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泉州海丝文化(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2:46:07 页码:13
最新泉州海丝文化(优秀14篇)
2023-11-12 22:46:07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整理思绪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系统性和条理性,要把握好总结的结构和逻辑。多积累一些总结的素材和案例,可以为我们的总结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泉州海丝文化篇一

泉州凭海而立、因海而兴,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点城市之一,拥有保存完好、品种多样的“海丝”文化遗存。早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前,泉州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构建以“海丝文化”为重点的“泉州文化”。自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泉州快速响应,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泉州成功举办了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等,以及5月1日登陆纽约时代广场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中国泉州》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向世界打开了泉州“海丝”的窗口。此外,泉州还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城市,应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中国一日·重返泉州”系列活动,成功向海外推介泉州海丝形象。

海外侨亲助推“先行区”建设。

多年来,在泉州向海内外推广“海丝文化”这一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将转化为积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纽带和桥梁。“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文化节点’,文化上的共同性和认同感,使得闽南文化在沿线各国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播。这不仅得益于泉州得天独厚的历史和地域条件,还包括了泉州各界人士和旅外侨亲的共同努力。”黎明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副教授、中美文化交流访问学者王强表示。

日前,由泉州市图书馆主办、刺桐会协办的《闽南的符号——在欧美宣传泉州海丝文化》在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主讲人王强通过一本本介绍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书,讲述泉州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并和大家分享自己宣传“海丝”的故事。

据了解,9月,泉州举办了第一届商贸洽谈会,当时蒙特利公园市商会理事格治·安尼生受邀访问泉州,由年轻人王强担任翻译。正是在那次泉州商贸洽谈会上,王强与访问团的安尼生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结识了华裔企业家徐嘉定、徐杜经梅夫妇及南加州的华侨。随后,在海外华侨的支持下,王强作为访问学者,一直在海外致力于推广泉州的海丝文化。“在与华侨华人交流过程中,我发现移民海外多年的华侨更加珍惜传统文化,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不屈不挠的内在精神,而他们对于我在海外推广泉州海丝文化的'做法非常认同,并且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支持。”王强说。

负责丝绸之路项目的专家shabahang博士在参观《中国一日重返泉州》展览后与王强联系希望王强回国前在教科文总部跟他再次见面并协助他核实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介绍材料中的历史史实。但他从巴黎回来后的三个月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部互联网络升级无法与他取得联系。在王强即将放弃时微博上有个远在北京叫“海星虫”的网友每天坚持更新微博关心故乡泉州让王强看到一种精神最终王强与shabahang博士联系并促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在海上丝绸之路极其重要地位的新闻稿在官网的发布以及丝绸之路项目平台上泉州网页的设立。

将闽南文化带入美国展览。

20,王强作为中国社区文化顾问,受邀参与了全球最大的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举办的“带我去体验中国展”前期筹备工作。用什么样的符号能代表泉州、代表闽南、代表海上丝绸之路航海时代的中国呢?为此,王强把出门在外的闽南人的共同乡愁与闽南人祖籍地的文化都搬进了博物馆,让旅居海外的游子们为之动容。这次展览获得了巨大成功,轰动了欧美国家,美国学生也从中理解了闽南文化的价值。

承天寺王姓家庭成为“带我去中国展”中国家庭代表。

在王强的策划下,泉州成为“带我去体验中国”展的代表城市,展馆设计以泉州为原型布展。这项展览时间长达三年半,担任展览顾问的王强,返国后仍将继续为该馆提供展出活动的协助。一直以来,王强都很感谢帮他一起推广泉州“海丝文化”的海外华人,王强认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推手是那些心系桑梓的海外华人华侨。

近年来,泉州的“海丝文化”在海外的宣传产生了巨大影响。7月,美国博物馆将再次邀请泉州代表家庭赴美推广闽南文化。王强表示:希望借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等多家本地媒体呼吁泉州民间艺术家能一起赴美推广闽南文化,在美国孩子心中植入中国梦和泉州情。

泉州海丝文化篇二

7月10号—7月13号,泉州少儿乒乓球锦标赛在泉州体育馆正式举行。我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比赛,下面我把场内外的几束花絮献给大家吧:

花絮一:游戏助兴。

来到泉州,刚进宿舍,我、王圳炜和张晖快速地把行李扔在一旁,迫不及待地开起了电视,一蹦三尺高地上了床,在床上滚啊、跳啊,好不自在啊!我还翘起了“二郎腿”,躺在床上看着电视。现在听不到妈妈的唠叨,真让我感受到悠闲得爽快。晚上一到,我们便招来女生,开始了激烈的“战斗”。我们把窗户和门全部关闭,拉上窗帘,关了灯,玩起了抓人游戏。只见我在这黑不溜秋的房间里摸黑抓人。不幸,我踩到了一个人,摔了个四脚朝天。忽然,门开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进了房间,我们一转眼就散了。我、王圳炜和张晖立刻躺在床上睡起了觉,满怀信心地期待着明天比赛的到来。

花絮二:教练失踪。

第二天一到,我们所有的参赛队员便坐着教练的车踏上了通往体育场的道路。一到体育场,王圳炜首先上场。可对手技术更佳,三两下便把王圳炜刷下了场。圳炜没能进入决赛。上午时间飞逝,下午悄然而来,我下定决心要“出人头地”。我的对手叫郭东东。一开始他就不停地扣球,真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我心里真是紧张的。打完了第一局,我该去听听教练的“金玉良言”了。没想到教练竟然不在,他神秘地失踪了。没办法,我只好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挺着继续比赛。结果可想而知,我也未逃脱失败的下场。从场上下来,我越想越委屈:要是教练在就好,至少可以指点指点我呀!想着想着,泪水竟不由自主地大滴滚落下来。过了一会儿,教练回来了,原来是陪小队员张晖去买饮料了。哦,我晕!

花絮三:不公待遇。

比赛结束后,教练却还来“折磨”沮丧的我。他说:“大家都走路,就张晖一个人坐我的车回去。”走就走吧,我们徒步走长征。一回去,所有的队员都向教练抗议:不公平,你偏心。不公平,你偏心。”教练只是无奈的笑笑,因为他理亏啊。可愤怒归愤怒,虽然表达了我们的不满,却无法改变教练的本性,因为“江山易移,本性难改”的!

泉州海丝文化篇三

泉州,中国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闻名海外的花园城市,更是福建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当你行走在古老的中山街口,远远便可看见两座百年不倒的东西双塔,它可是古时泉州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你可静下心来在双塔脚下小坐一会儿,聆听树木间清脆的鸟叫声,闭上眼闻一闻花丛中的花香味。走出双塔,不妨去西街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线糊,或点上一个香味四溢的肉粽,它们可都是泉州的著名小吃哦。

不知不觉走到了中山公园,每逢节假日,公园里都会搭上戏台唱上几出高甲戏。虽然我听不懂台上高甲戏唱的是什么,但我特爱看他们的武打表演和厚厚的戏鞋。有时,戏台上还会表演木偶戏、南音等特色戏曲。这些特色戏曲都是勤劳的泉州人民代代传承下来的戏曲魂宝。

听完了戏曲,我们可沿着西湖公园来到清源山脚下,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绘萃,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是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石雕。这里还是宗教圣地,有儒、道、伊斯兰教等。这段独一无二的历史,在清源山景区都能找到宝贵的印记。名山自然离不开古桥,泉州还有座闻名世界的石桥――洛阳桥。它是我国第一座跨海大石桥,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也为我国石桥的建筑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刺桐花开时,行走在洛阳桥头,会有一种别样的风景。当你眺望着海的另一头时,好似古人正驾驶着商船缓缓驶来,我喜欢多元化的泉州,更喜欢美丽、善良、勤劳的泉州人民。

海上丝绸之路,等待着你去探寻!

 

泉州海丝文化篇四

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唐五代环城种植刺桐树,亦别称“刺桐城”。在长达4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三湾十八港点如众星拱月组成了泉州港,是宋元时期中国海外交通贸易重要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泉州成了世界多元文化在中国的汇集之地。于唐时,它是世界四大通商口岸城市之一;于宋时,它是东方第一大港。而这些,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起点的意义和优势,以及泉州作为海丝之路起点的贡献。正因如此,泉州成了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而在中华灯谜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泉州同样也贡献不小。对古代灯谜略有所知的人,都知道王安石与好友吕惠卿对谜的故事。王安石所作的“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与吕惠卿所作的“东海有一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双双成为脍炙人口、传诵至今的宋代灯谜佳作。而后者更是见之著录的最早一条由泉州人创作的灯谜。

由于吕惠卿生前积极推动熙宁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此屡遭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诋毁和攻击。吕惠卿死后,《宋史》将其列入“奸臣列传”,大肆歪曲、贬低其所作所为。后世连其著作都遭毁没,导致今人不仅对吕惠卿知之不多,连不少公开出版的谜书都将他的姓氏弄错,甚至将其名误作“王吉甫”(吕惠卿字吉甫,正确的名称应为吕吉甫)。

有感于此,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实地查访,试图向读者介绍这位历史上最早、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泉州谜人。

泉州海丝文化篇五

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将有望成为我国第53项世界遗产。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50处世界遗产。207月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审议中国申报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和“青海可可西里”。这两个项目极其可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贵州梵净山将作为20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有可能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

“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泉州在以“刺桐”的代称闻名于世的宋元时期(960-1368),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

它们代表了宋元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航海、贸易运行系统,完整而突出地展现了长期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古代中华帝国在其海洋文明发展高峰时期的航运设施水平、文化交流与港口城市的建设情况,体现了古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重要港口城市的历史地位、航海和贸易传统,以及因国际交流而形成的社会文化特征,从不同角度勾勒出10至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繁盛图景。作为著名历史事件“马可波罗世纪之旅”东西两端的威尼斯和泉州明确见于史籍。

“古泉州(刺桐)史迹”将以符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中确定的世界遗产标准第二、六条,并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真实性,保护管理整体状况良好,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泉州海丝文化篇六

在张爱玲的眼里,香港就像是上海的一个“她城”,楼宇间飘荡着海派的气息和灵韵。而在许多泉州人的眼里,隔江而望的洛阳镇也像是泉州的一个“她城”,泉州有“站着的”东西塔,洛阳便有“躺着的”洛阳桥,泉州有熙熙攘攘的“中山街”,洛阳就有一条一样骑楼林立的洛阳街,泉州“满街皆是圣人”,洛阳也一样“代有才人出”……洛阳的一切,都像是泉州完美的镜像,却又独具一种经年积淀生发出的别样意韵。

如果街道也有节拍,那么泉州“中山街”的节奏无疑是进行曲般的快板,繁华、嘈杂、纷繁得令人迷乱,而洛阳老街的节奏则是如歌般的行板,静谧、绵长,仿佛拉长了时光,那些雕花的门廊,那些已被岁月润泽的红砖,都在经世流年中酝酿出浓得化不开的韵味,让这长街古巷流溢出一种柔和细腻的古朴之美。

泉州海丝文化篇七

泉州的小巷从不会缺乏惊喜,许多精巧优雅的院落就像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一般,即使拥有绝世的美丽却并不自傲,直让路过的旅人在别后还一再怀想她洒落的馨香。位于洛阳街中段的这落进士第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惊叹的所在,虽然前落已经坍圮,但一走近后落的门栏,惊艳之感便连绵而来。

过着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也许永远无法理解古人对建筑细节审美的苛求,那种对红色的狂热,对雕饰纹样细节的刻意追求,对吉祥象征物的从容表现,都在有意无意地彰显着屋主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座属于宣统二年一位名为王冠群的进士宅第虽然远没有鼎鼎有名的杨阿苗故居、蔡氏古民居那样巨大的形制和恢弘的气魄,却是极尽“小而精”之能事。门墙上那棱角分明的石质人物浮雕,檐角上木质梁柱边角上凹凸有致的花草装饰,都让人不禁对惠安工匠精巧细腻的刀工心生敬意。身为进士后裔的屋主丝毫不介意我们在午后的突然造访,反而极其热心地为我们指点着门廊上栩栩如生的建筑构件、侧门旁的先人手笔,生怕走马观花的我们会遗漏掉任何一个精妙的细节,也享受着我们的每一声由衷的惊叹与羡慕。

从古到今,洛阳不曾匮乏声名显赫的乡贤,而写下了世界十大情歌之一《康定情歌》的吴文季可谓是其中最富浪漫气息的一位了。

这位蜚声世界的音乐家的故居,位于一条狭窄得犹如“一线天”般的陋巷当中,简且陋,小而暗。

在这里,吴文季谱写并编导了《阿兰》、《惠女颂》、《渔蚌嬉舞》等乐曲和舞蹈,在这里,吴文季始终讴歌着光明、希望和欢乐……我想,吴文季先生就是洛阳人常说的那句“站着要像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的真实写照。

泉州海丝文化篇八

凭栏远眺,只能看见那繁华都市的一角,但这已足矣。在这小小的一角中,我已看尽世间的繁华:那车与车之间的和谐相处,到处耸立着高楼大厦,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和那一艘艘英姿飒爽的大船都更加坚定了我在这里寻找它的信念。

“它”是什么?“它”便是那海丝起点和东亚文化之都泉州。

纵观海丝之路,一路蜿蜒向前,虽受到阻挠,但仍不屈地向前方飞腾,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衷。

而后,我走下楼,因此楼适与海近,故我飞身扑向大海亦很快,我抚摸岸上的一艘艘小船,想从它们身上找到一些海丝的记忆,但前几艘船显然已经忘记了或是阅历太浅,直至我走到最后一艘船前,它缓缓开口说道:“海丝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航道,但是有一段时间并不为人所重视,到后面才得到保护。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我当年也随船队出国还,走过海上丝绸之路,那一带的景象甚为繁华,尤其是起点泉州,那里经济的发达早已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能够造出设备齐全的大型船舰,还开办了许多学堂,培育出许多国家栋梁,那里十分开放故得此繁荣之景,令人赞叹”。

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又一幕开拓着开创海丝之路艰辛的画面,想到它的出现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收益,促进了泉州的发展。

这时几个泉州妇女走过,挑着担子谈笑风生。泉州的发展也缺不了她们呀!泉州不正是贤惠和繁荣的代表吗?!

泉州海丝文化篇九

保留时间性、历史性和文化性,使古城永葆‘海丝文化’魅力。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交馆、开元寺、清源山、南少林,营员们的足迹遍布了泉州古城的名胜古迹;赏南音、南戏、提线木偶,他们领略古韵悠长的泉州文化。千年历史底蕴与自然山水相融合的风华,令营员们惊叹不已。

在德化陶瓷博物馆,他们不仅欣赏到栩栩如生的陶瓷作品,还兴致勃勃地动手制陶、上色。在惠安雕刻展示馆观看石雕作品的现场制作时,大家被精细雕工折服,感慨“一件件石雕作品仿佛具有魔力”。

北京汇佳中学的张宸语最喜欢掌中木偶,虽然听不懂闽南话旁白,但丝毫不减古老绝技的艺术魅力。台上的提线木偶表演,让台下的营员们都跃跃欲试,山西曲沃中学的同学在师傅的教导下成功让手中的“小沙弥”走起路来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泉州,那就是海纳百川。古朴与现代在这里碰撞、交融,兼容并蓄,这座城市有海洋一样的胸怀。”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牛美春同学感慨道。泉州给成都七中的张毅沐雪同学的印象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已经融入生活中,从红砖大厝、风味小吃等各个细节中,我都能体会到泉州不一样的个性和风格”。

泉州海丝文化篇十

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将有望成为我国第53项世界遗产。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50处世界遗产。207月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审议中国申报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和“青海可可西里”。这两个项目极其可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贵州梵净山将作为20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有可能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

“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泉州在以“刺桐”的代称闻名于世的宋元时期(960-1368),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

它们代表了宋元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航海、贸易运行系统,完整而突出地展现了长期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古代中华帝国在其海洋文明发展高峰时期的航运设施水平、文化交流与港口城市的建设情况,体现了古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重要港口城市的历史地位、航海和贸易传统,以及因国际交流而形成的社会文化特征,从不同角度勾勒出10至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繁盛图景。作为著名历史事件“马可波罗世纪之旅”东西两端的威尼斯和泉州明确见于史籍。

“古泉州(刺桐)史迹”将以符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中确定的世界遗产标准第二、三、六条,并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真实性,保护管理整体状况良好,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泉州海丝文化篇十一

若是你来到泉州,我会带你去听那清雅细腻、委婉柔美的南音,感受那一阵阵、一声声袅袅的南曲清唱,多少游客如醉如痴、驻足聆听这天籁之音,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若是你来到泉州,我会带你去走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的洛阳桥。那条一里半长的跨海梁式浅灰色花岗岩桥体在阳光下遍体鳞光,远望如一条银龙横卧碧波,如一条银练飘向大海。白鹭、螃蟹、跳跳鱼……鲜活跳动的生命跃入你的眼帘,一定让你目不暇接。

泉州的风景人文,都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泉州,在这些文化的熏陶下,相信会变得更好,会领导我们走向更宽广的领域,把泉州文化传到世界各地!

“蓝蓝泉州湾,青青戴云山,海上丝路从这里铺向世界……”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

我的家乡。

泉州来。我的家乡历史悠久、古迹遍布、文化多元,是个可爱的地方。今天,请大家随着我走进文都泉州,感受海丝魅力。

泉州历史悠久。宋代时期,泉州就和70多个国家有通商往来。到泉州来贸易、旅游、侨居、传教的外国人如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泉州港也逐渐兴旺起来,成为当时全国的第一大港。马克·波罗认为当时的泉州港比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还要繁荣。今天,在泉州海交馆里陈列着的宋代大木船、石刻、瓷器等大量文物和图片,生动展现了当年泉州港的繁华;数百外文的墓碑、石雕等珍贵文物古迹见证了当年泉州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泉州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在这里,峰峦起伏、绿树与石刻盎然成趣的清源山浅唱着古城之歌;凌空矗立的东西双塔诉说着开元寺源远流长的历史;庄严肃穆的清净寺赞叹着泉州多元的宗教文化;势如飞虹的洛阳桥是,跨江接海,历数着千zuowen8年沧桑;古朴醇厚的红砖古厝讲述着优美动人的故事……在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我独爱老君岩。它屹立于清源山脚下,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泉州人民。泉州,像一位画家,手拿妙笔,轻点丹青,在东亚尽情描绘。

泉州文化长河,灿若星辰。在这里,动听婉转的南音弹奏着意味深长的人间百态;精彩绝伦的提线木偶演绎出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富有地方特色的梨园戏、高甲戏向我们讲述着这座古城的佳话;浔埔女、蚝壳厝彰显着浔埔文化,诉说着浔埔女的美丽与善良,勤劳与智慧;南少林武术博大精深,传播海内外……泉州,如一位音乐家,手执乐器,口诵佳音,在东亚低吟浅唱。

现在,每当听到《蓝蓝泉州湾》,我就会想起我的家乡泉州,想起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港,这个名胜古迹遍布的地方,这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亚,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泉州,我可爱的家乡,我将发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努力学习,长大把您建设得更有魅力。

泉州海丝文化篇十二

对于中国来说,红色象征着喜庆、平安,而对于我的家乡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而言,这红色是寓意着家和业兴,寓意着热善好施,寓意着爱拼敢赢,是一带一路上那最美的风景。

最美的泉州红是俏立枝头的刺桐花。那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好像一场酝酿了许久的梦,斑斓成一片红霞;又似一首撩拨人心弦的诗,在雨后清新的气息里多添一份火热的激情。从树边走过,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如同香醇的美酒,令人陶醉,令人流连。

最美的泉州红是元宵节街头巷陌高悬的灯笼。那羞答答的灯笼姑娘,穿着火红的衣裙随风飘动,点缀着一条条古老长街,散发温馨的柔意,仿佛是家的代名词,给人带来无限的暖意。

最美的泉州红是一座座传统建筑上的红砖红瓦。自古以来,它就是闽南建筑的特色,红砖红瓦与绿树相衬,分外古朴守拙。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家户户生活越来越好,房子也越建越漂亮,唯一不变的就是墙上贴着的红砖,屋顶盖着的红瓦。

最美的泉州红是尊老爱幼的家训,是乐善好施的家风,是秉承传统代代传承的祖训家规。泉州的宗祠文化浓郁,老祖宗常做好事,这个家族的后代亦是如此。古有泉州急公尚义坊赈灾行善;今有石狮阳光馒头店免费送馒头给贫困人员。这一颗颗火红的热心,点亮传统美德之灯,照亮城市文明前行的路!

最美的泉州红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爱拼敢赢的精神!这红色的奋斗精神贯穿于漫漫历史长河中,造就宋元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辉煌。自此,闽南文化与海洋文明在此交汇,形成泉州人开阔的胸襟与视野。改革开放初,这里基本没有工业,而现在,泉州正在探索一条以人才强、科技强求发展的路子。故土乡音人情,唤醒了我们骨子里的拼搏逐梦基因。未来泉州不仅将继续发扬爱拼敢赢的红色创业精神,还将以海纳百川的襟怀求贤若渴,吸引集聚八方人才,成为实现创业梦想的人才高地。

泉州红是一种吉祥,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精神!这最美的红色点燃了泉州人的梦想,化作拼搏与进取,描绘出一带一路上最美的风景。

泉州海丝文化篇十三

“蓝蓝泉州湾,青青戴云山,海上丝路从这里铺向世界……”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我的家乡泉州来。我的家乡历史悠久、古迹遍布、文化多元,是个可爱的地方。今天,请大家随着我走进文都泉州,感受海丝魅力。

泉州历史悠久。宋代时期,泉州就和70多个国家有通商往来。到泉州来贸易、旅游、侨居、传教的外国人如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泉州港也逐渐兴旺起来,成为当时全国的第一大港。马克·波罗认为当时的泉州港比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还要繁荣。今天,在泉州海交馆里陈列着的宋代大木船、石刻、瓷器等大量文物和图片,生动展现了当年泉州港的繁华;数百外文的墓碑、石雕等珍贵文物古迹见证了当年泉州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泉州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在这里,峰峦起伏、绿树与石刻盎然成趣的清源山浅唱着古城之歌;凌空矗立的东西双塔诉说着开元寺源远流长的历史;庄严肃穆的清净寺赞叹着泉州多元的宗教文化;势如飞虹的洛阳桥是,跨江接海,历数着千zuowen8年沧桑;古朴醇厚的红砖古厝讲述着优美动人的故事……在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我独爱老君岩。它屹立于清源山脚下,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泉州人民。泉州,像一位画家,手拿妙笔,轻点丹青,在东亚尽情描绘。

泉州文化长河,灿若星辰。在这里,动听婉转的南音弹奏着意味深长的人间百态;精彩绝伦的提线木偶演绎出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富有地方特色的梨园戏、高甲戏向我们讲述着这座古城的佳话;浔埔女、蚝壳厝彰显着浔埔文化,诉说着浔埔女的美丽与善良,勤劳与智慧;南少林武术博大精深,传播海内外……泉州,如一位音乐家,手执乐器,口诵佳音,在东亚低吟浅唱。

现在,每当听到《蓝蓝泉州湾》,我就会想起我的家乡泉州,想起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港,这个名胜古迹遍布的地方,这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亚,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泉州,我可爱的家乡,我将发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努力学习,长大把您建设得更有魅力。

泉州海丝文化篇十四

我曾转山、曾转水,也曾转佛塔,却终于在这个不一样的夏季,转到了这里。

有这样一座古老的城,她立在那里,不近不远;有那样一些少年,他们坐在那里,不来不去。可缘分终由天定,我与城,城与你,你与我,最终相遇。

这里,不是灯红酒绿的都市,不是引人注目的新兴开发区,更不是一个充斥着旅游与商业的景点城市。泉州就是泉州,她屹立在中国的一隅,她承担着历史的使命已有千年。矮矮的红墙砖房,窄窄的街道巷陌,放眼望去却是满眼的绿,绿的青翠,绿的诱人。遍地的刺桐呀,让这里变为了名副其实的刺桐小城。

在这里,闽台缘博物馆为我们拉开了序幕。自古,闽与台一水相隔,这里的人,这里的情,这里的景一脉相承。西湖之畔,清源山下的这里,诉说着她们的地缘、血缘、法缘、商缘与文缘。这座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承担对台文史资料的收藏、研究、展示、宣传与交流。通过诸多的列举与对比,坚定地叙述着她们的手足之情。当天空泛起金色的暮光,我们来到了西湖公园,目光平视之处便是闽台缘。这才发现夕阳下的闽台缘原来可以那么美,圆顶方底的建筑别具一格。可同样,我的目光又被另一种美所吸引了。沉寂时,那只是一些安在水面上的器具,甚至没有人去注意它们。可真正当夜幕降临,粉、蓝、红、绿各种灯光交相辉映,伴着摇曳的舞女,是的,那是舞女的身影,她们相互配合着,变换着姿态,有时甚至可以高达数丈。伴着《鸿雁》,伴着《timetosaygoodbye》的乐曲,每个人都被感染了,仿佛沉浸在梦境之间。在濛濛水气之中,在迷幻的灯光里,醉在其中。

泉州,做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包含着多元的文化,蕴含了各学派的智慧。在泉州的博物馆里,我们目睹了一块石碑上刻着的三种宗教。基督教的十字架下映着佛教的莲花,盖着伊斯兰教的屋顶。世界三大宗教在这里汇合,不曾有争执,和平共处,互相借鉴。还有景色秀丽的清源山,山下坐着老君岩,山上供养弘一法师。佛道融于秀水山川间,这里便是中国文化的碰撞点。

晨光熹微中,袅袅清烟升起,伴着钟声,我徘徊在宝殿下,只为寻找心中的那棵菩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每个人在纷乱的红尘里,都会有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净土。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弘一法师一生操劳,只为追求心灵、追求正义、追求朴真的自己。行将就木却依旧用一颗真心普渡众生,你曾在这里圆寂。

最欢乐的日子还是在鼓浪屿上渡过的,这里洋溢着古城的气息,却表现出新街的热情。白色的花园小洋房,高高立着的热带树木,向下看是海与沙滩,向上瞧便是热闹的街市。大商小贩的吆喝声中夹杂着人挤人人挨人的聒噪,却被时不时吹来的海风洗涤着。三三两两拉着朋友们的手,近乎疯狂地买这买那,尝尝这儿的鱼丸,品品那儿的煎饼,这家手链好看,那家珍珠稀奇,真不知该选哪个好。岛上的居民更是其乐融融,富足安逸。因为郑将军的雕像正站在那里,高大坚毅。他望着岛内守护在这里,他在想什么?噢,是他爱的中国台湾,他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回的那片宝岛土地。虽隔着海与岛,他是多么期盼宝岛有朝一日再一次回归我们中原大地的怀抱。

二十八日,飞机在高崎国际机场起飞,我将脸贴着窗户,心里默念,谢谢你!再见泉州,再见厦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