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6:08:00 页码:7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模板17篇)
2023-11-11 16:08:00    小编:ZTFB

小说是一种以故事方式叙述人物活动并揭示人物性格和个性的文学体裁。总结要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反思,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以下是经过整理和归纳的一些相关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做练习四第三、四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以“争”激思。

新课伊始,创设让学生“猜一猜”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哪个用的纸板较多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来呢?”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操作,以“动”激思。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长方体的特征为依据,从给出的12个面中选取相应的面拼成长方体,学生在动手拼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测出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巧编习题,以“练”促思。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不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设计了一道综合练习,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算式说意义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优生在课堂上仍是主角,学困生由于动手能力差,思维跟不上,大部分时间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从课堂练习可以看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课堂如果让他们充分动手操作与表达,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不知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作者:徐晰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四

周次3课次(本周第几课时)1。

教学基本。

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第16页的例5,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四第6~10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5:

启发思考: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可以怎样计算呢?

2、出示练一练第1题。

思考:

这张的商标纸的面积就是那几个面积的面积之和?明确就是求侧面积。

业1、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习四第6题。

启发思考: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3、完成练习四第7题。

4、完成练习四第8题。

5、完成练习四第9题。

思考:

求五级台阶占地多少平方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求铺瓷砖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体牙膏盒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教具各一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长方体的牙膏盒,让学生回答出它的形状后,指出它的长、宽和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教师: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2.教师沿着棱将牙膏盒剪开,再展平,让学生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

二、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长方体纸盒,同时学生拿出各自的长方体纸盒,教师指导学生沿着上面与前面相交的棱、左面与上面、前面、下面相交的棱以及右面与上面、前面、下面相交的棱将纸盒剪开。

让学生看教师演示,教师将剪开的纸盒展平、合上,再展平贴在黑板上,演示时注意让学生观察原来长方体的各个面展平后各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黑板的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教师注意订正。

学生将自己剪开的长方体纸盒展平在桌上,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

观察展开图,让学生回答: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有几组相等的面?上、下、前、后、左、右各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长方体的什么?(引导学生答出: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担原长方体的长和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长方体的长和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长方体的宽和高。)。

学生答完后,将正方体纸盒剪开,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教师巡视。(可能有几种展开形状。)。

教师: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概念。

学生齐读概念后,教师宣布今天主要学习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六

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难点: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本课时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这样可以把表面积的概念与刚刚建立起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好的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做好准备。接着,通过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安排"试一试"学习立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七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例3。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个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x高前面=长x高底面=长x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书p42页练习二的第一、二题。

(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1.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习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推翻,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习,巩固新旧知识,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八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长方体展开图中每个面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比较、观察、推理的能力。

应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以前学过和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想用彩纸把这两个立体图形包装起来,但是不知道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把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和算出来,就是至少要用的彩纸)。

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如果我们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请你闭上眼睛想象。

(3)请同学们用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标出6个面。一个同学上黑板上标注。

(1)现在你会算包装这个长方体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彩纸了吗?

(2)汇报:

六个面加起来;

相对的面只算一个再乘2;

(长×宽+长×高+宽×高)×2;

通过研究我们发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它的面有关,其实就是和它的长、宽、高关,我们要找准每个面的长和宽,才不会出错。

其实我觉得第一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很重要,你知道为什么吗?(不规则的物体)。

3.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会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吗?怎么求?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按要求计算各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和表面积。

(1)全图。

(2)半图。

3.p26第13题。把一个长方体截成两个立体图形,两个立体图形的面总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增加了两个截面。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一下。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九

1、教材分析: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时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这样可以把表面积的概念与刚刚建立起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好的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做好准备。接着,通过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安排“试一试”学习立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习者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学生已经明确了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而且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的基础上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三、教学设想。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欲望。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新课伊始,我创设了“纸箱厂要制作一种长8分米,宽2分米,高4分米的长方体包装盒和一种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包装盒.哪种包装盒要用的硬纸板少?”这一问题情景,接着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地方要用硬纸板?”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概念建立清晰的表象,为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好充分准备。

2、借助教学媒体,提高学习有效性。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我通过提问“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引导学生思考把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之后由多媒体电脑演示展开过程,要求学生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找到“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强化空间观念,增加学习趣味。

在此基础上“提问”: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围绕本课难点问题进行尝试解决问题,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允许各类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然后通过比较,进而到表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这样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体现思维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学数学要抓住解题关键,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

3、适当应用拓展,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在上面问题的解决中都有是凭借实物来完成的,练习部分我先安排了一组判断题,在第三小题中,学生思维的常规得到打破,相对于独立物体而言的,那么对于组合物体表面积又是怎样的呢?我将更多的时间与思考空间留给了学生自己思考,让新知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然后,第二大题安排了看数字算面积的练习,与看图算面积想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可无论是包装盒实物,还是具体图形、或只是数据的表面积计算,解决的都是6个完整的表面积的计算,可实际生活中的也有不是6个面的表面积计算,那么对于不完整的包装面积又该如何计算?我安排了“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表面积如何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注重培养学生方法的发散,及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培养学生个性。最后,我考虑到学生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知水平上,还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聪明题中,对于组合物体的包装,我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较、交流,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这样多方面联系,不仅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他们创造了合作的空间。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寻找规律,“重叠面多,图形越接近立方体,表面积越小,鼓励学生进一步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包装现象,使学生明确:对物体进行包装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要么使包装美观大方,吸引注意,要么简单小巧,尽可能省纸。从而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十

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如果你们小组有困难可以参考合作提示:

1、讨论,要求需要多少彩纸就是要求什么?

2、怎样求,列出算式,想想,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结合生活实际想想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三、交流,汇报。

四、小结,提升。

1、师:要求需要多少彩纸就是要求什么?

每个物体都有表面和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几个面积的总面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师:真能干!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看一看得到的是什么图形?把组合图形恢复到原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演示展开、复原全过程)。

学生回答后逐步小结完整:

上面、下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和宽。

用(长×宽+长×高+宽×高)×2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简便些。

4、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粘贴部分问题。

五、简单应用。

六、拓展。

1、课件演示,将刚才的长方体抽拉成正方体。

2、学生尝试计算。

3、小结,

师:求正方体表面积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5”表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而正方体六个面面积都相等,所以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后,乘6就得到了正方体的表面积。

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口答: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十二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长方体展开图中每个面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比较、观察、推理的能力。

应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以前学过和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想用彩纸把这两个立体图形包装起来,但是不知道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把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和算出来,就是至少要用的彩纸)。

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如果我们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请你闭上眼睛想象。

(3)请同学们用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标出6个面。一个同学上黑板上标注。

(1)现在你会算包装这个长方体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彩纸了吗?

(2)汇报:

六个面加起来;

相对的面只算一个再乘2;

(长×宽+长×高+宽×高)×2;

通过研究我们发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它的面有关,其实就是和它的长、宽、高关,我们要找准每个面的长和宽,才不会出错。

其实我觉得第一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很重要,你知道为什么吗?(不规则的物体)。

3、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会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吗?怎么求?

1、按要求计算各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和表面积。

(1)全图。

(2)半图。

3、p26第13题。把一个长方体截成两个立体图形,两个立体图形的面总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增加了两个截面。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一下。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十三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长方体展开图中每个面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比较、观察、推理的能力。

应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以前学过和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想用彩纸把这两个立体图形包装起来,但是不知道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把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和算出来,就是至少要用的彩纸)。

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如果我们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请你闭上眼睛想象。

(3)请同学们用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标出6个面。一个同学上黑板上标注。

(1)现在你会算包装这个长方体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彩纸了吗?

(2)汇报:

六个面加起来;相对的面只算一个再乘2;(长×宽+长×高+宽×高)×2;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总结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通过研究我们发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它的面有关,其实就是和它的长、宽、高关,我们要找准每个面的长和宽,才不会出错。

其实我觉得第一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很重要,你知道为什么吗?(不规则的物体)。

3、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会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吗?怎么求?

1、按要求计算各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和表面积。

(1)全图。

(2)半图。

3、p26第13题。把一个长方体截成两个立体图形,两个立体图形的面总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增加了两个截面。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一下。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十四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师:长方体表面积展开教具。

生:用附1、附2做成的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刀、尺。

生1: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生2: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1、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组织学生展示不同的展开图。

大家知道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吗?现在大家在没剪的那个盒子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然后与剪开的那个作个对比,在展开图上标出6个面。

师:长方全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2、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2)看教材上的立体图形思考后填书,全班展示不同结果。

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种列式变成第二种,第二种方法可以命名大会计算简便些。

3、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求法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谈自己的计算方法。

师:利用正方体学具快速计算它的表面积。

生说想法。

1、读书质疑

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大家还有问题吗?请仔细阅读教材,有问题提出来。

2、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1)测量并计算牙膏盒的表面积

师:出示长方体牙膏盒,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齐声回答“能!”过了一会说:不能。师:为什么?

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师:对!要想求出牙膏盒的表面积需要量出几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

生:需要量出3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请拿出学具袋中的.牙膏盒,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一下制作一个这样的牙膏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生:列式(略)。

(2)测量并计算长方体药盒的表面积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药盒,计算出制作一个这样的药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测量后你发现了什么?(特殊长方体)

生:我发现长方体药盒的宽和高是相等的,所以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生:列式(略)。

生:列式(略)。

师:请拿出学具袋里的火柴盒,分别求出内槽和外壳的表面积。

这道题有点难,同学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解决的办法。

生:汇报计算方法(略)。

1、p36第1题,只列式,不计算。

2、p34做一做。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出其中几个面的面积。究竟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3、p36第2题

方法指导:先确定一个面做下底面,写下“下”,然后想象折叠的过程,折叠一面确定一个出它是哪面,就在此面标上相应的文字,如果定为是右面,就在此面标上“右”。最后如果能不重复不遗漏的在六个面上分别标上上、下、前、后、左、右,那么这个展示图就能折成正方体,否则就不能。如果学生想像判断困难,可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些展开图,再剪下来,动手折一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科书第16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四第6~10题及思考题。

2、让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面积,谁还记得?

2、计算下面物体的表面积。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探索领悟,总结方法:

1、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提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这个鱼缸的.表面积。

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其中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学生交流,指名口答。

明确: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积,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

2、列式解答:

请学生独立完成。

谈话:你能说说你列式的根据吗?让学生明确算式的含义。

相机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3、谈话: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再互相交流。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明确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第2题,做让学生先弄清楚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

三、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6题,思考问题是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四第7题要学明确木板是上、下、左、右四个面,沙网是前后两个面。

2.练习四第8题明确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算出顶面和四面墙壁的总面积后,还应该扣除门窗及黑板的面积。

3.练习四第9题帮助学生理解台阶占地面积应为各级台阶的上面的面积之和,即0.365=9(平方米)。铺地砖的面积则是各级台阶的上面和前面的面积总和,即9+0.265=15(平方米)。

4.练习四第10题要提醒学生以厘米作单位测量有关数据。测量结果可保留一位小数。

五、思考题:

提示学生:这个物体中的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都相等。由此,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7+7+6)2=40(平方厘米)。按要求补成的最小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材第33页至第34页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六第1题至第3题。

知识目标。

2.根据长方体展开图,能说出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况能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媒体准备。

一、巩固旧知,重建表象。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

二、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如牙膏盒、粉笔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提问:当你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演示操作、建立概念。

大家拿出长方体纸盒摸一摸,你能摸到几个面?(6个)。

师:把这个长方体的纸盒沿着棱剪开是什么形状的呢?大家想看看吗?教师示范操作。

沿着棱把长方体展开,你有什么发现?

1、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2、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

在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四、学习新知,探索规律。

1、明确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

问: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然后讨论: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2、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件,师:做这样一个牙膏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什么呢?(求牙膏盒的表面积)。

请大家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合作完成。

找学生把不同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并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哪个面的面积?

比较几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件出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小结:我们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一定要求6个面的面积,方法有多种,用喜欢方法做就可以了。

师:要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它的什么?(长、宽、高)。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右图),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引导学生求微波炉包装的面积,实际上是求包装盒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大家注意到“至少”二字了吗?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加上这两个字?

(做纸板箱的时候要有粘合处,这里的“至少”指的是粘合处不算,就光算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好了。)。

六、课堂小结想象延伸。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采取正确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比如说有的时候需要求6个面,有的时候只要求5个面、甚至只要求其中的4个面。

板书设计。

上、下:长×宽。

前、后:长×高。

左、右:宽×高。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篇十七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二、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10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