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通用(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3:56:15 页码:7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通用(精选9篇)
2023-11-23 03:56:15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时间和资源,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好准备。为了写出有说服力的总结,我们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经验。掌握好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总结的任务。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通用篇一

一、认清教学误区,避免“专业教学”

(一)小学音乐课不等于音乐专业课。

目前,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教学上,给学生进行纯粹的音乐专业知识灌输式教学,要求学生背记来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与负担,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了厌倦和害怕的心理。

(二)简单地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

为了参加各级各类的音乐方面的比赛、汇演,有的学校挑选少数学生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进行强化训练,排练几个文艺节目参演,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又能出效果。但这种只重视少数学生的训练,会将大部分学生拒之音乐教育的门坎之外,淡化了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活动容易走向极端。

二、更新观念意识,承载教育重任。

(一)树立大局意识。

小学音乐教育是校园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育人功能,形成学校整体美育的教育合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强调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音乐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确定和调整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开辟各种途径,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影响和促进学生的素质形成及个性发展。

(三)注重主体观念。

学生是学习、体验音乐的主体,也是音乐活动、创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改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方法与途径,变被动接受型为主动创新型,使学生将音乐教育内容与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真正成为音乐生活的主体。

三、改革音乐教学,强化创新能力。

(一)提升音乐教学课堂。

1用激趣的手段。紧扣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恰到好处地播放与内容相关的课件、录像等,甚至光洁的教学用琴,配套的音像设备,生动活泼的教学挂图等,使音乐教室充满艺术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2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

3用舞蹈的手段。舞蹈教学可以吸引少儿的注意力,增强少儿记忆力,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少儿舞蹈很符合少儿好奇心强、好玩好动的特点。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舞蹈动作,将这些有趣、形象的节拍和动作信息记忆到大脑中,并很快用身体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们的高度注意,而经常反复的训练使学生们养成了高度注意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新潜能。

1从创编节奏着手。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赋予音乐以活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美,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联系生活来创编节奏是学生最擅长的方式之一。通过联系生活来创编节奏这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从而成为学习创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创编节奏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3从创编表演着手。可以说表演是学生最为喜爱的方式之一。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常常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表演才能的舞台。孩子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表演,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此外,鼓励孩子大胆当好一名出色的演员,教师也要当好一位热心的观众,并及时地给予评价。

总之,在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教材不应再是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的载体,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方式,使教材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应被看作是没有求知欲望的机械的受教育者,教师应大胆地创新教学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融会贯通地理解音乐。这样,音乐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喜欢音乐、步入音乐殿堂的桥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通用篇二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在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动”起来,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观察时,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古今中外的哲人是很重视发现提出问题的。费尔巴哈说:“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李政道博士说:“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这种状况,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不妨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起来。如:我在讲“石油给阿拉伯人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时,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然后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同时他们的.问题意识也觉醒了,有的同学提出:“石油给阿拉伯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也有的同学提出了:“西亚国家是石油带来财富的,如果有朝一曰石油开采完了,他们将如何生存和发展呢?”等等,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开放的思索,许多学生大胆设想,畅所欲言,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讲“不同地形的影响”时,如果让学生独自解决好这一问题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小组共同讨论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分别代表生活在五类地形区的居民,结合课本中的介绍,并利用曰常生活的积累,讨论不同地形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农业生产、交通等方面的影响。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行动”起来,我在小组学习的要求上补充了一条:进行全班性的反馈时,可以分别答题,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回答,看哪一组回答最好、表现最积极。学生在组长带领下,更加主动地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却有条不紊,因为在互学时,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了,为了小组获得成功和鼓励,他们互相补充,以求答案完整、具体,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他们的协作求知精神。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初中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区别于他人,自己拥有的特长。的确,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或擅长歌唱,或擅长绘画,或擅长表演,或思维敏捷……教师若能根据学习的内容挖掘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表现自己,学生就会通过参与,体验到参与教学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不仅能让学生“动”起来,还能让他们一展自己的才能,从中学到知识。如:在讲《国家和地区》时,我让学生通过绘画、舞蹈、唱歌、小品等不同形式来介绍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小组汇报时,学生的能力大大出于我的意料。有的同学介绍丹麦时,讲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有的同学介绍印度时,表演了印度舞蹈;在介绍英国时,有的同学还唱了刚学的英文歌曲;一些同学上网下载了一些国家的景观图;还有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一些国家的国旗……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每一个同学的特长,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表现自己和参与教学的机会,而且也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了知识,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

如果说,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那么,这里的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性和意识,它要求学习不仅要用自己大脑进行思考,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做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调动学生,让学生整个“身心”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解读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时的教师应是一名组织者、管理者。

1.在动手中求知。

如“纬线和经线”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在乒乓球或排球等上面定出北极和南极,画出经线和纬线,分辨出东、西和南、北半球等;学生这样一“动”,对经线和纬线这一抽象知识,就理解得深刻透彻,教学效率非常高。

2.辩论中求知。

如,在教“傍水而居”时,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水对水乡人们的生活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哪一方面是主要的”?让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的辩论,结果班级中马上分成两派,一派说正面影响是主要的,有理有据;另一派说负面影响是主要的,针锋相对。通过辩论学生把他们的想法说了出来,“动”了起来,也逐渐了解了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让学生上讲台。

众所周知,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学生。学生在教其他学生的时候往往学得最好,教其他学生可以使记忆的巩固率提高3倍。因此,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教”的机会,如让学生面对全班学生讲演、教班级里的其他学生等。这样,学生兴趣极高,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整堂课都“活”了起来。

可见,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真正“动”起来。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通用篇三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中心河学校(154600)。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

思想政治课教师就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性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1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以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政治课教学与语数外等其它学科一样,以传授标准化知识,提高升学率为主,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必然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只是成为被动学习和接受现成答辩的机器,因此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和信赖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政治课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政治制度和法律等主面的知识,而更主要的是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和人格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而达到这一教育目的,仅靠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是很难实现的,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方面的能动性,提高学生辩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和教学互动中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榜样。

2在合作学习中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

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潜能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我们常见的小组学习,也可以是话题辨论,还可以是一对一结对子等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感情必然带有浓厚的个性化倾向,即使对同一篇课文、同一段文字,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

在这个过程中要允许、尊重、珍视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也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富有个性的.感情对于进一步发展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创造有利于其差异发展的宽松环境和和谐氛围,学生才能自由遨游,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促进其差异和谐发展,学生也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小组合作为他们创设了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给他们的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3在课堂活动中注意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

3.1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2通过营造协作气氛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4.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

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2教会学生提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3教会学生答题。

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通用篇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课堂教学从尊重学生的立场出发,会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的课堂,从而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尊重学生的选择,令课堂人性化。

新教材的编排比较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有一些内容不是那么合理,需要教师作灵活的修改。如第六册统计部分有一个练习题让学生调查小组内同学最喜欢的蔬菜名称并填写统计表和统计图。调查的'蔬菜有番茄、四季豆、冬瓜、茄子,如果以上都不喜欢就选“其他”一项。全班调查的结果很不近人意,除了四季豆有一人喜欢外,番茄、茄子、冬瓜的最爱者均为零。三十九个人都选择了“其他”一项。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有点窝火,心想:“你们这些公主少爷们真是太挑食了,也不想想这样的调查结果怎么制作统计图呢?”但我还是强忍内心的不满,耐心的问:“能告诉老师你们到底最喜欢吃什么蔬菜?”我话音刚落,下面多数人异口同声地喊起来:“土豆!土豆!”是啊,现在有哪家的孩子不爱吃土豆昵?教材专家和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于是,在我的提议下,孩子们纷纷提笔把书上的几种菜名换成了土豆、丝瓜、青椒、空心菜等。接下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这道题。

二、尊重学生的发言,让课堂开放化。

曾经读过一则故事《让孩子把话说完》,讲的是一位母亲问自己的女儿:“如果有一天,我俩在沙漠中迷了路,只剩下两个梨子你怎么办?”女儿回答说:“我两个梨子都咬一口。”妈妈听了很失望。可女儿接着说:“我尝尝那个梨子甜就给妈妈吃。”这位母亲差点误解了女儿的好意。课堂上也经常会听到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也不妨让孩子把话说完,因为开放的课堂可以令学生思维活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二年级的练习题中有一个统计图显示了一个商场里一天的商品销售情况,其中纯净水销售最多,矿泉水销售最少,问:根据销售情况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会怎么想?学生们纷纷举手,但说出来的答案都一致,都以为纯挣水好卖应该多采购回来卖,我心中的想法也是这样的。当我以为此题已经搞定时,教室的角落里还有一个学生的手仍然高高举起,我想:已经有很多人把相同的答案重复几遍了,你为什么还要说昵?纯属浪费时间。但是看他憋红了脸非说不可的样子,我还是请他发表意见。结果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我是经理的话,我会为矿泉水拍宣传广告,让大家了解它,都来买它。”教室里响起来掌声,昕到了这独特而又那么合理的答案,我夸奖他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一名杰出的经理。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在他的启发下,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搞一个买一赠一的活动为矿泉水促销。”有的说:“我把矿泉水降价处理。”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课堂层次化。

同一班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存在差异这是必然的,教师要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出发,从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角度出发,尊重孩子的已有知识、能力,让不同的孩子真正得到不同的发展。每学期期末进入总复习的时候,我都觉得学生上课较为浮躁。分析原因,优生对复习课的内容听起来乏味,学困生又感觉一节课复习内容过多,听起来吃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了给优生出思考题的办法。每天上课之前我都在小黑板上写好一道思考题。课堂上优生在很快完成了基础练习后就去独立做拓展练习,我就趁这个时间去辅导学困生完成基本练习。这样,学困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基本能查漏补缺,而优生则对复习课充满了兴致。他们纷纷拿出自己最心爱的笔记本,认真地积累下每天的思考题,有的还说:“我要拿回去考爸爸妈妈。”课间他们也会去翻看教室里的小黑板,看新的题出来没有,就像盼着一顿美美的大餐一样,因为这类题能让他们体会到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的感觉。每一次得知自己的答案正确后他们都会欢呼雀跃,这一切坚定了我将这一方法继续下去的决心。

总之,尊重学生能使我们的课堂人性化、开放化、层次化,能让学生产生数学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通用篇五

情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主体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它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牵动着学习主体,影响着学习主体的理智行为。

情感教育是指尊重、关爱、欣赏学生,以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消除不健康的情感、保持良好的心境、合理地表达情感、适当地调控情感、适度宣泄情感以及增强情感的免疫力或适应能力等。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情感培育手段,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个性,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对高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高中学校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因而具有丰富而现实的意义。;但是,普通学生因中考考不上理想的高中,进入普通高中后对待学习有一定的厌倦与退缩,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校、社会抱一定的否定态度,对老师、长辈缺乏信任,人际交往隔阂明显,情感脆弱不稳定。因此,有针对性地分析普通高中生的情感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情感教育的突破口,思考与探索适合于普通高中生发展的情感教育方法,是摆在我们高中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二、高中生情感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知能力低。

主要体现在认知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方面,只注重问题的本身而不会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认知事物,对事物没有自己深刻的见解。

2.自我控制能力弱。

表现在凭个人意识判断对事物的喜恶,对自己喜欢的、认可的事物表现出热情,对自己讨厌的、不认可的事物表现出厌恶。对事物的认知不全面。

3.缺乏良好的意志。

表现在意志力薄弱,无法抵御外来的诱惑并且在做事时注意力不集中,遇到困难往往采取逃避的办法,对生活采取消极的态度。

4.自我防卫机制强。

大部分普通高中生由于初中阶段的表现不佳而成为老师忽略的对象、同学取悦的对象,内心敏感、自尊心强,为了保护好自己,他们的自我防卫机制比较强,因此每当遇到不公的事情时,自我防范机制凸显,强词夺理是一种方式。

5.自尊心强又缺乏自信。

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关注,但缺乏自信,滋长自卑感,甚至自暴自弃。对自我极为关注,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显得聪明能干,惹人喜爱。他们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听到不利于自己的评价,就十分痛苦、难于接受。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足,还不能理解挫折存在的现实性和普遍性,难于理解人生本是处处充满坎坷的,所以往往对成长道路中的微小挫折过分敏感,以至于对未来感到恐惧和怀疑,自卑和焦虑由此而生。

6.渴望交流.却故步自封。

多数普通高中生总是从满足个人的愿望出发,从自己的利益着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理解与关心,同学之间彼此不以为然,常常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引发矛盾与冲突,但与此同时,他们发自内心地渴望友谊,希望能够和别人友好相处。

7.渴望关爱.却冷眼示人。

部分高中生对学习无所谓,对集体活动无所谓,对社会实践无所谓,对表扬无所谓,对人际关系无所谓,一切都百无聊赖,不愿意付出努力与行动。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感到寂寞与沉闷,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关注。

针对以上高中生情感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引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开展普通高中生情感教育。

第一,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是一个主动的而非被动的角色。

第二,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做。

第三,强调互动,比如老师对学生进行个人辅导,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

第四,如何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中有效地转化、转换和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注重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做。这样,学生不只注重问题的本身而会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认知事物,对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的认知能力便会得到提高。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中,让学生意识到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是一个主动的而非被动的角色。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把学生的喜好放在首位。主动和爱好应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化的催化剂。

自我控制能力强了,能够抵御外来的诱惑,在做事时注意力集中,遇到闲难积极对待,对生活态度乐观,那么良好的意志力自然会形成。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强调互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而教师是充当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呈现者,教师使用活动或资料来激励、帮助、挑战学生,这样团队协作精神得以体现,同学之间得到有效交流,同学之间友谊得到有效建立,有效解决“自我防卫机制强”“渴望交流,却故步自封”“渴望关爱,却冷眼示人”等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自我评价、同学之间评估及教师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等。培养学生的自信,克服学生的自卑,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个性。

6.“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让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强调如何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中有效地转化、转换和转变,从而培养学生核心就业技能。这个战略是高于教学目标本身要求的,但学生在就业前和工作后都会从中受益。同时,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自然形成。

教师在教学中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训练学生做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同时,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最大化地和现实联系,使其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甚至生存产生不可忽视的意义。

任何事物都是有局限性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也同样存在局限性。比如,班级人数过大,使用这种方法较难控制。又如,对那些习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法的学生,他们习惯处于被动的角色,很可能对这种方法有抵触情绪。

大家都知道,情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成长中主要起两方面的功效:动力功能和调节功能。动力功能不仅表现在对智慧具有良好的始动功效,还表现在对智慧的定向和引导方面。即在智慧活动中,其操作对象及操作程序一般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通过非智力因素,如通过活动的指向性和兴趣、情感的倾向性来定向和引导。非智力因素的调节功能是指其支配个体的行动,控制个体的行为,调节个体的心理功能。当智慧活动有可能偏离既定方向时,如遇到闲难而改弦易辙时,这时非智力因素能合理地调节心理或行动,以求达到目标。而且当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非智力因素则能及时调整既定目标、方向或手段,使之适应新情况的变化。由此可见,我们应不断努力、不断探讨、不断尝试,致力于高中生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口.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分析及案例[m].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2.9.

2.袁杰.职业教育——广东加快转型升级的人才支撑[m].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8.

3.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出版社,1993.

4.王建军.浅淡中职学生管理中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通用篇六

摘要: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美、英等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行大学教授授课制度,鼓励高等教育实行通识教育改革,对大学本科学生实行导师制,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基金项目:辽宁大学第五批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导师制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jg2013yb0013)。

作者简介:魏博文(1981-),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

199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和行动”世界宣言》,在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高等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利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

首先,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人。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无论其创新成果多么丰富,如果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那么高等学校就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去造就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其次,知识经济的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知识经济要求具备高知识、高技术的人才参与经济的发展,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要不断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最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科技水平,引领国家实现教育强国,继而成为经济强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恰好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一)美国。

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自然就要重视本科教学。在美国,对于教学工作表现不好的教师,很难得到职称晋升的机会。很多大学都提出,坚决不聘任不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研究教授”。

美国遵循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体现在大学教育实行完全自由的学分制。在美国,大学会开设很多课程,这些课程的覆盖面极其广泛,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师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主修课程不满意,可以向学校的相关委员会提出申请,在校方批准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主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而且,美国大学的这一做法也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教师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开展科学研究,增进师生在学术上的交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思索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时就会产生某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学生在参加研究过程中,会逐渐地学会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并想法设法地解决问题。在参与导师的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还会发掘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特长,进而确定自己的主修方向。

在美国,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是指教学与教师的研究相结合,还包括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相结合,这也正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二)英国。

英国也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不仅有牛津、剑桥这种世界一流的大学,而且这些一流的大学还培养了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英国的大学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这与英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

在英国,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知识的前沿性成果以及发展的新东西介绍给学生,并将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论文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并不长,主要是引导学生去讨论。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束后,其他小组可以就讨论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性发言。

在英国的大学教育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实行导师制。学校从大一开始就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名导师,这些导师是专任教师。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选专业,待专业选好后在选修课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建议。导师还要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英国的大学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英国的.大学教育十分灵活,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可以先学习一年或两年,然后工作一年,再回到学校学习两年或一年。这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更加珍惜在校期间的学习,而且经过一年的工作,学生也会更加清楚自己学习的方向,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在英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英国的大学教育无不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大学教育中,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这也是英国之所以出现了多名诺贝尔奖得主的主要原因。

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改革措施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虽然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理念,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有差距,理念并没有真正地确立。因此,我们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实行大学教授授课制度。我国很多名牌大学的教授,由于其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较大,其授课主要针对研究生。而大学教授研究的问题多是前沿性的,如果能够将这些新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为本科生授课的教授配备1~2名助教。教授在授课过程中介绍一些前沿性的知识以及自己正在研究的科研项目,由助教负责课程的辅导。对于有兴趣参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可以由助教进行指导研究。这样,不但教授完成了自己的本科授课任务,而且学生也拓展了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

2.实行通识教育改革。美、英等国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覆盖面极广。对于大一的学生学校不设定具体的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课程的选修,经过一到两年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辽宁大学已经在这方面率先进行了改革,对大一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习成绩在专业前10%的学生都有机会申请调换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从而改变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我国的高等学校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改革,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提高个人素质,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3.实行导师制。进入大学的学习生活是学生生命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在这样关键的时候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高等学校应该为每一名大一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导师应该都是专任教师。导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可以在课程选修方面为学生提供意见和建议。学生在确定专业方向时,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参加导师的研究项目,可以就大学学习期间遇到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向导师寻求帮助。对于在某一领域有特殊潜能的学生,在学校相关部门条例允许的情况下,导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制订单独的学习计划,以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大学学习期间,导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可以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张建华。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理念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2):6-7.

[2]李培根。高等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c].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2009,(10)。

[3]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3):7-11.

[6]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c].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2005,(11)。

[7]郭宏宝,刘海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理念探讨与模型论证[j].大学教育,2015,(1):1-5.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通用篇七

教学管理系统的主要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事关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系统的重要部分。系统管理员是系统最高级别的用户,具有系统最高控制权,为其他用户设定应用权限。系统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设定不同的服务应用和操作权限。教学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教学辅助服务。针对用户特点,需要匹配以下应用服务。

3.1教学过程管理模块。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理应支持完全学分制或弹性学分制,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以学生个体为基本单位组织教学活动。系统除了支持包括排选课管理、成绩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外,重点加强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系统搭建从传统以整班教学管理为主的教学计划,转变为适应个人化培养路径的课程地图平台建设。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设计自己的课程规划并进行选课、学习。通过课程地图中的学习雷达图能够动态反映个人学习进展,以及与个人课程规划的符合度,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为了确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观的落地,需要重点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及时获取学生教学反馈,重点构建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实现教学质量评估、各种问卷调查需求,支持匿名调查,支持按照调查评估需要对参与者范围和人数进行设置,支持调查时依据参与者的答案进行后续调查题目的展开。评价包括督导评价、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3个维度,可实现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评价2种方式。授课教师可查看本人评价结果和反馈建议。在教学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如学生选课记录、课堂表现、教学空间使用状况等需要详细记载,通过报表系统统计分析数据,并反馈给教学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管理行为,为教学业务决策提供支持。作为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实时通过教学运行状态数据,查看教师的教学过程、进度、工作量,通过与辅助教学系统的无缝对接,进入授课教师的在线课堂进行听查课,了解教学情况。

3.2网络辅助教学模块。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交互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还包括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等多向信息传递[2]。通过构建网络辅助教学模块,主要关注学生个人学习成长过程,支持师生间充分的信息交流,学生相关信息的有效、及时获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学业成长特点,网络辅助教学将会贯穿学生从入学到离校的整个学习历程,该业务单元是学生、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统一入口,是教师辅导学生学习成长,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主要功能如下:(1)课程信息查询。教师可实时查看个人课表和学生名单,提前了解课程安排,做好上课准备;学生可查询个人课表、选课结果和学习成绩,实时掌握个人学习状况、学业发展情况,规划未来职业发展方向。(2)教学准备。教师通过录入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进度安排,上传个人视频,让学生上课前提前了解课程情况、熟悉教师;系统支持多种格式教学资料的上传,支持简单快速制作短视频(影像、声音、简报),并且自动上传至平台课程对应章节,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大幅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支持。(3)教学组织。教师可通过系统进行在线点名,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自动折算平时成绩;组织学生分组教学,通过心得分享和即时讨论与学生交流互动;支持在线视频教学,开展远程教育;布置在线作业,组织在线测试和在线考试,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4)教学辅导与预警。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偏差时,可以透过辅导专业人士,让教务人员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辅导;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出席情况、成绩等因素导致无法通过课程时,可以透过学习预警方式,让教务人员通知与了解情况;针对被预警学生发送预警通知,由任课老师进行学习关怀,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并视学生个别状况提供相关学习资源与后续追踪辅导。(5)问卷调查。教师可以进行课前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反馈意见及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该系统与教学质量评价模块关联,通过该平台向学生发布调查问卷,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进行评鉴,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过程。

3.3服务支撑平台。

服务支撑平台是对系统整体业务功能的支撑服务工具,可应用到各业务单元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即时通讯平台和流程管理平台,实现主要业务工作的流程驱动,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和跨部门协同工作能力。其主要服务功能如下:

(1)工作流系统。工作流系统实现常规教学业务流程化管理,如学籍修复退转的学籍异动流程、学生学业修读变更(重修、免修、免考)流程、学分认定申请流程、专业申报流程、课程申报流程、培养方案审批流程、教师调停课流程、教室申请流程、学位申请流程等。流程建模工具在一定范围内支持自定义流程,各流程节点授权对像按设定时间动态控制,可预期/逾期提醒,提醒方式可借助邮件和短信批量发送或个性化发送。

(2)综合信息门户。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各主体之间沟通成本较高,存在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为了使教师、学生能及时了解教学各方面的信息,使相关政策、通知、规定及时贯彻到位,需要搭建全校统一的综合信息门户,作为学校发布教学管理信息的综合平台,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信息交流的窗口。通过该平台统一身份认证机制,与其他各业务模块紧密集成,构建面向对象的应用中心,能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的信息服务。信息门户主要通过应用中心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对象提供不同的业务服务。主要包括选课信息、课表查询、教学评价、成绩查询、学业预警、课程消息推送、流程申请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必将成为校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3]。为了适应当前用户的社交行为习惯,将在综合信息门户的基础上,搭建适应移动端应用的教学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将实现教学信息的及时推送,为师生和教务管理部门提供一种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除此之外,该平台还应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对各个环节实行更全面的质量管理和跟踪,在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种提醒式的帮助。

4结语。

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系统,必须转变传统的以管理职能为导向的设计思路,以促进学生学业成长为出发点,既满足符合教学基本运行规律,又要满足未来教学改革需要。系统平台的搭建将促使教学管理工作从传统管理型、事务型向服务支持型转变,为新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高杰欣.解构与建构:高校教务系统管理[j].现代教育技术,(20):21.

[2]谷永芬,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33):215.

[3]余庆泽,白丽,郭佳佳.校园移动学习的平台应用与系统构建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13):127.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通用篇八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往往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此笔者从教学、兴趣、创新思维等方面分析阐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杨新作者单位: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陕西,宝鸡,721001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8“”(7)分类号:h3关键词:主体性教学环节兴趣创新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通用篇九

通过对有关作文教学方面文章的研读,发现我国中学作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目前中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作文教学绩效低,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老师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角”.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方面:中学作文教学仍然停留在一个感性的、经验的层面,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序列性的作文教材和符合相应要求的指导;教材的“阅读本位”制式忽略了写作教学;缺少具有实用价值、普遍适用的作文训练辅导材料.(2)教师方面:目的功利化导致作文教学忽视生活和情感,重写作方法的教学,重阅读教学、轻作文教学;教师个人写作素养的局限以及对作文认识的偏差;作文评价和批改的简单低效.(3)学生方面:生活积累少,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思想认识不深刻;阅读积累面窄量少;对语文的不重视.(4)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制约,师生均未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针对这些问题,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总结出以下对策:根据教材特点建立科学、系统的作文训练体系,形成作文教学序列;变“阅读本体”为“读写齐放”;教师要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加强个人综合素养;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疏导学生写作中的非良性心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的人格,正视各种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在学生写作时予以适时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在作文评改中,采用教师主导下学生互批互改的教学方法,变单向评改为多向互动,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素材的积累。

许多学生认为写作难,难在无话可写,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让学生肚子里有“货”,即要占有真实、丰富的素材.写作素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它要靠长期的有意识的积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的素材是比较有效的一种积累素材的方法.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我们每天接触的事物并不完全相同,每天所做的事也不是千篇一律,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周记、日记的形式来记录每天的生活中发生的细小变化,以及自己的心理感受来积累写作素材.比如今天上学的路上碰到了以为上了年纪的清洁工,他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呢?再比如今天上语文课学习了一篇新的课文,我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喜欢它呢?是它的语言吸引了我?还是它的情节触动了我?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让同学养成这样一种记录的习惯,学生就能自然而然的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运用作文中了.

另外,语文课本也是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而来,包含有丰满的任务、深刻的哲理、经典的事例,如果学生能将课本中的素材加以总结并运用,一定能是作文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如何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本中的事例呢?这就需要老师反复强调课本的重要性使学生形成使用课本的意识,还要训练学生平时有目的的对课本中的名言警句、经典事例、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将课本中的素材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这样在运用的时候就能做到信手拈来.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收音机、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甚至街谈巷议都可以成为积累素材的不错的选择.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先是耳濡目染,然后经过思考后有得于心.

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高尔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在驱动力,是使作文变容易的一个重要方面.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可以首先从阅读入手,以读促写.老师可以在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同学去阅读,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老师推荐的,也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老师应要求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学习好的文章的语言、结构等,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即积累了素材又培养了能力.

其次是要设置切合实际的命题,是作文题目贴近生活,缩短作文与生活的距离,这样既能使学生有话可写,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对作文的抵触情绪,又能使作文更容易流露出真情实感.

再次,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善于发现作文的闪光点,多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对作文中的不足可以用委婉的话语予以指出,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最后还能通过提倡模仿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模仿有针对性,有章可循,难度较小,比较容易收到显着的效果.

三、变“要你写”为“带你写”--转变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教的过程,作文课的题目与题目之间没有联系,上学期的作文课与下学期的作文课也没有联系.学生只是零散的联系而缺乏系统的、阶段性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因此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找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的方法.

首先要注重作文课的导入环节,即在学生创作之前对学生观察感悟生活进行引导.比如要写一篇关于春天的写景抒情文,老师可以带学生出去春游,让学生们去观察春天里万物发生的什么样的变化,人们对于春天的到来有什么样的反应,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同学们说说他们自己的观点.通过发言讨论,学生们内心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时候再让他们去把心中的想法写出来.通过这样的情景导入引导学生写作文与干巴巴的给学生一个题目去写相比,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要写一篇议论文,老师可以将近期社会上的一些“聚焦热点”拿出来,从中找出几个话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其次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创作技巧.中学作文以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为主,在作文教学中要用不同的方法训练.训练学生写记叙文,就要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把记叙文的六要素表述出来,要会围绕中心选材,叙述真实发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注重从教材中的叙事方面的经典名篇中感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从中进行模仿.除了教材要求的篇目以外,教师还应抓住重要的节假日,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抓住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及时布置学生作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描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融入写作技巧,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技巧.

议论文主要回答的“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作者在阐述自己的一个观点,以及自己为什么持有这种观点,这种观点有什么合理性.作者需要读者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被自己说服,从而支持自己的观点.因此议论文的训练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提取论点,运用论据论证论点,会运用议论文的基本方法,如例证法、引证发、对比法、喻政法、引申法等,是议论文生动活泼.

散文包括议论性散文和记叙性散文,这里说的散文指的是记叙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包括记人、叙事、写物.训练学生写散文的技巧,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抒发真情实感,以扣人心弦的真情打动人心.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模式,写作中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运用联想使文章更生动.要引导学生多读名家的散文作品,多读美文,多摘抄优美的句子,将其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

四、变“你写我评”为“多元评价”--改变作文批改模式。

“修改文章,不仅仅是删节调换炼字造句这些小修小补,更应有谋篇布局利益选材等大手术.”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是学生写教师改,这样的方式耗时费力不说,还很难起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效果.不恰当的批改方式也是造成作文形式、内容单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让学生在作文评价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互评互改.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发现自己习作的优点与不足,然后同学们共同讨论,最后教师加以适当的点评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即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加以学习,也会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引以为鉴,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提高的学生的思想水平.经过这样的训练,相信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能够不断提高,使作文变成一件易事.

作文教学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从而达到人人爱作文,人人能作文,人人能写好作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干行:《谁能让语文变得有趣》,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6月第一版.

[2]徐慧琳:《如何写好议论文》,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8月第一版.

[3]冀珩:《作文教学如何化难为易》,《中学教研》,6月.

[4]刘凤军:《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教学周刊》,11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