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汇总(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06:44 页码: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汇总(实用11篇)
2023-11-12 13:06:44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媒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案的编写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练性,使教案更易读、易懂、易操作。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教案样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汇总篇一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正方长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汇总篇二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练一练: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图略)。

(1)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正方长周长=(长+宽)×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汇总篇三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107页例6、例7。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钉子板活动记录单。

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汇总篇四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1)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汇总篇五

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长方形纸一张,磁性小棒20根,10根作为长方形的长,10根作为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纸一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导入课题。

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熟悉这个生活情景吗(篮球场)?今天我们先要研究一道和篮球场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情境图,便于他们联系篮球场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自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找得真仔细,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篮球场的两条。

长对应这个长方形的哪两条边(课件上篮球场的两条长闪烁)?

生:上下两条边。(教师拿表示长的磁性小棒摆在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上,并写上28米)。

师:那两条宽呢?(课件上篮球场的两条宽闪烁)。

生:左右两条边。(请学生上台拿表示宽的小棒摆到长方形上去,并写上15米)。

师: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其实也就是求这个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此时教师下去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让其把他的答案写在磁性小黑板贴上,然后请他带着自己的方法上台)。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还可以借助老师的小棒解释。)。

预设1:

(1)28+15+28+15=86(米)。

86。

30。

56。

预设2:(。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56+30=86(米)。

43。

43。

预设3:(4)28+15=43(米)。

43×2=86(米)。

师:这四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四种。

师:为什么?

生:只需两步计算。

师:这也是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候经常采用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3)“练一练”。

那我们就用刚才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吧?(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前两道)。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纠正。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果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课件出示“试一试”)。

师:请你们自己读题,并独立解决。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结果。

预设1:25×4=100(米)。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对)这里为什么要乘“4”?

生: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边相等。

预设2:50+50+50+50=100(米)。

师:这样做对吗?(对)。

生:这样做太麻烦了。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知识。(补充课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习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又相对容易,这里就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决,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完成“试一试“后再出示一个一般的正方形,帮助学生归纳计算正方形的公式,加深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比较归纳。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相同:都是求四条边的和。

三、练习巩固。

1、快速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课件依次出示:

长方形:长6米,宽3米,周长()米。

正方形:边长12分米,周长()分米。

师:下面我们再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开课本第42页,自己独立完成第3、4两题,同时指名两位同学黑板板演。

(教师下面巡视,有必要的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完成“想想做做“第3、4两题。

学生完成后。

(1)课件出示第3题。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吗?哪里告诉你是算这个长方形周长的?

生:跑一圈。(课件将“一圈“一词圈出)。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以后我们要注意这一类词语。

(1)课件出示第4题。

师:哪里告诉你是算这个正方形周长的?

生:边框。(课件将“边框“一词圈出)。

师:你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由于课本上这两题的难度不大,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这两道简单的实际问题没有难度,所以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在课本上解答,培养学生独立审题、解题的能力,学生完成后,在校对过程中总结以后会经常出现一类求周长的词语,如:一圈、边框、四周等词语。

3、拓展提升。

师:老师这边还有一道和长方形周长有关的问题,你们敢挑战一下吗?(课件出示第4题:4、一个长方形的池塘,长126米,宽74米,小明每天早上绕着它跑两圈,小明每天跑了多少米?)。

师:这道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生:池塘的长是126米,宽74米,小明每天绕着它跑两圈,问题:小明每天跑多少米?(课件依次标出这些信息)。

师:题目大家都清楚了,但是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有点困难了,请四人小组讨论,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学生完成后,小组代表发言。

师:以后在做题时一定要报题目的意思弄清楚了在做。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导入新课,进而把它抽象成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交流的时间。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在这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汇总篇六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107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钉子板、活动记录单。

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本课设计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课堂上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哪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方便。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把一组长和宽用红粉笔标出,另一组用蓝粉笔标出,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教学效果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

但是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公式不一定最好,简单不一定对自己最佳,自己喜欢的才更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纵观本课,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学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汇总篇七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观察法、归纳法。

钉子板、绳子、尺子。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教师指着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投影)。

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练习。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长方形长:15,宽:10,周长:。

(3)长方形长:11,宽:8,周长:。

(4)长方形长:17,宽:5,周长:。

(5)长方形长:15,宽:12,周长:。

(7)长方形长:10,宽:5,周长:。

(8)长方形长:17,宽:16,周长:。

(9)长方形长:16,宽:3,周长:。

(10)长方形长:16,宽:7,周长:。

(11)长方形长:14,宽:9,周长:。

(12)长方形长:15,宽:12,周长:。

(13)长方形长:9,宽:1,周长:。

(14)长方形长:14,宽:3,周长:。

(15)长方形长:12,宽:9,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汇总篇八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汇总篇九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理清题意。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26+14+26+14=80(米)。

(2)26+26+14+14=80(米)。

(3)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汇总篇十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钉子板、绳子、尺子。

一、复习准备。

拿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提问:

(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通过学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教师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

三、课堂练习(投影)。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3、量出下表中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汇总篇十一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钉子板、直尺。

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出示)5、求篱笆的长:(出示)。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