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2:32:48 页码:13
2023年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汇总14篇)
2023-11-13 12:32:48    小编:ZTFB

每一次总结都是一个机会,让我们认清自己的成长和不足,并设定新的目标。写总结时,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并提出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一

1、落实责任。成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各村包村组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文书为成员的农民增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2、加强分析。乡党委班子每季度末召开1采集农民增收专题研究分析会。

3、建立台账。制定了本想农民增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工作台账。

4、加强记账管理。我乡龙门村有10户记账户,乡产业化办公室、统计站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到记账户家中指导记账户规范记账,提高了记账质量,督促按时上报县统计局。

5、加强档案管理。加强对农民增收刚在的资料搜集和档案管理,规范建立年度农民增收工作档案。

6、强化考核管理,认真做好省、市抽检和年度考核工作。

7、加强信息上报。按时上报农民增收工作相关材料,按时上报本想农民增收工作半年总结和年终自查报告。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二

20xx年,我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优化,着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我镇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今年全镇人均增收1417元,涨幅达14%,人均纯收入达10920元,我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今年由于受特殊气候的影响,春茶采摘的时间比去年同期推迟10天开采,但今年天气风调雨顺,气候适宜有利于茶叶迅速生长,加之夜雨多白天晴有利于茶农采摘,致使茶叶产量与去年同期比较有所上升,但茶叶价格与去年同期比较持平,产值只有小幅增长,正因为4—9月雨晴天气适宜,造成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很快形成,单芽比例偏小;部分茶农忙于灾后重建,投入到茶叶生产的精力不足,另有部分茶农没有请或请不到采茶工,劳力少,只得降低采摘标准,以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主,导致鲜叶均价降低(比去年低元/斤)。以上诸因素造成产量和产值增幅比例不对等,即产量增幅较大,产值增幅很小。截至现在,我乡共产名优茶82万公斤,细茶107万公斤,粗茶75万公斤,已全面完成区上下达的任务。茶叶产值达万元,仅茶叶一项就增收581元以上,茶叶已成为我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支柱,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xx年我镇的投产茶园已达15606亩,春茶采摘时,春茶采摘时,用工矛盾十分突出,用工价格达40元每公斤。另外春茶采摘完后外出务工较多,主要输出地有西藏、新疆、青海等,用工价每天都在200—300元左右。由于我镇及附近乡镇农房改造较多,工程也较多,技工工价每天在150—200元左右,杂工工价每天也在80—120元左右。截止12月份,全镇共输出劳务人员2350人,劳务收入达1550万元,此项人均增收585元,今年劳务用工是农民增收的已达亮点。

20xx年,全镇粮食生产大336万公斤,总产量与20xx年持平,总收入293万元,由于种植成本增加,包括人工费、肥料费等,人均纯收入较20xx年下降10元。

养殖业增收形势有所下滑,主要体现在商品猪和仔猪价格方面,但我镇生猪以自繁自育为主,总体形势并没有减收,价格有所下降,养殖成本增加,使养殖户利润有所降低,1—12月份出售生猪万头,产值1739万元,除去养殖成本,人均纯收入与去年同期比较下降15元。

1、进一步加强引导做好计划,加强增收工作的预测和分析,为全年农民增收工作指明方向,措施上给予保证。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收入,主要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外出务工技术培训,同时提供各类招工信息。

3、生猪市场价格较波动,在加强技术培训的同时,鼓励养殖专业户稳扎稳打,利用价格回落期增加存栏数。通过充分发挥生猪协会的带动作用,帮助养殖专业户解决好技术、销售问题,让其放心发展,为下半年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4、抓好茶叶无害化种植、管理,任务落实到人,保证今年万亩以上优质示范园的建设顺利完成。

总之,农民增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再好的计划也还是赶不上实际的变化。因此我们只有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让为人民服务不成为一句空谈,将各项工作做好、做到位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收,才能促进我们__镇的整体发展。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三

2020年积极争取实施了农工、交通、农业、卫生、文化、国土、水务、林业及帮扶单位等部门“一事一议”项目、新村建设项目、脱贫专项资金项目、帮扶单位帮扶项目、贫困村文化室和卫生室建设项目、交通提升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项目,项目资金达到2400余万元,新建大庙、上坝、红岩、香林等村宽3.5米以上水泥硬化路6.5km,加宽了大老路、小落村道路7.1km,新建禾林村大坪山农业公园入口至大坪山山药产业泥结石道路及小落村泥结石道路5.7km,新建生产便道、入户路10余公里,建成上坝、庙岗上、351三个道口,修建堰渠8000多米,修建大庙、小落、香林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解决大庙村安全饮水问题,乡域内交通、水利、教育、民政、文化卫生、电力通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明显提升,乡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四

xx乡是传统农业乡,20xx年紧紧围绕市县“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总要求,围绕天芦宝三县交汇的天芦路农旅融合产线环线建设,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坚持“一村一品”、多村连片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狠抓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强力推进生态农业、林下养殖、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等工作,努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基地、培育主导产业、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乡村振兴上迈出了新步伐。按照《天全县xx乡20xx年农民增收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20xx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2800元,比20xx年增长1195元,增长率10.3%,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现将20xx农民增收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我乡认真落实农民增收相关要求,实行乡长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年初专题研究农民增收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由分管农业班子成员负责农民增收工作。充分调动班子成员、包村干部、乡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干部、农业项目业主、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农户积极性,促进科学增收、快速增收、持续增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0xx年xx乡重点发展“六个千亩”工程:禾林村大坪山发展高山有机茶1000亩,香林村雷竹、刺巴竹等笋用竹1000亩,禾林、香林为中心的山药6000亩,红岩村发展大马士革食用玫瑰1500亩,六城、上坝、xx为中心的千亩优质稻,香林、共和、小落为中心的千亩土耳苕种植基地。培育雅山药等本地特色品牌,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利用国道351线的交通优势,打造以雅山药产业为主题的禾林村山药田园综合体和上坝、六城村稻田公园。挖掘红军文化和土司文化,鼓励倡导有条件的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乡村旅游。

1、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在红岩村流转1500多亩土地种植玫瑰花;上坝村流转300多亩种植荷花;六城村流转70亩养殖小龙虾,流转200余亩准备发展稻田种植,流转200余亩准备发展坡地茶叶种植,流转100多亩发展重楼等林下种植,种植刺梨近100亩;大庙村种植蔬菜70余亩;xx村流转70余亩拟种植金银花,种植土耳苕40余亩;小落、香林、共和等村发动农户种植土耳苕1400余亩;禾林村种植刺梨150余亩;山药种植达到5600余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达到23家;山药、玫瑰花、土耳苕、猕猴桃、重楼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天全县旭日玫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天全注册,老易养公司、西蜀雅禾山药加工厂正式运营,将促进特色农业全面发展。

2、加快林竹及林下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以环大坪山为中心的生态农业产业园正在筹建;以六城村、大庙村、红岩村为中心的千亩重楼中药园正在形成;以红岩、大坪山一带红豆杉种植准备落地;以大庙村、红岩村、禾林村、香林等村加强黄柏、柳杉、笋用竹种植及管护,林业产业发展迅速。

3、养殖产业稳中有升。

天全县新农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大坪山建成雅南猪产业核心基地,目前存栏雅南猪1000多头,是目前雅安最大雅南猪生产基地。红岩村、xx村等村规模养猪场生猪饲养、肉牛、长毛兔、肉兔、林下优质鸡、优质肉羊、生态蜂蜜等养殖产业稳中有升。

4、涉农旅游产业突破发展。

山药、高山有机茶、香谷米、猕猴桃、土耳苕、荷花、玫瑰花、重楼、雅南猪等优势农业产业,依托红军文化、祠堂文化、天坑地漏、得天独厚的青山绿水生态资源及国道351线天全段贯通带来便捷条件,山药加工厂、大庙“老易养”、苗溪水库、金银窝水库、麻柳窝水库、杨家祠堂、红军文化遗址等接待外来游客上万人,涉农旅游得到突破发展。

5、积极助推水产业发展。

在禾林、香林、共和、小落等村积极利用苗溪水库、金银窝水库、上游水库、山坪塘等进行改造,发展休闲垂钓和溪流冷水养鱼。六城村流转70亩发展稻田养虾,上坝流转70亩种植荷花,发展荷田养泥鳅,助推水产业发展。

6、及时兑付强农惠农政策补贴。

落实“一卡通”,完善手续,及时兑付粮食直补、低保资金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贴,无截留、挪用、变相克扣等行为。及时足额兑付各类补助资金或贫困户“四改”扶贫救助各项资金。

7、积极组织群众就近或外出务工。

(1)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农业局、就业局等部门组织的种植、养殖、缝纫、厨师、电工等技能培训。参训人员500余人次。

(2)及时向农民宣传务工信息,向县内外企业推荐我乡群众务工,组织本乡镇劳动力就地(外出)务工,积极争取并解决了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务工人员需要。通过带头人组织、有经验的外出务工者介绍等多种途径,输出劳务人员2500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500万元以上。

(3)流转土地发展农业产业,解决部分农民务工。

(4)老易养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继续扩大,增加务工人员。

(5)通过20xx年在我乡实施的“一事一议”项目、新村建设项目、脱贫专项资金项目、帮扶单位帮扶项目、贫困村文化室和卫生室建设项目、交通提升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项目,项目资金达到2400余万元,有效解决我乡农户就近务工。

认真指导六城村10户国家统计布点和日常基础统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统计布点调查户调查工作遇到的困难问题。

9、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0xx年计划脱贫的24户54人已全部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三有”标准,于10月25日通过我县的验收;计划退出的大庙村、小落村、香林村按“一低五有”标准也全部达标,并于10月25日通过我县的验收,11月1日通过市级验收。

精准因户施策,夯实扶贫基础。帮扶单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逐户走访,建档立卡,制定“一户一策”、“一户多策”帮扶措施,帮扶部门及乡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实行动态管理。

选准发展产业,补齐脱贫短板。采取多个一批的方式,因户因人落实帮扶措施,一是产业发展扶持一批。对于有能力发展种养殖业的,采取了技术指导和物资帮扶相结合,今年已向贫困户发放了猪仔20多头,鸡鸭苗500余只,引导贫困户参与到山药、蔬菜、笋用竹、重楼、土耳苕等种植,并争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化肥等农资补助;二是就业帮扶一批。通过人事、工会等部门开展培训、就业帮扶,就地和外地解决贫困户就业,解决贫困户参与公益性岗位,动员本乡范围内的合作社、企业、项目施工单位在用工上优先向贫困户提供多个临时劳动岗位。三是设施帮扶一批。

对于住房破损、出行特别困难、生活设施非常匮乏的,解决了住房改造提升,硬化了入户道路,添置了必要的生活设施等,切实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医疗救助和政策帮扶一批。对于看病难的确保医疗救助到位,对于符合低保条件的,政策兜底到位。做到既扶贫、又扶志,帮助贫困群体增强脱贫信心,拓宽致富增收渠道,确保全乡贫困户返贫率为零,且已脱贫户收入不低于20xx年户退出标准,实现了退得出、稳得住、不反弹。

发挥党建作用,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带动模式,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六城村以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为骨干成员的重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抓实干,激发贫困户和群众发展重楼种植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建成300亩重楼种植产业示范基地。大庙村通过“老易养+合作社+农户”方式,老营养经营解决当地20多人农户及贫困户就业,收购蔬菜、笋子、鹿耳韭等野菜,收购畜禽产品,增加贫困户收入。

10、认真实施基础设施项目。

20xx年积极争取实施了农工、交通、农业、卫生、文化、国土、水务、林业及帮扶单位等部门“一事一议”项目、新村建设项目、脱贫专项资金项目、帮扶单位帮扶项目、贫困村文化室和卫生室建设项目、交通提升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项目,项目资金达到2400余万元,新建大庙、上坝、红岩、香林等村宽3.5米以上水泥硬化路6.5km,加宽了大老路、小落村道路7.1km,新建禾林村大坪山农业公园入口至大坪山山药产业泥结石道路及小落村泥结石道路5.7km,新建生产便道、入户路10余公里,建成上坝、庙岗上、351三个道口,修建堰渠8000多米,修建大庙、小落、香林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解决大庙村安全饮水问题,乡域内交通、水利、教育、民政、文化卫生、电力通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明显提升,乡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11、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农业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建设相关要求,加大对旭日玫瑰、新农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蜀雅禾公司、老易养公司、瑞毅峰公司、瑞福生公司协调服务力度。

12、加大特色优势产业扶持。

对农业重点项目和种养植户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在贷款、用地、水利配套、电力、技术指导等方面重点支持。同时,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重视农业科技人才技术更新,加强对乡村干部、种养植大户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定期组织部分乡村干部及种养植大户到农业较发达地区实地参观学习,提高科学技能,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13、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示范试点和创建“四好村”活动工作成效明显。

20xx年,围绕大庙、小落、香林等村扶贫新村建设和六城、上坝、红岩、共和、禾林、xx等村“四好村”建设,实施村容村貌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村建设规范有序,引导农民群众追求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扎实树立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完善农村培训,通过“农民夜校”等形式按期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日常技能、文体娱乐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有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全面巩固省级卫生乡创建成果,全面建成“四好村”,为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提质扩面、农民增收、“四好村”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1、集中打造一线产业。根据农旅融合产业环线建设要求,将天芦路沿线产业结构调整作为xx乡特色产业环线建设的主战场,把资金、项目、精力集中投放到公路沿线田间地块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在禾林建设万亩山药产业观光园,上坝建设万亩优质水稻农业公园,在红岩建设千亩玫瑰产业园,在香林共和建设千亩土耳苕示范区,在大庙、六城、红岩建设千亩中药材种植区,在大坪山建设千亩高山有机茶博园,通过一线产业带动辐射全乡产业蓬勃发展,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农业产业载体。

2、强化沿线节点布局。狠抓沿线节点打造,完成国道351线天全禾林道口、大坪山农业公园道口、上坝万亩优质稻公园道口的景观节点建设;完成沿线旅游标识标牌协调安装;启动禾林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规范山药基地标识牌,建成万亩山药产业园观景平台,山药谷、农业公园、高山有机茶道口山门,农旅融合态势初显。

3、全力提升基础设施。以农旅融合产业环线打造为主线,以大坪山农业公园、禾林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为中心,积极争取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到2020年前力争完成大坪山道路加宽改造,全乡通村道路全面实现双向通行,56个村民小组全面完成通组路硬化。同时,围绕重点产业狠抓产业路、生产便道延伸,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运载条件和旅客的承载能力。

4、助推产业提档升级。转变农产品传统销售模式,积极探索产业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引进旭日玫瑰、西蜀雅禾等生态农业企业在xx安家落户,生产山药片、山药面、玫瑰精油、玫瑰花饼等精加工产品,争取引进林竹产品、药材加工企业进驻xx投资办厂,不断丰富各产业的利益联接机制;同时,加强绿色品牌创建和特色产品包装,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产品外在形象和产品知名度。

5、补齐旅游发展短板。围绕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重点在禾林建设山药美食区;在红岩、xx建设玫瑰特色旅游观光体验区;在共和、香林、小落建设水库垂钓、果蔬采摘区;在上坝六城建设鱼虾垂钓烧烤区;在大庙建设生态康养区,以农家乐、民宿等经营形式让游客吃农家菜、品有机茶、尝特色美食,通过以特色产品销售刺激产业发展,以旅游接待增加群众收入,在全乡逐步形成“以农带旅、以旅促农”的发展格局。

6、深挖文旅特色亮点。深掘红军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底蕴和潜力,对稻香贡米、杨家祠堂、红军总医院,指挥所旧址等特色旅游节点进行提升打造,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着力把xx打造成为农耕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家风家教教育基地;同时,依托六城村聚居点资源和xx河水资源优势,开发河道漂流旅游项目,配套建成蓝莓、无花果采摘园,标准化游泳池和儿童水上乐园;积极动员都江堰老易养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继续扩大在xx的康养产业投入,努力打造集生活体验、思想教育、“果—药—蔬”采摘、河道漂流、游泳戏水、骑游观光、康养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娱乐环线。

7、狠抓特色会节活动。依托xx产业优势和文化底蕴,筹备举行一批会节活动,如:杨家祠堂祭祖会、金银花采摘节、玫瑰采摘康养体验和二郎山山药节等特色会节,在展现xx产业发展成果和弘扬家风家教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xx的旅游品位和农特产品知名度,打造xx特有的农旅、文旅品牌。同时,指导各村开展乡风文明、廉政文化、脱贫感恩等文艺演出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既向群众普及相关知识,又培育乡风文明,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8、拓宽渠道助农增收。依托产业发展,着力实现“寸土生多金”目标,主要有土地流转获租金、务工创收挣薪金、参与发展赚现金、土地入股分红利,不仅把群众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前景好、市场优的项目,利用未流转的土地参与项目当中,直接产生效益,还可以让群众在如玫瑰园、荷田养鱼等种植、管护、采挖的各个环节均可获得劳务收入;同时,鼓励和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民宿接待等,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不仅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同时也形成全乡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五

对农业重点项目和种养植户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在贷款、用地、水利配套、电力、技术指导等方面重点支持。同时,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重视农业科技人才技术更新,加强对乡村干部、种养植大户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定期组织部分乡村干部及种养植大户到农业较发达地区实地参观学习,提高科学技能,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13、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示范试点和创建“四好村”活动工作成效明显。

2020年,围绕大庙、小落、香林等村扶贫新村建设和六城、上坝、红岩、共和、禾林、xx等村“四好村”建设,实施村容村貌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村建设规范有序,引导农民群众追求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扎实树立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完善农村培训,通过“农民夜校”等形式按期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日常技能、文体娱乐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有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全面巩固省级卫生乡创建成果,全面建成“四好村”,为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六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转变农民观念。充分利用远程电视教育系统,宣传党的富农政策、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转变“传统小农思想”,配合县就业局等部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培养技能型人才,大力争取县农业局、就业局等的支持,选送优秀人才外出学习培训技能。

三是加快引进企业项目,增加就业岗位。争取为我乡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四是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扩大增收渠道。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使农产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实现农民增收。

五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逐步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六是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大力吸引域内外企业在我乡投资建设设施农业,在巩固现有设施农业大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户的先导作用、带头作用,以见效益、显成绩来增强农民对设施农业投入的积极性。

七是加大打工经济推进力度,继续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整合劳务输出相关部门的资源,推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强管理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和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劳务、劳资纠纷,使劳务输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七

岭根乡是个偏远乡镇,交通极为不便。下辖5个行政村,568户、2262人。其中长期居住库周252户、624人。村民居住分散,分布在38个自然村。收入极低,全乡低收入农户??户??人。

二、工作成效

(一)农民异地转移工程稳步推进

一是小规模自然村整体搬迁成效显著:近年来我们对岭根乡海拔最高、最偏远、最分散的徐坑村行政村的半岗、驮毛头、田寮、黄宅寮、山炮、卷坑头、上坳头、下坳头、黄宅、荒庙10个自然村79户419人实施整体搬迁,分散安臵和集中安臵相结合。二是完成下山脱贫点的初步规划:岭根乡目前还有五个行政村,但村民居住极为分散,分布在38个自然村。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强烈要求建设下山脱贫点。为此乡政府高度重视,经过反复调研,初步规划在井坪至黄寮公路边建设井坪、小黄庄、林坑等三个下山脱贫点。

(二)大力实施农民转移就业工程。

帮亲、邻帮邻”的互动方式,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四是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吸引致富领头人回乡发展或带领村民外出就业。

(三)社会保障工作

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017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共参保人663人,金额110500,参保率46.66%。2011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713,金额88300,参保率51.78%,圆满完成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征缴工作,实现了45周岁以上的应保尽保。2012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现正进入前期准备工作。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共参保1879人参保率96.80 %,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共参保??人,参保率为??。

3、完成政策农村住房保险??户的征收工作。

4、根据浙人社发[2011]211号《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实施意见》规定,解决好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有关人员的职工保险工作,现已经完成48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移民)。此外,根据浙人社发2011222号文件规定,做好曾经从事乡村医生、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农村电影放映员等人员,可以按其原在岗工作时间,增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整工作,此项工作于12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1、操作规范,申请、审批、资金发放等程序完备。实施民主评

议制度,政策操作规范,不瞒报不虚报,按季及时发放低保金,低保对象手续齐全,归档及时规范。

2、按照有关要求,对符合低保条件对象进行公示,确立低保对象。2011年全乡最低生活保障户共75户,109人。

3、低保对象实现动态管理。根据各户家庭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低保对象和低保金额,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同时做好移民低保对象与其他乡镇的对接,发挥动态管理合理、公正的功能,对低保对象落实定期复查制度。

4、完成低保提标工作任务。按照认真把关、严格要求的精神,对现有109人的低保户进行摸底核查,圆满完成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保障金216元提标到255元的工作任务。

5、按县规定及时发放低保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在每季度初分户建立名册按时足额发放到户,推行社会化发放,12月底前完成低保银行帐号信息录入工作,实现低保资金由县民政局统一支付结算。

(五)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旅游》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八

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xx年农民增收工作自查总结一、基本情况乡下辖10个村,53个社,一个居委会,共2932户,11849人,现有劳动力5353人,常年务工3017人。乡xx年农民增收计划目标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50元,比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80元,增长22.03%。通过全乡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到xx年xx月止我乡实际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725元,比xx年增收755元,同比增长23.07%,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117人,劳务收入2880万元,贫困人口减少296人,较好地实现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农民增收任务。

二、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乡通过召开促农增收动员会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全乡干部职工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上来,把推进该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乡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完善工作落实机制,着力研究并督促落实好相关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目标责任制度,把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分解落实到班子成员和相关责任人,注重实效,建立促农增收工作队考勤机制和每周一例会汇报制度,并建立年终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合力攻坚机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协同抓、有关部门配合抓,深入开展“挂帮包”活动,帮助农户制定增收规划,形成推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强大合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开展“两个带动”,推行“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大力发展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增加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覆盖面,同时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定期发布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信息,不断提升“三农”服务能力。

(三)做优农业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油菜播面稳定在0.46万亩以上,产量0.11万吨以上。xx年,粮食生产实现农民人均收入550元。

四是大力发展梨园350亩,现已全面完成梨树的栽植和管护,明年将挂果。xx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005元,同比增加200元。

3.做优特色产业。重点抓好以空山黄牛、巴山土鸡、中药材等具有比较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产值力争突破8000万元。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专合组织5个、专业大户20个,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助农增收。

4.拓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打造“梨园坝古村落乡村旅游”。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0万元,以此促进农民增收。

5.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民”的形式加强产业化经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面对传统农业产值比重大、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引进了川通清铭白茶专业合作社和秦巴生态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组建专业合作社5个。以村和村为核心和起点,带动周边区域的共同发展,扩大项目的影响力,为当地及周边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常年增加1500余人就业。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6.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充分调动群众争当致富能手的积极性。通过深入各村对我乡的种植大户、经济型小老板、外出务工之星、养殖能手等致富能手进行调查摸底,共有27位农民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我乡通过培养致富带头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引导广大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党员、致富能人的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1期,培训党员107名,致富能人161名,对黄正洪等7户种养专业户进行资金扶持3万余元,“7.1”召开乡致富能手表彰大会等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

(四)提高农民工技能,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1.扩大劳务输出。加强就业培训,力争每户都有一个明白人、创业人、技能人、文明人、就业人。加强就业指导,搞好综合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共培训农民工1000人次,输出劳动力5100人次,其中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40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xx万元。

2.就近转移农民。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高度重视非农经济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加工、运输、建筑等非农产业,积极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吸纳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年内回引创业人员2人,就近转移劳动力200人,实现收入100万元。

3.加快城镇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引导农民向城镇、新村聚居集中。坚持产城一体、产村相融,以城镇、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拉动社会需求,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五)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加快产权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的确权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股份量化等工作,农业特色产业所有权、标准化生产基地物权,根据业主申请搞好确权登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产生新增耕地确权到农户。

规范化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

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逐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保障农民权益。鼓励农民通过房屋、农机具等资产及生产资料租赁取得收益。

(六)兑现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1.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耕地地力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强农惠农政策资金,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推进精准扶贫开发。积极争取和落实好各类扶贫政策、项目和资金,扎实推动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生态扶贫,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减贫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要达到2300元以上,贫困人口增收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参保率。xx年,全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0.95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5%以上,不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补助水平。

三、

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查,虽然我乡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引进龙头企业的力度不够快,项目征地租地等政策服务等步伐较慢。

2、农民市场意识不强、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是造成农民增收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任重而道远。

3、我乡的农民增收的渠道窄,主要是依靠经济产品和家庭饲养业,没有农副产品加工包装附加值增值收入,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待加强。

四、今后的工作方向一是聚力优势产业发展,在群众增收致富上下功夫。

1.继续加大茶叶的管护和扩面。加大对村、村、村茶叶示范带的管护。

2.加大核桃产业的发展规模。在继续搞好村3500亩核桃的管护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省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力争在全乡新植清香核桃xx亩。

3.加大梨园产业的发展规模。

4.继续扩大中药材套作,在茶叶、核桃、梨园中套作甜叶菊、药南瓜等药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5.积极推进梨园坝古村落保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转变农民观念。充分利用之声等各种宣传手段,宣传党的富农政策、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转变“传统小农思想”,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培养技能型人才。

范文仅供参考感谢浏览。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九

根据中共xxxx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民增收工作自查总结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庚即进行自查,现将扶贫攻坚农民增收情况汇报如下。

201—10月,我县实施xxxx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1个,整村推进项目1个,产业扶贫项目1个,贫困村建设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420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达到2498万元,县级配套21万元,整合各类资金616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068万元。截至目前,完成总投资336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达到万元。通过以上项目实施,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贫困农户的收入,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通过产业扶持直接增加了贫困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农村贫困群众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在1600元左右,减少贫困人口5992人。

(一)xxxx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

xxxx扶贫攻坚项目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省级专项扶贫资金800万元。规划项目为新建农房21户,改建农房11户,硬化村组道30.51公里,新建泥碎石路14.11公里,联户路建设2.74公里,集中供水3处,解决安全饮水630人,沟渠修建2.4公里,公益性渡口2处,茶叶种植994.7亩,乌骨鸡养殖25383只,仔猪养殖675头。截至目前,完成投资1546.0825万元,占目标任务的85.89%。新建农房21户,改建农房11户,联户路建设2.74公里,集中供水3处,沟渠修建2.4公里,公益性渡口2处,解决安全饮水30人,茶叶994.7亩,仔猪675头,乌骨鸡养殖25383只,硬化路建设部分正建,其余正在准备建设。项目建成后,人均年增加纯收入1193元。

(二)整村推进项目。

整村推进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其中省级专项扶贫资金350万元。规划项目硬化村组路8.94公里,新建村组泥碎石路9.5公里,解决安全饮水150人,新建农房21户,改建农房10户,种植茶叶500亩,中秋酥脆枣60亩,魔芋74亩,胭脂脆桃135亩,种植珍稀苗木(槐树、台湾甜象草、大果红花油茶)125亩,养殖山羊200只,种羊100只。截至目前,完成投资792万元,占目标任务的93.17%。硬化村组路10.24公里,新建村组泥碎石路1公里,已解决安全饮水150人,人饮工程管道安装1万米,新建农房32户,改建农房11户,中秋酥脆枣60亩,魔芋74亩,种植胭脂脆桃333亩,养殖山羊379只,茶叶500亩。项目建成后,年新增农民人均纯收入1657元。

(三)产业扶贫项目。

项目总投资545.50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规划为新建茶园2654亩,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耕作道16.7752公里,灌溉渠2692.4米,蓄水池95口共950立方米。截至目前,完成总投资380万元,占总投资的'70%。目前,新建优质茶叶基地2154亩,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耕作道12公里,灌溉渠2000米,蓄水池95口共750立方米。项目投产后,通过一系列产业发展,年新增农民人均纯收入1381元。

(四)贫困村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979.977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698.12万元。规划为硬化通组道10.8公里,新建通组泥碎石路17公里,生产道2.4公里,联户路3公里,新建农房52户,改建农房96户,种植茶叶608.5亩。截至目前,完成总投资580万元,占总投资的59%。目前,硬化通组道4.8公里,新建通组泥碎石路7公里,生产道2.4公里,联户路3公里,新建农房50户,改建农房86户,种植茶叶608.5亩。项目投产后,通过一系列产业发展,年新增农民人均纯收入2281元。

二、存在问题。

虽然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面临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发展基础条件严重不足。贫困地区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差,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农业水利设施、基本农田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较差,保障能力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跟不上现代发展需要。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务工,在家的80后新生代基本不会务农。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老人、妇女,不仅文化水平低,而且缺乏技术,只能依靠传统技术发展传统产业,大多数家庭处于简单再生产维持。三是农村产业发展存在多方掣肘。除基础设施制约外,边远贫困地区信息闭塞,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农民自我判断,“跟风”现象严重,传统农业十分普遍,现代农业较少,且发展示范引导不足。由于缺乏规模效应,农产品价格的定价权不在农产品价值本身,而在中间商或经销商。目前,虽然城市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农民得利甚微。四是自然灾害等因素已成为返贫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因病、子女读书是目前单个农村家庭返贫的普遍原因。

下步打算及保障措施。

(一)做好做实扶贫项目规划。严格按照“责任、权利、资金、任务”四到县要求,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做好扶贫项目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落地性和针对性。抽调专门力量组成规划编制组,进村入户,帮助村级组织找准自身比较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一个符合村情特点、体现村民意愿、能实在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发展规划,生成一个项目清单。

(二)进一步强化项目资金整合。以扶贫项目为抓手,充分整合县级涉农项目和资金,形成资金和项目聚集“洼地”,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放大效应。重点将项目和资金投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房建设、路、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改善村容村貌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提供产业支撑。

(三)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度。按照中央、省市安排,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重新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实施差异化扶贫,改“大水漫灌”为“滴灌”,真扶贫,扶真贫,并实行动态管理,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资金的使用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实行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

(四)健全项目资金监管机制。一是落实扶贫资金监管责任。县委、县政府把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纳入乡镇领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绩效考核管理重要内容,成立由县监察局牵头,县纠风办、县扶贫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发改经信局、县残联等单位参与的扶贫资金项目监管联席会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实行每季度召开例会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专题研究,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二是创新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建立与“四到县”制度相适应的监管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监管责任,制定《xxxx县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办法》,细化项目申报立项、县级审批、上报备案、项目实施、监督管理、检查验收、后续管护、监测评价等细则并抓好落实。

(五)开展帮扶,增强帮扶实效。把省市相关部门自上而下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和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做法作为一项制度,不断创新帮扶机制,拓宽帮扶领域,增强扶贫实效。把落实“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扶持贫困村,救助失学少年儿童,帮助农民技能培训和实现转移就业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努力为贫困村发展办实事、办好事、做贡献。继续争取部分企业帮扶xxxx,以增加我县扶贫开发项目的投入。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十

截至目前,在红岩村流转1500多亩土地种植玫瑰花;上坝村流转300多亩种植荷花;六城村流转70亩养殖小龙虾,流转200余亩准备发展稻田种植,流转200余亩准备发展坡地茶叶种植,流转100多亩发展重楼等林下种植,种植刺梨近100亩;大庙村种植蔬菜70余亩;xx村流转70余亩拟种植金银花,种植土耳苕40余亩;小落、香林、共和等村发动农户种植土耳苕1400余亩;禾林村种植刺梨150余亩;山药种植达到5600余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达到23家;山药、玫瑰花、土耳苕、猕猴桃、重楼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天全县旭日玫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天全注册,老易养公司、西蜀雅禾山药加工厂正式运营,将促进特色农业全面发展。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十一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乡通过召开促农增收动员会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全乡干部职工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上来,把推进该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乡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完善工作落实机制,着力研究并督促落实好相关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目标责任制度,把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分解落实到班子成员和相关责任人,注重实效,建立促农增收工作队考勤机制和每周一例会汇报制度,并建立年终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合力攻坚机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协同抓、有关部门配合抓,深入开展“挂帮包”活动,帮助农户制定增收规划,形成推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强大合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开展“两个带动”,推行“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大力发展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增加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覆盖面,同时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定期发布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信息,不断提升“三农”服务能力。

(三)做优农业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1.稳定粮油产业。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乡坚持“巩固面积,加强管理,提高单产”的方针,强化技术培训、并通过品种更新、割制改革、推进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提高传统产业单产。粮食播面稳定在2.34万亩以上,产量0.82万吨以上;油菜播面稳定在0.46万亩以上,产量0.11万吨以上。2020年,粮食生产实现农民人均收入550元。

2.做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茶叶、核桃“双百工程”。一是加大对村、村、村、村、村茶叶示范带5400亩茶叶的管护和补植;二是加大核桃产业的发展规模。在搞好村、村1100亩核桃管护基础上,已全面完成核桃新增扩面1500亩;三是积极探索在茶叶和核桃空行套作甜叶菊、药南瓜等中药材,大大缓解了农民种茶前期无收益的问题;四是大力发展梨园350亩,现已全面完成梨树的栽植和管护,明年将挂果。2020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005元,同比增加200元。

3.做优特色产业。重点抓好以空山黄牛、巴山土鸡、中药材等具有比较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产值力争突破8000万元。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专合组织5个、专业大户20个,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助农增收。

4.拓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打造“梨园坝古村落乡村旅游”。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0万元,以此促进农民增收。

5.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民”的形式加强产业化经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面对传统农业产值比重大、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引进了川通清铭白茶专业合作社和秦巴生态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组建专业合作社5个。以村和村为核心和起点,带动周边区域的共同发展,扩大项目的影响力,为当地及周边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常年增加1500余人就业。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6.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充分调动群众争当致富能手的积极性。通过深入各村对我乡的种植大户、经济型小老板、外出务工之星、养殖能手等致富能手进行调查摸底,共有27位农民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我乡通过培养致富带头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引导广大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党员、致富能人的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1期,培训党员107名,致富能人161名,对黄正洪等7户种养专业户进行资金扶持3万余元,“7.1”召开乡致富能手表彰大会等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

(四)提高农民工技能,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1.扩大劳务输出。加强就业培训,力争每户都有一个明白人、创业人、技能人、文明人、就业人。加强就业指导,搞好综合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共培训农民工1000人次,输出劳动力5100人次,其中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40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00万元。

2.就近转移农民。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高度重视非农经济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加工、运输、建筑等非农产业,积极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吸纳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年内回引创业人员2人,就近转移劳动力200人,实现收入100万元。

3.加快城镇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引导农民向城镇、新村聚居集中。坚持产城一体、产村相融,以城镇、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拉动社会需求,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五)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加快产权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的确权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股份量化等工作,农业特色产业所有权、标准化生产基地物权,根据业主申请搞好确权登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产生新增耕地确权到农户。

2.引导流转交易。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有序流转,共流转土地1900亩;规范化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逐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保障农民权益。鼓励农民通过房屋、农机具等资产及生产资料租赁取得收益。

(六)兑现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1.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耕地地力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强农惠农政策资金,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推进精准扶贫开发。积极争取和落实好各类扶贫政策、项目和资金,扎实推动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生态扶贫,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减贫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要达到2300元以上,贫困人口增收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参保率。2020年,全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0.95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5%以上,不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补助水平。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十二

(一)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好农民增收的工作领导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完善农民增收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二)合理布局,做好规划。在强力推进旅游建设的同时,预留发展优势特色旅游产业的空间,对接做好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区域布局规划,以项目实施来推动特色旅游产业建设。

(三)完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发展机制,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金融支持、科技支撑、企业和农民投入的方式,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从事养蜂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投入。

(四)调整结构,培植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加快林业体制改革,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抓好旅游业,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农民培训及转移就业。要不断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量化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任务,多途径地有组织的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不断扩大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空间,积极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安山企业在xx关脚基坪,我乡要加强与企业协调,就近务工,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十三

2020年计划脱贫的24户54人已全部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三有”标准,于10月25日通过我县的验收;计划退出的大庙村、小落村、香林村按“一低五有”标准也全部达标,并于10月25日通过我县的验收,11月1日通过市级验收。

精准因户施策,夯实扶贫基础。帮扶单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逐户走访,建档立卡,制定“一户一策”、“一户多策”帮扶措施,帮扶部门及乡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实行动态管理。

选准发展产业,补齐脱贫短板。采取多个一批的方式,因户因人落实帮扶措施,一是产业发展扶持一批。对于有能力发展种养殖业的,采取了技术指导和物资帮扶相结合,今年已向贫困户发放了猪仔20多头,鸡鸭苗500余只,引导贫困户参与到山药、蔬菜、笋用竹、重楼、土耳苕等种植,并争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化肥等农资补助;二是就业帮扶一批。通过人事、工会等部门开展培训、就业帮扶,就地和外地解决贫困户就业,解决贫困户参与公益性岗位,动员本乡范围内的合作社、企业、项目施工单位在用工上优先向贫困户提供多个临时劳动岗位。三是设施帮扶一批。对于住房破损、出行特别困难、生活设施非常匮乏的,解决了住房改造提升,硬化了入户道路,添置了必要的生活设施等,切实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医疗救助和政策帮扶一批。对于看病难的确保医疗救助到位,对于符合低保条件的,政策兜底到位。做到既扶贫、又扶志,帮助贫困群体增强脱贫信心,拓宽致富增收渠道,确保全乡贫困户返贫率为零,且已脱贫户收入不低于2020年户退出标准,实现了退得出、稳得住、不反弹。

发挥党建作用,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带动模式,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六城村以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为骨干成员的重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抓实干,激发贫困户和群众发展重楼种植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建成300亩重楼种植产业示范基地。大庙村通过“老易养+合作社+农户”方式,老营养经营解决当地20多人农户及贫困户就业,收购蔬菜、笋子、鹿耳韭等野菜,收购畜禽产品,增加贫困户收入。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十四

(一)着力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我乡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流转闲置土地,为做好茶叶、笋用竹、丁糖李、黄柏和重楼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做好准备工作。截至目前,我乡流转土地1000余亩,涉及百家村、团结村、黍子村、大河村、太阳村、劳动村、百家村等7个村,发展茶叶种植900余亩,丁糖李种植320亩、重楼种植80余亩,刺梨种植50亩和羊肚菌种植5亩。年内还将发展丁糖李500余亩。

(二)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引进农旅融合发展企业四川林源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大河村、互助村和黍子村各1家,发展劳动村农村电商1家,成立xx农贸综合服务中心1个。积极培育川牛膝农产品品牌,我乡川牛膝代表天全成功参加2020第十六届中国(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支持汇美农业和润兆渔业两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产品质量新认证,润兆渔业产品获“最喜爱农产品奖”。积极探索盘活农村资源培育农民增收新产业,目前团结正积极探索开展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发展产业,健全了农业产业化管理体系。以“美丽渔村”创建为契机,建设大河、xx、团结村农旅融合休闲观光茶园。

(三)着力抓好新村建设。完成xx村省级“四好村”申报,百家村、劳动村市级“四好村”申报和小沟村、劳动村等2个县级“四好村”申报,劳动村省级卫生村创建。深入推进《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确保《条例》在新村聚居点管理中发挥作用,实现我乡大河、民主两个新村聚居点的有序管理和健康运行。

(四)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成村级集体经济试点示范建设3个,劳动、百家、大河村均建有村级资产管理公司。截止目前,劳动村通过投资润兆渔业公司和汇美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收入15000元,人均33.18元;大河村通过出租集体茶园和老活动室、投资润兆渔业公司和汇美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集体土地费用征收等收入150555元,人均148.33;百家村通过投资天全县汇美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出租农业产业展示平台,收入34300元,人均37.94。3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人均26元以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