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秋之物语抒情散文(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0:47:21 页码:9
2023年秋之物语抒情散文(汇总20篇)
2023-11-23 10:47:21    小编:ZTFB

在繁忙的生活中,总结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写总结时,要全面考虑到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通过观摩他人的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行业内的优秀表现和创新思路。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一

九月,下午。阳光打在葡园葡萄架的花岗岩石柱上,透过斑驳的叶片、枝杈,金子般撒了一地。一切都出奇的静,听得到叶脉间液汁的流动和昆虫细微的呼吸声。一串串绛紫色的葡萄享受着阳光的爱抚,像处子接受牧师的洗礼,像天使安然的沉睡,像自然无言的絮语。天之广阔,地之博大,万物灵性勃发……这一切的幻觉,是几年前我在华夏凤凰山酒葡萄产区采访时,坐在葡园的田埂上,真实的感受到的一切。几年过去了,这样的感觉依然如昨。

很多时候,我总是秉承万物有灵的理念,我相信所有自然现象,不仅动物和植物,而且一直到无生物为止,都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哪怕是一块石头,一朵蓓蕾,一棵树木一株花草,在宇宙和自然间都能够展示出它们天赐的心性。

2.

我了解葡萄酒是从一首诗词开始的。从小就背诵王之涣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深沉有力的句子,凝重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人痴迷和沉醉。但是迷醉的是诗词本身,对葡萄酒或者是其他酒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那一年,我做记者,整天挎着一架“凤凰120”相机在外采访奔波。那一年,我开始饮酒,白酒,大口饮酒,或坐在村委会破旧的长条椅子上,围着烧旺的火炉,火炉上坐一个大号铝盆,盆里炖着狗肉,我和几个村干部,端着大碗,碗里是劣质白酒,一口一口的喝,半醉之间,豪气万丈,满嘴跑火车。或坐在尘土飞扬的马路旁边小吃部里,约上一酒友,要两瓶“昌黎大曲”,一人一瓶喝完,再喝啤酒,然后抓起麦克,唱一首“北国之春”,再唱一首“北国之春”,就会唱这一首。酒气稍缓,骑着破摩托车酒气熏天的去上下午班。

3.

有人说,“品味葡萄酒不但能感受阳光与泥土的气息,还有一种与天国执手般的虔敬。”这是因为,那些具有人的生命一样的葡萄酒,浸透着泥土的芳香,体现着阳光的沐浴,包容着人生的精髓。虽然我是第一次接触干红葡萄酒,但这道理,我懂。

4.

此时我在想一串完美的酒葡萄,来自那天午后凤凰山基地葡园里的那一串酒葡萄,静止而又纯洁,灵性而又沉稳。一旦经过压榨后,宝石红中便饱含了鲜活的生命原汁,便有了知天知地知人生的'灵慧,就有了千般变化万般妩媚,有了凤羽,有了明亮,有了一生的知音知己。

昌黎,是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的诞生地。出现在唐诗宋词中的酒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葡萄酒,而不是干红葡萄酒。1979年中国才研制出了“北戴河牌干红葡萄酒”。1984年,该酒荣获国家产品质量大赛金质奖,也是中国干红酒的第一枚金奖。之后,整整近30年的岁月里,昌黎人将干红葡萄酒之梦付诸在了实践中。

三十年的追求,三十年的探索。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古老的埃及神话故事:传说中的天方国,有一对神鸟,雄为凤,雌为凰。满五百岁后,它们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集香木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它们才能得以重生。

5.

那天,我们就漫步在东山公园茅台干红酒酿造有限公司的地下酒窖里。这里的一切都呈现出绛红的色调,甚至连时间都是绛红色的,舒缓的音乐,凝滞的空间和时间,四周滴滴答答的水滴的滴落声,流水里游动的红鲤鱼,都是绛红色的。

听到这些,我马上联想到了上面那个故事,那个凤凰浴火涅重生的故事。难怪,在这里乐寿山几十米深的地底下,在这个充满着水汽潮湿的地底下,会呈现出一片绛红色的火红的颜色来,原来,这火,就是昌黎干红葡萄酒涅的火,它燃烧着,热烈着,那些发出光和热的材质,并不是古天方国的香木,而是昌黎酿酒人的一颗赤诚的心呀!

6.

傍晚。碣石山。九月的葡园。天际,一片晚霞正红。昌黎人都习惯称呼这样的天象为“火烧云”。

啊,火烧云,又一个充满寓意的时刻。我期待着这样的时刻,碣石山上那只浴火的凤凰,正昂起她们高贵的头颅,展开她们火红的翅膀,翱翔与万亩葡园,翱翔与碣石山谷,翱翔于昌黎深情的大地之上!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二

农历八月十五前一天的早上,出门时雨就开始下了。电视上说这几天都有雨,看来今年的圆月不能看了。

十五过后的第一个周末是我休班,只因雨下的很大,回家的路又遥远,只能放弃。好在远方的家是楼房,不会让我为房子漏雨去发愁,更不怕多日的降雨去考虑房子会不会倒塌而去担忧。倘若是在五年前,我会吃不下,睡不香。有了新政策,使我乔迁新居,告别住了几十年的老屋。

“唉,天漏了……”下午,一个同事这样说。天空在下着雨,下的很大。

一个礼拜过去了,雨依然在淅淅沥沥默默地下着,天阴的很重,根本没有暂停的意思。一条单裤,一件t恤,已经不能抵挡多日秋雨带来的凉气。

宿舍对面,用石头垒起来的护坡,有十几米高,因雨水的浸泡,中间已经鼓了起来,随时有垮塌的可能。上司知道后,马上让人用绳子围了起来,并书写了安全提示牌挂在那里。护坡的上面,是一个矿的存煤场,煤炭产业的不景气,这个煤场却有了近二十万的储存。仅过了大半天的时间,晚上竟然无声的垮塌了,睡觉很机灵的我,也没有听见。护坡的垮塌,煤场的煤拌合着雨水自然地往下流淌,抢险的人很多……这个护坡是四年前才修起来的。好在是夜晚,没有人从下面走过,这可能是上天的眷爱。一生中我遇到过好多次山体滑坡,每次山体垮塌,大都发生在夜间,即便是有遇难的人,他们也只能是在熟睡中安然的离去,心里没有恐怖,躯体也没有伤痛,在我看来,也算是一种折福。

连续八九天的雨,使得被褥潮乎乎的,有发霉的感觉,心似乎也会发霉。雨还在继续下,无法晾晒,借来吹头发的吹风机,好一阵的热风吹,算是肌肤触感不到潮湿了。单位原本人就少,加上下雨,更是不能见一个人。风裹着雨,雨夹着树叶从空中落下,发黄的叶子被水粘贴在地面上,风也不能吹走。显得很是凄凉和萧条。我也和那叶子一样,被雨水锁在宿舍,无所事事。看书太累,眼睛三年前已经花了。

地微微的一颤,我知道了,院墙外仅有的一条路也垮塌了。昨天早上我去买菜,去的时候,路已经裂开了四指宽的缝隙,二十多个小时不间断的雨水,流进这条缝隙,这条路最终告别了它载人通过的使命。

一个电话的惊扰,忽然又想起了徒弟续签劳务合同的事。工资收入太低,不知道他还会续签吗?不足两千元的工资,已经使他很难维持生计。

再过几天雨驻了,我们要用自己的双脚再去踩出一条新路……为了生存,必须这样去做。

秋天的到来,黑夜也比往日过早的降临。

桌上的电脑,早已进入了睡眠状态,显示器也没有了显示。黑黑的屏幕像机器人的四方大眼,静静地注视着我,仿佛对我说,你不想看看天气预报吗?预报就是预报,准确吗?我很怀疑。涝天的时候,即便预报明天是晴天,雨依然是不住的下,还会下好几天;干旱的日子久了,预报说明天有雨,次日的阳光仍然很灿烂。老天爷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过日子的方法,多下几天雨和多干旱几天都无所谓。

杯中的茶没了味道,远处的山已经看不清,即将融进秋夜,门外的雨丝也不能分辨,只能听见落在地面上发出的声响,让你知道雨还在下。

把睡得正酣的电脑叫醒,查看了天气预报。今晚、明天、后天都是中雨。

这绵绵的秋雨,在今年的中秋节,我算领教了。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三

月亮是刚刚从云层里钻出来的。

那些云层看来同样来自东方,它们拥有着漂亮的纹饰和薄雾轻纱般的灵气。它们怡然而且安详,似乎生命中并没有锁住光芒的理想,只需要一份自在,便能够在饱和、清新的明月下方搭建出台阶,助明月一步步实现登天的心愿。

所有的亮光似乎都来源于天堂,而明月则成全了这饱满的气场——星月高悬,流光如练,万家团圆,人间善良的愿望都如约成熟,并被印染成芳菲一片。

群山永远是那份缘,它们簇拥着一种深色的灿烂逶迤在天边,映照出四野茫茫和天际苍苍。也许是因为月光,也或许是因为弥望,它们都变得异常流畅,充满着合围远方的渴望。

在山的肩上,一些轻烟盘成廊桥,绕着林莽,连通雾中的光芒,节奏徜徜徉徉,不急不缓,有着云的格调,也有着琉璃的曼妙。

与轻烟一起缥缈的,还有鲜花与绿草,它们不约而同,都享受过露水的恩宠,所以透露出娇嫩的光泽和质地的放松,那种细腻的从容特别拉风,让人想起梦或带雨的晚虹。

明月之下,江水朝东。

此时,夜色渐浓,远方没有风浪与时间生死与共,那些微微泛着的波光,远离空濛,用一条细长的披风,围起去意和行踪,慢慢停靠天涯或者刚刚成形的月光之城。

风由时间掌控,梦如同各式各样的天空,有的穿越桥洞,有的任江水摆弄,白亮的愈加白亮,浓烈的愈加浓烈,稍微有点凌乱的,也是坦坦荡荡,带着蓝天和流水的清凉。

这样的时空,每一刻钟,似乎都能沏出茶香酒浓,任何一朵美丽的笑容,都如沐春风。

路上的灯笼,街头的霓虹,林林总总,它们像幽藏多年的醒龙,为了梦,努力将生命舞动,流连成不灭的东风。

赏心悦目,尽在画中。八仙桌上,有陈年的佳酿,也有诱人的果香;湖边岸上,城堡是另一个天堂,热闹着孩子们的烛光和故事中的圆圆满满。

没有人独醉,也没有人刻意读懂是非。时间之锤在天上飞,空间之垒在地面跟随,早到的声音与迟到的生命都非常享受一种情境,不去拷问何去何从,也不去思索谁能与共,起起落落都交由那片复古的存在。

月儿好圆,像永恒的起点和终点。

不算路途淼淼,也不计较千里迢迢,任何深情的观照,都指向结局良好。

安静的月光,安静的企图,即使有些妖娆,还算是和和美美的歌谣。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四

多年没回家过团圆节了,今年有幸在家过节,尽管天气阴沉却满怀期待。

一大早爸就去买肉了,爸刚走后不久哥就提着两只白条鸡回来了。妈在厨房也开始忙活起来。

我和侄女蹲在地上摘着毛豆、花生,侄子提着小篮子捡起打落一地的枣儿。看着清洗完的碧绿的毛豆,饱满的花生,清脆的小枣,仿佛又闻到了当年的五谷香,那从袅袅白烟中飘出的五谷香。

儿时的我们最爱贪吃。只要闻到谁家飘出香味就三五成群堵在人家门口候着,看见路过的熟人就佯装嬉戏打闹。吃饭时间一到就敲门而入,不用寒暄就能大饱口福。曾经院子里的枣树是我们的最爱,尽管挂在枝头的铃铛似的小枣儿还青涩得很我们早就垂涎三尺了。祖母常说,小枣穿上紫花袄就清脆可口了。可几乎等到小枣穿上紫花袄时,枝头零零散散的小枣就清晰可数了。不过我们从来不用担忧青黄不接,因为此时玉米、花生、毛豆、豌豆、绿豆也基本上颗粒饱满了。新鲜的五谷摘了洗净混着小枣,五颜六色,大锅一煮,十里飘谷香。待到烟雾缭绕时,伙伴们早等不及了,嘴上烫得“嗷嗷”叫,手里还舍不得放下绿豆荚。

如今伙伴们早已各奔东西,徒留我睹物思情时不时咀嚼当年的味道,奇怪的是那味道就像陈年的老酒一样,愈闻愈香。

侄女用惊奇的目光听着童话似的往事。临了,老祖母添了一句:糖块塞到自己嘴里只能甜一会儿,放到别人心里就能甜一辈子。

午餐很丰盛。侄女问妈,今天是什么日子。团团圆圆吃月饼的日子,妈解释道。晚上还要一起拜节赏月,我补充了一句。孩子们齐问,怎么拜节赏月呢?晚上嫦娥出来你们就知道了,等着吧。我眨了眨眼,故意卖了个关子。

傍晚空中飘起了雨丝,天黑得比平常要早一些。记得小时候祖母说过,阴天月亮出不来,只要虔诚叩拜心到了它就能尝到祝福。不知为什么我心底一直笃定认为,月亮终究会出来。我默默地祈祷着,毕竟一年才一次。

赶回家的路上,夜已漆黑。我以为此时妈已经摆好贡品,正在叩头祭拜。孩子们也结伴而行,挨家串户给邻居爷爷奶奶们拜节送上月饼。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年在月光下绽放的那些笑脸还有那些爽朗的笑声,虽已远去却化作一种思念甜在心里。我以为这美滋滋的味道也将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熟悉的檀香的味道弥漫了小院,爸正在梧桐树上调整鞭炮的位置。还是老地方,又支起了摆着月饼和水果的小桌。尽管月亮始终没有出来,但是雨已停。孩子们在屋里嚼着肉块看着动画,估计和嫦娥的约会早忘到九霄云外了。院里的鞭炮声惊醒了他们,祖母也闻声而出。眼前又浮现多年前在家过中秋节的情景,那是记忆里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鞭炮放完了,香还未燃尽。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给月亮婆婆品尝的月饼充满了好奇。妈随手给了他们。爸问,有没有叩头祭拜。妈这才恍然大悟,忘了。祖母听见便默不作声地往屋里走去。孩子们尝了一口,像受了欺骗一样赶紧把月饼又塞给了妈。我打开一块包装精致的月饼问妈是谁送来的。妈说,天不好,哪有往来的,都是自家月饼。我咬了一口,怎么也嚼不出当年的味道。

不经意间抬头,月亮竟已挂上了树梢,它终究是出来了尽管有些模糊。我赶紧和好友互道祝福,特意问有没有拜节送月饼。月亮若隐若现,那边回答刚刚送完月饼,顿时好不欣慰。月光下,奶奶掰了一块月饼给我,其实还是原来的味道。

味道是人调的,明年和孩子们一起调剂中秋节的味道。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五

北方的雪啊,就是这样洒脱、大方、优美、轻盈,仿佛是一群身着洁白丝裙的美貌仙女在为自己的梦中情人翩翩起舞,神情柔媚,姿态迷人。舞着舞着,整个世界就银装素裹了。尽收人们眼底的全都是纯净无瑕的白:白的雪花、白的大地、白的山水草木、白的屋宇楼舍……如果你要身在其中的话,恐怕连你也会变成白色的呢!

哦,我恍然醒悟过来:一定是雪花这面镜子改造了人们的思想。一片雪花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是雪花净化了我们的灵魂。

我被这种氛围深深地感染着,陶醉着……。

恍惚间,我忽然发现人们的心扉全都敞开了,尽管是数九寒天,可是人们说出的话是温暖的,露出的微笑是温暖的,做出的事情更是温暖的。于是,在人与人之间,陌生变成熟悉、熟悉变成友情、友情又结成了亲情;于是地球越来越小,村子越来越大,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

雪,依然在下,在下……。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六

今年9月8日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共赏明月,互祝团圆与幸福。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其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中秋节和月亮紧密相关,按照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而十五日又在八月中间,所以八月十五就被称为“中秋”。而农历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圈为一个月,每月十五日,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最圆。由于秋季天高气爽,人们在中秋这天看到的月亮也就最亮。民间过中秋节的活动也围绕着月进行,有祭月、拜月、赏月等。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很多古老的传说,其中“嫦娥奔月”流传最广。传说,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位为民除害的英雄,两人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永远恩爱。于是后羿历经千辛万苦,向天后求得长生不老的仙药。后羿的徒弟知道后,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要挟嫦娥交出仙药。嫦娥被逼无奈,将仙药一口吞下,结果立刻身轻如烟,飞上了天,从此成了长住月宫的仙女,与后羿天各一方。后羿回家知道了此事,他万分悲痛,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乡亲们敬重后羿与嫦娥的感情,也纷纷效仿拜月。

其实,中秋节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祭月典礼。根据古籍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帝王已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典礼,以祈愿五谷丰登。古人认为,如果没有月亮赐予露水,没有月亮圆缺以计农时,就不可能丰收。北京有名的建筑月坛就是明朝(1368-1644)皇家祭月的场所。

中秋节演变为赏月活动是从七世纪唐朝时候开始的。传说,多才多艺、风流倜傥的皇帝唐明皇很喜欢赏月,有一年八月十五日,唐明皇望着明月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到月亮上游历一番,便凭借仙术来到月亮上,在一座写着“广寒宫”的宫殿前,有一群仙女随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唐明皇看得如痴如醉。回到人间后,他把在月宫听到的音乐谱成优美动听的《霓裳羽衣曲》,成为传世之作。如此风雅的故事一经传播,民间也纷纷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共赏人间美景。久而久之,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赏月节日。

由于秋季是农民收获的季节,所以对于农民来说,中秋节实际是“秋收节”,农民们在这天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王公贵族、文人书生则将中秋节视为浪漫的节日,他们宴请歌舞,吟诗作对,以明月抒情寄怀。不论显贵豪门,还是民间百姓,都以赏月为快事。各地至今遗存了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七

时光荏苒,我一路走来。

十九年前的今天,那个小镇秋雨潇潇,秋叶飘零,如离人幽语,如泣如诉。那个清晨,我怀着悲苦的心情,万般不情愿的离开了生活十三年的江南小镇,没有送别,真的.很凄凉。

十八年后的夏末初秋,我重新走过,经历了旧时风光。天还是那样蓝,山还是那样绿,水还是那样清,民风依然那样淳朴。我昔日同窗的相聚,有着最珍贵的情谊,我挚友之间的真诚,是最真挚的相知,在这个温润情谊越来越少、越来越淡的现实中,无法不去珍惜,没有理由不去感动,此情已在秋里定格为永恒。

十九年后的今天,天空醉蓝,偶尔飘过几朵白云,如碧海上空银光闪闪的海鸥。秋叶在纯净的秋风中飘然而落,是那样的静美和洒脱,再不必有凄美之感,季节就是季节,悲欢就是悲欢,自然法则无法改变。

十月六日,永远是秋的季节。这是个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充实的季节,壮美的季节。

秋之美,来自内在,是只有心灵才能感受到的美。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八

人生啊,悟不透,思不完,想不清,解不全,磕磕绊绊,纠纠缠缠。

小思,人生似风,吹走了一切,吹走了所有。

春语。

新芽萌萌,来到这个世界,已然是从偶然出发的。偶然的出生,使它倍感卑贱,有什么值得向往,有什么可以追随?草命的可怜,只有小草可以明白。

一年一度北风过,漪涟荡落芦苇叶。秋末冬初似偶然,春来满地偶然果。偶然的生命,是没什么值得留恋的。就让慢慢生长着,不理不睬,平平淡淡,一生,也就过了。

草命,默默……。

夏落。

雨,落着,落着……。

夏日,少了一份宁静,会慢慢变得狂热。所以就有雨了吧,为躁动平添一种和谐,不让这一季节显得烦了。

雨滴落过的地方,会留下小小的痕迹,痕迹多了,就凸出新意了。叶儿,因拂去了微尘,绿意蒙蒙。世界,因除去了浮尘,焕然一新。

人,也一样吗?过了雨季,就慢慢迈向成熟。

秋梦。

梦中花开,淡淡飘香。

清风可以吸纳着春日的凉意,将夏天的暖热吹来,却不曾惊动秋天的永恒。

尽管陶醉在成熟的香甜中,却没有喜人的微笑。是经历了太多的秋了吧。人,不像这样,开心的事儿,用笑代替;感动的事儿,用泪代替;不畅的事儿,还有愁肠可以思忆……没什么不以己悲,也没什么不以物喜。草木的情结,无法代替。

冬谧。

雪花飘飞,在指上逗留片刻,便逝去了。

迷茫的生命,如何到了尽头,都没能明白。

生命,在乎什么,拥有什么,需要什么,取得什么。不还是赤裸裸的来后,干枯枯的走了。留给世界的,唯有白骨一堆。

昨日的秘密,今日的所思,明日的结论。

生命,尽头……。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九

天是高的。

风是轻的。

云是淡的'。

在一片成熟的寂静中。

下了一场秋雨,如泣如诉。

我醉了。

失眠,又是失眠。

心境如雨丝般绵长。

挑尽孤灯。

窗外挂满孤寂的哀怨。

二、

灯光刺进皮肤。

窗外树叶开始飘零。

打开层层年轮。

把一些记忆装进秋的身体里。

那片枫林,红色在疯长。

雨水打湿文字。

雨水翻腾。

我试图打捞文字,从我的。

支离破碎的家园。

三、

你说。

你只能躺在床上看风景。

我感觉内心的燃烧。

和秋天的临近。

料峭的风。

在我的注视下。

坚贞地。

和淡了的叶脉紧紧拥抱。

四、

九月,夏天远了。

天空开始充满诱惑。

梧桐树扯着酒杯里的合欢。

拼命地哭。

叶落的时候。

才知道。

自己属于泥土。

五、

一首诗歌。

一个身影。

一串秋天的泪水。

碎在你来生再续的承诺里。

许多的日子。

都因相思。

瘦成了一把镰刀。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十

古人语:秋为刑官,秋主杀;古人形象的说法真是对秋的深刻认识。是啊,秋在方位上被古人又划定为西方,西方者,为日暮之时,说明此时各种生命活力渐趋衰落,草木摇落,生命日渐枯萎。故音调上,古人又把秋归于商调,商者伤也,伤感之秋也。伤感者何?除了秋气日渐寒凉,人体内部气血运化自然发生的变化以外,外部的草木日渐凋零等也能引起人情绪上的伤感。故自古以来文人多有悲秋之意。这种情感的产生自然是与秋的特点密切相关的,这自然怪不得文人的自作多情。

请看,立秋一到,先是气温发生的较大变化:气温骤降,先前还可能是高温天气,外面地温如炉,热气蒸腾。而立秋一到,同样是早晨,而先前依然是那么的闷热,即使有风吧,那刮来的风也是温旭旭的,让你能明显感觉今天依然是个高温天。可立了秋呢?先看,这刮来的风是不是味道就不一样了呢?也许你还穿着短袖吧,因为昨天还是热天,好,早晨起得早,和往常一样,我们出的家门,走出户外,迎面就吹来一阵清凉的风。你看,这风啊,就怎么和昨天的味道不一样呢?这风啊!是多么的凉爽,是多么的惬意,是多么的怡人心脾。是啊,今天立秋,这风,再不是夏风了,再不是热风了,再不是南风了。这风,更名就叫做秋风,是啊,秋风和夏风,仅仅是一字之差,一字之别,却也是这样的内涵不同。

夏风煦煦,秋风习习,这秋天的风不就是别样的性格吗?秋天的风刮得凉爽,刮得怡人,刮得内涵不同。你看,天空已布满了乌云,这乌云遮天蔽地的;而这云,此刻也更了名,已不再是夏云烂漫,而是秋云漠漠了。蝉儿的声音锐减,这昨天还聒噪不已的小生灵是多么的讨人喜欢,也是多么的讨人不喜欢。宁静了的野空不免让你有一种产生一种寂寞的感觉。是因为昨天还是夏蝉阵阵,蝉儿们在忙不停歇的演奏大弦乐,交响乐,那是一个庞大的演奏家族,东西十里,南北十里,走来走去,不都是轰鸣的蝉儿吗?可是难道仅仅只是东西南北十里之地吗?千里之外的土地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可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演奏家族,说休息就休息了,说停止就停止了,是谁发的号令?是谁在背后暗暗地指挥他们?不是秋风吗?不是秋云吗?这不,还有秋雨呢!

我们且不说草木在秋未到之前的疯狂生长,因为过了秋就意味着它们的生命将要逐渐的衰亡,然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的样子,这除了到明年的春天。是啊,要抓紧时间生长,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草木还不是充满灵性的生命吗?难道我们没有从它们蓬勃的生命里受到启发,难道我们没有从它们要飞翔的叶子上看到它们的梦想吗?那么,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是继续和以前一样保持积极向上的风貌呢?还是像被秋风摧折了花叶的样子,一幅萎靡不振的样子呢?这些都要求我们思考,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明天,绝不能庸庸碌碌平平庸庸的渡过生命过程中每一天,我们应该让生命和夏天的花草一样,保持蓬勃旺盛的风貌,迎接人生更大的挑战。

听,窗外的鸣曲声已经变成了小弦乐,那是谁的声音,那样温和,那样清越,它们的出场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七月》歌: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是啊,秋就已经来临了,从今天起我们写下的诗文将更多是的秋天的感怀。

秋天是美丽的,让我们张开臂膀拥抱它吧!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十一

没事的时候,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客厅里,或读一本闲书,或品一杯清茶,或什么都不做,望着窗外发呆。如此,岁月静好。

当孤独成为一种习惯,也许我们还可以和它成为很好的朋友。曾几何时,我是那样的惧怕孤独,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陪我一起快乐,一起悲伤。时光荏苒,我已不再是那个轻狂的少年,虽然还是孩子气,但是却长大。

也许夜的漫长是为了孕育更美的黎明,风的狂烈是为了吹开最艳的花朵,浪的躁动是为了洗刷最险的山峰。也许追求完美的人的世界注定是孤独的。也许我一直在等,等那个赶来人,或是那个归来的人。

等待风的归去,等待你的到来。可是,风儿来了又去,可你却一直都未出现。时间久了,我便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渐渐的模糊了你的模样,可心中的.那份执念却一直没有放弃。到最后,我都分不清楚是等待让我变的孤独,还是孤独让我习惯了等待。

深夜,于庭院中摘下眼镜看着这个模糊的世界,仿佛觉得它的此时此刻才更加真实一些。最痛苦的事情也许是身在红尘,心却不食人间烟火。这也许才是我孤独的根源吧!伏尔泰曾说过:“使人感到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也许当我找出了那粒沙子,远方的高山才是属于我的吧!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十二

一场绵长的秋雨过后,太阳终于慵懒的爬上深黛的山峦,缓缓穿透半天的云海,将金色光华洒漏进密密的树林。深秋的林子,满目皆是萧瑟的黄,叶上未散尽的雨珠儿在阳光下灼灼滚动着,于是,金色的林子便笼罩在金色的阳光下,缓缓升起一层淡淡的雾气,如若梦中,有一种亦真亦幻的美,带着些许的忧郁,些许的离愁,些许的淡然。

只有窗外那远远的一壁长长的围墙,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藤蔓,一片酡红,深黄浅赤,在秋雨的洗礼过后,在清晨的阳光下,那样如火如荼的繁茂,那样触目惊心的勾唤着人心底的情愫。“晓来谁染霜林醉,点滴都是离人泪!”

一股淡泊的清香,夹在绻缱的诗句当中,沁入心脾,那是窗前大片的'空地上正在繁荗盛开的菊,淡黄嫩白,娇粉深碧,朵朵开得那样灿烂,那样傲然,那样我行我素。于是,就不禁的想起红楼梦中的诗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这是问菊,还是在问已?我没有林黛玉的才华,但有着与她一般的疑惑。

对菊最深的印像,或是倦恋,来自我的母亲。那时我还很年幼,七八岁的年纪,并不能理母亲的情怀。更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会喜欢这种并不娇媚的花,就连它的芳香之中,也透着淡淡的清苦的气息,让人觉得凄冷。当然,也不知为什么,母亲忽然被停职,只是奇怪母亲为什么会将自已隐在菊花丛中。

和今天一样,那是一个雨后的清晨,空气中有着秋的湿气和清冷。姥姥家的后园,笼罩在被淡淡阳光照耀下的薄雾当中。园中盛开着一片金黄的菊,单层的,小小的花朵上犹沾着晶莹的霜粒,在晨曦下灼灼闪亮。母亲从繁茂的菊丛中探起身子,深蓝色的衣裙窸窸窣窣,酝染着一层淡淡的霜气和秋菊清苦淡泊的芳香。在被落叶的树影分割得支离破碎的金色的晨曦下,她微眯着眼睛向我招手,脸上也渡着一层金色的光晕,笑得那样恬静,那样淡定,那样从容,那样波澜不惊。一时,我竟分不清是母亲种了菊,还是菊陪伴着母亲。在我幼小的眼中,母亲是那样的美,那种美,是静静绽放的,从内散发出来的神韵。也许,母亲本就是菊之仙,是成片绽放的菊中最美的一枝。

后来,不知是过了多久,母亲复职,她依然是那样恬淡的笑容,依然那样的爱菊。每年,她总是种着一片片的菊花,白的黄的,都是小小的花朵,盛开时摘了下来,风干,细细的存了起来,有的填入枕心,夜晚枕着菊香入眠。母亲总是说,菊之清香,安神静气,令人冷静而理智。

受母亲的影响,渐渐喜欢上了菊那种特有的清苦的芬芳,亦喜欢饮菊花茶,不加冰糖。在寂寞的夜里,坐在从窗外倾泻而来的月光之中,沏一杯菊花,温热的淡淡的烟雾袅袅升起,满屋的清香氤氲开来。就着一腔月光般的情怀,轻轻的啜饮,淡淡的苦涩触碰着舌尖,然后,就有一丝清甜包围着口腔,继而满口芬芳,不禁又要吟起红楼梦中的句子,“笔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秋的容顔,多是萧瑟的黄,是凄冷的离愁,是满怀的素怨。然而,菊,是对秋的情愫最美好的诠释。我不敢想像,没有菊的秋天,是多么的寂寞,多么的冷清。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十三

石城的温度难得的这样清爽,这个依旧安宁的城市,在燥热了一周多之后,又恢复到暂时的凉爽与清净。太长久没有更新文字,这个被我暂时忘却的庄园里,寸草不生,倘若继续荒芜,怕是某天清晨或夜半醒来,庄园一定会死寂一片,连半盏生机都了无踪影了。

日子依旧那样遁逃,说快如白驹也罢,说宛若流水也好,花朵自会绽放,然后随秋风凋零,最后沉沉地落在当初萌生的土地上。人生最美好的背影,也应当是在高处飘摇而落的那一瞬间吧。

这个夏天终是到来,我文字里的夏天,是那群贪欢一晌的美好的人,是很多夜幕降临时,刚刚搭起来的盛宴,是远方友人在准备归来的票根,是那些漂亮的女孩子,那些帅气的男生,那些坚实的臂膀和依旧温厚的胸怀。

我先前是设构过,到了大学,会有另一群这样的身影陪伴我,但是后来,离别,让我再无有了去找寻的心情与必要,凡事如流水,聚散何须匆匆,有那么多美妙的寸光,就足够雨雪晚来的时刻,拿回忆下酒。

当然,爱只有流转下来,才不会干涸。

在不远的将来,我一样会关注关心每一个善良的人,一样会在白日时而喧闹,一样会在夜半转瞬即逝的静默。我想,人生就是一趟列车,每一节车厢代表了每一个人的十年,上帝把我们一节一节地安置,从始端的第一个十年,到最后一个。

随性随心惯了,也就忘了自己贪图什么。既然步步都是风景,又何必非要霓虹而忘却溪水。更何况,我自知自己已然得到太多美好,家人的、朋友的、他的、她的……便更不会有所不满而妄图霸有天下。

高考结束了,同窗们的成绩都还好。

老师说:“你们隐忍了一年的扶摇寸光,也该得到弥偿了。记住一句话,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悲喜,人生都会有所弥偿。谢谢你们的坚持,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乃至信仰,也谢谢时间老人让每一个你长大。”

是啊,也让美妙的每一个我们永远彼此支持与关怀。

当然,我也一样感激这个夏天遇到的新的朋友,虽然我可能已无力去关注新的际遇,也无心去挖掘他们身上那所谓的新的千篇一律的故事,但我知道,你们一定也是吉祥世界里最美好的天使。既然这样,你们也一定是另一些人心中的美好,好好呵护那些爱我们的人,我们有过半面之缘或者没有,都足够了。我对这个夏天充满了希冀。

虽然,我知道,我的夏天,还没有完全到来。

我无比念想的每一个名字,都会以一种美好的姿态完美回归,而那个时刻,在推杯换盏之余,看一看每一个人的面孔,喊出每一个人不一样的名字,便会温馨乃至温暖。

前几天和我的补习班的几个学生一起吃饭,忽然觉得,人生真的是减法,每一天都会是最后一天,每一次约见都可能是最后的一场饯行。

我只希望,让每一个远行的人,都能记住我傻笑的样子。

所以,所有的你们,所有的我们,都会被彼此的记忆收藏而无处逃遁。“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期待生命中某一个时分,我们再次被世事无常的浑浊的湖水冲刷上岸,我们搭起茅草屋,烧几壶烈酒,不醉不归,醉了也不须归。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了。

潮水不需停,月隐月现自有命数。

人生也不需一帆风顺,悲欢离合自是无常。

没有关系,一行人彼此搀扶,纵然地老天荒我们寻不到诺亚方舟,我们一样有美酒喝,有漂亮的人儿,美好的故事。

就此落笔。

我去买西瓜吃去啦。

哈哈。

安好。

我是吉祥。

记得想我。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十四

深秋了吧,凉意渐起,一场秋雨一分凉!今天突然的冷了,昨晚的急匆匆的雨,斩断了夏天的尾巴,不再徘徊那夏天的味道了,突然感到,分明秋天已经来了,却已经是深秋了。

淫雨霏霏,黄叶终禁不住你的洗礼,晃晃悠悠的贴在地上,天是灰蒙蒙的,透过参差的枝桠,看到了你的裸露。你还是博大的吧,习惯说雨是上帝的眼泪,落下的是苦涩!没有人懂你的喜怒哀乐,就像我们彼此都看不到对方,没有真的懂不懂,只是猜来猜去,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我们习惯强加在自己身上别人的喜怒哀乐!谁可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毫不顾忌,我想也就是你了―mygod!

秋天是树叶的'天下啊,每一个角落都是它们的领地,可以想到哪里就到哪里,那是多么多人向往的啊!下午从小路上走,猛的抬头,看见昨天的满树的叶子,就还有那几个在摇摇欲坠,是坚持,还是在挣扎,谁又在意呢!落下的你是幸福呢,还是后悔呢,总是在觉得你的对面好,过去了的你我,都会朝对面笑,笑里面是什么呢,还是自己最清楚吧!可爱的树叶,可怜的落叶,失去得到,一念之间,还是迫不得已啊,命运到底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啊!

秋雨下了,秋叶落下了,自己也使劲的掉落下了吧!秋天让人倍加成熟,少了些许躁动,多了几分安静,少了些许张扬,多了几分思考,少了些许天真,多了几分认真!不再想象未来怎样,而是在想下一步干什么。是成熟的味道啊!我言秋日胜春朝啊,然感伤依旧不曾少啊,这也许就是秋天的魅力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十五

逝去夏日的炎炎,轻触秋日的清凉,如洗去了平日的尘埃,显得如此轻松得意。恰时的风景,添了些许生气。诗人总给人以悲景伤秋的情怀,以秋天为陪衬烘托自己无以言表的愁思。确实悲情的语调更能唤起人们灵魂深处的震撼,虽然语词多些薄凉。

尤喜落叶随风飘荡,如小船在风浪中前行一般,波澜起伏,所有的焦距都汇集在它身上,天地间唯你独舞。有时指尖不经意间触及,又悄然离去,感觉像蝴蝶的羽翼,调皮的戏弄之后,转身给你一个华丽的鄙视。无法对它这种傲娇的行为生出厌恶之色,却觉得如此的可爱。

是否感觉有些落寞了?踩着枯枝败叶,倾听一路伴随的“嘎吱”的声音,如单调的.音符,在怎么有力量也无法奏出一首完美的曲子。冥想倾刻,和着节拍想着称景的歌曲,如此一来也是一种掩耳盗铃之嫌了!

总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落寞。怎么说呢?我还是很喜欢秋天的,一如它的天气秋高气爽,太热太冷都不喜,春日又乍暖还寒,总不能让人心生喜意。这大概是旅游的最佳时节,当然因人而异,各时节的风景不一,如此才会丰富多彩,才不会因单调而乏味。人的劣根性总是喜新厌旧,同时又因为习惯而恋旧,唉!真让人矛盾,也无法去参透。

秋的物语是什么?是淡雅而又悲凉的诗篇,还是引人深思的向导…不管如何,它也只是虚无的幻境,如何的描绘只在心间。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十六

很多人说,喜欢文字的人,他们的灵魂大多都是孤寂的。

对于这种说辞,我想,我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二字在我的脑海,早已变得模糊不清,就像黄河的水一样,汹涌地流失了,由当初的清晰变得越来越浑浊。如果说,灵魂上的孤寂也随之消失了的话,这就未免显得太矫情了。所以,文字——我胸口永远的痛,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现在,剩下的只是对文字无尽的`落寞与空虚。

但是,灵魂上寂寞的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孤单,这两者在实质上的是有区别的。就像现在的自己这样,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尽管物质生活不是很富裕,却很满足、很欣慰。

喜欢黑夜的人,他们的灵魂深处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白天紧张的工作和匆忙的生活过后,到了晚上,一切喧嚣又归于平静,心灵也慢慢回归到大自然殷切的怀抱,冷也好,暖也罢,黑夜每天总会如期而至。

而唯独我,喜欢上了这样的黑夜,喜欢尽情享受这份安宁、详和、静默。没有世俗的争吵;没有汽车鸣笛的噪音;没有大街上来来往往、形形色色、川流不息的人群。只有万籁寂静,静得几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和脉搏一起一伏的跃动声;均匀的呼吸声。感受着这些,便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自由的人。

深夜,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傻傻地看着台灯,想我所想,想诗人戴望舒的那两句:“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寂寞已如我一般高”。思我所思,因为自己不是诗人,所以没有那么多的寂寞。只是偶尔用这粗浅散乱的文字来发泄和抒发一下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欢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痴痴地仰望天空,看那弯清澈澄明的新月,想着嫦娥一个人在冷冷的月宫里守护着、盼望着,等待一个永远也不会到来的梦中人,似乎又多了一份伤感,便情不自禁地生起一丝惋惜和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出门在外,远在他乡的亲人和朋友。于是,思念占据了我的整个脑海,泪花也湿润了我的双眸。再抬起朦胧的泪眼,数天上的星星,找寻最亮的一颗,幻想着有流星划过,又天真得像个小女孩。

更多的时候,喜欢就像现在这样,泡一杯不浓不淡的——“铁观音”,默默地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听一曲纯纯的,由乐器古筝弹奏的轻音乐——“高山流水”,那时而清新淡雅,时而轻松灵动,时而激情奔放的旋律,仿佛身心都接受一次全新的洗礼,令人心旷神愉;也喜欢周杰伦的“七里香”、“兰亭序”;还有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it”,虽然听不懂英文,但杰克逊高亢、激昂的嗓音,总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无穷力量。听着这些不同风格、不同曲调的音乐,好像自己到了另一世界,也好像自己是个另类的人。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不无道理的。

夜,既然选择了黑暗,就注定了它只能是孤独的宿命,寂寞也长得如它一般黑、一般沉了。但是,它又是幸运的,至少还有我在无怨无悔地陪伴它,以及我的灵魂,我粗陋的文字。

又想起了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夜,悲壮地沉睡着;我,混沌地清醒着。听夜哀怨的呼吸声,等待香梦的到来。

黎明前的黑夜,静悄悄。

静悄悄的黑夜,正在迎接曙光的到来……。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十七

茂林叠嶂;又有山泉叮咚,云带缭绕,愚以为九天仙界,

恍然于此。纵无笙歌广袖之美,心境之上,亦可以小资夺情。

逢此日,雨后欣然,凉透习习,仰观五岳之尊,

乌瞰万物灵气,驰聘海阔天空,享极目聘怀之乐,慰情感耳。

立天地之间,真性可乐,或胸中虚空,星点物欲于内;

或宠辱不惊,闲庭花草之前。虽可乐有异,心情个别,

当尘世留其影,梦圆欢喜,安然自得,安知尘情立破。

及其一段空明,往事如烟,爱初自臻矣。心之所向,

情之所往,时过境迁,如雪消炉焰冰消日。况人生如戏,

终将谢幕。想不如:“采菊东篱下。”岂不快哉!

每逢他人登顶之由,欣喜若狂,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励行于怀。

顿觉闲云为友之虚,风月为家之弊。中才之人,倘若玩物丧志,

悲也!古泰山之路,所经之处,见盛景之下,

调心养神,诗家真趣。事去心空,亦将有感于此行。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十八

等月圆,盼中秋。

那是儿时的事。

早二十天,便掰着指头计算着:还有十八天……十七天……十六天……。想象着,便会有大苹果、园月饼可餐,嘴里也便渗出小泉一样的口水来。

小时候,没那么多可口的吃食。难得一日三餐填饱肚子。半块白面饼在手,不舍得大口大口的咬,用两个指头尖儿一小点一小点的掐下来,在嘴里嚼上几十口,嚼的成了粘疙瘩,再一小点一小点的用牙齿切进嗓眼儿里。

初冬时节,红薯出土,留下小的人吃猪嚼,大些的出粉率高,切碎了在石磨上磨成糊糊,用朗布(一种很粗眼儿的白布)过滤出汁水,沉淀出白白的粉,漏制出粉条。

晾晒粉条的时候,那些短些的粉条从杆子上滑落地面,捡拾起淘洗了,剁上一颗大白菜,厚墩墩的半锅,又当菜又当饭,不要作料,没有味精,可那味儿十分香甜,不亚于山珍海味。

所以,除了大年,中秋成了孩子们望眼欲穿的节日。中午,家家桌上多了几道菜。少不了红烧的鱼,鱼不甚大,装在饭碗里露不出头尾。一碗红烧肉,里面多半碗的豆角,白森森的少颜无色。可那味儿硬是香出老远、老远。

大锅焖的米饭,松松软软,锅巴香香脆脆,吃一块,藏一块,背着大人的眼。

一个下午坐立不安,老是瞅着妈妈挂在梁上的提篮。那里装着希望,装着月饼,装着馋。

分得一个苹果一个梨,半拉石榴直掉粒儿。一块月饼小心地捧在手心里,生怕碰掉一片皮。管饱吃的是自产的红皮大萝卜,爸爸说:吃吧吃吧。萝卜就开水,化食开胃气死医生。

可谁还会对萝卜青睐有加?早被桌上的水果月饼吸走了眼神。论个儿,苹果梨子比月饼大,我用自己的苹果梨子换了弟弟妹妹的月饼,然后故意的说苹果涩,梨子酸,他们切下一块递给我:“谁说涩,谁说酸?不信你尝尝……”

苹果吃到了,梨子尝到了。三块月饼,够我偷偷享用好几天。

那是什么样的月饼哟,硬梆梆的面疙瘩,咯嘣蹦的冰糖粒儿,除了甜,还是甜。可我就是那么喜欢那么馋,骗了弟弟妹妹一年又一年。

枉做老大,愧对弟妹。一块块月饼,一个个中秋,一年又一年。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十九

在办公桌前坐久了,就觉得活动身体的必要,于是在一个秋意浓浓的早晨去位置很高的操场,与其说是锻炼身体,不如说是梳理心情。

走上通往操场的水泥路,心情就如阳光般细碎而闪亮。我是一个不怎么理性的人,普通的举动总会带给我一份超然,走向操场我感觉我是在走向一份温润,一份惬意,尤其是这样一个深秋,阳光很调皮的日子。

不去跑步,不去踢腿,不去将僵硬的腰腿硬硬抻开,只是将目光摊开,摊开,再摊开,视觉没有参差,没有重点。此时阳光洒满了我所能望见的地方,树木有些秃了,树叶凄美的躺在脚下,高低不齐的楼房矗立在一汪澄澈的空气中,氤氲的河流就在目光所及处摆了个s的造型,她的平静她的嫣然一笑,穿透我的脾脏,那是对我至尊的礼遇,我醉了,今晨,在这深深的秋里!

这份醉意让我感触到,一年弹指一挥,很多时候我留不住世间许多的美好,拽不住匆匆而去的时光的脚步。

我只是在忙碌里疲惫,在失意中淡薄。亲历缤纷的色彩在眼前凋零,喧哗的场面从身边沉寂。无数的过客于生命里擦肩,许多的交往随岁月消亡。看着渐去的背影,我不再哭泣;面对微笑的邂逅,我暗藏惊喜。每天行走于程式化的路上,形色匆匆,我在意在这条路上与我相伴的每一个人,相伴是缘,同行是份。

总觉休闲的'日子太少,记忆的纸张拾捡到的总是匆忙的过往,细数曾经的蹉跎,不愿说悔恨,却不知有了许多感悟,明白许多事理的我,能在未来安慰几许需要安慰的人。

仰首,老人的衰弱让我感伤;俯视,孩童的单纯让人振奋。懒散着自身,却无法推却肩上的责任,生命不属于个人。所以,欢笑的阳光带给众人,受挫的时候躲于暗处疗伤。

走过曾经,走过鲜花烂漫,走过炎夏酷暑。淡看黄叶飘飞,云卷云舒。仓促流逝的是四季,烙刻于心的是感觉。于无声中品位,在沉默里保存,对生命的珍惜,对自我的尊重。

相信平淡是真,推崇宁静致远。不期盼明朝有多辉煌,唯盼真实地走过四季,走过岁月,无愧于心,无愧于人,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秋之物语抒情散文篇二十

出门在外最催泪的,一个是乡音,一个是食物。

记得7年前过年,老公买回来一只吐着泡泡的珍宝蟹。庞然大物盘踞在水斗里半日,老公拿着大斩刀几次三番上前,绕着圈比划,横一刀竖一刀,僵持半天,气鼓鼓败下阵来:先烧别的菜。最后等到开饭,忍无可忍,一把拎到砧板上,红着眼杀气腾腾。我从旁助阵,用两只筷子勾引住螃蟹两只大钳,急叫:你快点呀!于是他眼一闭心一横,当头一刀劈下来,螃蟹顺势一分两半,只有大钳还死死咬住筷子,其余蟹脚乱蹬一气。大功告成之时,我却潸然泪下,吓得老公声音都变了:怎么了啊?我说:我想吃大闸蟹呀!一桌的年夜饭,孤零零的两个人,那是我们第一次在美国过春节。

上海人当然是爱大闸蟹的。“九雌十雄”,秋天是美丽的季节。膏肥黄美,怎么吃才最好?清蒸。用绳子团团捆住,一只只放入蒸格,透过透明的蒸锅盖子贪恋地往里看,是儿时记忆里的美好画面。只见蒸汽缭绕,渐渐,青色的蟹壳慢慢转成柿子的橙色,于是赶快去报告阿娘螃蟹熟了。

一碟沾酱最是要紧,是吃蟹的灵魂。有的饭店是用醋,有的还加姜丝,但我家的家常配方不同。醋当然是要的,用的是镇江香醋,加上一点生抽,一小勺糖,再撒入姜末,拿一根筷子,调上两调,和大闸蟹一起放进蒸锅蒸。沾酱放中间,旁边一圈蟹,众星拱月,俨然才是主角。所以上海人家里还有一道菜,叫蟹粉蛋。其实哪里有蟹粉?不过蛋黄蛋白分开,再加上这碟沾酱,锅里翻上两翻。姜丝、醋、酱油、糖,依稀就是吃蟹的味道了。

但能蒸着吃的大闸蟹毕竟是大菜,逢年过节才上桌子的。小时候蒸一次,弄堂里来往的邻居都要停下来问:“今朝请人客啊?”更家常的那种,叫六月黄,是真正记忆深处儿时家的味道。

六月黄,百度百科里说,是农历六月到中秋这段时间里上市的蟹种,有说是未成年的大闸蟹。只差一次蜕壳,身材便发育不足,价格自然也便宜很多,但肉质柔软鲜嫩,是普通人家的日常好选择。六月黄怎么吃?小小的个子,少少的肉,清蒸太不过瘾,自然是面拖。

一箩的六月黄买回来,用牙刷洗净,趁还活络,拿根筷子引住蟹螯,轻松提到砧板上。菜刀放在蟹壳正中,刀背上稍稍一用力,就一斩两半。旁边油锅面粉已经备好,把两面蟹肉露出的部分往面粉里轻轻一按,便移到油锅里小火煎。网上说面拖蟹要放在油里炸,那肯定不是我家的做法。只将裹着面粉的那面稍微煎一下,引出焦香,裹住里头的蟹黄蟹肉,足矣。然后再斩下一只。动作熟练如我阿娘,七八只蟹,从斩到入油煎,不过两分钟左右。

六月黄个小肉嫩,需要加点调料来吊它的鲜味。两调羹酱油,一点糖,在油里翻炒,然后便加水煮。上海人传统的特点,叫“螺丝壳里做道场”,背后的意思是,一点都不舍得浪费。这同样适用在吃上。这么好的汤汁,怎么能浪费?于是主角旁边常常有一些抢风头的配角。比如做红烧肉,就要加百叶结或者蛋;比如做面拖蟹,那就要加毛豆。毛豆先要油里煸过,去了豆腥,此时就加在水里,和蟹同煮,吸饱一身鲜甜咸。待得蟹身通红,加一点点盐定味道,然后水淀粉调小半碗水,倒入锅里收汁,一盘家常面拖蟹就可以出锅了。

首先当然吃蟹。打开蟹盖,去掉三角包,先把蟹黄添净。再处理掉蟹腮,就可以一口咬下香喷喷的面拖部分了。然后顺着蟹脚把蟹身咬成五块,蟹身的嫩肉吃掉,再咬蟹脚,乐此不疲,务必吃得干干净净,只余空壳。最后恋恋不舍舔干净手指,就是最快乐的收尾——蟹酱毛豆拌饭。鲜美香咸的饭,我可以一口气吃两碗,酥烂的毛豆混着饭粒,带来深深的满足。

“欢喜吃多吃点。”这是动人的乡音。每次吃面拖蟹,我的面前总会递来一只又一只的蟹盖。桌对面坐着阿娘和妈妈,满足地看着我吃,嘴巴跟着不停张合,从幼时一直到出嫁。

记忆里的亲人面孔和炊烟味道,是一生系住你的家的方向。于是,北美的珍宝蟹再大,帝王蟹再肥,都比不过一只小小的六月黄,烧不出家里面拖蟹的味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