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活跃的名词英文翻译通用 活跃的对应词英文(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9 18:53:23 页码:8
活跃的名词英文翻译通用 活跃的对应词英文(3篇)
2022-12-19 18:53:23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活跃的名词英文翻译通用一

新疆的吐鲁番有两座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称为吐鲁番盆地中一对风格不同的“姐妹城”。它们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如今虽然只留下断壁残垣,然而当年高耸的城墙依然气势恢弘,深陷的护城河轮廓仍历历在目。下面让我们带着访古探胜的心情,先去参观一下高故城吧:

高昌故城的得名→高昌王国的历史

游客们,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以东45公里处的火焰山南麓,即木头沟河的三角洲地段,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后为麴氏高昌王国和回鹘高昌王国的都城,历尽繁华,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在前往故城的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它的得名和历史。

高昌故城,维吾尔语中称为“亦都护城”,也就是“王城”的意思。《北史•高昌传》中称它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据历史记载,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当时称为“高昌壁”或“高昌垒”,汉、魏、晋历代都曾在此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抵御匈奴,故又名“戊己校尉城”。公元320__年,前凉张骏在此设置高昌郡,开创了西域郡县制的先河。高昌建国是在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元年),车师国灭亡,柔然立阐氏伯周为王,称其国为高昌国,从而掀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南北朝时期,这里诸王争霸,但国号仍为“高昌”。公元620__年,唐贞观年间,高昌王勾结西突厥截断丝绸之路,唐太宗派人平定了高昌王国,将高昌改称“西州”。公元9世纪末,由漠北西迁到此的回鹘人建立了回鹘高昌国,仍臣属中原王朝,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1220__年,高昌回鹘则顺成吉思汗,称“畏兀儿王国”。1283年,高昌城毁于战火,高昌回鹘王国灭亡,至此,高昌城被废。 纵观高昌故城的历史演变,历经1500多年,其间由盛及衰,演绎了一部西域部族的兴亡史。

高昌故城遗址→高昌的对外交流→高昌文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高昌故城遗址。只见残破的城墙全用黄土夯成,倘若登高展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布局似唐代的长安城。外城呈正方形,周长5.4公里,城墙最高处达11.5米,城基宽12米。内城居于外城正中,周长3600米,现仅存西墙980米,南墙850米。宫城居于外城城北。请看,前方那数座高3米至4米的土台称为“可汗堡”,就是原回鹊高昌的宫廷所在地。这里发掘出的绿色琉璃瓦、纹饰华丽的石柱础和巨幅的奏乐图精美壁画,记录了故都昔日的繁华。据史书记载,鼎盛时期的能城有12个门,市内房屋鳞次栉比,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区等建筑,总面积为200万平方米。密集的民居和市井坊肆建筑群,风格与交河故城相似,下挖为院,掏洞为室,不用木料,为吐鲁番一奇。

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它既是经贸活动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荟萃地。当时波斯等 地的商人,从他们国家带来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来到高昌城,又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造纸、火药、印刷术。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高昌传入内地。当时的居民先后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高昌成了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

高昌王国鼎盛时期;还孕育了丰富的高昌文化,成为高昌的珍贵遗产。麴氏高昌王国十任国王都是汉人,因此汉文化对高昌的影响显而易见。但高昌毕竟属于杂胡地带,车师、回鹘、突厥以至后来的吐蕃、蒙古等多民族杂居,因此当地人会数种语言,语种形态丰富而有趣。此外,高昌人的服饰也十分讲究,并擅长制作美食。驰名中外的高昌古乐,更是高昌人的骄傲,它以浓烈的异域风情和丰富的艺术语汇在汉唐时流行,被列入唐朝十部大乐之中,成为中西融合的文化瑰宝。可以这样理解,高昌故城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体底蕴,使之成为代表西域历史的典范和标本。

讲经堂遗址→唐僧玄奘与高昌

游客们,高昌故城废弃以后,被开垦为耕地,大部分地面建筑荡然无存,遗址保存较好的除城墙外,还有外城西南角的一座寺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驴的”前往参观。

各位游客,请看这座大佛寺遗址,占地近1万平方米。仔细观察,这座佛寺的山门、讲经堂、大殿、藏经楼、僧舍等建筑布局,仍历历在目。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分析,其建筑年代属麴氏高昌中期,约为隋代所建。

说起这座佛寺,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还曾到此讲过经。相传公元620__年(唐贞观三年),玄奘29岁时,为了提高佛学水平,不畏艰险,从长安出发西行,沿丝绸之路到佛国印度游学取经,历时20__年。由于玄类取经起初并未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持,他只能夹在西域商人中出行,因为没有政府发给的公文,路上还曾受到缉拿。然而玄类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后,不仅从印度取得了佛经,而且返回故土,著书立说,纠正了国内僧侣对佛经种.种不正确的解释,成为最具声望的一代高僧。

回国后,玄奘的境遇与出国前迥然不同,他受到了唐朝政府的高度重视,唐高宗李治在为纪念母亲而建的慈恩寺内造了一座大雁塔,专门用来供放玄奘带回来的历7部佛经。玄奘在西行路上,途经伊吾(今哈密),当高昌王麴文泰得知东土大唐不远万里来了一位求法的高僧时,便派人把玄类请来,专门安排在王宫内居住,与玄奘结为兄弟。他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玄奘留在高昌当“国师”,但不能动摇玄类西行探求真经的坚志大愿。高昌王无奈,只好请玄类讲经一月后再走。

临行前,高昌王为玄奘写了24封致西域各国的通行文书,还赠送了马匹和25名仆役。出发那天,全城夹道相送,高昌王鞠义泰抱住大师失声励哭,亲自送至100公里外的交河城,才依依惜别。唐僧玄奘和高昌王麴文泰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段舌古佳话,以致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就有以火焰山等为场景而衍化出的美丽传奇。

各位游客,高昌故城的参观即将结束了。望着这屡经岁月剥蚀的故城,在领略它的古老、苍茫和凝重之余,您还将作何观感呢?“曾经的辉煌将永远让人铭记”,或许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迪吧!

有关活跃的名词英文翻译通用二

1、团结小组:团结就是力量,奋斗才能成功!

2、晴天小组:心田阳光普照,欢乐随时驾到!

3、牵手六重唱小组:严实活新,勤奋进取!

4、彩虹小组:让生活变得五彩缤纷,让学习变得有声有色!

5、乐学小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6、雏鹰小组:迎风飞翔,逆境成长!

7、欢乐无极限小组:齐心合力,欢乐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8、炫彩小组:炫彩炫彩,炫出光彩!

9、开心果小组:天天开心,开心到底!

10、happy小组:我参与,我欢乐,我自信,我成功!

11、奋斗小组:插上两只梦想的翅膀,飞向智慧的天堂!

12、静学小组: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13、给力小组:给力每一天!

14、蓝色城堡小组:蓝色城堡,命运的开始!

15、尔雅小组:年轻没有失败,青春炫出色彩。

16、欢乐城堡小组:我们欢乐,我们永远是第一!

17、天使之翼小组: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自信就会成功!天天向上小组:每一天提高一小步,日积月累跨大步!

18、欢乐小组:欢乐学习每一天!

19、合作快车小组:年少精进,立志成功!

20、超人小组: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

21、忘忧草小组:让我们的欢乐,变成片片忘忧草!

22、阳光四人小组:我们阳光,我们欢乐!

23、奋进小组:奋发向上,享受成功!

24、群星小组:群星小组,群星璀璨!

25、扬帆起航小组:劈波斩浪,定创辉煌!

26、火箭小组:我参与,我喜欢!

27、欢乐无限小组:脚踏实地,挑战自我;人人参与展现自我;齐心合力,欢乐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8、欢乐小组:欢乐学习,欢乐成长!

29、彩色风铃小组:一片彩色是童年,叮叮当当是未来!

30、活力小组:让生活充满活力,让学习丰富多彩!

31、欢乐小组:知识改变命运,学业成就未来,加油!

32、给力小组:活力飞扬,超越自我。

33、奋起上进小组: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34、欢乐小组:人人参与,大家欢乐!

35、对话空间小组:勤学乐学,创新向上!

36、鹏程万里小组:卧薪尝胆方成大器,气吞山河一日万里!

37、博学小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静思!

38、海鸥小组:搏击风浪,健康成长!

39、幸福遍人间小组:幸福至上,欢乐永恒!

40、五颜六色小组:五星闪耀,照亮童年!

41、梦想小组:彩虹装点我心,风雨放飞梦想。

42、飞翔小组:智勇双全,我心飞翔。

43、梦之翼小组:挫折,折断不了我们的翅膀!

44、缤纷小组:学习着,并欢乐着。

45、欢乐无限小组:齐心合力,欢乐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6、恒学小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47、天路小组:努力就有期望!

48、千里之俊小组:路行千里,知书达理!

49、奇思妙想组:精彩课堂,由我展现;欢乐人生,由我把握。

50、欢乐无限小组:课堂因展现而精彩,人生因梦想而美丽,生命因奋斗而高贵。

51、尚学小组:崇德尚学,务在博见!

52、脚踏实地小组:沉默是金难买课堂一分,跃跃欲试不如亲身尝试。

53、欢乐满天下小组:欢乐,唯我独尊!

54、出奇小组:出乎意料,其思妙想!

55、导学小组:善教者,生逸而功倍!

56、先锋小组:先锋先锋,永远先锋!

57、气宇轩昂小组:挑战极限,勇于创新;展现自我,互相学习;团结一致,勇往直前。

58、太阳小组:活力四射!

59、飞翔小组:让心飞翔,让课堂飞扬!

60、四重奏小组:我们一齐努力,谱写自我的乐章!

61、勤学小组: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62、超越自我小组:超越梦想,展现自我!

63、腾飞小组:腾飞腾飞,梦想腾飞!

64、花儿朵朵小组:花儿朵朵,永远绽放!

65、书香满屋小组:与书为友,让书成为我们智慧的源泉!

66、超越小组:超越梦想,追求期望,畅想未来,神采飞扬,团结一心,我组最棒!

67、欢乐学习棒小组:我们的小组巧,八只小手真灵巧!

68、书香满屋小组:走我们自我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69、天使小组:天使天使,永远聪明!

70、香水百合小组:百合的清香,学习的乐趣!

71、奋起上进小组:拥有一颗上进的心,才能取得成功!

72、期望小组:勇往直前,走向明天!

73、精英小组:努力就会成为精英!

74、梦想队小组:有梦想就有期望!

75、超越自我小组:每节展示一分钟,必定改变你一生。

76、奇思妙想队小组: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77、火焰小组:众人拾柴火焰高!

78、魅力无限小组:进取人生,全力以赴!

79、独一无二小组:我们都是独一无二,非同一般的。

80、黑马小组:我问我受益,我讲我升华。

81、恒心无愧小组:你争我辩,争辩课堂精彩;你说我论,论说课堂真谛。

82、美丽音符小组:学中进,搏中胜!

83、梦想小组:有梦想就有期望!

84、进学小组:强学力行,循序致精!

85、超越小组:奋发向上,享受成功!

86、缤纷小组:秀出缤纷的自我!

87、欢乐满屋小组:欢乐充实go!go!加油!

88、胜利小组:我会学习,我会胜利!

89、欢乐小组:我们欢乐团结勤奋齐心合力勇争第一!

90、期望腾飞小组:探索使人聪明,合作使人欢乐,展示使人自信。期望腾飞小组:有努力才有期望,有付出才有收获。期望小组:满怀期望出发,载着成功回来。

91、飞扬小组:团结就是力量,奋斗才能成功!

92、闪亮登场小组:尝试合作,欢乐分享!

93、傲压群芳小组:团结互助,永当先锋!

94、欢乐小组:欢乐参与,欢乐成长!

95、忍者小组:能忍耐,有恒心,就能成功!

96、挑战小组:挑战无极限!

97、活力小组:充满活力,天天欢乐!

98、活力四射小组:奋发图强,坚信自我!

99、潜力无限小组:正直向上,热于求知!

100、开拓进取小组:自主是课堂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101、雄鹰小组:让雄鹰把梦想带往天空!

102、太阳神小组:相信自我,你就是第一!

103、闪电小组:无论做什么,我们都是最快的!

104、能说会道小组:直面挑战,畅享成长!

105、欢乐学习棒小组:我们的小组帮,学习的好榜样!

106、活力小组:让活力成就梦想!

107、七彩小组:七彩阳光,七色生活!

108、学习城堡小组:学习城堡,欢乐无限!

109、欢乐小组:欢乐大本营,天天好心境!

110、星梦小组:点燃星星之火,扬起梦想风帆。

111、思学小组: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112、奋起上进小组:在动态中探索,在欢乐中求知,在情感中展现。

113、团结胜利小组:团结胜利,勇争第一!

114、上进小组:拥有一颗上进的心,才能取得成功!

115、清风竹影小组:相信自我,永不言弃!

116、奇思妙想小组: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做到做不到,试试才明白!

117、青春无悔小组:自主培养本事,探究开发潜能,合作互利双赢。

118、海燕小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119、天天向上小组:荣誉来自努力,提高来自勤奋!

有关活跃的名词英文翻译通用三

江南徽州婺源的精髓在篁岭,这个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地方。因为,篁岭是婺源的集大成之地,梯田油菜花、古村落古树、晒秋文化、徽派建筑、风俗传说...这些都是婺源的精华,而篁岭全都有。

篁岭,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它地处婺源石耳山脉之间,整个古村就坐落在海拔不到五百米朝南的山坡上,是典型的“山居人家”。顺着进村步道可轻松到村落水口,篁岭枕山面水,山后来龙,水口成了聚落核心。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排布,属于典型u字型聚落古村。全村约有128栋古徽州民居,黛瓦白墙,飞檐拱门,沿坡而建,层层叠起,高低错落。它们“向上生长”,几近山顶,层次极为分明,村子全部被周边山体上的树木所掩盖。古村的中间,是一条约有千米之长的街道,当地人称之为“天街”。因为古村时常会被山间的浓雾所笼罩,时隐时现的街道,犹如天上的街市一样。而半山腰之下,便是村民们祖祖辈辈修建起的山间梯田,弯曲回绕,密如斑马条纹。

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 周边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四季花海展示惊艳的“大地艺术”。

婺源是什么

在婺源,一直流传着婺女的美丽传说:尧帝时,天下洪水滔滔,婺源这样一个山区,也家家户户被水淹没了。就在很多山民被水包围、无处逃离的时候,远方漂来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骑在一条巨大的鳙鱼的背上,逆水而上,把一个个孤立无援的山里人拉上鱼背,逃出了洪水包围。后来,水消退了,大鳙鱼干死了,化为婺源境内的大鳙山,那个美丽的女子,也飞上了天,化成了“婺女星”,每到夜晚都向人们眨着眼睛……所以,婺源,乃古星名,古神话中的婺女,能文能武,是智慧的化身。

婺源的文化是徽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徽州仍是他们难以割舍的心灵故园。如今婺源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观均极丰富,而且不少新建的粉墙黛瓦仍旧是徽味十足,较现在的徽州核心地带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极为直观地看出婺源人对于传统徽州文化的固守。

不过问题来了,婺源不是江西上饶的吗?怎么会与江南徽州纠缠不清呢?这可是婺源人的一个结。

婺源从唐宋以来就一直隶属于徽州,历时已千余年。翻开清代的地图,徽州府位于安徽省南部,包括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歙县。徽州府的西南一角突出,深深地插入江西省,有记载:“徽州府在省极南,所辖六县歙为首,休宁祁门婺源角,绩溪府北黟西守。”这是用诗歌的形式,对徽州一府六县的地理位置做了形象的概括。这就是说,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中,歙县是首县,为徽州府治所在,而婺源县则恰恰处于整个徽州府的西南一“角”。

所以,婺源人说自己是徽州人这点没错,不过意思是指古徽州这一府六县的地方,并不是安徽省这个概念!在婺源著名的回皖运动中,他们强调,婺源从文化、军事、经济及民生等各个方面来看,都与徽州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并标语要求:重回徽国 ,甚至有“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隶赣,死不隶赣,生生死死决不隶赣。”还有“头可断,血可流,不回安徽誓不休。”“宁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我勒个去,可见民间对于徽州的认同感!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婺源划归江西的呢?这要说到民国时期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国共两党的纷争,婺源两度被并入江西。第一次是在1934年,蒋介石出于所谓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划归江西省管辖。这引起了徽州人强烈的不满,婺源县紫阳书院以及旅京、旅沪、旅(无)锡、旅休(宁)等处婺源同乡会疾声力呼,纷纷请求免于改隶。1946年,在著名人士徽州绩溪人胡适的参与下,婺源终于划回安徽。据说,原先该县买食江西盐是2角7分,婺源回皖后,一下子就变成了1角9分,所以老百姓兴高采烈,认为还真是回皖好啊!

到了1949年,由于婺源及赣东北等地区由解放军“二野”解放,以屯溪为中心的徽州地区由“三野”部队接管。在两支部队军管会分割的体制下,婺源县于同年 5月再次脱离安徽,婺源又再度被强制划入江西,隶属浮梁专区。

呵呵,就这样一不小心,徽州婺源人变成了热情的江西老表。

篁岭的故事

篁岭的老祖宗是来自中原的曹姓人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古代,北方战乱时往往引发了大量的北人南迁,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移民。篁岭的曹氏先祖就是在唐末黄巢起义这一历史背景下,开始南迁的。曹氏一脉相传是魏武帝曹操的后裔嫡脉,他们先在歙县停留六代,后辗转反复二百余年才最终在这片幽篁之地——篁岭驻足。

不仅是篁岭,整个婺源,甚至整个徽州府都是北人为避战乱南迁的重要之地。最后也许是这儿的如画山水、也许是这儿的温润气候,颠沛流离几个世纪的心灵累了,他们停下来、静下来去欣赏这片桃花源式的美景。这儿也许是最像他们老家的地方。

曹氏传人曹文侃是篁岭古村的先祖,创始人。传说,一日他在篁岭的山脚下耕田欲返家时,耕牛却死也不愿走,曹文侃遂指耕牛前的一堆柴火说:明早吾归,此火堆不熄,以示此地宜居,子孙后世生生不息。这个传说发生在明朝宣德年间,迄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曹文侃生有三子:元吉、元清、元昌,然后子孙繁衍,成为篁岭的曹氏宗族至今。

在清朝时,篁岭成为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曹氏父子俩历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大半历史都在他们父子的影响之下。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不得了了,宰相行使皇帝的权利,呵呵,民间至今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俗谚。

说到篁岭水口,它可是徽州村落水口文化缩影。所谓“水口”,风水书籍这么说:“水口者,水既过堂,与龙虎案山内诸水相会合流而出之处也”。形象地说,水口的很多作用与今天的城市广场、公共绿地空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徽州村落整体建筑格局中有“门户”和“灵魂”之誉的水口,是村落文明的象征。篁岭水口不仅指水源所从出之口,具有出入口功用,相当于村口,更在于对风水的诉求,是村民命运、前程的象征,也寄托着群落、宗族美好希望。为了达到自然环境与风水相合模式,需人工造景调整,如溪流架桥“关锁”作用;辅亭阁、牌坊、水碓以镇物;培植水口林藉以“藏风聚气”。篁岭水口居然存活了近百株百年以上“植物中大熊猫”红豆杉,这仅靠“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等传统习俗约束是不够的。

“山居人家”篁岭,共有“三桥六井(塘)九巷与天街”,构造村庄的主体。“三桥”,即步蟾桥、安泰桥和通福桥。六井·塘”,有五色鱼塘、方塘、尚源井、忠延井、霞披井和廉井。“九巷”,即大丰巷、担水巷、添丁巷、厅屋巷、团箕巷、五桂巷、犁尖巷、月光巷和方竹巷。它们在以天街为“主轴”的基础上纵横交织,曲折延伸,通达于村庄的每家每户,每个角落。已有百年历史的天街历来是古村落原住民商业交往、聚集议事、庙会采风交流场所。

篁岭的建筑有一百多幢,其中“官厅”和“五桂堂”最为有名。

“官厅”,顾名思义是供权贵人物遂行祭拜奠仪的地方。村庄有人在外为官,回故里修建官厅既显身份又备奠仪之用。这座嘉庆年间官厅双层构造,顶带轩棚,气势较大,显示了主人的身份。规避战火、择吉而居的古徽先民,明清时期活跃在士界商界,他们“商而兼士,贾而好儒”。深厚的宗族思想与乡土观念促使其一有积蓄便携资奉亲归里,充分展示儒雅才能,大兴土木修园林、建广厦颐养天年,久之成就了徽派建筑体系的辉煌。

“五桂堂”的故事要从一张封条说起。在篁岭村落的历史里,家家户户每逢嫁女,都会在嫁妆上贴上封条,上面书写“山东祖樵国郡上蔡世家五桂堂”十余字,再挑到夫家。为何在几百年的历史里,一个南方村落嫁女会写一个北方早已不存在的地名?其实前面的字不重要,重点在最后三字——“五桂堂”。它是村落的一处宅院之名,但更深远地讲,它是曹氏族人的荣光。记不清过了多少代,篁岭曹家五世一品,也就是五代都做了一品大员,有感于在功名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曹家取“蟾宫折桂”之意,命名了“五桂堂”。它是整个篁岭曹氏族人的荣誉,也成了他们身处于大山之地,不废耕读、勤于奋进的写照。从此篁岭一脉的曹氏,就用一张封条——“山东祖樵国郡上蔡世家五桂堂”为自己的出身还有名望做了名片。

晒秋文化

春秋季节的篁岭似打翻的颜料桶,漫山遍野大红、大黄、深绿、浅白。人们将一年劳作成果用竹筛匾晾晒,才有了闻名遐迩、世界独一无二的“篁岭晒秋”,成为最美中国符号。

在古时,劳动人民在辛苦耕作之余,把收获的粮食农作物如稻谷、玉米、辣椒等,放在太阳下晾晒干燥,以便可以长时间保存。

然而篁岭因为是在山坡地上,村民家几乎没什么院子,日常生活中的晾晒,只能借天了。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本世纪初,有写生的画家来到这个山村,立马被村民晾晒的场景所折服,这也是“篁岭晒秋”最早的版本了。发展到现在,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篁岭晒秋已经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化符号”地方。晒秋,使人真切听到了大地万物同太阳之间亘古的呼唤和应答。

山居人家,对晒秋有着深厚的情感,篁岭晒秋代表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篁岭也被外界称为“晒秋人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