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2:47:20 页码:12
2023年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实用14篇)
2023-11-12 22:47:20    小编:ZTFB

探索未知领域是一种挑战,但也是发现新知识和拓展视野的机会。如何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表现有清晰的认知。以下是一些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保持心理健康。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一

北宋抗金英雄,率领岳家军大破金兵,收复失地,让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却在紧要关头遭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十年功废。最后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二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忽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丝亮光,他霍地站起来,走到墙边一看,啊!原来是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点,这样他就能勉强读书了。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三

范仲淹,北宋人。两岁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非常刻苦,朱家是个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附近山上的寺庙里寄宿读书,那是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化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咸菜,吃完继续读书。有时候夜里读书感到疲倦,就用凉水洗脸驱散睡意。他刻苦读书的精神给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仲淹为官后针砭时弊,慷慨激昂,常不顾自身安危。他刻苦自勉,食不重肉,妻子儿女吃穿仅够自足而已。经常自诵:“士当,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四

孔夫子周游列国——讲理。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后行。

孔夫子打呵欠——净是书生气。

孔夫子上课——之乎者也。

孔夫子读书——咬文嚼字。

孔夫子耍大刀——文得武不得。

孔夫子写文章——不打草稿。

孔夫子偷书——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勾践受辱——卧薪尝胆。

刘伯温辞官——审时度势。

杨家将上阵——婆婆妈妈。

岳飞叛国——莫须有的罪名。

武则天的名字——日月空。

武则天的酷吏——二十三。

武王的老子——文盲(王)。

杨乃武坐牢——屈打成招。

范蠡经商——多财善贾。

韩信选兵——多多益善。

安禄山起兵——反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打呵欠——霸气。

刘邦打项羽——十面埋伏。

刘邦进咸阳——先入为主。

关羽斩华雄——马到成功。

刘备的兄弟——红的黑的都有。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摔阿斗——笼络人心。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霸王围垓下——四面楚歌。

关公亮相——脸红。

包公办案——明察秋毫。

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孔明弹琴——化险为夷。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项羽砸锅——破釜沉舟。

谢安做官——东山再起。

赵子龙上阵——百战百胜。

鲁班皱眉头——别有匠心。

诸葛亮用兵——出奇制胜。

赵云闯曹营——浑身是胆。

华佗施医术——起死回生。

刘伯温的八卦——神机妙算。

鲁班的手艺——巧夺天工。

赵子龙带兵——一世不打败仗。

关云长做木匠——大刀阔斧。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孔明借箭——满载而归。

李逵绣花——粗中有细。

李莲英打太监——同类相残。

周仓摆手——老爷不玩了。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五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年青时醉心于科举考试,屡次参考都以失败告终。生活也是贫困潦倒,直到老年还是穷秀才一个,靠教书勉强维持生活。

正是科举考场的失意,促使他觉醒,认识到封建科举考试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蒲松龄转而著书立说,针砭时弊。据说他在乡里的时候,经常在大路旁铺上苇席,准备着烟和茶,让过路的人给他讲故事,别人讲累了,口渴了,他奉上烟和茶,一定要别人讲完才肯罢休。回家立刻记录。如此数十年,终于写成了,矛盾赞誉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赞曰“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六

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常遭受匈奴的侵扰。匈奴几乎把以农耕为生的汉王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面对匈奴的侵犯,年仅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率八千精骑,直冲敌营,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后又两次率兵北征,对匈奴进行大围剿。他的惊奇出世让匈奴人闻风丧胆。

汉武帝为他建造的豪华府第直到完工他都未去看一眼,并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志。他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度过了戎马一生。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七

项羽二十四岁在苏南造反,二十七岁灭掉秦国,自号西楚霸王,号令天下,政由己出,三十二岁兵败垓下乌江自杀。一生仅有三十几个春秋,却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烽火连天、铁骑蔽日的雄浑篇章。他短暂的辉煌和凄惨无比的结局,历来是中国人凭吊抒怀的一大题材,就连刘邦这位最后的胜利者,在波澜壮阔的项羽面前,也只沦为了历史的配角。壮哉,项羽。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八

如果有谁痛骂我们,我们一定会怒火中烧。可武则天看到骆宾王讨伐自己的檄文时,不但没有发怒,反倒欣赏起他的文采来,她感慨道:“这样有才能的人流落到那边去了,这是宰相的过错呀!”换了别人,早打听好骆宾王家的地址,派人拿他的人头去了。

此外,哪怕是至亲至宠,武则天也不会任其为所欲为。一天,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大摇大摆地从朝堂经过,遇见宰相苏良嗣。苏良嗣骂他无耻,还打了他十多个嘴巴。

薛怀义找武则天诉苦,满以为武则天会为他出气。不料,武则天却说:“你进宫见我应走北门,南宫是尚书们出入的地方,你冒犯了他们,他们是有权管事的。”

武则天毕竟是武则天,她能分清什么是国事,什么是家事,两者孰轻孰重,她心里透亮。不像慈禧,为了给自己做寿,海军军费都可挪用。

还有一次,大臣李昭德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权势太重,恐有篡位危险。可是武承嗣却反咬一口攻击李昭德。

有武则天情结的人可分为两等:第一等是用心机夺了政权,混个垂帘听政的资格,但于国无功,甚至有罪,如慈禧;第二等是有权术,有势力,但于国不利且不得善终,如武则天的儿媳韦皇后、女儿太平公主、孙女安乐公主,都曾效法武则天,但最后不是被杀就是自杀。

有武则天的野心,没有她的能力;有武则天的残忍,没有她的肚量。这就是许多人想当武则天,最后连慈禧都不如的原因。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九

李家世代业医,但是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弃科举做官之路,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是“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农民与渔夫。李时珍为了了解药物,并不满足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罗列诸品,反复谛视”。例如他在写到白花蛇时为了真实细致地了解这种剧毒蛇而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终于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李时珍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并编著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十

韩世忠和岳飞一样,是宋朝有名的抗金将领。他英勇善战,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世忠年轻时孔武有力,能拉开三百斤的强弓,能在飞奔的马上射箭。这些突出的本领使韩世忠更想投身于抗金前线。十八岁时,韩世忠参军。为救民于水火,他常常奋勇当先,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其中最卓越的一次战役是黄天荡之战。

靖康之难后,金兵一路南下,烧杀抢劫,宋高宗一度入海避难。为了扭转时局,以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岳飞等为首的一批将领,承担起了挽救南宋的重任。

1129年,金军烧杀掳掠后北还,向镇江撤退,韩世忠得到消息,率领八千水军前去阻击。

韩世忠用兵如神,料到金兀术会带人到镇江金山庙侦察大宋的军情,事先就在庙里、庙外埋伏了一百多人。

天渐渐黑了下来,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果然,从远方隐约传来“咔嗒、咔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马走得很慢,像是怕被人听见。不一会儿,只见五个人骑着高头大马,往金山庙走来。

埋伏在庙里的宋军,一时高兴,忘了事先的约定,提前敲响锣鼓,惊动了这五个人。说时快那时迟,大家一哄而上,朝着这五个人就扑过去。一时间,锣鼓喧天,战马嘶鸣。五人情知不妙,连忙调转马头往回冲。黑夜混战中,俘虏两人,逃走三人。其中逃走的一人丢弃了绛紫锦袍和玉带。后来才知道,这个丢袍弃带的人就是金军元帅金兀术。大家一听,都捶胸顿足,为没有生擒金兀术而感到遗憾。

可韩世忠一点也不感到遗憾,他还等着和金兀术大战一场呢。第二天,金山江面上,韩世忠率领水军八千人和金军十万之众对阵。双方展开激战,韩世忠夫人梁红玉亲自上阵,擂鼓助威,宋兵士气如虹,大败金兵。

金兀术派遣使臣送来书信,愿意归还所有抢夺来的财物,希望韩世忠可以放他一马,让他北渡长江。韩世忠不为所动,严词拒绝。金兀术还是不死心,又派使臣送来书信,如果韩世忠答应让他北还,他会献上战马五千匹,又被韩世忠一口回绝。

就这样,金兀术被韩世忠的宋军一路追击,最后逃入河道湮塞的黄天荡。黄天荡里沟河纵横、港汊密布,地形复杂,只有一个出入口。金兀术被韩世忠的水军堵住了出口,死死封在里面,前无去路,后有追兵,被困了长达四十天,处境艰危。

韩世忠水军中大多是车船,船体高大,日行千里,且稳定性好,作战威力强大。韩世忠特地命令工匠制作了许多带有铁链的大铁钩,让骁勇善战、年轻健壮的水兵用这种大铁钩来对付金兵的小战船,宋兵在大车船上居高临下,甩出大铁钩,钩住金兵的船舷,使劲一拽,金兵马上人仰船翻。

金兀术不禁感慨道:“宋兵驾船就好像我们骑马一样敏捷,怎么办呢?”无奈,金兀术只能再次低声下气祈求韩世忠放过自己。韩世忠态度坚定,说:“只要你放了我们的皇帝和太上皇,归还我们大宋王朝的土地,那我们一定会保全你的性命。”

金兀术默不作声,回去后仰天长叹:“我从北方起兵以来,从来没有如此狼狈!难道我要死在这里了吗?”

这时,一个贪财的书生前来献计,建议在小船内装土,有了重量,船就更加稳定;再在土上铺一层木板,走起路来也()很平稳。这样,宋兵的大铁钩就无用武之地。等到一个无风的日子出击,用火箭射烧大车船上的篷帆。另外,可以开凿一条河渠直通到宋军的上游,这样,宋军的黄天荡之围就失去了作用。金兀术一听,喜出望外,采纳了他的建议。一夜之间,金军凿通了河渠。

最后,金兀术就是靠着这条计策,用火攻才得以逃脱,北渡长江返回老巢。

虽然金兀术逃回了北方,但是激战四十八天的黄天荡之围,却给了金军沉重的打击,从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战局。

韩世忠不仅作战勇猛,也敢于坚持正义,据理力争。岳飞蒙冤下狱,朝堂上下没有一个人敢为岳飞鸣冤,唯独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岳飞何罪?”当得到的回答是“莫须有”时,韩世忠愤慨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正是通过这件事,韩世忠看清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一隅的虚伪嘴脸,感觉自己北伐复兴中原无望,愤然上书祈求告老还乡。从此,这位抗击金兵多年的民族英雄闭门谢客,不再过问政事。但他身上的英雄气概,一直激励着后人。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十一

在山西省代县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势的钟鼓楼,在其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相传这是人们为了纪念杨家将的不朽功勋而建的。说起杨家将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满门忠烈,须眉巾帼皆是盖世英豪。

一说杨家将,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杨业了。杨业自小就善骑射,武艺高强,每次打猎他的收获总是比别人多一倍。他对同伴说:“我将来带兵打仗,也要如猎鹰追逐野兔一般。”杨业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善于领兵作战,所以很受北汉皇帝的信任,官拜侍卫新军都虞侯。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建议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宋朝,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遭到反对之后,他并未变节投宋,而是报刘氏知遇之恩,舍命保护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仍在城南与宋军作战。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觉得他是一员勇将,在将他收降之后,仍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于是杨业和潘仁美一起担负起防御契丹入侵的重任。实际上,潘仁美只是挂名的将军,重任都落在杨业一个人身上。

杨业没有辜负宋太宗的重托,980年3月,契丹十万大军来攻,杨业率部一路堵截奇袭,将契丹大军杀得片甲不留,契丹节度使萧咄李被斩杀,大将李重诲被俘虏。这一仗让契丹人魂飞魄散,从此,他们只要一见到“杨”字军旗,便吓得胆战心惊,不战自退,称杨业为“杨无敌”。

杨业驻守雁门关达八年之久,在此期间,契丹军始队终不敢入侵一步。杨业战功显赫,难免招来一些同僚的忌妒,有人秘密上奏诋毁杨业,但是太宗皇帝没有轻信,而是将密折交给杨业,表示了对他的信任。986年,宋太宗决定彻底解决契丹的騷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杨业兵出雁门关,出师两个月就大获战果,但是由于其他几支部队溃败,如果杨业孤军深入敌部,非常危险。杨业本想保护百姓离开战地,然后再谋攻敌之策,可是主帅潘仁美坚决反对,他好大喜功,执意让杨业攻打寰州。杨业解释说这样会失败,监军王铣就陰险地说:“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手握几万大军却不敢和敌人正面交战,难道你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杨业气愤地说:“我只是为了减少伤亡,好完成皇上交托的使命。”最后杨业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出兵前往。两场恶战之后,杨业寡不敌众,潘仁美和王铣竟然没有接应他突围,杨业虽英勇作战,但最后还是受伤被俘。杨业铁骨铮铮,不愿屈服契丹,最后绝食而死。

杨业虽死,但是他的爱国血脉却留传了下来。杨业的儿子杨延昭即杨六郎深得父亲真传,智勇善战,军纪严明。杨延昭儿童时代就受到父亲的熏陶,喜欢做军事游戏。杨业常对朋友说:“这个孩子最像我。”杨延昭长大之后,父亲就带他上阵作战,很快他就成长为一名成熟勇猛的大将。986年,杨延昭随父亲在朔城激战,手臂被乱箭射中,却毫不介意,继续浴血奋战,大慑敌军。999年,契丹军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杨延昭奉命守卫遂城。在契丹围攻之下,遂城人人自危,杨延昭神情泰然自若。时值寒冬,杨延昭命士兵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契丹军无法攻城,契丹久攻不下,还损失大半人马,只好去攻打别处。杨业死后,杨延昭守卫北方二十多年,屡败契丹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

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也是杨家将里著名的英雄。他们祖孙三代,在当时的北宋几乎是家喻户晓,深得民众钦佩。

杨家将那种尽忠为国、浴血杀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被历史长河涤荡得闪闪发光。至今,他们的英姿仍然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十二

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出身于书香世家,受酷爱读书的父亲的熏陶,从小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看忠臣烈士的英雄故事。文天祥十分敬佩杨邦乂、胡铨这些前辈英雄,立志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二十岁时,文天祥高中状元,从此走上了坎坷仕途。

当时的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有政治腐败,外有蒙古人频繁南下攻宋。文天祥在朝廷中权位低微,空有一腔报国之心却始终得不到重用。后被外放到地方,担任负责断案的官员,一直没有参与抗击外族侵略的机会。

1274年7月,年仅四岁的宋恭帝即位。蒙古人见南宋政权交替,内部动荡,便派二十万铁骑借机进犯南宋。南宋军队仓促应战,根本无法抵抗蒙古铁骑的猛烈攻击,城池相继陷落。蒙古铁骑很快便打过了长江,南宋都城临安岌岌可危。朝堂内外一片混乱,官员纷纷外逃,太皇太后紧急下诏,要求各地进京勤王。

然而,宋军将领都被蒙古军队打怕了,如此大的一个王朝,仅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文天祥以一介文人的瘦弱身躯挑起了与蒙古铁骑斗争的重担。他捐献所有财产,并募集大量军费,组建了一支三万人的抗元军队,立即开赴临安。

但南宋政权已经腐朽不堪,丞相陈宜中及大部分官员都主张议和,连太皇太后都准备携年幼的皇帝投降。

文天祥对南宋政权彻底失望,他离开临安,赶往福建南剑州招募士兵继续抵抗元兵。之后,文天祥协同各地抗元义军,转战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一路收复了众多州县。

1278年冬,元军开始大举反攻,义军节节败退,文天祥战败被俘。

元军将文天祥关押在战船上,赶往崖山剿灭南宋将领张世杰。抵达崖山后,元军将领张弘範威逼文天祥写信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不由想起了惨死的家人和沿途破败的村镇,愤怒地说:“你也曾是宋朝的将领,投靠了蒙古人,为虎作伥,杀戮了多少百姓?你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让我劝张世杰投降,休想!”张弘範听完,仍不死心,他再三威胁强迫文天祥就犯。

文天祥不予理睬,他凝望北方,悲壮地吟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範听完文天祥的诗,不由被他那慷慨赴死的决心所打动,没有再为难他,将他押送到元大都,交给元世祖忽必烈处置。

元世祖忽必烈见文天祥忠贞不屈,更想将他招降。他派已投靠元朝的宋恭帝赵。

躬身拜了一拜,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忽必烈见文天祥誓不投降,十分生气,便下令给文天祥戴上沉重的枷锁,将他关进暗无天日的牢房,以此消磨文天祥的意志。就这样,文天祥在狱中一待便是三年。这三年中,他不仅没有消沉下去,而且不断写出大量的诗作来激励自己。流传千古的《正气歌》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1282年12月,忽必烈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当文天祥来到大殿之上,满朝文武已在两边垂手而立。面对着人人畏怯的元世祖,文天祥昂然不惧,只是躬了躬身,根本不行跪拜之礼。元世祖也不怪责,缓缓对他说:“只要你投靠朕,对朕忠诚,马上就可以做我大元朝的宰相,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文天祥回答:“我已是大宋的宰相,又怎么可以做元朝的宰相?没什么好说的,让我一死就够了!”元世祖见文天祥居然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顶撞自己,十分气恼,便下令处死文天祥。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元兵杀死在柴市,终年四十七岁。文天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不惜牺牲自己,奋起反抗外族侵略,所表现出的浩然正气、不屈气节深深影响着后人。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十三

说起宋朝的“杨家将”,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但为什么赵家当了“天子”,而杨家只能为“将”呢?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当赵家的祖先还是个放牛娃的时候,夏天就经常和一个姓杨的男孩子一起去放牛。两个小男孩儿把自家的牛牵出来,往草坡上一扔,就跑到旁边的一个水潭里洗澡去了。

那个水潭里的水,跟别的潭里的水也没什么两样,只是每到太阳快下山时,潭中央就会浮出一头石犀牛,一动不动地立在水中央,偶尔会张一张嘴。

传说那只犀牛是一块风水石,很有点儿神秘。据说只有不到十二岁的孩子——也就是童男童女,才能看得见它,普通的成人是看不见的。

这两个小男孩当时都不到十二岁,也不知道那是风水石,只觉得它那样站在水中很好玩,因此只要两人一有空,就到牛背上爬上爬下,打水仗,那头石犀牛任凭孩子们玩耍,大约一个时辰后,它才沉到潭底下去,天天如此。

那时候,北方的契丹族人强盛起来,他们一心想占领中原,就派出一个风水先生,到全国各地去查看,一定要找到一块风水宝地。

人们都相信,只要把祖先的尸骨葬到风水宝地,后代就能出皇帝。

那风水先生费了很多周折,找了十年才找到这个犀牛潭,石犀牛的口中就是块好得不能再好的风水宝地。

风水先生年纪很大了,那石犀牛他是看不见的,正当他无计可施的时候,看到这两个放牛娃,一下子就有了主意:我可以把主人祖先的遗骨,用一个小木箱装着,叫这两个放牛娃放进这犀牛口里嘛。

第二天一大早,风水先生就把那准备好的木箱带来了。正好碰上这两个小男孩子还在那儿玩,他就对孩子们说:“你们是不是经常看到有一只石犀牛从潭里出来?”

两个孩子齐声说:“是啊!”

风水先生从怀里摸出二十两银子:“只要你们把我这个木箱放到那石犀牛的口里,我就给你们每人十两银子。”

姓赵的孩子问:“你这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那个风水先生心想,这么两个小孩子,给他们说实话也没什么大不了,就说:“是我主人祖先的尸骨。”

两个孩子同意了。等那先生走后,这两个小男孩就商量开了:“他为什么把他主人的祖先的尸骨放在这个箱子里呢?还叫我们放进那石犀牛的口里,这里面肯定有道理。我们为什么不把我们祖先的尸骨,也装在一个小箱子里,一起放进犀牛的口里呢?”

说干就干,他们连忙跑到自家的祖坟里,挖起了祖先的尸骨,也装进了一个小箱子,拿到了这个犀牛潭边。

等到下午,那石犀牛再露出水面时,两个小男孩子就爬到石犀牛头上,想把这三个箱子全部放进去。可是那犀牛的嘴太小,三个箱子放不进去,只好一个一个地放。

说来也怪,当把风水先生那个箱子伸过去,石犀牛的嘴就张开了;把这姓赵、姓杨的箱子伸过去,石犀牛的嘴就紧闭着,就是不张开。

就这样,他把这两个箱子并排放到了石犀牛的嘴里,石犀牛的嘴里就有许多缝隙,合不拢了,也再不张开一丁点儿。姓杨的孩子一看,没办法了,只好把他那口箱子挂到了石犀牛鼻子上的那只角上。

他们又游回岸边,捡了一些柴,用石头把这些柴,全部插进了犀牛口中,这下,那牛口里就塞得满满的了。不大一会儿,那石犀牛又像以前那样,慢慢地沉下了潭底。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再也没看到那石犀牛浮出水面来了。

原来,那犀牛口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只不过现在有两个人的骨头葬在了这个地方,占了宝地,因此,就再不出来了。

一月后,赵家小男孩的母亲正在灶屋里洗碗,突然听到外面一只小鸟在不停地叫,那叫声听起来就像在说:“赵家天子万万年。”赵家当时穷得叮当响。当他的母亲一听这个鸟儿还在这样叫,很生气,就用筷子在锅边敲着说:“别说万万年,三百年也好啊!”

那鸟儿其实是灶王菩萨变的,专为来赵家报信,一听赵家的母亲这样要求,只好上天对玉皇大帝说:“赵家的母亲说,只想做三百年皇帝。”

玉皇大帝想了想,说:“别人都想多做几年,她倒好,还要少做,就依她吧。”

就这样,姓赵的人做了天子,从赵匡胤建立宋朝开始,总共统治了三百多年。而姓杨的人家因为把祖先葬在了牛角上,就做不了皇帝,只能做大将,那石犀牛的口里塞满了柴,于是姓柴的人家也大富大贵了。

至于那个风水先生的主人后世当了皇帝没有呢?这个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其实,当时和赵家争天下的辽国,就是那个契丹人的后代耶律阿保机建立的。

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短汇总篇十四

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年八十五寿终,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