多的结束和开始像一扇门,关了再开,开了再关,我们在所有的剧情里出出进进。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所以,我还得继续走下去,于这个大学,我想收获的还有很多。我不想永远像现在般单影行只,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我渴望走路的时候有人打乱我的影子,我渴望吃饭的时候有人弄乱我的餐盘,我更渴望结束的时候有一群疯子欢呼不散。

生命犹如渡过一重大海,我们相遇在这同一的狭船里。死时,我们同登彼岸,又向不同的世界各奔前程。回过头去看看那些浸透在白纸黑字上的生动的悲喜,切肤地感觉到,在那样一个唯唯诺诺的苟且年纪,伤情是装点生命的勋章,好像只有凭借那些,幻觉般的,被我们脆弱的主观承受力无限夸大的非难,我们才得以拥有热泪盈眶的青春。

那些绵延散落的叶子,那些保留着最后盛开的花,那些摇摆着金黄的`树,那些分不清是春天还是秋天的美丽,一旦发芽,便会又一次根深蒂固的缠绕住我,绕满整个成长的季节。让世界拥有它的脚步,我保有我的茧。当溃烂已极的心灵不再想做一丝一毫的思索时,就让我静静回到我的茧内,以回忆为睡榻,以悲哀为覆被,这是我唯一的美丽。

冬至在我们面前伸了个懒腰,我们却以沉睡的姿势倒下,这不是我,想必也不是你正值青春年少的姿态。我叩响整个年少,你畅想整个青春,我们的骚年,应由我们舞动。

这个冬节,给思想设置一个闹钟,让自己醒在路上。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七

故乡的田坎,是父辈们留给田野的标识,也是田野追授给父辈们的劳动勋徽。

在故乡的水稻田,坡田上,有一道道用石头砌起的坎,高者三四米,低者不足一米,全部是用一个一个不规则的石头叠加磊砌而成。一道道坎,就是田野的回肠五脏,把农田的水土围护起来,无论暴风骤雨,突发山洪,土壤的肥气不会流失。从远处看,一道道田坎,如湾湾臂膀,把庄稼护在大地的怀抱,不让恶风刮去农民的收成。一层层的坎,如一根根绳,一条条链,与田野缠绵着、纠结在一起,显现出田野婀娜多姿,曼妙迷人的曲钱,乡亲们在田里耕耘,那牛、那人、那树,就成了依偎在田坎的一个个五线谱符,一首田园诗里的特定标点。几十上百道田坎,如动感十足的龙蛇,扭在一起,构成一幅雄浑奇丽的画卷。

满山满坡满坪的田,因为有了坎,才在太阳下变得舒展,展示出丰厚的肌肉和轮廓。田,才有了姓名,有了梯度,有了韵律,有了和弦。好多年过去了,田坎上长出了地盘果,一茬一茬细嫩的草,那坎上的小缝隙,成了蛇的营地,那松软细腻的泥土,成了青蛙歇脚乘凉、蚂蚁盘蛋的场所,那鲜嫩的草,为耕牛们无偿供应着劳动之余的零食,那芳菲的牵牛花上,还飞来了多情撩人的蜻蜓。

父亲是村里砌坎的'能手,他砌的田坎是齐整精致的,从河滩上,从溪沟里,野山里捡来的石头,好似他前世的熟人、知已,在他长满粗茧壳的手里,变成了一个个听话的孩儿,乖乖地,俯首听命,大大小小的石头,在父亲眼里,只要质地坚硬的,都是有用之材,大的作基础,小的作垫石、塞坎缝,形形色色的石头堆积在一起,因为有我父亲高超的砌坎技术,而石尽其用,比呆在山野当千年绊脚石风光多了,因为有父亲的重托,它们从无怨言,在田坎,由我父亲安排岗位,承担起护卫农田的使命。

有的老农砌田坎,要么是基础不牢,要么是重要岗位用了风化的麻骨石,要么是石头放的不妥贴,经不过三个月亮晒,经不住麻雀落,就垮了,田坎一垮,一田的土和庄稼就毁了。父亲做的田坎,不仅基础夯实,牢固,那奇形怪状的石头如粘了万能胶一样,几十年纹丝不动,如钉子钉着,水泥砂浆凝固着,父亲一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做的田坎,半个世纪过去了,还是刀削斧劈一般,那样挺拔,那样安祥,为村寨里子子孙孙繁衍生息,护卫着家园,护卫着土地,护卫着庄稼,从远方看去,那一圈一圈一屯一屯的田坎,就是父亲脸上的一轮轮皱纹,田里的禾苗,就是父亲嘴角和下巴上长出的胡须。

故乡的田坎,刻录下父辈的沧桑,解读着一个村寨的历史年轮。每当我们走近那一道道熟悉的田坎,分明能看到父辈们的手指纹烙印,依稀闻到他们滴落汗水的芬芳,聆听到他们激越的号子声,读出他们慈祥而宽厚的脸庞。

父亲的田坎,长在我们的心坎。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八

当哥嫂们相继走出百年老屋,空荡荡的房间里,幽静昏暗的灯光下,仍坐在母亲身旁的我,一边回忆着母亲康健时我回老家时的幸福情景,一边痛楚无言地看着眼下这骨瘦如柴的母亲。

患脑溢血的母亲,自医院抬回老屋后,便一动不动地瘫在了床上,已瘫了两年多了!吃喝拉撒,24小时都要子女们服侍着,望着我心地极其慈善的母亲,晚年的境况是这般地凄楚,我不由伤感阵阵。

今天是双休日,回老家探望母亲的我,今夜替二哥给母亲值班。

哥嫂们走后,边想边伤感的我在母亲的床沿仍孤零零地坐着。母亲有气无力地说“去睡吧,你也很吃力了”。

想着、想着,今晚我决定要和81岁的老母同睡一床,同睡一头。

母亲瘫痪后,神志时好时坏。神志不清的时光,那大小便也会一一拉在床上。尽管平时嫂子、弟媳、姐妹们将她的被褥料理的较为干净,但时为冬日,加上那床铺、被絮久尿久用,仍有一股尿臭味弥漫其间。

我脱了衣服,将一只古老又极为熟悉的,由藏青色土布做成的冬瓜式的绣花枕头,从母亲后脑勺下小心地拉出一半,拉近我的颈脖之处,我真真切切地和慈祥的老母亲睡在一头了!

和母亲睡在一头,这是40多年前的往事,想不到40多年后的今天,和母亲睡在一头时,是这么一番酸楚的感觉和凄然的景象。

躺下后,我伸过胳膊将母亲的头枕在上面。我面对面地看着我母亲瘦削的脸面、慈祥的眼睛、花白的头发……然而用右手不停地把母亲的前额和后脑勺按摩着、按摩着。母亲是脑溢血,母亲的脑子里有好多的淤血,这些淤血使我好端端的一个母亲,变成了这么副样子。我多想今夜通过我一这带情、带爱、带着对上苍虔诚祈求的按摩,把母亲脑子里的淤血一一消溶化解开来啊!

母亲没有睡着,她也不知我的用意,但母亲用一种无比幸福和感激的眼光望着我,母亲对我说好舒服、好舒服的。

母亲在我的按摩中渐渐打起了呼噜,我也不知什么时候游进了自个的梦乡。

小时候,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夜和我睡在一头,而我们并没有将它记在心中收进梦里;可母亲在病瘫之时,我偶然和母亲睡在一头,母亲为此却感动地流下了老泪。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九

秋风起,落叶归根,根是什么?根是生命的原乡,是故乡。故乡是根,是每一个生命尽头时,灵魂故地重游的地方。

——题记。

人一生能够深种的记忆并不多,很多路过的风景,只能保留一盏茶的时光,前后相抵,慢慢会被光阴冲淡。能够留住的一定是些,情深意重的、一生都在怀想的东西。这些抹不去的记忆里,最牵动人心的,就是故乡。因为故乡应是每个人初始的地方,它既是我们的血乡,又是每个人的身世,祖祖辈辈的故事,都被那一方水土所收藏,无论我们走多远,故乡永远是根,在未来的某一天,多数人,都将落叶归根,即便是客葬他乡,那颗飘起的灵魂,也会循着来时的路,故地重游,去寻找根植的地方。

山村于我,是铭心刻骨的,因为在我的记忆系统里,山村是最早入住的,从我的目光能够清楚地打量这个尘世,第一眼看到的是,大山环绕的村庄;最初认识的人,是操着山东口音的乡亲四邻,他们是烽烟四起的年代来到这里,也是因为他们,这个曾经没有人烟的地方,成为了我的故乡。我吃着山村的黑土地产出的粮食、喝着山里的泉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长大。山村里有我失散的小伙伴、和回不去的年华。人总是会对人生的起初,记忆犹新,无论好坏,时隔多久,或是日后的`生活多美好,还是会怀念那些曾经。那些个当初,是在你最纯净时光中,见到了当时最精彩的世界,于是,用记忆把它临摹成一幅画,这幅画是永恒的,她画在了你心上的。你无法把它从你的生命中抹去,永远不能。

故乡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一幅油画,虽然贫瘠,可画境淳朴娴静。即便在远离故土的今天,我依然怀念着,怀念那山、那水、那一方人,还有那些年少的岁月。虽说当初的日子贫苦、艰难,可那段时光是缓缓的,人心是平和的,更是热情的、真诚的。在某些时刻,时间似乎静止,定格在唯美的画面里,青山碧水,田野庄家,牧童夕阳,晚霞炊烟,组合起的田园画境,在今天而言,抛出对物质的奢求,是多少城里人所向往的生活画面。

故乡,地处长白山腹地,那是一个大山环抱的村庄,白山黑水,土地贫瘠——因山地被雨水洗刷,田园犹如骨瘦如柴的老人,在悠长的岁月里,为村人贡献着余温。连绵的群山,把几百户人家围绕其中,几个小村落,被一道道山梁隔开,几条从山里流淌出的小溪,汇成一条清浅的河流,村庄里滋养着村民的泉水,成为河流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流向山外的河水是甜的,清澈见底,河水如山里人的眼睛一样纯净。带着山里人渴望与探寻的目光,流向山外,流到城市,汇入江河,一去不回头。我是跟着河流,流入到城市的,跟着河流去山外追寻的人越来越多,离开的人,却没有河水那么绝情,偶尔,还会回去探望。

离开故乡已经近三十年的光景,三十年的流光,没有冲淡故乡在心底的印记,或许是太刻骨。少年时的山村生活,对一个人的影响太深刻,村庄的风物人文,深深地镌刻在心坎上的,挥之不去。山村,收藏了无忧无虑的欢笑、留下了青春的脚步、太多的人事成为忘不了的故事,任流光奔涌、任繁华三千,故乡最终成为了离乡人,洗尽铅华的乡愁。

去年回乡为母亲扫墓,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探望故里,山村,还是那么贫穷,落后,骨感的土地,消失殆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时光。我的街坊四邻,他们老了,我也不再年轻,彼此相见不相识,他们有我的长辈、我的发小,我的记忆停留在三十年前,可岁月的风沙很无情,侵蚀了我记忆中的容颜,见面后,外在的陌生感,很快被一种久违亲的切感所替代。很多父辈人已离世,山坡上多出的坟茔,是那些老去的灵魂,他们守着大山,与山村同在。村子里的人少了,土地开始退耕还林,结束了它们曾经的使命。山林更加郁葱起来,像我一样离开的鸟儿,也陆续回归,饮着朝露,迎着朝阳,欢快地吟唱,那是一曲故乡情。

曾经的自己,嫌弃过那片热土,因为它的贫困、闭塞,让我看不到未来。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心生厌烦,不想如老辈人一样,把人生困在土地上。春种、夏锄、秋收,年复一年,浑身上下都是土。偶尔,进趟城,从城里人的眼光中,我看到了鄙视与不削,那眼光,刺疼了我,年轻躁动的心,感觉到了做农民卑微,我决心不做农民,因为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最终我离乡而去。

当我住进了城里,我觉得,我过上了好日子,再也不用早出晚归地和泥土打交道。我开始庆幸,庆幸自己逃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有了新生活。很多年轻人都萌生了和我一样的意念,如我一样走出山村,去城里打拼,追求梦想。于是山村在我们的逃离中,慢慢开始空荡。村子里留守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再后来,孩子也随父母去了城里,乡村学校空了。而今,守候村庄的大都是苍暮之年的老者,苍山、幽林、安静的村落,墙根下晒着太阳的老人,这样的一幅景象,是落寞、还是还原,我不知道该如何下这个定义。

如今,我离开山村已三十载,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二十几年里,留给我深刻的东西少之又少,因为太过纷杂,我不知道给如何去记忆。城市,除了高楼、水泥路、汽车、和拥挤的人群,市井的吵杂,再就是陌生的眼神,让我感到丝丝凉意。城市里的生活节奏快的要死,生活的压力,像一根抽打陀螺的鞭子,在不停地赶着你奔跑,你想休息会,可看到那些比你跑的快的人,你就得咬紧牙,使劲地追,追到现在,我还是一个落后分子。当我赶到疲惫了,我开始怀想我的山村,山村的时光真好,那么的慢,那份淳朴宁静仿佛把时间定格一个幻化的空间里,人可以把灵魂放逐于青山碧水间,任意畅游。

山村的生活,在周而复始的四季轮回里,按部就班,播种希望,收获喜悦,简单到让你觉得心如清泉,清明纯净。泥土路,雨后散发出独有的土腥味,那气味很特别,比城市阳光下的泊油路的味道清香。路边的花草,随性地生长,不用循规蹈矩,那么的自然天成。黄牛的脚力和轿车的速度相比,就是蜗牛,可晃晃悠悠,没污染,稳妥又安全。人总是在经历过后,才知道那些当初的珍贵,就犹如我此时的心情,手指敲打着键盘,脑海中满是乡村的美,曾经我眼中的丑陋,却一扫而光。我只好把我心中的乡村,用文字展现出来,我想把它描绘成一幅长卷,铺展在未来的岁月里,等我终老之时,我沿着画中的脉络去寻根。

人这一生,无论走多远、阔别多久,故乡的土地,永远刻着我们的脚印、收藏着我们的灵魂。离开了那方山水、那处地域,却驱不散氤氲在心底的思乡之情。那故乡的山水花草、农田庄家、篱笆院、泥草屋、浓郁的乡野风情,像一幅淳朴,简洁的水墨,紧紧锁住我们游离的视线。朴实的民风、温暖的乡情,滋养着一颗颗漂泊的心。故乡在,我们的根在,我们的魂魄不会四处飘荡。

时过境迁,太多往事已淡出,唯有对故乡的那份念,是挥之不去的。如今再回首,山村的时光仿佛是一坛陈年老酒,慢慢品咂,香韵悠长,越发的醉人。于是我开始沉醉——沉醉于故乡的青山碧水间、沉醉于绿油油田野里。我更加眷恋——眷恋父老乡亲那热乎乎的温情,眷恋那种缓慢而平静的乡村生活,眷恋故乡所有的一切。山村将是我生命尽头时,灵魂的归宿。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十

清晨在朝阳中离开花城,乘坐高铁一路奔驰到了星城,心情格外高兴,马上就可以回到第二故乡五强溪了,可见到梦中的山山水水了。下了高铁,乘上湖南省沅陵县五强溪大酒店干狗佬(唐总)的车,听他和同来接车的一号说,故乡涨洪水了,我们惊讶道,真的吗?这次的龙舟赛还能进行吗?他们说不知道,要看天气情况,今天(6月28日)是阴雨天,后面几天都有雨。龙舟赛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这种古老的民俗活动在故乡源远流长,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民风淳朴,自古以来,在老乡的眼中,龙舟赛代表着一种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爱国主义的精神,他们称之为“龙舟精神”。

一路行驶在鱼米之乡的常德境内,从闲聊中得知,干狗佬他们组建的飞马龙舟赛队明天将进山里――我们的故乡七甲坪镇,参加龙舟邀请赛,这支队伍共有五十多个队员,平常就在沅江上练习赛龙舟,如今要参加比赛了,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希望取得好成绩,给父老乡亲争光。他们说这支队伍练习时有很多当地热心人士赞助物资、生活船只,他们感激不尽,坚持辛苦操练。

下午五点多到达五强溪镇,我和主播铃儿响叮当来不及休息,就下楼到了酒店后面的球场参加晚会。为了庆祝“七一”建党节,晚上当地村民、附近学校和幼儿园的老师及孩子们自发组织参加这场晚会的表演,铃儿响叮当主播将全场直播晚会盛况。球场上搭建了临时的舞台,台上彩灯闪烁,台下座无虚席,四周房屋的窗台露出了很多观众的脑袋。当音乐响起,一支支舞蹈队上场了,他们或穿裙装,或穿迷彩服,或穿草原牧民的服饰,一场场精彩的表演引来热烈的掌声。学校的老师身着民族服装表演优美的舞蹈《彩云之南》,幼儿园的小朋友表演各种极具儿童特色的舞蹈,把晚会推向高潮。晚会结束,我们匆匆离场,在疲劳中进入梦乡,第二天得进山参加龙舟赛。

第二天(6月29日)天空阴沉沉的,飞马龙舟队浩浩荡荡地向山里前进了。沅江中,清澈的水变得浑浊,上游的水电站已开始泄洪,据说上游连降暴雨,河水陡涨。飞马龙舟队在七甲坪的蚕忙村安排好住宿,就去七甲坪镇的赛场演习了。赛场在七甲坪镇的一条小河里,那里群山环绕,河水弯弯曲曲,河流像条绿色的绸带飘落在山间。下午,天空飘着细雨,小河岸边围满了从附近赶来的村民,蜿蜒的河水中,当地伍家村的一支红色龙船上队员在演习,龙船上龙头高昂,龙尾卷起。绿草茵茵中,五强溪飞马龙舟队的队员身着白色服装下河了。锣鼓声在山间回荡,桥上观看的人们议论纷纷,说五强溪的飞马龙舟队天天在大江里操练,技术没得说,虽参加过跨省的龙舟大赛,但在这小河里不一定能施展拳脚,说不定会在阴沟里翻船哟。突然在震天的锣鼓声中传来人们的欢呼声,原来五强溪的龙舟队与当地伍家村龙舟队你追我赶比赛了,虽没有裁判,队员却热血沸腾,观众热情鼓掌喝彩,只有旗手靓猫儿耸拉着脑袋,赛道短、河道窄,还没划几分钟就到了目的地,没有他的用武之地。

演习如火如荼进行中,铃儿响叮当主播上了飞马龙舟队的赛船,直播他们演习的画面,险些掉进了水里。她上岸后,应一位从沅陵县城赶回来的洞溪老乡海老师的邀请,在龙舟赛场岸边的亭子里发起了唱山歌的直播,为即将举办的龙舟赛助阵。海老师上午带着山歌爱好者在洞溪如画风景中拍摄视频,下午在雨中赶到赛场岸边,山歌爱好者们冒雨冲向亭子。青山绿水间,山歌皇后桂娇姐嘹亮的歌声响起,其余的歌手纷纷酝酿歌词,也要一展歌喉。他们深情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拥护,对龙舟赛的祝贺,优美的土家x山歌响彻云霄。

夜幕降临,雨声淅淅沥沥,七甲坪镇迎“七一”、边贸文艺晚会在九校礼堂如期开幕了。人们说若能在室外表演该多好,可惜天公不作美呀。这里是诗词之乡、文艺之乡,这里的人们就是那么任性,随随便便就可在街头组织一台晚会。当精心准备的节目粉墨登场了,观众为演员们鼓掌。这里曾是革命老区,生活走向小康水平的人们不会忘记贺龙带领红军长征时经过这里,因而全国兰老师自编自导的红军长征的节目很受欢迎。全庭杰夫妇在自家闲聊灵感来临,临时排演的赛龙舟的诙谐节目让观众笑得合不拢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傩戏依然是重头戏,人们百看不厌。江南水乡的旗袍女子撑着油纸伞款款走来,优雅的旗袍秀节目让人们欣赏了传统的艺术之美。晚会后,人们纷纷离场,说早点休息,明天得观看龙舟赛,而乡镇的领导们不敢松懈,为抗洪抢险开会研究对策。主播铃儿响叮当在直播现场不小心扭了脚,她忍着疼痛坚持到晚会落幕,来到医生的诊所,脚踝处已肿得像馒头了。七甲坪阳戏剧团的张秀英主动找到医生住处,要他半夜出诊。快到转钟时医治结束,医生不愿意收出诊费,后面我们强烈要求给他一点费用,他只收了五折,一直陪伴主播接受治疗的张金城(七甲坪镇洞溪老乡,在东莞打拼)抢着付了治疗费。

第三天(6月30日)天空依然阴沉,人们如潮水般涌向赛场,遇到英姿飒爽的女子龙舟队,主播将镜头对准了她们。偶遇从外村赶来的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主播问他们喜欢看龙舟赛吗?他们说喜欢,有多少年没看过龙舟赛了。一位背着新鲜粽子的女子匆匆赶路,希望边看龙舟赛边卖出粽子。

不知何时,小雨悄然而至,河水比前一天浑浊了,人们撑起了雨伞,河边如盛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时间已到,赛事没有开始,参加比赛的队员们静候上场,据说得等县防汛办的通知,上游在涨水。桃枝青翠,杨柳依依,负责安保的工作人员默默守候在赛场的岸边,卖玉米、叶子粑粑的摊位挤满了游客和观众。主播在华丽宾馆美丽老板娘的热心邀请下上了顶楼,我们站在顶楼,远眺白云飘渺中的群山,群山如黛,河水如眸,只是眸子不再清澈。从楼上俯瞰,地上的观众如蚂蚁般倾巢而出,大桥上挤满了期待赛事的人们,彩虹似的大桥人头颤动。小河的草丛、田野的路边、岸边的道路、四周房屋的阳台窗口,挤着围观的人们。

雨势加大,滂沱大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龙舟队的队员纷纷跑到宾馆旁的一间空屋子躲雨,一位老人高举着十多年前村里获得的冠军旗帜,述说着当年参赛的风采。老人说期盼龙舟赛顺利开幕,他特别想村里队伍再次夺冠,他守着这冠军旗帜十七年了。他的话语让围观的群众激动不已,盼望已久的龙舟赛能如期举办吗?在等待中,女子龙舟队在主播的镜头前爬起了旱龙船,一刹那,震天的锣鼓声、欢笑声飘向山间,人们忘记了雨声。

时间在溜走,雨水在加大。突然,县城来的安保队员纷纷离开岸边,在一空旷地排起整齐的队伍。这时飞马龙舟队的干狗佬和一号找到我和主播,说接到县防汛办的通知,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赛事取消,上游的洪水已流向各支流,我们要打道回府去江边了。

飞马龙舟队接到回去的命令,立马开车奔驰在山路十八弯的崇山峻岭中。干狗佬说抗洪形势严峻,他们回去了得把平常操练的船只拖上岸,洪峰过境前必须完成任务。山风呼啸,雨水洗礼,一号幽默地说没有比赛也好,在大江里演练的飞马龙舟队若没夺得冠军,哪有颜面见父老乡亲?这样来个无言的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一是保证了群众的生命安全,二是免除了比赛的辛劳,三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四是龙舟精神依旧,明年继续演练,在自己乡镇的大江里举办龙舟赛。

说笑间,车队已走出山间,眼前是空旷的大江上空。远眺母亲河蜿蜒向东流去,心中感叹不已,母亲河平常如美丽的少女,婀娜多姿地在群山间流淌。此刻,母亲河洪水滔滔,大坝按计划不停泄洪。在干狗佬的带领下,我们驱车前往大坝泄洪地点。守候大坝的工作人员给我们一行几人发了安全帽,我们有幸跟随他到了开闸的坝上。大坝上游,风平浪静,远山笼罩在云雾中。走到泄洪处,震耳欲聋的激流声传来,在栏杆边向下一看,闸口的洪水急速喷出,在坝上跌落而下,如万马奔腾。水雾升腾中,浪花形成波涛汹涌的激流,急速奔向下游,此刻我终于明白下游的人们为何能捡到很多鱼了。平生第一次观看气势磅礴的泄洪场景,心中不免为下游的人们担忧,据说母亲河上游的支流都在涨洪水,故乡的人们一直为上游下游的居民作贡献,每次泄洪,他们的家园就处在洪水险情中。

黄昏前,主播随飞马龙舟队前往大江岸边,在洪水中拍摄队员们齐心协力把赛船拖上了岸,亲自体验了在船上直播的艰辛。飞马龙舟队的队员没有因为赛事取消而垂头丧气,他们说要听从当地政府的安排,人民群众的安全要摆在首位,若洪水来临,他们会投身到抗洪抢险的队伍中去。大雨中,他们一鼓作气,把赛船运到了安全地方,纷纷表示继续练习,明年继续参赛,洪水来了,龙舟精神不能倒,期待明年龙舟赛场见。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十一

(一)。

我在飞,我就是那只蝴蝶静静地守候你的窗前,守候着童年那份纯真的快乐。

炊烟总是第一个迎接太阳,迎接新的梦想。我们招呼着蝈蝈,叫天子、榆花、秋蝉、雪地、麻雀和牛羊。

田野望着山,山映着村庄。出出进进的是满脸沧桑,一身厚道的短衣粗布。山花总是爬满窗口。守候幸福,简单生活。

我只是卧剥莲蓬的贪玩少年。

月亮来了,星星收了一滩野梦。

(二)。

油灯不再点燃,历史怎敢遗忘!

我欲留住时光,让故事为我疗伤。

银针穿越时空,缝合着山村岁月温馨。心灵蘸着月光在星空里刻着祈祷-—父-母—。那是一双温馨的手,慰藉着贫瘠的春月与寒星。

他们用一生的时光写了一个懂字,你读懂了吗?放下那个充满狂妄自私虚伪的梦吧。

真的,最初的心守着温馨等着你返回。

(三)。

阿-门-。

你每天重复地画着十字祈祷。你何曾把罪恶的灵魂洗涤。

佛前,你又在索取什么。而你许多的承诺依然空着。

虚伪的虔诚越走越痛,痛到你没有月光,没有梦想时。你才明白你的信仰。

岁月在成长,生命在轮回。

阳光从远古走来,温暖着你和我,但我们没有权利操纵它的自由。

月光如此温柔啊,她带着梦魇的你从黑暗走向黎明。

醒来拥抱着阳光才是真实的自己。

(四)。

你听到了我在深情地呼呼了吗?

歌唱为你,我的生命里就流淌着你的向望。

为你而生的我,在你筑梦的路上,我将作无休的铺垫。

踏着露珠,我便是你手里的伞。山一程水一程,阳光作证,记着你的温馨。当我把晚霞披在你的微笑里时,星星来守护爱的甜蜜。

你一天不摘掉贫脊的帽子,我的.脚步就不会停留。

(五)。

故乡,我深爱着的母亲。

你的晨光与晚风,你的春媚与冬情,你的怀抱与歌喉。我的成长的摇篮我的根。

我饱吸着风雨淘出的精灵,磨练那成长的心。为你梳妆,为美丽开拓。

我翱翔着翅膀,站在高高的白杨上。眼前挂着一幅美丽的壮锦啊。

我如何让我的生命不灿烂。

我们怎能让你的明天不辉煌。

(六)。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故乡啊!

星星在呼唤:。

山河壮观。

物华诗炫。

守护一片纯洁,创造今生快乐。

2016.11.24修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十二

站在故乡坚韧厚实的土地上,冬,亦如此温馨!

冬天,故乡的冬天,应该是闲适而饱含情趣之美的。

静静地,很悠然地躺在藤椅里,,或手捧古卷,闲读先贤圣哲之文化精髓,听一曲冬日的恋歌,把思维拉向那些悠远悠远的时空里,聆听古人吟诗赋词的风流;或挑拣着今春的新茶,轻轻点入炉上温热的茶壶里,然后很安祥地看着炉畔的茗烟愈升愈散。那一刻应该会读懂何为古者意境!午后清淡温和的阳光也会适时惬意地散在略带微笑的睡眼上!――冬的结局就是这样淡淡地傲然一笑,再没有更多的言语。

江南的水畔,水畔的'江南,没有塞北的肃杀与苍凉,没有胡天的粗犷与豪放,那种美,是静态的美,是一种对江南生命痕迹的阐释--一切繁华绚烂之后总是庄重的肃穆。

……于是,青春才刚萌芽,就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开始衰老!历史浩浩荡荡地走来时,那个时代的人想必也是这样迷惘着的。千古多少兴亡事,不也“尽入渔樵华发”罢了。更何况这是江南,易碎的江南。从来都是那般多愁善感,文雅风骚!这里不谈巾帼须眉,不屑秦腔铿锵,更不习惯厮杀震天的古战场,憎恶空气里的血腥味,这里的人“弱如扶柳”,但不失豪情热血。这里的迁客骚人认为一支不朽的笔更可以无可替代地战胜狡猾的敌人,甚至战胜历史!所以他们把得与失、爱与恨、风情与沧桑都烙在这块丰韵秀残的土地上!

江南,这个季节里,该抹去万种婀娜,庄严地看待日子轮回之间的死亡与再生了!

当很多个灰蒙的午后、很多个凛冽的夜晚过后,总渴望一个明朗朗的早晨,高远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依旧温存的太阳……忘却了黄昏夜里的风雨灯,不记得生命如初的重荷。转眼看小渔船荡出的水晕,雪压枝的纯真调皮,落叶傍地游移的舞姿,阳光斑驳地落于古屋发霉的门框上,田野生机未尽的呼吸……在春之前的冬,自然就做好了前行的准备,一切便不再寂寥与没落了!

故乡的冬,是旅泊之人精神家园的停靠站:安宁与平和。然冬轮回,即便是走,脚下的力量亦来自故乡坚韧厚实的土地上!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十三

春天就这样来了,梨花的白和桃花的红同时从她的肌肤上溢出。书房拍照的前一天,匡先生还去我的故乡狠狠抓拍了一把春天。在没有书籍也没有牛粪的山梁上,他着实为突如其来的风景而兴奋:“绵里藏针的痛,紫椋鸟的故乡如同怀斯啊。”怀斯?又译为安德鲁·韦思,美国现代派写实主义绘画大师。我一时纳闷,匡又指着我躺在茅草丛中闭目养神的留影说:“多像怀斯的名画,不虚此行,我心安矣!”

看来故乡这本书我没有真正打开过,也许她注定只能被异乡人打开,所以才有“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样的格言。“异乡人!你的院门朝流亡敞开,樱花细语时你却双肩紧闭。”这是我很年轻时写下的诗句,如今想来,我自己的院门也一直朝流亡敞开,我压根儿就没有好好阅读故乡,而且与故乡有关的记忆也只是源自于童年。或者说,故乡与童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无法分割。虽然硬币上的花纹已经模糊不清,但有几个关键词却是历久弥新的,譬如“打野仗”、“跳房子”、“打波”以及“饿死鬼”等。从我开始懂事起,母亲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忆苦思甜”,说我们村活活饿死了哪些人。她说一个饿死鬼的名字就掉一滴硕大的泪珠,特别是当她说到,如果不是她冒险趁月黑风高,从公家地里偷回一篓麦子的话,我大哥(当时两岁左右)早也就成了饿死鬼时,更是嚎陶大哭。

“苦日子”过后很多年我才来到这个世界,可我一直在忍受苦难,并且是那些鲜为人知的苦难!为什么在别人快乐幸福的时候偏偏让我承担苦难呢?可能上帝一不小心就把我做为他种植“苦难”的试验田了。看来他老人家没有像尼采所说的已经死亡,而是神不知鬼不觉跟袁隆平一起躲在某处搞杂交水稻。那种莫可名状的痛苦常常在我身上澎湃,浪打空城!我既不知道这痛苦是什么配方,也不知道它究竟源自哪里,但我隐约感到它可以撕心裂肺。当然,它本身也不愿意成为“痛苦”,它要新生:金蝉脱壳或蛹化为蝶……更为不幸的是我无法摆脱它,就像无法摆脱我体内的肾结石。

细想起来,我们兄妹四人就我一个人被文学给掐住了脖子,其原因肯定与这种与生俱来的痛感有关。我的童年异常困顿,物质与精神生活均极度贫乏,加之在父母面前“失宠”:离开故乡前我从来没有穿过新衣裳。过年时多想跟邻家孩子一样穿一件新衣裳啊,哪怕半新不旧也好,可穿到我身上的偏偏只是多加了几块补丁的“新衣”。并且连课本也都是旧的,因交不起学费只能从上一届同学那里借。但我渴望读书!记得读初二时的某一天,父亲交给我两元钱去商店买盐和酱油吧,我把剩下的`两毛钱自作主张买了本《古文观止》(繁体字竖排本)兴高采烈回到家时,出其不意中了个“大奖”:两记漂亮的耳光。

……因此我十四岁去长沙读书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第一篇作品《海的梦·梦的海》由现《青年文学》主编唐朝晖发在长沙市文联的《新创作》上。我之所以一直坚持写诗,其动力主要是企图摆脱“苦难”这种欲望的驱使:个体的和人类的。我愈来愈坚信,仅仅靠发展高科技是不会让人幸福的,科技只能使人更方便;那么诗歌则可以让人幸福吗?就我个人的生命体验而言,诗歌已使我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幸福,至少是痛并快乐着。

无独有偶,无论如何我无法让我的故乡快乐起来。当光明农药一样杀死黑暗之虫的时候,我就起床忙碌,然后黑暗又蝗虫一样铺天盖地而来,把光明啃尽。就这样,很多年以来,我只能在凌晨抽出一点可怜的时间写作可怜的诗歌。上世纪中叶故乡的农民也是如此,他们只能趁早摸黑去自留地劳作一把:哪怕一年下来只能收获几斤骨瘦如柴的土豆。故乡的农民如今怎样了?三舅上午来我家闲谈时说,好是好蛮多了,但还有一件让他挥之不去的痛心事,即现在的水稻得请医师开处方,中西医结合治疗才能多收三五斗。为什么几年下来,所有的虫子都不怕农药了呢?很难杀死它们。三舅一边咂吧着旱烟,一边诉苦。这个问题对久居城市的我来说是陌生和不关痛痒的,三舅对此却极为愤恨。他说:“国家要想办法消灭虫子才算完全关心咱农民”。这话给了我当头一击,那么多三农专家研究来研究去,谁想到了从杀虫子的角度来解决问题?送三舅出门的刹那间,我的思绪和情感又如受伤的小鸟飞回故乡,虽然电视里此刻正播放郑智化的《水手》,他深情地唱道:“这点痛算什么。”

这点痛已然弥漫在故乡美丽的风景中。那么,我的故乡难道真如匡国泰所言模仿怀斯,怀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吐露过真情:“我的画忧郁沉重,完全是虚构的,它与童年的经历有关,近乎超现实,近乎梦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十四

我忘不掉那条柳荫下的小河,永远,永远,如云长飘在我脑海的天空,如丝久牵于我心中梦里的情怀。几十年过去了,不知经历了多少人生风雨和世事沧桑,那条小河却像刻在了我的骨头里,贴在了我的脑屏上,难舍难忘!

江村是河南扶沟县最北边的一个乡镇。江村小学位居乡镇的南头,那条小河就在离一排教室不足50米的南边流过。我的小学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小河的流水潺潺流淌,那是伴随我成长的音乐。河中的小鱼随波撒欢,那是逗我开心的朋友。春秋的细雨滴出水面上密密麻麻的水涡,接着幻化出一圈圈涟漪。夏季的大雨泼下来;浑浊的河水东冲西撞地流去,使我想到了黄河。

我忘不了那年四月发生在小河里的故事。那天下午下了第二节课,我擦完黑板,便听到外边有人喊着:“走,抓鱼去啊!”等我到了小河边,尕娃、二愣和臭蛋几个已经扑扑腾腾下到河里抓起鱼来。这种情景使我好不舒服。我喜欢那些鱼,它们在水里摇头摆尾,撒欢跳跃,小河就是它们的家。它们畅游时那灵活美丽的身躯,也给人类带来了乐趣。鱼不打扰我们,我们人类没有任何理由伤害它们。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大步走到小河边,大声吼道:“尕娃,二愣,你们在干什么?!”尕娃手里正握着一条小鱼,听到吼声,他便直起了身子。跟着,二愣、臭蛋也住了手。看到他们住了手,我便放低声音说:“尕娃,你们想想,如果我们是鱼,鱼是我们,我们正在水里畅游,他们来抓我们,我们会有什么感觉?”我看到他们败兴的样子,但尕娃还是招呼二愣、臭蛋上了岸。他们平时的成绩比我差,我便抽出时间帮助他们。从此我们成了好朋友。

小河的风景全仗两岸的垂柳。春天,经过寒冬的`柳枝返了青,鹅黄色的嫩芽你争我抢地向外窜。眨眼间没几天,一个个纯真顽皮的孩童便长成一位位成熟爱美的少女。垂柳的丝绦像披风,如裙袂,似发辫。清风吹来,她们悠然飘舞,千姿百态。她们把我们当邻居,当朋友,为我们遮阳施荫,遮风挡雨。烦闷时,我们在树荫里散步;炎热时,我们在树荫下读书;下课时,我们在树荫中嬉戏。

垂柳也是小鸟的乐园。最常见的是朴素活泼的麻雀,它们叽叽喳喳,跳枝穿叶,即使到了雪压干枝的寒冬,它们也不忘飞到干枝上和垂柳做伴。偶尔也有穿着彩衣灵巧美丽的百灵飞来。它不像麻雀那样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而是偶尔叫几声,声音清脆而别致。和麻雀相比,百灵显得高雅而含蓄。

人啊,生灵之鸟啊,享受了大自然,也该报恩大自然,呵护大自然啊。

我常常叫上米大亮在柳荫下复习功课,有时自己默看,有时互相提问。

到了五、六年级,我和米大亮是班上的尖子生。论考试成绩,不是我第一,就是他第一。不知何故,他知道我得了第一,脸色就有点不自然,红一阵黄一阵的。其实,我也和他一样,听到他得了第一,我至少有两天情绪不高。当时找不到原因,长大成人踏上社会后,才悟到这是不服气。

不服气既含有自尊的成分,也含有嫉妒的味道。其实,不服气,虽然有点狭隘,但也可产生动力,这就是不满现状的一种竞争意识。但我主张互利双赢的竞争,反对损人肥己的恶意竞争。

后来我到了大西北的天山脚下,先后任工人、职员、教师、杂志社主编、出版社编审。米大亮到了县城,先后任广电局局长、政协文史委主任、人大办公室主任等职。当我得知大亮的事业发展和能力时,我才是一名普通教师。想想大亮,我深感惭愧,并由衷地为他人生路上的坚实足迹而高兴。1969年四月,我给大亮写了一封信,并附上这首诗:。

赠大亮。

十年两地都萦肠,利箭是君我瞎忙。

少小辩论可竞口,成人游水各划桨。

冬来春去我蹉跎,力博浪推君绩煌。

好友天涯几得聚,天山空望云飞扬。

我赴北京出差返疆途中路过河南便迫不及待地到了江村镇。那天天空的脸阴沉着风把地上的尘土、纸片和杂物吹起好高迷得我睁不开眼。过了一会儿我感到脸上凉凉的好像要下雨了。我把手提箱寄存到一个饭店就打上伞放开步子往江村小学的方向走去。

多年未回,江村镇变了样。申老师她父亲开的卤鸡店不见了,校墙外张大爷的烧饼炉也没了踪影。街两旁的建筑物不算高,但都没了原先的模样。我问一个年轻人江村小学在哪儿,他摇摇头说不知道。我又问一位老大爷,他似乎是耳背,我嗓门再大,他只是摇着头。我只好按照原先的记忆往南走。可是我一直走出江村镇,才知我走过了好远。于是,我又折转回去。

我的母校——开启我智慧之门我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江村小学和那条岸柳掩映伴我成长的小河,你们在哪里呀!我没有奢望,哪怕只让我看上一眼,看看我的班主任李健吾老师,看看米大亮,看看尕娃、二愣和臭蛋……把我的少年记忆和年近花甲的我链接起来,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一边向北走,一边使劲儿往右看,因为我的母校就在右边啊。可是,横走竖走,就是不见小河的影子。我不禁纳闷和伤感。

就在这时,我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芳清——!”

我转正身子往前看,一个中等身材红脸膛的老人迎上了我。

“芳清,你不认识我了?”

“你是……?”

“我是国忠啊。”

“啊,变了,变了呀!你不说,我还真认不出你来了。”我亲切地握上他的手,“你的眼力好啊,居然还能认出我来。”

“你不但是我们班的尖子生,还是我们班有名的小帅哥呀。你那双浓眉大眼,一看就知道是你。”

我听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李老师为人善诚,才学丰厚,诲人不倦,关爱学生。那时我家境贫寒,买不起帽子。冬季他怕我冻头,便特意送给我一顶海蓝色的学生帽。我深受感动,这不单单是一顶帽子,而是深厚的师生之情啊。

国忠说,新的学校在镇西南郊。我和他一块去浏览了一下,便匆匆离开了。

我的母校——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江村小学和那条由垂柳掩映的如梦如幻的美丽的小河,你们虽然销声匿迹了,可你们却永远不会从我的记忆中消失!

那时我去了一趟县城,见了大亮,久别重逢的亲切情景自然无以言表。我让他招集在世的老师和能通知到的同学,到县城聚会。当然由我做东,以表达我对久别的老师和同学的思念与敬意。这是一次难得的永留记忆的聚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尽的情。只教过我们一个月的申秀云老师也在座,她还是那么白,那么丰满,齐耳短发甩一甩,还是那么有精神。她说她参加这个聚会有点不好意思,她说:“芳清,我只给你们教过一个月的课,你还把我请来……”

我敬重地看着申老师,说:“申老师,你就是只教过我们一堂课,你永远就是我们的老师。”

哪知我这句话把申老师感动得直流眼泪。

晚上,我在县宾馆的客房里,久久不能入睡。我隔窗望着夜空中的明月,想想天各一方的老师、同学、亲人、好友,感慨不已。

难忘的故乡情啊!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十五

“妈,我回来了。”没有人回答,我拎着酒壶和板鸭进了堂屋,一转身妈在我身后,依然是上次我回家时穿的粗布衣衫,扎着围裙,在看到女儿站在堂屋地上,六十七岁的妈,居然像个孩子,幸福如花般绽放,一双手不住地搓着,“嘿嘿,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没给我电话去车站接你?”

“妈,我喊了你好几声,你都没有听见?”

妈不好意思地说:俺没听见呢,光顾着在西屋削地蛋皮,你昨个说这几天要来家,我想置办点地蛋丝,搅和一些面粉上大铁锅烙地蛋饼你吃。俺知道你就喜欢吃这个。”

已经有半年光景,回老家探望爸妈,妈的耳朵出了问题。一开始,我以为妈注意力没有集中,我试着在堂屋到厨房的距离喊了几声,“妈,咱家种苦苣子了吗?”妈蹲在地上烧火,苞米杆被爸剁成一截一截的,好烧。我喊了第二遍的时候,妈站起来,凑近堂屋:“你说怎么回事啊?”

我的心咕咚掉进冰窖里,妈,真的聋了!

妈还不到七十岁就聋了?为什么就聋了?我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又试了几次,最后,我确定,妈聋了,虽然不重,可妈和衰老二字真切的接上了头。

饭口上,妈依旧夹菜,将闺女的碗堆成小山。她想把积攒了多久的心里话一下子都给我,她要把生命和身体一点一点撕开给孩子们,妈要将最美好的阳光雨露和花草都在我的心里栽种下。

岁月如歌,我快奔五十的人了,还有父爱母爱围绕着我朝花夕拾,而他们又活的多么不容易,我成天在文字里秋风瑟瑟,口号般舞动着我要尽上我做女儿的孝心。拎着那点可怜兮兮的吃的喝的,都舍不得在家多陪伴爸妈一天。

从乡村到城市,我瘦成了一轮弯弯的月亮。这几年我像一支被嫁接在钢筋混凝土世界的一株麦穗,在忍受着不一样的烟火,把生计扛在肩膀踩着灯红酒绿的脂粉味儿追逐我的梦想。我时常要在疲惫不堪的伪装中,咬着牙一路风雨,一路坚强。

也许,妈不会清楚。她的闺女要在夹缝的呼吸里,微笑着芬芳,转身处却落叶缤纷一地孤独行走的.忧伤。

当漂泊的经历一遍遍压弯我的脊梁,一个中年女工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端着朝不保夕的泥饭碗,随时都要有被炒鱿鱼的迷茫,下一站又无法预知在何方。妈,就伫立在我的身后。以树的伟岸,为我撑起一片希望的曙光。妈教会了我必须用骨骼走路,即使有任何逆境的来袭,都选择格桑般优雅的绽放。

那天晚上,我决定宿在妈那铺烧得热乎乎的大炕上,妈很高兴,“每次回来就像火烧眉毛,吃了饭就去赶车,妈寻思和你说说话。妈老了,还能有多少时光属于我?”

月色薄凉,妈早早搬来熟花生,在村子里买来的新鲜草莓,我带来家的香蕉,芒果。守着一窗的月光,和我面对面的坐着。这一刻,我仿佛回到了那些长不大的孩提时期。做一回妈最忠实的聆听者。

那八九亩地,都是我和你爸一点一点种出来的。

干不动了,看着活就打怵。有时候累磕了,就想过死了轻快,不用出力。又想想,还有两个崽子,心里挂挂着。

这当妈的岁数一把了,别的不奔奔,只想着你们在城里吃好点,平平安安的,别受人欺负。

青儿啊!钱挣不完,有多少钱都能花了。可,你们想过没有?妈在一天天老去,这有个头疼脑热的吃点止疼药能遮就遮着,能扛就扛。你妈孤单啊!你爸老犟驴,以前不和我搭话,一说话就粪缸味儿,三句话不到火冒三丈。现在也绵了,都老了。n瑟不起来了,前天你爸去给你五舅扛苞米装车,一百斤苞米你爸歇了好几气儿才装上车。

孤单了,也得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上春儿,妈在大街上挑了十只骨鸡仔儿养着,在城里一口水都要花钱买。俺只要能动弹,就在老宅子这儿,养鸡养鸭养猪,拾掇几块菜园子,种些蔬菜,供着你姐弟吃。

每一天妈和她的鸡鸭猪狗还有土地相依为命,妈给我打开一扇来自故乡的绿窗。而我在城市的夜晚,要借着这扇窗安静地梳理流浪路上留下的伤口。

妈想要的不是物质,不是儿女人生的辉煌。却是世间最长情的陪伴,我回报妈的一直是匆忙的背影。

我不能否认妈是世上最爱我的人,她可以包容我的一切。

妈每一次送我到车站时,目光就会矮一寸,又矮一寸。

余下的时光,作为女儿,我匍匐着身躯,让妈从我的世界受到阳光,稻穗,雨露的回馈。

妈就是故乡。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十六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为了生计,我只好远离故土奔波穿行于灯红酒绿轻歌曼舞纸醉金迷的繁华都市,耳濡目染,难免会沾染一点市侩的虚伪,狡黠,贪婪,蝇营狗苟之恶习陋俗。只有远离了闹市回归到故土,一个人素面朝天躺在村外这块广袤而熟悉的土地上时,才能无须顾忌自己的仪容和服饰;才能纵容自己在纷繁陈杂的尘世不能也不敢表露的憨态狂相。在此我可以淋漓的痛哭;可以纵情的狂啸;可以拍手欢呼;可以满地恣肆打滚儿;可以愤怒的犹如疯狂……我思绪和情感的脉搏完全被这快土地给缚住。

躺在这块土地上,感受着身后村庄的静穆,欣赏着远处流云的飘逸。暖暖的微风携着芬芳,夹着鸟语花香,杂着青草碧水,沾着五谷和炊烟的味道从田野上徐徐漫过来,缓缓从我身边拂过时,尘世的喧嚣沸浮躁能被掩埋;人间的利欲纷争才能被滤净;个人的喜怒荣辱才能如轻烟般随风而逝,飘个无影无踪。

只有,也只能有身下这块厚重质朴的土地,才是我一生最真挚的朋友和最亲密的伴侣。即使我过的穷愁潦倒一无所有时,它也不会嫌弃我,即使我活的人模狗样显贵发达时,我也不会背叛它。此情,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永远不会衰退和改变。我生时落草在这块黄土之上,死后也将被掩埋于这块黄土之下,一生的情感都纠结在这块土地之间,因此我生命和记忆里,直至深入到骨髓里都烙有这块土地的气味与特性。

只有,也只能身下的这块土地,才能令我孤寂的灵魂为之沉醉;才能让我在异域他乡无为之朝思暮想,即便是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也只能让我的思绪在寂静的深夜为之悄悄泛起无尽涟漪,那种魂牵梦萦的亲切感动如潮水般弥漫整个心房,直至将我的意识淹没。

只有,也只能有躺在这块土地上时,我才能感觉身心舒坦而惬意;才能少一份红尘的浮躁,多一份自然的恬淡;才能少一份世俗的市侩庸俗,多一份安然的淳朴静谧;才能感触到心灵之老实丰盈,思想之开阔清晰;才能聆听到身下泥土的声音,身边茂草繁树的声音;身后村子里飘出的炊烟,鸡鸭猫狗和男人女人以及孩童的声音;才能听到自己肉体和魂魄里发出的最原始最质朴最纯真的声音。

只有,也只能躺在身下的这块土地上时,我才能真正看清行走在原野上农民身上那股带有原始野性的粗犷豪爽和淳朴耿直的模样;才能看清白杨,泡桐,紫槐平凡向上的模样;才能看清生长于田野上萝卜,白菜,辣椒,黄瓜不加任何人为运作的原生态自然朴实的模样;才能看落根于田野上牛牛棵,猪殃殃,狗尾巴,猫猫眼,(注解:为野生杂草的俗称)卑微坚韧的模样。

只有,也只能躺在身下的这块土地上时,我才能真正闻到金灿灿的油菜花,紫莹莹的喇叭花,白生生的洋槐花,红彤彤的石榴花默默无争的气味;才能闻到黄的豆子,红的高粱,白的花生,紫的红薯散发甜香的气味;才能闻到开满田埂阡陌坑前屋后赤橙黄蓝有名无名野花的气味;才能闻到茂盛草丛间和茁壮庄稼里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

只有,也只能躺在身下的这块土地上时,那充斥心胸肺腑的私心杂念,那因关关节节因荡作而引得困乏疼痛才能被一股脑涤荡干净;心胸肺腑才能清澈;四肢百骸才能通泰;和大自然才能融为一体,进入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纵态;才能大彻大悟“柴门寂竖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便花蒙蒙水冷冷,小儿啼索树上莺。”的意境和韵味。

也许,是严重的乡土观念在作祟吧!我孤寂的魂魄一直在这块土地上徜徉,至死也不肯挪窝。

也许,是我太眷恋这块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的缘故吧!这里没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环佩,明清的悲歌,但世事的所有沧桑,人世的所有百态都能在这块土地上一览无余。

其实,我明白:我漂泊的魂魄需要一块修养的净土,凉却的心灵需要一个隐形的归宿。不求他给我富贵和光环,只求他能用一双有力的隐形臂膀拦我轻轻入怀,给我慰藉,帮我疗伤。

是的,我爱这片沉默无言的土地。它是一部厚厚的无字之书,而人生却恰恰如一篇散文。漫漫人生,光阴似箭。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土地上认真的撰写者自己那篇散文的每个段落。而我在这块土地上抒写的人生散文里,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虚伪粉饰,没有炫耀跋扈,有的只是安详和宁静,淡雅和深情。如同在空灵寂静的土地上与一位睿智的老人促膝长谈,彼此之间的呼吸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是的,我知道:在这土地上,不是所有的树都会开花;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结果;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不是多有的美梦都能成真;不是所有的情感都能温馨。我只是这块土地上众多子叶中的一片,一直坚持着在这块土地上等待,等待秋风吹时好萧然谢落,带着我所有真情和心事躲进这土地的怀抱之中开始无尽的休眠。细细想来,在这块土地上我也曾经,承载过一份属于我和土地的真情和赤诚,应该没有什么好牵挂和遗憾的了。

但是,我仍然希望,在我体眠后的岁月里,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生于长葛这块土地之上的人们啊!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周遭的环境如何繁华精彩,亦或苍凉冷漠,你们都会因心底里时时想起这块土地的淳厚宁静而活得安然,坚韧而清纯。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十七

记不清多久没有回故乡去,要不是母亲打来了电话,我都没有动身回去看一看点念头了。故乡离古镇并不太算远,当初毕业分配到这个古镇,还是我自己要求的。古镇名声很远,贤人的故里,也算是给足了古镇人的面子。

端午节到了,也应该回去看一看年老的母亲以及年老的故乡了。但对于我来说,故乡并不应该算年老的一个人,还相当年轻,只是被改制的灰尘衰老了容颜,才如此憔悴与苍老。同行的还是最小的'妹妹,一路上只听见她在叨叨唠唠,话题离不开那些家常。

走过好长的公路后,就要过一座小桥,那里可以通向故乡。狭窄的桥仅可以容纳一辆汽车通过,要是遇到了另一辆,只能彼此通融一下,否则,只能堵在一起的,谁都别想先走的。一过了桥,仅需几分钟,就能够开到村子的后公路上去,那里只有一条小路通向村中去。

可喜的是此条后公路加宽了,向车外望去,多了的不只是绿色,也不只是一片广阔的田野,而是新砌的别墅,是一座新一座的楼房。

一眼望去,看不到几个人在田中忙忙碌碌的。偶然可看到的人,也是上了年岁的老人,佝偻着腰在做着农活。此情此景,不由得令我想起了自己年老体弱的母亲,是不是也在田野中忙活呢。

母亲虽说快八十的人了,要不是真的衰老了,还要继续种田,不肯把田转给他人去种。一点闲地,地角,以及屋子周围的空地,母亲还是放不下,起早带晚地忙活着,希望借此得些收益,也好减轻子女的负担。

我们兄妹四个各奔了东西,都不在母亲的身边。母亲这般辛苦和劳碌,很让我和妹妹们过意不去,也不放心她一个人留在故乡,多次请她,离开故土到古镇去,都未能如愿。她挂在嘴边的话:“去你那里做什么,要是真的老得做不动了,走不动了,再去也不迟!”

走进了村子,依旧是先去了舅舅家,把从古镇打来的肉送给了他,然后,快步地走向村子的南面去。一路上遇见了几个老人,他们要么在晒麦子,要么就在忙着家务,见到了我们,都笑着问候。

走了几十步,就到了兄长家的门口,小妹妹抢先一步走进了院子里,一眼看到了母亲,自然是笑着叫起来。母亲才从田里回到了家中,正在忙着晒菜籽和蚕豆,一听到叫声,就急切地直起了腰来,赶紧问:“你们家来了?小杰也回家来了?快坐下歇歇!”我们一边叫她多休息,别太累了,一边又把带来的肉、肉元和蛋放到了屋子的桌上。母亲看在眼里,急忙说:“你们就瞎用钱,也不省省?”

望着母亲在忙碌,我甚感内疚。想来自己一直漂泊在外,在古镇上也难得回家一次,真的苦了自己的母亲。虽然心里想着早一点退休,希腊趁着母亲在的时候多孝敬一点,但又不能够如愿。过去还经常地踏着自行车来去,如今有了汽车,身子却懒了,来家次数也少了。

子欲孝,而亲不待。到那个时候,再去后悔,已经是来不及了。父亲走了十几年,母亲也七十七了,如果不及时地去照顾去关心,再过十几年,想要找个机会孝顺,也是不行的了。因此,我要多抽一点时间常回家看一看,多陪一陪母亲!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十八

每每夜幕降临,当我凝望那月儿轻盈地步上中天时,便不禁沉湎于这轻雾朦胧、如梦如幻的静谧空间中去了,那深藏心底的缕缕思乡情,涓涓地涌上心头,勾起我对故乡遥远的回忆。

故乡那清澈的河流,曾带给我多少童年的欢乐。河面上铺着一座石板小桥,到溪畔洗衣和担水的婆媳们欢快地谈笑着,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傍晚,当夕阳抹上最后一层红晕时,远望小河,像一条金黄的缎条,环绕在小村的周围。夏日,河面上铺满了层层叠叠的荷叶,小河两岸长着青青翠翠、密密麻麻的芦苇,枝头上停着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个不休。儿时的`伙伴们在一起戏水玩耍,成群的鸭、鹅在水面上“嘎嘎”地叫嚷着、追逐着。小河的冬天是热闹的,最盼望的莫过于冬天河面结冰时,小河上不知要跌落我们多少欢悦的笑声。河水潺潺地流着,在一圈一圈的小晕里,它们好像飘动于纡青拖蓝的白云之间,汩汩地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

“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思,虽不像男女恋情之浓烈,却比之来得更悠远深长些,它不会时时羁绊着你,但在你的心之一隅,总有它的地位,偶一牵动,便会引起淡淡的思念。故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无不勾起我深远的回忆。我是吃着故乡的水,依偎在故乡的怀抱中长大的,故乡有那强磁场般的引力,令我梦魂萦绕。想着故乡那纯朴的村民,憨厚中蕴含着细腻的情韵;想着故乡麦浪翻滚时的磅礴景象,油菜花开时那淡淡的芳香,不知给我带来多少温恬与亲切的回味。多想听听那久违的乡音,比起那些时髦的港台腔不知要亲切、自然多少倍。在我的心底,乡音似一首美妙的音乐,能驱散我心中所有的不快。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花开花落,草绿草黄,转瞬之间,多少岁月匆匆而逝了。像桃李恋着春风,似白云恋着天宇,我热恋着可爱的故乡,这是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我愿把世上最美的词语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那样鸣出故乡的可爱。啊,故乡,我愿做一只无忧的鸟雀,衔去你额前饱经的沧桑和凝眸处的深愁,将你的欢颜接上常青的枝头。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十九

(一)。

回到家,每天会到田野里走一走。

偶尔也会对着空旷的土地酸上几句,如:许你一世相思,回首东篱菊正艳,雪花已悄悄开满心间,虽掩埋了过往,依旧菊香弥漫心海。

拿打火机点燃枯草,一下子,火苗蔓延开来,烧得呼呼作响,燃烧过的地方变成了黑色,火苗,黑烟,随烟火升腾起来的残屑木灰,飞得很高很高,再慢慢落下。不一会儿,黑色的土地,有一大片了,火苗继续往小河方向蔓延。河里的芦苇荡,油草,都是极易燃烧的东西。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相信农村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烧野火,烧荒……当然了,也要注意安全。

(二)。

初冬,注定会有些忧伤情绪,低落了尘埃,呼啸了北风,飘零了秋叶,裹紧了衣衫。而我,搓搓似乎冰冷的手,跑起来放飞一线纸鸢,去岁初冬写的愿望,今天才交给天空!希望一份祝福一丝云水深处的呼唤,能遥寄相思,踏着暖阳,随风奔向有爱的方向。

水库旁的白杨,裸露着身姿,仅剩最后的几片叶子挂在枝杈尾端,摇曳着似乎随时都会坠落,树顶那窝老鸦,一直亭立树梢,一阵风来,树枝摩擦吱吱作响,还有老黑鸦的呱噪,更让这片旷野多了几分萧瑟。

手插裤兜里,沿着水库那条土路走着,记得那里有我家的一块地,就在水库堤坝下面。还记得下雨的时候,水库的水会漏或泄到一个小涵管,经过那块地。父亲用铁锹在田埂挖一个口子,用网兜拦住,水放得差不多了,网兜里,田沟中好多的鱼,直接去捡鱼,鱼在田间蹦哒着,最多的一次捉了快两百斤,都是野生鱼,鲫鱼黄骨鱼居多,味道很是鲜美,现在吃的鱼大多数是喂养的,绝对没有那个味道了。

(三)。

回到家总是睡得很安稳,家里现在网络信号也非常好,却很少拿着手机。早上醒来听着鸡叫狗吠鸟鸣的声音,莫名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母亲很早就把早餐做好了,父亲赶集也回来了。我们这里的集市每天都有,叫露水集,阳光出来露水干了也散集了,集市上倒是什么都有卖的。

拉开窗帘,熹微的晨光温柔地挂在屋顶,门前的水池长满了碧油油的水莲花(也是浮萍,原来用来做猪草)几支枯萎的藕荷耷拉着,上面还有几汪没有化尽的霜露。池边的桔子树挂满了果子,几只叫不出名的'鸟在果树上啄食。

隔壁院子里,大哥家更是满园果香:压弯枝的柿子,满满当当挂满枝头;井台旁的柚子树也是结了许多青柚。记忆中,故乡没有果树的,除了枣树。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几棵几样的果树,我家有桔子,梅子,李子,桃树等,都开始挂果了。

刷牙洗脸时,父亲洪亮的声音催促下楼吃饭了。下楼走出大门,看到屋旁菜地里青枝绿叶,菜地里有紫辣椒,白萝卜,红薯,大白菜,上海青,葱,香菜,菜苔等等。回家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吃着母亲炒的菜,自己家种的菜,还是原来熟悉的味道,怎么都吃不够。

陪父亲小酌一杯,忽然觉得,回家了,在父母的眼睛里,读到了幸福的含义。

多陪伴,多回家看看,和他们聊聊天,聊聊孩子,聊聊以后更幸福的日子……。

唯愿时间能走缓一点,让父母衰老得慢一些,能陪伴我们的日子再久一点!

(四)。

看着父母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心很平静,难怪他们不愿意去城里,这里,才是父母的根,也是我的根。

自己已经不再年少,希望回到故乡的家,那里才是心灵的归宿,才是人生的终点,最后的栖息之地。

加油,向着这个梦想前进!

也希望早日洗净尘埃,好好陪伴年迈的父母,回到那片魂牵梦萦的故土!

你听:那山那水那树都在呼唤我,回来吧,回来吧,在外漂泊的游子……。

故土情散文通用篇二十

又近中秋,父亲说要去二妹家,和母亲一起。我是义无反顾的支持的,这么多年,我们姐妹陆续离开家,从来没有在一起过一个中秋节。前些年父母还有体力,是他们忙农事;这些年,又是我们所谓的忙。端午节的时候,我强烈地邀请父母到我家里来,我们一起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我知道,父亲今年总是腿疼,他是怕他的旧疾影响了他走路,能走就去走走,不然这农忙季节,他才不会去串门。不能下地干活儿,还得帮助弟弟看家护院呢。父亲年近古稀,总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干什么都得有样儿,走路一阵风,我跟父亲走路得带小跑儿的。小时候跟不上,现在还是跟不上,其实我已经够快的了,在病房工作腿脚不快怎么行?竟然还是跟不上父亲的步伐。

那一年的中秋节,因为跟不上父亲干活儿的速度,我痛下决心,我要走出去,到外面看看,不再跟在父亲后面干农活儿。当时是全家人一起收葵花籽,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到了田里,家离收割的田有四五里的路,那时候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家里仅有的小马车父亲是不让坐的,怕累坏了他的宝儿马。父亲打头,然后是母亲,我和妹妹,一人一条垄,我们用镰刀割下葵花的头儿,然后放进筐里。装满筐再倒进旁边跟我们一起走的马车上,弟弟看着马车。那年的葵花丰收,头儿如小锅盖大,女孩子是没力气的,不一会儿,我就汗水淋漓了,父亲落下我50米,再抬头父亲落下我100米以外了。原以为父亲能回头接我一下,可是他却坐下来抽烟了,我心里这个不乐意,但是慑于父亲的威严,我是不敢说的。倒是母亲和妹妹不时地接我,我才算跟上他们的进度。这时我想到了表哥,他是不用再干农活儿了,去年已经考入省城的一所水利学校了。那我为什么不能效仿一下表哥?省得每天看父亲严厉的目光。

中午,母亲急急忙忙地回家包饺子,我们还留在田里。大约饺子要熟了,我们也到家了。一年到头只有逢年过节才吃饺子,一到过节每家都会称上二斤肉,中秋节的中午必须吃饺子的,月饼是留到晚上吃的。中午饭就像抢一样,风卷残云般吃完,又回到田里。忙乎一天,所有的葵花都收回家了,堆在院子里跟小山一样。父亲说月圆的日子干活不用灯光,匆匆吃完晚饭,我们披上大衣,坐在“小山”周围,开始打葵花籽了,就是把葵花头儿上的.籽儿用木棍敲打下来,然后晾干收藏或出卖。这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大如圆盘,银辉四射,恍如白昼。母亲拿出月饼,我们姐弟四人每人一块儿,那时候的月饼是那么香甜,简直是人间美味。我家有个习俗,吃好东西的时候,必须每人给父母先品尝,然后我们才能吃的,我们一小口儿一小口儿地吃,兴奋地叽叽喳喳,我说吃到青红丝了,妹妹说吃到花生了,弟弟说还有芝麻,似乎白天的劳累一扫而光了。我们不敢吃快了,因为每人仅有一块儿,每年只吃一次,一旦吃快了就品不出过节的味道了。

月上中天,夜晚愈加更加明亮了。“小山”也渐渐变小了,葵花籽儿铺满院子。这时三姑父来了,他兴匆匆的脚步,感觉有喜事要说。他对父亲说,他家有彩色电视了,台湾的老叔给邮寄过来的。父亲说,失散了四十年的亲人,在台湾有消息了是好事,可喜可贺。我知道三姑父是来分享他的快乐的,亲人找到了,还有贵重的物件寄来,在这月圆的日子,是多么难得啊。弟弟妹妹一溜儿烟地跑了,去三姑家看电视了。那时村里还没有几家有电视,都是黑白的,十二寸的。彩色电视啥样,大家都特别新奇。不一会儿,妹妹们跑回来了,兴奋不已,说彩色电视十七寸的,像小电影一样,里面的人都穿鲜艳的衣服,花草树木像真的一样,可好看了。

那个夜晚,父母是高兴的,因为金秋的收获;小孩子是快乐的,因为吃到了月饼,还看到了彩电;我也励志了一回,我发誓要好好学习,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