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乡村诊所抒情散文怎么写(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6:39:17 页码:11
乡村诊所抒情散文怎么写(精选10篇)
2023-11-24 06:39:17    小编:ZTFB

影视作品是一种通过影像和声音媒介呈现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故事、角色和情节传达各种观点和价值观。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总结写作,对于写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乡村诊所抒情散文怎么写篇一

月明如水,灵,轻盈的穿越时空,立于一百多年前的柏树下,远远的看着曾祖母伤心欲绝,想随夫君而去,却又因儿子和小姑丢舍不下,在那欲罢不能夜夜无寐的痛苦中挣扎。心痛得沉重了我的笔锋,疼惜的珠露遮盖了我的眼眸,若雁今生是一朵不凋谢的莲,我一定轻轻的捧在玉白的手心,替我的曾祖父好好疼惜,爱如珍宝。

可是,现在的天涯坡,那高山上的平原,已物事而非,轰轰隆隆的响声,早已卷走了油油长长的青丝,推去参天古树,厚厚翻过来的土层,掩埋了曾祖母艰辛兴旺家族后,修建的画栋雕梁,雕花木窗那偌大的房子,还有带着我们家族厚重的历史,竹林及其一汪汪清泉。

曾祖母把什么都看的极淡,只小心翼翼和族人周旋,不想生事端。而族人早对他们后坡的山、竹林旧房,几亩薄田虎视眈眈,对他们娘儿,从来就是冷眼相向,岩在世时,雁一个人在家的日子,原本就难过受欺负,只是雁从未对她的岩言过半句,所以均得已相安无事,也因岩能说会道且曾是先生,他们还有所忌惮。

只因岩是廖家湾过房而来的,大爷廖明礼觉得,岩的儿子贤达就不能说是这家孙子。自然在岩死后,再没族人认为贤达是二房继承人,从不让去祠堂参加祭拜,排挤的更厉害了。

而雁,只想安静的抚养小姑和儿子,也没想过这家产。晚上不劳作时,不分秋冬寒暑,每天自己教他们两个识字读书;养几只羊,卖钱,买种子,买灯油。羊奶挤给两个瘦弱的幼子喝。

尽管,她自己瘦的风一吹就会倒,冬天,格子木窗的窗纸呼呼响,凌冽的寒风,在他们母子三人单薄的衣衫上,挥着霜雪的小刀,刮,吱吱的响。冷得生疼清冽。但清涟孤傲的她总是委婉的谢绝别人的怜惜。自岩消失在洪荒的河水中之后,也再没回过甘富的娘家,雁不想看比霜刀更锋利那可怜的目光!娘家也再没来过人,身为小妾雁的母亲,早在自己幼时就不知怎么的死了。偌大的家产,那几个哥哥们都还分闹不清,那里顾得上不是一个母亲且又清高的雁?倒是那远房穷哥哥艺,来看过独自艰辛生活的雁,却也不好多来,只让人带来艺自己在排上用命挣得的所有钱,谎称是岩留下和那排头补偿的。就听得说去了很远,去了哪里?人都不得而知。

雁就开始下山找买竹子的人,可买竹子的人寥寥无几,终究很有限,她就试着将苍老的竹子,雕刻成容器;只因她常常睡不着觉,就雕花雕草,还画点什么,慢慢的雁雕刻绘画的'竹子容器,是越来越精美,那苍老的竹子在雁的手里,就美的古朴而清雅起来,雁想起以前常常和丈夫一起雕刻着把玩,但曾祖父心疼她那如玉般的手,怕伤着,就不让她雕刻那竹子;而今,雁要靠它起家,曾如玉细美若葱样的手指,常常弄的伤痕累累,雁也顾不得这许多。可雁的父亲在天有灵,看着知书达理,貌美贤淑,娇滴滴,他赵家养尊处优的二小姐,过的如此艰辛,低声下气的被族人挤兑受辱,怕是心疼的恨不能将她带走。

雁的父亲健在世时,极宠爱雁,不仅让她和哥哥们一起去青林寺读书,还教她打算盘记账,讲解点雁母亲的草药医书。闲暇时,带她去美丽的清江河畔,和父亲于清澈见底的河流里捉虾和螃蟹;累了,于那太阳晒得暖暖的,鹅卵石沙子中间,秀美的雁就坐于水漂洗过的大石头上,托着腮,听,河岸山坡上唱着清丽的山歌;有时雁也放着风筝,欢快的奔跑着,看蝴蝶风筝高飞,碧蓝色的天空雪白的牛羊在天际追逐。那时的雁温婉秀丽如兰,心总像蝴蝶快乐飞舞;笑起来声音清脆如银铃。而父亲就在一旁用苍老的竹子,给她雕装笔的竹筒,有时也雕装瓜子米的盒子,因雁小时不会嗑瓜子,往往是爹爹晚回磕好瓜了,就装在这竹盒子里吃。一直到出嫁前,爹爹忽然远离她而去,她那十六岁心中的山轰然倒搭,和她的幸福一同被湮灭。只剩下盒子里半盒瓜子,气息,留存。

而雁,每每看着这苍老的竹子,犹是亲切,青绿的叶子,风吹沙沙响,韧性极好强健的竹竿,排排屹立,劲风吹不到,积雪压不断,因岩雕竹,画竹,雁仿佛这竹子就是夫君。每每又像看到月光下,爹爹在竹中穿行。

雁也就爱极了这竹子,常常夜深无寐时,于月色如水的凉夜,扶着这斑斑沧竹,喃喃自语,语句凄切,风吹翠竹,叶疏离,一轮圆月照孤影,纤细的影在月色的映衬下,更加单薄如竹。

可也坚韧如竹,风雪已无惧,冰霜可穿破,风中屹立。

但是再怎么屹立不倒的树木竹子,也很怕火烧,水淹,那冲天火焰,或者洪荒的洪水都会让屹立不倒的传奇,灰飞烟灭,卷进深渊,摧毁坚韧没入深深黑暗.....

乡村诊所抒情散文怎么写篇二

江南的春天多雨,雨后的乡村野草疯长,在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南下打工的时代里,曾经熟稔的小路总被新来的时光脚印所覆盖。每次回乡,我都要在繁茂的的草丛中努力拨开尘封的记忆,才能觊觎到乡村的旧模样。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湖南的花鼓戏《补锅》可谓红极一时,生动地演绎了补锅匠的酸辛与幸福。我们村的楚湘伯伯就是一个补锅匠,他个儿五短三粗,总是慢腾腾挑着特制的货担,筐里有一台小型的风箱,还盛着烧铁水的小钵和铁器具。他的'嗓门极好,如歌谣般吆喝他的生意号子:补——锅子——炉铲——不呢?补锅子——炉铲啊——声音颇具穿透力,仿佛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小山村。然后他在村里一处空地拉开架势,支上风箱,不一会炉火旺旺,小钵里铁水熔化。楚湘伯伯一边敲击碎铁,一边捣泥,嘴里叨念着:烂锅子、烂杯子、烂炉铲盖都可以补好,快些拿来啊!

听到楚湘伯伯的吆喝,母亲便叫我赶紧去碗柜底下找那个我们兄妹怄气摔坏了的搪瓷杯子,外壳凹凹凸凸的,底部已有了两个小洞。我兴冲冲拿着走到空地,楚湘伯伯那鹰钩般的鼻梁上压着一副老花眼镜,老虎一样鼓着的眼珠子朝上一瞟,随口说:五毛钱!母亲在旁说,才两个小眼,三毛钱吧?楚湘伯伯叹口气说:三毛钱就三毛钱吧,不过小家伙要过来帮忙拉拉风箱。我很乐意为他做这活儿,滑溜溜的,呼啦呼啦地响亮。只见他用磁勺子舀了一匙熔化的铁水,放在左手捏着的厚草灰里,慢慢呈到杯子坏了的洞口,上面右手再用一个布团一按,揉几下再涂以泥巴,往地上一扔,不屑地说:三毛钱,包管你用一年!有次上屋一家两口子吵架,把吃饭的大铁锅摔成了两大块,楚湘伯伯用竹篾条支架住,照样修补得完好如初,还对小两口说:锅子破了还可以补好,要是婚姻破裂就难以修复了啊,要珍惜啊。望着疤痕累累的铁锅子,两口子心情异常沉重,自此很少吵架摔家具了。

补好的锅子终究有个疤!几年以后,当邵东的塑料制品大量倾销在市场的时候,走村串寨的补锅匠也就渐渐退出了时光的舞台。随着村里爆米花师傅的萧条,很多乡村的行当销声匿迹了。

爆米花的工具比补锅更简单,就是一台黑咕隆咚可以转动的高压锅子和一个硕大的尼龙袋子。平素,没有人去爆米花的,除非有女儿出嫁。只有到了年底,快过年了,大家准备新年点心,就可以挨家挨户去爆米花了。爆米花的师傅是村湾里的春秋大叔,他黝黑黝黑的,好像挖煤窑的人,什么话都不要说,只要将爆米花机子往堂屋里一摆,大家就明白了。于是,小孩子们派救兵似的跑回家去,随即又折返回来,手里拿着一升米和大塑料袋子,有时可能是玉米子,都来排队爆米花。春秋大叔不管堂屋里站满了人,他依然保持着他的冷峻和沉默,将大米倒进葫芦形的米花机里,就开始烧柴火,一只手不停摇晃转动手柄,柴火让他的脸更暗更黑。不多久,春秋大叔退了柴火,啊!期待已久的爆米花就要熟了!我们小孩子们赶紧闪到一边,用双手使劲捂住耳朵,又不敢走远,眼睛仍贼溜溜地观望着。不说话的春秋大叔,手提米花机走到支起的大尼龙袋子前,用脚踩住口子,手里的锤子敲打下去,只听见嘭的巨大一声,一股热浪冲击着所有人的耳膜,升腾的热雾笼罩了整个屋子,小孩子们就一窝蜂拥上去,捡拾散落在地上的爆米花。然后付了钱的小孩儿用自家的塑料袋子盛了爆米花,乐颠乐颠拿回去,沿途吃得满嘴香喷喷的。每年腊月,春秋大叔就靠爆米花赚过年费用,他那小小的黑咕隆咚的爆米花机常常诱惑着我们年少的馋嘴,即使自家已经爆完了米花,总还要跟着他看热闹看上好半天呢!

时光如风,转瞬即逝。那些记忆的影像随着时间的远去而渐渐遥远,就像我和乡村之间,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因为在时间上,我和她是三四十年的距离!其实,在宁静的日子里,怀旧并不代表停滞不前,并不意味不要创新,我想,在这个越来越遥远的乡村里,我只是想静静地吹开岁月的尘埃,就像老石匠在碑基上烙印那些美好的画面。

乡村诊所抒情散文怎么写篇三

在人类繁衍的历史长河中,婚姻的形式也不断在演变。时代不同,结婚的礼仪也不同。作为社会的人,婚姻是生物界特有的两性现象,它不仅具有生物特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就以当今范例,就结婚条件而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人结婚,农村有个破草棚,礼品:一双新布鞋、一件花洋布衣,送个日子,把新娘子接回家,放挂鞭,亲朋好友吃顿饭就成了。六、七十年代的'人结婚,有间毛草屋,礼品:一块手表、一支钢笔、一床棉被、一台收音机、一身新的确凉衣服就行了。

八、九十年代的人结婚,要有四大件:。

1、新瓦房、全新家具。

2、金项链、金耳环、金鉴指。

3、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收录机等全套家电。

4、摩托车、名牌手机。

现在的人结婚更摆谱了,谈对象结婚的条件是:。

1、在城里要有份可靠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

2、城里要有一套装修好的新房。

3、一辆新轿车、配金项链、钻石戒指、金手链、金脚链和全套新式名牌家电。

4、结婚当天还要请婚庆公司在城里星级酒店大办宴席,摆上几十桌,亲朋好友来捧场,才够面子,彩礼红包展示阔气、礼炮齐鸣、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才算得上风光无限。

工薪阶层干一辈子,只能为儿女办结婚一件事,而农村种田靠几亩地生活的,就无法给孩子取对象结婚了。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感召下,老板的孩子结婚就更辉煌了,奔驰、宝马来迎亲,婚礼请来大剧团来演戏,五星级宾馆摆上千桌酒席、帖金做个花轿几十万,让新娘坐上去,一路锣鼓喧天接到婚庆现场,亲朋好友齐欢腾,来捧场,然后小俩口还要出国旅游度蜜月,当今权贵阶层的摆阔,引人深思......这里我仅就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对婚姻的影响而言的,至于其他方面我就不再展开讨论了。

xxx20xx年冬写于大丰。

乡村诊所抒情散文怎么写篇四

我常想,第一个发明瓦并使用瓦的古人,一定是一位很有情怀的人吧。他一定是一位隐居乡村、喜欢亲近泥土的人。因为瓦是用泥土烧成的,一片片瓦覆盖在屋顶上,其实是一抔抔土包绕在屋顶上。屋内的人,可以终日闻得到泥土的气息。

小时候,身居乡村,最喜欢的事就是爬上村中那棵最高的古柏,闻着柏树枝好闻的清香,然后像鸟一样,俯瞰整个村庄。那一座座房屋,像一条条安静的鱼,错落有致地卧着,瓦是它们身上细密的鳞片。有青瓦、红瓦、灰瓦;于是,我的眼前就有一条条青色、红色、灰色的鱼,在绿树丛中掩映着。

瓦上也有树,是瓦松。它们生长在瓦的缝隙间,瓦为它们沉淀了泥土,它们为瓦奉献了一片绿荫。它们还叫屋上无根草、向阳草、瓦宝塔、瓦莲花;祖母在世时,说瓦松可是宝呢。有一次邻家二哥被烫伤了,祖母让人上了自家屋顶,采了一株瓦松下来,再从村里的大柏树上摘了几片叶子,掺在一起,放在蒜窝里捣烂给二哥敷上,几天后他的烫伤就好了。

秋天时,瓦上铺了落叶,一片金黄。有时,人们会在瓦上晾晒着花生、黄豆,还有一些干菜。晒得差不多了,就用竿子挑下来。更多的时候,瓦上是鸟的广场,喜鹊、斑鸠、鸽子、黄鹂;还有很多生活在村庄里的鸟,它们悠然自得,在这里休憩、散步,或者谈情说爱。没人来打扰它们,这里是它们的领地。不过,也有不安全的时候,有时猫会来侵犯它们,有时,我也会窥视它们。它们会与我遥遥相对,但相顾无言。

与瓦最亲近的.鸟,是麻雀。它们栖身在屋檐的瓦下,瓦无怨无求地为它们遮风挡雨,让它们在自己的护佑下,繁衍生息。

瓦喜欢雨。在雨中,瓦更能显示出它的价值。雨在瓦上弹琴,每一片瓦都是它的琴键。雨天,我喜欢拿个板凳,坐在檐下,听或高亢或低回的雨中曲。雨水顺着瓦垄流下,成为细细的瀑布,砸在地上,冲出一个个坑,溅起一个个漂亮的水花来。如果在冬天,瓦楞上垂着长长的透亮的冰凌,掰下一块含在嘴里,嗯,好吃,有着天空的味道呢。

我在瓦下,生活了很多年,后来成为了一尾鱼,游到了城市,那里没有瓦。于是,我常常怀念故乡的瓦。

可是,故乡的瓦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老家的瓦房也要拆了,当房屋被推倒,一片片瓦散落在地时,我听到了一片片凝固的旧时光破碎的声音。从瓦砾中,我拣出一片残存的瓦,带回了城市。

我相信,一个村庄的衰老,是从一片片瓦消失开始的。这片进城的瓦,是乡村脱落的鳞片,我希望它能永远让我记得起,我的村庄还未老去时的样子。

乡村诊所抒情散文怎么写篇五

也无法改变现实的命运

但乡村是我的骄傲我的生命

我拥有肥沃的土地和大片的山林

山上养着不断长大的希望

地里种着沉甸甸的白银

村里的大树是我的伙伴

他与我为弟我爱听他的声音

思绪里寻觅村姑的.背影

年轻的乡村有她的深情

踏破青草镶边的小路

路边的小花跟我最亲

每个露珠嬉戏的早晨

她们都会向我点头表示亲近

在乡村你会忘记城里市侩的阴影

这里有桃花和鸟儿初恋时的和鸣

能看到山风搀扶的暴雨

能感受月光比城市的纯净

树林唠叨风儿的骚扰

野猪拱走未成熟的红苕

睡梦中有对野猪的憎恶

乡村还有荒芜的小屋

丝瓜一样的牵挂是在外的乡亲

大豆一样的饱满是我的亲情

在阳光沐浴的菜地体会泥土的芬芳

我的乡村我对相依为命的泥土之吟

乡村诊所抒情散文怎么写篇六

1982年12月,我结婚了,妻子是供销社的售货员。那时候,农村正时兴“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女方除了要彩礼钱以外,还需要男方准备好这“三大件”,以供结婚后之用。因为我们家小子多,能吃,年年欠小队的吃粮款,生活捉襟见肘,连象征性的彩礼钱也拿不出,更别说买这“三大件”了。

好在妻子通情达理,岳父家也很开明,我只给妻子买了一身衣服,我们便把婚事办了。

从此,我和妻子白手起家,开始了生活的创业和人生的奋斗。

当时我在外地教学,离家有12里,每星期六下午步行回家,星期一起大早步行上班,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如果骑自行车的话,40分钟左右就能到了。

自行车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

可要想买一辆自行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钱,二是票。

钱可以靠自己攒,可自行车票却要靠单位来发。计划经济时代,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供需关系的紧张。物质困乏,需求大于供给,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凭票供应。吃饭有粮票,穿衣有布票,买肉有肉票,买油有油票,反正,越是紧张的东西,那票就越金贵。许多人攒够了钱,却买不上自行车,弄不来票,自行车票太缺了。

据说,当时全国只有上海和天津生产自行车。别的地方不生产自行车。这到底真假,到现在我也不清楚。当时我在乡下所能见到的,几乎都是天津产的“飞鸽”和“红旗”,偶尔能看到上海产的“永久”和“凤凰”。一台“飞鸽”自行车是178元,一台“红旗”是147元,这个价,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和妻子每个月工资加起来有60多块钱,除了生活费以外,每个月能剩个30块钱左右,半年之后,我们就攒够了150元钱。但自行车票却遥遥无期。

妻子虽说在供销社,按理说应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可惜,她只是个售货员,享受不到特权。

而我,虽说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可自行车票是“光荣”不到我头上的。

自行车奇缺。一个乡的供销社,一次只能进来两三台,可想买自行车的人有两三百。这两三台自行车给谁呢?首先是乡里的领导及他们的亲戚朋友,其次是粮站的领导及他们的三亲六故,再其次是医院领导及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僧多粥少,狼多肉少,没办法,就得排号等,有的一等就是两三年。

我很幸运,我岳父在供销社土产部,负责家兔收购。那时国家对家兔收购有一个奖励政策,大力发展家兔饲养,收购家兔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奖给一辆自行车票。我岳父为了能得到一辆自行车票,天天骑着公家那辆除了车铃不响其余全响的破车子,到各大队去游说,让社员多养家兔,促进副业增收,他们负责一个月一收购,这是个只赚不赔的买卖。岳父的劲儿没白费,那年底,他们土产部成为全县收购家兔最多的单位,我岳父不但拿到了一张自行车票,还被评为出席省里供销系统的先进个人。

当我骑上这辆“飞鸽”牌自行车的时候,别提心里多高兴啦!恨不得振臂高呼“岳父万岁!万万岁!”当然,我是不敢的。

自行车是我的第一需求,而手表就是我的第二需求。有了自行车,我又开始做手表的梦。

还是在上高中时,我清楚记得:我家邻居,在公社当秘书,他除了有一辆上海产“凤凰牌”轻便自行车外,手腕上还有一块手表,银光闪闪的。他穿一件白衬衣,把袖子一挽,有人没人,他都要习惯性地把胳膊一抬,看表,那个动作非常地潇洒,让我羡慕极了!

妻子在没嫁给我之前就有了手表,而且是“上海牌”全钢手表。那可是她自己省吃俭用两年的结果啊!她每个月除了交给小队30元买工分以外,自己就仅剩下不足7块钱,哪个女孩子不好美呀?她想穿新衣服,还想买手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她到底还是兼得了,这得益于她的精打细算。可见她对这块手表的珍爱。我们结婚后,她见我更需要手表,便主动把手表让给我戴,这让我很感动,但我不能戴。俗话说,要成人之美,不能夺人所爱。夫妻也一样。

那时候手表虽说不像自行车那样缺,但也是紧俏商品,没有票自然不可得。

后来,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他的哥哥是林场的司机,活动能量很大,他能弄来自行车票,也能弄来手表票。我就托这位老师跟他哥哥美言几句,给我也整一张手表票,他答应得很痛快。不几天,他悄悄递给我一块手表说:“这是一块进口的,原价200块,你要愿意,就100得啦!”我大喜过望,立刻感激不尽掏钱买下。这块手表是什么牌子的?不知道,哪国产的?不晓得。但这表有日历有星期,比妻子那块“上海牌”全钢手表档次高多啦!

我把手表拿回家,跟妻子说:“咱结婚时,没能给你买一块表,这块表就算是弥补的吧。你戴新的,我戴旧的。”

妻子说:“你长这么大,还没戴过手表,就你戴新的!”

我的手腕上,终于有了一块手表,上课下课可是方便多了。有时候,我也模仿当年那位公社秘书的习惯动作,把胳膊夸张地往上一抬,那感觉,好极了!

我们家里的缝纫机,是结婚后有了小孩买的。

妻子喜欢缝纫机,是因为她娘家有缝纫机。我妻子家孩子也不少,但和我家相比,有本质的不同。我家小子多,能吃不说,还猴,成天上树爬墙的,那衣服就穿不出个样子来,大窟窿小眼儿的,气得妈妈经常拿掸子把抽我们。不抽不行,她补衣服忙不过来啊!我们家的孩子小时候就跟要饭花子差不多。妻子家小子少女孩多,女孩文静,穿衣服知道省俭。但因为七八个孩子,缝补衣服是个大事,就靠手工一针一线,把人累死也不行。妻子说她从15岁开始就能做鞋垫,18岁就能做简单的衣服。

此前,我对缝纫机一无所知。

小时候,我很羡慕小船,小船穿的衣服很规整、很干净,不像我穿的`衣服跟花蝴蝶似的。我曾经去过小船家,他妈妈坐在一个角落,脚下蹬着缝纫机踏板,一上一下,轮子转动,上边就有嘎嘎嘎的细小声音,那衣服在小船妈妈手中一会儿就缝好了。缝纫机缝出来的线局子匀称细密,很好看,即使是补衣服,也是方方正正的。

我母亲本来手就不巧,再加上我们这些孩子一个个跟活驴似的,今天补上的衣服,明儿就有出了窟窿,妈妈哪有那么多时间给我们补衣服呢?妈妈补衣服的线局子大小不一,长短极不均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一点儿美感。

我刚结婚时,衣服坏了,妻子总是要拿回娘家去用缝纫机缝补。

有了自行车,买了手表,我们就开始攒钱买缝纫机。

妻子说:“咱买就买‘飞人’牌的!”

我问:“为啥呀?”

她答:“我们家里的是‘蜜蜂’牌的,听说‘飞人’牌的比‘蜜蜂’牌的还好,当然要买好的啦?”

那会儿,能生产缝纫机的大概只有上海了。因为无论是“飞人”还是“蜜蜂”,都出自上海。虽说缝纫机在人们的生活中远比手表重要,但缝纫机却不算是紧俏货,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

我们家里买了缝纫机后,妻子非常高兴,下班后总是坐在缝纫机前,在嘎嘎嘎的美妙声中,孩子的衣服几乎一天一个样,妻子把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像个蝴蝶,在家里飞来飞去。

1992年,我们举家迁往城里,忍痛把那台缝纫机卖了。

为此,妻子还难受了好长时间。现在想起来,我还有点心酸。

乡村诊所抒情散文怎么写篇七

每个人看待事物的价值各不相同,因为在这世间只有独一无二的你,只可克隆却无从拷贝。所以我们都没有权利去取笑别人的看发,即使在你看来那看法是如何的幼稚荒谬,那也仅仅只是你个人的看法却无法扼杀别人眼里对事物的想法。所以它的存在都是有他的道理的。

看待情感也一样,譬如有的人注重亲情,骨肉相连血浓于水,在这个世界只要与血缘扯上点关系的人们都会主观意愿上偏向点,舐犊情深更何况我们人呢!有的人比较看重爱情,一日夫妻百日恩,古往今来有多少山盟海誓般的爱情脍炙人口世代流传,即使那些传说中的爱情已经无从考证但却有一直模仿的.忠实者。即使我们心里都明白那些爱情是只能被模仿却无法被超越的,但我们仍然心甘如饴。有多少人誓知己者死,有多少人期盼这辈子能遇到几个能在桃源叩天结义的真朋友,有多少人期待能遇上像子琪伯牙一样的知己。虽然每种感情表达对象不同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应该是大径相同的。都是因爱而生。它在内心的取重应该有它相同的地方。无论什么感情的存在理由永远是一样的。因你个人而存在,少了你那些属于你的错综复杂的感情都无从谈起!因爱而生因你而灭。

乡村诊所抒情散文怎么写篇八

诊所是由一间废弃的木料加工厂改建的,锯木面的气息弥漫其间,那是另一种生命消亡后,遗留下来的气味。现在,这种气味正在被一种叫来苏水的药味所取代,那是专为伤口准备的营养液。不少的伤口闻到这种气味,走进这间屋子,幻想通过它来止血。就像不少的人,被生存的骄阳,烤成一根根朽坏的木头后,又被其他人抬进来,幻想在这间屋子里,让枯竭的枝干重新充盈水分。

诊所处于乡村一隅,很偏僻。但再偏僻,都有人找到它。就像疾病,总能找到躲避它的人。诊所里陈设简陋,除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药架外,必要的医疗器械,它都没有。诊所不是医院,它是被医院遗弃的一个挂着鼻涕的孩子。就像乡村不是城市,它是被城市背弃的一个衰老的母体。

乡村医生呢,他在里面躲避什么?躲避死亡。

乡村医生的躲避,来源于乡村的伤。

【医生】。

乡村医生四十来岁,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知识分子。他的抽屉里,锁着满满一屉子处方笺,那些处方笺上,写着他的身世和心事,也记录着一个乡村的历史和秘密。

他是惟一不穿白衣的“天使”,他的衣服沾满泥巴。在诊所里,他握的是病人的手,把的是衰竭的脉搏,收获的是生命的脆弱。在田地里,他握的是镰刀,把的是锄头,收获的是岁月的沧桑。每一次当他高绾裤管,打着赤脚,急匆匆赶到诊所时,他都误认为自己还在田地里——撒农药。他说:给庄稼治病和给人治病,道理是一样的,他们的痛,都来自于土地。只是,庄稼不说话,把自己的痛藏得更深。而人,一生病,就喊痛,越喊痛就越痛。最后,痛麻木了,也就不痛了。而变得跟庄稼一样,把痛包裹起来,沉默得像厚土。

乡村医生,不但治病,还要治心。

村人们都不喊他“医生”,喊他“老陈”。

【早上】。

乡村医生每天五点起床,这是职业习惯。就像他每次从臀部上拔出针头,都不忘递给病人一团药棉。这不仅是习惯,还是道德。

乡村医生坐在坟堆前,像坐在诊所里一样镇定。坐着坐着,他发现坟堆里的人全都复活了,在七嘴八舌议论着什么。并且,在那些议论的人中,有一个人的声音是他自己发出的,他说:当医生的人,都是有罪的人,面对生命本身,除了学会敬畏,更要懂得忏悔。

当议论声渐渐减弱时,乡村医生开始朝诊所走去。几个患者,早已等候在诊所门口,黎明才刚刚过呢,这些患者比医生起得还早。

【病人甲】。

甲是一个老病汉,疾病在他体内安营扎寨若干年。每一种病,都是一粒种子。这些种子,奇怪得很,它们不吸阳光,不沐雨露,只喝血浆,蚀肉骨。即使发芽、开花了,也不挂果。那些果实,要等到喂养它们的人死后,才能看到。

老病汉现在还记得,他当初是怎样种下那些种子的。

30岁,他独自去矿山挖煤,几十米的地心深处,像他渴望的婚姻一样黑暗。就在他鼓足勇气,寻找生活的烛火时,湿气蛇一样钻进了他的膝盖。当他重新回到地面,他的腿就再也没有直过,像他再也没有直过的脊背。

40岁,他好不容易讨了老婆,有个家。为让孩子吃顿饱饭,他去工地上筛沙。烈日下,灰尘布满他的`肺。从此,他再也没有睡个安稳觉。他的喉管里放了个闹钟,闹钟生了锈,或许是发条出了毛病,指针总也走不准。咳咳咳咳的报时声总是将他从恶梦中惊醒。安安静静的一个夜,也被敲碎了。

50岁,他出嫁的女儿像飞走的鸽子,多年不回家。儿子工作太忙,忙得差点连自己都忘掉了。他为了照顾生病的老伴,把自己的胃塞进肠子里,试图隐瞒疼痛。直到胃出血。穿孔。

60岁,他的老伴去世了。也许是怕他孤单,风湿病,肺结核,冠心病,糖尿病,胃癌争相涌来陪他走最后的路程。他说:我还没有从失妻的悲痛中走出来,你们一下子来这么多,让我如何承受得了。

乡村医生替老病汉抓了副药,告戒他:放宽心,吃了药就好。

老病汉埋着头,沉思后说:哪能呢?药能治病不治命。

【中午】。

中午了,乡村医生还没吃饭。他太忙了,像他手中紧握的笔,忙着在处方笺上替人写遗言。不光乡村医生呢,还有好多的人都没吃饭,他们吃药都吃饱了。

天阴了一下,像要下雨。原来是太阳躲入了云层,它不希望地上的人,看到它伤感的样子。它怕自己的眼泪,会惹得更多的人哭泣。

村子快不像村子了,地荒得像草坪。跑得动的人,都朝城市跑。跑不动的人,就留在村子里,与那些同样孤独的牲畜说话。没事的时候,老人牵着小孩,小孩牵着老人,坐在山坡上,或躺在晒场边,看夕阳,也看朝阳,看星星,也看月亮。要是下雨天,他们就站在屋檐下,望天。等到秋水望穿了,人也病了。

就这样,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诊所里的病人却越来越多。

【病人乙】。

乙是一个小孩,五岁。从他父母外出打工那天起,他就被思念推到了一个暗淡无光的境地。在学校,他是个孤儿。在家里,他是爷爷奶奶喂养的一个小劳力。在他的记忆中,没有妈妈甜美的笑容,也有没爸爸雄性的声音。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

他经常感冒,一感冒,就发烧,昏迷。昏迷中,他也不忘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不知道他得的是啥病,听乡村医生说,孩子的病很严重,最好是去县医院医一医。爷爷奶奶没钱带他去县医院,就是欠乡村医生的医药费,也是奶奶昨天卖了一篮子鸡蛋,才付清的。

孩子的父母在城市里失踪了,他们的手机总是关机。就是过年,也不见孩子的父母回来,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包工头手里。曾听回村的老乡说,孩子的父亲在城里也生病了,整天躺在工棚里,像一节废弃的钢材。而他的母亲,正在街沿学习乞丐的技艺。为此,孩子的爷爷奶奶哭瞎了眼睛。

孩子还在昏迷中,孩子的病要靠心来医。

【晚上】。

乡村医生躺在床上,他的睡梦中,到处都是呻吟声。李二婶在喊颈椎痛;麻三爷说他胃下垂;杜婆婆尿失禁;黄幺叔心肌梗塞。隔壁的张三娃,年纪轻轻,就糊涂了,患了老年痴呆症。

乡村医生辗转难眠,他的睡眠中充斥了太多的疼痛。作为医生,他有责任去解除患者的痛苦。但他毕竟是个乡村医生,他的医术有限。况且,他的诊所,并不比一个木料加工场更先进。面对患者的病痛,他多想放下注射器,紧握锄头,重新回到地里,像铲野草一样,轻而易举,便可将乡村的病根铲除干净。

乡村医生被那些孤绝的求救声,吓出一身冷汗。他翻身从床上坐起,窗外,月亮正在打盹。

【病人丙】。

丙是一个打工回村的工伤者。在一次高空作业时,系在他身上的绳子,突然断了。他像一只受伤的蛛蛛,从四楼瞬间坠落地面。那根系住他生活的丝线,终于未能系住他的命运。他的一条腿,被城市的钢锯给锯掉了。自此,他真正变成了一只蜘蛛,要么靠爬行生存,要么呆在网中央。

呆在网中央,怎么行?他的妻子,还在地里,等他回去帮忙收割麦子,家里只剩一个饥饿的粮仓;他读中学的儿子,还坐在教室里,等他寄生活费去,那是他们全家人惟一的希望;他家中的老母亲已经70岁了,每天都坐在夕阳下,唤他归家,说什么要在入土前,见儿子最后一面。

为完成亲人们的愿望,他想:自己就是爬,也要爬回故乡。

从城市回乡村的路,变得无比漫长。比从乡村来城市时,要耗费他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他趔趔趄趄地走在回乡的路上,拖着的一条腿,像拖着一条生活的尾巴。他用这条尾巴,丈量人生和亲情的距离。

回到故乡的他,已经失去了故乡。现在,他是一个废人,连乡村本身都瞧他不起。

乡村医生给他输完液,嘱咐他多休息。他叹叹气说:我生不如死。

他一直有个心愿——看到儿子考上大学,然后,带上妻子,去镇上的照相馆,照张“全家福”。

为了这个心愿,他把自己的死期,一推再推。

【诊所】。

诊所里好久都没有病人光顾了,那些生病的人,都不相信诊所能还他们健康。他们身上的病,他们自己清楚。就像哪块地该栽苕,哪块田该插秧,他们也清楚一样。当药都治不了病的时候,疾病就不再是一种疾病。

没有病人的乡村诊所孤零零的,没有病人的乡村医生也是孤零零。各种草药放在药架上,生虫了,药效却没有减弱。反而使那些偷吃了药材的虫子,越长越胖。

偶尔会有一个病人,来到诊所。看看爬在桌子上打瞌睡的乡村医生,又转身走了。

村长前来跟他谈过多少回了,准备把诊所重新办成木料加工厂。贫穷的村子需要致富。

乡村医生一直坐在诊所里,像一个守庙人。他想看看,一个生病的村庄,是怎样在荒芜中慢慢老去的。

乡村诊所抒情散文怎么写篇九

我年青的时候,怀着一腔求学的心,奋力拼搏,欲求闯进城市!

我是农民的儿子,浑身流淌着执着和坚毅的血液。同胞们的艰辛,现况的灰色暗淡,让我愤郁。多少次,几万遍,我内心深深呼唤:我要奋起!我要离去!我要离开这一一闭塞,保守,落后而贫穷的村庄!

每当年少的我在田间劳作,每当年少的我到山岭砍劈柴禾,不论艰难爬坡,还是颤抖下坡。当一身汗湿,浑身燥热,滴滴汗水流注,阵阵步伐艰难。我又痛楚着暗下决心,从内心深处呐喊:我要离开!我要逃离!

可是,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特别是我们家乡的偏僻乡村,晴天一地灰尘,雨季遍地泥泞。人们居住的房子既陈旧又狭小,村寨破败不堪。到处苍蝇飞,时时见老鼠,时闻乌鸦啼,麻雀满天飞。农民的耕作既原始又落后,不是肩挑手挖,就是牛犁马拉。人们起早贪黑,汗流夹背,也只能过着艰辛的生活。农民的生活就这样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就是学大寨时,也无多大变化。

农民的生活还会改变吗?农民能期待什么?谁来拯救农民?看天际深处,浮雲涌动,云层变幻!一声春雷,地动山摇,风卷残雲,掀涛激浪。八十年代,风雲突变,神洲焕发,举国在变,社会在变,农村在变!随着社会改革,各种思潮涌入农村。农民儿女有机会看到城市的富裕,繁华,有机会到城市发展,生存。

谁还想呆在乡村,谁不想跳出农门?!

农田有了质的变化,被包产,被承包,被租卖。使土地更具价值,更富诗意。农民的住房也按规划兴建,有了崭新的衣装,有了现代的气息和活力。一排排,一幢幢的农家高楼在村庄呈现。宽敞的通道,完美的设施,优雅的环境···过去的脏,乱,差已一去不返,现代城镇化的新农村遍地开花。时代进步了,农村变富了,神洲焕发了!变,使爬虫飞舞!变,使平俗神灵!变,不停地变,进步地变,科学地变。

变的富强!变的完美!变成光辉世界!变成中华盛世!

二千年跨过,这时你是农民的儿女,你也不会再如我当年那样,忧心痛喊。既使你是城中骄子,你曾有对农村的陋见,现今农村的改变也不能不使你惊叹!赞美!

蓝天白雲下,溪流碧草间,崭露出幢幢农民儿女的豪宅,大厦。乡间通途上,行驶着农民儿女的奔驰,宝马。

我深信,智慧而勤劳的中华农民,在现代中国,一定会创造出更美好,更和谐的生活!

处处将呈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农村!感谢这时代!感谢伟大的改革!

乡村诊所抒情散文怎么写篇十

这次来三亚,是为写棉花而来的,所以住在棉花宾馆。

棉花宾馆在哪儿呢?在荔枝沟128号。

荔枝沟在哪儿呢?在三亚的河东区。

中棉所的老同志告诉我,十多年前,他们在荔枝沟建基地时,这里还是三亚荒郊野外的一个小村庄。我猜想,荔枝沟应该是近些年三亚在扩大城市规模时扩展出来的成果。

毫无疑问,三亚人给这块地方命名时,这里肯定是个产荔枝很多的地方。不妨,我们展开翅膀想象一下,一条十几公里长的大沟,种的全是荔枝树,等到每年荔枝成熟的季节,荔枝压弯枝头,人们不将这个地方叫荔枝沟,又能叫什么呢。我这样说,你可千万别误会哟,以为这个名叫荔枝沟的地方目前仍然是一条大沟,那你就真的大错特错了,你不想一想,在三亚这个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中,在三亚这个寸土寸金,房价已经涨到近两万一平的地方,会允许一条沟存在吗?沟的年代不知道有多么遥远?应该在三亚还是个小渔村的时候吧。

而今的荔枝沟已经变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一条马路了。而只有走在这条被命名为荔枝沟的马路上,才可能揭开三亚神秘的面纱,认识一个真实而接地气的三亚。

荔枝沟路的街道并不宽,与现代化大城市宽宽的大马路无法比,甚至与新近被定义为四类城市的安阳的街道比起来也略逊色了些,没有四车道,也没有自行车道,人行道就在各家商铺门脸的面前。这样以来,马路上,汽车、摩托车、电瓶电、自行车、还夹杂着行人,感觉有点乱。

街道上商铺林立,招牌很大,铺面却很小,典型的寸土寸金。从荔枝沟路的市仔村到荔枝沟最大的农贸市场,大约三站路,竟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大超市,这让逛惯了超市的我有点不习惯。而荔枝沟的农贸市场真是太乱太脏了,乱到什么程度呢?乱到滩位把整个市场全铺满,使购物者无立锥之地。脏到什么程度呢?原本想将整个农贸市场逛一逛,问一问三亚的鸡蛋多少钱一斤,海鱼怎么卖?刚走了几步,一股股恶臭扑面而来,实在忍受不住,逃野似地跑了出来。实事求是说,印象中安阳的农贸市场远比荔枝沟的好得多。像荔枝沟这样的农贸市场,五年前安阳也曾经有过。

马路两边什么门店最多呢?宾馆,这大概就是国际级旅游城市的特点吧。而三亚荔枝沟路上最亮丽的是它在红绿灯路口处,专门为等红绿灯的行人搭建的遮阳棚。每个十字路口有四个,东南西北四角各有一个,依地形而建呈三角状,不露天,四周里外全是广告,行人站在棚下等红绿灯时,既能遮阳,也能观赏广告,对于路人和商家算是双赢。

实事求是说,因为见了荔枝沟,使我对三亚的美好印象大打了折扣。

而上网一查才明白,荔枝沟却原来是长在三亚额头上的一个痦子,已经成了三亚政府的一块心病了。有个贴子最可笑,题目叫《荔枝沟,你是不是二妈养的?》说荔枝沟治安很不好,大白天会遇到抢劫的;说荔枝沟的路也是乱糟糟,没有红绿灯,没有斑马线,车辆逆行,摩托车到处乱闯,小摊摆到了马路上来,称荔枝沟是被三亚遗忘的角落。

其实,荔枝沟是三亚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大学城,三亚的一些大学和中学就坐落在荔枝沟;荔枝沟还是三亚的重工业基地,许多大企业都已入驻荔枝沟了;三亚体育场和体育馆也将在荔枝沟落成。在土地比金子还贵的三亚,政府如何舍得将荔枝沟当继子养呢?只是还没腾出时间和精力好好整治荔枝沟罢了。

怎么说呢,任何一个城市都应该是具有多面性的,既有高大上的一面,比如像亚龙湾;也有丑陋的一面,比如像荔枝沟,这一点都不足为怪。而城市也和人一样,它展示给游客的一定是这座城市的亮点。而只有真正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真正属于这座城市的人,才能体味出这座城市真正的味道来。就这点而言,比起许多游客来说,我是幸运的。

当我和大多数三亚人一样,不紧不慢地走在荔枝沟的大街上,穿着宽松的体恤,光脚拖拉着拖鞋,手里拎一兜刚从农贸市场买回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时,三亚真实的味道,伴着海风向我迎面扑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