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散文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下一句(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0 02:37:58 页码:10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散文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下一句(六篇)
2022-12-20 02:37:58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散文一

阳光穿透云雾射出的彩色光芒:~万道。

(2)霞帔 xiá pèi

我国古时贵族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披肩。

(3)烟霞 yān xiá

1.烟雾和云霞:~缥缈。2.指山水景物:放怀~。

(4)霞裾 xiá jū

1.犹霞衣。指仙人的衣裾。2.借指隐逸出世之人。

(5)霞文 xiá wén

指绚烂的云彩。

(6)霞连 xiá lián

如云霞相连。

(7)霞起 xiá qǐ

红霞飞起。

(8)霞城 xiá chéng

1.雄峻高大的城。2.指赤城山,在浙江省天台县北,状如城墙雉堞,土色皆赤,望之似霞,故名。

(9)霞襟 xiá jīn

1.道士的衣服;隐士的衣服。2.美艳的衣服。

(10)霞绮 xiá qǐ

艳丽多采如锦绮的云霞。晋庾阐《游仙》诗之八:“瑶臺藻构霞綺,鳞裳羽盖级纚。”前蜀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之三:“晚日舒霞綺,遥天倚黛岑。”

2023年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散文二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物的文章,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作者准确地用词、生动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和颜色、形状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本课在本组中是精读课文,而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作文材料。这就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全文分为三大段分来写,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6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 本节课我带领学生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体会了作者描写这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和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课中我抓住“多、变”的特点,根据聋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找一找等活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在分析、对比句子的异同中,加深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句子好在哪儿,有效地为突破难点。 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具体进行教学的: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和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 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 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四)、加强练习,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1、用“烧”和用“红”进行比较

我问:“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呢?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一学生说:“句中也有‘红通通’一词,用了‘红’字就重复了。”一学生说:“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另一学生又说:“用了‘烧’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应。”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我提出了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2、说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

我提出:“火烧云还有其他名称吗?”这一问题一出现,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抢着说:“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这也是词语的训练,这一设计是我让学生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3、用仿“红通通”的形式讲颜色

我问学生:“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你们能试着说这些颜色吗?”同学们有的说“红通通”、“金灿灿”,也有的说 “葡萄灰”、“茄子紫”、“梨黄”,还有的说“白茫茫”、“灰蒙蒙”等,当学生说到“白茫茫”、“灰蒙蒙”两词时,我告诉学生,这两个词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不相符。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要求具体,方式新颖。

4、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这一问后,一同学答道:“五颜六色、变化莫测。”这时我继续追问:“你又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学生回答:“千姿百态、瞬间万变。”就这样,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这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这些练习,学生却很感兴趣,发言兴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还在课文结束后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这项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欲望不止。 火烧云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很少有学生留心去观察它,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火烧云的相关知识知道的较少,因此引入课外资源很有必要。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火烧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上交流。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视频录象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进行播放,让学生对火烧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课后可以搜集火烧云的形成原因。

不足之处:

一、复习阶段我让学生说说每个段落大意的意思,加大了难度,学生没能回答出来。这就让我感到问题的提出要有阶梯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是比较重要的。

二、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节课,让听课的老师和我也感觉得老师总是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

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课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现,可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做。

五、拓展延伸的教学还应该深入一些。

2023年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散文三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物的文章,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作者准确地用词、生动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和颜色、形状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本课在本组中是精读课文,而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作文材料。这就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全文分为三大段分来写,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6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 本节课我带领学生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体会了作者描写这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和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课中我抓住“多、变”的特点,根据聋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找一找等活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在分析、对比句子的异同中,加深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句子好在哪儿,有效地为突破难点。 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具体进行教学的: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和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 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 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四)、加强练习,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1、用“烧”和用“红”进行比较

我问:“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呢?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一学生说:“句中也有‘红通通’一词,用了‘红’字就重复了。”一学生说:“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另一学生又说:“用了‘烧’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应。”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我提出了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2、说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

我提出:“火烧云还有其他名称吗?”这一问题一出现,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抢着说:“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这也是词语的训练,这一设计是我让学生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3、用仿“红通通”的形式讲颜色

我问学生:“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你们能试着说这些颜色吗?”同学们有的说“红通通”、“金灿灿”,也有的说 “葡萄灰”、“茄子紫”、“梨黄”,还有的说“白茫茫”、“灰蒙蒙”等,当学生说到“白茫茫”、“灰蒙蒙”两词时,我告诉学生,这两个词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不相符。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要求具体,方式新颖。

4、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这一问后,一同学答道:“五颜六色、变化莫测。”这时我继续追问:“你又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学生回答:“千姿百态、瞬间万变。”就这样,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这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这些练习,学生却很感兴趣,发言兴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还在课文结束后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这项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欲望不止。 火烧云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很少有学生留心去观察它,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火烧云的相关知识知道的较少,因此引入课外资源很有必要。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火烧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上交流。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视频录象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进行播放,让学生对火烧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课后可以搜集火烧云的形成原因。

不足之处:

一、复习阶段我让学生说说每个段落大意的意思,加大了难度,学生没能回答出来。这就让我感到问题的提出要有阶梯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是比较重要的。

二、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节课,让听课的老师和我也感觉得老师总是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

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课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现,可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做。

五、拓展延伸的教学还应该深入一些。

2023年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散文四

1.流霞

2.灵霞

3.炎霞

4.烟霞

5.班霞

6.瑞霞

7.登霞

8.碧云霞

9.碧霞

10.粉霞

11.绮霞

12.翠霞

13.脸霞

14.苍霞

15.落霞

16.赪霞

17.轻霞

18.酌霞

19.醉霞

20.金霞

21.锦霞

22.阴霞

23.陵霞

24.雕霞

25.霁霞

26.霄霞

27.青霞

28.韬霞

29.餐霞

30.饮霞

2023年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散文五

1、彩霞

2、林青霞

3、紫霞

4、伏明霞

5、晚霞

6、新凤霞

7、栖霞

8、丹霞

9、王军霞

10、仙霞

11、云霞

12、余霞

13、冠霞

14、升霞

15、吸霞

16、太霞

17、广霞

18、断霞

19、早霞

20、明霞

21、晨霞

22、晩霞

23、晴霞

24、暮霞

25、曙霞

26、朝霞

27、朱霞

28、梭霞

29、梯霞

30、残霞

2023年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散文六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苍山连绵50多公里,由19座山峰组成,巍峨耸立,直插云霄,海拔一般都在4000米左右,峰顶上终年积雪。这十九峰从南至北分别是:斜阳峰、 马耳峰、佛顶峰、圣应峰、马龙峰、玉局峰、龙泉峰、 三阳峰、中和峰、圣观间峰、应乐峰、雪人峰、兰峰、 三阳峰、鹤云峰、白云峰、连花峰、五台峰、苍浪峰、 云弄峰。十九峰中,马龙峰最高,海拔4122米。

苍山十九峰,两峰夹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东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南向北分别为:阳南溪、葶溟溪、莫残溪、清碧溪、 龙溪、绿玉溪、中溪、桃溪、梅溪、隐仙溪、双怨溪、 白石溪、灵泉溪、锦溪、茫涌溪、阳溪、万花溪、霞移溪。

苍山自然景观优美,风景名胜荟萃。如闻名遐迩的蝴蝶泉、奇险兼有的凤眼洞和龙眼洞、历史悠久的将军洞、南诏德化碑感通寺、中和寺等文物古迹。山顶有绮丽的花甸坝子、洗马潭、黄龙潭、古代冰川遗迹等自然景观。古人将苍山多种自然景观概括为苍山八景,即晓色画屏、苍山春雪、云横玉带、凤眼生辉、碧水叠潭、玉局浮云、溪瀑丸石、金霞夕照。

苍山景色以雪、云、泉、石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皑皑苍山雪,素裹银装,在阳光照耀下,洁白晶莹。关于苍山雪,历代文人墨客赞辞颇多,民间传说也不少。明代文学家李元阳曾赞美:“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

相传在远古的大理,有一年来了一批瘟神,到处散布瘟疫,河海地区瘟疫流行。很多百姓被瘟疫压 去了生命,人们苦不堪言。苍山脚下两兄妹从外学法回来,决心为民除害。哥哥带着狂风,妹妹带着大雪,把瘟神赶到 苍山顶上。为使百姓不再受瘟疫的侵害,哥哥化为风神,妹妹化作雪神,用大风大雪把瘟神冻死在山顶。从 此苍山上的积雪就终年不化,成为“风花雪月”四景之首——苍山雪。苍山十九峰,每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达4122米,由于海拔较高,峰顶异常严寒,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下晶莹洁白,蔚为壮观。

苍山的云更是名闻遐迩。云聚云散,有时淡如轻烟,有时浓如泼墨。在变幻多姿的云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所谓“望夫云”是指每当冬春时节,苍山玉局峰顶常会出现一朵孤单的白云,忽起忽落,上下飘动,若盼若顾。奇特之处在于,它一出现,点苍山便骤起暴风,刮向洱海。所谓“玉带云”是指每当夏未秋初,雨后初晴,苍山十九峰半山间往往会出现白云朵朵,云朵聚汇,慢慢拉开,宛若洁白的玉带横束苍翠的山腰,绵延数十里,经日不散。奇妙的是,“玉带云”会预兆农业丰收——它出现次数多,当年就风调雨顺。当地白族有农谚:“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米”。

玉带云

多出现在夏末秋初的雨后初晴时,苍山腰部出现一条乳白色的带状云,缠绕山腰,将百里苍山分为两截,故有“云横玉带”之称。

在秋季雨过天晴的早晨,苍山之腰出现的缕 缕云丝,然后逐渐聚拢,汇成一条无暇的白练,宛若玉带横系苍山十九峰,把巍峨起伏的群山拦腰截断; 继而慢慢地又化为万朵雪莲,盛开在苍山文巅,转眼 间又似春风中飞舞的柳花絮影,消失得无影无踪。

传说这是观音下凡,预示着来年一定风调雨顺。清人张杨度曾以"秋来雨后看之容,天将玉带封山公。"的诗句来赞美神奇美妙的玉带云。

望夫云

秋冬时节,苍山玉局峰巅常常出现一种絮状白色云团,不离不散,像一位满怀愁思的公主俯首探望被打下海底的情人,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望夫云”。只要望夫云一出现,狂风怒吼,洱海波涛汹涌,船不能行,所以又称为无渡云。

传说望夫云是南诏阿公主的化身,她因与苍山上的年轻猎 、人相爱,遭父王反对,并请来罗法师将阿龙害死,打入海 底变为石骡。公主因愤郁和思念死于苍山玉局峰,其精气化为一朵白云,怒而生风,发誓要吹开海水寻找情人。从此,每年秋冬季节,常常有一股洁白飘逸的云气从苍山玉局峰吹向万里浩空,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净而奇丽, 象一位素洁的少女立于苍山之巅向洱海眺望。只要它一出 、现,海上就会狂风大作,洱海随之波涛翻滚。狂风大有不吹飞海水,不见海底石螺子,誓不罢休之势。

苍山的泉也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峰顶有不少高山冰蚀湖泊,这是第四纪冰川留下来的。还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飞瀑叠泉,四季奔泄。在清纯甘甜泉水的滋养下,苍山充满生机。冰蚀湖畔,密布着原始森林和许多珍奇林木、奇异花卉。苍山的花卉早就芳名远播,而且它还使苍山名扬四海。“在美国有100多万人知道中国云南的大理苍山,因为他们都种有许多美丽的大理苍山杜鹃花。”

苍山的石,驰名中外。郭沫若有《咏大理石》诗:“三塔矜高古,回思贞观年。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时腋间。天功人力代,海外竟珍传。”苍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苍山的魂。这种瑰丽的奇石,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独大理最奇美,且开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称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扬天下。

苍山现沿山腰部开辟了1条游路。在大理古城北门外,还建有1条7000余米长的索道、可直达中和寺。游客可乘索道往返。

苍山洗马潭

洗马潭古称表龙潭,它位于苍山第二高峰玉局峰顶的一个平台上,海拔四千零九十七米,距峰尖约五十步。 洗马潭方圆百余米,水深一米六七,呈椭圆锅底形,潭底和四周由很薄的青石板自然铺砌而成。潭水晶莹碧澈,终年不涸,它是苍山顶上一个风景绝佳的高山湖泊。

潭周布满形同虬龙的高山杜鹃灌木林,其下不远处则是高大挺拔的苍山冷杉原始林带和茅竹林带。

每当春夏之交,杜鹃盛开,湖边五彩缤纷,斑斓一片, 烂若云霞,一侧衬着刚吐新绿的翠竹和墨蓝苍郁的冷杉,一侧衬着斑驳灰黄的岩峰石屏,倒映湖中。游人若有兴致躺于湖边一块岩石上任凭丛生的粉紫荆花、 淡黄野百合花、浓艳的龙爪花亲吻抚弄脸颊,会疲劳顿消,神志为之一爽,再加上随风送来阵阵山杜鹃的蜜香,使人留连忘返。

凤眼洞

从大理古城向西南方向,至苍山龙泉峰麓,再上爬七八里,便到了凤眼洞。

凤眼洞嵌在龙泉峰半腰靠南的普陀崖上。这里悬崖万仞,架空凌虚,景色幽峭。岩通一线,洞口恰似一只凤凰的眼睛。洞背面是龙泉峰的侧面。洞前面是一块凌虚巨岩,走向岩边探头往下望去,只见绿玉溪和一条匹练倾泻而下,云气茫茫, 深渊万丈,令人目眩,这就是“舍身崖”。崖南有一张靠东面西的石床,表面光滑发亮,人称“仙人床”。这是凤眼洞最奇险之处。床边石壁上刻有“此地非人间”、“应知别有天”等。又有一称“西佛像亭”之所在,每亭内雕有一尊石佛,要想看到佛象的全貌,必须坐到仙人床上仰望,俗称“回头望八仙”。凤眼洞,自古以险峻著称,堪称苍山胜景之一。

苍山公园

在下关西北郊的斜阳峰麓,即将军洞风景区。

1982年,由下关市人民政府开辟为苍山公园,在将军洞的外围新建松柏园和清泉瀑布两大景区。松柏园中有山门石牌坊,上有“斜阳胜境”大理石匾,建有长廊亭阁,供游人休息。瀑布由悬崖峭壁上跌下,常年不断。花园、瀑布和将军洞古建筑群浑然一体,占地数百亩,景致优美。林木森森,流水溢翠, 东观洱海碧波,南听西洱河涛声,背靠斜阳主峰。

将军洞始建于明末清初,主要建筑有门楼、戏台、大殿、财神殿、娘娘殿、厢房等,整个建筑群具有浓厚的白族风格。其中大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雕龙画栋,十分雄伟壮观。唐天宝年间,唐将李密率兵攻打南诏,进至西洱河,被南诏王打败,全军覆没,筑万人冢于河尾南岸,百姓为纪念李密而建祠,俗称将军洞。庙前有一株数百年的大青树,传说为李密兵败逃至斜阳峰,将手中兵器插在地上,后来长大成树。将军洞的存在,充分反映出边疆各族人民反对分裂,反对征战,要求和平的愿望,及大度能容,涵纳万物的宽阔胸怀。

周城

在苍山沧浪峰下,是大理最大的白族聚居的村镇——喜洲镇,人口 8350人。村里房屋建筑多为三方一照壁的白族民居,粉墙青瓦,巷道幽深。

南、北西个广场上,各生长着两棵高大的榕树(俗称大青树)。南广场前有一巨大的照壁,嵌有"苍洱毓秀"4个大字。北广场有一砖林结构的古戏台,座东朝西,台高2公尺,抬梁式的建筑歇山顶戏台,正对两棵大青树,这里是每日下午集 市贸易的地方。每逢火把节这里竖起巨大的火把,成了庆祝演出活动的场所。

此外,村里还有本主庙,文昌宫等古建筑,显得古色古香。由于办起了社队企业,商业经济十分活跃,有传统的扎染酿酒、食品加工以及建筑等行业,办起了文化宫、电影院、学校、医院等,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因距蝴蝶泉公园较近,游览游客与日剧增,村里食宿方便,特别是豆腐煮鱼味美可口,独具风格,成了大理的重要民俗旅游村。

花甸坝

花甸坝,是苍山顶上一块美丽富饶的盆地,在苍山云弄峰和沧浪峰之巅,海拔二千九百公尺,南北长二十多公里, 东西宽约三公里。坝子西部有类似苍山的十九座山峰,称小苍山,林木茂密。山中有大大小小的小溪40多条,汇聚后成为苍山万花溪。

顺着喜洲镇对面的万花溪,攀登两个多小时,便可到达花甸哨口。进了哨口,一块铺碧飞霞的宽坝子蓦地展现在眼前,使人顿觉豁然开朗,心旷神怡。花甸坝四面,群峰起伏,翠竹满山,流水叮咚,小鸟欢鸣,静谧而秀丽。花甸坝奇花异卉争奇夺艳,每到春夏之间,满山遍野都是马樱花,纵横20多里,汇成花的海洋,成为花的世界。花中间杂着白豆花、芍药花等草本花卉,五彩缤纷,瑰丽迷人。山茶花、杜鹃花、映山红、野菊 花、豹子花、龙抓花,把整个坝子都点缀得五彩缤纷。 花甸坝是植物的王国,花的海洋。

古佛洞

古佛洞座落在大理苍山云弄峰上,是一个天然的溶洞, 因洞内塑有佛像而得名。明末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考察过,在《滇游日记》中记载:“南山峡中有古佛洞甚异,但是悬岸绝壁,恐不能行,无引者亦不能识”。在引者的指引下,徐霞客不畏艰险,攀枝直下,来到洞口,但因“跃陡甚难,不得度而下”。每当人们读到此,无不为徐霞客未能进洞内考察而深感遗憾,同时,也给古佛洞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溶洞曲折幽深,怪石离奇,是一个神妙的世界。这种景观的造成,是由于地下水不断渗透,水里所含的碳酸钙长期沉积逐渐形成钟乳和石笋。这种奇异的景界,后来被僧侣们寻找到了,为了向善男信女游说骗取“功德”,又在这些钟乳和石笋上雕凿佛像、菩萨像。 这也正是《徐霞客游记》中所说:“数年前,有一僧栖此间,多置佛,故以佛名”。当然僧侣们在雕凿时并没有想到能为今人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艺术。

云南导游词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