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4:12:42 页码:12
2023年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汇总9篇)
2023-11-13 04:12:42    小编:ZTFB

兄弟姐妹间的相互关爱和相伴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创业的道路上,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篇一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重点:了解故事。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在感悟中受到热爱自由、勇于抗争的品德熏陶。

相关古诗词、家乡传说故事

1课时

1、读一读

齐读秦观的《鹊桥仙》

2、过渡:

“佳期如梦”,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到底出现了什么变故呢?结果又如何呢?请看续集。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织女为线索)。

幸福生活——被王母抓——呼牛郎救——七夕相会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1、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抓住书中的“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词,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词来理解。

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人间自由幸福。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应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织女所感受到人间幸福、所追求人间自由的真谛:

人间幸福?在天上做神仙,住的玉宇琼楼,能施万般法术,尤其是还能长生不老。可在人间,这些都是不可能再得到了,连住的都不过是间草房。

天上辛苦?可“晚上得空”一词可看出织女和牛郎劳作十分辛苦。

明知会有祸患,到底是什么让织女义无反顾地下到人间?

再读再悟。

第二次交流。

通过书中的相关句子,引导了解织女追求理想的爱情,珍惜亲情。了解此时的劳作是为孩子、老牛、牛郎,织女为爱而劳作,是自愿的,是自由的。

小结板书:追求爱情、追求自由。

3、你喜欢织女吗?请你来夸夸她。

()的织女

相机完善板书:勇于抗争

牛郎织女的勤劳、勇敢,特别是织女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你能把把前后两课书的故事情节连在一起,完整地讲述故事吗?也可和你的同学合作表演出来。

(1)小组练习。

(2)全班汇报。

(3)略作讲评。

1、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之一“迢迢牵牛星”)

2、搜集有关家乡的传说。

3、民俗知多少。(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篇二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事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人物以及故事所要表达的感情。

第二板块:体会织女之决心。

1、任务驱动:

2、导学。

(1)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你读出了什么?

板书:(织女)决心。

(4)一个高贵的公主嫁给一个身份卑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后果?

(5)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

(6)读读这句话:

“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第三板块:体会爱情之美。

1、“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美满。”

老师这儿有一段黄梅戏的唱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多美满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2、追求爱情的他们,日子虽苦,心里也甜哪。让我们怀着对这份美满的憧憬,深情的祝福他们吧。一起读5、6自然段。再接读第7自然段。

第四版块:感受王母之狠,牛郎之急,织女之痛,感情之贞。

1、人说,天上一天,人间三年。西王母醒来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王母之狠。

牛郎之急。

织女之痛(挣扎)。

(1)“痛”可以组成哪些词?

(2)织女“悲痛”的是什么?

真是“回头不见亲人面,云也落泪风也悲。”但是,不管忍受多么大的痛,织女却始终没有后悔过。谁来读:

织女:纵然把我剁成泥,

心与人间不分离。

纵然把我化成灰,

织女还是牛郎妻。

人间天上拆不散,

天上人间比冀飞。

(3)织女“痛恨”的又是什么?

王母娘娘为什么这样绝情?

3、让我们把王母的狠,牛郎的急,织女的痛统统放到文章中去读。

4、接读,出示――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这边,织女在天河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2)就在岸边等,哪怕把我便成陨石,哪怕把我变成星星,我也要和她隔河(相望),这是牛郎对织女的(决心),也是织女对牛郎的(决心)。

(3)同学们,在字典中“决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坚定不移的意志。(出示意思)。

5、他们的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终于感动了上苍。

出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都到天河那搭桥去了。

出示: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第五版块:复述故事。

2、出示“友情提示”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3、按照提纲练习,全班交流。

第七六板块:布置作业。

《练习与测试》第一、二、三、五题。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篇三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组成的词语。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和积累有关课文教学的各种资料,正确解读文本,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2.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第一课时。

一.成人热门话题导入课题。

2.老师为什么要向同学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大家揣摩一下老师的心理,看谁是老师的知音。师:情人节好啊!它可以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再像牛郎织女那样“隔河相望”。

(思考、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

课文以“牛郎织女”为题,明白揭示了故事主人公是“牛郎”与“织女”.故事人物的身份是与“牛”有关,与“织”相连,寓含了他们是劳动人民的范畴。二、初读清障,理清情节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浏览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方式之一,这是新课程阶段目标中所提倡的。]。

(1)全体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指定的学习动作。

(2)汇报浏览得到的相关信息:

生字:嫂棚衰趁挣扎汹舔拽。

新词:嫂子牛棚衰老趁挣扎波涛汹涌。

2.自主识字,读写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读准字音,巧记字形,书写生字。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互相指读生字,读准字音;

b、根据字形特点巧记字形,交流评价各人的记忆要诀。

c、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生字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尝试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正音和书写。

“嫂”是平舌音;“棚、挣、汹”是后鼻音,“舔、趁”是前鼻音,“拽、衰、趁、挣、扎”是翘舌音。

3.轻声读课文,反复读新词,长句或难读、易读错的句子。对于读错的词句画出来小组研读或汇报老师解决。

4.师生共同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将课文读正确。

三.粗读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线索。问题引领,激发学生寻求故事的大概情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同学们自读课文,动笔画出文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草图或文字概括,在小组交流,向老师陈述。

1.自读全文,思考故事的情节;

2.汇报阅读成果,说说故事的梗概,要求用自己的话来陈述。

四.课外细读课文,准备汇报刻画人物形象的词句和表达人物心情的重点词句。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生字并理解意义.理解词语意义.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理解字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神话的文学知识.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进行以下心灵的沟通......(三)新课.

2.作者简介: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

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均,江苏人.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3.体裁简介:民间故事是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并流传,然后集体修改。

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目的是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

民的思想感情.我国在世界上著名的民间传说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4.课文简介:《牛郎织女》写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然后织女来到人。

间与牛郎幸福结合,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却被王母娘娘拆散的故事,课文歌颂了牛郎。

和织女感人的爱情以及他们勤劳的品质。5.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生字、体会语感)。

6.让学生到黑板前写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找认识的同学来注音。

例如:zantiao。

簪迢。

让学生写多音字并组词。

例如:。。。

让学生写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找其他同学解释。

例如: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7.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课文写了哪些情节?

(1)、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

(3)、牛郎与织女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4)、老牛洒泪诀别。

(5)、王母娘娘知道实情。

(6)、王母娘娘带人抓走织女。

(8)、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天河使他们永隔。

(9)、七夕鹊桥相会。

8.学生再一次读课文。

(四)、

总结。

:了解课文情节并初步体会人物的性格。

(五)、练习:黑板上的字词。(六)、作业: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

2、掌握课文的情节发展并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体会故事情节发展中所反映的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神话禅说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播放电视剧《牛郎织女》的主题曲。]。

光阴如箭射不穿你我的约定,沧海桑田不过在我想你的瞬。

上万万年。这段美丽而苦涩的故事,我们今天读起来会善生怎样的感想呢?让。

我们阅读分析理解《牛郎织女》这篇课文。

(二)新课。

首先让学生复述课文。

1、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a、哪些句子写牛郎受苦受累、勤劳能干的?

c、哪些句子写牛郎对老牛无微不至的关怀?

(让它吃最好的草,喝最干净的水)。

d、说明牛郎具有怎样的性格?(善良)。

e、这说明牛郎喝老牛具有怎样的关系?(亲密相依为命)。

3、学生读第三段,回答老牛以长者般的关怀告诉老牛一件什么事?

(去河对面找织女)这正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牛郎找到了。

吗?

4、学生读第四、五、六自然段。思考分析下面问题:

a、课文先描述织女织得一手好彩锦说明什么?

(说明织女心灵手巧)。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织女就决定留在人间了。

c、织女为什么决定留在人间啊?

d、织女此时的内心活动怎样?

定留在人间,说明织女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她的善良。

e、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啊?(男耕女织)。

【听一首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5、读第七自然段,体会老牛诀别时的感情。表现老牛怎样更高的性格?诀别泪,两三行,离别情,断人肠,寸寸柔情,盈盈泪眼,千般不舍,万般牵挂。

老牛的叮嘱和留下的牛皮说明了老牛善良、聪明、有奉献精神。

6、学生读第八、九、十自然段。分析理解以下问题日:

a、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做的?(抓走织女)。

既相逢,却匆匆。伤离别,离别在眼前。织女挥泪被迫离开儿女。

b、这反映了王母娘娘怎样的性格?

无情无义心狠手辣专横跋扈。

c、牛郎怎么做的?(披上牛皮带子追赶)。

d、牛郎此时的心情怎样?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d、这是王母娘娘怎么做的?

(拔下玉簪划了一条天河。)。

从此牛郎织女天河永隔。念一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隔。

7、阅读第十。

一、十二自然段。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真是一样相思两处同。

啊!

b、七夕相会是真的吗?

天文学家已经推算了,牛郎星距织女星是。

年才能跑到织女的身边。牛郎若打电话说:喂,织女你好!织女要在16、4。

光年以后才能听到啊!

(这里两名同学可以设计一次模仿牛郎织女的对话)。

所以说这是神话传说,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善良人们的同情,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三)、总结。

这篇神话传说寄予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对生活的追求。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有趣。

(四)练习:让学生到黑板前写人物性格。

牛郎:孤苦伶仃勤劳善良。

织女:心地善良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老牛:善良智慧具有奉献精神。

王母娘娘:无情无义心狠手辣专横跋扈。

(五)作业。

展开想象写一段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对话。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篇五

出示1:图片。

师:夏天的夜晚,我们可以看见一条银色的天河,在银河东岸有一颗明亮的星星——牛郎星,牛郎星的两边各有一颗小星星,据说是牛郎用扁担挑着的两个孩子。与牛郎星隔河相望的这颗星星就是——织女星,每当看到牛郎星织女星时,我就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出示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讲读课文。

1、我们知道女孩子大了,要结婚了叫:(出嫁嫁人)可是我们书上却是---。

出示3:下嫁。

板书:下嫁。

2、说说什么是下嫁?(旧时地位高的女子嫁给地位低的男子身份经济)。

3、在文中指的是?为什么说织女和牛郎成亲,是下嫁呢?

生试着分析(织女是仙女,背景深,王母是外婆)(牛郎的简单背景:身份,家庭情况)。

(心眼好,能吃苦)。

出示4:

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能在文中找到依据吗?这可关系着织女的一生幸福啊!婚姻大事,不能儿戏。

出示5: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

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夏天天气热,他把老牛牵到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他就让老牛在山坡上晒太阳。平时,他总是把老牛的身子刷得干干净净,牛棚里也收拾得清清爽爽。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他的手呢。

5、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感受从哪儿看出牛郎的心眼好呢?

生说(牛通人性、牛郎太孤单、太寂寞了、牛郎的心眼真好、哥嫂对牛郎不好、对老牛照顾的很周到。)。

6、牛郎照看那头老牛确实很周到,这个“很周到”可以换成哪个成语?(无微不至)。

7、是啊,哥嫂对牛郎不好,但是牛郎却并没有一句怨言,他拥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然后围绕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表达。

生说:(哥嫂把牛郎当牛看,而牛郎却把牛当人看牛郎缺少别人的关爱,所以他更懂得关爱别人)。

8、冷漠的土壤,最能滋生仇恨的种子。可牛郎的心里却永远装着“善”装着“爱”。再读。

一、二两段。

是啊,孤苦无依的牛郎心眼好,善良勤劳,打动了织女。

出示6: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所以男孩子从小要心眼儿好,要能吃苦,舍得出力气。全体男生齐读。

(牛很忠诚,很忠厚,)。

(牛)。

12、老牛做媒,织女下嫁牛郎,日子过得还好吗?

出示7: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织女不仅美丽贤惠,而且心灵手巧。她织出的绸缎色彩绚丽,格外耀眼,周围的姑娘们都来跟她学习纺纱织锦。有时候,织女也去帮助牛郎干些农活。两个人辛苦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到了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有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织女并不喜欢。她喜欢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喜欢逗孩子们玩儿,喜欢看门前的溪水活泼地流过去,还喜欢听风儿轻轻地吹过树林。

13、你觉得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吗?(美满)。

板书:美满。

14、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指名说读。

15、是啊,他们美满的生活是因为可以:指名说----可以男耕女织可以相夫教子可以自由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生活过得清苦些,但是可以和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播放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看来织女没有嫁错郎。让我们衷心祝福他们,齐读。

后来得知消息的王母是暴跳如雷,发誓要惩罚织女。

出示8:再说天上,仙女们溜到人间的事到底还是让王母娘娘知道了,尤其是得知织女下嫁人间,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飞向天宫。

17、你是怎样看王母这个人的?

18、指名说:(心狠手辣、不讲亲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9、如果你是王母,你能同意这门婚事,你能同意织女下嫁给牛郎吗?

指名说:、、、不同意同意。

20、是啊,王母这样做,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她对织女的爱,世界上,有一种爱叫蛮不讲理,你找出最能表现“爱得蛮不讲理”的句子读读。

生读齐读(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

21、王母娘娘的这种蛮不讲理的爱,是因为她只看到了牛郎织女的不相称,是因为在她看来织女的这种下嫁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她却没有看到他们和谐美满的生活。

22、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老牛的牛皮果然是神皮,老牛没有吹牛皮,牛郎眼看就要追到了,可是牛皮虽然牛,始终没有王母给力,一条银河让有情人隔河相望。出示9:从此,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以后,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会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据说,这一天地上的喜鹊也确实少了许多,因为它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23、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有情人终成眷属牛郎织女不屈不挠王母法外开恩喜鹊被精神感动)。

其实原文被修改过了,原文是这样的:

出示10: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24、从这里你又能看出什么?

生:是天规。

生:织女是勇敢的,为了追求自己美满的爱情,这样做,犯法也值得。生:不成,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遵守天规也不成,不然就乱套了。我看,关键是得改改天规。

27、是啊,不管怎么说,牛郎织女的不屈不挠,喜鹊的志愿搭桥,最终织女下嫁牛郎得到王母----最高统治者的认可,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得了属于他们的幸福。

学生试说。

28、其实在中国,像这样的下嫁的感人的爱情故事其实还有很多。

出示11:天仙配梁山伯和祝英台白蛇传。

大家来看一看,这些故事其实都有一些共同点?、、、、(下嫁、爱情故事、追求美好生活)。

其实这些都是讲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的同情。同学们课后感兴趣可以去尝试着阅读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文学故事。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篇六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具准备课件。

一、导入揭题。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勤劳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课件出示6)。

(赞叹、钦佩、祝福)。

(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

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课件出示7)。

2.分离。

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课件出示8)。

生总结,交流:

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7)。

(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3.相会。

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9)。

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四、质疑,深化。

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

2.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的;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课件出示11)。

(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想象基于现实。)。

(课件出示11)。

五、小结:

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六、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古而有之,在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总在不断地变化。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天上的街市》,感受其变化。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

2、生字词小黑板;

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

4、一张夏夜星空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着重强调“酿”的读音;“妻”的书写笔顺;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别组词。

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结束):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织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五、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试着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说说牛郎是怎样与老牛相处的。

2、说说牛郎跟织女是如何认识的。

二、指导精读,复述故事。

1、师: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谁愿意来做故事大王,还可以带上你的图片呢!

2、指名上台讲故事。

3、补充提示:他讲出了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了吗?谁来给他补充。

4、阅读相关小节,出示思考题:

(1)牛郎有什么特点?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勾画出来。

(3)该用什么语气来表述?

5、请小导游出示图片和影音文件,请同学们感受这些特点。

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7、指导说话:现在,谁愿意做个故事大王,来为我们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这个情节。

三、出示要求,丰富情节。

1、师:课文有些情节比较简略,你能把它们说得具体点吗?

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3、问:想一想,牛郎会把什么事情告诉老牛呢?

(引导学生想象牛郎的心里话,从中体会牛郎和老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4、出示句子2:仙女们商量着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5、问:仙女们会怎样商量呢?(引导学生想象仙女们的话,从中感悟仙女们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6、在交流的基础上,把想象到的内容演一演。

四、拓展练习,体会民间故事的创作方法。

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说话了,他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你在课外读到哪些民间故事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情节,与同学交流。

结合交流的内容,老师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出示课件):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8、牛郎织女(一)

老牛(善解人意)

牛郎(心眼好、能吃苦)

织女(心地善良、向往自由和美好)

1、《牛郎织女》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由于这个故事孩子们大多已经从书报、电视上了解,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课堂上,在轻声的朗读中,在和学生们的交流讨论中,我们轻松地结束了对整个故事的学习。孩子们通过课文,不但重新认识了善良、诚实、勤劳和敢于通过斗争来追求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夫妇,也知晓了古代劳动人民就是通过这么一个个浅显易见、便于流传的民间故事来表达当时他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男耕女织普通生活的追求这一最朴素的思想。

2、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通过拓展练习,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3、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讲故事了。播放《喜鹊搭桥》的对话。

2。课前回顾:

本文体裁是什么?(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这些故事大都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并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探究故事:

(从民间故事的特点入手)。

(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简单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孤苦伶仃结识织女生活美满不幸降临鹊桥相会)。

(二)鲜明的人物性格。

1。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2。你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和同桌交流交流,并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如果你能和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你想对——说——。

(三)丰富的想象力。

找出故事中超越了现实的想象的内容。

(四)表达的情感。

师生共同。

总结。

三、

结束: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并呼吁学生仰望星空,许下心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作业布置:

把《牛郎织女》讲给家人听,并阅读一则其它民间故事,来校讲给同学听。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篇九

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组成的词语。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3、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4、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教学准备】。

1、查找和积累有关课文教学的各种资料,正确解读文本,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2、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第一课时。

成人热门话题导入课题。

问题抢答: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1、老师为什么要向同学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大家揣摩一下老师的心。

看谁是老师的知音。师:情人节好啊!它可以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再像牛郎织女那样“隔河相望”。

3、(思考、讨论、交流)。

一、师生共同小结:

课文以“牛郎织女”为题,明白揭示了故事主人公是“牛郎”与“织女”、故事人物的身份是与“牛”有关,与“织”相连,寓含了他们是劳动人民的范畴。

二、初读清障,理清情节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生字:嫂棚衰趁挣扎汹舔拽。

新词:嫂子牛棚衰老趁挣扎波涛汹涌。

2、自主识字,读写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读准字音,巧记字形,书写生字。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互相指读生字,读准字音;

b、根据字形特点巧记字形,交流评价各人的记忆要诀。

c、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生字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尝试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正音和书写。

d、“嫂”是平舌音;“棚、挣、汹”是后鼻音,“舔、趁”是前鼻音,“拽、衰、趁、挣、扎”是翘舌音。

1、轻声读课文,反复读新词,长句或难读、易读错的句子。对于读错的词句画出来小组研读或汇报老师解决。

2、师生共同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将课文读正确。

三、粗读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线索。问题引领,激发学生寻求故事的大概情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同学们自读课文,动笔画出文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草图或文字概括,在小组交流,向老师陈述。

1、自读全文,思考故事的情节;

2、汇报阅读成果,说说故事的梗概,要求用自己的话来陈述。

四、课外细读课文,准备汇报刻画人物形象的词句和表达人物心情的重点词句。

板书。

织女:心灵手巧伏笔。

追求幸福。

牛郎:勤劳善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